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1-31 20:11:10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1篇

《中药鉴定学》是我校中药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传统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是对中药品种和质量进行的检验,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涵盖国家药品标准中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本教改的原因是,目前高职学校《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沿用以前的模式,一是教学方法不http://适合现在学生的求知特点,二是教学内容,以性状和显微组织学教学为主, 很少涉及理化和仪器分析,这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因而,迫切要求改革现在教学模式、方法及内容。

为适应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遵循当前学生学习的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成效和水平,笔者参照了前辈的一些教学经验[1,2,3,4],结合了本校特点,对如何提高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质量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以供大家互相借鉴。

1 高职中药专业学生的特点

1.1高职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

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差,做事没有耐心和恒心;学习上缺乏吃苦和专研精神,不动脑筋,懒懒散散,遇事浮躁,浅尝辄止;喜欢新颖、多变、丰富多彩的事物,厌倦固守陈规,按部就班;不尊敬师长、不热爱同学、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共卫生,公德意识较差;在认知上不成熟,再加上心理上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就会对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存在对着干的逆反心理。总结起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懒散、怕吃苦、自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差、叛逆……,针对这些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教书育人的目的。

1.2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学生所选的中药专业,大多是由父母或考学的需要填报,不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再加上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就读职业学校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对于学校、所学专业本身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成为一个被动的过程,课前不预习,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和查阅资料了。

1.3 学习基础差,学不懂就放弃

就读高职的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属后进生,理科基础差,导致他们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中,听不懂老师的讲解,看不懂教材内容,从而产生悲观厌学的情绪。对一些抽象内容不能理解,不能把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在加上性格上的怕吃苦和缺乏专研精神的特点,往往很多学生对学不懂得课程甚至整个专业采取放弃的态度。

2 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1 根据专业的特点,明确教育目的,培养学习习惯

高职教育是以面向基层,针对岗位,强调应用,注重实践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质量保证和经营管理的管理工作。《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较多,所以明确这门学科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尤为重要。《中药鉴定学》教材都是些说明性文字,内容单调乏味,难以记忆,高职生在刚接触这门课时往往兴趣浓厚,但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鉴于这个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的降低《中药鉴定学》学习的难度,把学习内容由一贯的死记硬背总结划重点的模式,逐渐改变为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讨论的教学方向,逐步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2 从身边的实例讲起,让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也可以体现出职业教育针对岗位重应用的理念。例如在讲具体药味时,先让学生看,再发问“这些中药材你们见过没?家里买过没?为什么买?你们家买的是真的吗?你们家买的质量是不是优质?价格怎样?”等等,这种连续式的发问,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带着问题学习,驱使学生去动脑、动手,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1.3 利用传说、歌诀,增加趣味性

很多中药都流传着传说和歌诀,在讲具体药味的时候把故事或歌诀讲给学生,让学生在听故事或“背诗”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在讲到何首乌时,把故事讲给学生:“大家觉得何首乌这个名字很奇怪是不是,这个名字的来由是这样,从前有个姓何的人,他的头发白了,他很苦恼,他吃了‘何首乌’这个药材后,头发全变黑了,所以这个药材就叫何首乌,何指姓氏,首乌就是头发黑了。”一个小故事,打破了课堂的枯燥单调,也把何首乌的用途告诉了大家。又如在讲到天麻时把歌诀讲给学生:“上有鹦哥嘴,下有圆底盘,外表点环纹,折断起镜面,动风天麻素,熄风作用速”短短几句歌诀,打破了教材条条框框的说明方式,容易背诵,并且把天麻需要掌握的典型性状特征、有效成分以及功效都概括进去了,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背诗”情境中,牢牢掌握了该药物的知识。

2.2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2.1 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的教学比例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为8:1,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的教学的经费问题,《中药鉴定学》的课时一压缩再压缩,一学期要讲完500多页的一本教材,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懂学会,难度可想而知。笔者在讲授《中药鉴定学》时,尝试调整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由过去的8:1的改为3:1,又进一步改为1:1,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2.2.2 重建性状鉴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教学计划规定在一学期内大约需要讲授100多味,课时少时间短,讲完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历年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讲药材性状,再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性状特征,内容单调枯燥,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在讲授的教程中只讲鉴别要点和难点,不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性状特征都讲到。讲授的中药材随堂配备,每一种中药准备原药材和饮片各一份,这样有利于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和切面特征,上课时教师讲解一个鉴别要点,学生要马上跟着做,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烧,每一项都要做到。讲完内容后,在课堂上随机抽查,随堂打分记录;另外,在讲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性状实验考核,也打分记录,这些都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加深印象,二是敦促学生学习,防止蒙混过关,这是根据学生自制力差、懒惰的特点制定的,目的是逐步建立一个针对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管好教好。

转贴于 http://

2.2.3 优化显微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据调查,94%的中医院校《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课,基本上成了显微鉴定实验课[5]。教学方式是这样,先在课堂上讲,再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显微观察,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堂课教学仅给学生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和轮廓, 而药材的特征容易混淆, 讲授过程又呆板枯燥、不真实,在做显微观察时, 心中没底,实验报告只是一味照书抄、敷衍了事, 一学期的实验做下来显微特征认不出几个,这样费时费工还效果不佳。笔者在讲授过程中尝试将中药粉末显微鉴定由单味药辨认改为按组织特征分类鉴别。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中药粉末鉴定的规律性, 同时也节省了学时, 为增设新的实验创造条件。所谓按组织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即是将生药粉末特征分为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导管,分泌组织,保护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在实验时每类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一到二种中药供学生进行观察鉴别, 然后再由教师对每一类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性。例如, 在观察纤维时, 让学生观察甘草晶鞘纤维、麻黄嵌晶纤维、虎杖分隔纤维、地榆分枝纤维、沉香韧型纤维和纤维管胞, 这样学生就会对纤维的种类形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在以后鉴定中加以运用。在粉末特征分类鉴定实验后, 我们将几种生药粉末发给学生, 让大家运用学到的粉末分类知识, 对照教材加以识别辨认。从结果看, 即使课堂上未做过的粉末, 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特征准确地加以识别。对横切面显微鉴定,由教师总结出规律,掌握共性,记住特殊部分和典型个例。例如在讲根类药材的时候,根类药材一般的横切面特征是最外边是保护组织周皮,以此向里是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中央一般无髓,这是一般的组织特征,几乎所有根类药材都是这个特征,只有少数的几个不是,记住这少数的几个就是了。

2.2.4 重视理化鉴定教学,教学重点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中药的研究内容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要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药典就知道变化有多大。这个变化的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全面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 以全面评价中药的质量。为了适应跨世纪的中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以及职业教育目的,迫切需要改革原来的简单实验,开设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综合性实验,如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分光光度、紫外分光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等定性定量实验。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较全面系统的熟悉各类实验方法,这不仅仅是这个这个学科的培养需要,还是对以前开设的课程的一个大融合。实验内容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内容, 从形态特征到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炮制等均有所体现。

2.2.5 课堂教学多元化,丰富教学形式

一人讲,多人听,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现在的学生喜欢新颖多变、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药鉴定学》采用讲故事、猜谜语、记口诀、动手实验、标本演示、展示挂图、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尽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用简明、形象、规范的语言阐述基本理论,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维;用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感官,对药材标本看、摸、闻、尝,与理论紧密结合进行分析、总结,掌握各种药材的典型鉴别特征,提高鉴别能力。凡能够增加直观效果的内容尽量当堂演示,如红花、乳香、没药等药材的水试现象,海金沙、沉香、降香等的燃烧试验等。利用挂图的扼要性、鲜明性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巩固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大量的信息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易接受、记忆牢。开展课堂讨论,不仅活跃了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要的是使学生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大胆质疑、切磋研究、增长知识。

2.2.6 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

多年来,学校考察教学效果的手段单一,往往用一张试卷、一个分值就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造成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心所谓的考点,死记硬背,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考试改革后,学生的成绩由“一张试卷定乾坤”改为“综合成绩决优劣”,即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入综合能力的考察,改革的方法是科目考核成绩由总评成绩决定,总评成绩又由几部分组成,包括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又包括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实验考查成绩等,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测验、课堂纪律等成绩,把这几部分按比例换算成总评成绩。

2.2.7 注意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实验报告送交准确及时,目的是让教师尽可能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迟写迟交报告, 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又影响教师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把握。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 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纸, 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 作图报告用hb 或2b 铅笔完成;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注意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 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 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要求学生及时呈交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试验结果,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 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

2.2.8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授课,不能不顾忌学生这个主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讲解,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填鸭状态,角色互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并上台讲授,讲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再有如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讲授内容,讲课尽量朝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向靠近。

2.2.9 教书育人,注重道德教育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众所周知,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大弊端,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和考学,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导致一些道德缺乏事件的经常发生,如不尊敬师长、不热爱同学、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共卫生。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专业才能的人。道德教育,课内课外、随时随地的进行。办法是倡导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求学生以八荣八耻自律。经常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及难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2.10 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悦纳老师

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是否接纳和喜爱自己十分在意。他们需要教师的鼓励、关怀、帮助和理解,而害怕也最痛恨的是教师的指责、讽刺和辱骂。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不喜欢某个教师,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也受到株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少批评,多鼓励,一视同仁对待全体学生,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自觉地学、积极地学。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2篇

【关键词】生药学;人参;说课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7-0126-02

说课作为一种教研改革的手段,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教学人员、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3]。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生药学》课程是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教学重点包括生药的鉴定、影响生药质量稳定的有关因素(主要为生药的采收、加工和炮制)和重点生药的有关知识,以此构建药学专业学生的天然药物知识骨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描述、识别和质量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影响生药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常见生药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生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东北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及根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因为人参是名贵中药材之一,市场价格较高,伪品也较多。 因此,该药材历来是生药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对人参这一节内容进行说课设计,从教学方法、教材、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分析

11教材介绍生药学课程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生药学》[4],人参位于教材中各论第二篇第十一章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类生药,本次课l学时(50min),教学内容包括人参的“基源、植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生晒参、林下参、红参、糖参)、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功效与主治以及伪品的鉴别等。

12教学目标依据生药学教学大纲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首先是学生掌握人参的真伪鉴别,包括基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特征;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该药材的优劣鉴别,包括有效成分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人参的基源、性状鉴别特征、显微鉴别特征和化学成分;熟悉人参含量测定方法;了解人参伪品来源和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识别市场上人参的正品、伪品及代用品,对常用含人参的中成药能进行鉴别与检测。

13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内容是针对单个药材,因此重点内容为人参的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附注等内容。难点为人参正品与混伪品的区别与鉴定。

2学情分析

总结既往药学专业的教学情况,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接受水平有充分的了解是安排授课内容的先决条件。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多数学生具备了网络信息查询能力。因此,可以人参的药理作用、功效以及药材市场等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上网查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可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人参的临床应用,撰写综述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学习生药学的良好基础。

3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实现本次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作者从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展开、课后小结、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提问法导入新课,新课展开以多媒体、教学模型、视频资料等图文并茂形式讲述为主,缩短描述时间,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指应用实物演示、模型、挂图、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进行教学[5]。生药学教学中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资料和实物直观教学法。比如,在讲述人参性状时,在课堂上展示人参的药材标本,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展开。①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教材中人参的相关内容。通过提问有哪些了解:“五加科植物主要特征是什么”?“你对人参知识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思考,引入本次新课内容(10min);②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多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重点介绍该药材的基源、性状特征、显微鉴别、主治、药理作用、功效的内容,对药材实物、图片进行说明,同时采用数码影像图片的方式对人参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并加以文字说明。将人参的基源及不同伪品的性状特点列为教学难点,人参真伪是指人参的真假,人参的伪品较多,鉴定人参真伪是从事中药鉴定工作的一个基本素质。因此要求学生对人参市场上常见的伪品如商陆、垂序商陆、华山参、野豇豆、锥花土人参、山莴苣、桔梗等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别,药学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氖乱┢芳煅楣ぷ鳎必须准确掌握药材的真伪鉴别,才能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35min)[6-7];③归纳总结人参的重要知识点(5min);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去学校中药标本馆观察人参的药材特征,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络以人参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人参的现代药理学发展及其应用。

4说学法

利用学校中药标本馆、植物园区以及药材标本,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在线调用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说课设计中,笔者结合人参药材及伪品的鉴别,为了使学生了解人参混伪品的整个发展历史以及目前人参药材的市场状况,鼓励学生查阅古代和现代最新的文献资料,并到市药材市场、药材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开阔眼界,了解人参最新的发展动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说课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研究方式,由全体教师参与形成,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归纳和升华,也能起到督导和引导作用,其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可操作性较强[8]。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功效的理解程度,从课堂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进一步改进,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课堂学习的记忆。参考文献

[1]王雁苓.说课教学的内涵、意义与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12:10-12.

[2]张桂芳,赖小平. 药用植物学“兰科”的说课设计[J].现代医药卫生,2016, 32(14):2251-2253.

[3]朱芸,王翔飞,,等.《药用植物学》中植物细胞后含物说课设计思路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 31(12):1897-1899.

[4]蔡少青,秦路平.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李娅琼,崔茂英,杨耀文.《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17):28-29.

[6]解兆龙. 人参及其伪品的鉴别[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1(3):341-345.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3篇

摘 要: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总结药材性状鉴别中的经验术语、中药材及饮片实物参与课堂教学、巧用口诀记忆知识点、多角度丰富教学内容、联想法记忆重点等教学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的热爱,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药学人才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关键词:生药学 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50-02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利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本草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科学[1],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药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所在学校在药学、临床药学等专业均开设了生药学,由于学习内容枯燥、繁杂、知识点易混淆,易学难记,导致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厌学情绪,或机械记忆影响学习效果。如何提高生药学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使90后大学生热爱该课程实现自主学习,下面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总结如下。

1 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以高清晰图片、动画Flash、小视频呈现,从而活跃课堂,在生药学的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4]。生药学鉴定方法主要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4个方面,围绕这四大经典鉴定方法在授课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来源鉴定为例,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Cibotium barometz(L.)J.Sm.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多媒体课件中运用高清图片展示叶片及根茎(叶片背面着生的囊群盖,两瓣开裂形似蚌壳状,故而称作蚌壳蕨科;根茎表面深棕色,密被光亮金黄色茸毛,故而原植物称作金毛狗脊),生动形象地介绍狗脊来源,使学生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2 总结经验术语

性状鉴别是生药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老药工总结的经验鉴别术语可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指导学生理解记忆生药的性状鉴别特征。例如:何首乌的切断面呈浅红棕色,皮部散列异常维管束,习称“云锦状花纹”;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人参的“芦长碗密枣核J,紧皮细纹珍珠须”更是将人参多种经验术语总结为朗朗上口的俗语,利用经验术语使枯燥的性状鉴别要点描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易懂易记。

3 中药材及饮片实物参与课堂教学

在性状鉴别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经验术语的教学模式受限于平面的图片、抽象的文字描述,难以使学生对药材性状产生直观的感受。在课堂讲授药材性状鉴别的同时,将重点药材带入课堂直接展现给学生,学生利用感官通过看、辨别、触摸、闻、尝等方式对药材性状观察、总结,比对课件、经验术语对药材性状特征的描述,从而加深理解。如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图片并观察何首乌切断面皮部呈浅红棕色的花朵样纹理,增强主观感受,又可以引导学生对药材性状鉴别、分析、总结的能力,课堂上很多学生将中药材及饮片实物用手机拍照,自行保存后用于课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自主自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4 巧用口诀记忆知识点

生药学课程学习内容繁杂、知识点易学难记,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收集网络资源整理成口诀用于教学,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如粉末鉴别,油细胞与油室容易混淆,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油细胞口诀细辛无厚肉食,也无豆沙包(细辛、辛夷、五味子、厚朴、肉桂、石菖蒲、豆蔻、砂仁),油室口诀有事归凶二猪、无知丁香谢木香(油室:当归、川芎、白术、苍术、吴茱萸、枳壳、丁香、泽泻、木香);草酸钙针晶口诀,真(代表针晶)龙把肉商吓苍白,天山卖香石(龙胆、巴戟天、肉桂、商陆、半夏、苍术、白术、天麻、山药、麦冬、广藿香、石菖蒲),利用口诀从繁杂知识点中提炼出精髓,将杂乱无章的知识点理清脉络,将容易混淆的地方彻底加以区分,培养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的能力与意识,在枯燥的学习中寻找乐趣。

5 多角度丰富教学内容

在讲授每味生药前简单介绍药材名称,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文化气氛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原植物形态命名的生药,如虎杖,《本草纲目》李时珍谓:“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同时配合多媒体图片介绍虎杖的来源鉴定;以味道命名的生药,如味甜的甘草、味苦的苦参、味酸的酸枣仁、五味俱全的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仁苦、辛,都有咸味”);以功效命名的生药,如番泻叶,泻言其功效,通便利水,番指产地为国外进口;以生长特点命名的生药,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请学生猜谜语,五月底六月初);以药材性状命名的生药,如栀子,卮指古代盛酒的器皿(引入《鸿门宴》原文,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加“木”字偏旁代表栀子为灌木;以古代官职命名的生药,如使君子,相传一位使君发现该药材具有驱蛔虫的功效(引入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的官职)。

6 联想法记忆重点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如能经常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就可增强记忆的效果。如来源鉴别,金银花来源于忍冬科,陶弘景谓:“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展开联想,有钱(金银)好过冬(忍冬);鸡血藤,来源于豆科,联想为斗(豆科)鸡(鸡血藤)眼;如性状鉴别,杭白芷形成层环略呈方形,联想为白芷―白纸―方形;鸡血藤饮片特征,联想为斗鸡眼―眼睛偏向一侧―饮片髓部偏向一侧;记忆经验术语,防风“凤眼圈”“蚯蚓头”,联想为人被风吹会不自觉眨眼(“凤眼圈”),动物钻土里防风―土里的动物―蚯蚓(“蚯蚓头”);商陆“罗盘纹”,联想为商人海运靠罗盘指引方向;如产地,金银花主产山东、河南,联想为路遇金银,路―鲁―山东简称,遇―豫―河南简称;肉桂主产广西,桂―广西简称;如易混知识点,叶类生药的气孔类型,大青叶气孔不等式,联想为大小不等―不等式,番泻叶气孔平轴式,联想为泻叶―泻下药使用注意安全―平安―平轴式,艾叶气孔不定式,联想为爱情不一定结婚―不定―不定式。教师利用联想记忆法总结知识点,启发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思维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易于掌握,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7 结语

在《生药学》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挖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经验术语、中药材及饮片实物、巧用口诀、多角度丰富教学内容、联想法记忆等教学方式与手段,将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趣味化、简单化,多样的课堂形式、丰富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药学人才的目标才能实现,并为提高生药学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肖冰梅,刘塔斯.运用多媒体进行生药学教学[J].药学教育,2000,16(2):50-51.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化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83-03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或任务并最终以获得工作成果为目的而设计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包括完成工作时需要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每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都将体现在职业中,每一个职业含有一件又一件的工作过程。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布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将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相联系,基于职业中的工作过程提出了课程设计方法,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整体化分析和描述现代职业工作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

人们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高效获取知识,利用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多种手段,汇集形成一种情境,我们称之为学习情境,通常伴随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境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首要的任务就是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是为完成职业工作过程服务的,职业教育学习情境实际是在模拟职业工作情境,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安排到学习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各项社会职业能力。学习情境的开发设计,换言之就是传统意义上适合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过程要求将传统的按章节设计的课程内容转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要完成这个转换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

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的特点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对中药材生产、中药材鉴别、中药材养护、中药材购销等职业岗位设置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是本校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将中药鉴定技术与中药养护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新课程。中药鉴定、中药养护是药品工作技术人员应有的专业技能。主要讲授中药性状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特征描述方法、理化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中药材商品基本养护技术。介绍常用中药的来源、主产地、采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包括根类、根茎类、茎木及树脂类、皮类、叶类、全草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藻菌及地衣类、动物类、矿物类,并介绍了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定、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未知粉末药材的鉴定的知识。讲授中药商品变异现象、中药商品变异因素以及一般商品养护与易变异商品养护方法。本课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及养护技术为手段,阐明各个中药具体品种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功效、商品形态及养护等内容,指导学生对中药的识别、鉴定和养护,并通过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四大鉴定法在具体品种上进行真伪鉴别和针对中药材进行养护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了应用化学、实用中药学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程。

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中药炮制技术、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及其它后续课程,以及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主要的,中药行业各岗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别与养护技术是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养护技术又是中药验收员、中药购销员等岗位的职业特定技能。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鉴别中药的真伪和优劣,并为学生通过医药商品购销员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中药养护技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药材养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必须结合中药鉴定、中药养护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中药鉴定为核心,辅以中药养护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养护技能。中药鉴定有四大鉴定方法,即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从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特点,外观性状包括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气、味、水试和火试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到现代的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使用仪器进行研究分析的先进高端鉴定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相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各种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检测手段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定的方法中,大大丰富了中药鉴定的内容。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设计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在现今社会职业形势基础上分析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第二步,设计学习情境,即构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要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在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前要确定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设计的各个教学情境单元中要体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是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在教学情境中,一般以具体的任务形式来体现。第三步,编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

按照以上三步,我们课题组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药用植物园种子种苗公司、南宁市华泰饮片制药厂、德洲医药公司、桂和堂等几家中药种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查,组织企业专家对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形成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与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经营与使用四个职业行动领域。行业企业专家提出职业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专家结合职业能力对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解构,再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序化并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能力基础课(必修课,占总学分25.52%);第二部分为职业能力核心课(必修课,占总学分44.83%);第三部分为职业能力拓展课一(系级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8.28 %)、拓展课二(院级选修课,应修满8学分,占总学分5.52%)。以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例,职业能力基础课设置了应用化学、植物生产环境等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设置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用中药学基础、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技术等六个专业方向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排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总体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后,学生会运用传统鉴别经验和现代鉴定方法鉴定常用中药,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相关中药研发实验操作、中药材基本养护等工作打下基础。能运用中药鉴定、养护的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完成中药鉴定、养护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目标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中药鉴定及养护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解350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认知与中药鉴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中药鉴定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掌握中药养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中药的来源、主要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贮藏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掌握各种不同中药材养护技术;了解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常用中药的主产地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了解市场假劣药材动态及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中药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和20种药材的理化鉴定要点。

2.职业能力目标。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350种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能用显微鉴定技术准确鉴定20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熟练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学会借助相关书籍解决中药鉴定的实际问题;会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会针对不同的中药材设计具体的养护方案。

3.职业素质目标。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围绕职业工作过程中实际工作任务来展开,课程内容进行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根据中药鉴定行业发展和领域,职业岗位群需求,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为手段,围绕四大鉴定技术开展各类型中药鉴定及配套相关养护技术,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服务。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基础知识”“中药分类鉴定技术”“中药分类养护技术”共3个学习情境、15个项目任务,将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进行重构,每个学习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指引学生自觉组织相关知识及技能来完成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学习项目的实施主要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项目任务类型,灵活多样地采用“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完成不同学习项目内容,教师灵活选择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显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特点。表2以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为例,说明了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表2 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

学习情境 中药分类鉴定技术

项目名称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建议课时 2(80分钟)

知识目标 1.掌握黄芪、甘草、党参的鉴别;

2.掌握党参与明党参、柴胡与银柴胡、白芍与赤芍的对比鉴定;

3.熟悉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一般鉴别方法;

4.了解苦参、银柴胡的性状鉴别。

能力素质 会运用中药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

会借助相关书籍及互联网解决中药鉴定中出现的新的实际问题;

会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黄芪、甘草、党参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

教学难点 甘草和党参的来源,药材鉴别。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2分钟;2、复习引入新课3分钟;3、设计情境,提出任务,5分钟(资讯);4、小组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计划20分钟(决策、计划);5、方案的实施,计划30分钟(实施);6、项目完成效果评价,计划8分钟(检查、评估);7、拓展知识的学习,计划10分钟;8、课后作业安排,计划2分钟。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

2、项目教学法;

3、头脑风暴法 【教学评价与分析】 评价内容:知识能力,制定方案能力,方案实施能力(含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针对相关的专业工种,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做、论、讲、评”四环节教学法。做,即实际操作,包括校内实训、现场实训(在企业进行)。体现并要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特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要实用、过硬,以为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熟练胜任有关工作岗位而进行设计。

(五)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融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的,具有“过程性、多元化、双向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具体评价及考核方式如表3。

项目3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4 植物类茎木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5 植物类皮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6 植物类叶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7 植物类花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8 植物类果实种子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9 植物类全草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0 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1 菌、藻、地衣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2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3 矿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4 中成药鉴定技术

项目15 中药分类养护技术 1.学习态度

2.学习纪律

3.操作技能考核

1.学习态度30%

2.学习纪律20%

3.养护报告20%

4.操作技能考核30%

综合

评价

将各评价单元的分数按照比重累计相加后,按照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教学实践效果

在讲授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之后,进行期末考核,最终进行综合评价。约有90%以上学生可以顺利通过闭卷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能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最终取得本门课程的学分,成绩比传统模式授课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特别是操作技能考核,比传统模式授课学生能鉴别出的药材增加近百种。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每年的中药理论知识比赛和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现实企业工作情境指导下,把教育目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岗位工作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锻炼了老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职业整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凤菊,刘纪新,董丽周,腾军. 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课程设计[J] .职业技术研究,2013(3)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5篇

1.1实验教学现状因生药学所具有的形态学特性,决定了生药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生药四大鉴定能力。但四大鉴定能力的培养在目前医药院校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就实验内容而言,一些医药院校的生药学实验课通常以显微鉴定为主,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能力的培养。就实验性质而言,也普遍存在着验证性实验偏多,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讨论等步骤予以实施,学生只能“照方抓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规定动作”,无法有效提高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教学方式和步骤的按部就班,也造成了教师教实验课的惰性、创新不强和学科知识更新缓慢。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不预习实验,实验操作时便按照实验讲义机械操作。另外,因实验多为2人一组,常出现“一人实验一人看”的局面。实验报告书写时,涂改实验数据,甚至抄袭他人数据和实验报告等,均是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1.2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目前生药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重理论轻实验,即以期末考试作为生药学课程的总成绩,或实验所占总成绩比例较低;(2)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考察,而且考试题型不合理,客观性试题比例大,综合思考题少,使得学生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这些不合理性严重束缚了生药学及整个药学专业的教育。

2理论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药理论教学改革应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电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展开切实可行的改革。

2.1把握主体脉络,简化理论教学内容生药学作为一门形态学学科,从总论到各论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结构。如前所述,总论主要讲解方法学,各论讲解涉及233种具体生药。随着医药院校课程的改革,学时数不断地被压缩减少,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完200多种生药,显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优化,力求做到“少而精、够用、实用”。

2.1.1保留重点内容精讲即对各论中涉及的233种生药(其中植物药198种,动物药23种,矿物药12种)进行挑选优化,分类为常用生药、名贵生药、剧毒生药,优化后为75种重点生药。对上述3类75种生药应重点精讲,并有所侧重。常用生药以药材性状鉴别为重点,辅以伪品对照讲解;名贵生药要求学生尽量掌握全部内容;剧毒生药应重点讲解毒性成分、临床使用方法和剂量及炮制加工方法等。

2.1.2简单内容自学并分组试讲藻、菌、地衣、苔藓4类中包含的重要生药较少且内容较为浅显易懂,教师可采取学生分组自学,然后各组派代表试讲,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的教学形式。这样极大提高了教学互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1.3适当删去部分陈旧或重复的内容(1)舍弃生药拉丁名的讲解。药学专科学生对语言学习存有障碍和抵触情绪,学习较为困难。故对专科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命名原则及单个的药用部位拉丁名词即可,其他可删去。(2)删去总论中各类化学成分的讲解。这一章节在后续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会提到,属于教学重复内容。教师只需对各种重要生药的化学成分作介绍即可。(3)删去总论中生药炮制学的内容。生药的炮制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由于学时有限,只需在总论中简介基本炮制方法,而对于各论中如半夏需要法制、剧毒类生药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除简单介绍其炮制方法外,其余均可舍弃。(4)舍弃生药功效的讲解。生药的功效是中药学所述内容,而药学专业没有开设相应的中医药课程,学生理解起来会显得吃力。(5)舍弃、淘汰的生药品种的讲解。随着临床和基础试验的开展,有些生药已明确了毒性、不良反应,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禁止使用。如有肾毒性的马兜铃和关木通等生药可作为舍弃内容。

2.2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技术,提高理论教学授课质量生药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生药的外部形态、显微结构特征、真伪品对照等形态学内容,只单靠教材上的黑白图片和文字显然不够,故必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彩色图谱、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无论宏观特点还是微观特征均能有的放矢,直观清楚地呈现。尤其是对于不常见的药材和贵重药品的伪品鉴定,利用网络图片搜索功能,将真伪药品图片制成课件,恰当地扩充了教学资源,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作者成功申报了校级多媒体资源建设项目,并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精美网络课件———《常见生药的鉴定》,将其分享于重庆电大生药学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为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复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作者将部分理论学时用来进行参与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教学班分为4~6组,每组8名,确定组长1名。将确定的教学内容提前1~2周告知组长,由组长课下安排本组成员集体备课,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不确定讲课人,上课时由教师挑选各组1名成员作为主讲。学生讲课时间为15~20min,再由教师总结和点评分析,最后由全班学生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记载。通过教学尝试,证明了参与式课程教学模式极大丰富了理论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有着明显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融洽了师生关系。

此外,在各论生药的内容讲解上,应注重传统经验术语的传授。传统经验术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及药物工人智慧的凝结。在理论教学中应把经验术语和药材性状有机结合。例如:大黄的“星点”,防己的“猪大肠”,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三七的“铜皮铁骨狮子头”,天麻的“鹦哥嘴、红小辫”,松贝的“怀中抱月”,牛黄的“挂甲”等经验术语加深了学生对药材性状的理解,易于对外部形态的记忆与掌握。同时应结合典故、奇闻逸事,注重对药名的解释,此举能在枯燥的讲解中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再者,应注重结合当地实际,介绍本土道地药材,例如重庆地区的石柱黄连、合川葛根、秀山金银花等。通过对本土药用资源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对于家乡资源了解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药的热情。

3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3.1更新优化实验内容当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上仍以显微鉴定为主,性质上大多数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另外由于各个分校教学硬件设施的不一致,也制约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因此,特进行了相应的摸索和实践:(1)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和显微鉴定实验,合理增加理化鉴定实验。理化鉴定实验主要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微量升华、薄层色谱等内容。可尝试开设厚朴、五味子的显色反应;钩藤、麻黄的沉淀反应;大黄、三七、黄连的荧光反应;大黄、薄荷的微量升华;人参、甘草的薄层色谱;大青叶的水分测定等实验。(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综合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多维的、动态的、有机组合的系列化技能训练。增设未知生药混合粉末的鉴别和中成药的鉴定———黄连上清丸(水丸)的鉴定。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综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实施具体步骤,分析总结形成一个微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让学生既学会了如何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又锻炼了其科研文章的写作能力。

3.2加强网络生药图片库和生药标本开放实验室建设作者利用教改项目之机,建立了网络生药图片库,其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类药材。学生也可以利用踏青或外出旅游之机将自己所拍摄的生药原植物图片上传于该生药图片库中,寓教于乐,积极地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心得。有条件的分校也可以建立生药标本开放实验室,大约购买近100种常用生药,满足学生业余时间可以随时预约开放实验室进行相关学习的要求。

3.3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重庆本地区的优质野外生药资源进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到重庆南山植物园、南川金佛山生药见习基地、储奇门中药集散地等进行见习和现场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生动实际,直观性和体验度更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加充分的生药第一手资料。同时,野外见习的珍贵照片及资源也更加有利于网络生药图片库的建设,一举多得。此外,市校教改组联合分校举办了一次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生药学知识竞赛,竞赛分为理论答题和实验操作2个板块,旨在巩固生药理论知识,检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加强电大学生的交流。此次竞赛实现了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多形式教学的转变,体现了“教师赛中教,学生赛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4大胆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考察教与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很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完全有效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应用技能水平和理论应用综合能力。因此,经过认真分析电大药学课程形势和性质,结合电大学生实际,兼顾能力考察、缓解工学矛盾、减负提质等多方面考量,本次教改项目组成员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1)大胆地尝试以平时考核、实验考核2种形成性考核成绩替代传统的期末纸质终结性考试成绩。(2)平时考核。主要由4次平时作业、学生讲课、实验报告(或微论文)构成。4次平时作业即4套平时练习题,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分组讲课由全班同学按授课教师制定的评分细则给分。实验报告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出勤、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予以综合评定分数。(3)实验考核。在平时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应特别安排期末实验考试。实验考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辨识生药材,即对75种常见生药进行编号,按顺序摆放在实验台上,学生按照抽签的编号,辨认并记录15种生药的名称、基源即可。第二部分是识别混合生药粉末中的药材种类。任选具有典型显微特征的常用生药粉末,两两混合,共制备10个样品置于EP管中,让学生抽签任选一个EP管中的混合粉末来进行临时装片观察。确认是哪些生药相互混合并绘出显微特征图。两部分各占实验考核成绩的50%。(4)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新的考核评价的改革探索,减轻了学生期末单一纸质考试的复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平时成绩和实验教学考核的重视,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以防新的评价方式流于形式,将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6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806-01

中药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很受广大患者欢迎,有很大的市场,这就导致了一些不法药贩制假贩假,以假冒伪劣的药材冒充正品,来追求经济利益;同时由于中药人员素质低下,真伪不辨等原因导致品种混乱,引起中药质量下降,影响了临床用药。由此可见,提高中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把握中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

中药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理论教育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结果,而目前中药人才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实践中的锻炼,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如何结合实际进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学生们理论知识,又要与中药市场相结合教授鉴别方法和技能,才能培养出能很快适应市场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达到此目的,笔者在《中药鉴定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方法

1.1课堂讲授由于《中药鉴定学》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概念、任务、鉴定方法和当前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因此这部分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接受一些当前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生物效应法、中药指纹图谱法、电泳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及基因鉴定法等。

以基因鉴定法为例,主要讲授的内容有DNA(去氧核糖核酸)遗传标记鉴定法。DNA分子是有G、A、C、T 4种碱基构成,物种遗传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种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比较物种间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来鉴别物种就是DNA(去氧核糖核酸)遗传标记鉴定法。特点:遗传的稳定性;遗传的多样性;化学的稳定性。方法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②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③随机扩增多态性DNA(DNA,RAPD)和任意引物两种技术。④DNA测序方法。应用:野生和栽培。道地和普通药材。

通过上述的讲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当前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1.2互动式教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学生们要有直观认识,需要大量的中药材真伪品标本的对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方法: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将本堂课要讲授的中药材标本发下去,让学生对照书本学习,归纳出鉴别要点,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讲述进行归纳总结;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先让学生们反复观看真伪品标本,然后教师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中药材鉴别要点的掌握和理解。

1.3讨论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鉴别能力,使学生们能够了解中药市场的现状,适应社会需求,教师经常到中药市场收集混淆品和伪品,也让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市场去了解市场情况,对于一时难以鉴别的中药,让学生们查资料,作各种鉴别,然后互相讨论,达到鉴别的目的。如有的学生就利用业余时间到中药市场了解情况,然后请老师一起到现场,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4开放式教学由于中药鉴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条件,便于学生们的学习。①开放实验室,要想学好中药鉴定学,必须接触实际,而开放实验室能够保证学生接触大量的中药标本,同时补充实验课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技能锻炼,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在给2002级讲授该课程时,就进行了40多学时的实验室开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②开放时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周确定2课时的辅导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二是老师的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包括学生在市场发现一时难以鉴别的中药真伪品,都可以请老师到市场现场鉴别。③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黑山进行野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形态鉴别、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加工方法、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手段

2.1利用多媒体课件《中药鉴定学》由于实践性很强,而标本又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形象而真实的展现出中药的鉴别要点,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制作教学课件,该课件包含了《中药鉴定学》所有的药材,以彩色图片为主,主要内容有来源、性状鉴别要点,显微特征、伪品。在教学中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2.2利用创新和科研为了提高学生们在这方面的科研能力,让学生们加入到创新和科研当中,通过创新和科研提高学生们科研意识以及了解和掌握科研方法,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药学个人实习鉴定总结第7篇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高职学生特点;中药高职

《中药鉴定学》是我校中药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传统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是对中药品种和质量进行的检验,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涵盖国家药品标准中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本教改的原因是,目前高职学校《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沿用以前的模式,一是教学方法不适合现在学生的求知特点,二是教学内容,以性状和显微组织学教学为主, 很少涉及理化和仪器分析,这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因而,迫切要求改革现在教学模式、方法及内容。

为适应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遵循当前学生学习的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成效和水平,笔者参照了前辈的一些教学经验[1,2,3,4],结合了本校特点,对如何提高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质量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以供大家互相借鉴。

1 高职中药专业学生的特点

1.1高职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

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差,做事没有耐心和恒心;学习上缺乏吃苦和专研精神,不动脑筋,懒懒散散,遇事浮躁,浅尝辄止;喜欢新颖、多变、丰富多彩的事物,厌倦固守陈规,按部就班;不尊敬师长、不热爱同学、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共卫生,公德意识较差;在认知上不成熟,再加上心理上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就会对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存在对着干的逆反心理。总结起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懒散、怕吃苦、自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差、叛逆……,针对这些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教书育人的目的。

1.2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学生所选的中药专业,大多是由父母或考学的需要填报,不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再加上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就读职业学校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对于学校、所学专业本身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成为一个被动的过程,课前不预习,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和查阅资料了。

1.3 学习基础差,学不懂就放弃

就读高职的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属后进生,理科基础差,导致他们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中,听不懂老师的讲解,看不懂教材内容,从而产生悲观厌学的情绪。对一些抽象内容不能理解,不能把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在加上性格上的怕吃苦和缺乏专研精神的特点,往往很多学生对学不懂得课程甚至整个专业采取放弃的态度。

2 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1 根据专业的特点,明确教育目的,培养学习习惯

高职教育是以面向基层,针对岗位,强调应用,注重实践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质量保证和经营管理的管理工作。《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较多,所以明确这门学科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尤为重要。《中药鉴定学》教材都是些说明性文字,内容单调乏味,难以记忆,高职生在刚接触这门课时往往兴趣浓厚,但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鉴于这个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的降低《中药鉴定学》学习的难度,把学习内容由一贯的死记硬背总结划重点的模式,逐渐改变为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讨论的教学方向,逐步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2 从身边的实例讲起,让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也可以体现出职业教育针对岗位重应用的理念。例如在讲具体药味时,先让学生看,再发问“这些中药材你们见过没?家里买过没?为什么买?你们家买的是真的吗?你们家买的质量是不是优质?价格怎样?”等等,这种连续式的发问,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带着问题学习,驱使学生去动脑、动手,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1.3 利用传说、歌诀,增加趣味性

很多中药都流传着传说和歌诀,在讲具体药味的时候把故事或歌诀讲给学生,让学生在听故事或“背诗”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在讲到何首乌时,把故事讲给学生:“大家觉得何首乌这个名字很奇怪是不是,这个名字的来由是这样,从前有个姓何的人,他的头发白了,他很苦恼,他吃了‘何首乌’这个药材后,头发全变黑了,所以这个药材就叫何首乌,何指姓氏,首乌就是头发黑了。”一个小故事,打破了课堂的枯燥单调,也把何首乌的用途告诉了大家。又如在讲到天麻时把歌诀讲给学生:“上有鹦哥嘴,下有圆底盘,外表点环纹,折断起镜面,动风天麻素,熄风作用速”短短几句歌诀,打破了教材条条框框的说明方式,容易背诵,并且把天麻需要掌握的典型性状特征、有效成分以及功效都概括进去了,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背诗”情境中,牢牢掌握了该药物的知识。

2.2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2.1 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的教学比例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为8:1,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的教学的经费问题,《中药鉴定学》的课时一压缩再压缩,一学期要讲完500多页的一本教材,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懂学会,难度可想而知。笔者在讲授《中药鉴定学》时,尝试调整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由过去的8:1的改为3:1,又进一步改为1:1,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2.2.2 重建性状鉴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教学计划规定在一学期内大约需要讲授100多味,课时少时间短,讲完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历年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讲药材性状,再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性状特征,内容单调枯燥,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在讲授的教程中只讲鉴别要点和难点,不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性状特征都讲到。讲授的中药材随堂配备,每一种中药准备原药材和饮片各一份,这样有利于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和切面特征,上课时教师讲解一个鉴别要点,学生要马上跟着做,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烧,每一项都要做到。讲完内容后,在课堂上随机抽查,随堂打分记录;另外,在讲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性状实验考核,也打分记录,这些都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加深印象,二是敦促学生学习,防止蒙混过关,这是根据学生自制力差、懒惰的特点制定的,目的是逐步建立一个针对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管好教好。

2.2.3 优化显微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据调查,94%的中医院校《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课,基本上成了显微鉴定实验课[5]。教学方式是这样,先在课堂上讲,再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显微观察,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堂课教学仅给学生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和轮廓, 而药材的特征容易混淆, 讲授过程又呆板枯燥、不真实,在做显微观察时, 心中没底,实验报告只是一味照书抄、敷衍了事, 一学期的实验做下来显微特征认不出几个,这样费时费工还效果不佳。笔者在讲授过程中尝试将中药粉末显微鉴定由单味药辨认改为按组织特征分类鉴别。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中药粉末鉴定的规律性, 同时也节省了学时, 为增设新的实验创造条件。所谓按组织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即是将生药粉末特征分为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导管,分泌组织,保护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在实验时每类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一到二种中药供学生进行观察鉴别, 然后再由教师对每一类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性。例如, 在观察纤维时, 让学生观察甘草晶鞘纤维、麻黄嵌晶纤维、虎杖分隔纤维、地榆分枝纤维、沉香韧型纤维和纤维管胞, 这样学生就会对纤维的种类形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在以后鉴定中加以运用。在粉末特征分类鉴定实验后, 我们将几种生药粉末发给学生, 让大家运用学到的粉末分类知识, 对照教材加以识别辨认。从结果看, 即使课堂上未做过的粉末, 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特征准确地加以识别。对横切面显微鉴定,由教师总结出规律,掌握共性,记住特殊部分和典型个例。例如在讲根类药材的时候,根类药材一般的横切面特征是最外边是保护组织周皮,以此向里是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中央一般无髓,这是一般的组织特征,几乎所有根类药材都是这个特征,只有少数的几个不是,记住这少数的几个就是了。

2.2.4 重视理化鉴定教学,教学重点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中药的研究内容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要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药典就知道变化有多大。这个变化的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全面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 以全面评价中药的质量。为了适应跨世纪的中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以及职业教育目的,迫切需要改革原来的简单实验,开设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综合性实验,如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分光光度、紫外分光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等定性定量实验。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较全面系统的熟悉各类实验方法,这不仅仅是这个这个学科的培养需要,还是对以前开设的课程的一个大融合。实验内容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内容, 从形态特征到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炮制等均有所体现。

2.2.5 课堂教学多元化,丰富教学形式

一人讲,多人听,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现在的学生喜欢新颖多变、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药鉴定学》采用讲故事、猜谜语、记口诀、动手实验、标本演示、展示挂图、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尽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用简明、形象、规范的语言阐述基本理论,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维;用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感官,对药材标本看、摸、闻、尝,与理论紧密结合进行分析、总结,掌握各种药材的典型鉴别特征,提高鉴别能力。凡能够增加直观效果的内容尽量当堂演示,如红花、乳香、没药等药材的水试现象,海金沙、沉香、降香等的燃烧试验等。利用挂图的扼要性、鲜明性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巩固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大量的信息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易接受、记忆牢。开展课堂讨论,不仅活跃了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要的是使学生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大胆质疑、切磋研究、增长知识。

2.2.6 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

多年来,学校考察教学效果的手段单一,往往用一张试卷、一个分值就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造成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心所谓的考点,死记硬背,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考试改革后,学生的成绩由“一张试卷定乾坤”改为“综合成绩决优劣”,即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入综合能力的考察,改革的方法是科目考核成绩由总评成绩决定,总评成绩又由几部分组成,包括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又包括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实验考查成绩等,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测验、课堂纪律等成绩,把这几部分按比例换算成总评成绩。

2.2.7 注意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实验报告送交准确及时,目的是让教师尽可能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迟写迟交报告, 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又影响教师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把握。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 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纸, 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 作图报告用HB 或2B 铅笔完成;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注意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 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 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要求学生及时呈交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试验结果,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 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

2.2.8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授课,不能不顾忌学生这个主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讲解,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填鸭状态,角色互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并上台讲授,讲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再有如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讲授内容,讲课尽量朝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向靠近。

2.2.9 教书育人,注重道德教育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众所周知,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大弊端,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和考学,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导致一些道德缺乏事件的经常发生,如不尊敬师长、不热爱同学、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共卫生。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专业才能的人。道德教育,课内课外、随时随地的进行。办法是倡导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求学生以八荣八耻自律。经常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及难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2.10 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悦纳老师

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是否接纳和喜爱自己十分在意。他们需要教师的鼓励、关怀、帮助和理解,而害怕也最痛恨的是教师的指责、讽刺和辱骂。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不喜欢某个教师,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也受到株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少批评,多鼓励,一视同仁对待全体学生,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自觉地学、积极地学。

3 结束语

教学改革涉及了一些本学校普遍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剔除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以期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战略要求。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可以看出,教改提高了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仁侠.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教改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3):19~20.

[2]赵扬,孙秀岩,张丽娟.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中药鉴定学整体知识体系[J].药学教育,2009(4);42~43.

[3]田辉,马雯芳,辛宁,王孝勋.中药鉴定实验课的教改心得[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98~99.

[4]洪俐.中药性状鉴定实验教改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