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合集7篇)

时间:2022-02-18 14:08:44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1篇

    你单位《关于原军工总公司改组为集团公司后总部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有关问题的函》(委人字〔1999〕93号)收悉,为妥善解决改组后的军工集团公司总部工作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一、关于参统时间。同意各军工集团公司自批准成立之日(1999年7月1日)起,按照北京市政府1998年第2号令的有关规定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请尽快到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办理有关参保手续。

    二、个人帐户补建。为保证职工离退休后的养老待遇不因养老保险制度的改变而降低,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职工需补缴1992年10月至参统前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三、新老制度的衔接。为做好政策衔接工作,保证新老制度平稳过渡和军工队伍的稳定,同意你单位提出的参照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时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执行的意见。即你单位参统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退休费计算办法(简称原办法)与北京市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并轨,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过渡期为5年。具体为:过渡期内退休的职工,在计算其退休费时,可用原办法与全市统一办法比较,原办法高于统一办法的部分,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补贴标准逐年递减,所需费用从统筹基金中支付,具体补贴标准按照《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及并轨方案〉的通知》(京劳社养发〔1999〕2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2004年后退休的职工,执行全市统一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2篇

摘要:保险集团公司由于其规模大、机构众多、业务复杂等因素,以及国内保险集团发展演变的特殊性,决定国内保险集团风险治理较为困难,风险治理模式也随着风险变化而相应变化,其风险管理模式也正在由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向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过渡。本文主要从股权结构、人力资源、财务审计与资本运作等四个维度分析国内保险集团风险治理模式匹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一、保险集团风险识别与治理模式匹配

1.保险集团风险识别

保险集团面临着主观与客观两类风险。客观风险主要由客观因素形成,包括法律风险、监管风险等企业只能面对,不能回避的风险。而主观风险主要由于企业本身因素造成,包括财务风险、关联交易、利益冲突与管理风险。本文所识别风险界定为主观特殊风险。保险集团为应对上述主客观风险,特别是监管风险,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其发展不同阶段相适应的风险管控模式。

鉴于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和保险业整体风险治理水平,我国保险集团风险管控的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遵循从无权到相对集权、再到适度放权的渐进改革思路,即先采用管控力度适中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如间接管理方式下的策略管控型等,再逐步过渡到管控力度更宽松的其他间接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中国保险集团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采取三种不同的风险治理模式。

2.保险集团风险治理模式匹配

第一阶段:成本可控、业绩成长风险治理模式。2010年《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国内保险集团主要战略目标就是业务扩张,做大规模。集团公司为了激活子公司扩张动力,采取权利下放,尽量给子公司更多权限和经营空间,对于风险治理相对宽松,集团公司在控制总体综合成本率不高的情况下,更注重子公司等分支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和保险主业资产规模增速。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成本可控、业绩成长风险治理模式。

第二阶段: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明确规定保险集团公司可以逐步进行多元化战略。保险集团公司为摆脱单一经营保险陷入风险集中困境,集团公司根据各自优劣势,选择性进入银行、资管与证券等特定金融领域,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达到了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效果。但是这一综合经营阶段,对子公司绝对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风险管控比较严格,以压缩综合成本、削减管理费用、推进业务增长方式转型,从而达到平衡子公司间利润增长的目的。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

第三阶段: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这是保险集团公司风险治理最高级形式。采取这种形式的保险集团,不再一味追求子公司业务协同效应,而是转而财务投资为主,构建行业间更加广泛的投资组合,集团公司以投资回报率作为唯一标准,大力调整集团内部子公司的业务结构,将投资收益率低、利润贡献少、综合成本率高的子公司或者业务剥离,也可以提供对外并购等多种方式优化集团公司资产,提升保险集团整体投资收益。这一财务投资运作阶段,集团公司更多地采取外部并购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以控制权投资为主,采取间接的股权结构、人力资本、财务审计与资本运作等方式,更多关注在各行业投资的财务风险管控。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

二、保险集团风险治理组织架构与因素分析

鉴于我国保险集团产生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很难有绝对普遍适用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与固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各家保险集团只能结合自身发展重点和风险管控水平,吸收各种风险管控组织结构的优点,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组织架构与风险管理模式,确保有效管控整体风险。但是现阶段,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大多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即将进入保险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即高级阶段。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

1.股权结构治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保险集团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决定其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导致股权结构安排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国有控股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股份制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保险集团公司与内部子公司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国有控股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权过度集中和国有产权代表自然人缺失从而导致的委托问题。股份制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保险集团公司与内部子公司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管控较弱,未能通过集团内部合规的关联交易,有效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子公司间资源整合,而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控股子公司的“挡箭牌”,借此实现一些既定的政策目标。部分国有保险集团在各自的子公司上市后,集团公司主要清理子公司不良资产,对子公司的管理基本仅限于每年将子公司转过来的信息上报至监管部门,而控股或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只是帮助子公司完成一些申报手续工作。

2.人力资本治理

企业的发展最终落实到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本身存在生命风险、决策风险与违约风险等许多风险,因而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才成为公司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险集团公司人力资本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错误选择导致集团公司风险增加。保险集团公司人力资本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选择人力资本不仅要适应集团公司的文化和具体岗位特征,还要具有重要品质和较高的能力成长性。二是不当匹配导致集团公司风险不小。岗位匹配是保险集团人力资本风险重要方面,由于保险集团公司在公司管控中处于金字塔顶尖,其主要职能侧重于战略管理、资本运营、班子管理、财务管理、业绩考核、审计监督、品牌建设、文化构建、风险控制和协同管理等职能。这就需要保险集团公司总部具有更加专业化、创造力与职业化的高端人才,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才导致人力资本匹配较为困难,匹配风险较大。三是激励不当加大集团公司风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是以员工目标责任制为前提、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手段、以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制度。恰如其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在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还会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相反,不恰当的激励约束在压制员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也还会助长员工的偷懒及其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保险集团公司激励约束存在较大风险,激励不当加大集团公司风险。

3.财务审计风险治理

保险集团风险主要包括传递性风险、关联风险和集团其他实体带来的风险。保险集团财务风险通常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由于风险具有传递的特征,而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与外在的经济风险之间是多层次、多途径传导和扩散的过程,而随着我国保险集团化的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风险危机问题却日益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影响保险集团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际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监管不力、技术风险、自然现象灾害风险等。其次,是影响保险集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集团治理结构不健全;集团子单元战略和整体战略的冲突;集团风险管理能力差,集团公司多级产权主体过度担保和融资;缺乏有效的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而在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理中,外在的系统性风险总是存在的,经济也总会存在周期,真正能够控制的风险源头,还是存在于集团内部。

4.资本运作风险治理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作可以通过纵横向扩张模式达到资源整合,价值快速扩张的目的,被现代企业,包括保险集团公司使用比较频繁的工具。然而,资本运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导致风险高企,所以,加强保险集团资本运作治理风险体系十分必要。

三、保险集团组织架构与风险治理基本对策

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可以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成熟经验和做法探索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管控型集团风险管控的基本框架与风险管控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来把握:

1.重视股权风险的管控

优化股权结构,提高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效率。可以通过定向不定向方式,向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包括可转债、基金等方式,吸引投资者购买;还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权激励计划,引进民营股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而达到优化集团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

2.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控

第一,对不同类型保险集团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不同类型保险集团的人力资源风险实行差异化管理是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控的基本手段。具体有:一是对于上市保险集团。上市保险集团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竞争效用,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协调高管、股东、公司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风险。二是对于非上市保险集团。由于非上市保险集团缺乏资本市场外部约束,加强攻势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保险集团董事和高管兼任子公司的重要职位。三是拟上市保险公司,应在资本市场和公司制度约束下,增加人为操作违规的惩罚成本。第二,完善考核制度。一方面考核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估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潜能有效激励是必须的。实现有效激励必须有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市场评估环境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公平要做到一视同仁;公正要做到评比方法科学有效;公开要做到所有程序、事情尽可能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考核要制定一个简单便于考核的考核指标。因为考核必然涉及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科学有效的考核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而合理的考核指标既不能太复杂而成本过高,也不能太过简单不能反映评价效果,适度的考核指标是必要的。第三,改革保险集团薪酬体系。利用人力预算及薪酬杠杆,实现资源在集团内的最佳配置,保持企业的薪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可以开展定期薪酬调查,重点参照国内外保险同行金融机构薪酬。也可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子公司的薪资实行总量管控。子公司在集团确定的薪酬制度和政策框架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薪酬体系,报集团审核后执行。

3.优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第一,实行财务负责委派制,加强母子公司财务系统统一性。首先委派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任命,对集团负责,不对子公司负责;其考核由集团总部执行,保证财务负责人不受制于子公司牵制,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保证全系统的财务体系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的财务管控手段。第二,加强对子公司合规审计,构建多层次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集团财务部主导、合规部与检查审计部门协同作用下,总公司全系统形成三级财务管理分成体系,全面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第一层由本母子公司业务管理、财务、精算、投资等部门组成,对公司保费、准备金、资金管理、资本运作与资产处置各级风险进行诊断、评估与预警。第二层由各级内控合规部组成,公司从集团总公司层面建立合规考核问责制度。(1)推动内控合规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合规从高层做起”,重点强化内控合规风险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将内控合规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督促各级机构、部门负责人履行好风险合规“第一位”的责任。(2)推动问责制度落实,做好问责工作日常管理。对于负面影响大、涉及面广、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案件,由集团牵头,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对全系统违法违规责任人的问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问责落实到位。(3)推动审计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整改完善。根据内部审计部门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配合审计部门推动责任部门开展缺陷整改和完善工作。第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实现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财务部和精算部统一负责公司和各专业子公司业务规划统筹制定,在预算编制、审核、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在费用管理方面,推行费用全面预算管理,各专业子公司都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财务权限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审批权限,通过在财务系统中增加预算管理模块,按科目的可控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风险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换。第四,转变审计理念,发挥审计平台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审计理念转换,坚强风险管理。一是由主导监督主导审计,向服务主导型审计转变;二是由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审计转变;三是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审计偏重转变;其次,审计资源高度统筹利用,实现集信息高度集中。最后,建立一体化体系,实现审计资源优化利用。保险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建立监督、评价和建议一体化的审计平台,实现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利用。

4.精心实施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是当代企业做大做强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资本可以迅速运作扩张规模,也可以迅速剥离不良资产,收缩企业战线。一方面是资本扩张。通过横向扩张减少竞争者数量,增强集团公司市场支配力。通过纵向扩张,延伸集团公司产业链条,提供公司对市场控制力。另一方面是资本收缩。资本收缩是公司对其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 ,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 ,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实施资本收缩主要通常通过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与股份回购等方式实施。

http://

参考文献

[1]刘翼广.我国保险集团的特殊风险分类与建议[J].上海保险,2010(5)

[2]舒廷飞.中国保险集团公司风险管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10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3篇

一、保险集团风险识别与治理模式匹配

1.保险集团风险识别

保险集团面临着主观与客观两类风险。客观风险主要由客观因素形成,包括法律风险、监管风险等企业只能面对,不能回避的风险。而主观风险主要由于企业本身因素造成,包括财务风险、关联交易、利益冲突与管理风险。本文所识别风险界定为主观特殊风险。保险集团为应对上述主客观风险,特别是监管风险,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其发展不同阶段相适应的风险管控模式。

鉴于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和保险业整体风险治理水平,我国保险集团风险管控的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遵循从无权到相对集权、再到适度放权的渐进改革思路,即先采用管控力度适中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如间接管理方式下的策略管控型等,再逐步过渡到管控力度更宽松的其他间接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中国保险集团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采取三种不同的风险治理模式。

2.保险集团风险治理模式匹配

第一阶段:成本可控、业绩成长风险治理模式。2010年《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国内保险集团主要战略目标就是业务扩张,做大规模。集团公司为了激活子公司扩张动力,采取权利下放,尽量给子公司更多权限和经营空间,对于风险治理相对宽松,集团公司在控制总体综合成本率不高的情况下,更注重子公司等分支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和保险主业资产规模增速。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成本可控、业绩成长风险治理模式。

第二阶段: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明确规定保险集团公司可以逐步进行多元化战略。保险集团公司为摆脱单一经营保险陷入风险集中困境,集团公司根据各自优劣势,选择性进入银行、资管与证券等特定金融领域,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达到了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效果。但是这一综合经营阶段,对子公司绝对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风险管控比较严格,以压缩综合成本、削减管理费用、推进业务增长方式转型,从而达到平衡子公司间利润增长的目的。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

第三阶段: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这是保险集团公司风险治理最高级形式。采取这种形式的保险集团,不再一味追求子公司业务协同效应,而是转而财务投资为主,构建行业间更加广泛的投资组合,集团公司以投资回报率作为唯一标准,大力调整集团内部子公司的业务结构,将投资收益率低、利润贡献少、综合成本率高的子公司或者业务剥离,也可以提供对外并购等多种方式优化集团公司资产,提升保险集团整体投资收益。这一财务投资运作阶段,集团公司更多地采取外部并购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以控制权投资为主,采取间接的股权结构、人力资本、财务审计与资本运作等方式,更多关注在各行业投资的财务风险管控。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

二、保险集团风险治理组织架构与因素分析

鉴于我国保险集团产生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很难有绝对普遍适用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与固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各家保险集团只能结合自身发展重点和风险管控水平,吸收各种风险管控组织结构的优点,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组织架构与风险管理模式,确保有效管控整体风险。但是现阶段,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大多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即将进入保险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即高级阶段。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

1.股权结构治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保险集团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决定其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导致股权结构安排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国有控股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股份制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保险集团公司与内部子公司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国有控股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权过度集中和国有产权代表自然人缺失从而导致的委托问题。股份制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保险集团公司与内部子公司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管控较弱,未能通过集团内部合规的关联交易,有效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子公司间资源整合,而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控股子公司的“挡箭牌”,借此实现一些既定的政策目标。部分国有保险集团在各自的子公司上市后,集团公司主要清理子公司不良资产,对子公司的管理基本仅限于每年将子公司转过来的信息上报至监管部门,而控股或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只是帮助子公司完成一些申报手续工作。

2.人力资本治理

企业的发展最终落实到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本身存在生命风险、决策风险与违约风险等许多风险,因而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才成为公司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险集团公司人力资本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错误选择导致集团公司风险增加。保险集团公司人力资本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选择人力资本不仅要适应集团公司的文化和具体岗位特征,还要具有重要品质和较高的能力成长性。二是不当匹配导致集团公司风险不小。岗位匹配是保险集团人力资本风险重要方面,由于保险集团公司在公司管控中处于金字塔顶尖,其主要职能侧重于战略管理、资本运营、班子管理、财务管理、业绩考核、审计监督、品牌建设、文化构建、风险控制和协同管理等职能。这就需要保险集团公司总部具有更加专业化、创造力与职业化的高端人才,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才导致人力资本匹配较为困难,匹配风险较大。三是激励不当加大集团公司风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是以员工目标责任制为前提、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手段、以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制度。恰如其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在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还会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相反,不恰当的激励约束在压制员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也还会助长员工的偷懒及其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保险集团公司激励约束存在较大风险,激励不当加大集团公司风险。

3.财务审计风险治理

保险集团风险主要包括传递性风险、关联风险和集团其他实体带来的风险。保险集团财务风险通常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由于风险具有传递的特征,而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与外在的经济风险之间是多层次、多途径传导和扩散的过程,而随着我国保险集团化的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风险危机问题却日益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影响保险集团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际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监管不力、技术风险、自然现象灾害风险等。其次,是影响保险集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集团治理结构不健全;集团子单元战略和整体战略的冲突;集团风险管理能力差,集团公司多级产权主体过度担保和融资;缺乏有效的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而在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理中,外在的系统性风险总是存在的,经济也总会存在周期,真正能够控制的风险源头,还是存在于集团内部。

4.资本运作风险治理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作可以通过纵横向扩张模式达到资源整合,价值快速扩张的目的,被现代企业,包括保险集团公司使用比较频繁的工具。然而,资本运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导致风险高企,所以,加强保险集团资本运作治理风险体系十分必要。

三、保险集团组织架构与风险治理基本对策

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可以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成熟经验和做法探索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管控型集团风险管控的基本框架与风险管控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来把握:

1.重视股权风险的管控

优化股权结构,提高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效率。可以通过定向不定向方式,向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包括可转债、基金等方式,吸引投资者购买;还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权激励计划,引进民营股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而达到优化集团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

2.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控

第一,对不同类型保险集团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不同类型保险集团的人力资源风险实行差异化管理是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控的基本手段。具体有:一是对于上市保险集团。上市保险集团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竞争效用,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协调高管、股东、公司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风险。二是对于非上市保险集团。由于非上市保险集团缺乏资本市场外部约束,加强攻势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保险集团董事和高管兼任子公司的重要职位。三是拟上市保险公司,应在资本市场和公司制度约束下,增加人为操作违规的惩罚成本。第二,完善考核制度。一方面考核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估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潜能有效激励是必须的。实现有效激励必须有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市场评估环境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公平要做到一视同仁;公正要做到评比方法科学有效;公开要做到所有程序、事情尽可能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考核要制定一个简单便于考核的考核指标。因为考核必然涉及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科学有效的考核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而合理的考核指标既不能太复杂而成本过高,也不能太过简单不能反映评价效果,适度的考核指标是必要的。第三,改革保险集团薪酬体系。利用人力预算及薪酬杠杆,实现资源在集团内的最佳配置,保持企业的薪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可以开展定期薪酬调查,重点参照国内外保险同行金融机构薪酬。也可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子公司的薪资实行总量管控。子公司在集团确定的薪酬制度和政策框架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薪酬体系,报集团审核后执行。

3.优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第一,实行财务负责委派制,加强母子公司财务系统统一性。首先委派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任命,对集团负责,不对子公司负责;其考核由集团总部执行,保证财务负责人不受制于子公司牵制,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保证全系统的财务体系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的财务管控手段。第二,加强对子公司合规审计,构建多层次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集团财务部主导、合规部与检查审计部门协同作用下,总公司全系统形成三级财务管理分成体系,全面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第一层由本母子公司业务管理、财务、精算、投资等部门组成,对公司保费、准备金、资金管理、资本运作与资产处置各级风险进行诊断、评估与预警。第二层由各级内控合规部组成,公司从集团总公司层面建立合规考核问责制度。(1)推动内控合规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合规从高层做起”,重点强化内控合规风险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将内控合规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督促各级机构、部门负责人履行好风险合规“第一位”的责任。(2)推动问责制度落实,做好问责工作日常管理。对于负面影响大、涉及面广、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案件,由集团牵头,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对全系统违法违规责任人的问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问责落实到位。(3)推动审计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整改完善。根据内部审计部门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配合审计部门推动责任部门开展缺陷整改和完善工作。第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实现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财务部和精算部统一负责公司和各专业子公司业务规划统筹制定,在预算编制、审核、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在费用管理方面,推行费用全面预算管理,各专业子公司都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财务权限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审批权限,通过在财务系统中增加预算管理模块,按科目的可控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风险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换。第四,转变审计理念,发挥审计平台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审计理念转换,坚强风险管理。一是由主导监督主导审计,向服务主导型审计转变;二是由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审计转变;三是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审计偏重转变;其次,审计资源高度统筹利用,实现集信息高度集中。最后,建立一体化体系,实现审计资源优化利用。保险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建立监督、评价和建议一体化的审计平台,实现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利用。

4.精心实施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是当代企业做大做强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资本可以迅速运作扩张规模,也可以迅速剥离不良资产,收缩企业战线。一方面是资本扩张。通过横向扩张减少竞争者数量,增强集团公司市场支配力。通过纵向扩张,延伸集团公司产业链条,提供公司对市场控制力。另一方面是资本收缩。资本收缩是公司对其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 ,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 ,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实施资本收缩主要通常通过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与股份回购等方式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翼广.我国保险集团的特殊风险分类与建议[J].上海保险,2010(5)

[2]舒廷飞.中国保险集团公司风险管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10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4篇

1.保险集团风险识别

保险集团面临着主观与客观两类风险。客观风险主要由客观因素形成,包括法律风险、监管风险等企业只能面对,不能回避的风险。而主观风险主要由于企业本身因素造成,包括财务风险、关联交易、利益冲突与管理风险。本文所识别风险界定为主观特殊风险。保险集团为应对上述主客观风险,特别是监管风险,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其发展不同阶段相适应的风险管控模式。

鉴于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和保险业整体风险治理水平,我国保险集团风险管控的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遵循从无权到相对集权、再到适度放权的渐进改革思路,即先采用管控力度适中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如间接管理方式下的策略管控型等,再逐步过渡到管控力度更宽松的其他间接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中国保险集团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采取三种不同的风险治理模式。

2.保险集团风险治理模式匹配

第一阶段:成本可控、业绩成长风险治理模式。2010年《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国内保险集团主要战略目标就是业务扩张,做大规模。集团公司为了激活子公司扩张动力,采取权利下放,尽量给子公司更多权限和经营空间,对于风险治理相对宽松,集团公司在控制总体综合成本率不高的情况下,更注重子公司等分支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和保险主业资产规模增速。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成本可控、业绩成长风险治理模式。

第二阶段: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明确规定保险集团公司可以逐步进行多元化战略。保险集团公司为摆脱单一经营保险陷入风险集中困境,集团公司根据各自优劣势,选择性进入银行、资管与证券等特定金融领域,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达到了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效果。但是这一综合经营阶段,对子公司绝对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风险管控比较严格,以压缩综合成本、削减管理费用、推进业务增长方式转型,从而达到平衡子公司间利润增长的目的。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综合经营、利益平衡风险管控模式。

第三阶段: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这是保险集团公司风险治理最高级形式。采取这种形式的保险集团,不再一味追求子公司业务协同效应,而是转而财务投资为主,构建行业间更加广泛的投资组合,集团公司以投资回报率作为唯一标准,大力调整集团内部子公司的业务结构,将投资收益率低、利润贡献少、综合成本率高的子公司或者业务剥离,也可以提供对外并购等多种方式优化集团公司资产,提升保险集团整体投资收益。这一财务投资运作阶段,集团公司更多地采取外部并购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以控制权投资为主,采取间接的股权结构、人力资本、财务审计与资本运作等方式,更多关注在各行业投资的财务风险管控。也就是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

二、保险集团风险治理组织架构与因素分析

鉴于我国保险集团产生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很难有绝对普遍适用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与固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各家保险集团只能结合自身发展重点和风险管控水平,吸收各种风险管控组织结构的优点,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组织架构与风险管理模式,确保有效管控整体风险。但是现阶段,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大多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即将进入保险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即高级阶段。这一阶段集团公司采取财务投资、资本运作风险管控模式。

1.股权结构治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保险集团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决定其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导致股权结构安排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国有控股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股份制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保险集团公司与内部子公司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国有控股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权过度集中和国有产权代表自然人缺失从而导致的委托问题。股份制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保险集团公司与内部子公司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管控较弱,未能通过集团内部合规的关联交易,有效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子公司间资源整合,而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控股子公司的“挡箭牌”,借此实现一些既定的政策目标。部分国有保险集团在各自的子公司上市后,集团公司主要清理子公司不良资产,对子公司的管理基本仅限于每年将子公司转过来的信息上报至监管部门,而控股或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只是帮助子公司完成一些申报手续工作。

2.人力资本治理

企业的发展最终落实到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本身存在生命风险、决策风险与违约风险等许多风险,因而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才成为公司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险集团公司人力资本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错误选择导致集团公司风险增加。保险集团公司人力资本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选择人力资本不仅要适应集团公司的文化和具体岗位特征,还要具有重要品质和较高的能力成长性。二是不当匹配导致集团公司风险不小。岗位匹配是保险集团人力资本风险重要方面,由于保险集团公司在公司管控中处于金字塔顶尖,其主要职能侧重于战略管理、资本运营、班子管理、财务管理、业绩考核、审计监督、品牌建设、文化构建、风险控制和协同管理等职能。这就需要保险集团公司总部具有更加专业化、创造力与职业化的高端人才,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才导致人力资本匹配较为困难,匹配风险较大。三是激励不当加大集团公司风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是以员工目标责任制为前提、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手段、以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制度。恰如其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在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还会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相反,不恰当的激励约束在压制员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也还会助长员工的偷懒及其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保险集团公司激励约束存在较大风险,激励不当加大集团公司风险。

3.财务审计风险治理

保险集团风险主要包括传递性风险、关联风险和集团其他实体带来的风险。保险集团财务风险通常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由于风险具有传递的特征,而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与外在的经济风险之间是多层次、多途径传导和扩散的过程,而随着我国保险集团化的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风险危机问题却日益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影响保险集团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际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监管不力、技术风险、自然现象灾害风险等。其次,是影响保险集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集团治理结构不健全;集团子单元战略和整体战略的冲突;集团风险管理能力差,集团公司多级产权主体过度担保和融资;缺乏有效的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而在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理中,外在的系统性风险总是存在的,经济也总会存在周期,真正能够控制的风险源头,还是存在于集团内部。

4.资本运作风险治理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作可以通过纵横向扩张模式达到资源整合,价值快速扩张的目的,被现代企业,包括保险集团公司使用比较频繁的工具。然而,资本运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导致风险高企,所以,加强保险集团资本运作治理风险体系十分必要。

三、保险集团组织架构与风险治理基本对策

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可以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成熟经验和做法探索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管控型集团风险管控的基本框架与风险管控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来把握:

1.重视股权风险的管控

优化股权结构,提高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效率。可以通过定向不定向方式,向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包括可转债、基金等方式,吸引投资者购买;还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权激励计划,引进民营股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而达到优化集团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

2.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控

第一,对不同类型保险集团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不同类型保险集团的人力资源风险实行差异化管理是加强人力资源风险管控的基本手段。具体有:一是对于上市保险集团。上市保险集团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竞争效用,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协调高管、股东、公司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风险。二是对于非上市保险集团。由于非上市保险集团缺乏资本市场外部约束,加强攻势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保险集团董事和高管兼任子公司的重要职位。三是拟上市保险公司,应在资本市场和公司制度约束下,增加人为操作违规的惩罚成本。第二,完善考核制度。一方面考核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估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潜能有效激励是必须的。实现有效激励必须有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市场评估环境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公平要做到一视同仁;公正要做到评比方法科学有效;公开要做到所有程序、事情尽可能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考核要制定一个简单便于考核的考核指标。因为考核必然涉及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科学有效的考核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而合理的考核指标既不能太复杂而成本过高,也不能太过简单不能反映评价效果,适度的考核指标是必要的。第三,改革保险集团薪酬体系。利用人力预算及薪酬杠杆,实现资源在集团内的最佳配置,保持企业的薪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可以开展定期薪酬调查,重点参照国内外保险同行金融机构薪酬。也可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子公司的薪资实行总量管控。子公司在集团确定的薪酬制度和政策框架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薪酬体系,报集团审核后执行。

3.优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第一,实行财务负责委派制,加强母子公司财务系统统一性。首先委派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任命,对集团负责,不对子公司负责;其考核由集团总部执行,保证财务负责人不受制于子公司牵制,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保证全系统的财务体系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的财务管控手段。第二,加强对子公司合规审计,构建多层次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集团财务部主导、合规部与检查审计部门协同作用下,总公司全系统形成三级财务管理分成体系,全面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第一层由本母子公司业务管理、财务、精算、投资等部门组成,对公司保费、准备金、资金管理、资本运作与资产处置各级风险进行诊断、评估与预警。第二层由各级内控合规部组成,公司从集团总公司层面建立合规考核问责制度。(1)推动内控合规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合规从高层做起”,重点强化内控合规风险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将内控合规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督促各级机构、部门负责人履行好风险合规“第一位”的责任。(2)推动问责制度落实,做好问责工作日常管理。对于负面影响大、涉及面广、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案件,由集团牵头,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对全系统违法违规责任人的问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问责落实到位。(3)推动审计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整改完善。根据内部审计部门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配合审计部门推动责任部门开展缺陷整改和完善工作。第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实现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财务部和精算部统一负责公司和各专业子公司业务规划统筹制定,在预算编制、审核、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在费用管理方面,推行费用全面预算管理,各专业子公司都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财务权限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审批权限,通过在财务系统中增加预算管理模块,按科目的可控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风险管理从事后向事前转换。第四,转变审计理念,发挥审计平台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审计理念转换,坚强风险管理。一是由主导监督主导审计,向服务主导型审计转变;二是由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审计转变;三是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审计偏重转变;其次,审计资源高度统筹利用,实现集信息高度集中。最后,建立一体化体系,实现审计资源优化利用。保险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建立监督、评价和建议一体化的审计平台,实现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利用。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5篇

团队保险在保险期限上很灵活。可以是定期、终身、定期与终身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在保费缴纳上,投保人可以选择是趸缴、分期缴纳、趸缴与分期缴纳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缴费等多种缴费方式;在被保险人方面,被保险人可以是确定的个人,也可以是约定条件下不确定的个人;在保险金的给付上,可以是定额给付,也可以是根据被保险人不同而不同的非定额给付。

团体保险的投保团体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合法组织,如各种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投保团体中参加保险的人数,与团体中具有参加资格的总人数的比例,必须达到保险人规定的比例。通常规定,如果团体负担全体保险费,符合条件的人必须全部参加;如果团体与个人共同负担保险费,投保人数必须达到合格人数的75%以上。另外,对少于 10人的团体可能不能投保团体保险。

案例一:

客户资料:李先生,45岁,公司合伙老板

【案由】:

李先生和朋友在某海滨城市一起开了家游艇俱乐部,主要开展海上风景区游艇租赁与游客海上载行活动。公司现有员工20人,其中游艇导航员18名,游艇维修工2名。李先生在保险公司的朋友叫他买点团体意外险,说游艇导航员和维修人员经常在海上作业,若买意外险后员工出事可以赔偿,会减轻俱乐部的负担。

李先生考虑到俱乐部刚成立不久,万一遭遇到意外事故,自己很难保证可以给员工足够的赔偿,同时,也考虑到团体险确实不错,即使俱乐部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团体险还可以转给新员工,不会随着员工流失而损失,于是就为每位员工购买了年投入每人130元的团体意外伤害险。

去年夏天,俱乐部成立不到一年,导航员小周海上作业时,遭遇了触礁意外。通过保险公司,该员工获得了伤残赔偿。然而,由于身体伤残,小周需要修养,不能继续在公司工作,今年年初,李先生就招聘了一名新员工顶替他。

没想到祸不单行。新员工小陈到公司工作没几天,海上作业的时候,再次发生翻艇事故。这一次,李先生去保险公司为员工理赔时遭遇到了问题。保险公司以该员工没有参加团体险为理由拒绝李先生的理赔申请。李先生纳闷了,团体险不是可以在员工中转移的吗?既然新员工顶了以前员工的职位,为什么团体险就失效了?

分析:

李先生理解的没有错,团险承保的成员是可以流动的。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一般来说,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投保人只要按照相应程序告知保险公司后,退出该团体的人员就会失去承保资格,而新进员工也可以获得因为加入团体而获得保险资格。也就是说,如果单位里有员工离职,那么,单位要按照保险公司规定的程序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离职的员工就失去了承保资格,同时,单位也需要把变更的新人员的资料提供给保险公司。也就是说,虽然团险的承保成员是可以流动的,但是,并不是自动流动的。作为单位,要承担向保险公司提出变更请求的责任。

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李先生如果在小周离职以及新员工小陈进入公司后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就能了解到保险公司关于人员能否变更的规定。如果保险公司在为小周进行理赔时,就提醒李先生该保险已经不能再进行流动,李先生对该保险的误解也可以避免。作为消费者,企业在购买团险时更应该关注细节,而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强对容易产生误解的条款进行解说。

《金融理财》认为:保险公司理赔具有解释和得知主动权,而俱乐部团体保险人员变更须事先告知保险公司,居于被动地位。

案例二:

客户资料:刘先生,38岁,施工员

【案由】:

2011年6月8日,某建筑公司就其承包的建筑的工程进行施工,按工程造价方式向某保险公司投保建筑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其中每人每次事故保险金额10万元;并附加建筑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其中每人每次事故保险金额1万元。保险期限为2011年6月9日至2012年6月8日,保险合同无受益人约定条款。

2011年7月28日,该建筑公司施工人员刘先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幸被一建筑升降机坠落砸成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分析:

在此期间发生抢救医疗费用4万多元。事故发生后,该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与刘先生的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该公司赔偿给死者刘先生家属包括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子女抚养费、误工费及家属生活补助费等共22万元,余下的机械化施工公司赔偿款由建筑方获得。根据现场责任认定书,刘先生负本次事故的同等责任。调解时,事故第三者机械化施工公司升降机驾驶人钱某承担本次事故全部费用的60%,即向建筑公司支付12万多元。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6篇

2007年10月11日,刚成立的的中再集团股份,分别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和监事会,选举出首届董事会和监事会班子。一个专家型年富力强的全套班子形成,标志公司治理结构的架构完成。原中再集团总经理刘京生为公司董事长和总裁,有着央行背景的庞继英成为公司副董事长,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也是原中再集团的监事会主席吴小平,成为股份公司的监事会主席。

公开信息显示,51岁的刘京生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1978年进入保险业工作,至今已近30年,全程经历了国内恢复保险业务人保一家独大,到股份制公司的相继成立,直到现在保险业的全面开放。

“下海”至中再集团前,刘京生的身份是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主任,掌握着对再保险业务的监管大权。而他与再保险业务的渊源,更可追溯到早年在老人保的工作经历。

1978年至1996年,刘京生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1996年改建,下设财产、人寿、再保三家子公司)工作,其间赴英国4年,主要从事保险和再保险的经营性业务活动。一位与刘京生同年进入老人保工作的人士回忆,在此期间刘曾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部副总经理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再保险公司法定业务部副总经理。

1996年,刘京生调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开始了他的保险监管生涯。从最早担任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副司长,负责财产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的监管工作,到1998年在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任主要负责人,而后于2000年筹备设立保监会北京办事处,任主任及后来的北京保监局局长,至2003年成为保监会财产险部主任。

他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又有海内外实战经历,当然,刘京生还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博士,南开大学的教授和博导,在理论创新方面建树颇多。

保险公司团险部工作第7篇

摘要: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及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逐渐多元化、复杂化,从而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思考,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提高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

一、引言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为了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而向银监会提出申请,由银监会批准设立,集团内成员单位投资成立的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以及金融发展越来越多元化,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复杂的经济环境与金融环境给财务公司带来更高的风险,外部环境的发展也对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部分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甚合理,影响了财务公司相关职能的发挥。大部分财务公司没有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只依赖内部稽核部门进行事后风险管控,无法真正做到全程识别、评估、量化、控制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将风险降低到企业集团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而建立的,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也是集团内部相关人员,三会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约束,容易导致财务公司治理机制的淡化、虚化,影响“三会一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等相关职能的发挥,降低财务决策的独立性。财务公司股权结构单一,集团母公司是其最大股东,但是集团母公司常常为集团内外企业提供担保,巨大的担保金额会加大集团母公司的债务风险,一旦出现问题,集团母公司容易出现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面临重组破产的风险,财务公司也会因为连锁反应陷入破产重组的困境。银监会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财务公司的风险最终由企业集团的董事会和财务公司的董事会共同承担。然而相关市场统计数据表明,部分财务公司和企业集团没有设立董事会,少部分财务公司没有设立独立董事,甚至有些财务公司董事会的人员安排缺乏对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削弱了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投资建立而成,在体制上比较依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往往被当成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无法充分发挥提高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效率的功能,导致财务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其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部分财务公司的高管人员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认为财务公司只服务于企业集团内部,具备信息优势,能够通过相互间的信任和关联关系控制财务风险,因此在日常运营中以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为主要目标;甚至部分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企业集团的发展利益相对立,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也有部分管理人员错误的认为风险管理主要依靠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度,合规性风险等同于财务公司的全部风险。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逐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及落后的风险管理理念容易导致财务公司无法深刻把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单一的风险评估也使得财务公司不能全面识别和控制日常运营中面临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相对国外财务公司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财务公司目前仍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仍然以事后管理为主,没有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无法全流程实现风险管理工作。我国财务公司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依靠资产负债表指标管理,客户财务指标分析,贷款“三查”和风险监控类指标等方面识别、衡量风险,并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采取风险管理策略与手段。但是依据指标评估出的结果容易产生偏差,不能够适应风险因素的多变性、复杂性。我国财务公司目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管理制度不匹配,导致财务公司无法及时识别关键风险、实时控制风险,削弱了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能实现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三、财务公司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公司的风险责任由企业集团董事会和财务公司董事会共同承担,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企业集团董事会与财务公司董事会的责任与权限边界,强化企业集团董事会的风险承担责任,建立明确、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机制,完善由企业集团董事会和财务公司董事会两层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各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责任、权利、利益划分的有效性。其次,优化财务公司股权结构,避免大股东利用其优势支配地位控制财务公司的运转,影响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独立性。财务公司可以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引进从业经验丰富或风险管理相关专业人才,优化董事会人员结构,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约束大股东的行为,保证财务公司决策的独立性。

(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工作最终能否得到真正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风险管理意识是否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否正确,因此,培育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引导财务公司全面、审慎、独立、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加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才能促进财务公司自觉地朝全面风险管理方向发展。引进适合财务公司发展需求的量化管理模式及模型管理模式以更准确地衡量信贷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种类型的风险,保证财务公司开展业务期间,以审慎经营为导向,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独立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风险衡量与防范手段,保证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三)培养风险管理人才,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各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财务公司建立一个全面覆盖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供应链的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一体的无缝衔接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各单位对经营数据、信用状况数据、交易操作情况、市场价格数据等进行实时流通与统计。同时财务公司应该积极学习和引进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及需求的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风险衡量技术,如J.P. 摩根提出的Risk Metrics———以Var 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同时具备金融知识、风险管理知识、信息技术能力的风险管理队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教育,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顺应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