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合集7篇)

时间:2023-02-05 23:40:17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1篇

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决定在全市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后,我办行动迅速,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进行研究布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办党员参加的动员会。我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从20__年5月初开始至6月底结束,为期2个月,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一是党组中心组专题学。党组中心组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学、贺国强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学习《廉政准则》及中央、省委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省、市领导在纪委全会和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等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央纪委方正出版社编写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学习问答》。

二是组织全体党员学。除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学习问答》外,重点学来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反腐倡廉重要制度及规定以及省、市制定的重要法规制度,本单位制定的重要规定和配套制度等。

三是开展讨论学。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廉政准则》辅导报告电视片,举行专题讨论会,帮助党员干部领会好、掌握好《廉政准则》的内容和要求。主题教育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参加市纪委、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庐州讲坛”《廉政准则》辅导报告会以及反腐倡廉专场文艺演出。

第二阶段:宣传教育阶段

一是加强宣传。在我办网站开辟专栏,大力宣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严守《廉政准则》方面的先进典型事迹,努力营造浓厚氛围,推动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对我办反腐倡廉工作的亮点、特色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宣传。收集、整理我办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并及时向市纪委报送动态信息。

二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观看中央纪委组织摄制的《贪之害——贪权、贪钱、贪色警示录》、《欲之祸——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案件警示录》和《插翅难逃——胡星受贿案警示录》等领导干部典型违纪违法案件警示片。组织参观合肥监狱等廉政教育基地,帮助党员领导干部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自律意识,始终绷紧立党为公、廉洁从政这根弦,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

三是讲党课。办副主任、党支部书记袁开茂同志以“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和“模范遵守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为主题,给全办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讲一堂党课。

第三阶段:整改总结阶段

一是召开民主生活会。结合年度民主生活会,将“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对照《廉政准则》八个方面52条行为规范的要求,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纠正。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2篇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农业大国的阶段,现实情况为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有着严重的缺失,教学用具素材更是十分匮乏。而且面对当代“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民间美术正逐步走向萧条、衰退和消亡。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探索一种可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实施和推广的美术材料包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美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延续发展。通过对中原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为当地发掘美术教具资源,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感悟能力。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为了使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发挥出更好的应用,就要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其发挥出重要的学术价值。能让农村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美术。另外一方面,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延展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都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同的美术内容,就要合理地运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在农村美术教学课程中合理地运用课程材料包,可以更好地满足美术课堂的不同需求。根据最新的教学目标,其中明确规定要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介和教学工具提高美术课堂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完善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不仅要加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那么,基于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就更要充分利用课程材料包完善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美术学习方法更加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学材料包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有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是教学极其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具材料真正纳入教学过程,立足实际,选择并适时使用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力,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课程改革,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材料好象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更习惯用幻灯片或flash等的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城乡资源分配不均,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材料就该全部抛弃,对农村美术类课程材料包的开发与运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美术教育的机会,也有利于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在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土教具”应该有它的用武之地,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传统实物教具材料都应该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在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材料包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教学价值,仍然受到国内外教师的欢迎。他们将日常用品引入课堂、自制模型化虚为实,自制成套教具破解难点、借用信息产品贴合技术潮流等制作教具,具有很高的价值。农村美术教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美术学习条件,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以“中原文化背景下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开发与运用研究”为研究目标,主要目的是想充分开发利用美术材料包,并把这些材料包运用到河南农村美术课程中。研究美术材料包制作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开发出符合新课程理念并与河南农村艺术文化密切联系的美术教具包。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和百度等网站,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实验法:针对研究需要,进行材料包运用的教学实验。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在校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相关访谈。行动研究法:将材料包的开发理论与材料包的运用实践紧密联系。归纳演绎法:运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美术教育材料进行理论分析,对国内外材料运用经验进行研究。实地考察法:对河南部分农村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具体发展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4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是如何建立完善的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美术类材料包。研究难点是美术材料包的可持续发展性。创新之处: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美术教学,就要对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进行具体研究,把握其主要特点,为美术教学更好地服务。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形式多样,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材料,通过自制教具开展美术教学,为学生创造施加有利的美术学习条件,调动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中原的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的开发与运用,为当地发掘美术教具材料资源,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感悟能力。

5农村美术教学中课程材料包的特点

同教材教具相比,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美术教学中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美术学习水平不尽相同,为了能够找到适合不同美术水平的学生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美术教学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通过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满足美术教学的各种需求,能够在美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制作美术教具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作不同难度的美术教具,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制作具有更强目的性的美术教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而且能够为学生增加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属于物美价廉的教学工具,其制作成本虽然很低,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教学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师在制作美术教具包时,大多使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材料,取材方便。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开发过程中又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其一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其二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的开发过程,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具包的制作。学生在参与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制作教具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的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美术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预期结果和形式

研究成果将形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中小学美术材料包,要发掘当地美术教具材料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使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推广中小学美术材料包,建立完备的中小学美术材料包网络体系,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推动本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具相结合,并在河南农村中小学形成材料包资源共享局面,以期为农村美术教育开发教具材料资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美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使我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荀建丽.浅析自制教具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N].驻马店日报,2018-05-04(005).

[2]赖秀兰.渗透本土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J].教育艺术,2016(03):58.

[3]沈海瑛,袁作森.恩施市教育局举办首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大赛[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2):66.

[4]李宗苑.自制教具的课堂实验效果浅析[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2):40-41.

[5]李巧红.国外自制教具四则[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06):77-79.

[6]国外传统玩教具选录[J].中外玩具制造,2014(07):29-30.

[7]王茂远.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实施的现状和对策[J].考试周刊,2018(25):176.

[8]杨崔.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10):82.

[9]高菁莲.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7(22):207-208.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3篇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自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一张旧报纸、一块石头、一块碎布等都可能承载着一段情感或记忆。材料是我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取得发展的物质载体。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不断推进,综合材料艺术制作教学将更加具有宽广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综合材料又称复合媒材,在艺术视觉领域,一般指一种混合运用多种材料的创作形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所谓综合材料就是利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被一件美术作品所运用,体现材料本身肌理因素、材质因素、构成因素等形成的一种新的材料语言与物质属性。

手工制作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活动中的各种材料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直接影响到美术的教学过程与效果。材料直接参与美术活动,对各种形式多样的综合材料的熟练运用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条件。材料的开发和运用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制作课的基础,研究与开发材料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材料不仅仅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构思、联想和行为。综合材料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多对其认识与研究,从而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使之融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从而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画画和手工制作对于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自然的,在幼年时期,孩子用各种材料对手工制作进行初步探索和实验,实际上也是美术教育活动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活动。中小学生在用这些材料获得初步的经验后,动手操作能力取得很大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慢慢了解在自己身边各种材料的特性、种类、多种质地、色彩、味道、式样、重量和其他特性等,因为材料内在的视觉特性和触觉特性,使学生对其特别感兴趣,学生经过实践慢慢就学会懂得运用这些材料。

二、综合材料的研究与艺术魅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综合材料教学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特有的魅力,使材料在教学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况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呈现出来,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到的材料和物品能够引起他足够的兴趣和胜任感,所以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有着巨大的优势。综合材料在美术教育中既能传承和发展知识,又能突破材料本身的局限性。综合材料制作更全面、更综合地借鉴了工艺美术精华,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更突显出现代的元素和审美取向,将更多的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优点。综合材料制作不仅仅只是把材料简单当作艺术形式的载体,而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彰显材料的个性魅力,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绚烂舞台。

在综合材料制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种材料本身所特有的材质语言美。综合材料将留给美术制作课很大的发展空间,材料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创造力,同时在动手实践中也训练了脑、手、眼的协调,所以它是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在教学上让学生获得发展形象思维,在制作时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现象产生。美术制作课可以让中小学生找到自身的自信和乐趣,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这是材料手工制作学习的乐园,学生对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且情感易于流露,所做的作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无固定方法可寻,让人惊喜的地方很多。

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综合材料艺术制作教学既可以和绘画相结合,也可以就综合材料艺术的材料运用方面,充分利用材料具有的自由性和广泛性,有助于培养中小学开阔眼界,感受材料本身的材质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综合材料艺术制作教学将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认知自然领域的空间。

三、对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综合材料开发与教学实施要切实可行

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观察者、实践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两者互联系,教师开发课程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在一起,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需要。现场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班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在课堂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和做好的。每个农村中小学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实施根据。

(二)中小学美术课程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合理地安排好教学活动时间,把握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充分把握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

(三)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发展。在广西各民族地区开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学习,寓教于乐,学生容易接受,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极大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美术课程真正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不断提高认识。尽可能地少给学生一些套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四、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综合材料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由于广西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礼节都有着各自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美术课综合材料教学比较适合在少数民族广大农村中小学开展,新课标提出,美术教科书已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教学资源,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责任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进行深入调查、寻找、研究开发与利用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因此,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充分结合当地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上好美术课,让美术课具有丰富浓郁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4篇

一、综合材料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自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一张旧报纸、一块石头、一块碎布等都可能承载着一段情感或记忆。材料是我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取得发展的物质载体。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不断推进,综合材料艺术制作教学将更加具有宽广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综合材料又称复合媒材,在艺术视觉领域,一般指一种混合运用多种材料的创作形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所谓综合材料就是利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被一件美术作品所运用,体现材料本身肌理因素、材质因素、构成因素等形成的一种新的材料语言与物质属性。

手工制作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活动中的各种材料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直接影响到美术的教学过程与效果。材料直接参与美术活动,对各种形式多样的综合材料的熟练运用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条件。材料的开发和运用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制作课的基础,研究与开发材料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材料不仅仅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构思、联想和行为。综合材料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多对其认识与研究,从而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使之融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从而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画画和手工制作对于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自然的,在幼年时期,孩子用各种材料对手工制作进行初步探索和实验,实际上也是美术教育活动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活动。中小学生在用这些材料获得初步的经验后,动手操作能力取得很大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慢慢了解在自己身边各种材料的特性、种类、多种质地、色彩、味道、式样、重量和其他特性等,因为材料内在的视觉特性和触觉特性,使学生对其特别感兴趣,学生经过实践慢慢就学会懂得运用这些材料。

二、综合材料的研究与艺术魅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综合材料教学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特有的魅力,使材料在教学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况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呈现出来,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到的材料和物品能够引起他足够的兴趣和胜任感,所以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有着巨大的优势。综合材料在美术教育中既能传承和发展知识,又能突破材料本身的局限性。综合材料制作更全面、更综合地借鉴了工艺美术精华,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更突显出现代的元素和审美取向,将更多的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优点。综合材料制作不仅仅只是把材料简单当作艺术形式的载体,而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彰显材料的个性魅力,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绚烂舞台。

在综合材料制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种材料本身所特有的材质语言美。综合材料将留给美术制作课很大的发展空间,材料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创造力,同时在动手实践中也训练了脑、手、眼的协调,所以它是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在教学上让学生获得发展形象思维,在制作时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现象产生。美术制作课可以让中小学生找到自身的自信和乐趣,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这是材料手工制作学习的乐园,学生对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且情感易于流露,所做的作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无固定方法可寻,让人惊喜的地方很多。

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综合材料艺术制作教学既可以和绘画相结合,也可以就综合材料艺术的材料运用方面,充分利用材料具有的自由性和广泛性,有助于培养中小学开阔眼界,感受材料本身的材质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综合材料艺术制作教学将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认知自然领域的空间。

三、对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综合材料开发与教学实施要切实可行

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观察者、实践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两者互联系,教师开发课程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在一起,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需要。现场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班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在课堂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和做好的。每个农村中小学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实施根据。

(二)中小学美术课程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合理地安排好教学活动时间,把握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充分把握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

(三)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发展。在广西各民族地区开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学习,寓教于乐,学生容易接受,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极大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美术课程真正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不断提高认识。尽可能地少给学生一些套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四、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综合材料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由于广西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礼节都有着各自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美术课综合材料教学比较适合在少数民族广大农村中小学开展,新课标提出,美术教科书已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教学资源,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责任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进行深入调查、寻找、研究开发与利用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因此,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充分结合当地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上好美术课,让美术课具有丰富浓郁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5篇

[关键词] 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

一、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特点及其意义

区域活动个别化是现代幼儿教育重点发展趋势之一,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以人文本”的核心人文思想,旨在促进幼儿教育素质化水平的提升。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在三到六岁的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怀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情感变化。三到六岁的幼儿处于一个思想活跃的状态,由于其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的不同,幼儿与幼儿之间思想、行为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的幼儿教育时常忽略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从一而终”使用一套教育方法实施幼儿教育,最终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现代幼儿教育充分认识到单一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因而开拓了多种教育方法,以启发和培养幼儿个性化发展。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的教育理念由于充分尊重和客观看待幼儿发展的个体化差异,支持和帮助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其个性化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区域环境的设计、材料的投放选择以及教师的教育引导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幼儿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与之联系紧密。在该教育模式中,幼儿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能够在不同区域活动中表现自身才能,锻炼其个性能力,使之进一步得到提高。在个别化学习模式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十分灵活,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对幼儿进行合理引导。因此提高个别化学习质量,充分体现个别化学习价值,需要教师总结和创新教学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二、目前个别化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教育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客观看待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从区域活动个性化学习教育现状来看,其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即是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个别化学习要求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规划活动环境,以达到引导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在实际的个别化学习教育中,忽视幼儿个体差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教育单向化。我们看到,在幼儿个别化学习中,部分教师没有能够准确把握自身在个别化学习教育中的定位,仍然将自身作为教育教学主体,掌控幼儿活动学习的方方面面,毫无“个别化、个性化”可言。教师自身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角,按照自身的主观意愿要求幼儿进行各种学习、游戏活动,甚至出现强行打断幼儿活动的问题:教师虽主动要求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但却暗自操控了整个活动的规则和活动进行的方向,造成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缺乏。第二是教育方法缺乏思考。个别化教学中使用自由随意随性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对于个别化学习缺乏自我思考和钻研,甚至将区域活动直接等同于自由活动,让幼儿无计划、无目的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另外一些教师则是对幼儿区域活动参与度不高,没有深入了解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和成长状态,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难以钻研出一套适宜于幼儿成长发展的区域活动个性化学习指导策略,错过了幼儿教育的最佳时机。第三是指导策略欠佳,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状态不符。不同幼儿的学习能力、活动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相应区别,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教育中为不同幼儿制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这种教育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于激励幼儿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教育结果与教育出发点相背离的情况。一些幼儿由于没有完成学习目标受到教师指责,心理情感受挫,导致其学习活动积极性降低。幼儿处于一个身心都还未发育成熟的状态,承受能力有限,一旦其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情感遭受挫折,那么便很容易导致他们对个别化学习产生畏惧、厌倦等情感,使得其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是近年来幼儿教育中所新概括出的教育教学方法,较之于其他幼儿教育方法还不够成熟,在教育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仍有待优化和改进。

三、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

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是实施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区域活动的学习兴趣。在区域材料分层投放时,教师应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仔细规划,为幼儿个别化学习建立起一个具有一定系统结构、层次分明的区域环境。进行区域环境构建之前,教师应该对幼儿学习课程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区域材料分层的投放全面设计。

(一)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依据

1.教学主题核心经验

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到教学主题(主题课程)的核心经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主题课程一直是作为一项典型教学活动在开展,主题课程是直接彰显教学主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的重要依据。许多教学主题都是以幼儿个性化发展为中心,并不适应于集体教学活动,因此需要考虑采用区域活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在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时,可以将幼儿教育教学主题目标的核心经验作为设计依据,综合幼儿学习发展的客观需求,筛选出教学主题中适应于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教育的部分,将其融合到区域活动中。一般来说,教学主题的筛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幼儿个体差异: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第二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内容,例如幼儿通过看图、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所获取的知识;第三是活动内容,也就是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所得到的知识。这三类是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主题的三个表现形式,教师可依据其设计区域材料分层投放方式,以制定一套多元化、适应于幼儿学习发展的材料分层投放方式。例如在幼儿大班教学中,关于“秋天”这一主题的认知和讨论,可拟定一个美工创意区。教师不断引导和启发幼儿回忆和发掘有关秋天的事物、景象等,在区域中可以安排幼儿创意表现秋天的树木、花草等。这种教学方式经过教师仔细推敲和思考:大班的幼儿对于树木的绘画已经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练习,当然也就能够从自身对于秋天事物的认知和感想,较为直观地进行艺术表现。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到,幼儿个体之间的绘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绘画原料、绘画所需时间等都不尽相同,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幼儿艺术表现能力(主要是绘画能力)欠妥。因而可以考虑将这一教学主题融入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模式中达到节省教学时间,实现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在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教师只需要提供基础的绘画所需原材料,不同尺寸、不同材质的纸及原材料,不同颜色的绘画笔、染料、展示工具(夹子、展板等)以及各种秋天景物的表现物品(可以是现成的绘画作品或半成品、照片、视频、音频等)。幼嚎梢愿据自身的主观意愿表现自身关于“秋天”这一主题的看法,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2.不同领域的内容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在幼儿的脑海中还未形成有关于不同学科知识的明显界限,这是开展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契机。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应该以开拓幼儿的视觉为中心,努力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以呈现给幼儿一个丰富的知识视界,提供给其更多的知识选择,帮助实现幼儿区域活动的个性化发展。

(二)区域材料分层投放的评价机制

1.考虑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幼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个科学有效的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此,进行区域材料分层投放设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评价机制是建立在幼儿已经具备积极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的,其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幼儿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建立学习评价时,需要充分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建立一套符合其发展规律的学习评价机制。“多一些表扬,少一点苛责”可以成为幼儿学习评价机制的核心,幼儿的心理处于一个渴望得到认同的状态,教师应该适当地肯定幼儿的长处,对于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使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保护幼儿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的自尊心。

2.考虑学习需求,关注幼儿发展

区域材料分层投放应当将结合幼儿学习需求进行考虑,对于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教学来说,幼儿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共同需求,第二是幼儿之间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幼儿成长的共同学习需求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进行区域材料投放时,可以规划一个活动中心,投放公共教学材料,让幼儿在公共活动中心学习、掌握、交流、应用基本技能,实现幼儿教育的公共教学目标,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同时,针对幼儿学习成长过程的不同学习需求,则要考虑建立不同的区域材料投放中心以满足其个性化发展。根据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幼儿热爱运动、热爱手工、热爱绘画、热爱音乐等),教师应该细心斟酌,并主动与幼儿交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帮助引导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区域材料分层投放的策略

在进行区域材料分层投放操作时,材料丰富性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丰富的材料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幼儿个体差异性,区域材料分层投放策略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以及相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这就需要选用层次性策略进行区域材料投放。

1.纵向区域材料分层投放

纵向区域材料分层投放主要为不同梯度年龄度幼儿所设计,区域材料投放与区域活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区域材料投放具有灵活性――根据幼儿活动需求灵活变通。根据区域活动的不同内容,结合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投放与教育活动相互适应的区域材料。例如,在生活区中,大班、中班、小班以及托班的区域材料投放则明显地体现出了幼儿纵向年龄梯度差异性。托班的幼儿年龄最小,教师需要让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师则为其准备了不同大小的杯子、五颜六色的糖果、不同大小的勺子,让其分辨基础生活用具,练习倒水、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小班的幼儿对于基本生活技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准备了夹子和糖果,训练其手部肌肉力量,掌握用筷子夹东西的技能。而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则准备了花生、别针、绳子等物品,培养其剥花生、扣别针、系鞋带等较为复杂的技能,以提高其在生活当中的自我服务能力。

2.横向区域材料分层投放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差异性在区域活动中能够较为容易地体现出来,而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需要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时仔细考虑。例如,可以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使用删减、组合、增加材料等多种方式实现横向区域材料分层投放,以满足同一年龄段幼儿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需求。例如,中班“夹豆子”,可提供不同力度的夹子、不同粗细的筷子,以及芸豆、蚕豆、黄豆、绿豆等多种不同层次的材料,供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幼儿自主选择。

研究成效:实现个别化学习,促进个性成长。

综上,在上文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实践研究中,成效较为明显:能够实现幼儿个别化学习、促进幼儿个性成长。区域材料分层投放的设计起到了延伸教学主题的作用,从画秋天的花草树木延伸到制作落叶标本,丰富了教学主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探究欲望。同时,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置于教学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不同区域活动中,幼儿很好地对空间进行了巧妙辨析和利用,规划出了生活区、表演区、美工创意区、动手动脑区等。此外,最显著的学习指导实践成效是幼儿实现了个别化学习。我们观察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幼儿逐渐面向不同方向健康成长,例如,某些幼儿热爱绘画创意、有的幼儿热爱表演表现。综上,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具备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幼儿个别化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菁菁.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浅析[J].学周刊, 2015,(32):240-240.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6篇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美术教学 多样化材料

中职学前教育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一个专业。学前美术教育需要以专业的要求,提高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美术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一、中职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和造型能力都不强,并且缺乏专业培训。进入本专业学习后,由于基础较差,思想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经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美术教学在中小学阶段常不被重视,特别是初中阶段,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美术课往往被当作一门副科而存在。其次,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较为狭隘,仅停留在“画画”的概念,对于艺术造型和美术欣赏缺乏必要认识。再次,部分中职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对美术教学影响较大,开展基本技能训练时常常出现厌学情绪。最后,传统教辅材料及其相关制作方式已跟不上专业发展要求,需要教师改变材料制作方式,引入新材料和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对美术教学多样化材料的思考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改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填灌”为主动“吸收”。作为一名中职美术教师,笔者经过实践发现,采用多样化教学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提升学生绘画、动手制作和美术鉴赏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多样化材料,是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生理、年龄等特征的多种教学辅助材料和工具(如各类绘画材料、各类制作材料、各类身边物品……)。在选材、用材和美材的过程中,间接地提高学生绘画、手工工艺和艺术设计的能力,最终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不失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一个好办法。

三、运用多样化材料创新教学的实践

对于多样化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绘画材料多样化

传统的素描、色彩训练不仅难度大,而且其绘画过程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再则一个班级的学生较多,在上课时组织教学和单独指导每位学生的难度较大,时间一长便会出现学生绘画训练兴趣淡化的现象。因此,在学前美术教学中,选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手段训练绘画技能,用新颖的绘画表达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满足好奇心,保持新鲜感,从而变任务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1)运用多种作画工具。在素描绘画训练时,改变以往一把铅笔、一块橡皮的单调训练教学,创造性地用海绵团蘸上铅粉或碳粉在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上进行尝试作画,感受素描绘画的别样乐趣。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及时把握物体上明暗变化的表达,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其他画材,如沙、盐等小颗粒材料。小颗粒材料在画面中的虚实变化效果与明暗素描的绘画效果非常相似,它的介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沙和盐怎样作画?为了能完成一幅具有明暗光感的“绘画”作品,学生们必须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了解分析被画物体的结构、透视变化、揣摩明暗变化……这就将原来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同时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乐趣,达到了在“玩画”中解决素描绘画训练的难题。

(2)运用多种作画载体。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知识和调色、配色的掌握,需要进行大量的临摹、写生练习,但很多学生对于画一张单纯的水粉画,常常缺乏应有的耐心,学习质量很难提高。因而笔者在色彩教学中安排学生完成一件给自己的“礼物”。运用不同种类和性质的画材、媒材(如丙烯颜料、纺织颜料、玻璃颜料和布面服装、玻璃等),给自己绘制一双板鞋、一件T恤衫或一个花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学生们会主动查找资料、设计造型、制定配色方案、运用各种调色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自觉地研究色彩规律、提高绘画作品质量,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于色彩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审美情趣和绘画信心。

2.制作材料多样化

手工制作和艺术设计也是学前美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两大方面,但是传统手工材料的选用和制作方法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学前教育已不太适用,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使用熟悉的、常见媒材和制作方法的同时引入现代新型手工材料或改变这些材料的加工制作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在课前、课后会主动寻找资料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有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与其他同学“雷同”,还会自己进行尝试创作。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迫”培养起来。

(1)采用多种纸质材料。各种彩色、各种材质的手工纸是手工制作中常用的材料。在学习制作传统的剪贴画、彩色纸线画、剪纸和纸的半立体、立体造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再加工,改变学生的习惯思维,使其进一步探究纸材的创新加工方式,展现材料与众不同的美。譬如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制作彩色纸条半立体造型——衍纸画。利用宽窄一致的各色纸条,卷成紧卷或松卷,再用手捏变化成水滴形卷、月牙形卷、几何形卷……然后配色组合,用白乳胶固定于卡纸上。由于是基本形体垂直粘贴于底板上,从正面看纸条“站立”在画面上,纸色和底色相映成趣。紧接着引入衍纸画的延伸——瓦楞纸卷纸动物造型。利用瓦楞纸特殊的质感和衍纸画的制作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创制各类可爱动物的造型。利用卷纸法制作各色纸卷,然后用手指轻推纸卷中心,使纸卷呈半球体,再利用两个半球相合成球体的原理,衍化出动物的头、身体和四肢的基本造型,最后组合、美化整理成型。当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画和一件件可爱的动物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时,相信他(她)们不仅感受到了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美,更重要的是明白创新更能使最普通的材料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对特殊纸材的加工制作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的方式。如母亲节到了,很多同学马上想到了用花——康乃馨来表达自己对妈妈最真挚的爱。因而笔者在教学中用纸藤纸和大皱纹纸制作各类花卉的教学尝试。作品的实用性延伸方法,更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去熟悉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2)利用多种身边物品。身边的各种物品都是美术创作的基材,稍加选择利用就能制作出具有独特艺术效果和美感的艺术品。在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懂得美的艺术不仅存在于课堂学习中,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教学中学生们找来各种生活的物品,如商品的外包装(纸质的、塑料的、金属的等)、旧服装(棉布的、绒线的、皮革的等)、各类玩具、各种材质的容器等物品。“变废为宝”和“物品改造”的过程充满了意外“惊喜”,在这些物品上进行设计、创作、绘制、改造,就像是一个探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玻璃瓶,经过学生的精心装扮、改装重组,用新型的玻璃颜料画上美丽的装饰图案后,一件崭新工艺花瓶就诞生了;又如用过时的服装制作出既环保又时尚的包袋、家庭收纳等用具;用五颜六色的袜子制作各种袜偶娃娃;即使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纸板箱也能成为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各式各样的创意相框。通过对各类物品的加工改造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任何一件物品只要加上自己的一点巧思和美化,就可以成为生活美的元素,学习美术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来。

(3)采用多种新型材料。现代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它们所具有的一些优良性能是以往传统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能在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和造型能力。如在学习泥塑一课时,传统的泥塑材料——黏土,其加工制作过程复杂,而且作品制作周期时间长,成品表面易产生裂纹,影响美观,且不宜长期存放。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尝试采用现代新型材料——超轻黏土。超轻黏土是一种由纸和膨化剂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新材料,它既有极好的可塑性,又有丰富的色彩,还能相互调色,且能与其他材质相兼容,同时作品还能长期保存。在课程开展时激发了全体同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高的参与度,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做了好几个作品,甚至有些同学还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除了超轻黏土外,能够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现代新型材料还有很多,如夜光颜料、马赛克贴画材料、珍珠笔画材、植绒胶、首饰泥、水晶滴胶等,这些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利用多样化材料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尝试运用或对同种材料的不同加工制作,体验到了和以往美术学习不一样的乐趣,提高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笔者建议,在绘画练习和手工制作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将知识和技能结合,真正学会、学懂,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成为具有创新和审美意识、心灵手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邓柯.追寻的足迹——欧洲具象雕塑造型漫谈[J].美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