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科基金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2-06 13:27:40
社科基金论文

社科基金论文第1篇

1项目立项的地域与研究机构分布

相对于前期研究结果比较而言,立项在地域分布上仍然存在着非均衡分布的差异,从立项主体所属省市看,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辽宁五个省市是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主体。近五年,在立项数量上位居前十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广东、辽宁、四川、湖南、浙江和山东,虽然名次稍有变动,但主体格局没有改变,十个省市的立项数量占全国的67.8%,其他21个省市仅占38%,而宁夏五年从未有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校。体育专业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注重体育学科建设,形成阶梯式的研究团队,一直是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主力军,近五年期间承担项目的数量占全部的56.8%,但相对于孔庆波关于2005-2010年统计的60.1%,下降了3%。其它类院校的比例有所上升,原因在于加强了学科建设,形成研究团队。

2项目指南与立项研究领域

比较统计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体育学学科分为体育哲学(TYA)、体育理论(TYB)、体育管理学(TYC)、体育社会学(TYD)、体育经济学(TYE)、体育法学(TYF)、学校体育学(TYG)、社会体育学(TYH)、竞技体育学(TYI)、体育史(TYJ)和体育学其他学科(TYK)11个学科分类,由于不少研究内容在学科分类上不是单一学科,有的甚至跨几个学科,对学科的归类划分带来难度。王健教授的研究显示,根据条目内容将其归纳为5类研究主题或领域:群众体育研究、竞技体育研究、体育产业研究、体育管理研究和其他研究(宏观政策法规、体育史等)。这里借鉴并依据研究的重点结合研究项目的主题词,对2009-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进行简单学科归类,对于跨学科的项目,仅纳入一个学科统计,与立项项目的实际情况会稍有出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指南内容以体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依据社会发展各阶段对体育社会现象的需求,探索体育学科的发展规律,年度课题指南代表着当前体育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要求课题指南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以此来保障和监控体育强国建设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图2是近5年对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指南研究主体(领域)的统计,2009-2013年共有课题指南159项,其中群众体育63项,占整体的39.6%;其他研究领域27项,占16.9%;体育产业研究23项,占14.5%;竞技体育研究20项,占16%,研究内容侧重于运动员保障、竞技体育的制度和赛事等政策法规。

二对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几点思考

1对项目立项的地域与研究机构分布不均衡问的思考

近五年,在立项数量上位居前十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广东、辽宁、四川、湖南、浙江和山东,虽然名次稍有变动,但主体格局没有改变,十个省市的立项数量占全国的67.8%,这种非均衡分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也相悖与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健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的杨文轩教授联合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重大项目,属于强强联合,但这种模式带来的启示是打破单一主体模式,以强带弱的联合研究模式,可以促进各地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奠定基础,这是以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对跨学科研究薄弱及研究机构的拓宽问题的思考

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日趋交融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的推动和倡导,加快了体育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在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创新研究中,关键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方法不仅涉及到具体技术和程序的运用,而且还有其自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基础。对于体育学科学研究方法体的研究,需有自身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吸取其他学科先进经验,借鉴其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形成体育学多元化格局,以此来促进体育学自身的发展,应是今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和综合类院校,在五项重大项目中占据了四项,18项重点项目占据了10项,说明体育学科的发展与相近的学科发展有着相互促进作用,因此,和其它学科的交融也是今后关注的问题之一。在5年的435个立项项目中,体育专业院校126项,师范类院校121项,其他类院校179项,体育机关7项,其他机关2项。黄华伟的哲学立项课题研究显示,科研院所占0.47%,党政机关占1.10%,党校占9.79%,社科院占11.98,高校占76.66%。通过比较可见,相对于其他学科,承担项目的科研院所偏少,体育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高达98%,其他机关仅有2项,占0.4%。因此,利用好社科院、国家体科所和各省市体科所的各种资源,拓宽研究机构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

3对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指南科学规划问题的思考

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指南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当前社会的变革紧密联系,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研究领域的较高比例的吻合度进一步证明了课题指南起着立项项目研究领域的指挥棒作用,因此,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内容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涉及到体育行业甚至社会、政治和生活其他各个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课题指南的科学规划是实现体育强国之梦具体工作的第一步,其科学规划要求课题指南的内容应具备整体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做到这一点,决策层应对课题指南进行整体性规划(至少对2020年前有整体的规划)。比如在制定关于体育强国相关研究的指南时,从宏观到具体每年度都应有整体的规划,宏观上,体育强国内涵的研究;微观上,体育强国的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内容,都应有序的规划,保障其研究的连贯性。为保证决策层和具体研究者的沟通,提前征集年度课题指南的研究内容作为参考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4围绕体育强国建设研究领域的科学化调控问题的思考

社科基金论文第2篇

摘要:为了探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的历年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指南(体育学)的相关信息为基础,采用主题词频数统计和相似度统计法对1999~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立项项目、CSSCI期刊论文主题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指南立项率为90.0%,导向率为80.0%,课题指南与立项的相似度为77.1%,课题指南主题词折线图与立项项目主题词折线图和CSSCI期刊论文主题词折线图极为相似。结果说明: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学术界对体育社会学科相关问题的关注度与国家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思路基本一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科学;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12-09

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与该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密切相关。体育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级别最高的科研基金项目,代表了国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层次和水平。它的设立不但可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而且可从宏观上为科研人员研究选题提供导向和引领作用。自1997年“体育学”被增列为一级学科以来,有关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情况已有不少学者从立项的数量、主持人所属单位与地域、立项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做过系统分析,但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未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方网站的1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主题条目和立项项目为依据,对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一是探讨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以下简称为课题指南)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二是从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中寻求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研究重点、热点以及渊源流变;三是对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期刊论文研究主题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研究轨迹、现状和发展态势;四是通过对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分析以及学术界对体育学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分析提出课题指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更加合理的体育社会学发展规划和课题指南提供参考。

1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分析

1.1课题指南研究主题条目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指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党在某一时期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为依据,紧密联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规划要点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提出。课题指南条目的设项首先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向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并委托各学科规划评审组提出建议,然后经全国社科规划办汇总整理,报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由此看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代表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的最新方向,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选题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的,旨在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课题指南一贯坚持“口径宽厚”的原则,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据统计,1999~2009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共设研究条目160项。根据课题条目内容的相同或相似,我们将这160项条目归纳为17个研究主题(见表1),并根据每个主题研究的内容分别提取一个主题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并未列出每项课题的主题词,本研究只是作者根据研究需要按照自定的标准去提取。由于受可操作性的限制,这种提取只能说是一种大致粗略的提取)。通过统计主题词在160项研究条目中出现的频次,判断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社会学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一般情况下,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表明社科基金对某研究问题的关注程度越高,该主题词所对应的研究主题可能就是一个研究热点。由表1可以看出,1999~2009年11年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全民健身理论和实践、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与市场化、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体育理论、体育道德问题与体育法学是国家社科基金关注的焦点,也就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学科前沿。

1.2课题指南研究项目的类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类别分为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和年度项目3大类。重大招标项目课题方向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申报年度内单独,重点项目和年度项目指南在前一年年底。

1)重大招标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档次最高的课题项目,主要支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自2005年设立以来,与体育学有关的重大招标项目课题方向有2项:一是2006年设立的“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重大问题研究”,二是2008年设立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研究”。由此看来,与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研究的课题无疑成为这一时期最为耀眼的研究方向。

2)重点项目课题:重点项目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在每个研究主题下附简短的提示,供申报者设计课题和论证时参考。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在2001~2003年均有重点课题,其研究主题包括:北京市承办奥运会预期效益分析、北京奥运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北京奥运会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发展研究、中国体育简明通史等。从指南中的重点研究主题可以看出,2001~2003年北京奥运会、体育事业发展、大众体育、体育史研究处于学科研究的重要位置。

3)年度项目课题:年度项目占社科基金项目的绝大部分,设定了学科本年度的重点研究范围,指导本年度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的申报。1999~2008年体育学共设年度研究主题条目150项,占总研究主题条目的93.75%。

1.3课题指南条目内容导向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所提供的研究条目多倾向宏观层面,立足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高度,以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从课题指南的指向上看,大多都是研究阐释党和国家在体育学科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如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体育产业与市场化问题研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体育道德问题与体育法学研究,这些都是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体育发展宏观政策紧密结合的必然。 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重大问题一直是国家社科基金在这一时期优选支持的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的导向作用;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国人多年来的梦想,从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到成功举办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密不可分,国家社科基金在这一时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问题研究(申办、效益分析、奥运理念、社会心理、组织管理、基本经验等)予以了极大的支持,研究主题条目达15项之多,占整个条目总数的9.38%;在1999~2009年整个体育学社科基金指南研究主题条目中,有关体育理论体系建设研究的条目也占有较大比例,充分显示了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导向指引。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化、体育与媒体的关系等问题一直是体育社会学关注的热点问题,课题指南反映了这些热点问题并予以及时导引;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学校阳光体育、国际体育、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等应用研究主题在近年的课题指南中也频繁出现,充分显示了课题指南对应用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导向性。

1.4课题指南导向的动态与趋势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段性,在不同的时段内其研究方向、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年度指南条目的主题指向分析(见表2),可以折射出某一周期内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导向特点、基本轨迹及发展趋势。

由表2可以看出,课题指南中有些研究主题条目多年持续出现,而有些条目则出现明显阶段性变化。例如,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始终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和主攻方向。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几乎每年均有此条目,且所占比重在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从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问题到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问题,深化体育体制改革问题,体育事业单位改革问题,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问题,中国体育社团改革问题、体育区域发展问题,都市体育、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发展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体育发展问题等,都是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体育稳步、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些条目的设立,在研究方向和范围上对指导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也是自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一级学科设立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的课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提高健康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与此相匹配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内涵、构建方法与步骤,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健身器材的合理配置,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课题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并将持续一定时期,这也充分体现了课题指南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政策性导向作用。表2显示,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问题研究的条目具有明显的时段性。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在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指南中首次出现了“北京市承办奥运会预期效益分析”条目。从2002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7年中,“奥运会”成了课题指南中最抢眼的关键词,与“北京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主题条目达17项之多,其中含有2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充分显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解答重大现实问题的导向特征。但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体育重大工作部署重点的转移,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条目会逐步淡出。体育理论在体育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我们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体育的知识基础,也是实现体育跨越式发展和应用研究创新的“基石”。从课题指南主题条目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对自身学科前沿基础研究也非常重视。1999~2009年课题指南在体育学基本原理,体育的地位、价值、功能变化、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研究方面均有设项,显示了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紧密跟踪中外体育科学前沿,“注重基础研究”的导向作用。体育管理一直也是课题指南中的热点条目,其主题词在课题指南中的频繁、持续出现,其研究内容也逐渐走向实用,说明其在体育社会学科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问题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及体育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对体育新政策的制定和现有政策的修改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此条目在1999~2009年课题指南中不断出现,说明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将成为未来体育发展方向。竞技体育承担了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国际声望的重任。自2001年始,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每年均有相关条目,表明了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竞技体育发展的态度。体育法学、体育史条目是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初期关注的热点,而近5年来这些主题已从指南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前沿研究,如体育文化、体育与媒体的关系、中外体育比较等。至于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等一些本该热门的课题却似乎在课题指南中出现频次较少,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与国家社科基金单列教育学科有关,因为每年教育学单列学科都设有学校体育与卫生二级学科,其中包含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内容。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条目自2005年始每年均有出现,一方面说明国家社科基金对学校体育关注度在提高,另一方面预示着学校体育、学生体质问题研究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课题指南中还有一些主题词,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西部开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特定政策的出台不无关系,这一方面印证了体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执政党的某些路线、方针、政策要在体育学领域得以贯彻执行,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也证实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政治导向作用。

2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分析

2.1立项项目的研究类别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1999~2009年11年间共立项425项(见表3),其中重大招标项目4项,占0.94%;重点项目19项,占4.47%;一般项目282项,占66.35%;青年项目87项,占20.47%;自筹经费项目2项,占0.47%;西部项目31项;占7.30%。从表3的数据来看,近年来立项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最近5年明显增长,占立项总数的63.76%,反映出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学科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症结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决和突破,要有高质量的理论支持。

2.2立项项目的研究内容

1)重大项目课题立项内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999~2009年11年间共立项4项,分别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2006年);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06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研究(2008年)和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的战略研究(2008年)。从立项内容分析均与2008北京奥运会密切相关,且与2006年和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内容相对应。

2)重点项目立项内容。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共设立19个重点项目,其立项主题内容包括与体育事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4项、与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的研究4项、与竞技体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2项、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2项、与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相关的研究2项、群众体育现状调查1项、体育史1项;体育法规1项、民族传统体育1项、体育文化1项。重点项目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效地解决当前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例如,2002年立项的课题“举办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4年立项课题“关于构建新世纪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等,为国家有关部门解决体育发展重要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3)非重点立项项目内容。非重点立项包括一般项目282项、青年项目87项、自筹经费项目2项、西部项目31项。其立项主题内容涉及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62项、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54项、与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的研究23项、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研究5项、与体育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32项、与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包括体育旅游)相关问题的研究53项、与竞技体育理论和竞技体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45项、与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20项、与体育法学(包括体育法规、体育道德)相关问题的研究13项、与体育史相关问题的研究8项、与国际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5项、与民族传统体育问题相关的研究21项、与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问题相关的研究12项、与体育文化相关的研究24项、体育与媒体关系的研究5项、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6项、与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问题相关的研究16项。

2.3立项项目研究内容的动态

1999~2009年11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共立各类项目425项,按年度立项研究主题词频数分析,可以看出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研究主题在不同年度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从各研究主题立项的比例及年度立项数目(见表4)可以看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体育产业与市场化、竞技体育理论与发展、体育管理相关问题研究一直占据着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主导地位,每年都有课题立项,且在大多数年份有多个项目被立项,反映出这些研究领域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问题的研究立项集中在2003~2007年,反映出国家社科基金强调问题意识,突出对重大社会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能力以及应对重大战略工程的前瞻性。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是体育发展的“基石”,虽然课题指南研究主题条目每年几乎可以看到,但立项数量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于体育学学科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体育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及事关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和政策问题的研究立项更少。体育法学、体育史、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一直是国家社科基金关注的对象,虽然立项总量不大,但在大多年份均有立项。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学校体育近年来立项数量呈稳步增加态势,有望进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主流。体育与媒体(传播)关系问题研究立项出现在2005~2007年,与北京承办奥运会有关,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相关内容的立项也会淡出。国际体育问题研究虽有立项,但数目很少,符合国家社科基金“立足国内”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中,有不少是跨学科研究项目,如体育产权、体育旅游、休闲体育、都市体育、体育公平问题、体育地理、体育信息、体育保险、体育环境等,这既与国家社科基金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导向有关,也是体育社会科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然。

3 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的比较分析

3.1课题指南立项率

课题指南立项率是指在课题指南中被立项项目的比重,可用于表示课题指南的导向程度。1999~2009年11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确立课题指南条目160条,立项项目基本与课题指南条目相一致的项目达144项(扣除重复立项数),课题指南立项率为90.00%(见表5)。从表5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立项率除1999~2000年间偏低外,2001年后均超出80%,其中2004、2005、2007年达到100%,说明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具有较高的导向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部分年份课题指南或课题指南中的部分条目的导向性还不尽人意,如1999年课题指南7项研究主题中就有体育运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体育法律问题与体育法学研究、当代国际体育研究3项没有得到立项,1999、2000年课题指南均设当代国际体育研究条目,但连续2年未得到立项,2005年与体育理论研究相关条目4项中有3项没有得到立项。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与课题申报者的标书质量和研究者的水平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课题研究难度较大、研究面太窄、政治性或政策性太强有关。

3.2课题指南导向率

课题指南导向率是指在所有立项的项目中被课题指南指引项目的比重。1999~2009年11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425项,其中基本按课题指南设立的有340项(包含重复立项数),课题指南导向率为80%(见表5)。按年度分析,除2005年低于70%外,其他年份均超过70%,其中2001、2002、2003、2004、2008、2009年均达到或超过80%。

课题指南导向率一方面显示了学术界对课题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说明立项项目与课题指南匹配程度。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要求,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方向和重点,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拟定题目。应用对策研究方面的条目,一般要求按题申报,不能改变题义,题目的文字表述可自行确定。国家社科基金一般不受理自选课题。按理说,国家社科基金每年的申报数量与立项数量之比(课题申报立项率)不到10%,“十几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十分突出,在课题申报立项率极低的情况下,课题指南导向率应该是很高的。但1999~2009年11年间均未突破90%,分析原因我们认为除了课题指南立项率偏低的原因外,可能与有些申报者提出了体育学科领域内相当超前和相当前沿的自选题目, 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好评与肯定,给予立项有关。

3.3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

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是指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两者相一致的比例,主要反映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之间的依存关系。本研究根据韩兆洲等提出的计算方法,对1999~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确立的主题条目160项,立项项目425项,其中两者相一致的有144项,两者的相似度为0.77,其中2001、2003、2004、2008年相似度较高,均达到0.8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学科,说明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在引导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选题方面具有极强导向性。

4 立项项目后续应用导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的导向作用以立项为前提,以项目研究而展开,以业绩与成果来体现。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中标项目的研究选题大多来自经专家反复论证后的课题指南,在立项时经过了严格筛选,是“命题作文”中优中选优的佼佼者。这既可在源头上保证研究者能够更准确把握国家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使国家对体育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落到实处,又可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高水平学者群体中,为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检查、经费管理对保证项目按照课题的研究指向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产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少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空白。有研究者曾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检索发现,仅1999~2006年8年间,就有75篇国家社科基金在国内学界公认的体育学科最具权威的刊物《体育科学》上。这些论文不但站在学科前沿,展示了我国体育学研究领域内的新成果、新动向、新趋势,而且高屋建瓴,常作为期刊的导读论文和首篇论文,且刊登之后不断被转引,对体育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乒乓长盛考”等6项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收入,“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完善体育法配套立法研究”等项成果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还有不少成果被国家体育管理部门采用,有的转化为体育法规政策,有的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转载介绍,有的开创了体育新学科、新领域,如中国体育通史、体育伦理学、奥运经济学、体育地理学、民族体育学等等,有力地推动了世纪之交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培养出一批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体育科学研究后备人才,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体育社会科学博士点、硕士点的学科建设以及中青年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5 课题指南“以点带面”的导向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出发,在保证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基金支持引导研究者在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学科重大问题研究的投入。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导向的指引下,分别设立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进行资助,还有不少自由研究者通过追踪研究热点步入到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领域,这既是国家社科基金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社科基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结果。本研究以课题指南中所涉及到的主题词为检索词,对维普资讯数据库1999~2008年CSSCI期刊论文主题词进行检索,按前述标准对主题词进行归类(见表6),并与课题指南、立项项目主题词一起画出折线图进行比较(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1999~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指南主题词、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主题词与CSSCI期刊论文主题词频数折线有惊人的相似。这一方面可以从中折射出这一时期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在“以点带面”方面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说明国家社科基金与这一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学术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发展历程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理论思辨与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探讨了党和国家政策导向重要形式之一的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的导向作用,得出下列结论:

1)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整体立项率、课题指南导向率、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课题指南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方面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2)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不少研究成果被国家体育管理部门采用,并转化为体育法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体育科学研究后备人才方面以及对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科基金论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科学;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12-09

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与该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密切相关。体育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级别最高的科研基金项目,代表了国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层次和水平。它的设立不但可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而且可从宏观上为科研人员研究选题提供导向和引领作用。自1997年“体育学”被增列为一级学科以来,有关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情况已有不少学者从立项的数量、主持人所属单位与地域、立项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做过系统分析,但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未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方网站的1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主题条目和立项项目为依据,对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一是探讨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以下简称为课题指南)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二是从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中寻求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研究重点、热点以及渊源流变;三是对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期刊论文研究主题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研究轨迹、现状和发展态势;四是通过对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分析以及学术界对体育学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分析提出课题指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更加合理的体育社会学发展规划和课题指南提供参考。

1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分析

1.1课题指南研究主题条目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指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党在某一时期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为依据,紧密联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规划要点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提出。课题指南条目的设项首先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向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并委托各学科规划评审组提出建议,然后经全国社科规划办汇总整理,报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由此看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代表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的最新方向,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选题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的,旨在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课题指南一贯坚持“口径宽厚”的原则,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据统计,1999~2009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共设研究条目160项。根据课题条目内容的相同或相似,我们将这160项条目归纳为17个研究主题(见表1),并根据每个主题研究的内容分别提取一个主题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并未列出每项课题的主题词,本研究只是作者根据研究需要按照自定的标准去提取。由于受可操作性的限制,这种提取只能说是一种大致粗略的提取)。通过统计主题词在160项研究条目中出现的频次,判断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社会学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一般情况下,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表明社科基金对某研究问题的关注程度越高,该主题词所对应的研究主题可能就是一个研究热点。由表1可以看出,1999~2009年11年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全民健身理论和实践、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与市场化、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体育理论、体育道德问题与体育法学是国家社科基金关注的焦点,也就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学科前沿。

1.2课题指南研究项目的类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类别分为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和年度项目3大类。重大招标项目课题方向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申报年度内单独,重点项目和年度项目指南在前一年年底。

1)重大招标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档次最高的课题项目,主要支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自2005年设立以来,与体育学有关的重大招标项目课题方向有2项:一是2006年设立的“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重大问题研究”,二是2008年设立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研究”。由此看来,与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研究的课题无疑成为这一时期最为耀眼的研究方向。

2)重点项目课题:重点项目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在每个研究主题下附简短的提示,供申报者设计课题和论证时参考。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在2001~2003年均有重点课题,其研究主题包括:北京市承办奥运会预期效益分析、北京奥运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北京奥运会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发展研究、中国体育简明通史等。从指南中的重点研究主题可以看出,2001~2003年北京奥运会、体育事业发展、大众体育、体育史研究处于学科研究的重要位置。

3)年度项目课题:年度项目占社科基金项目的绝大部分,设定了学科本年度的重点研究范围,指导本年度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的申报。1999~2008年体育学共设年度研究主题条目150项,占总研究主题条目的93.75%。

1.3课题指南条目内容导向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所提供的研究条目多倾向宏观层面,立足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高度,以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从课题指南的指向上看,大多都是研究阐释党和国家在体育学科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如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体育产业与市场化问题研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体育道德问题与体育法学研究,这些都是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体育发展宏观政策紧密结合的必然。

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重大问题一直是国家社科基金在这一时期优选支持的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的导向作用;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国人多年来的梦想,从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到成功举办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密不可分,国家社科基金在这一时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问题研究(申办、效益分析、奥运理念、社会心理、组织管理、基本经验等)予以了极大的支持,研究主题条目达15项之多,占整个条目总数的9.38%;在1999~2009年整个体育学社科基金指南研究主题条目中,有关体育理论体系建设研究的条目也占有较大比例,充分显示了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导向指引。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化、体育与媒体的关系等问题一直是体育社会学关注的热点问题,课题指南反映了这些热点问题并予以及时导引;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学校阳光体育、国际体育、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等应用研究主题在近年的课题指南中也频繁出现,充分显示了课题指南对应用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导向性。

1.4课题指南导向的动态与趋势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段性,在不同的时段内其研究方向、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年度指南条目的主题指向分析(见表2),可以折射出某一周期内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导向特点、基本轨迹及发展趋势。

由表2可以看出,课题指南中有些研究主题条目多年持续出现,而有些条目则出现明显阶段性变化。例如,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始终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和主攻方向。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几乎每年均有此条目,且所占比重在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从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问题到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问题,深化体育体制改革问题,体育事业单位改革问题,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问题,中国体育社团改革问题、体育区域发展问题,都市体育、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发展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体育发展问题等,都是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体育稳步、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些条目的设立,在研究方向和范围上对指导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也是自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一级学科设立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的课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提高健康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与此相匹配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内涵、构建方法与步骤,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健身器材的合理配置,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课题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并将持续一定时期,这也充分体现了课题指南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政策性导向作用。表2显示,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问题研究的条目具有明显的时段性。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在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指南中首次出现了“北京市承办奥运会预期效益分析”条目。从2002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7年中,“奥运会”成了课题指南中最抢眼的关键词,与“北京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主题条目达17项之多,其中含有2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充分显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解答重大现实问题的导向特征。但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体育重大工作部署重点的转移,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条目会逐步淡出。体育理论在体育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我们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体育的知识基础,也是实现体育跨越式发展和应用研究创新的“基石”。从课题指南主题条目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对自身学科前沿基础研究也非常重视。1999~2009年课题指南在体育学基本原理,体育的地位、价值、功能变化、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研究方面均有设项,显示了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紧密跟踪中外体育科学前沿,“注重基础研究”的导向作用。体育管理一直也是课题指南中的热点条目,其主题词在课题指南中的频繁、持续出现,其研究内容也逐渐走向实用,说明其在体育社会学科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问题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及体育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对体育新政策的制定和现有政策的修改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此条目在1999~2009年课题指南中不断出现,说明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将成为未来体育发展方向。竞技体育承担了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国际声望的重任。自2001年始,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每年均有相关条目,表明了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竞技体育发展的态度。体育法学、体育史条目是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初期关注的热点,而近5年来这些主题已从指南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前沿研究,如体育文化、体育与媒体的关系、中外体育比较等。至于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等一些本该热门的课题却似乎在课题指南中出现频次较少,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与国家社科基金单列教育学科有关,因为每年教育学单列学科都设有学校体育与卫生二级学科,其中包含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内容。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条目自2005年始每年均有出现,一方面说明国家社科基金对学校体育关注度在提高,另一方面预示着学校体育、学生体质问题研究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课题指南中还有一些主题词,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西部开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特定政策的出台不无关系,这一方面印证了体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执政党的某些路线、方针、政策要在体育学领域得以贯彻执行,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也证实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政治导向作用。

2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分析

2.1立项项目的研究类别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1999~2009年11年间共立项425项(见表3),其中重大招标项目4项,占0.94%;重点项目19项,占4.47%;一般项目282项,占66.35%;青年项目87项,占20.47%;自筹经费项目2项,占0.47%;西部项目31项;占7.30%。从表3的数据来看,近年来立项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最近5年明显增长,占立项总数的63.76%,反映出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学科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症结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决和突破,要有高质量的理论支持。

2.2立项项目的研究内容

1)重大项目课题立项内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999~2009年11年间共立项4项,分别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2006年);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06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研究(2008年)和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的战略研究(2008年)。从立项内容分析均与2008北京奥运会密切相关,且与2006年和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内容相对应。

2)重点项目立项内容。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共设立19个重点项目,其立项主题内容包括与体育事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4项、与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的研究4项、与竞技体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2项、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2项、与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相关的研究2项、群众体育现状调查1项、体育史1项;体育法规1项、民族传统体育1项、体育文化1项。重点项目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效地解决当前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例如,2002年立项的课题“举办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4年立项课题“关于构建新世纪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等,为国家有关部门解决体育发展重要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3)非重点立项项目内容。非重点立项包括一般项目282项、青年项目87项、自筹经费项目2项、西部项目31项。其立项主题内容涉及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62项、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54项、与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问题的研究23项、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研究5项、与体育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32项、与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包括体育旅游)相关问题的研究53项、与竞技体育理论和竞技体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45项、与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20项、与体育法学(包括体育法规、体育道德)相关问题的研究13项、与体育史相关问题的研究8项、与国际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5项、与民族传统体育问题相关的研究21项、与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问题相关的研究12项、与体育文化相关的研究24项、体育与媒体关系的研究5项、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6项、与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问题相关的研究16项。

2.3立项项目研究内容的动态

1999~2009年11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共立各类项目425项,按年度立项研究主题词频数分析,可以看出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研究主题在不同年度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从各研究主题立项的比例及年度立项数目(见表4)可以看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体育产业与市场化、竞技体育理论与发展、体育管理相关问题研究一直占据着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主导地位,每年都有课题立项,且在大多数年份有多个项目被立项,反映出这些研究领域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问题的研究立项集中在2003~2007年,反映出国家社科基金强调问题意识,突出对重大社会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能力以及应对重大战略工程的前瞻性。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是体育发展的“基石”,虽然课题指南研究主题条目每年几乎可以看到,但立项数量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于体育学学科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体育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及事关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和政策问题的研究立项更少。体育法学、体育史、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一直是国家社科基金关注的对象,虽然立项总量不大,但在大多年份均有立项。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学校体育近年来立项数量呈稳步增加态势,有望进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主流。体育与媒体(传播)关系问题研究立项出现在2005~2007年,与北京承办奥运会有关,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相关内容的立项也会淡出。国际体育问题研究虽有立项,但数目很少,符合国家社科基金“立足国内”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中,有不少是跨学科研究项目,如体育产权、体育旅游、休闲体育、都市体育、体育公平问题、体育地理、体育信息、体育保险、体育环境等,这既与国家社科基金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导向有关,也是体育社会科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然。

3 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的比较分析

3.1课题指南立项率

课题指南立项率是指在课题指南中被立项项目的比重,可用于表示课题指南的导向程度。1999~2009年11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确立课题指南条目160条,立项项目基本与课题指南条目相一致的项目达144项(扣除重复立项数),课题指南立项率为90.00%(见表5)。从表5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立项率除1999~2000年间偏低外,2001年后均超出80%,其中2004、2005、2007年达到100%,说明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具有较高的导向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部分年份课题指南或课题指南中的部分条目的导向性还不尽人意,如1999年课题指南7项研究主题中就有体育运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体育法律问题与体育法学研究、当代国际体育研究3项没有得到立项,1999、2000年课题指南均设当代国际体育研究条目,但连续2年未得到立项,2005年与体育理论研究相关条目4项中有3项没有得到立项。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与课题申报者的标书质量和研究者的水平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课题研究难度较大、研究面太窄、政治性或政策性太强有关。

3.2课题指南导向率

课题指南导向率是指在所有立项的项目中被课题指南指引项目的比重。1999~2009年11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425项,其中基本按课题指南设立的有340项(包含重复立项数),课题指南导向率为80%(见表5)。按年度分析,除2005年低于70%外,其他年份均超过70%,其中2001、2002、2003、2004、2008、2009年均达到或超过80%。

课题指南导向率一方面显示了学术界对课题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说明立项项目与课题指南匹配程度。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要求,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方向和重点,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拟定题目。应用对策研究方面的条目,一般要求按题申报,不能改变题义,题目的文字表述可自行确定。国家社科基金一般不受理自选课题。按理说,国家社科基金每年的申报数量与立项数量之比(课题申报立项率)不到10%,“十几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十分突出,在课题申报立项率极低的情况下,课题指南导向率应该是很高的。但1999~2009年11年间均未突破90%,分析原因我们认为除了课题指南立项率偏低的原因外,可能与有些申报者提出了体育学科领域内相当超前和相当前沿的自选题目,

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好评与肯定,给予立项有关。

3.3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

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是指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两者相一致的比例,主要反映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之间的依存关系。本研究根据韩兆洲等提出的计算方法,对1999~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确立的主题条目160项,立项项目425项,其中两者相一致的有144项,两者的相似度为0.77,其中2001、2003、2004、2008年相似度较高,均达到0.8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学科,说明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在引导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选题方面具有极强导向性。

4 立项项目后续应用导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的导向作用以立项为前提,以项目研究而展开,以业绩与成果来体现。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中标项目的研究选题大多来自经专家反复论证后的课题指南,在立项时经过了严格筛选,是“命题作文”中优中选优的佼佼者。这既可在源头上保证研究者能够更准确把握国家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使国家对体育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落到实处,又可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高水平学者群体中,为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检查、经费管理对保证项目按照课题的研究指向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产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少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空白。有研究者曾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检索发现,仅1999~2006年8年间,就有75篇国家社科基金在国内学界公认的体育学科最具权威的刊物《体育科学》上。这些论文不但站在学科前沿,展示了我国体育学研究领域内的新成果、新动向、新趋势,而且高屋建瓴,常作为期刊的导读论文和首篇论文,且刊登之后不断被转引,对体育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乒乓长盛考”等6项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收入,“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完善体育法配套立法研究”等项成果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还有不少成果被国家体育管理部门采用,有的转化为体育法规政策,有的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转载介绍,有的开创了体育新学科、新领域,如中国体育通史、体育伦理学、奥运经济学、体育地理学、民族体育学等等,有力地推动了世纪之交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培养出一批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体育科学研究后备人才,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体育社会科学博士点、硕士点的学科建设以及中青年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5 课题指南“以点带面”的导向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出发,在保证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基金支持引导研究者在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学科重大问题研究的投入。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导向的指引下,分别设立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进行资助,还有不少自由研究者通过追踪研究热点步入到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领域,这既是国家社科基金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社科基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结果。本研究以课题指南中所涉及到的主题词为检索词,对维普资讯数据库1999~2008年CSSCI期刊论文主题词进行检索,按前述标准对主题词进行归类(见表6),并与课题指南、立项项目主题词一起画出折线图进行比较(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1999~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指南主题词、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主题词与CSSCI期刊论文主题词频数折线有惊人的相似。这一方面可以从中折射出这一时期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在“以点带面”方面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说明国家社科基金与这一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学术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发展历程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理论思辨与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探讨了党和国家政策导向重要形式之一的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的导向作用,得出下列结论:

1)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整体立项率、课题指南导向率、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相似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课题指南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方面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2)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不少研究成果被国家体育管理部门采用,并转化为体育法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体育科学研究后备人才方面以及对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科基金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1997年一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研究项目资助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学作为新兴的单列学科日益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青睐;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学资助项目数量与资助经费逐年递增;每年申报数量不断增加,申报内容遍及体育学科整个领域,申报单位遍布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每年立项课题研究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体育学立项研究为加速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为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胜利召开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有力保障。

一、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对于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力争多出一流成果和优秀人才,对于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的社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更好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9%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科研成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1997年首次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科类,并资助了一批有关课题的研究项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项课题,这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分析历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立项的具体情况,发现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的一些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进行了深人统计分析与研究,以其为繁荣体育科学研究,促进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社科基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心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工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正是通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初期仅有一类项目,即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现在已扩大为五类项目,增设了重大招标项目、特别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其中重大招标项目主要资助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特别委托项目主要以委托的方式资助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西部项目则是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方针,繁荣发展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稳定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重点资助民族、宗教、区域经济发展、濒危文化抢救、边疆稳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课题;后期资助项目是资助已完成了80%以上的优秀成果,资助其尚未完成部分的科研及出版。包含有马列社科、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图书·情报与文献、体育学21个一级学科。其中经济学科由于范围太大,将其分割为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学两类独立的学科,另将教育学科、艺术学科和军事学科设为单列学科。

二、历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育学项目情况

(一)年度立项数量分析

1996年7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体育学被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的一级学科。体育学作为26个学科之一,从当年起,开始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范畴。自1997年开始至2008年的12年间,体育学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500余万元,立项392项。作为最年轻的学科,短短的12年间立项发展速度之快,足见国家和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从体育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以来,体育学立项数量总体趋势呈现增长,由1997年的20项增加到2008年的65项;在所有立项中一般项目数量最大,12年间一共立项270项,占整个立项数目的68.9%,青年项目立项69项,重点项目17项,自筹项目2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育学有4项作为国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标项目。自从2004年设立西部项目以来,体育学已经获得30项资助,足见体育学研究在服务西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研究项目,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映了体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依据图1可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在过去12年间共立项392项,平均每年立项32.7项。从变化曲线走势可以看出,十多年间立项数目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并不是呈现直线状态,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形。观察该变化曲线规律得出,1997年一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仔细观察发现这三个时期分别以4年为一个单位。第1个时期为起伏期,1997—2000年的4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63项,平均每年立项15.75项,低于整个年平均立项数,这4年里立项数出现直线下滑状态,由1997年的20项下滑到1999年的10项,幸好在2000年上升到19项,但仍然低于1997年的20项,说明在体育学刚被设立成国家社科基金的初期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与其他社会科学齐头并进的态势。第2个时期是平稳发展期,从2001年一2004年间,这期间立项数目处于平稳状态,由2001年的31项变为2004年的34项,这期间出现一次低谷,2003年立项数只有29项。第3个时期是直线上升期,由2005年的44项升到2008年65项,期间获得3项重大招标项目,27项西部项目的资助,可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宝贵遗产。

(二)立项课题研究内容分析

1992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成为58个一级学科之一。1997年,体育学科被单独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范围,这一决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卢元镇先生主编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一书,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分为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有几门具体的学科领域。根据每年立项项目的名称进行具体学科领域的分类,从题目的问题反映对所资助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这也是很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在进行分类统计时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划归于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范畴。依据表2可见,在1997—2008年之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体育学立项课题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体育管理学与体育社会学两个学科,其中体育管理学共立项95项,位居首位,占整个立项数的24.2 %;体育社会学共立项92项,位列次席,占整个立项数的23.5 %。这充分说明这两个学科在体育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立项数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和学校体育学,这三门共立项110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8.1 %,说明体育的经济效益、体育哲学与体育教育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依据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划分,在整个立项课题中体育人文学科共立项10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6.3 % ;体育社会学科立项289项,占整个立项数的73.7 %,这充分说明国家社科基金更加青睐于体育社会学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发展环境侧重所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与扩大化,体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多,如体育旅游、体育传播、体育新闻等等,交叉学科研究的逐步深人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更加丰富了体育学研究的内容,提升了体育学科的社会影响与学科地位。

(三)项目所属单位与地区分布

1.项目地区分布

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地区分布情况中(见表3),北京、广东、上海位列前三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41项,占整个立项数的36.0 %;其次是湖北、四川、辽宁和湖南。迄今为止海南还没有获得项目资助,西部地区获得资助得予以西部项目的设立促进了地区之间科学研究的平衡,更大地为西部地区建设服务。从整个获得资助的地区分布来看,每年获得资助的省份区域平衡,逐渐扩大,在项目立项的地区分布上更加区域均等化和平衡化,促进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地区均等化发展。

2.项目所属单位分布

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立项都是以体育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体育机关为核心研究机构。从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分布来看(见表4),体育院校位居首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6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41.6%,这与我国体育院校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资源及水平都占较大优势密切相关。综合性院校位居第2,立项数是104,占整个立项数的26.5 %;师范院校获得立项87项,体育机关获得立项32项。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机关的立项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随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力度的逐年增加,体育院校保持平稳发展,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立项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四)结题成果形式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的研究成果形式有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和电脑软件等。从1997—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结题成果形式主要以研究报告、论文(集)和专著三种形式(见图2)。研究报告是结题采用率最高的形式,共有282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47.6%采用论文(集)形式的有169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28.5%采用专著形式的有141项。可见研究报告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广泛采用的结题成果形式,表明研究报告能够及时、快捷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文(集)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成果形式汇集而成,这种成果形式形象而有逻辑层次,能够准确表达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各个阶段成果,能够推进科研工作的进程,为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提供指引;而专著则在研究理论深度和研究全面性方面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这对研究者科研水平和理论积蓄以及研究的深人与全面性是一个科学有力的呈现。

(五)研究时间分析

课题研究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课题成果转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时间。通过对12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时间的统计显示,96.5%的立项课题所计划完成时间确定在立项年之后的1—2年。仔细观察科研发现,研究时间的长短与研究内容、结题成果形式有直接关系,一般采用研究报告结题的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采用研究报告和论文(集)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时间为2年;以专著和研究报告结题的研究时间大于2年。然而,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能按期完成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以2000年立项的19项课题为例,在对其立项3年(2003年10月)后的结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至少有58%的课题没有按期完成,多数延长了1.5一2年。2005年10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体育学最新结项的10项课题,统计分析可知,这10项课题平均拖期23.3个月,足以反映出课题结项拖期的严重程度

三、结语

社科基金论文第5篇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评价;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6-0122-04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目前,我国一些关于期刊的大型评价系统已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即开始统计“基金论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也新增了这一指标。

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中国期刊评价领域的独创。其源头可追溯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颁发的《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该文件规定:学术类科技期刊刊出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比例,超过40%的,期刊可以评为“优”;在5%-40%的,期刊可以评为“良”;小于5%的,期刊评为“差”。而在推动“基金论文比”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该所每年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均认为:“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根强力指挥棒的指挥、导向下,“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首先,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已有不少仿此模式将“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响,也不断人为地拔高“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甚至认为“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应该适当增加‘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的权重,因为‘基金论文比’比‘影响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增设“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后,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全部纳入“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之中。

由于该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因此,各期刊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对基金论文趋附倾向明显。例如,不少期刊以优先录用、不收版费、高额稿酬、快速发表等措施来吸引基金论文;一些期刊在其《征稿启事》中就注明“优先录用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科研论文”;有些期刊甚至明确表示非基金论文一律不予刊发。

“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设计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课题是经过研究者申报和专家评审以及基金主管部门批准而最终确定的,从外在程序和过程看,是比较规范、严格、认真的,而且基金课题的确定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基金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基金论文”必然也是高质量的;也因此,刊载“基金论文”的数量越多,其刊物的质量应该越高。“一般来说,各类部级科学基金或资助项目均是通过严格的评审,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础研究或科学前沿研究的项目,因而各类重要的科学基金或资助产生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这一思路看上去颇为科学合理,但却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对“基金论文比”提出一些疑问;但总体而言,仍是充分肯定这一评价指标,而只是在“人为影响因素”等操作性、技术性层面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见。笔者认为,尽管前两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已在综合评价体系中降低了“基金论文比”的权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给予“基金论文比”指标的权重还不太大,但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不仅在操作性方面会产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体思路是欠科学、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为期刊评价的指标。其理由如下:

(一)“基金论文比”指标使评价主体与评价客置倒错,评价逻辑关系混乱

目前,我国对基金课题项目的评审和确定,主要只是评审课题项目的价值、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进程计划、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研究经费的数目等,而不是对最终研究成果内容的评定。而课题项目最终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结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看成果论文能否发表和在何种档次期刊发表。论文不仅是基金项目或课题研究进展的“计程器”,是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金项目结题结项的重要理论性依据。而学术期刊审选稿件时,面对的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论文,且一般都要经过几轮审选;同时,期刊的档次越高,对所发论文的要求越高,把关越严,所以自然将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课题鉴定结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将课题成果质量的评审和鉴定交给了期刊。

可以说,在科技类和社科类期刊评价系统未将“基金论文比”列为评价指标前,大多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选稿件时,并不注重文章“贴着”哪一级基金课题的“标签”,而只注重眼前的论文,一切都按眼前论文的实际质量决定取舍。如果我们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个指标的话(无论其权重高低),则实际上是将评审与被评审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因为如上所述,原先课题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主要是审核课题论文能否发表以及发表在何种档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来评价和鉴定课题成果的质量,现在却叉反过来由发表“基金论文”的多少来评价期刊的质量。这就将评价的逻辑关系和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完全颠倒了。

(二)“基金论文质量高”之说,实际是将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划上等号

为什么会出现将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划等号的情况呢?在基本思路上,这主要是将基金课题的申报、评审中所提供的可能产出优质成果的外在条件与成果产出的必然性划上了等号。

对通过评审并获得基金资助的课题,只能说由于该课题的选题具有一定价值、有一支达到相应水平的研究团队,或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有可能(但绝不是必然、必定地)获得较好的预期研究成果。这里必须着重指出,决不能将可能性与必然性划等号,将预期的成果与必定的结果划等号;决不能认为具有可能的条件因素,就必然产出预期的优质的成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道理。而且必须指出,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还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性基础上,即假设课题项目的评审确实都是客观、科学、公平、公正的(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尤其是在对基金课题评审本身缺乏评审和监控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假设)。

而即使认可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但在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变数,也都可能使成果达不到预期的质量结果:一是课题价值的变化。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已有他人的同类型、同性质、同内容课题(包括非基金课题)的高水平成果问世,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研究难度大大提高,其成果甚至成为价值很小或毫无价值的无效劳动。二是课题研究团队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就其主观因素而言,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重视程度、愿意投人精力的程度等对课题成果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常有一些课题主要负责人对本课题并不重视,仅是挂名而已,自身投人精力很少,具体研究完全交与普通研究人员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其客观因素而言,研究过程中主要负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其他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原因(如出国、出差、会议)挤占时间过多,等等,也都可能使之力不从心难以认真对待本课题,从而使成果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三是课题执笔者的变数。执笔者本身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态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课题各部分的论文水平迥异。

(三)有关数据和研究表明,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国际公认的代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01年和2002年影响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论文比”超过50%的仅有9种,有的期刊“基金论文比”还不足10%。有研究者对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的讨论结果认为:“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的关联度比较小,也就是说,基金论文数的多少并没能对影响因子起决定作用。”“据报道,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中一半以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这表明,获得国家大量资助的基金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与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论文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国产的“基金论文比”指标来评价Science和Nature的话,那么其评价结果必然是:这两份期刊不如中国某些“基金论文比”为100%的期刊“质量高”。此外,还有不少的统计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则既然有了“影响因子”这项指标,就不必重复叠加“基金论文比”了。

那么,社会科学基金论文质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论文,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能否代表期刊质量呢?有研究者通过大量数据表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资助论文质量高”。但其引证的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出版以前,而彼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因无“基金论文比”的导向制约,在基金论文的选用和基金项目的标注上都不太重视其完整性,故其数据还欠准确、完整,其分析的信度与效度还显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科学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质量情况,以及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与期刊质量的内在关系,笔者选取《新华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经济”栏目和“教育”栏目所转载的全部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之所以选取《新华文摘》的这些文章为样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的导向影响,自2009年以来至少重视了对基金项目的标注,从而使数据的采集统计更加准确、全面;二是作为二次文献的《新华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在转载文章时不会考虑其是否基金论文;三是《新华文摘》所转载文章大多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般说,代表着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与“教育”这两大学科的应用性强,其基金课题数量较多,因而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查阅了每篇文章的原载出处,统计出24期两大栏目的总篇数、基金论文数、非基金论文数及其各占总篇数的百分比(见表1)。

由表1可见,《新华文摘》经济、教育两大栏目转载的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比例还不到1/3。数据表明:社科类基金论文并不比非基金论文的质量高;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之间并没有正相关关系(否则,刊载基金论文不足1/3的《新华文摘》无疑将被贴上“二流期刊”的“标签”)。

(四)“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办刊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编、作双方“共犯”学术不端行为

如前所述,当今期刊评价系统特别是影响很大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已成为学术期刊办刊的强力指挥棒。从期刊方面来说,让办刊工作者担忧的是,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的一个评价指标,将对学术期刊的办刊造成不良影响乃至误导,期刊审选稿件必然会趋附“基金论文”--只要是“基金论文”,即使质量差一些也会优先选用。实际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忧[6-9]。因为其结果将可能导致期刊实际质量的降低。从作者方面来说,“基金论文比”指标间接引发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异化学术研究风气。由于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指挥下存在趋附基金论文甚至唯基金论文的情况,作者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录用率,在文中标注基金资助情况时出现诸多不端行为,例如,标注的基金项目中有不少是过期基金、搭车基金、无关基金、虚假基金,等等。总之,不少作者想方设法为论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而期刊对这些基金标注方面的不端行为,也抱着认假、容假、纵假的态度,昕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这就更加滋长了一些作者搭车、冒充、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可以说,“基金论文比”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利益关系链:“基金论文比”一指挥期刊迎合(优先录用基金论文)一指挥作者迎合(产生搭车、冒充、造假等不端行为)。所以,“基金论文比”不仅使期刊实际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而这里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非作者单方面所为,而是有期刊的导向、纵容甚至参与,成为编、作双方“共犯”的不端行为。

(五)“基金论文比”指标对非基金论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抑制和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导向下采取优先录用基金论文的策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论文,抢占了非基金论文的发表机会,这对于非基金论文作者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社科基金论文第6篇

皇甫晓涛,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产业与金融价格方向博士生导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文化产业方向博士后,曾先后获天津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维也纳大学访问学习,2012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名师学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类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曾任辽宁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做过多次文化产业专题讲座培训。兼职北京领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深圳创意文化科学院院长,广东创意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光明日报社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顾问,光彩集团文化事业部部长,哈尔滨马迭尔集团顾问,青岛保税港区顾问,伊春市人民政府顾问。

二、研究领域

皇甫晓涛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本与资本理论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与学科背景为管理科学与规划科学,鉴识科学与认知科学,文化产业与文化金融,城市文化与文化治理,文化教育与教育科学,人类学与文化科学,美学与文化哲学,传播学与新媒体研究,信息科学与生态科学,并为跨部委、跨区域政府做多方面规划、咨询、智库研究。

三、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检索论文20余篇,被中国期刊数据库引用50余篇。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项,主持教育部、建设部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项。撰写著作16部,参编教材两部,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优秀著作奖多项,并全国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20世纪中华英才奖,博鳌论坛国家生态理论贡献奖,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辽宁师大等高校多项优秀教师奖及北京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社科优秀成果与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皇甫晓涛研究成果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基于跨部委国家科研项目的文化、文化产业、产业经济学与金融、管理科学与文化管理、生态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学术与学科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研究;第二,基于跨区域、领域的政府、企业创新研发与规划、智库研究;第三,文学、美学、比较文学、哲学、史学、传播学、人类学、教育学人文科学与文化科学、认知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

四、主要论著

1、开放的本土性与重写的现代性,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2、中华性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1日。

3、文化产业研究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构,清华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4、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研究,远东经贸评论,2006年第2期。

5、文化产业要重视内容生产,光明日报,2006年3月18日。

6、文化创新与产权市场,文艺报,2006年12月12日,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7、城市文化与产业哲学,人大复印期刊文化研究,2007年第9期。

8、关于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创新问题的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4月28日。

9、让版权实现价值,光明日报,2010年4月15日。

10、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重构,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人大复印期刊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第6期。

11、城市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城市化的自主创新基础,北大文化产业论坛,2011年下卷。

12、关于文化产权交易的理论思考,中国美术,2011年第6期。

13、如何确立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与规范标准——中国工艺文化城的文化启示(下),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部内参专题,总第280期,光明日报总编办,2011年8月29日。

14、泛媒介革命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的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研究,第五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社科基金论文第7篇

今年4月25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刘云山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首先是理论上的自觉,一个国家文化兴盛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1984年,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制定国家“六五”经济发展时期科研规划时关于艺术学科单立门类的决定,经文化部部务会议决议由文化部牵头,成立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职能为:制定全国艺术科学发展规划、课题指南及课题的评审、管理、成果鉴定、验收和推广、优秀成果的评选和奖励等具体组织工作;制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有关章程、规定;具体监督、管理和筹措艺术科学研究经费;协调各学科规划组的工作,组织开展有关艺术科学的学术研讨活动;调研全国艺术科学研究现状,组织交流全国艺术科学研究信息。艺术学项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三个单列学科之一,是繁荣发展艺术科学、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体现着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科研要求与水准。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艺术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艺术学科的发展有了长足进展,不仅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艺术学由一级学科升格为学科门类,学科地位得到了提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工作得到全国艺术研究工作者积极响应。在申报期限内,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课题2624项,申报量呈迅猛递增之势。经过评审,2012年共有123个项目获得立项。这向我们传达两个信息,一是艺术学研究热情空前高涨,二是竞争异常激烈,每100个申报项目中,仅有不足4项能够获得立项。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在全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攀升;而从事艺术学各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该项工作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国家文化发展层面来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凸显。那么,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该如何看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近几年的各种有形无形变化,并对其抱有哪些美好的期待?

一、辉煌的历程

来自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经费投入为10090万元,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切块经费突破1000万元,到2012年,达到历史性的2800万元。艺术学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也由2003年的4.5万元,增长至2012年的15万元。

从2003年至2012年,艺术学项目共立项905项。其中,委托项目5项,重点项目61项,一般项目475项,青年项目211项,西部项目106项,另外还包括2003年至2006年立项的自筹经费项目等47项。从研究内容上看,音乐、美术、戏剧、艺术基础理论等传统学科仍以基础研究为主,而艺术文化综合研究、设计、影视等成为应用研究的热门学科。一批以产业、创意、景观、3D、动漫、新媒体、数字化、科技、工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重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和方法,这些项目与以推动艺术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具有思辨性和长远效应的基础研究课题互为补充,为艺术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2003年至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已取得了包括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中华艺术通史》《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艺术辩证法》《艺术经济原理》《现代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研究》《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对峙与解构:东西方戏剧》《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研究》《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重要成果在内的结项成果366项。这些成果中,总结中华文化艺术悠久历史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扎实厚重;抢救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的珍贵文化艺术遗产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丰富多彩;研究、探讨文化艺术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的成果应用价值初步显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并重,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