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2-09 07:49:48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四群w69681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省152条”、“市26条”、“县出台的相关政策”,积极主动作为,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力度大、涉及范围广,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也是我省继去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明确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采取的又一项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硬核”举措。为此县人社部门通过发放政策宣传单、微信群、qq群、电话等方式宣传关于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的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面临困境的企业送上一场“及时雨”。

2、帮扶企业稳定岗位。始终把稳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平台作用,线上线下招聘双线作战,疫情期间及时就业信息、企业开复工信息,89家企业和县城周边用人单位招工信息,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扶贫”等专场招聘会30余场,县内外185家招工单位落实招工就业工作,提供就业岗位3600多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270人左右。全面推行精准服务,采取农民工返岗复工送出去“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对接台州、义乌、吉安立讯智造有限公司等地搭建“返岗直通车”,“点对点”输送678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成本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施工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施工企业的竞争和发展。笔者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将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施工企业管理者缺乏较强的成本节约意识。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成本节约意识普遍不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都只负责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从大局着想,不去考虑成本的因素。比如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在选用施工方案之时,只考虑工程的质量,不去考虑工程的成本,因而所选用的施工方案虽然可行,但在经济上可能不划算,因此同样会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其二,资金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当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没有做到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之后,没有进行分析总结,也不做财务处理,导致资金分配不平衡,如此,难免会出现多付、超付的情况,从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其三,施工人员费用上涨和项目功效降低,造成工费、机械费超支。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物价上涨很快,因此施工企业不得不增加施工人员的费用,造成工费超支,从而增加了企业施工的成本。其四,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当前我国有的施工企业在材料管理上没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有的施工企业虽有制度规定,但却无人执行,导致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例如部分施工部门因为缺乏人手,因此没有安排专职的材料管理人员,致使施工企业的材料进场、出库无数,容易出现浪费现象,从而增加了企业施工的成本。此外,对所用材料的计算不准确,导致有许多材料闲置无用、随意堆放,不仅有可能会遗失,而且闲置的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尽快予以解决。

二、加强我国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由以上的分析论述可知,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切实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笔者经过详细地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对策。

1.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成本控制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一,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之前,企业管理者需要选定一个先进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不同,在铁路工程中的活劳动和物耗劳动就不一样,形成的工程成本也就不一样。因此,优选施工方案是铁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第一步。其二,确定合适的材料物资供应商。由于材料物资在企业施工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材料价格的高低,对企业的施工成本影响很大。为防止出现购货回扣和购买劣质材料等情况的发生,施工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物资采购制度,确定合适的材料物资供应商,如此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总之,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就必须在施工之前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在施工期间要做好成本控制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管理,努力降低工程成本。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节约现场管理费。建设工期长的项目,其临时设施的支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在对临时设施建设时,应本着易于拆迁的角度来考虑。对于现场管理费,应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员精简,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二是要加强对工程程序、工程质量的精细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节约现场管理费,从而降低企业施工的成本。其二,降低材料成本.在企业施工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往往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为此,在企业施工建设中要努力降低材料成本,使材料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总之,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

3.在施工结束后要做好成本控制

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结束后就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及时对已完的工程进行检查、分析,对照目标成本查找原因,并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为此,在施工结束后项目部后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并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评价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其得与失,及时对项目管理者及有关人员进行考核,并且给予适当的奖罚,另外,还要做好书面资料总结,以备下一个项目参照使用,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最终目标。总之,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施工结束后就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既是企业积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又是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3篇

文/张银平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未来1―2年内实现企业税费负担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有效降低,制度易成本明显降低等要求。通知的,对缓解企业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成本构成提现

去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5大任务是中央的重要决策。其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长远,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成本主要构成体现在7个方面,分别是税费负担、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以及制度易成本。

首先,用工成本主要包括工资、“五险一金”、职工培训等。其中,工资和“五险一金”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用能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耗费的电能、燃气等能源成本。第三,用地成本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取得税费及相关土地开发费等。第四,物流成本主要是企业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管理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五,企业融资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了能够获得资金使用权,就必须支付相关的费用。第六,制度易成本通常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而同政府有关部门交往所付出的成本。第七,税费则是企业负担的主要方面。如以流转税为主、以企业为纳税主体的税制结构是企业深感税费负担重的主要制度原因。

不久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设计并开展了“企业成本与负担问题”的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对几大成本变化情况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近3年来企业微观经营效益普遍呈下滑趋势,东北地区尤为突出;传统产业效益下滑明显,行业效益分化显著;行业之间成本费用结构差异大。

通过对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清晰地揭示企业成本具体变化趋势。总体税负有下降趋势,行业税负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成本有下降趋势,但结构性差异显著;制度易成本依然偏高;人工成本增长存在地区差异,3大险种占工资总额比例基本稳定;用能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有上升趋势。

怎样看待企业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并不是对所有企业成本“一刀切”,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成本,明确企业不合理成本和成因,从而为降低成本指明方向与重点。

那么,如何看待企业成本呢?我们认为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趋势性成本与非趋势性成本,人工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的逐步上升是大势所趋;二是正确认识市场决定成本与非市场决定成本,由政府决定的企业是改革重点;三是正确认识合理成本与不合理成本,企业成本,“高”在不合理成本;四是正确认识企业税费负担的高与重,企业税费负担“重”在“不规范收费”;五是正确认识企业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改革难点。

另外,降成本应置于“三去一降一补”整体结构性改革中看待。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含“三去一降一补”5个方面,这5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整体。降成本与“三去”和“一补”是内在关联的,而非一项孤立的任务。例如,当前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高,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产能闲置。产能闲置意味着沉没成本和人员闲置,成本自然就会高。同时产能过剩也意味着产品过剩,产品过剩则库存就会增加,而库存高产品不好卖,企业回款也就困难,应收账款就会增加,导致杠杆率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就高,成本也就高。这说明“三去”与降成本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只有做到“三去”才能真正降成本。

另外,政府在降成本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一个企业的成本高低,既与外在的制度安排、要素供给政策等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降成本需要企业和政府“双轮驱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还有,降成本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确实也是当前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争取更好未来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层面的政策,降成本应当并不局限于简单意义上的成本减少,而是从根本上建立科学的成本形成机制,促进企业在合理成本负担的框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要树立正确的降成本理念,充分认识降成本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谨防使降成本陷入误区。总之,降成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其他结构性改革都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成本问题。因此,在当前企业盈利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怎么帮助企业降成本是政府着重考虑和应该做到的。

如何推动企业降成本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许多意见,要求把握重点推动“降成本”。我们认为降成本应该始终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并具体归纳出以下几条建议。

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来看,企业应该有一个最优税收范围内的税收负担、企业承担正常的环境保护成本等。

整治“权力中介”,并应从两方面下手,一是督促政府部门履行好职能,有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不得随意将本应政府提供的服务转移给中介。二是全面清理、整顿中介服务事项,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联系。

降成本与增效益是一个问题的2个方面,通过制定适当的产品价格,最大化企业利益,提高利润空间,达到通过提高收入降成本的目标。

企业应当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还要逐步消解“国企冗员”等。

政府应当为企业降成本创造好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包括政府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政策的实施,税费,市场规则的制定,法制建设问题等。

总之,降成本要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配合,让企业负担有个适度承载能力,使企业和社会实现正常的运转,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

2016年1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作为我国实体经济支柱的大企业综合成本稳中趋降,利润水平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实体经济“降成本”效应显现。

从行业结构上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税收负担分别同比下降0.22、0.16和1.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和制造业运输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1.7和0.1个百分c;全国实体企业用电成本为2.5万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为4%,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是盈利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而在企业经营中,一切资源的取得和占用乃至耗费都会涉及到成本,虽然影响获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成本因素始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考虑到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变化的活动,因此如何有效地、持续地降低成本,必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成本的概念及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一)概念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的或放弃的资源,而该资源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

(二)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1.降低成本是直接服务于获利这一目标的。首先,无论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有助于获利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得利润增加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抑制利润的下降。其次,降低成本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在企业内部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价格,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和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通常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外部压力。

2.成本降低了,可以削减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地发展,如果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了。

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对一个企业获利、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对如何降低成本进行分析,必须对企业成本进行细致的划分。

三、成本的分类及对降低成本的进一步理解

(一)成本的分类

1.按发生的经济性质可分为生产成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营业成本(营销、运输、服务等)、管理成本(研发设计,行政管理等)、财务成本等。

2.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3.按管理及考核对象可分为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质量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税赋成本、采购成本、营销成本、维护服务成本等。

(二)对降低成本的进一步理解

1.用集合的观点来分析以上分类,我们会发现,如果把成本定义为全集,按经济性质的划分把作为全集的成本划分成了几个相互之间交集全部为空集而其和为全集的子集——生产成本子集、营业成本子集、管理成本子集、财务成本子集、其他成本子集,如一项成本被认定为生产成本后必然不能同时被认定为营业成本,按发生的原因划分也是如此而按管理考核对象的划分则不相同,这种方法划分出来的子集间的交集不全为空集。当然,不同划分方法下的子集之间的交集也往往不是空集。

2.在降低成本过程中存在着效益背反效应——尤其是在上述各子集之间,例如,降低变动成本的同时往往会增加固定成本。所以成本就像在U型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不顾及其他成本的反应,这种成本节约永远不会体现在利润之中。

四、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

鉴于上述分析降低成本的根本目标是指持续地降低作为全集的总成本,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或称为降低成本的直接途径)必然是降低一个或几个子集的成本(同时也可能伴随其他子集的增加)来达成全集的总成本的降低。本文认为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固定成本和降低变动成本,虽然理论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是没有重叠的,但现实情况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文中还将通过讨论如何降低质量成本来说明在降低成本过程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一)降低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又可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不动产税、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等。这类成本反映的是形成和维持企业最起码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也是企业经营业务必须承担的最低成本。由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就不应轻易削减,任何降低这类成本的企图都必须以缩减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代价,意味着经营能力的破坏,可能影响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降低盈利能力,因此这种成本有很大的约束性,除非要改变经营方向,否则不能轻易采取降低这部分成本总额的措施,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着手,提高产品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企业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确定的,在一定预算期内安排开支的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开发费和经营租赁费等。这类成本在一定的预算执行期内固定不变,与当期的业务量无关,而在编制下期预算时又可由企业管理者根据未来的实际需要和财务负担能力进行调整。对于这部分固定成本可以从降低其绝对额的角度予以考虑,即在预算时要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厉行节约,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他们的支出总额。

(二)降低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可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其单位成本受客观因素决定,消耗量由技术因素决定的那部分变动成本,例如,生产某型号汽车需要外购配套的轮胎等部件,在外购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其成本就属于受技术设计影响的,与汽车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技术性变动成本再如某电厂的锅炉必须使用由某煤矿生产的燃烧值在一定千卡以上的精煤,在这种情况下,燃料成本就属于随发电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技术性变动成本。要想降低这类成本,应当通过熟悉生产工艺规则,制定成本标准,开展价值工程,改进设计,改革工艺设计,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以及避免浪费,降低单耗来实现。

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单耗受客观因素决定,其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变动成本。如在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单耗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供货单位采购到价格水平不同的某种原材料,其成本消耗就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再如在分散作业的计件工资制下,由于计件单价受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制约,其工资成本随完工产量成正比例变动,故它也是一种酌量性变动成本。要想降低这类变动成本,应当通过整合资源(如建立比价管理系统),合理决策,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优化劳动组合,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开支,改善成本—效益关系来实现。

(三)再降低成本过程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转化关系——以降低质量成本为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和损失成本。所谓预防成本(一般体现为相对的固定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检验、试验设备购置费的摊销,质量工作计划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和质量奖励费用等。所谓检验成本(一般体现为变动成本)是指为评估和检查产品制造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如进货检验费用、供需检验费、产品检验费、破坏性试验的产品试验费用和检验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等。损失成本又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损失费用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两部分。所谓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费用支出,如报废损失,返修损失,附件费用,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用和产品降级损失等。所谓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产品销售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如:支付用户的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用和折价损失等。与质量有关的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和损失成本之间在决策有着这样的关系:当增加其中的某一项(或两项)时,结果可能带来另外两项(或一项)的减少,而达到最终总质量成本减少的目的固定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逆的,而固定成本的增加不会导致变动成本的必然减少,所以降低质量成本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而达到总质量成本降低这一目标的。

五、降低成本的方法(或称为降低成本的间接途径)

虽然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而无论是采取何种方法都首先要从管理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并使这个管理体系不会随企业的政策、企业领导的改变而改变或停止,只有这样才能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降低成本的具体方法很多,现仅就最有代表性的建立责任中心和开展作业成本法作具体介绍。

(一)建立责任中心,尤其是建立成本中心是持续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成本中心是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责任中心形式。上至工厂一级,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可以说,只要有费用支出的地方,就可以建立成本中心。由于成本中心的规模大小不一,因此,各成本中心的控制、考核的内容也不同。成本中心的特点包括:(1)成本中心只衡量成本费用,不衡量收益。只以货币形式衡量投入,而不以货币衡量产出,是成本中心的基本特点。(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可控成本是相对不可控成本而言的。对企业来说,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可以被视为可控成本,一般不存在不可控成本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车间、工段、班组乃至个人来说,则既有其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其各自的不可控成本。一项对于较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的可控成本,对其下属的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可能就是不可控成本反过来,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则一定是其所属较高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通过明确及定期修订各级成本中心的控制、激励指标往往是持续降低成本的捷径。

(二)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也是持续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1.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穴产品或服务?雪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带来了生产的多样化、费用和成本上升。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动,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进行作业管理,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作业成本法已从单纯的成本会计系统发展为应用更广泛的成本管理系统。

2.作业成本计算,是把成本更精确地分配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服务和顾客)的程序,其首要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管理,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使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合理化,认清改变作业与工序以提高生产力的机会在哪里。

3.作业成本法管理。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和资源耗费的真正原因,针对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法在制造费用上分摊不精确的情况,它采用多重动因二维成本模型摊方法来计算各种目标的成本,作业成为资源和产品的中介,作业链分析和价值链分析成为成本管理的基础,这有利于揭示企业各环节上的问题。

4.作业管理,是把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非成本问题管理结合起来,包括生产周期、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和顾客满意度等,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特点,如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制度等特点。作业管理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作业成本效益方式,从而能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在降低成本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可能穷举的,所以有必要总结的是降低成本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但是对降低成本方法的归纳、总结,更是对探索降低成本新方法的指导。

六、降低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

必须统一规划产品的交付时间、质量和成本,同时做到更快、更好和更便宜。要在无损于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其结果将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产品成本的降低绝不允许产品的粗制滥造。

(二)应因地制宜的原则

应因地制宜系统地分析产品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要注意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成本控制而失去的效益。

(三)合作互利、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

降低成本不仅指降低企业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和客户的成本。如果企业自身的成本降低了,而客户或供应商的成本增加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

(四)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本、并且要持续地降低成本的原则

由于总成本的增减与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升降有关,真正的降低成本是指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成本不应是应付经济萧条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根本方针,应持续不断地进行。“持续不断”是指成本降低没有止境,是无终点地旅行成本降低必须尽快进行,为了领先,必须跑得快成本降低不能停止,不进步就退步。

(五)应坚持领导重视与全员参加,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降低成本的原则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5篇

H企业是一家拥有十年经营历史的民营企业,企业运作一直秉承先经营后发展的逻辑运转,随着企业前进脚步的加大,员工已过百人,在业界也算得上小有规模。而H企业的管理却始终停留在“作坊企业”的层面,对此H企业的刘总深感不安,于是下定决心对企业进行改革,刘总毅然决定增设“信息部” ,导入目前较先进的ERP、OA等现代企业信息办公工程,希望借此来逐步铺开整个公司的改革。

H企业的那些“元老”在市场上个个能争善战,但提起管理和新技术就捉襟见肘,无人胜任。只有通过空降和招聘。经过半年多的精挑细选,以单经理为部门领导下率七个人的信息部正式成立了。刘总给予信息部8个人的薪资待是公司其它部门员工的三倍,单经理的待遇更是以副总级来算。因为刘总考虑着,我现在多付出些人力成本,是为了今后降低人力成本;我多养了一个部门,是为了今后公司尽量少增加部门。

对于信息部和单经理,刘总刚开始十分关切同时也寄以厚望。所以从下达任务的那天起,刘总告诉单经理放手去干,半个月沟通一下就行了。单经理一方面仔细观察了解公司现存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与各部门经理沟通阐述自己对于这项信息工程的看法与观点,以便制定出更为精准的策略并使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功效。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单经理和信息部员工的工作不断遇到阻力,尤其是那些元老们,单经理已经明显感觉到。于是,单经理和部门同事又开始在公司里的“新生代”寻求力量,结果也遭遇到了“不冷不热”。后来,刘总也在随即召开的中、高层大会上痛斥那些“落后分子”以强硬的态度力排众议,以引举想进一步支持信息部,这毕竟是刘总自己拍板决定的事。但事情过后,公司上下仍然象弹簧一样恢复到了原样。并且,单经理和信息部的工作仍旧没有多大进展。

又三个月过去了,信息部8个人的工作成绩并没有达到刘总当初设想那样的目标和结果,刘总有些生气,但没有发作。也许刘总太急于求成,对这项工作操之过急了。而单经理较之刘总对其部门越来越不满意的工作进度和业绩,虽然随后也拿了几套方案,而终究也因为无法令刘总和公司上下满意而无果而终。为此,刘总非常恼火,此时,暴露出了他象国内部分民营企业老板重利轻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不养为公司带不来利润的人的秉性,刘总痛下决心,“解散信息部”,除留下一名网管外,遣散了包括单经理在内的所有人。同时,重新考虑到准备再花大价钱从外请专家团队,将此项工作推倒重来。

为此,由于刘总在企业上下并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时脑热的决策和管理,企业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人力成本,同时也付出惨痛代价,而此时的单经理更是哑巴吃黄连,黯然离开。

分析: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在抱怨缺乏人才,一旦企业出现逆境,便不惜高薪外聘人才,并祈求高手立即为企业解困。人才固然是企业所青睐的,但如果用错了,就无疑是在增加成本、增强用人风险。其实,大部分的企业,大量需要的是合适的人才,而不一定是高精尖人才,只要是符合岗位规范要求、能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就是适用人才。

人力成本就是取得和开发、管理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而管控人力成本不等于简单地减少人力成本,就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成本的控制不是在员工的工资、福利上下工夫,而是如何更好的在人力资源各个环节作到有效管控,实现人力资源的实效开发和有效激励。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成本,提高人力成本率。

唯学历聘人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都是多数企业的通病。人才高消费、人才凑合着用,都是浪费人力成本的表现,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科学调整用人策略,降本增效,才是控制人力成本的正确之道。

人力成本优化管理策略:

管理之首要在于提高效率与效果,而提高效率与效果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临危机和生存考验时,更要花大量精力来完成的不是拼命往外觅高人,而更多的是反思、调整自身的用人策略,从而合理优化管理人力成本,避免企业因人力成本管理不善而付出高昂代价。

科学架构使人主动做

在许多现实企业中,其组织架构要么纵向过于冗长,影响决策效率,要么过度横向化,造成机构重叠无效。或者组织架构以职能为主导而非以业务流程为主导。企业应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推行尽量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通过架构调整,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内耗。

同时,明确岗位任职资格,确定选才标准,把合适的人选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规定实现这些职能应当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一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每一个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要做到各个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到位、分工明确和考核有据,能够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考核。加强培养人才观,岗位的设置要为员工施展才干,并为培养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使企业成为个人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必须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组织合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管理费从高到低

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本着少、精、干的原则来配置。少是尽量压缩高管的数量。精是精兵政简的意思。干是很有才干的意思。先要减少高管的人员配置。高管的薪酬高,往往是员工们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减少高管的职位数,有助于减少管理费用与人工费用。例如,一家企业其实只要董事长一人,没必要设副董事长。总裁一人,管运营的副总裁一人,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一人,管营销的副总裁一人。如果企业的规模很大,最多增加管财务的副总裁一人,与管信息与技术的副总裁一人就够了。高管配置是,董事长1,总裁1,副总裁3。财务与信息技术,可由总裁与其它副总裁兼职。其它的企业职能一样的可以由这几位高管兼顾。少一位高管,就少一大笔要付的人工费用。现代企业中,要减少层级来减少管理人员,以前一个管理人员要管几位员工。高科技时代,一个管理人员可以管理几十到几百名员工。接下来依次往下推,从而实现从高到低降低人力成本。

HR以“利润中心”的修炼

适应、学习、转变,是这个过程中HR必须掌握的3个关键词。HR要意识到环境变化了,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有些企业是格式化的刻板管理,为了管理而管理,不管赚不赚钱;而现在是以绩效为导向,与利润挂钩,要考虑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创多少利润,节省多少成本。过去人力资源部门是“费用中心”,只花钱,以后要变为“利润中心”,要为企业创效益。

每个企业都不乏优秀的人才和精英,如何利用好这些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和潜能,为企业最大化地创造价值和利润,是每个企业主必须考量、同时又是最难把握的问题。处理好了,是最持久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办法;处理不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宽松的创作和思维空间,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远离人事斗争;人文关怀;学习和晋升机会;合理的奖励机制。

忠诚多了成本就会低

近两年寒流袭击经济环境,与部分企业大裁员同样并存的是,大量的人员流动。人员一旦过度流动,不仅会带走技术、市场、客户等各种资源,甚至讲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发展带来威胁。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物质上力求使员工的付出与所得相符,精神上更应该尊重人爱、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凝聚力。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为员工带来一种家一样的感觉,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并主动地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使自己融于企业。

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伴随企业的发展,也要使使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渠道畅通,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实现企业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用文化、感情留人才显然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人力成本无形中也会低了。

有工作质量降低离职率

好的工作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达到“花一样的钱,办不一样的的事”的绩效,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人力成本,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总量。而企业当中,员工优秀的工作质量需要密切遵循SMART原则,从而既使员工有成就感、荣誉感,更会降低企业员工离职率,从而有效实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标。

由于员工离职率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不断下降,带来人力成本的增加。加强员工离职率的管理势在必行。企业所考虑的是降低离职率,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和上升空间,降低离职率:首先,解员工自愿离职的影响因素及由此产生的组织效率缺失,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降低招聘时成本,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适时地实行内部招聘;第三,降低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有效地管理可以使员工的自身价值得到提升,使员工有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6篇

企业是盈利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而在企业经营中,一切资源的取得和占用乃至耗费都会涉及到成本,虽然影响获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成本因素始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考虑到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变化的活动,因此如何有效地、持续地降低成本,必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成本的概念及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一)概念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的或放弃的资源,而该资源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

(二)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

1.降低成本是直接服务于获利这一目标的。首先,无论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有助于获利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得利润增加;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抑制利润的下降。其次,降低成本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在企业内部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价格,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和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通常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外部压力。

2.成本降低了,可以削减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地发展,如果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了。

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对一个企业获利、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对如何降低成本进行分析,必须对企业成本进行细致的划分。

三、成本的分类及对降低成本的进一步理解

(一)成本的分类

1.按发生的经济性质可分为生产成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营业成本(营销、运输、服务等)、管理成本(研发设计,行政管理等)、财务成本等。

2.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3.按管理及考核对象可分为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质量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税赋成本、采购成本、营销成本、维护服务成本等。

(二)对降低成本的进一步理解

1.用集合的观点来分析以上分类,我们会发现,如果把成本定义为全集,按经济性质的划分把作为全集的成本划分成了几个相互之间交集全部为空集而其和为全集的子集——生产成本子集、营业成本子集、管理成本子集、财务成本子集、其他成本子集,如一项成本被认定为生产成本后必然不能同时被认定为营业成本,按发生的原因划分也是如此;而按管理考核对象的划分则不相同,这种方法划分出来的子集间的交集不全为空集。当然,不同划分方法下的子集之间的交集也往往不是空集。

2.在降低成本过程中存在着效益背反效应——尤其是在上述各子集之间,例如,降低变动成本的同时往往会增加固定成本。所以成本就像在U型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不顾及其他成本的反应,这种成本节约永远不会体现在利润之中。

四、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

鉴于上述分析降低成本的根本目标是指持续地降低作为全集的总成本,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或称为降低成本的直接途径)必然是降低一个或几个子集的成本(同时也可能伴随其他子集的增加)来达成全集的总成本的降低。本文认为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固定成本和降低变动成本,虽然理论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是没有重叠的,但现实情况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文中还将通过讨论如何降低质量成本来说明在降低成本过程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一)降低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又可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不动产税、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等。这类成本反映的是形成和维持企业最起码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也是企业经营业务必须承担的最低成本。由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就不应轻易削减,任何降低这类成本的企图都必须以缩减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代价,意味着经营能力的破坏,可能影响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降低盈利能力,因此这种成本有很大的约束性,除非要改变经营方向,否则不能轻易采取降低这部分成本总额的措施,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着手,提高产品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企业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确定的,在一定预算期内安排开支的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开发费和经营租赁费等。这类成本在一定的预算执行期内固定不变,与当期的业务量无关,而在编制下期预算时又可由企业管理者根据未来的实际需要和财务负担能力进行调整。对于这部分固定成本可以从降低其绝对额的角度予以考虑,即在预算时要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厉行节约,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他们的支出总额。

(二)降低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可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其单位成本受客观因素决定,消耗量由技术因素决定的那部分变动成本,例如,生产某型号汽车需要外购配套的轮胎等部件,在外购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其成本就属于受技术设计影响的,与汽车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技术性变动成本;再如某电厂的锅炉必须使用由某煤矿生产的燃烧值在一定千卡以上的精煤,在这种情况下,燃料成本就属于随发电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技术性变动成本。要想降低这类成本,应当通过熟悉生产工艺规则,制定成本标准,开展价值工程,改进设计,改革工艺设计,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以及避免浪费,降低单耗来实现。

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单耗受客观因素决定,其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变动成本。如在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单耗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供货单位采购到价格水平不同的某种原材料,其成本消耗就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再如在分散作业的计件工资制下,由于计件单价受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制约,其工资成本随完工产量成正比例变动,故它也是一种酌量性变动成本。要想降低这类变动成本,应当通过整合资源(如建立比价管理系统),合理决策,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优化劳动组合,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开支,改善成本—效益关系来实现。

(三)再降低成本过程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转化关系——以降低质量成本为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和损失成本。所谓预防成本(一般体现为相对的固定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检验、试验设备购置费的摊销,质量工作计划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和质量奖励费用等。所谓检验成本(一般体现为变动成本)是指为评估和检查产品制造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如进货检验费用、供需检验费、产品检验费、破坏性试验的产品试验费用和检验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等。损失成本又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损失费用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两部分。所谓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费用支出,如报废损失,返修损失,附件费用,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用和产品降级损失等。所谓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产品销售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如:支付用户的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用和折价损失等。与质量有关的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和损失成本之间在决策有着这样的关系:当增加其中的某一项(或两项)时,结果可能带来另外两项(或一项)的减少,而达到最终总质量成本减少的目的;固定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逆的,而固定成本的增加不会导致变动成本的必然减少,所以降低质量成本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而达到总质量成本降低这一目标的。

五、降低成本的方法(或称为降低成本的间接途径)

虽然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而无论是采取何种方法都首先要从管理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并使这个管理体系不会随企业的政策、企业领导的改变而改变或停止,只有这样才能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降低成本的具体方法很多,现仅就最有代表性的建立责任中心和开展作业成本法作具体介绍。

(一)建立责任中心,尤其是建立成本中心是持续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成本中心是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责任中心形式。上至工厂一级,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可以说,只要有费用支出的地方,就可以建立成本中心。由于成本中心的规模大小不一,因此,各成本中心的控制、考核的内容也不同。成本中心的特点包括:(1)成本中心只衡量成本费用,不衡量收益。只以货币形式衡量投入,而不以货币衡量产出,是成本中心的基本特点。(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可控成本是相对不可控成本而言的。对企业来说,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可以被视为可控成本,一般不存在不可控成本;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车间、工段、班组乃至个人来说,则既有其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其各自的不可控成本。一项对于较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的可控成本,对其下属的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可能就是不可控成本;反过来,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则一定是其所属较高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通过明确及定期修订各级成本中心的控制、激励指标往往是持续降低成本的捷径。

(二)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也是持续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1.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穴产品或服务?雪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带来了生产的多样化、费用和成本上升。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动,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进行作业管理,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作业成本法已从单纯的成本会计系统发展为应用更广泛的成本管理系统。

2.作业成本计算,是把成本更精确地分配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服务和顾客)的程序,其首要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管理,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使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合理化,认清改变作业与工序以提高生产力的机会在哪里。

3.作业成本法管理。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和资源耗费的真正原因,针对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法在制造费用上分摊不精确的情况,它采用多重动因二维成本模型摊方法来计算各种目标的成本,作业成为资源和产品的中介,作业链分析和价值链分析成为成本管理的基础,这有利于揭示企业各环节上的问题。

4.作业管理,是把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非成本问题管理结合起来,包括生产周期、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和顾客满意度等,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特点,如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制度等特点。作业管理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作业成本效益方式,从而能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在降低成本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可能穷举的,所以有必要总结的是降低成本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但是对降低成本方法的归纳、总结,更是对探索降低成本新方法的指导。

六、降低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

必须统一规划产品的交付时间、质量和成本,同时做到更快、更好和更便宜。要在无损于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其结果将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产品成本的降低绝不允许产品的粗制滥造。

(二)应因地制宜的原则

应因地制宜系统地分析产品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要注意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成本控制而失去的效益。

(三)合作互利、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

降低成本不仅指降低企业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和客户的成本。如果企业自身的成本降低了,而客户或供应商的成本增加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

(四)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本、并且要持续地降低成本的原则

由于总成本的增减与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升降有关,真正的降低成本是指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成本不应是应付经济萧条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根本方针,应持续不断地进行。“持续不断”是指成本降低没有止境,是无终点地旅行;成本降低必须尽快进行,为了领先,必须跑得快;成本降低不能停止,不进步就退步。

(五)应坚持领导重视与全员参加,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降低成本的原则

降低企业成本工作总结第7篇

H企业的那些“元老”在市场上个个能争善战,但提起管理和新技术就捉襟见肘,无人胜任。只有通过空降和招聘。经过半年多的精挑细选,以单经理为部门领导下率七个人的信息部正式成立了。刘总给予信息部8个人的薪资待遇是公司其它部门员工的三倍,单经理的待遇更是以副总级来算。因为刘总考虑着,我现在多付出些人力成本,是为了今后降低人力成本;我多养了一个部门,是为了今后公司尽量少增加部门。

对于信息部和单经理,刘总刚开始十分关切同时也寄以厚望。所以从下达任务的那天起,刘总告诉单经理放手去干,半个月沟通一下就行了。单经理一方面仔细观察了解公司现存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与各部门经理沟通阐述自己对于这项信息工程的看法与观点,以便制定出更为精准的策略并使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功效。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单经理和信息部员工的工作不断遇到阻力,尤其是那些元老们,单经理已经明显感觉到。于是,单经理和部门同事又开始在公司里的“新生代”寻求力量,结果也遭遇到了“不冷不热”。后来,刘总也在随即召开的中、高层大会上痛斥那些“落后分子”以强硬的态度力排众议,以引举想进一步支持信息部,这毕竟是刘总自己拍板决定的事。但事情过后,公司上下仍然像弹簧一样恢复到了原样。并且,单经理和信息部的工作仍旧没有多大进展。

又三个月过去了,信息部8个人的工作成绩并没有达到刘总当初设想那样的目标和结果,刘总有些生气,但没有发作。也许刘总太急于求成,对这项工作操之过急了。而单经理较之刘总对其部门越来越不满意的工作进度和业绩,虽然随后也拿了几套方案,而终究也因为无法令刘总和公司上下满意而无果而终。为此,刘总非常恼火,此时,暴露出了他像国内部分民营企业老板重利轻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不养为公司带不来利润的人的秉性,刘总痛下决心,“解散信息部”,除留下一名网管外,遣散了包括单经理在内的所有人。同时,重新考虑到准备再花大价钱从外请专家团队,将此项工作推倒重来。

为此,由于刘总在企业上下并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时脑热的决策和管理,企业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人力成本,同时也付出惨痛代价,而此时的单经理更是哑巴吃黄连,黯然离开。

分析: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在抱怨缺乏人才,一旦企业出现逆境,便不惜高薪外聘人才,并祈求高手立即为企业解困。人才固然是企业所青睐的,但如果用错了,就无疑是在增加成本、增强用人风险。其实,大部分的企业,大量需要的是合适的人才,而不一定是高精尖人才,只要是符合岗位规范要求、能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就是适用人才。

人力成本就是取得和开发、管理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而管控人力成本不等于简单地减少人力成本,就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成本的控制不是在员工的工资、福利上下工夫,而是如何更好的在人力资源各个环节作到有效管控,实现人力资源的实效开发和有效激励。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成本,提高人力成本率。

唯学历聘人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都是多数企业的通病。人才高消费、人才凑合着用,都是浪费人力成本的表现,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科学调整用人策略,降本增效,才是控制人力成本的正确之道。

人力成本优化管理策略:

管理之首要在于提高效率与效果,而提高效率与效果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临危机和生存考验时,更要花大量精力来完成的不是拼命往外觅高人,而更多的是反思、调整自身的用人策略,从而合理优化管理人力成本,避免企业因人力成本管理不善而付出高昂代价。

科学架构使人主动做

在许多现实企业中,其组织架构要么纵向过于冗长,影响决策效率,要么过度横向化,造成机构重叠无效。或者组织架构以职能为主导而非以业务流程为主导。企业应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推行尽量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通过架构调整,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内耗。

同时,明确岗位任职资格,确定选才标准,把合适的人选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规定实现这些职能应当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一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每一个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要做到各个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到位、分工明确和考核有据,能够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考核。加强培养人才观,岗位的设置要为员工施展才干,并为培养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使企业成为个人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必须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组织合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管理费从高到低

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本着少、精、干的原则来配置。少是尽量压缩高管的数量。精是精兵政简的意思。干是很有才干的意思。先要减少高管的人员配置。高管的薪酬高,往往是员工们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减少高管的职位数,有助于减少管理费用与人工费用。例如,一家企业其实只要董事长一人,没必要设副董事长。总裁一人,管运营的副总裁一人,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一人,管营销的副总裁一人。如果企业的规模很大,最多增加管财务的副总裁一人,与管信息与技术的副总裁一人就够了。高管配置是,董事长1,总裁1,副总裁3。财务与信息技术,可由总裁与其它副总裁兼职。其它的企业职能一样的可以由这几位高管兼顾。少一位高管,就少一大笔要付的人工费用。现代企业中,要减少层级来减少管理人员,以前一个管理人员要管几位员工。高科技时代,一个管理人员可以管理几十到几百名员工。接下来依次往下推,从而实现从高到低降低人力成本。

HR以“利润中心”的修炼

适应、学习、转变,是这个过程中HR必须掌握的3个关键词。HR要意识到环境变化了,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有些企业是格式化的刻板管理,为了管理而管理,不管赚不赚钱;而现在是以绩效为导向,与利润挂钩,要考虑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创多少利润,节省多少成本。过去人力资源部门是“费用中心”,只花钱,以后要变为“利润中心”,要为企业创效益。

每个企业都不乏优秀的人才和精英,如何利用好这些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和潜能,为企业最大化地创造价值和利润,是每个企业主必须考量、同时又是最难把握的问题。

处理好了,是最持久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办法;处理不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宽松的创作和思维空间,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远离人事斗争;人文关怀;学习和晋升机会;合理的奖励机制。

忠诚多了成本就会低

近两年寒流袭击经济环境,与部分企业大裁员同样并存的是,大量的人员流动。人员一旦过度流动,不仅会带走技术、市场、客户等各种资源,甚至讲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发展带来威胁。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物质上力求使员工的付出与所得相符,精神上更应该尊重人爱、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凝聚力。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为员工带来一种家一样的感觉,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并主动地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使自己融于企业。

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伴随企业的发展,也要使使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渠道畅通,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实现企业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用文化、感情留人才显然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人力成本无形中也会低了。

有工作质量降低离职率

好的工作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达到“花一样的钱,办不一样的的事”的绩效,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人力成本,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总量。而企业当中,员工优秀的工作质量需要密切遵循SMART原则,从而既使员工有成就感、荣誉感,更会降低企业员工离职率,从而有效实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