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开发区汇报材料(合集7篇)

时间:2022-03-13 10:20:02
开发区汇报材料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1篇

20__年保密工作在市县保密工作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以及市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党工委中心工作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大局,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保密干部队伍业务水平,加强对区内保密工作的领导,切实开展保密保障服务工作,较好地为我区建起发展保驾护航。

一、多形式开展保密教育,增强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

一是深入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保密干部及重点人员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刊物的组织发行工作,并利用办公室每周五学习的机会,时常对全室人员进行保密工作方面的教育,增强了保密观念。三是继续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利用宣传媒体,向各企业宣传了有关保密知识,利用党校培训等形式,开展保密知识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了区内保密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新人员的教育,要求他们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技术要求,在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下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区保密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五是今年,我区全部名正科级领导干部通过了市保密工作委!员会和市县人事局组织的保密和信息知识网上考试,考试组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大保密检查力度

一是根据机关保密工作的特点,按照“该保的坚决保住,该放的坚决放开”的要求和公平、透明等基本原则,继续做好保密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认真抓好重大决策、企业重点核心技术等方面的保密工作。二是对区内保密重点单位开展了保密检查,堵塞泄密漏洞。明确各单位保密分管领导、人员,并登记造册。

三、加快发展保密技术,重点抓好通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防范和管理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2篇

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是湖北省第一家省级开发区。1997年7月,省委、省政府批准依托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湖北省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9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中国药谷”商标,2007年7月获批成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2009年获批成为武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成部分、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拓展区。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获批为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开发区现辖3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882人,常住人口12万人。

葛店开发区紧邻武汉东湖高新区,西距武汉市中心城区22公里,是武汉城市圈中距武汉主城区最近、与武汉产业关联最为紧密的地区。葛店东离鄂州城区36公里,是鄂州西部重要创新改革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武鄂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全区经济总量、财税收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推进扁平化管理、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改革。

武九铁路、京广京九连接线、武黄和武冈城际铁路以及在建的武汉南昌高铁线均在葛店经停设站,与武汉轨道交通无缝换乘,从葛店乘车至武汉高铁站仅仅17分钟车程。武鄂、武黄、鄂黄、鄂咸高速公路直联京珠、沪蓉、福银、大广等国家骨干高速公路;高新大道、316国道直达武汉主城区;武汉地铁11号线、有轨电车T2线已经同步规划修建,武汉公交集团25路、301路两路公交线在葛店跨城运营。

葛店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方面,聚集了唯品会、苏宁云商、家乐福、宝湾物流、上海易商、普洛斯、亚马逊等知名企业。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聚集了武汉爱民制药、人福医药、湖北科益、嘉必优生物工程等一批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互信互通信息技术、三维电子、光安伦光电、华威科、灿光光电、金凤凰电子、瀚哲电子、保泰机电等40余家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区有波尔亚太、武汉华电工程装备、华工科技、同方高科等43家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聚集了鄂州电厂、华烁科技、杜肯绝热、南都电源、虹润新材料等重点企业。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8家。

201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23.4%;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4.1%;外贸出口6157万美元,同比增长6.58%;新进规上工业企业18家;全区技改项目52个,完成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55.8%;全区用电量在全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19.6%。财政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7.6%。

二、葛店开发区用人体系

开发区管委会机关行政编制88名(含原葛店镇行政编制39名),政法专项编制2名。领导职数1正5副(正职为副厅级,副职为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县级领导职数8名( 含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4名。

1.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我区45岁年轻干部总数为63名,约占总干部人数的35%。其中,女干部23名,少数民族干部2名;正科级别干部8名,副科级别干部13名。

进入渠道方面,通过选调生招录的22名,军转安置的5名,其他招录的17名。

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为20名,约占年轻干部比例的30%;本科学历的为23名,约占年轻干部的35%。

专业方面,我区年轻干部所学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等18个大类。

挂职锻炼方面,通过开发区工委选派“第一书记”的挂职干部为23人次,通过市委组织部选派在外地挂职的年轻干部为1人次。

2.建设经验做法。

一是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治引领。该领导小组由工委领导挂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委年度会议将人才和干部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积极配合中央及省市有关领导来我区调研人才和干部工作,主动作为、创新有为地开展工作,为“人才强市、人才兴区”积累宝贵经验。

二是实行全员聘用制,激发干事活力。2016年,我区借鉴东湖高新区的有关经验,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对全区185名正式干部纳入改革范围,进行身份认定,确认聘用资格。这一制度打破了职务层级与领导职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提升了年轻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效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聘用制改革前相比,多劳多得得到彰显,干部工作饱和度比之前整体增加40%以上,管委会整体机关效能提升35%以上。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我区邀请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设计了考核模块,将全区战略目标转化为管委会总体目标,再分配至各部门,由各部门落实到岗到人,实行工委对部门、部门对个人“双考核”机制。这一薪酬激励机制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对聘用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标准根据开发区发展水平及聘任岗位确定,依据考核得分按比例发放。同时定期向工委汇报,考核结果作为优秀员工岗位晋升和差评员工降级处理乃至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通过奖优罚劣不断实现人岗相适,激发出员工最大潜能。

四是大胆选拔忠诚实干的年轻干部。为优化各单位人员结构,我区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开展干部调整工作。今年上半年,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和谈话等程序,认真落实“凡提四必”,总共在区内调整27名年轻乡科级干部,其中,提拔13名、重用7名、交流7名,未收到不良社会反映。

五是加大高层次年轻干部招录力度。结合省市招聘计划和开发区实际,2016年以来,我区加大高层次年轻干部招录力度,分批次共招录23名年轻干部(硕士研究生以上的9名),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通过“121人才池”招录的共5名,通过“三支一扶”招录的共4名,通过选调生招录的共7名,通过事业单位招录的共7名,并加强了对他们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保障。今年,我区继续扩大了招录计划。截至八月底,已完成4名“三支一扶”、5名“121人才池”高层次人才和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面试体检工作,并陆续到岗。

3、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建议

1.组织业余活动,提升干部活力。增强年轻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组织业余活动是一个有效地办法。当然,在机关事业单位,要组织活动很不容易。但是,这些活动对于年轻干部展现自我、缓解压力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升整个干部对于地士气和活力。每年可以组织一些出游、举办一次运动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并形成制度。

2.拓展用人渠道,实施竞争选拔。在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针对“混编混岗”现象,通过竞争上岗,平等地选拔和上推行政或者事业编制人员调入区直领导岗位。大胆提拨使用实绩突出、群众信任地优秀年轻干部,对有培养前途地优秀年轻干部,破除论资排辈、打通编制隔阂,要适时大胆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使用。

3.增加一线培养,落实挂职锻炼。年轻干部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更容易产生懈怠和厌倦情绪。所以,适时的轮岗培养、挂职锻炼,其实也是一种有效激励。上级部门应鼓励年轻干部都适时走出办公室,多在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拆迁征地等“一线”主战场培养磨练;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派遣优秀年轻干部赴异地参加挂职锻炼。

4.形成谈话制度,加强全面监督。根据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特点,除了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外,更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全方面监督,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引导、及时教育。

5.优化成长途径,及早及时培养。“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对年轻干部要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把“用当其时”作为最好的培养。要确立“用错人时过错,耽误人也是过错”的理念,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不因“习惯性质疑”而耽误甚至埋没了年轻干部。

6.完善聘用管理,加强契约治理。我区两年以来得聘用制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如: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因事设岗、以岗选人,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能,促进各部门实现规范管理、科学考核,保障各岗位职责的完成,从而推动部门工作任务落实,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也需要继续完善聘任岗位设定以及合同签订,加强契约治理。

三、人才引进方面

1、优化招才环境,抢占区域人才高地

(一)加快推进配套资源建设,确保人才住得舒心。高水平规划、建设、配备各项资源吸引人才落户。2018年计划在南部国际社区内计划配套建设高端幼儿园、中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性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大型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馆、体育馆、美术馆等优质文化资源;电影院、购物中心、酒店等商业综合体,以满足人才的各类需求。

(二)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建设,确保人才住得安心。通过新建一批(大学生新区、人才公寓)、配建一批(在新建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一批人才保障性住房)、盘活一批(将闲置的还建房作为人才的租赁房,条件成熟时将部分过渡房调整为人才租赁房),在五年内为新葛店人提供10000套保障性住房。成立人才保障住房分配领导小组,通过实行资格准入机制、循环退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住房合理分配。建设国际科技城,给外国专家、企业家提供创业创新发展的平台。

(三)加快推进事业平台建设,确保人才住得放心。由财金局出台相关政策,为来葛店创业、就业的优秀人才提供基金、金融支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制订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印发《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的若干意见》,鼓励优秀人才落户葛店创办实体实业,使葛店开发区成为国内外一流人才汇集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一)实施领军人才创业计划。对两院院士和国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及经鄂州市“333”人才计划认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在本区创办实体实业,除享受国家、省、市人才政策外,开发区配套给予一次性“扎根葛店”创办实体实业奖励资金20-200万元,连续三年给予生产用房租金补贴、科技引导基金投资支持。

(二)实施大众创办实体实业计划。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给予前三年所缴纳税收地方存留部分100%等额度的产业资金扶持。

(三)鼓励实体实业开展“双创”活动。来本区创业或将总部迁移至本区的优秀人才,从事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六大产业及其他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创业创新活动给予融资担保、“领投加跟投”、上市奖励等支持政策。    

(四)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企业每年新增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上,新增部分按照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50%、60%、80%、100%进行等额科技扶持资金奖励,保持上年度税收基础上连续奖励三年。

(五)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项目。企业新引进自带项目和专利的科研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并在本区缴纳社保,按科研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第一年实际收入5%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六)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及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平台提供创业培训、人力资源支持、通用技术检测中心等服务突出的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并给予项目投资额度3%-5%的奖励。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实现区域振兴、赢得竞争主动的第一战略资源,葛店开发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我区将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鼓励优秀人才落户葛店创办实体实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真正让人才在干事创业中体会成就感,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中享受幸福感!

四、两新组织情况

1、葛店开发区“两新”组织基本情况

葛店开发区8名以上工作人员、有固定经营场所、实体经营的非公企业组织有356家,规模以上经济企业104个,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有71家。建立党组织数52个,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47家(党支部46家,党委1家),属地管理的有31家。单独建立党组织企业覆盖率为13.4%;联合建立党组织5家(其中企业党委2家,社发局党委3家),共覆盖142家企业,企业覆盖率为40.4%。建立群团组织88家,工会60家(有党组织45家),共青团28家(有党组织20家)。非公企业组织有党员884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员705人,50人以上企业586人。

党员企业葛店开发区社会组织总共23家,其中民办非企业2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人力资源中心1家。初步摸排党员有15人。

2、主要措施

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建立健全完善、关系顺畅、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非公企业职工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使党组织覆盖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两新”组织“百日攻坚、百日巩固、百日提升”行动(简称“三百行动”)部署会会议精神,认真整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葛店开发区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三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方勇利同志任组长,工商、国税、地税、财政、卫生、教育、民政、司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葛店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问题整改暨“百日巩固行动”工作方案》,形成了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开局。

召开“百日巩固行动”推进会。11月2日,组织人社局副局长廖晓伦同志召集工商、国税、地税、经发局、财金局、社发局相关工作人员召开“百日巩固行动”工作推进会,对“百日巩固行动”再部署、再安排。首先,廖晓伦同志传达了全市两新组织“百日巩固行动”动员会和推进会会议精神,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要做好校对工作保障基础数据摸排准确无误。要做好下一步边校边建工作,做到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党组织建设和活动全覆盖,要压实责任、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其次,听取工商、经发局关于摸底排查工作进度情况汇报,并针对数据摸排、指导站区域划分、指导员选派等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集中精力比对核实数据。9月份企业党委摸排数据为219家。针对“百日巩固”行动,组织人社局将市委企业工委提供葛店开发区3种口径8人以上非公企业数据分解到企业党委和葛店镇,要求对照8人以上、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主营业务收入的要求,通过现场核实、电话核实,做到精确无误。根据市委企业工委提供数据399家,其中去掉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关停、僵尸、影子公司等)60家,新增葛店开发区企业党委摸排出来的12家,总共有非公经济组织351家。

积极组建,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严格按照组建要求,对于具备3名以上党员的62个“两新”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于党员人数较少目前组建党组织条件尚不成熟的“两新”组织,按照行业相近和区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只有个别党员的的“两新”组织,采取挂靠“两新”组织党组织,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指导”的原则,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量。工委规定,“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于哪个党委,哪个党委就是指导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单位。

建立党建指导站,选派党建指导员。计划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9家,目前已经建立非公党建第一指导站(设在光谷联合科技城内),建立非公党建第二指导站(设在唯品会内)。采取从经济部门、组织部门等选派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熟悉经济工作或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每一个“两新”组织都有党建指导员,实现全覆盖。要切实加强党建指导员管理考核,督促党建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党建指导员要重点指导所联系“两新”组织做好发展党员、查找失联党员和“口袋”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等工作。

巩固提升覆盖质量。采取务实举措,分类管理,完善组织体系,确保党组织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防止“边建边软”“边建边散”。非公企业党建不能严格照搬机关党建,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常生产的需求,灵活处理,不搞形式主义,有效激发企业党员的积极性。

3、主要亮点及特色

(一)加大力度,党组织工作全覆盖。

变被动为主动,将党组织的建立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动性,支部提升质量,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要争取企业出资人、企业骨干参加党组织。因为他们是企业的主心骨,主心骨重视了,企业党组织就名副其实了。

二是保姆式服务,无党员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对于我区18家无党员企业,将通过摸排、引进、发展、委派等方式找党员,挖党员。党建指导员每月定期跟踪、调研党建工作,注意好“苗子”发展党员,确保党建工作覆盖到位。

(二)提档升级,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新举措。

一是同频共振,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汇点。可以说,党建让非公企业发展多了平台和抓手,让企业文化充实升华、凝聚力不断增强、形象也更为积极正面。非公党建同样以尊重、理解、激励为“关键词”,与企业文化有“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二者同步,既能更好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又能克服传统党建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够的弱项。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3篇

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是湖北省第一家省级开发区。1997年7月,省委、省政府批准依托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湖北省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9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中国药谷”商标,2007年7月获批成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2009年获批成为武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成部分、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拓展区。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获批为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开发区现辖3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882人,常住人口12万人。

葛店开发区紧邻武汉东湖高新区,西距武汉市中心城区22公里,是武汉城市圈中距武汉主城区最近、与武汉产业关联最为紧密的地区。葛店东离鄂州城区36公里,是鄂州西部重要创新改革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武鄂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全区经济总量、财税收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推进扁平化管理、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改革。

武九铁路、京广京九连接线、武黄和武冈城际铁路以及在建的武汉南昌高铁线均在葛店经停设站,与武汉轨道交通无缝换乘,从葛店乘车至武汉高铁站仅仅17分钟车程。武鄂、武黄、鄂黄、鄂咸高速公路直联京珠、沪蓉、福银、大广等国家骨干高速公路;高新大道、316国道直达武汉主城区;武汉地铁11号线、有轨电车T2线已经同步规划修建,武汉公交集团25路、301路两路公交线在葛店跨城运营。

葛店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方面,聚集了唯品会、苏宁云商、家乐福、宝湾物流、上海易商、普洛斯、亚马逊等知名企业。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聚集了武汉爱民制药、人福医药、湖北科益、嘉必优生物工程等一批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互信互通信息技术、三维电子、光安伦光电、华威科、灿光光电、金凤凰电子、瀚哲电子、保泰机电等40余家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区有波尔亚太、武汉华电工程装备、华工科技、同方高科等43家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聚集了鄂州电厂、华烁科技、杜肯绝热、南都电源、虹润新材料等重点企业。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8家。

201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23.4%;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4.1%;外贸出口6157万美元,同比增长6.58%;新进规上工业企业18家;全区技改项目52个,完成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55.8%;全区用电量在全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19.6%。财政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7.6%。

二、葛店开发区用人体系

开发区管委会机关行政编制88名(含原葛店镇行政编制39名),政法专项编制2名。领导职数1正5副(正职为副厅级,副职为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县级领导职数8名( 含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4名。

1.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我区45岁年轻干部总数为63名,约占总干部人数的35%。其中,女干部23名,少数民族干部2名;正科级别干部8名,副科级别干部13名。

进入渠道方面,通过选调生招录的22名,军转安置的5名,其他招录的17名。

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为20名,约占年轻干部比例的30%;本科学历的为23名,约占年轻干部的35%。

专业方面,我区年轻干部所学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等18个大类。

挂职锻炼方面,通过开发区工委选派“第一书记”的挂职干部为23人次,通过市委组织部选派在外地挂职的年轻干部为1人次。

2.建设经验做法。

一是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治引领。该领导小组由工委领导挂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委年度会议将人才和干部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积极配合中央及省市有关领导来我区调研人才和干部工作,主动作为、创新有为地开展工作,为“人才强市、人才兴区”积累宝贵经验。

二是实行全员聘用制,激发干事活力。2016年,我区借鉴东湖高新区的有关经验,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对全区185名正式干部纳入改革范围,进行身份认定,确认聘用资格。这一制度打破了职务层级与领导职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提升了年轻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效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聘用制改革前相比,多劳多得得到彰显,干部工作饱和度比之前整体增加40%以上,管委会整体机关效能提升35%以上。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我区邀请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设计了考核模块,将全区战略目标转化为管委会总体目标,再分配至各部门,由各部门落实到岗到人,实行工委对部门、部门对个人“双考核”机制。这一薪酬激励机制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对聘用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标准根据开发区发展水平及聘任岗位确定,依据考核得分按比例发放。同时定期向工委汇报,考核结果作为优秀员工岗位晋升和差评员工降级处理乃至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通过奖优罚劣不断实现人岗相适,激发出员工最大潜能。

四是大胆选拔忠诚实干的年轻干部。为优化各单位人员结构,我区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开展干部调整工作。今年上半年,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和谈话等程序,认真落实“凡提四必”,总共在区内调整27名年轻乡科级干部,其中,提拔13名、重用7名、交流7名,未收到不良社会反映。

五是加大高层次年轻干部招录力度。结合省市招聘计划和开发区实际,2016年以来,我区加大高层次年轻干部招录力度,分批次共招录23名年轻干部(硕士研究生以上的9名),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通过“121人才池”招录的共5名,通过“三支一扶”招录的共4名,通过选调生招录的共7名,通过事业单位招录的共7名,并加强了对他们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保障。今年,我区继续扩大了招录计划。截至八月底,已完成4名“三支一扶”、5名“121人才池”高层次人才和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面试体检工作,并陆续到岗。

3、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建议

1.组织业余活动,提升干部活力。增强年轻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组织业余活动是一个有效地办法。当然,在机关事业单位,要组织活动很不容易。但是,这些活动对于年轻干部展现自我、缓解压力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升整个干部对于地士气和活力。每年可以组织一些出游、举办一次运动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并形成制度。

2.拓展用人渠道,实施竞争选拔。在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针对“混编混岗”现象,通过竞争上岗,平等地选拔和上推行政或者事业编制人员调入区直领导岗位。大胆提拨使用实绩突出、群众信任地优秀年轻干部,对有培养前途地优秀年轻干部,破除论资排辈、打通编制隔阂,要适时大胆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使用。

3.增加一线培养,落实挂职锻炼。年轻干部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更容易产生懈怠和厌倦情绪。所以,适时的轮岗培养、挂职锻炼,其实也是一种有效激励。上级部门应鼓励年轻干部都适时走出办公室,多在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拆迁征地等“一线”主战场培养磨练;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派遣优秀年轻干部赴异地参加挂职锻炼。

4.形成谈话制度,加强全面监督。根据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特点,除了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外,更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全方面监督,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引导、及时教育。

5.优化成长途径,及早及时培养。“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对年轻干部要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把“用当其时”作为最好的培养。要确立“用错人时过错,耽误人也是过错”的理念,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不因“习惯性质疑”而耽误甚至埋没了年轻干部。

6.完善聘用管理,加强契约治理。我区两年以来得聘用制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如: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因事设岗、以岗选人,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能,促进各部门实现规范管理、科学考核,保障各岗位职责的完成,从而推动部门工作任务落实,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也需要继续完善聘任岗位设定以及合同签订,加强契约治理。

三、人才引进方面

1、优化招才环境,抢占区域人才高地

(一)加快推进配套资源建设,确保人才住得舒心。高水平规划、建设、配备各项资源吸引人才落户。2018年计划在南部国际社区内计划配套建设高端幼儿园、中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性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大型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馆、体育馆、美术馆等优质文化资源;电影院、购物中心、酒店等商业综合体,以满足人才的各类需求。

(二)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建设,确保人才住得安心。通过新建一批(大学生新区、人才公寓)、配建一批(在新建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一批人才保障性住房)、盘活一批(将闲置的还建房作为人才的租赁房,条件成熟时将部分过渡房调整为人才租赁房),在五年内为新葛店人提供10000套保障性住房。成立人才保障住房分配领导小组,通过实行资格准入机制、循环退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住房合理分配。建设国际科技城,给外国专家、企业家提供创业创新发展的平台。

(三)加快推进事业平台建设,确保人才住得放心。由财金局出台相关政策,为来葛店创业、就业的优秀人才提供基金、金融支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制订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印发《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的若干意见》,鼓励优秀人才落户葛店创办实体实业,使葛店开发区成为国内外一流人才汇集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一)实施领军人才创业计划。对两院院士和国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及经鄂州市“333”人才计划认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在本区创办实体实业,除享受国家、省、市人才政策外,开发区配套给予一次性“扎根葛店”创办实体实业奖励资金20-200万元,连续三年给予生产用房租金补贴、科技引导基金投资支持。

(二)实施大众创办实体实业计划。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给予前三年所缴纳税收地方存留部分100%等额度的产业资金扶持。

(三)鼓励实体实业开展“双创”活动。来本区创业或将总部迁移至本区的优秀人才,从事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六大产业及其他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创业创新活动给予融资担保、“领投加跟投”、上市奖励等支持政策。    

(四)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企业每年新增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上,新增部分按照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50%、60%、80%、100%进行等额科技扶持资金奖励,保持上年度税收基础上连续奖励三年。

(五)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项目。企业新引进自带项目和专利的科研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并在本区缴纳社保,按科研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第一年实际收入5%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六)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及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平台提供创业培训、人力资源支持、通用技术检测中心等服务突出的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并给予项目投资额度3%-5%的奖励。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实现区域振兴、赢得竞争主动的第一战略资源,葛店开发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我区将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鼓励优秀人才落户葛店创办实体实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真正让人才在干事创业中体会成就感,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中享受幸福感!

四、两新组织情况

1、葛店开发区“两新”组织基本情况

葛店开发区8名以上工作人员、有固定经营场所、实体经营的非公企业组织有356家,规模以上经济企业104个,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有71家。建立党组织数52个,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47家(党支部46家,党委1家),属地管理的有31家。单独建立党组织企业覆盖率为13.4%;联合建立党组织5家(其中企业党委2家,社发局党委3家),共覆盖142家企业,企业覆盖率为40.4%。建立群团组织88家,工会60家(有党组织45家),共青团28家(有党组织20家)。非公企业组织有党员884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员705人,50人以上企业586人。

党员企业葛店开发区社会组织总共23家,其中民办非企业2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人力资源中心1家。初步摸排党员有15人。

2、主要措施

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建立健全完善、关系顺畅、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非公企业职工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使党组织覆盖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两新”组织“百日攻坚、百日巩固、百日提升”行动(简称“三百行动”)部署会会议精神,认真整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葛店开发区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三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方勇利同志任组长,工商、国税、地税、财政、卫生、教育、民政、司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葛店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问题整改暨“百日巩固行动”工作方案》,形成了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开局。

召开“百日巩固行动”推进会。11月2日,组织人社局副局长廖晓伦同志召集工商、国税、地税、经发局、财金局、社发局相关工作人员召开“百日巩固行动”工作推进会,对“百日巩固行动”再部署、再安排。首先,廖晓伦同志传达了全市两新组织“百日巩固行动”动员会和推进会会议精神,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要做好校对工作保障基础数据摸排准确无误。要做好下一步边校边建工作,做到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党组织建设和活动全覆盖,要压实责任、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其次,听取工商、经发局关于摸底排查工作进度情况汇报,并针对数据摸排、指导站区域划分、指导员选派等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集中精力比对核实数据。9月份企业党委摸排数据为219家。针对“百日巩固”行动,组织人社局将市委企业工委提供葛店开发区3种口径8人以上非公企业数据分解到企业党委和葛店镇,要求对照8人以上、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主营业务收入的要求,通过现场核实、电话核实,做到精确无误。根据市委企业工委提供数据399家,其中去掉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关停、僵尸、影子公司等)60家,新增葛店开发区企业党委摸排出来的12家,总共有非公经济组织351家。

积极组建,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严格按照组建要求,对于具备3名以上党员的62个“两新”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于党员人数较少目前组建党组织条件尚不成熟的“两新”组织,按照行业相近和区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只有个别党员的的“两新”组织,采取挂靠“两新”组织党组织,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指导”的原则,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量。工委规定,“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于哪个党委,哪个党委就是指导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单位。

建立党建指导站,选派党建指导员。计划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9家,目前已经建立非公党建第一指导站(设在光谷联合科技城内),建立非公党建第二指导站(设在唯品会内)。采取从经济部门、组织部门等选派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熟悉经济工作或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每一个“两新”组织都有党建指导员,实现全覆盖。要切实加强党建指导员管理考核,督促党建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党建指导员要重点指导所联系“两新”组织做好发展党员、查找失联党员和“口袋”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等工作。

巩固提升覆盖质量。采取务实举措,分类管理,完善组织体系,确保党组织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防止“边建边软”“边建边散”。非公企业党建不能严格照搬机关党建,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常生产的需求,灵活处理,不搞形式主义,有效激发企业党员的积极性。

3、主要亮点及特色

(一)加大力度,党组织工作全覆盖。

变被动为主动,将党组织的建立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动性,支部提升质量,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要争取企业出资人、企业骨干参加党组织。因为他们是企业的主心骨,主心骨重视了,企业党组织就名副其实了。

二是保姆式服务,无党员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对于我区18家无党员企业,将通过摸排、引进、发展、委派等方式找党员,挖党员。党建指导员每月定期跟踪、调研党建工作,注意好“苗子”发展党员,确保党建工作覆盖到位。

(二)提档升级,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新举措。

一是同频共振,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汇点。可以说,党建让非公企业发展多了平台和抓手,让企业文化充实升华、凝聚力不断增强、形象也更为积极正面。非公党建同样以尊重、理解、激励为“关键词”,与企业文化有“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二者同步,既能更好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又能克服传统党建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够的弱项。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4篇

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是湖北省第一家省级开发区。1997年7月,省委、省政府批准依托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湖北省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9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中国药谷”商标,2007年7月获批成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2009年获批成为武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成部分、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拓展区。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获批为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开发区现辖3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882人,常住人口12万人。

葛店开发区紧邻武汉东湖高新区,西距武汉市中心城区22公里,是武汉城市圈中距武汉主城区最近、与武汉产业关联最为紧密的地区。葛店东离鄂州城区36公里,是鄂州西部重要创新改革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武鄂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全区经济总量、财税收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推进扁平化管理、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改革。

武九铁路、京广京九连接线、武黄和武冈城际铁路以及在建的武汉南昌高铁线均在葛店经停设站,与武汉轨道交通无缝换乘,从葛店乘车至武汉高铁站仅仅17分钟车程。武鄂、武黄、鄂黄、鄂咸高速公路直联京珠、沪蓉、福银、大广等国家骨干高速公路;高新大道、316国道直达武汉主城区;武汉地铁11号线、有轨电车T2线已经同步规划修建,武汉公交集团25路、301路两路公交线在葛店跨城运营。

葛店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方面,聚集了唯品会、苏宁云商、家乐福、宝湾物流、上海易商、普洛斯、亚马逊等知名企业。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聚集了武汉爱民制药、人福医药、湖北科益、嘉必优生物工程等一批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互信互通信息技术、三维电子、光安伦光电、华威科、灿光光电、金凤凰电子、瀚哲电子、保泰机电等40余家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区有波尔亚太、武汉华电工程装备、华工科技、同方高科等43家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聚集了鄂州电厂、华烁科技、杜肯绝热、南都电源、虹润新材料等重点企业。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8家。

201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23.4%;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4.1%;外贸出口6157万美元,同比增长6.58%;新进规上工业企业18家;全区技改项目52个,完成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55.8%;全区用电量在全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19.6%。财政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7.6%。

二、葛店开发区用人体系

开发区管委会机关行政编制88名(含原葛店镇行政编制39名),政法专项编制2名。领导职数1正5副(正职为副厅级,副职为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县级领导职数8名( 含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4名。

1.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我区45岁年轻干部总数为63名,约占总干部人数的35%。其中,女干部23名,少数民族干部2名;正科级别干部8名,副科级别干部13名。

进入渠道方面,通过选调生招录的22名,军转安置的5名,其他招录的17名。

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为20名,约占年轻干部比例的30%;本科学历的为23名,约占年轻干部的35%。

专业方面,我区年轻干部所学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等18个大类。

挂职锻炼方面,通过开发区工委选派“第一书记”的挂职干部为23人次,通过市委组织部选派在外地挂职的年轻干部为1人次。

2.建设经验做法。

一是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治引领。该领导小组由工委领导挂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委年度会议将人才和干部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积极配合中央及省市有关领导来我区调研人才和干部工作,主动作为、创新有为地开展工作,为“人才强市、人才兴区”积累宝贵经验。

二是实行全员聘用制,激发干事活力。2016年,我区借鉴东湖高新区的有关经验,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对全区185名正式干部纳入改革范围,进行身份认定,确认聘用资格。这一制度打破了职务层级与领导职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提升了年轻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效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聘用制改革前相比,多劳多得得到彰显,干部工作饱和度比之前整体增加40%以上,管委会整体机关效能提升35%以上。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我区邀请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设计了考核模块,将全区战略目标转化为管委会总体目标,再分配至各部门,由各部门落实到岗到人,实行工委对部门、部门对个人“双考核”机制。这一薪酬激励机制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对聘用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标准根据开发区发展水平及聘任岗位确定,依据考核得分按比例发放。同时定期向工委汇报,考核结果作为优秀员工岗位晋升和差评员工降级处理乃至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通过奖优罚劣不断实现人岗相适,激发出员工最大潜能。

四是大胆选拔忠诚实干的年轻干部。为优化各单位人员结构,我区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开展干部调整工作。今年上半年,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和谈话等程序,认真落实“凡提四必”,总共在区内调整27名年轻乡科级干部,其中,提拔13名、重用7名、交流7名,未收到不良社会反映。

五是加大高层次年轻干部招录力度。结合省市招聘计划和开发区实际,2016年以来,我区加大高层次年轻干部招录力度,分批次共招录23名年轻干部(硕士研究生以上的9名),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通过“121人才池”招录的共5名,通过“三支一扶”招录的共4名,通过选调生招录的共7名,通过事业单位招录的共7名,并加强了对他们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保障。今年,我区继续扩大了招录计划。截至八月底,已完成4名“三支一扶”、5名“121人才池”高层次人才和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面试体检工作,并陆续到岗。

3、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建议

1.组织业余活动,提升干部活力。增强年轻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组织业余活动是一个有效地办法。当然,在机关事业单位,要组织活动很不容易。但是,这些活动对于年轻干部展现自我、缓解压力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升整个干部对于地士气和活力。每年可以组织一些出游、举办一次运动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并形成制度。

2.拓展用人渠道,实施竞争选拔。在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针对“混编混岗”现象,通过竞争上岗,平等地选拔和上推行政或者事业编制人员调入区直领导岗位。大胆提拨使用实绩突出、群众信任地优秀年轻干部,对有培养前途地优秀年轻干部,破除论资排辈、打通编制隔阂,要适时大胆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使用。

3.增加一线培养,落实挂职锻炼。年轻干部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更容易产生懈怠和厌倦情绪。所以,适时的轮岗培养、挂职锻炼,其实也是一种有效激励。上级部门应鼓励年轻干部都适时走出办公室,多在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拆迁征地等“一线”主战场培养磨练;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派遣优秀年轻干部赴异地参加挂职锻炼。

4.形成谈话制度,加强全面监督。根据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特点,除了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外,更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全方面监督,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引导、及时教育。

5.优化成长途径,及早及时培养。“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对年轻干部要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把“用当其时”作为最好的培养。要确立“用错人时过错,耽误人也是过错”的理念,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不因“习惯性质疑”而耽误甚至埋没了年轻干部。

6.完善聘用管理,加强契约治理。我区两年以来得聘用制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如: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因事设岗、以岗选人,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能,促进各部门实现规范管理、科学考核,保障各岗位职责的完成,从而推动部门工作任务落实,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也需要继续完善聘任岗位设定以及合同签订,加强契约治理。

三、人才引进方面

1、优化招才环境,抢占区域人才高地

(一)加快推进配套资源建设,确保人才住得舒心。高水平规划、建设、配备各项资源吸引人才落户。2018年计划在南部国际社区内计划配套建设高端幼儿园、中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性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大型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馆、体育馆、美术馆等优质文化资源;电影院、购物中心、酒店等商业综合体,以满足人才的各类需求。

(二)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建设,确保人才住得安心。通过新建一批(大学生新区、人才公寓)、配建一批(在新建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一批人才保障性住房)、盘活一批(将闲置的还建房作为人才的租赁房,条件成熟时将部分过渡房调整为人才租赁房),在五年内为新葛店人提供10000套保障性住房。成立人才保障住房分配领导小组,通过实行资格准入机制、循环退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住房合理分配。建设国际科技城,给外国专家、企业家提供创业创新发展的平台。

(三)加快推进事业平台建设,确保人才住得放心。由财金局出台相关政策,为来葛店创业、就业的优秀人才提供基金、金融支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制订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印发《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的若干意见》,鼓励优秀人才落户葛店创办实体实业,使葛店开发区成为国内外一流人才汇集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一)实施领军人才创业计划。对两院院士和国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及经鄂州市“333”人才计划认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在本区创办实体实业,除享受国家、省、市人才政策外,开发区配套给予一次性“扎根葛店”创办实体实业奖励资金20-200万元,连续三年给予生产用房租金补贴、科技引导基金投资支持。

(二)实施大众创办实体实业计划。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给予前三年所缴纳税收地方存留部分100%等额度的产业资金扶持。

(三)鼓励实体实业开展“双创”活动。来本区创业或将总部迁移至本区的优秀人才,从事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六大产业及其他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创业创新活动给予融资担保、“领投加跟投”、上市奖励等支持政策。    

(四)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企业每年新增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上,新增部分按照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50%、60%、80%、100%进行等额科技扶持资金奖励,保持上年度税收基础上连续奖励三年。

(五)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项目。企业新引进自带项目和专利的科研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并在本区缴纳社保,按科研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第一年实际收入5%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六)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及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平台提供创业培训、人力资源支持、通用技术检测中心等服务突出的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并给予项目投资额度3%-5%的奖励。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实现区域振兴、赢得竞争主动的第一战略资源,葛店开发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我区将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鼓励优秀人才落户葛店创办实体实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真正让人才在干事创业中体会成就感,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中享受幸福感!

四、两新组织情况

1、葛店开发区“两新”组织基本情况

葛店开发区8名以上工作人员、有固定经营场所、实体经营的非公企业组织有356家,规模以上经济企业104个,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有71家。建立党组织数52个,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47家(党支部46家,党委1家),属地管理的有31家。单独建立党组织企业覆盖率为13.4%;联合建立党组织5家(其中企业党委2家,社发局党委3家),共覆盖142家企业,企业覆盖率为40.4%。建立群团组织88家,工会60家(有党组织45家),共青团28家(有党组织20家)。非公企业组织有党员884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员705人,50人以上企业586人。

党员企业葛店开发区社会组织总共23家,其中民办非企业2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人力资源中心1家。初步摸排党员有15人。

2、主要措施

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建立健全完善、关系顺畅、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非公企业职工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使党组织覆盖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两新”组织“百日攻坚、百日巩固、百日提升”行动(简称“三百行动”)部署会会议精神,认真整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葛店开发区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三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方勇利同志任组长,工商、国税、地税、财政、卫生、教育、民政、司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葛店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问题整改暨“百日巩固行动”工作方案》,形成了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开局。

召开“百日巩固行动”推进会。11月2日,组织人社局副局长廖晓伦同志召集工商、国税、地税、经发局、财金局、社发局相关工作人员召开“百日巩固行动”工作推进会,对“百日巩固行动”再部署、再安排。首先,廖晓伦同志传达了全市两新组织“百日巩固行动”动员会和推进会会议精神,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要做好校对工作保障基础数据摸排准确无误。要做好下一步边校边建工作,做到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党组织建设和活动全覆盖,要压实责任、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其次,听取工商、经发局关于摸底排查工作进度情况汇报,并针对数据摸排、指导站区域划分、指导员选派等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集中精力比对核实数据。9月份企业党委摸排数据为219家。针对“百日巩固”行动,组织人社局将市委企业工委提供葛店开发区3种口径8人以上非公企业数据分解到企业党委和葛店镇,要求对照8人以上、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主营业务收入的要求,通过现场核实、电话核实,做到精确无误。根据市委企业工委提供数据399家,其中去掉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关停、僵尸、影子公司等)60家,新增葛店开发区企业党委摸排出来的12家,总共有非公经济组织351家。

积极组建,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严格按照组建要求,对于具备3名以上党员的62个“两新”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于党员人数较少目前组建党组织条件尚不成熟的“两新”组织,按照行业相近和区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只有个别党员的的“两新”组织,采取挂靠“两新”组织党组织,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指导”的原则,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量。工委规定,“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于哪个党委,哪个党委就是指导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单位。

建立党建指导站,选派党建指导员。计划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9家,目前已经建立非公党建第一指导站(设在光谷联合科技城内),建立非公党建第二指导站(设在唯品会内)。采取从经济部门、组织部门等选派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熟悉经济工作或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每一个“两新”组织都有党建指导员,实现全覆盖。要切实加强党建指导员管理考核,督促党建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党建指导员要重点指导所联系“两新”组织做好发展党员、查找失联党员和“口袋”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等工作。

巩固提升覆盖质量。采取务实举措,分类管理,完善组织体系,确保党组织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防止“边建边软”“边建边散”。非公企业党建不能严格照搬机关党建,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常生产的需求,灵活处理,不搞形式主义,有效激发企业党员的积极性。

3、主要亮点及特色

(一)加大力度,党组织工作全覆盖。

变被动为主动,将党组织的建立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动性,支部提升质量,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要争取企业出资人、企业骨干参加党组织。因为他们是企业的主心骨,主心骨重视了,企业党组织就名副其实了。

二是保姆式服务,无党员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对于我区18家无党员企业,将通过摸排、引进、发展、委派等方式找党员,挖党员。党建指导员每月定期跟踪、调研党建工作,注意好“苗子”发展党员,确保党建工作覆盖到位。

(二)提档升级,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新举措。

一是同频共振,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汇点。可以说,党建让非公企业发展多了平台和抓手,让企业文化充实升华、凝聚力不断增强、形象也更为积极正面。非公党建同样以尊重、理解、激励为“关键词”,与企业文化有“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二者同步,既能更好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又能克服传统党建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够的弱项。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5篇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对*新区开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诚请各位领导多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并帮助我们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促进*新区开发建设顺利有效推进。下面,我将根据《关于对*新区开发建设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将*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关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新区开发建设进度

(一)拆迁安置房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拆迁安置房共106栋,预计整个工程今年5月底完成主体工程。目前已组合的97栋,还未组合的有9栋。在已组合的97栋中,还未开工建设的有7栋,其栋号分别为27#、33#、46#、60#、61#、83#、92#。在已动工建设的90栋中。已建好一层的有9栋,已建好二层的有11栋,已建好三层的有25栋,已建好四层的有3栋,已建好五层的有13栋,已建好六层的有3栋,已建好七层的有19栋,主体工程已完工的有7栋。在建房过程中,存在三个问题影响安置房建设进度。一是多数项目经理反映商品混凝土供给不及时,有时甚至拖延三天以上,且商品混凝土公司要求签字的数量比其实际的混凝土数量少,严重影响了安置房建设进度。二是因安置房地理位置的不同,底层门市的高度比按规定为3.9米的基本层高,需超高一部分,超高部分业主不愿出钱建设。该问题反映最突出的是63栋。

安置房小区内的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县建设局已请宜宾规划设计院详细规划设计了小区内的排污、排水以及道路施工图,因目前小区内施工场地十分紧张,市政设施有的无法施工,县建设局已通知施工单位,对有空隙的地方先行施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确保安置房建设好后一个月内市政基础设施能配套使用。

(二)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网工程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

一是*新区开发一、二期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网工程已启动重庆路、上海路、苏州路、烟台路、昆明路、北海路、长沙路、青岛路、大连路、大连支路的建设,共完成土石方挖方150万立方米,填方4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约6000万元,计划2008年底全部完工。二是上海路滑坡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400万元,计划今年6月底完工。三是重庆路H6线沥青路面工程于今年2月底开工建设,总投资约800万元,计划今年4月底完工。四是*无负压供水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00万元,计划今年4月底完工。

在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网工程建设中,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重庆路与水麻高速公路联络线互相干扰,建议县政府与水麻高速公路指挥部协调解决此问题;二是*景观挡墙工程施工靠铁路太近,建议县政府尽快与铁路部门协调解决;三是*一、二期市政道路资金严重不到位,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建设进度;四是上海路、北海路、大连路及大连支路滑坡影响新区开发建设,应尽快治理滑坡隐患,确保安全。

二、*新区开发建设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情况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6篇

2012年,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两市一极”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继续实施“平台创优”工程,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开发区整体形象和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区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全区可实现生产总值77.45亿元,同比增长20.2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2.45亿元,同比增长30.78%,;固定资产投资85.37亿元,同比增长24.08%;税收10.72亿元,同比增长32.84%;吸引外商投资3500万美元;实现出口总额6500万美元。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开发区以化工园、工业园为重点,多方争取开发资金,以统筹规划和超前规划理念建设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切实增强工业园区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倾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窗口。

1、化工园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园区总计投资6726万元,实施了以道路及排水工程、道路配套工程、征地拆迁和土方平整以及配套公用设施为主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及排水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园区共投资3093.06万元,继续建设“三纵三横”(沿江大道、沿江一路、沿江二路、姚港一路、姚港三路、晋煤大道)主干道路网。截止2012年11月底,姚港一路、姚港三路、沿江一路和沿江二路已竣工验收;晋煤大道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并正式通车;沿江大道西段混凝土路面主体工程完工。投资637.03万元的沿江大道东段工程,已完成图纸评审工作,进入报建审批阶段。到今年年底,园区将形成9579米的主干道路网。

二是道路配套工程逐步实施。全年园区共投入880.08万元以综合管沟、绿化、护坡和路灯建设为主,完善园区道路配套工程。截止11月底,投资216.9万元的沿江一路综合管沟工程、投资72.21万元的沿江一路和姚港一路护坡工程、投资54.78万元的沿江大道西段北侧挡土墙工程和334万元的力元公司东侧挡土墙及天发油库北侧挡土墙等4个工程已完工;投资36.85万元的姚港一路道路、护坡绿化及沿江一路护坡绿化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165.29万元的一期路灯工程(沿江大道、姚港一路和沿江一路)已完成财政投资评审程序。

三是征地拆迁及土方平整工作顺利展开。全年共投资2116.71万元完成了八一路至六九一五工厂道路及道路零散地、三宁脲基复合肥、三宁周边隔离带搬迁、全汇宁公司整体搬迁以及沿江大道(三姚段)扩建工程等共计133.744亩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园区土方平整工作进展顺利,精细化工园土方平整工作已完成了工程验收。

2、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工业园规划面积585公顷,其中,江汉大道东侧265公顷。自年5月以来,开发区围绕“两路一渠”(五路、九龙港路、九龙港渠)工程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先后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概算、施工图设计、九龙港渠流量论证、项目及道路用地清苗、房屋清点测算等工作。今年完成了四路、九龙渠及一路排水工程设计方案及四路建设工程预算造价和评审,正在进行四路道路用地征地拆迁。大道、民主大道北延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5%,部分路段已通车。

(二)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今年以来,开发区按照“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狠抓项目、服务项目做文章,切实把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来,加速项目建设进程,以投产增效促进开发区跨越发展。我们对今年续建、新开工和拟建项目分类梳理,列出清单,明确开工日期、建设工期、完成时限,落实项目分工联系制度,明确项目联系人和责任人,健全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工程按进度完成。一是着力加快续建项目建设,全力解决景程玻璃、熙玛石英石、锐辉锯片、固耐尔建材、欧本钢结构、星鑫包装二期、松懿力腾电子科技园等续建项目建设中供电、用地、资金、环保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早投产。二是切实抓好新开工项目建设,积极帮助协调理顺关系,解决项目开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保证施工顺畅,确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调度,积极推动拟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一年来,先后有16个重点项目纳入开发区管理,其中:欧本钢结构、景程玻璃、星鑫包装二期3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锐辉科技、易顺矿业、固耐尔新型建材、愚公锯片、金太源木业、楚天高速服务区等6个项目基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明年初可投产;鲟鱼养殖、宜硕二期、七星台船舶工业园、天佑饲料等4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汽车发动机大修包、粤海纺织、元九酿酒等3个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和办理有关手续等工作,可在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三)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1、着力营造快捷的政务环境。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急为项目所急,利为项目所谋,情为项目所系”的服务观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需要协调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服务环境源头治理,以重大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打造“绿色”通道,极大地改善了政务环境,不断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切实为企业和投资者实行“零距离”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督办协调机制,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督办,定期组织各项目协调专班、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召开重点项目督办会,限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着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构建政府与企业交流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企一档”工作,建立健全投资业主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档案。经常组织企业开展各项联谊活动,在企业老板生日当天及时发送短信和鲜花表达祝福,在传统佳节通过贺卡、短信等方式表达问候,并将企业引进人才的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生活方面的事宜纳入项目服务协调范围。同时积极协调工业园企业用工难的问题。8月18日,由开发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以“服务园区用工,促进就近就业”为主题的工业园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在中学举行。园区内16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500个就业岗位,、、等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技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失地农民等1000余人参加了应聘,共达成就业意向381个。

3、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履职水平。围绕“提神、提速、提质、提效”的目标,积极倡导终身学习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培养辨证思维,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效率、执行能力、服务水平和机关作风,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结合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展了贯彻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二是加强业务工作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和工作纪律,特别是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财务管理、税收征管、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方面确立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开发区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三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推动开发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开发区汇报材料第7篇

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区党委于1998年组建,2000年改设党工委,现有总支2个,支部33个,党员348人,其中正式党员309人,预备党员39人,男283人,女6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几年来,特别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50100”计划实施以来,开发区党工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围绕加快发展不断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力促进了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2004年区内企业产值从2000年的147.6亿元上升366.3亿元,出口产值从2000年的11.3亿元上升34.1亿元。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确保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开发区作为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建区初期,不少人对抓非公党建工作不理解,一些非公企业业主特别是外(台)商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顾虑和抵触情绪,对我们开展党建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一度影响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区党工委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入手,切实加强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

㈠从提高认识入手,营造良好党建工作氛围。区党工委把统一认识作为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充分认识到只有抓好非公党建工作,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更有效的保证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树立了“不抓非公党建是失职,抓不好非公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抓好提高广大干部思想认识的同时,区党工委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引导,提高非公企业主的思想认识上,党工委主要领导带领干部深入企业宣传党的政策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意义,逐步使他们认识到在非公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非公企业自身发展。思想认识的提高,为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㈡从加强领导入手,细化落实责任。为了加强领导,区党工委成立了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把非公党建工作纳入全区工作总体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党政领导干部和全体机关党员分片包干,每位党员领导每年均要负责包干组建1-2个党支部,切实使非公党建工作做到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保证,形成领导带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㈢从深入调研入手,积极探索非公党建工作新路子。开发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新课题。区党工委十分重视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每年都组织力量对区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认真分析新情况,探讨解决新问题,提出了开展非公党建工作要坚持“抓重点,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办法,走出一条切合本区实际做好非公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二、多管齐下,竭力扩大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

针对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困难的问题,我们采取“灵活方式抓组建,把握时机抓组建,创造条件抓组建,扭住关键抓组建”的方法,大力开展组建工作。近年来,共组建35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

㈠灵活方式抓组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又有合适书记人选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目前,全区建立这类党组织33个,如太平洋塑胶有限公司、福耀集团党支部等;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或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企业成立党小组,并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建立联合党支部,待其成熟后再单独组建党支部,如正茂塑胶、洪宽园艺和洪良染织等公司都只有个别党员,先组成联合党支部。正茂塑胶有限公司和洪良染织有限公司在组建条件成熟后,分别单独组建了党支部。

㈡把握时机抓组建。我们注意抓住二次招商和企业引进人才、业务需求等有利时机,在建立新企业的时候,尽可能同步组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如华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在资产重组、整合时,我们多次到该公司做业主思想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在新公司成立时,公司的党支部也完成了组建工作。

㈢创造条件抓组建。我们对组建党组织难度大的企业,把功夫下在创造条件上,循序渐进开展工作,把组建党组织与保护业主利益紧密结合,积极争取企业业主支持。如区内台资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洪宽工业村,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这些台资企业招聘人才的时机,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员、管理技术人员到企业工作,并通过这些党员在企业发挥表率作用,使台商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较好地突破了在台资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对于尚不具备建立党支部的台资企业,我们也采用暂时把支部建在公司外的办法,使党员有自己的组织。

㈣扭住关键抓组建。要做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和巩固工作,关键在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这个领头人。我们重视通过举办培训班、个别指导、传授党务经验等办法,做好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培养工作,较好地解决了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中书记人选不足和书记素质不高的问题。如前两年培养的太平洋塑胶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带动了支部工作的全面发展。这个公司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日报曾专题报道该公司党支部先进事迹,称之为非公企业的“定海神针”。对于缺乏支部书记人选的支部,则选派对党务工作比较熟悉的机关干部下派挂职,以保证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壮大队伍,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力

发展党员工作是开发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员少,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们在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快了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步伐。

㈠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要加快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步伐,必须加大力度培养质优量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年年初,区党工委都制定发展党员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计划,加强宏观指导;各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要求,每年至少培养5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并保持常数。目前全区现有180名入党积极分子。区党工委和非公企业党组织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结合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实际,变固定考察为跟踪考察,变静态培养为动态培养,保持培养考察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认真抓好发展对象培训工作,区党工委充分考虑到非公企业的特点,采取利用企业生产淡季和企业员工工余时间,统一授课分散讨论和集中测试的方法落实培训任务,并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㈡把好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我们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会、共青团表现好的对象作为培养、发展党员的重点,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近两年来,全区新发展党员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占80%以上。同时,我们还把那些规模较大的无党员非公企业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依托工团组织,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强化培养和发展工作。去年以来,在这类企业中发展党员23名,在此基础上,独立组建了6个党支部,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

㈢抓好组织关系接转。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党员职工,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把组织关系转到企业来。我们每年都进行调查摸底,去年以来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期摸底工作,我们又对区内企业的党员进行全面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并由党工委委员挂钩联系组织关系未转到企业的党员,教育、督促他们把组织关系转来,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为他们提供代办服务。对于外地党员我们通过市委组织部统一发函原流出地党组织,要求帮助做好转来党员组织关系工作;对于本市党员我们通过市委组织部协调后直接向党员原所在党委发函,接转组织关系。三年来,先后有53名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我区。

四、围绕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区党工委始终把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作为推动非公党建工作重要任务来抓,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㈠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党组织内外协调作用。区党工委积极引导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出点子,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部分企业的党员是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党支部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党员参与企业管理。如洪宽工业村内的正茂塑胶有限公司党支部一班人,注重加强对外商的政策教育宣传,使台商提高认识,打消了少报企业利润、少开销售发票的想法,做到依法经营、如实核算,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该公司先后3次增资,总增资额780万美元。合同外资增加430万美元。台商老板由衷地表示“我们台资企业离不开党组织把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