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9-05 16:32:07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1篇

1、创业成本越来越大,2011年,随着各种油价、物价、房价的上涨,创业成本也日趋加大,不要说开个火锅店,投资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即便是开一个外贸服装小店,由于商铺租金不断上涨,前期投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2、创业融资越来越难,国家不断上调贷款利率和银行准备金,造成本来就很能贷到款的创业者,更加步履维艰,指望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那基本是梦想,中国的风投只会投资规模型,马上即将上市的企业,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3、创业项目风险不可控,淘宝向大品牌、大客户倾斜的淘宝商城,正在使众多草根创业者趋于边缘化,通过大平台实现创业梦想很难实现。创业成功概率越来越低的情况发生,5年前,和笔者同期创业的许多公司已经纷纷倒闭,很多人又回到公司打工,成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4、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很多创业投资者进入新行业、新领域、新市场,缺少判断和经验,盲目进行投资,关键在于对掌握的专业信息和产业发展缺少了解,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带来风险和损失。

但关键因素在于,创业投资模式的落后,模式的落后,信息的制约,思维方式的束缚,创业环境的变化制约了创业者成功的步伐,好的项目找不到人做,好多人没有人做。更多的项目,做着做着胎死腹中。

业成功必须要通过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整合,甚至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许多创业者随着自身的素质、创业环境、资金、信息、人脉、运营能力、整合能力的不足,造成项目往往早早夭折或半途而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上海劲释咨询在长期为创业投资者提供有效信息和专业评估中,为很多投资者避免了损失,例如最近接到江苏常州一位地产商的电话,打算投资1000万做生物信息素,用来生态驱虫,实现绿色环保农业,看似项目不错,但是缺少做农资产品市场化的经验,以及中国农村的特有情况,一个看似好的东西,不一定能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涉及到很多层面的问题,如市场接受程度,产品使用效果,政策调控等。

那么在目前条件下,有哪些模式可以降低创业投资风险呢?

1、抱团创业模式

各地创业者很多,大家都在做散兵游泳的创业项目,资金少,缺少信息和专业知识,抗风险能力弱,通过各自在当地的人脉和资源,可以尽量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把蛋糕做大,这样更有发展前景。

2、专业委托创业模式

正如很多散户炒股票,由于缺少专业水准和大的资金,往往很难有所收获,所以现在购买股票基金成为一种模式,大家把买了基金,集合众人的资金和专业投资团队的智慧,使得获利相对具有保证性,事实上创业也可以做到这一点,集中几个人的资金和资源,把盘子做大,更容易成功,一些不擅长的领域可以托管和外包给专业机构或者个人完成。当然成立一个创业孵化中心,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

3、创业评估和推荐机构

现在的媒体和财经报道,把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吹捧到很高的层面,但是当你学着这些成功者去做同样项目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邯郸学步不仅不能改变后进者的局面,而且很容易被领先的成功者通过规模优势和品牌、技术优势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而现在大大小小出现的招商加盟网站和机构,仅仅是一个广告站点,各种良莠不齐项目信息,让创业者无从选择,很容易上当受骗。真正站在创业者角度,进行评估的创业服务机构少之又少。

针对以上的各种创业投资问题,上海劲释咨询(jinshizixun.com)作为多年从事市场营销、管理、投资的专业机构,服务世界500强企业,并帮助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获得创业成功,切实为创业投资者着想,提供以下独特的服务,降低你的投资风险,获得更好收益:

1、创业投资个性化评估:

帮助您目前资金、人脉、当地市场、运营能力等做综合分析,盘整资源

2、选择创业投资项目:

由于受到地域限制,或者缺少有关的信息、技术、市场情况缺少了解,我们可以帮你考察相关项目,做出评估,尽量降低创业风险。

3、专业分析项目

你选择几个目标创业,拿不定主意该做什么时候,我们专业的创业和营销专家,可以帮你作出理性选择,以达到最佳创业成效,

4、创业投资后跟进辅导

在创业和投资过程中,遇到任何管理、营销、市场、招商、人事、法律问题,上海劲释咨询的专家团队给你帮你做到解决方案。

上海劲释咨询正在为国内多家准上市公司提供系统深入的专业指导,提高业绩和品牌知名度,尽快实现上市,如浙江膳博士、海南主健生物、重庆中交科技等。

5、帮助寻找投资和融资方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2篇

[关键词] 组合规模 组合平均风险 标准差 风险偏好

现资理论说明,投资者对于低风险、高收益的追求是市场变得富有效率的源动力,投机活动使得相同风险条件下收益总是趋于一致。因此,投资者长期收益率将仅仅取决于不同的风险偏好所代表的投资组合方式,构建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组合方式成为机构投资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虽然不同投资组合仅代表不同的投资风险偏好,但由于组合规模过大投资的对象过度分散也会降低投资组合的收益。这主要是因为维持数目众多的证券组合需要较高的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信息搜寻费用,而且数目众多的证券组合中可能包含一些无法及时得到相关信息且收益较低的证券,从而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资金和精力有限,只能选择较小的投资组合,通常把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投资品种,由于投资组合的过度集中又使其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个人投资者也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选取有效率的投资组合以提高投资收益。

国外在风险投资组合方式的实证研究可以追溯到1968年美国学者埃文斯(J.Evens)和阿瑟(S.H.Archer)所发表的《组合和降低离差:一个实证分析》一文,寻找能有效降低资产的风险水平的组合方式。以研究证券市场资产为代表,西方学者逐渐关注到证券组合规模和风险数量之间的关系。以马可维茨(Markowitz)风险衡量指标――“均值方差”为基础的研究,以及两类风险的理论划分,为寻找有效率资产组合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比国外研究,国内的证券类投资市场发展还比较短暂,投资品种依旧比较匮乏,但该类研究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扩大以及个人理财需求的增大逐渐增多,具有代表性的是:施东晖(1996)以1993年4月~1996年5月上海证交所的50家股票为样本,以双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构造50个“n种股票组合”(n=1,2,…,50)来推断股票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得出“投资多元化只能分散掉大约20%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效果极其有限”的结论。吴世农和韦绍永(1998)以1996年5月~1996年12月期间上证30指数的股票为样本,以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方法,构成了30组股票种数从1~30的组合,以此研究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股市适度的组合规模为21~30种股票,该组合规模可以减少大约25%的总风险,但是,他们更重要的发现是这种组合降低风险的程度和趋势是非常不稳定的。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沪深两市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的交易数据,研究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投资组合规模和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投资者构建不同的风险资产组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本文以2002年1月~2007年2月连续交易62个月的证券为样本,一共为656支样本,再剔除新上市以及ST停盘等流动性较低的4支 股票,共有652支证券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本文以月收益率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述公司在2002年~2007年时间段内进行投资组合的市场表现。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 交易数据库,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本文采用不放回随机抽样方法从652支证券中选择样本,并按照简单等权的方法进行1~60种股票的投资组合,这样进行投资组合的构造,主要是考虑计算比较方便,并且能够说明组合从1只股票增加到60只股票每增加1只股票,对组合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为了减少一次抽样所带来的误差,每种投资组合方式抽取200次。通过计算同种规模的投资组合的股票标准差,得到每种组合规模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组合规模的风险值。

投资组合收益率和风险的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对数收益率的方法来计算投资组合的月收益率,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在整个研究期内发生过分红派息的情况,为便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对上市公司的月收盘价进行了复权处理,这样上市公司的月收益率可以表示为:

其中:Pt= 表示某股票的t月收盘价格。

本文以2002年1月~2007年2(共62个月)经过复权处理的股票月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按照等权重投资组合的构造方法进行投资组合,并根据投资组合收益率和风险的衡量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组合规模的平均标准差。同时,为了便于比较,以652支全样本规模的标准差来代表沪深两市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这样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就可以通过计算组合的平均标准差与上证指数的标准差而得到。经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

使用EXCEL的散点图描绘组合规模和组合平均标准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绘出趋势线(见图):

研究表发现:当组合规模在1~20只证券时,能显著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其降低幅度达到44.72%,继续增加组合的规模达到31支,规模增加11只,其组合标准差下降趋势明显减缓,仅降低2.4%。但是,无论达到何种规模的组合,始终有47%的风险无法通过改变组合规模来降低,此时代表该市场证券类资产的系统风险水平。

t检验的结果表明,对于持有1~7只证券的规模,每增加一只证券的组合都能显著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5%;对于持有9~13只证券的组合,每增加一只证券的组合约能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2.5%,但并不稳定,直到组合规模升至20只证券的组合趋于稳定;在规模达到20~31只证券的组合时,需要增加11种证券,才能稳定的取得显著的降低组合平均标准差共约2.4%效果。当组合规模进一步扩大到32~48只证券的规模,需要增加17只证券才能稳定显著降低组合平均标准差(约2.4%)的效果。当组合规模进一步增大,其平均标准差依旧趋于下降,但无论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其降低的组合平均标准差很难降低超过4%。

综上所述,组合规模水平与证券资产的风险水平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随着组合规模的扩大而迅速下降,当组合规模达到20种证券时,大约能使风险水平下降45%,组合规模越大,其规模扩大带来的风险水平降低越来越趋于稳定,当扩大组合规模达到48只时,风险水平大概能继续降低4%,达到49%,而超过48只组合的规模后,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将非常缓慢的下降直至风险水平徘徊在约47%的水平不在继续下降,此时,证券类资产的风险将无法通过改变组合规模降低。

因此,对于大中型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沪深两地证券类资产可以通过组合规模控制在48只之间,调整实现其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当规模进一步增大,通过分散化投资降低非系统风险效果甚微,对于中小型个人投资者而言,选择小型组合(小于13只)或者投资各种不同风格的基金将是实现其风险偏好的最好手段。

参考文献:

[1]施东晖:上海股票市场风险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10):44~48

[2]Markowitz, H M. Portfolio selection,J Finance,1952,(3):151~158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益项目; 营利项目; 投资策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风险投资发韧于市场经济,狭义风险投资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偏好于高风险、高盈利产业领域、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或项目投资。

放眼2010年,风险投资机构主要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布局正在加速。2010年,中国风险投资累计投资8693项,比2009年增长16.9%。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达5160项,占投资总数59.4%;累计投资达1491.3亿,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808.8亿,约占总投资54.23%。与前期相比,从投资金额增加与投资数量判断,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投资强度有所加大[1]。

同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风险投资开始涉足公益事业。这就是近两年在美国风生水起的被称为“风险慈善”(venture philanthropy)的新兴企业公益模式[2]。

无论营利项目抑或是公益项目风险投资,最终追求的都是选择可接受风险测度条件下高收益、高效用,或在预期收益和效用前景下的风险尽可能低。基于此,本文探求营利项目与公益项目的不同特点,分析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兼顾投资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结合投资者对风险与收益的偏好,研究营利项目与公益项目的投资策略决策,以及投资后环境变化引致的投资策略调整。

2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与收益评价

2.1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风险资本的运行与所投入的项目或技术产业的开发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站在资本运行的角度看,可分为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环境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且这些风险因素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各阶段的风险大小也各异。

本文结合参考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3—5],考虑影响投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投资环境风险、企业运行风险5大类,风险投资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各风险侧重与分布见表1:

表1 分阶段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2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方法

对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可采用风险决策矩阵法[6],具体步骤:

(1)风险矩阵栏内容确定

投资项目风险划分为5大模块,即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和企业运行风险,具体含义见表1。

(2)影响栏及发生概率栏

将风险模块对评估项目影响分5个等级:关键、严重、中度、微小、可忽略,对应区间集合:{(4,5],(3,4],(2,3],(1,2],[0,1]},见表2。

表2 风险影响等级对照表

风险发生可能性同样分5个程度等级:极有可能发生、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对应区间集合为:{(0.9,1],(0.7,0.9],(0.6,0.7],(0.4,0.6],[0,0.4]},见表3。

表3 风险发生概率对照表

(3)风险等级栏的确定

将风险等级分为高级风险、中级风险、低级风险3档,对应的区间数为:{(3,5],(1.5,3],[0,1.5]}。

(4)确定风险模块风险等级

如表4所示的风险等级对照表。根据风险投资模块的二级指标j影响等级量化值Rj(i=1,2,…,n),其中n为该阶段风险投资二级指标数。比照表3风险发生概率,采用线性插值法,求得二级指标风险值RVj(j=1,2,…,n),根据风险等级区间隶属度,可确定j指标最终风险等级。

表4 风险等级对照

(5)投资风险综合评价

项目风险评估值计算如下: ,

n为该阶段风险投资风险评估二级指标数。

2.3风险投资的收益评价指标体系

风险投资项目按投入主要目的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营利项目和公益项目。投向营利项目领域的风险投资,孜孜以求的是巨额的财务效益,但同时要兼顾项目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居民生活、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投向公益项目的风险投资,重点考察项目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效益,而非项目的财务收益,更多的几乎都有多方面的无形效果,诸如收入分配、地区均衡发展、促进就业、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等。

本文应用因果分析图,建立风险投资收益评价指标体系[7—8]如表5所示。

表5 风险投资项目收益评价指标体系

2.险投资的收益评价方法

(1)营利项目收益评价模型

风险投资i收益值 ,则

其中, 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权重。

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第n个二级指标标准值

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二级指标数

(2)公益项目收益评价模型

公益项目的收益评价,本文采取效用成本分析思路展开。

公益项目风险投资效用值:

公益项目风险投资成本值:

其中,

经济效益效用值:

社会效益效用值:

为第n项经济效益指标值

为第n项社会效益指标值

3 风险投资策略确定

3.1营利型项目投资策略决策

如图1所示,以投资风险评估值作纵坐标,项目综合收益值作横坐标,构建投资策略矩阵。

图1 营利项目投资策略决策矩阵

定义1:风险投资项目综合收益 时,项目收益性较好;

风险投资项目综合收益 时,项目收益性较差.

定义2:项目风险评估等级 时,项目风险等级为高级;

项目风险评估等级 时,项目风险等级为中级;

项目风险评估等级 时,项目风险等级为低级。

根据定义1及2,投资策略矩阵被划分为六个区域,见图1及表6。

表6 营利项目投资策略决策

下面本文将结合投资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分析投资决策策略:

1.明星区

若风险项目处于Ⅲ区,投资收益丰厚,且无需承担较大风险。无论投资决策者属于风险爱好型、风险中立型抑或风险爱好型,均优先投资该项目。这种项目在现实社会中少之又少,甚至不太可能出现。

2.潜力区

由于明星项目很难获得,风险爱好决策者在Ⅰ区和Ⅳ区寻找高风险、高回报项目。该区域项目投资一旦成功,便会带来超额回报(Ⅰ区);一旦失败,收益甚微(Ⅳ区)。

由于风险中立决策者厌恶高风险,在明星项目不可得时,便会退而求其次,在Ⅱ区、Ⅴ区寻找中等风险项目,并希望获得尽可能高回报(Ⅱ区)。

而风险规避型决策者关注的是尽量降低项目不确定性,不惜以项目低回报为代价,因此往往偏好Ⅵ区项目投资。

3.2 公益项目投资策略决策

类似的,以投资风险评估值作纵坐标,项目效用/成本值作横坐标,构建公益型项目风险投资策略矩阵,如图2所示。

图2 公益项目投资策略决策矩阵

定义3:风险投资项目效用成本 时,项目可行;

风险投资项目效用成本 时,项目不可行

根据定义2及3,公益项目投资策略矩阵同样被划分为六个区域,见图2及表7。

表7 公益项目投资策略决策

下面本文将结合投资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分析投资决策策略:

1.垃圾区

如果风险项目落在Ⅳ、Ⅴ、Ⅵ区,由于则项目效用成本小于1,公益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所得须付出巨大的生态与环境代价。无论投资决策者属于风险爱好型、风险中立型抑或是风险爱好型,均不选取该项目。

2.潜力区

若该公益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所得大于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风险爱好决策者由于可以承受较高风险,Ⅰ区、Ⅱ区、Ⅲ区项目都可以成为其投资对象。此时,对风险爱好者来说,投资决策成为效用成本最大的单目标决策问题。

风险中立决策者不愿承受高风险,只要效用成本可行,他可以在Ⅱ区与Ⅲ区投资。风险规避型决策者则只肯承受低级风险,仅在Ⅲ区选择投资。却要求公益项目所得要尽可能多,付出成本尽可能少,这实际上已不再是风险投资行为。

4 风险投资策略调整

4.1 营利项目投资策略调整

风险投资项目一旦投资以后,随着投资环境不断变化,初始投资策略可能需要修正和调整。

投资环境超出预期,发展势头好时,投资者决定增加投资;投资环境背离决策意图,前景黯淡时,投资者决定减资甚至撤资退出。

设某类型投资者对项目风险评估结果隶属于 ,投资收益评估隶属于 。则该投资项目的初始预期最优策略 与初始预期最差投资策略 为:

投资环境变化后,投资状态变为 。

则分别计算初始策略 、目前策略 与 、 的欧式距离[95]。

若 ,则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只要风险R在决策者可承受范围,可考虑增资。

反之,若 ,则项目趋势向坏,考虑调整策略,可减资甚至撤资退出。

4.2 公益项目投资策略调整

对公益项目而言,项目投资策略调整,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结合效用/成本([U/C])的变动与风险等级(R)的变动来分析。

由于本节研究的是项目投资决策以后,投资环境变动引致的投资策略的调整,因此只需分析有投资价值的Ⅰ区、Ⅱ区、Ⅲ区公益项目情况,见表8。

表8 公益项目投资策略调整 待定 待定 待定

1.Ⅰ区项目

初始投资者只有风险爱好者。

(1)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增加,风险R进一步加大

设此时公益项目综合效用为 ,综合成本为 ,风险等级为 。

风险规避者与风险中立者依旧不会投资。

风险爱好者投资策略调整待定。

时,

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风险爱好者追加投资。

时,

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提高,风险爱好者减资。

(2)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增加,风险程度R降低

此时,风险爱好者选择增资。

当风险等级R降至 时,风险中立者开始投资。

当风险等级R降至 时,风险规避者开始投资。

(3)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降低,风险R进一步加大

风险规避者与风险中立者依旧不会投资。风险爱好者减资。

(4)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降低,风险程度R降低

此时,风险爱好者投资策略待定,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增资,反之,减资。

只要综合效用成本U/C〉1,当风险等级R降至 时,风险中立者开始投资。当风险等级R降至 时,风险规避者开始投资。

2.Ⅱ区项目

初始投资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1)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增加,风险R进一步加大

风险规避者依旧不会投资。

风险爱好者与风险中立者投资策略调整待定。

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风险爱好者追加投资,否则减资。

风险等级R提高但 时,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风险中立者追加投资,否则减资。当提高至 时,风险中立者撤资。

(2)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增加,风险程度R降低

此时,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均选择增资。

当风险等级R降至 时,风险规避者开始投资。

(3)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降低,风险R进一步加大

风险规避者依旧不会投资。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减资。当提高至 时,风险中立者撤资。

(4)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降低,风险程度R降低

此时,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投资策略待定,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增资,反之,减资。

只要综合效用成本U/C〉1,当R降至 时,风险规避者开始投资。

3.Ⅲ区项目

初始投资者有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风险规避者。

(1)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增加,风险R进一步加大

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风险爱好者追加投资,否则减资。

风险等级R提高但 时,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风险规避者追加投资,否则减资。当提高至 时,风险规避者撤资。

风险等级R提高但 时,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风险中立者追加投资,否则减资。当提高至 时,风险中立者撤资。

(2)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增加,风险程度R降低

此时,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风险规避者均选择增资。

(3)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降低,风险R进一步加大

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风险规避者均减资。

当提高至 时,风险规避者撤资。

当提高至 时,风险中立者撤资。

(4) 公益项目综合效用成本U/C降低,风险程度R降低

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风险规避者投资策略均待定,只要综合效用成本U/C〉1,单位综合效用成本风险程度降低,增资,反之,减资。

5 结束语

本文所研究和探讨的风险投资决策,一方面紧贴风险投资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系统分析各阶段不同风险侧重与分布;另外一方面,紧密结合风险投资具体投向对象,根据营利项目或是公益项目对收益进行区别评价,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协同,从而使风险投资决策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来,到实际实务中去,密切联系实际,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本文的决策模型商有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包括风险投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风险投资委托问题、风险投资决策结果理性与过程理性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风险投资年鉴,中国风险投资年鉴编委会,2010

[2]孙微,风险慈善——企业公益事业的新契机,中国企业家,2004,(5): 130—131

[3]陈德棉,邹辉文等.风险投资项目初选方法和评估指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10):7—9

[4]张晓红,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探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石晓军,李健,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6):25—26

[6]党兴华,黄正超等,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1): 140—143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4篇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Y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I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C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五)强化企业应收款的管理措施。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资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2、建立销售责任制。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4、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5篇

1 投资风险控制困难的原因

1.1投资风险控制困难的原因

风险就是指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体现在投资决策、投资筹措、投资使用与投资收益各个阶段,但是在投资以后,未来的发展事先不能确定,它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各种结果,例如:战争、灾害、通货膨胀等原因,并且无法改变,因此,在投资前努力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才是强化投资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

(1)进入方向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方向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投资的最大风险就在于投资进入的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相吻合,从而使得项目建成投资后没有市场,产品积压,生产能力无效闲置,投资不仅无法回收,还使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项目在建设前,首先要对其产品所面对的国内外市场、近期与长远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回答项目产量多大和能卖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卖出等问题,以免造成投资严重失误。

(2)进入时机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时机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在中长期内,当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投资进入的时机较为适宜,项目投资后就会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投资的风险较低;反之,当产品市场已经供过于求时,投资进入的时机滞后,项目投资后就难以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投资进入过度的风险损失。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进入过度往往是滞后反映。

(3)进入规模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规模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有些产业对投资进入存在着规模经济壁垒,因此,如果投资进入达到了规模经济的要求,就会使项目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得投资收益风险降低;反之,如果投资进入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就会使项目生产成本过高,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

(4)进入区位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区位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生产要素秉赋状况不同,使得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区域分工与项目决策,将使项目投资后有足够的区域竞争优势,从而使得投资风险大为降低。如果不顾客观存在的比较利益要求,仅从经济收益的目标出发确定项目投资区位,将使项目投产后处于区域竞争劣势地位,从而使得投资决策风险大为增加。

1.2投资风险加大的外部因素分析

投资进入任何领域都要遇到政策、法律、体制与市场等外部环境的限制。这种外部环境的限制实际上就是投资进入的壁垒。因此,投资风险的变化取决于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体制壁垒、法律壁垒与市场壁垒的变化。一般来说,强化投资进入壁垒的作用在于限制不合理投资风险的形成与发展。但总的来说,我国投资进入壁垒的作用还远不足以抑制投资风险的加大。

(1)投资进入的政策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任何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投资政策的规定。这样,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投资进入的经济政策,就构成了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一般来说,当国家采取一系列较为宽松的进入政策时,会使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较小,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降低;反之,就会使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加大,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加大。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动作为投资决策的进入导向至关重要,因此,在投入投资以前仔细研究国家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意图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控制投资决策风险的前提。

(2)投资进入的体制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从国际上来看,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批程度,得到政府的授权与许可之后方可上马,这样,政府就通过项目审批把关为投资进入设置了体制壁垒。由于政府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迟发、拒发或吊销项目许可证,因此,如果项目不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批准,就会造成误工,致使整个项目无法按计划进度进行。一般来说,项目的审批程度越简单,审批时间越短,投资进入的体制壁垒越少,投资决策的风险也越小,反之亦然。从我国情况来看,投资审批对投资决策风险的形成与影响非常大。项目进入审批权限的收放程度极大影响了投资决策的风险变化。一方面出现“一放就乱”,不少项目投资盲目决策,各地争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另一方面又“一收就死”,必要的新项目难以通过进入审批,在建项目或大量下马或严重拖欠。因此,要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一方面,投资决策主体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审批体制风险的影响,及时调整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估计;另一方面,国家必须在改革现行项目审批内容的同时,稳定项目审批的管理权限,防止投资进入的体制壁垒剧烈波动。

(3)投资进入的法制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法律壁垒是指有关投资进入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与投资有关的一整套法制很健全,如在保护公司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免遭侵犯方面严格执法,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方面严格执法,在信用担保方面严格执法,在履行经济合同方面严格执法,那么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就会在项目决策前感到很安全,在发生经济与法律纠纷时可以有效维护项目所涉及的各种权益,从而有效降低合理投资决策的风险,加大不合理投资决策的风险。目前,与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相比,国内厂商的投资法律环境很不完善,国内投资决策的风险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使得投资决策中的侵犯知识产权、不平等竞争与长官意志的行为屡屡发生,如投资立项时通过的“关系工程”、“侵权工程”、“无本(或假担保)工程”、“条子工程”,往往既违反了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性原则,又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严重扰乱了投资建设领域的经济秩序,增加了投资决策的风险程度。因此,努力健全与投资进入有关的法律环境,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4)投资进入的市场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效益取决于其产品在销售市场中的表现。因此,投资决策面对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需求风险、价格风险与竞争风险。也就是说,项目投资决策前,要对其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近期与长远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预测项目产品能卖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卖出、有多少家公司生产、项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等等。从目前来看,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的存在,使得相当一批项目脱离市场需求而盲目决策,造成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因此,投资决策需要高度重视市场风险,谨慎选择投资进入的领域。

1.3投资决策风险加大的内部因素分析

(1)投资决策组织机制不健全。目前,有些公司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不明确,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组织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相当一部分投资决策背离了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的原则,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独断性的弊端。一些投资者盲目决策,“什么项目都敢上”、盲目投资,“多少钱都敢花”、盲目建设,“多少亏损都不怕”,不仅给投资建设带来巨额损失,而且使投资决策风险约束的难度极大。由于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的不确定,而难以对投资决策进行“事前”的风险防范与有效约束。

(2)投资决策责任制不健全。目前由于投资决策主体权限定位不明确,使得投资决策的风险责任难以落实,或者根本不存在风险责任。公司的投资决策责任承担形式的规定尽管多种多样,然而实际上投资决策的责任主要体现为集体责任或责任不详。这样,投资决策责任机制缺乏人格化的认定,使得决策失误往往不了了之。

2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2.1降低投资风险的主要方法

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一般来说,投资人对意外损失的关切,比对意外收益的关切要强烈得多。因此人们侧重减少损失,降低投资风险。

(1)分散法。“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的理论基础在于各种投资对象不大可能齐涨齐跌,而且就算是齐涨齐跌,其幅度也不会相同。当几种投资方式组成一个投资组合时,其组合回报率就是个别投资的加权平均值,风险因单一投资之间涨跌的相互作用而被部分抵消掉,因而能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不确定风险。很明显,随着投资组合中投资对象的增加,其风险也随之下降。但是投资对象太多,会导致风险分散效果不佳,随着投资对象的增加,其组合风险是会随之下降,但是这一效果也会随着投资对象的增加而递减。当投资对象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其风险降低的幅度也就达到了一个极限,这时再怎么增加投资对象,风险也不会下降了。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要只顾降低投资风险,而应该衡量降低风险的效果如何。假如投资的种类过多,就会不仅增加管理的成本,而且也会降低分散风险的实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充分地分散投资风险后,虽不太可能会遇上最坏的情况,但也不可能遇上最好的情况,而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就是不好也不坏,投资回报率非常接均数值,这就印证了这样一条规律:分散风险固然可以减少糟糕局面的出现,但是出现最好局面的可能性也被一同抹煞了。

(2)回避法。在对投资的外在时机或内在时机没有把握时,先不急于投资,这可以直接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是不可能永远回避风险的。因此,当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市场还没有好的投资时机时,可以向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市场投资,以等待好的时机。

(3)延长或缩短投资时间法。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机时可能会出现失误,这是任何投资者都难以避免的。一旦资金投入市场后发现这样的失误,投资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或者延长投资时间,以渡过这段不利的时机;或者缩短投资时间,尽早退出投资市场。在做出延长或缩短投资时间的决策时,仍必须理智的、客观的评价当时市场的局势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某些投资领域,如房产地产投资市场,从长远来看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作用下具有自然增值的功能,这些领域里的投资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亏损,只要资金较为充裕,更多地应选择延长投资时间法,追求长期的投资收益。而期货等市场,投资者主要是谋取价格变动收益。这种市场上投资如果发现近期没有更多赢利的希望时,就应该缩短投资时间,退出投资市场。

(4)长短期投资组合法。这里谈论的投资组合是指同一领域的、不同期限的组合。例如,股票市场中某些绩优股一般增值潜力较大的,可以进行长期投资;投资者还可以用部分资金,选择一些价格波动较大的股票在低价位时买进,当价格涨到有一定收益时就及时抛出。投资时间上的长短组合,既可以在有利时机获取短期收益,又能进行长期投资,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方法。

2.2降低投资风险的基本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且成正比关系。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公司应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风险意识,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公司应立足于市场,确立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对投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2)不要用时间跟市场耗。任何人都无法准确预测市场,与其耗着时间等待市场的转变,还不如转换市场转换配置。总会有人幻想可能明天市场就会变得怎样,但是日复一日,时间的流逝换来的成绩仍然不尽如人意。请记住,时间在正确的投资中可以创造复利,时间等于金钱。

(3)调整投资决策的动力机制。目前,公司在确定经营性投资决策目标过程中,要在投资决策的安全性与效益性之间充分抉择。即:①要注意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投资流向过度分散。在投资决策时强调四个倾斜,向重点产业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重点公司倾斜、向重点产品倾斜。②要注意量力而行,根据自身资本金的实力,选择投资进入的规模和方向,强调“大本大利、小本小利”,避免过度负债与贪大求详,要使投资决策不仅体现在投资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而且体现在投资支出与投资积累的平衡性。

(4)强化投资决策控制机制。要堵塞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的“漏洞”,就要强调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与效益性。严格按照《公司法》赋予公司的投资决策权限与决策程序办事,不允许任何人滥用权限。

(5)健全投资决策的信息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如果资金盲目进入某些热门地区和行业,形成不合理重复建设,势必会带来过度竞争与风险损失,因此,公司需要从宏观上了解财力物力的产业流向,分析国家采取刺激资金流向的产业鼓励政策与抑制资金流向的产业壁垒政策,从而判断地区、行业与公司投资决策的风险程度,使投资避免盲目性。要使投资决策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把投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起来。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6篇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计量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风险是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对财务风险的计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这是比较含糊的计量方法;另一种是以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它是以每股盈余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灵敏度来表示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财务杠杆作用是指由于负债经营而引起的企业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即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由于利息费用的存在,息税前利澜的变动会导致每股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财务杠杆作用超常以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的倍数,即:

DFL=(EPS/EPS)/(EBIT/EBIT)

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是(基期)息税前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值,即DFL=EBIT/(EBIT-1)。

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风险状况分析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出现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逆境中能生存,顺境中有危机感,在严格风险管理中求发展。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风去变幻的市场经济下,如何笑傲江湖,就看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能力的高低。

三、财务风险的规避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有: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风险回避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它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可以转移坏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方法

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确定性现象和不确定性现象。确定性现象的前提出现时,可以准确预测它的结果。而不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存在多种结果,但究竟发生哪种结果事先并不能完全肯定。根据风险理论的研究,风险是人们对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的负偏离。在房地产投资的范畴内,风险专指投资主体在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将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遭受损失的严重程度。正确的认识风险,对于投资者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因素

房地产开发的程序一般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销售阶段和物业管理等过程,在每一阶段几乎都存在着风险因素。

(一)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一般风险因素

1.投资决策风险。主要是对投资地点的选择和投资机会的把握。

2.融资风险。开发商总是利用金融杠杆原理,来实现用尽可能少的自有资金获取最大投资利润。但是,杠杆原理对自有资金的收益和亏损同样起着放大作用,当投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时,开发商所亏损的资金也一样会因贷款规模的增大而增大。

3.市场风险。一般而言,房地产市场是地区性的市场,当地市场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比整个国家市场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要大得多。

4.经营风险。包括土地费用、建造费用、租金售价水平、开发租售期限长短、短期和长期信贷的筹措及其成本,在开发商首次开发一个项目时往往是未知的,直到项目施工后有些因素才能基本清楚。这些不确定因素变动的幅度,代表了开发商所承担的风险大小的程度。

(二)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特有风险因素

除了上述房地产业自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外,企业合作团队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也会给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带来新的风险。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在企业合作中存在两种风险,一是绩效风险,二是关系风险。

1.绩效风险是指在充分合作的情况下战略联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种风险来自于合作之外的因素,比如环境的变化、合作者能力的缺乏等等。

2.关系风险是指联盟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对所期望的合作关系存在的不确定性。关系风险被认为是合作参与者以合作团队的公共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的可能性,这种行为包括缩水自己的投资、侵占对方的资源、歪曲信息、隐藏自己的合作日程表和递交不令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二、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目标

近几年来,世界上各国企业合作每年增长率都在25%以上,但失败的企业合作也屡见不鲜,企业合作的风险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企业合作中引入风险管理,有利于明确合作团体内各企业的风险责任,并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风险。这样还可以帮助企业避免不良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低成本、低风险的合作机制模型,所以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1.为全面、合理地处置风险提供可能性。风险管理基于风险识别衡量和科学分析,使其既能够为风险损失的出现与衡量提供科学、准确的计算基础,正确识别、衡量风险,为管理、处置风险提供科学决策基础;又能够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各种风险对策的成本及效益加以比较,从而得到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

2.促进房地产投资主体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在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地得到经济补偿,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从而保障了投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商增强风险意识,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型,为项目开发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

4.使得合作企业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危险性和问题,并根据风险控制研究得出的结论方法进行解决,从而节省合作团队的运行成本,减轻各企业对动态合作潜在损失的忧虑,维持企业合作的运行,保证企业合作团体经营收入的稳定性。

三、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法

(一)常见房地产项目风险控制方法

任何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回避风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从而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险。常见的风险控制和处理方法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1.风险预防。风险预防是指对项目投资进行市场分析和研究,以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通过研究使投资者明确了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大小,是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有力措施。风险预防实施步骤为:

(1)充分收集信息和资料。要充分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和供求结构、市场发展变化趋势、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的动态等。

(2)进行市场研究和分析。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需求的确定性作出分析和预测。它是判断投资可行性的基础,是投资和经营决策的前提,对防范投资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3)做好投资可行性研究,选择合理的投资方案。在投资决策前,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经济技术分析和研究,以确定能否投资。经过这项工作,投资者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各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范和应对。

2.风险回避。用风险回避的形式来消除风险是较为常见的,也是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有效的风险回避可以完全消除某一特定的风险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回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投资决策阶段,通过对投资风险的测量和评价,放弃风险较大的开发区域、开发类型或开发方案;二是在土地获取阶段,通过对地块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或有关部门对地块使用属性的确认,如果开发无利可图,则应放弃该宗土地的开发;三是在工程建设阶段,为了回避风险,可能拒绝采用某种建设方案、结构形式或施工方案,或通过招投标模式、承发包方式、合同类型的选择等回避某些风险。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的回避风险,但同时也失去了参与竞争的获利机会,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风险降低。风险降低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发生损失事件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的程度。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处理那些房地产投资者不愿回避或转移的风险。它是一种被普遍采用和接受的风险防范的方法。风险降低有三层含义:一是在风险发生前,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在风险发生时,使发生的损失达到最小;三是在风险发生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

风险降低的方法对管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遇风险显得尤为有效。开发过程中可采取一系列手段将开发风险降低到最小。

(1)准确的预测和评价方案,即尽可能的全面收集资料,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拟开发项目的各项费用和最终收益进行预测,对备选的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决策,以减少开发的盲目性,降低项目的各种不确定性。

(2)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完成开发项目,有利于减轻投资者将面临的未来的不确定性。

(3)针对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制定详细而周密的方案,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并定期实施训练。

4.风险分散。可以采用投资组合、共同投资和跨行业投资等多种方式来分散风险:

(1)房地产投资组合。通过分析不同类别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在统一市场条件下各类房地产的相关性,针对各个不同房地产类型需求的差异加以区别,评价和选择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产品进行开发投资。

(2)共同投资。多个房地产开发的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同一个房地产项目。共同开发投资要保证参与投资的各方主体能够优势互补,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

(3)跨行业投资组合。跨行业的投资组合方式能起到降低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作用,但前提是这种投资组合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否则会产生负的影响。

5.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将损失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相互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一种风险防范方法。风险转移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用:可以清楚的划分被转移和转移方之间的损失;被转移人能够并且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风险转移成本低于其它方法。风险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保险、合同、担保。

6.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解决发生较小损失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预计较小损失可能发生的情况下,预留一笔应急资金以应付损失;或者因过错而引起较小损失发生时,用应急资金主动承担所发生的损失。风险自留虽然让投资者承担了风险、增加了费用,但它同时也可以促进资金周转、节约潜在费用和赢得潜在顾客。风险自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非计划风险自留,即对某些风险,由于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或重要性,因而没有处理风险的准备,或明知风险的存在,却由于疏忽或低估了风险的程度等,都属于非计划风险自留;第二类是计划风险自留,即对某些风险经过科学的判断、认真合理的研究分析后,决定通过资金融通,自己独立承担该风险造成的损失。

(二)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控制和处理

针对房地产合作开发活动中发生的常规性风险、可预测风险以及不可预测风险,应制定具体的防范与控制举措来实现规避与降低风险的目的。根据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特点,可采用相关的具体措施。

1.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因素事先分析。房地产合作项目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应该是紧紧围绕合作项目开发过程中对风险的管理,来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目的。

2.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可研论证。在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可研论证,发挥专业咨询的特长,降低投资风险,显然非常必要。

3.对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制定周密应急计划。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国家产业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政策的调整,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动,都可能造成房地产开发周期拖延,风险加大。而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对项目开发周期起着决定性作用,项目管理者必须对目前和远景制定项目计划,对处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做出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包括风险的描述、完成计划的假设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的影响及风险应急的措施。

4.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做法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做好投资估算。设计阶段,推行设计招标或设计方案竞赛,改变设计收费办法,实行设计质量奖惩制度,采用限额设计,择优选择设计单位。项目施工阶段,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企业。委托监理公司进行施工阶段监理,重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竣工结算阶段,做好工程审计把关,防止高估冒算。

5.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房地产开发投资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且周期长、来源复杂、资金运作过程影响因素多,而且开发企业要依靠金融支持,项目资金运作存在较大风险,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有效的监测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开始显露有效威胁的情况下,迅速确定风险来源,判断和细分风险的构成,采用风险防范措施化解风险,将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6.聘请法律顾问,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条款。房地产市场开发环节涉及对象、合作伙伴多,合同量大,内容复杂。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完善、合同履行的意识不够等方面对开发商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多。聘请法律顾问,对完善合同条款,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合同履行风险。

7.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采取灵活营销策略。经营管理阶段是房地产投资最关键的阶段,该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经营管理中,房地产商应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发展,了解需求状况,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降低营销风险,搞好物业管理,定期检查房地产状况,及早发现和消除现有房地产存在的各种隐患。

参考文献:

[1]何红.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4~116.

[2]胥琳.软件项目风险的识别与风险分析[J].实务,2007(11):49~54.

[3]刘钧.风险管理理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0~84.

[4]张宇样,孙平.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国房地产,2001(7):58~59.

[5]谢绍志.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实务全书[M].安徽:安徽音像出版社,2008.142~203.

[6]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5~240.

[7]赵世强.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223~240.

[8]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66~68.

[9]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一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53~175.

[10]Akintola S.Akintoye. Malcohn J.Macleod.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Jounr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7,15(1):31~38.

[11]陈蓉蓉.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全过程风险预警和评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