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外国语学院教学(合集7篇)

时间:2022-01-31 20:31:47
外国语学院教学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1篇

本研究以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级学生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教学实习为背景,对学生的教育实习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方法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如下:1.1课堂教学在实习中,学生课后能认真批改作业,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也能较好利用学校配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多媒体等。基本上能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能根据学生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将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较好结合。实习中,学生主要依据教材,并根据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把握得较好的是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教态自然大方、能清晰阐述教学目标,而最需要改进的是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语言的运用。

1.2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能很好地完成班级日常管理,巧妙运用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或团队活动,能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对于班级中的偶发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做得较满意的方面是有号召力、凝聚力,能融入学生之中,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能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急需提高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问题学生个别教育能力和班级活动指导能力。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依次为: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指导,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不知道师生之间保持怎样的距离才合适。

1.3实习的收获与困难实习前后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有所增强,实习前29.5%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自信,实习后比例上升为80%。教育实习期间,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依次为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生活条件艰苦、知识欠缺与教学设备简陋。综上所述,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基本达到了学院及实习学校的各项要求,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对实习有了新的理性的认识。

1.4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4.1实习时间不甚合理本次实习安排在2013年9-12月,教育实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专八考试、毕业论文、招聘会、研究生考试、实习时间被十一长假隔开等等。这样有效的实习时间缩短了,实习生锻炼教育教学技能的时间被压缩了。由于要适应实习的需要,教学计划被打乱,很多课程被压缩或推迟,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有限、时效性差。《英语教学论》等相关教师教育课程延迟到实习后开展,不能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教学实习的指导作用。对开设相关课程教师的后续访谈表明,实习后再来学习这些理论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不如往届学生,学习效果欠佳。

1.4.2学生教师技能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不强,在实习中表现出一些问题,如板书书写潦草、普通话不标准、教学设计能力差、课堂掌控能力弱、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不强等等。通过比对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模块的课程设置,发现外国语学院开设的英语教育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仅比师大少14个学时(师大为130学时,大院为116学时),所占学分多1分(师大为7分,大院为8分)。两所学校所开设课程大同小异,都涵盖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学技能、课程评价等方面。通过对学生的集体访谈,作者认为该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合理,需要关注的是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才更有效。

1.4.3教学实习前的培训与指导有待完善调查显示,41.9%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培训帮助一般,对实习前培训的满意度仅为18.1%。学生认为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帮助最大的是教育学、教学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但这三门课程力度不够,还需大力加强。此次实习前,学生虽修了一些教师教育课程,如教案设计、板书、教师技能等,但大部分停留于理论层面,学生并未真正尝试,更谈不上针对学生本人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实习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到中小学观摩见习,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流程及课堂设计较为陌生。由于时间紧迫,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试讲就直接上台讲课,出现一些不应该的疏漏和错误,使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对实习生不信任,不能进一步给课;也使实习生本人内心郁闷,没有成就感,对上台讲课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极不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

1.4.4班主任工作缺失此次调查中有69名(65.7%)实习生的班主任实习工作基本没有展开,他们没能得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生活、与学生沟通交流等机会,错过了绝佳的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机会。缺失了班主任工作,教育实习也是不圆满的。

1.4.5指导教师未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认为实习学校和大理学院指导教师的指导有帮助的比例分别是88.6%和85.7%。从实习指导教师那里,他们最想得到的指导是如何上好课(65.7%)。此次实习,大部分学生(71.4%)是国培计划,去了云南省内很偏远的乡镇甚至是条件异常艰苦的山村。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硬性规定,大学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非常有限,大多只能以短信、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形式联系。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表现没有直观的认识和指导,而仅凭实习结束后的简单说课或者讲课评定实习成绩的做法也不够客观公正。30.5%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的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是由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打分,由实习学校审核;另30.5%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分别由实习学校和学院指导教师打分,然后按比例求平均值。

2建议与对策

针对此次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尝试从学院、实习生及实习学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外国语学院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与不断完善。

2.1统筹安排,加强对课程、教师及学生的管理学院应从全局出发,长远考虑。如果从学生分专业方向就结合课程设置带领他们到中小学参观见习,必定会令他们明白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师技能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有更多实践机会,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缺点调整学习,还可以在调整之后再进行实践,这样就可以为走到工作岗位得到全面系统的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强试讲环节,让学生在走入实习学校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

2.2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打好基本功学生从进校就应该明确进入大学的目的,从大的方面讲是建设祖国,从狭隘的方面讲,学习是为自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学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果。作为正处在学习黄金季节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天职,不认真学习就是失职。因此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严格要求自己,打好基本功,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及实习的准备,避免在实习中出现眼高手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128—02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阶段成果。 一、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对各国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对比衡量,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存在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打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牌,一味强调专业课的学习,将公共外语的课时一减再减。而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目的性很强,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就业,很多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根本用不上外语,尤其是原本对外语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外语教材单一,缺乏实用性,难易度不适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还沿袭以往“填鸭式”的外语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时展要求。同时,由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对外语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很少能够真正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教学改革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致使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设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外语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基本参照本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应进行课程改革,选择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水平的教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建立真正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高职外语课程应按照就业岗位来设置,把课程设为岗位课程,通过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课程的能力体系,即确定课程要与学生工作能力相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只有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工作能力后才能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例如,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是建筑企业材料员、工程预算员、导游等,这些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交际礼仪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电话沟通能力、外事接待能力、谈判能力等。根据以上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整体教学设计遵循六个原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作中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一个职业技能是一个模块,加上课程介绍共7个模块,模块下的项目是学生要完成的实践项目。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两个学期。这些项目语言点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接触到的实际工作,使学生尽早熟悉这类岗位的工作流程,达到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见表1)。

1 接待客户 能用外语接待客户,解答客户的疑问,为客户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 掌握文中的语法:时间从句、地点从句、词汇、词组。 1单词记忆法:联想记忆,同根词记忆。

2三、四人一组模拟场景 。 评出最优场景会话

2 电话交流 流利地与客户电话交流 电话会话常用语

会话中词组、句式。 进行单词记忆比赛,通过抽签的形式,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单词最多的学生为优胜者。 单词听写记录

3 文字处理能力 能模拟套写常用的外语应用文(简历、备忘录、通知、便条、求职申请信、信函、工作传真、电子邮件、邀请函等)。 外语应用文写作格式和要求、写作技巧。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初稿;归纳总结基本格式和要求,修改初稿;完成写作任务。 应用文写作集

4 谈判 用外语进行小型商务洽谈、商讨合同条款。 语法:行动词、副动词;商务、建筑材料词汇。 分组分角色朗读材料;熟读词组、句型;模拟谈判现场。

三、以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

外语是一门语言工具,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将“灌输式”的理论性教学转为实践性强的“自主性”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只有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充分发展潜能。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3篇

【摘要】外国文学课程是高职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本身难度很大,以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不妥之处,外国文学课程处于边缘状态,学生不够重视,教学上也处境艰难,收效不好。因此,我们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分析入手,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外国文学课程改革方法与措施,充分发挥外国文学课程提高文学素养、开拓学生视野的基本功能,实现与小学外国文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4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外国语学院;思政教育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创造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但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成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构成中包括主流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如斯大林所说:“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1]因此,在多民族国家中,应该包括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如何在民族高校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既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又照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民族高校外国语学院则又有新的文化交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必然要学习外语母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等。因此,增强思政教育的的实效性是目前民族高校外国语学院思政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存在的现状

西南民族大学有56个民族师生近2.5万人,少数民族占65%,其中外国语学院有1280人,少数民族495人,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彝族等30多个民族,占全院的38.6%,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点一个,有英语、日语、法语、朝鲜(韩)语四个本科专业,一个应用英语专科专业,并且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和研究生外语教学。在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中,还存在着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以及外语国家母语文化的交际,表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在思政教育方面积极思考,做到几个方面的兼顾,让学生在学习外语、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既宣扬主旋律的思想教育,又发扬传承本民族文化。

二、民族院校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多元文化下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1.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生活在民族地区,在一个比较淳朴的社会群体中长大,大多数少数民族同学比较粗犷、热情、好客。很多同学都是由于上大学读书,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大城市的文化氛围等和他们以往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加上受到当地一些相对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都有各自特点的制约,使很多少数民族同学陷入人际交往的边缘,人际交往的范围更加狭窄,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少,人际关系单纯,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

笔者从事多年思政工作,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在新生刚入学期间,大多数以同族或者同乡之间交往联系,而且有些同学在大学四年的择友改变不大。比如,新疆的大多数维吾尔族同学,由于语言和民族习惯,基本上是本民族交往比较多,很好的朋友也都是本民族同学,还有一些就是地缘和风俗习惯相近的(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进行交往。

外语学习跟外语基础有一定的关联。由于地方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的外语教学水平要高于西部民族地区,很多民族在初高中阶段又是母语授课,汉语水平也不高,导致很多同学学习跟不上,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一部分新学生入学后,发现自己的在专业上没有任何优势,加之经济生活困难等,很容易产生自卑、封闭、孤独的心理,为他们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困惑和压力。

2.在学习外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所有的骨干课程基础都接触外国文化。从外语专业学课程分布的情况来分析中外文化的交际,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基础英语(一)6个学分、英语口语(一)2个学分、英语听力(一)4个学分,英语阅读(一)2个学分、英语语言2个学分,下学期开设基础英语(二)6个学分,英语阅读(二)2个学分,英语听力(二)4个学分,英语口语(二)2个学分,英语语法2个学分;大二阶段开设基础英语(三)6个学分、英语阅读(三)2个学分、英语听力(三)4个学分、英语口语(三)2个学分、英语写作(一)2个学分、基础英语(四)6个学分、英语阅读(四)2个学分、英语听力(四)4个学分、英语口语(四)2个学分和英语写作(二)2个学分。基本上是一个学分一节课,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按修读指南要求须修满179.5个学分方取得毕业资格,其中有88个学分是英文授课的,而英语口语等课程则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

在英语专业大学本科一、二年级期间,专业课程受英美文化影响较大,很多专业教科书都是英美的专家编著,其中作品都赋予作者所在国家的文化和背景。在大学三,四年级还会增加高级英语,英美文学等课程,教师要进一步分析作者的背景,西方的文化等情况。很多同学(包括汉族)就在学习中盲目的崇拜西方的文化,认为西方的道理伦理和社会制度比较优越,开始学习西方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个别部分同学还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极端现象。这样就会危及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危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大团结。

3.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我国根本价值观之所在,是我国社会强大凝聚力之源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集中、简洁地表达了我国当今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2]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成长于本民族的宗教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本民族固有的、理论道德、行为准则等,由于长期受民族心理的熏陶感染,在他们的心目中,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符的道德感、美感等定势心态早已形成,因此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主流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先入为主”的现象,一小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在接受主流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

三、民族院校外国语学院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民族院校外国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很多。随着改革开发的的深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时刻关注和探索的课题。为了使民族高校外语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笔者从多年思政工作实践中,认真研究和思考,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生入学后,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新生入学前的心理辅导等,但是由于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加上学习外语后可能出现的多元文化的冲击,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外语学院专门的长期心理干预体制。新生入学初,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民族狭隘心理,像自卑、多疑、敏感等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及行为倾向。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在开学初期就跟同学做好心理的沟通,消除他们自身的不足,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增加同学们的友谊,消除摩擦。要耐心指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毕业时,鼓励少数民族同学回到西部民族地区就业,利用他们自身的语言和文化优势,更好的促进当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使各民族共同繁荣。

2.勿忘民族文化,强化教师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

这里的民族文化包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思政工作者要时刻注意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积极和外语专业老师沟通,强化教师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使同学们在学习外国文化时候勿忘民族文化,引导同学们思考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问题,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增加主流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际中,区分丑美善恶。既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又扩大了视野,形成对世界各族文化的正确态度。

3.在各方面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3]少数民族成员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语言服饰、节日礼俗、生活习俗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学生思想的工作,要从细微着手,在各个方面关系和照顾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他们的权益。建立起班级干部与辅导员合作的工作机制,在组织班级活动,比如出游,聚餐等,要充分考穆斯林同学的饮食习惯等。在少数民族节日时,班级同学一起祝福参见等,增加集体友谊,让各民族同学感受到家的温馨。

4.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专题主题活动

民族高校的将《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包括民族实体,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民族观及民族政策等[4]。每个民族大学生都应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任何出于狭隘的民族意识的利益之争都是有害的。但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开展丰富的民族团结的主题活动,增加同学们的主流文化意识。西南民族大学着力构建以“五讲五做五风尚”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在“主题月”期间,学校将集中开展多项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动员全校各单位和各族师生广泛参与,引导全校各民族师生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外国语学院在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团支部风采大赛,西南民族大学外语戏剧节等活动,把专业知识和主流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

总之,随着民族高校外语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针对性地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民族高校,外语教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应着力从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更好开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文化,外国语学院外国语母语国家文化等多元文化交际,使民族高校外语学院思政工作更上一步,促进我们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参考文献

[1]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M].张仲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81.

[2]陆岩.试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J].学习与探索,2007(2):14-16.

[3]费孝通.关于民族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5篇

下午好!

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欢迎你们来到南开园,开始人生新篇章。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对在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在年轻人常浏览的知乎网站输入南开大学,发现提问和回答最集中的就是“在南开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受此启发,我想从“在南开大学教书是怎样一种体验?”说起。

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四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给大三学生讲英国文学史,记得那天我们讲的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为了让学生体会莎翁语言的魅力,我提出让同学分角色朗读法庭对峙那一场。接下来的朗读真的震撼到我了。他们的语音语调那么准确,朗读那么声情并茂,完全不输英国皇家戏剧团的表演。大三的学生何以对莎翁戏剧把握地如此透彻?原来,莎士比亚戏剧演出是外院多年来夏季学期的传统项目,是南开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为南开外院的这一传统感到无比自豪,也为南开外院学生的扎实语言基本功所折服。

然而,让我佩服的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的执着追求,更是在思想层面的不断探索和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宽。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外,同学们在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中国文学等领域辅修双学位,这种跨学科的学术素养不仅为我们的课堂讨论增添了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的快乐,同时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综合知识体系。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环顾四周,二主楼的教室里撒满阳光,照在每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脸上,教室外,正是柳树青青,柳枝迎风摇曳,在那一时刻,我心里只有一种感想,就是,能够在美丽的南开园与优秀的南开学子分享知识、生产知识的体验是再高的工资再高的待遇都换不来的幸福。

除了优秀的南开学子,我还有幸遇到了优秀的南开外国语学院教学和科研团队。我们的院领导、我们的中年教师,正是处于学术思想最活跃,学术最高产的阶段,他们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语言学、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翻译研究、东亚文化研究、外语教学、外国文学研究等领域占据了国内外学术最前沿。我们的青年教师,普遍呈现三高,水平高、学历高、颜值高。他们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基本功扎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今年外国语学院国家社科立项4项都是年轻教师所得,可以说他们是我们外国语学院的真正希望所在。

除此之外,我们外国语学院还有一支勇于创新的团委和党委。在学院领导的提议和鼓励下,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专业课教学,这一立德树人的创新举措,深受学生的欢迎,近日也被光明日报所报道。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6篇

[关键词] 高职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模式

外语教学改革在任何国家、任何高等教育机构都可能存在,其目标就是:更有效的运作,取得更加好的业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就一直不间断地进行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恢复期,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读写上;(二)发展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开始读、写、听、说并重,在四、六级英语中加试听力,但离现实自然语境中的交流仍有很大距离;(三)稳定期,90年代中期至2006年左右,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大学生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状况没得到明显改进;(四)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突显期,近两三年来教育部和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脱钩。总体来说,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不容乐观,不仅师资有问题,学生英语水平也待大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倍受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高度关注。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整体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改革的缺陷之外,还具有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不足。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而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往往沿袭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自身的特征,导致教学效果往往收效甚微,无法满足学生毕业之后对职业英语的需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大学英语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高职院校广大教师需要迫切关注的重要议题。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以致出现所花时间和代价与教学效果不平衡的问题。问题集中在英语教学发展失衡、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够等方面。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更是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针对以往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种种弊端,为了切实做到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人才标准相衔接,从2005年以来,针对以往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种种弊端,我院多次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改革与实践,逐渐领会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及意义所在。概括起来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

课内选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与听说课程,1~5学期开设6学时/周。

课外,建立英语口语陪练制度,英语教师与班级相关联,每周每班进行4课时量的英语口语培训,着重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大力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作文竞赛,以及英语角等丰富的活动。考核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即平时成绩(30%)与期末考试成绩(70%)作为学生课程综合成绩。

第二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

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与论证,在全面深入地研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的基础上,为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及特色,我院对于学院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根据我院的客观情况,2008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式启动并逐步实施。

1.制定《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08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大学英语课程沿用课内及课外两大模块,课内每周安排16课时,其中读写课程6课时,写作2课时,听力2课时,口语6课时。课外分为词汇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力训练四大部分,制定阅读档案袋制度和写作档案袋制度,定期安排测试及汇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状态。

2.制定《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08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考核方案》,突破以往大学英语考试一元制以及“37开”的定式,学生大学英语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外训练当中的词汇训练、阅读档案袋、写作档案袋、听力训练等四部分平时测试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该考核体系较为客观和完整的反应了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一步加强英语学习起到了促进和激励作用,效果显著。

本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参加本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学生,在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成绩较之往届有较大提高,参加各项英语相关赛事的参赛成绩也较往期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2009年9月26日,我院两名选手参加“高教杯”山东省第六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山东省决赛。两名选手发挥出色,克服了分组不利等因素的影响,均取得了非英语组(三等奖第一名)和专业组三等奖的好成绩。比赛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凸显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展示了我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极大地鼓舞了我院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为在校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2.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先后申请并圆满完成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能力职场化研究》,成功申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09年度教学科研课题《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任务式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模式》,同时有多位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及研究论文多篇,极大地拓展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及专业水平,为进一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及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2009年9月至今

借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春风,结合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将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实际水平、岗位需求等进行综合考量后,制定《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方案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课内学习、自主学习及语境建校三大模块。

课内学习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辅资源,着重加强学生语言基础的构建,重点巩固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及应用文写作能力。

自主学习方面,引进全套蓝鸽语言学科学习平台,制定《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方案》,利用平台资源,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布置网络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所学知识的自选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语境建校是学院建设的一大特色,并制定了全面的《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语境建校实施方案》。方案从学院硬件建设、校园美化、生活及课堂用语、音视频资料、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综合规划了学院语境建校的途径及内容。该方案现已审核完毕,正在逐步实施,且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显著。

鉴于地理差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等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获得显著成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所规定,要“明确质量检测的手段,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为验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要求》还规定,“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始终贯彻听说为主的教育教学思想,各类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虽逐年攀升,但与教育教学的投入显然难以成正比。究其原因在于各类等级考试的主要考察内容与我们的大学英语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众所周知,等级考试主要考察语言的读写译,而听说教学则轻语法、轻阅读、重开口,这就难免造成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各项语言技能培养在整体语言素质培养中所占比例难以把握。

其次,高职教育强调的是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和岗位的衔接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虽然也强调英语职场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方面仍然难以有效的开展和实施,更遑论收到实际的效果。经过我院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通过用人单位的信息回馈,我院毕业生的日常口语表达能力非常优秀,但一旦涉及到行业英语,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便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经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高职院校,而是几乎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短板。这不能不说是高职大学英语教育的遗憾。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解决前文所提到的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水平,我们应当在以下方面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首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大学英语课程各模块的课型及课时分配,使之更加有效地解决英语等级考试与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逐步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以读写为基础,听说为优势”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课内教学、语言平台自主学习、语境建校三者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和网络平台的众多优点,规划建设基于各专业方向的英语实训室,真正实现将职业内容带入课堂、将课堂教学融入职业、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学活动以岗位要求定标准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优化基于语言学科平台的自主学习计划,制定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力求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英语的各项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杜爱红.21世纪个性化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06,(4).

[2]杜爱红.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刘国辉.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

[4]何清顺.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

[5]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发言摘要.中国大学教学,2009,(9).

外国语学院教学第7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几年来,为数众多的省内外民办本科院校的创建,对于进一步解决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根据学院确定的基本教育方向,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在中级和初级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它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教学理念

21世纪“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目标为:立足全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此我们从大素质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教育部一号文件提出的“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加强教学法的研究,结合学校教改课题,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形成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加强教师在结合课程性质基础上的对于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直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灵活改革教学方法。

二、课程设置

中文系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国学基础、语文教学法、教育学、文字学等。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外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等。另外,学院平均每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达160门以上,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甲骨文趣谈、计算机编程基础、文学名著导航、大学英语、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心理学、就业指导、社交口才训练、求职与就业储备、西方文明概述等课程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多样的课程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锻炼了学生的日常交际与表达能力,更为中文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霍母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优秀的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本专业知识,又要通晓其他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因为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科知识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这方面无疑为学生――将来的教师,搭造了牢固的知识积累的平台。

三、技能训练

课堂实训。把语文教学法课堂当做重要的教学理论和实训指导中心。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学习理论、语文教学原则、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评价等相关理论知识。在深入学习教法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演练环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模拟教学中深入理解新时期的各种教育思想,依据教学理论,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训练

通过微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训练。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组织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在不断的训练、比较、反思中提高教学技能。

模拟教学竞赛。中文系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讲课大赛。评委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从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基本功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这样的活动在中文系全体同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和自身能力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掀起了试讲热潮。

四、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