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科联党建(合集7篇)

时间:2023-03-01 16:30:24

社科联党建第1篇

组建先进性教育专家辅导团

为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务

市社科联机关党支部

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社科联党组织邀请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组建先进性教育辅导团,在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领导下,为市直机关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务,收到良好效果,受到上级表扬。

一、及时策划,迅速准备

2005年1月26日,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市直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参加第一批教育活动。按照统一安排,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动员阶段。春节前主要是党员自学,春节后将转入集中学习。由于从安排部署到活动开始时间间隔较短,加上春节前后节庆假日气氛较浓,给组织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市社科联机关党组织在组织自身学习的同时,策划组建先进性教育专家辅导团,为市直机关及所属单位党组织提供学习辅导,并将此想法向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汇报,立即得到上级肯定和支持。

春节前夕,我们着手组建辅导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筹备。一是联系有关单位,选定辅导专家。联系全市社科理论界有影响、有经验、辅导效果较好的专家学者20人,组成辅导专家队伍。二是征求各参学单位意见,了解不同单位对学习辅导工作的要求。三是拟定辅导专题,对先进性教育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突出重点,确定选题。四是组织备课,明确本次辅导的特点和要求,组织专家利用春节放假期间做好辅导准备,节后开始辅导。辅导团成员均为在洛高等院校和市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强,不少同志曾多次参加重点学习内容的教学辅导工作。

辅导内容包括以下专题: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要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本职工作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学习新,做合格共产党员;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春节假期过后,于2月16日召开辅导团成员座谈会,围绕辅导内容、辅导方法、组织协调等问题座谈讨论,进行辅导前准备。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领导,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校部分领导和辅导团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表示,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辅导,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学习,认真备课,精心讲解,向市委和全市党员交出满意的答卷。市社科联、市委党校领导同志回答了专家教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市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辅导工作高度重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俊峰同志对辅导团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把辅导工作作为我市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要求在党员自学的基础上认真组织集中学习,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专家辅导、先进人物介绍经验等形式,为广大党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周密协调,有序辅导

春节过后,各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迅速转入集中学习,辅导团成员也已做好辅导准备。社科联在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领导下,组织专家学者迅速开展辅导。

一是制定组织协调方案。把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适当分类,分别安排专题辅导时间;把辅导团的专家教授适当分组,充分利用辅导资源;在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各指导协调小组、各督导组、各单位和辅导教授之间建立快捷联络方式,辅导调度工作高效有序。

二是准确把握辅导方向。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文件精神,紧扣规定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开展辅导。全面、准确、生动、深刻地反映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三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辅导团每位成员都牢记责任,弘扬正气,帮助广大党员认真地学,正确地学,深入地学;帮助广大党员解疑释惑,扭转不正确认识,把思想认识提高到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要求上来。

四是努力追求最佳效果。运用科学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充分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辅导,争取最佳辅导效果,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学习为整个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达到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三、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自2月20日起,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辅导团深入市、县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各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进行宣讲辅导。截至2006年元月,在先后分三批参加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中,已辅导300余场,听讲党员达6万人(次)。巡回辅导过程有以下特点。

组织严谨。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周密安排,各县(市)区四大机关领导全部参加听课,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也作为普通党员在台下听讲。不论场地大小,听讲党员和群众代表都到得很齐,座无虚席,有些辅导场次听众超过千人。辅导过程中听众情绪高,气氛庄严,秩序井然,纪律非常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学习场面。

学习认真。广大党员听讲特别认真,精力高度集中,多数人边听边记笔记,边听边思,课后仍与辅导教授交流学习中的问题或体会。年轻党员在学习中领会快,结合时代特点刨根问底。老党员学习中神情凝重,若有所思。有些离休老党员身体不好,仍然坐着轮椅、腿上盖着褥子,坚持从头到尾认真听讲,表现出极强的党性观念。版权所有

认同程度高。广大党员对辅导报告反响热烈。许多党员课后对辅导教授表示,平时学习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考虑,加上工作忙,没有时间查阅资料,一时难以弄明白。听过辅导以后感觉豁然开朗,对学习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对为什么开展先进性教育,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有哪些内涵,以及怎样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以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辅导。一些辅导教授感到,参加这样的辅导,使自己也受到了感动和鼓舞,从中看到了科学理论的力量,党的力量,人民的希望。

四、辅导工作获得成功的启示

先进性教育辅导团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是上级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的结果。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有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随时都可能出现可以利用的机遇。如果方法得当,措施符合实际,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可以换来很好的教育效果,获得新的生机。

二是广大党员愿意参加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跃思想,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服务实践。

三是党员理论教育骨干队伍尤其是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辅导团组成人员年龄偏大,中青年专家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社科联党建第2篇

组建先进性教育专家辅导团

为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务

市社科联机关党支部

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社科联党组织邀请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组建先进性教育辅导团,在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领导下,为市直机关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务,收到良好效果,受到上级表扬。

一、及时策划,迅速准备

2005年1月26日,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市直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参加第一批教育活动。按照统一安排,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动员阶段。春节前主要是党员自学,春节后将转入集中学习。由于从安排部署到活动开始时间间隔较短,加上春节前后节庆假日气氛较浓,给组织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市社科联机关党组织在组织自身学习的同时,策划组建先进性教育专家辅导团,为市直机关及所属单位党组织提供学习辅导,并将此想法向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汇报,立即得到上级肯定和支持。

春节前夕,我们着手组建辅导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筹备。一是联系有关单位,选定辅导专家。联系全市社科理论界有影响、有经验、辅导效果较好的专家学者20人,组成辅导专家队伍。二是征求各参学单位意见,了解不同单位对学习辅导工作的要求。三是拟定辅导专题,对先进性教育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突出重点,确定选题。四是组织备课,明确本次辅导的特点和要求,组织专家利用春节放假期间做好辅导准备,节后开始辅导。辅导团成员均为在洛高等院校和市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强,不少同志曾多次参加重点学习内容的教学辅导工作。

辅导内容包括以下专题: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要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本职工作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学习新,做合格共产党员;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春节假期过后,于2月16日召开辅导团成员座谈会,围绕辅导内容、辅导方法、组织协调等问题座谈讨论,进行辅导前准备。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领导,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校部分领导和辅导团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表示,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辅导,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学习,认真备课,精心讲解,向市委和全市党员交出满意的答卷。市社科联、市委党校领导同志回答了专家教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市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辅导工作高度重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俊峰同志对辅导团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把辅导工作作为我市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要求在党员自学的基础上认真组织集中学习,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专家辅导、先进人物介绍经验等形式,为广大党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周密协调,有序辅导

春节过后,各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迅速转入集中学习,辅导团成员也已做好辅导准备。社科联在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领导下,组织专家学者迅速开展辅导。

一是制定组织协调方案。把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适当分类,分别安排专题辅导时间;把辅导团的专家教授适当分组,充分利用辅导资源;在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各指导协调小组、各督导组、各单位和辅导教授之间建立快捷联络方式,辅导调度工作高效有序。

二是准确把握辅导方向。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文件精神,紧扣规定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开展辅导。全面、准确、生动、深刻地反映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三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辅导团每位成员都牢记责任,弘扬正气,帮助广大党员认真地学,正确地学,深入地学;帮助广大党员解疑释惑,扭转不正确认识,把思想认识提高到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要求上来。

四是努力追求最佳效果。运用科学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充分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辅导,争取最佳辅导效果,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学习为整个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达到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三、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自2月20日起,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辅导团深入市、县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各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进行宣讲辅导。截至2006年元月,在先后分三批参加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中,已辅导300余场,听讲党员达6万人(次)。巡回辅导过程有以下特点。

组织严谨。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周密安排,各县(市)区四大机关领导全部参加听课,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也作为普通党员在台下听讲。不论场地大小,听讲党员和群众代表都到得很齐,座无虚席,有些辅导场次听众超过千人。辅导过程中听众情绪高,气氛庄严,秩序井然,纪律非常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学习场面。

学习认真。广大党员听讲特别认真,精力高度集中,多数人边听边记笔记,边听边思,课后仍与辅导教授交流学习中的问题或体会。年轻党员在学习中领会快,结合时代特点刨根问底。老党员学习中神情凝重,若有所思。有些离休老党员身体不好,仍然坐着轮椅、腿上盖着褥子,坚持从头到尾认真听讲,表现出极强的党性观念。版权所有

认同程度高。广大党员对辅导报告反响热烈。许多党员课后对辅导教授表示,平时学习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考虑,加上工作忙,没有时间查阅资料,一时难以弄明白。听过辅导以后感觉豁然开朗,对学习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对为什么开展先进性教育,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有哪些内涵,以及怎样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以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辅导。一些辅导教授感到,参加这样的辅导,使自己也受到了感动和鼓舞,从中看到了科学理论的力量,党的力量,人民的希望。

四、辅导工作获得成功的启示

先进性教育辅导团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是上级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的结果。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有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随时都可能出现可以利用的机遇。如果方法得当,措施符合实际,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可以换来很好的教育效果,获得新的生机。

二是广大党员愿意参加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跃思想,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服务实践。

三是党员理论教育骨干队伍尤其是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辅导团组成人员年龄偏大,中青年专家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社科联党建第3篇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和谐社会;关联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1-0035-04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的建设

经济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和谐为其基础。经济和谐突出表现为生产力和谐。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也认识到:建设合格的社会主义,关键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党转变为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守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信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和谐。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所谓政治和谐,简言之,即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靠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如不实行民主,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没有活力。二要靠法治,只有依靠法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会有保障,“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只有民主与法治建设同时贯穿在党的建设中,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既有活力又得到切实的保障。“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和谐的建设

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成分日益复杂,社会结构起了重大的变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经济利益各不相同的社会阶层。按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的划分,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等十大阶层。而不同阶层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即不同阶层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很短时间内很难与不同质的文化相融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主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处于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的异质文化能够得到和谐发展。

(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实现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衡量社会和谐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公平与正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和国外许多大党、老党的表明,能否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关系党的兴衰成败。然而,在评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发展时,最让国民在道德情感上不满或不能接受的社会变化就是公平与正义受到了侵蚀。英国2004年8月17日出版的《金融时报》在《贫富差距扩大,大陆成下一个拉丁美洲?》中报道:“中国的北京、上海与广州等大城市的繁荣表象背后,有着高达8亿的贫苦农民;他们如果不能靠农耕勉强糊口,就会沦为都市便宜劳动力的来源。……,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现在已经紧追在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之后;许多中国观察家担心,中国迟早会沦为第二个巴西。”在我们党内,有些共产党员挥霍公款,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买官卖官,进行权钱交易,巧取豪夺,侵吞国家财产,侵占群众利益,贪污腐化,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利益,引起人民群众不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党在处理社会问题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解决让国民在道德情感上不满或不能接受的贫富差距和腐败现象,不断巩固党的社会基础。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造机遇

(一)和谐社会能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和谐的环境

党的建设不能离开所处的环境而封闭独行,其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效果。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错误估计形势,我们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致使全国出现了“打、砸、抢”的混乱局面,我们党的建设也遭受到重大的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也与我们有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环境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党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达到社会内部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争取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既强调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强调宏观整体社会的和谐运作等等,优化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环境。

(二)和谐社会能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法治条件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摒弃人治,依靠法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是针对人治提出来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方法。它包括一系列具体原则: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等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即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就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造法治条件。

(三)和谐社会能够巩固和扩大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的基础

提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所依靠的基础主要包括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社会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合理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执政党最大的挑战也许是其所依靠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动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充当“整合的工具”,不仅要充当阶级利益的代表,充分体现自身的阶级性,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而且要在新社会阶层增强党的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整合功能把新社会阶层吸纳整合进我们的队伍,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就会不断巩固和扩大。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理论做指导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唯书”和“唯实”的关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党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发展,都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联。通过学习,我们党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引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但学习理论必须正确处理“唯书”和“唯实”的关系,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连续犯了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基本特点就是教条主义者“唯书”而不“唯实”,他们往往把“本本”绝对化、神圣化,唯书是从,机械地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个别原理和词句,却不注重研究实际情况,因而犯了严重错误。但真正实现“书”和“实”的和谐统一又是很困难的。“唯书”的简易性、安全性与“唯实”的复杂性、风险性往往成为很多人“唯书”而“弃实”的重要原因。“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可见,如何在“书”和“实”之间达到辩证统一是今天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2.科学对待传统党建理论。在党建理论方面,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党建理论”。这套传统党建理论在当时确实曾发挥了其功效,被实践证明是“管用”的。由于屡试不爽,再加上思维定势的作用,在时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却把这套理论绝对化、神圣化,继续沿用这套理论,结果使我们党犯了如“”那样的全局性的重大错误。

因此,科学地对待传统党建理论,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科学地对待传统党建理论:一要坚持。即坚持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二要发展。“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不再向前发展的。”“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总之,坚持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危险。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方法为手段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于劳而无功。“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是瞎说一顿”。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方法为手段,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明确地指出:“好的传统必须保留。”我们党成立以来,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上创造积累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党的建设要密切党的政治路线”、“整风学习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等。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地在党的建设工作方法科学性方面更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都需要我们继承下来。然而,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不同。每一次社会实践的发展都要求党建工作方法要弃旧图新、破旧立新,即创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上提出了大量创新举措,如提出“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

当然,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继承就很难达到创新,创新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正确处理实效性与有效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方法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实效性、有效性这两个词的区别。实效性侧重实践的可行性与预期的效果性,即党建工作方法不只在理论上、逻辑上合理,而且在实践中要可以施行并能够产生党建工作结果的效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有效性强调方法从理论上、形式上说得通,但却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把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法运用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从理论上、形式上说的通,应该“有效”,但众多的实践结果告诉我们却没有收到“实效”。

当前,党建工作方法要正确处理实效性与有效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主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粗”转变为“细”。“粗”即党建工作方法的单纯经验化、定性化。“细”即党建工作方法

的量化、隐性化。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粗”转变为“细”,也就是指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单纯经验化、定性化向量化、隐性化转变。二是由“分”转变为“合”。“分”即单一的方法解决某一个问题。“合”即组合式方法。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分”转变为“合”,也就是指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单一的方法向组合式方法转变。三是由“虚”转变为“实”。“虚”即理论层面的宏观式宣传,“实”即实践层面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虚”转变为“实”,也就是指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理论层面的宏观式宣传向实践层面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转变。四是由“静”转变为“动”。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静”转变为“动”指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由静态化向弹性化转变,因时、因地、因人而变。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制度作保障

制度建设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目前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这就需要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构建制度的科学原则。科学原则是制度建设规律的反映,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制度构建才具有科学性。具体来讲,以下三大原则决定着构建制度的科学性:一是系统化原则。制定制度遵循系统化原则,是由制度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制度”在英语中最常用的有三个:“insutution”、“mecha-nism”和“svstem”。从这三个词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制度的本质特性:即制度不是单独的要素,而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系统。二是规范化原则。制度设计必须讲究结构科学合理、功能严谨准确。制度设计不科学、不规范化,制度执行起来就会发生撞车扯皮现象,影响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严肃性。三是现实可操作性原则。现实可操作性是制度发挥功效的重要保证。如果制定的制度空泛、笼统,或者缺乏刚性,自由裁量空间大,必然会影响制度的落实。因此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明确实施细则,增加量化规定、程序性规定,使制定的制度切实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在新形势下,在构建制度时,要以科学原则为主线,按照系统化原则、规范化原则、现实可操作性原则,形成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环节配套的制度系统,确保决策科学,管理科学,运行科学,调控科学,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提高执行制度的科学性。即使有了科学的制度,但如果执行不科学,制度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科学的执行制度,也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制度是一个系统,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要提高执行制度的科学性,就必须考虑制度之间的逻辑联系,发挥制度的整合能力。

第一,正确处理新旧制度整合的关系。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的制度体系将社会统一协调为一个整体,它包括原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协调,也包括新旧制度的对接。制度整合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完全放弃既存的制度去追求一个完美无缺的新制度,而在于谋求基本价值观一致基础上的制度兼容性,以构成制度间相互支持,尽量减少制度冲突导致的内在制度耗损”。

第二,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整合并重。外在制度是人们自上而下有意识地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如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内在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就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加强外在制度的整合功能,因为外在制度具有强约束性。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内在制度的整合作用,因为内在制度整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把我国长期形成的优良的道德风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内化为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3.与时俱进更新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必须确保其持久性、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将会影响制度的权威性。然而制度毕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制度也就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重新设计,使制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或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2][3][4][7][12][13][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146,189,42,342,278,33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6]列宁列宁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1i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9],文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9

[10]列宁列宁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2

社科联党建第4篇

一、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并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工作实践

2008年,工委对区直机关党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出安排布置,并结合作风整建,切实加强自身学习。要求工委全体党员干部切实解决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执政能力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达到区委“抓发展、保稳定”的部署要求和“真爬坡、敢破难、勇创业、促发展”的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建立大联系促大和谐试点工作。5.12地震发生后,为了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繁荣、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目标,区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系群众工作体系的意见》。在城郊乡金家林村和城北街道铁牛街社区试点广泛联系群众,问民生,查民意,解民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委牵头,金家林村群众,分别由区民政局32名干部联系96户,城郊乡70名机关干部联系374户,6名村支“两委”干部联系24户。铁牛街社区群众,分别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50名干部职工联系100户社区,城北街道办事处23名机关干部联系69户,社区6名工作人员与园区、楼栋、巷道长形成联系链联系992户。两个点共1655户,4308名群众均得到了全员联系,实现了三级联系群众率100%。区委书记席世洪同志在城郊乡金家林村和城北街道铁牛街社区分别联系2户。

——干部带头,深入开展联系群众工作。全区29位县级领导干部和联系部门深入开展了“321”联系群众工作,县级领导到联系村和联系社区调研指导工作143次和159次;县级领导群众工作日走访联系上访户、城镇生活困难户、农村贫困户368次(人);指导联系村和联系社区建立党建工作制度78项和77项;为联系村引入发展项目或企业14项(家),引入资金6886930元;对联系村村民进行技能培训50次,共有4687人参加培训,协助联系村转移剩余劳动力2821人,联系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协调解决联系村和联系社区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9个和47个;帮助、慰问联系村贫困户和社区贫困户396人和158人,慰问财物(折合人民币)分别为71800元和45460元。

——深化社区“结对共建”、部门联系村工作。2008年区直机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深入结对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159次,党组织负责人给社区党员上党课47次;协助社区党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98项;为社区贫困党员提供技能培训38次,培训社区贫困党员479人;为结对社区贫困党员提供就业信息176条;协助结对社区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472人;慰问结对社区贫困党员285人帮助、慰问联系村贫困党员406人,慰问财物(折合人民币)61460元,为社区党组织捐赠财物(折合人民币)190448元。为联系村引入发展项目或企业23项(家),引入资金26512930元;帮助联系村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35项,覆盖75%联系村贫困户。转移贫困户、低收入户的剩余劳动力701人,联系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13元;协调解决联系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77个。

——开展“三级联创”进机关活动。2008年,我区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工作中,高度重视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区灾后重建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三级联创”进机关活动。在机关党委中广泛开展争创“红旗党组织”活动,在机关党总支、党支部中广泛开展争创“先锋支部”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广泛开展评定星级党员活动。2008年,首批在区公安分局党委、区财政局党总支、区审计局党支部等16个单位开展试点。通过机关党组织的努力,年度申报评定“红旗党组织”9个,申报评定“先锋党总支(支部)”34个。区级部门党组织评定四星级以上党员696名,占党员总数的40%。全区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使全区机关“红旗党组织”和“先锋支部”创建率达到100%,党员评星活动的比例达到100%。

——深化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2008年在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融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过程。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执政能力。突出区委工作大局,立足城乡统筹,抓落实,重实干,求实效。2008年全区58个单位申报“四好”领导班子。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作风整建活动中,区直机关工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方式,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不够。尤其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领会还比较肤浅。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学习方面还需要在精、深、细上下功夫。特别需要带着问题去学,要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二是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深入基层党组织加强工作调研偏少。工作方法还比较单一,创新工作的力度不够。党建活动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工作气氛需要进一步活跃。

三是机关党建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机关党建工作思考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要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加大学习交流力度。机关党建工作既要加强对外学习,也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三、进一步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

一年来,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做了努力。但是科学发展意识、群众观念、服务意识等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还需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力戒自满,不断创新,努力取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效。

——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工作作风的重要尺子。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坚持立说立行。将机关党建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机关党建工作中开展“三增强三提高活动”:增强机关党建工作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南。进一步完善联系村、联系社区工作,推广广泛联系群众模式。增强群众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深入个联系村和个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和群众盼望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联系基层组织和群众该干什么。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联系村(社区)工作考核中,突出基层群众满意度。

社科联党建第5篇

[关键词]基层党建联建;科学发展观;党建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8-0041-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逐步形成了涵盖重大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楼宇经济、“两新”组织、社区物业管理、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党建联建。如果说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基层党建联建兴起并逐步形成模式,那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层党建联建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等契机,以及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又充实丰富了内涵和外延。

成熟的基层党建联建模式,指基层党建适应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现实和趋势,既保持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功能各有侧重的特色,又功能互补充分整合跨体制、跨单位、跨部门的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群众资源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现代化建设使命任务,以直接、开放、有效的方式,联相关责任主体,建合适工作路径,运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惠及民生。同志在2010年9月卢湾区五里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基层党的建设情况后强调,在新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这是对上海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的肯定和鼓励。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的完善和成熟,集中地表现在融入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四个方面:

基层党建联建模式内涵之一: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融入实践,从完成执政党现阶段使命任务的角度出发,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三凝聚”、“三覆盖”,体现了大党建务实进取的特性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注重整合基层党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改革开放后,应运而生的基层党建联建,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党的十六大后,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基层党建联建自觉地围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海浦东按照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一方面在二次创业的重大工程党建联建中,以新一轮开发建设为己任,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另一方面把党建联建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把党的工作做到各阶层各领域特别是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渗透到联建项目急难重的具体环节中,推进功能提升、结构优化、转型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辐射性。在创规模之最的世博工地党建联建中,随着世博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联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确保了世博大动迁及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如期竣工,实现上海世博会“后墙不倒”。在商务“楼宇经济”发展中,党建联建则整合、集聚和利用楼宇内外的党建、行政、社会等资源,确保了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上海目前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49万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数达到20.8万人,上海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达到8312家,党组织的覆盖率达到99.69%,其中不乏跨体制、跨企业的党建联建形式。在建设单位和社区党建联建中,还大力推进对流动党员的“有效服务、有效管理、有效覆盖”,通过把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更好地服务广大来沪务工人员,促进自主管理、有序融入。这些基层党建联建尽管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鲜明的共性:相关联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从完成执政党现阶段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出发,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施“三凝聚”(凝聚党员,发挥作用;凝聚群众,凝聚民心;凝聚社会,促进和谐),延伸“三覆盖”(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作用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联建项目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创先争优“集聚效应”。这体现了大党建务实进取的特性。

基层党建联建模式内涵之二: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实践,从夯实执政党根基的角度出发,注重“三个导向”、“三问于民”,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了大党建服务惠民的特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指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指根本,就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除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社科联党建第6篇

关键词:高校;党建;协同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54-02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旨在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不仅是对高校科研创新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高校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对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的内涵、理念与目标

协同化体现为管理的理念、手段、过程和目标。协同化理论就是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研究管理对象的协同规律并实施管理的一种理论体系。协同化管理就是运用各种资源整合、政策创新、机制再造、利益重组等手段,通过对系统各协同要素的关联分析、优化配置,产生主导系统发展的正能量,支配系统向有序、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倍增或放大,实现1+1>2的科学发展效应。

(一)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的内涵

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是指高校党组织整合上级党组织、行政机关单位党组织、高校内部各级党组织及其党员个体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专业技能培养等资源,寓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专业学科水平建设、社会各类组织人才需求之中,建立联合协作工作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基本功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合资源、形成党建工作一体化长效机制是关键环节,输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宗旨。

(二)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的理念

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是从资源有效利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传统思维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工作目标的再审视。协同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党建工作的理念首先要协同。只有协同,才能创新。

1.社会化理念。高校党建工作自身是一个由各种元素组成的系统,同时又身处各类组织党建工作环境之中,处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之中,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开放性。脱离社会、自我封闭、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将会使“输出人才、服务社会”的高校党建系统功能逐渐减弱。高校党建工作资源的最优配置只有通过高校内部党的各级组织间的协同一致,与社会互动和协作开发才能得到实现。这必然要求我们将党建工作资源向系统内外开放,使之在交流中实现增值。

2.效能化理念。协同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效能最大化、多元化。传统的党建工作对目标的认识,更多强调的是政治宗旨,往往忽视协同效益,忽视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追求协同多元效益是其内在要求,实现有效投入,既要有高品质的政治产出,又要有高素质的技能产出。做到政治效能与社会效能多维高效产出。

3.一体化理念。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个体等党建工作主体要增强全局观念,具备战略眼光,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注重党建工作自身的全局化,更要注重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做到高校党建工作与产学研建融合发展,与社会正向需求融合发展。

4.创新化理念。系统协同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主题要适应社会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就业导向等新需求,充分整合社会进步创造的信息化等新资源,注重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思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注重思想上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时间上有新创造,以持续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建设。

(三)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的目标

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的目标就是寻求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发展。

1.树立高校党建工作新思维。思想是协同化的灵魂、思维是创造思想的孵化机。线性思维、附属思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惯性思维方式,注重对上完成任务、对下安排任务、为任务而开展党建工作;领导上党领导一切,工作上教学科研高于一切;重教学科研、轻党建思想政治。导致体制上党建一把手,工作上党建二把手。这种局面的存在必然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在协同中更加注重探索高校党委绝对领导下的横向结合、教学科研服务党建的新思维。

2.构建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纵向协同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模式,它注重上下协同、组织与个体协同,普遍忽视内部院系党组织以及党员个体之间、与外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的横向协同,导致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只能是纵向指挥式、命令式。这种党建工作机制缺乏活力,各种党建资源被相互分割,党建效率较低。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要在协同中,更加注重探索党建工作思想、内容、方式的互动、开放、融合的新机制。

3.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新手段。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工作手段的创新。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时代为高校党建工作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资源。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云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为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整合和共享各种党建资源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信息更加开放、信息管理难度加大。在社会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更加多维、思想更加多元,开展党建工作挑战更大。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过程中,既要注重庞大、快速、复杂信息流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负面冲击和影响,也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资源、新平台等一切新兴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手段,提升党建水平。

二、高校党建工作不协同的主要表现

高校党建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性政党、服务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方面,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高校是培养“政治坚定、专业过硬、社会需求、爱党爱国”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高校建设的新需求,破除目前党建工作中不协同的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

(一)高校党建工作组织管理评估模式创新程度不高

目前,大多高校内部党建工作的组织体制主要以“校―院―系(所)―学生”附属于行政建制型的直线职能制为主,缺乏以产学研为纽带的横向管理体制,缺少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跨社会、跨企业的党建组织形式;党建活动模式仍主要封闭为校内自导自演,缺乏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的互动,特别是缺乏与就业目标单位的互动;党建激励和监督机制空位,缺乏外部的监督和评价,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仍主要是看墙上挂没挂、纸上写没写、活动搞没有搞,缺乏量化考核,缺乏与产学研建绩效的关联考核;学生党建考核重政治导向和发展数量,对技能和就业导向重视不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开展和绩效考核“两张皮”现象严重,德育、思想政治教育重成绩、重教研,发展党员工作重基层支部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社会化程度不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党建工作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发展,轻管理;重行政,轻服务;重宣传,轻参与;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园,轻社会;强组织,弱个体,重受动,轻能动;重经验,轻创新”等顽疾,把党员培养与党员的社会认知、社会参与割裂开来,导致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党员走向社会,水土不服,缺乏很好地服务社会的经验和技能,甚至有些学生党员政治素质不高,社会责任不强,就业技能低下。高校党建工作不重视社团在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的拓展作用,不重视对社团活动政治导向的把握和引导,不重视依托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和大学生党员骨干对社团党建工作的统领。

(三)党建工作与产学研建融合程度不高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产学研建工作的融合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部分业务领导,甚至一些党务领导同志中,仍然存在高校党建务虚、产学研建务实,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没有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的错误认识,甚至有的同志认为过多务虚的党建学习、活动影响了中心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建设上不重视以课题组、学科专业、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实习基地为载体的党支部建设;理论学习上存在以技术知识学习替代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走过场问题;理想观念上奉行实用主义,政治信仰缺失,政治修养淡化。

三、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路径建议

高校党建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它不仅要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工作方式方法建设,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整合全方位的资源,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和绩效评价上予以创新,才能突破现有工作模式的禁锢,形成党建工作一体化格局。

(一)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党建新体制

高校党建外部协同的组织模式主要表现为“提高素质、推进就业、服务社会”的深度融合,坚持需求导向,建立有利于高校与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之间能量互动的党建工作体制。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地方高校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协同开展党建工作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引导、推动协同党建体制的建立;高校党组织要树立协同党建新理念,以产学研建为纽带主动出击、融入社会,与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建立党建工作协同创新组织,联合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协同培养人才体制,加强政校行企之间人才互聘与考核,构建科技成果与人才协同转移的党建工作新体制。

(二)成立战略联盟,积极搭建高校协同党建新平台

战略联盟是系统协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执政能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是各地高校竞相探索党建工作一体化模式的必然趋势。构建联盟,高校工委要积极推动组建“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全体会员由各高校党委组成,设立联盟理事会,理事成员由各高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在党建工作较为先进的理事成员中选举产生。战略联盟要拟定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创新联盟章程,认真编制省、市高校党建工作区域规划,不断完善运作机制,使协同创新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战略联盟要搭建党建信息化平台,大力发展QQ党建、微博党建、微信党建等各种虚拟党建平台业务;战略联盟要以学术引领为导向,以高教工委等主管部门为依托,以高校党建学会为载体,以全体党建工作者为研究队伍,联合开展党建研究工作。

(三)发挥社团作用,不断创新协同社团促党建新思路

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不断改革放活,各类大学生社团、社会社团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大量的理论学习型、兴趣爱好型和社会服务型社团与青联、学联、妇联、共青团、志愿者协会等各类社团组织一样,成为大学生强素质、炼技能、立信仰、融社会的重要桥梁和平台。这些大学生社团与高校党组织在党建工作目标宗旨、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具有很强的协同性。因此,高校党组织要主动协同大学生社团,共同开展党建工作。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指导学生社团对、党史的学习活动,使大学生社团成员在活动中认知、向往、靠拢、自愿加入党组织;把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光荣传统、革命史诗的宣传融入社团活动之中,在实践中知权利、履义务,炼党性,锻意志;加大专业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党员比重,打造专业研究型、技能服务型社团,把各类社团组织、特别是学生志愿者组织建设成为高校党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的主力军,形成党建带社团、社团促党建的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

(四)强化绩效考核,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绩效评价体系

协同化的过程既是一个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绩效监控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评价的对象基本上为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缺乏对普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评价主体多为上级和系统内部主体;评价指标多为政治性、思想性等内在虚化指标,缺乏外在体现的社会性量化指标。在党建工作协同化的过程中,要通过对上级党组织指令的执行、党员同志的教育、行政系统的配合、党群组织的联合、师生员工的模范作用、社会各界的认可,来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建目的;通过发挥党组织最高领导者的“领导作用”,号召系统内“全员参与”,使组织内各部门和成员明白自己要完成的分解目标,以程序文件的方式来进行“过程管理”,并以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过程控制等“管理的系统方法”不断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协同成本;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系统内个体党员进步情况和群众满意情况的量化数据分析,及时纠正预防,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化的目的,从而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党建工作一体化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卢丽君.高校党建工作要注重整体推进内涵提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新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2]何海燕.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深入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2(3).

[3]王耀军,敖祖辉.高校党建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创新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7).

[4]张健.构建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5]田乃清.高校党建工作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收稿日期:2014-09-30

社科联党建第7篇

一、领导重视,措施扎实,不断拓展园区党建工作覆盖面

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们首先抓好园区党建的组织建设和载体建设,紧密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多措并举。目前,我区16个已开业的园区中,建立园区党组织5个,建立“党建服务点”、“党员之家”12个,派遣党建工作联络员17名,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1、深入调研,摸清底数。针对园区内各类企业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变的实际,各相关部门和社区(街道)党组织从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入手,及时掌握各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各单位都抽调专门人力,抓住源头,做到“入驻一批企业,掌握一批情况”,园区党建与园区招商同时开始。广中社区(街道)党工委还专门编印《致客户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个入驻企业;提篮桥社区(街道)综合党委在新入驻企业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的同时,就建立一企一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对入驻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做到“四个清楚”,即企业总体情况清楚,党员人数清楚,党员结构清楚,党员分布清楚。

2、落实力量,加强指导。为有效推进园区党建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社区(街道)党组织落实专门力量,确保园区党建与园区建设同时推进。各街道一般都由社区(街道)综合党委为责任部门,区劳动局、科委等相关部门也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同时各单位还通过培训,建立了一支园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定向派遣到各园区,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党建工作。针对园区内缺少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且党员分布比较分散、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曲阳社区(街道)综合党委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从园区建立起就作为党建联络员,深入园区开展工作,在条件成熟,成立园区党支部时,又派其担任园区联合党支部书记,使园区党支部工作规范运作,成效明显。

3、搭建载体,建立组织。根据园区内企业规模和党员数量等情况,各相关部门和社区(街道)党组织因地制宜,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措施,灵活设置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目前,对于园区内规模较大且党员较多的企业,已指导他们成立企业独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依托园区物业公司,将园区内零星分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园区党支部。在抓好组建党组织的同时,注重加强服务载体建设。广中街道在成立绿地阳光园联合党支部的同时,专辟2间共4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党员之家”,配备专供党员和青年上网了解党建信息的电脑、各类党建资料、刊物和简报,以及放映党员电教片的电视机、VCD等设备,还专设环境布置非常温馨的谈心室,使重新找到组织的党员们有了学习交流谈心的场所。

二、各方配合,形成合力,有效整合园区党建各类资源

虹口区已开业的园区目前主要分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和创业园区三大类型。区劳动局、科委等相关部门、园区投资方和各社区(街道)党组织,大家既分工又协作,主动配合,形成合力,有效整合园区党建各类资源,确保了园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运作。

1、条块结合,加强沟通。通过“各方配合,形成合力”的党建工作模式,各相关部门和社区(街道)党组织联手及时对入驻企业进行全方位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双管齐下,在第一时间将党建工作与园区发展同步推进。区劳动局是北外滩开业园区的业务主管部门,他们积极配合提篮桥社区(街道)党工委摸清入驻企业的各类情况,并要求园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园区,为建立园区党组织创造条件。提篮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则定期到区劳动局,询问园区发展情况,商议“党员之家”和党组织筹建工作,共同选择“党员之家”场地,进行策划布置,为党员群众建立一个温馨家园,并于2007年4月共同召开园区联合党支部成立会,使园区党建工作步入崭新阶段。

2、科室牵头,优势互补。各社区(街道)党工委都建立了由综合党委、组织科、经济科、劳动科、工会、妇联、团委等科室参加的园区党建专项工作推进小组。由社区(街道)综合党委牵头,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经济科发挥对招商企业情况熟的优势,主动与企业沟通,取得支持,为园区党建打开局面;劳动科在对开业园区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配合综合党委和组织科做好园区党建工作;工、青、妇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园区员工通过工、青、妇活动促进党建工作,形成园区党建工作的合力。

3、各方配合,资源共享。园区党建工作以社区(街道)党工委牵头,但涉及的面很广,既有业务主管部门,还有园区投资方以及园区物业管理部门等,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大家都十分注重各有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上海绿地阳光园联合党支部的建立,就是在广中社区(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按照“广中社区创意园区党建发展三年规划”,由投资方绿地建设集团党委、百际物业公司党支部共同参与,并在百际物业公司党支部与中广公司党总支结对共建的基础上,各抽调1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作为筹备园区党支部的专职工作人员。在各方共同配合下,园区党建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

三、丰富内涵,创新机制,努力实现园区发展与党建工作同步推进

1、服务先行,增强凝聚。“有作为才有地位”,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活动,是开展园区党建工作的“敲门砖”,也是取得园区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一是帮助园区党员转接组织关系。针对部分园区党员组织关系在原籍地、联系有困难的实际,园区党组织通过信函、电话等联系方式,主动帮助党员与原籍地党组织联系,使其组织关系顺利转接。有的党员因企业工作较忙,无法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园区党支部派人主动上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解决党员后顾之忧。二是开展志愿者品牌服务。园区党组织经常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进园区,为园区企业党员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以及劳动技能、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教育培训等服务。区劳动局根据入驻企业工作性质和需求,专门聘请由进出口报关公司党员、虹口就业促进中心岗位开发科党员、街道劳动保障科党员、街道综治办党员及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党员,组成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同为园区企业和创业者个人提供政策及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为园区党员和员工排忧解难。各园区党支部热忱为园区党员和群众服务。不久前,上海绿地阳光园联合党支部从一个员工口中得知,园区内一位年轻党员因母亲得了绝症,党员自己情绪比较低落,党支部立即决定上门看望慰问。由于住地的变化,支部成员冒着37度的高温,花了4个多小时才找到年轻党员的家。在家访中,党支部又了解到这位党员想就近租借住房,于是通过物业主动帮助联系,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四是搭建信息和人才交流平台。各相关部门和社区(街道)党组织在开展园区党建过程中,千方百计邀请区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为企业宣传宏观经济形势、工商税务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帮助企业把握经营定位,合理运用政策,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曲阳街道园区党建协调小组定期派人到区人才交流中心寻找适合园区发展所需的人才信息,特别是党员人才信息,并把资料发放到园区各企业,还在园区内开通了局域网,方便企业在网上进行人才交流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