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1-20 08:55:39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1篇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眉山 610020

[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死亡病例抢救过程中及临终前后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科室护理水平,提高低年质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为科室管理改进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死亡的33例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死亡病例讨论分析患者抢救过程中及其临终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 结果 通过讨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于病情观察能力欠缺、医护配合欠协调、护理记录完整性及准确性不够、临终关怀及病员安全管理等方面。结论 在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能做出有效性的改进措施,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在病情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水平。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死亡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05-02

死亡病例讨论通过再现疾病诊治、抢救、护理的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患者死亡原因,审查诊断正确性及治疗护理过程是否适当及时、存在哪些问题及不足,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抢救成功率,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过去以来,医生非常重视死亡病例讨论,护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了其重要性,部分医院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未有护理人员参加。但是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死亡病例讨论能够使护理管理者更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从而从根本上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1-2]。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2月共开展33例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每次讨论中相关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均参与,总结了相关的护理管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12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其中男性病例23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34~85岁,平均年龄约为48.4岁,住院时间为1~65 d。死亡原因如下:外伤性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4例,晚期肾癌全身多器官衰竭者24例,心源性猝死2例,心肺功能衰竭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致肺栓塞1例,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

1.2 方法

1.2.1 讨论组织形式死亡病例讨论时间一般安排在患者死亡1周内,会议应由科室主任主持,所有医生及低年资护士、责任护士、参与抢救护士及护士长参与讨论。

1.2.2 讨论内容整个讨论围绕患者自住院开始至临终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如患者入院时接诊处理、诊断及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变化时医生所做的处理措施、护士对病情变化的第一反应及处理措施、医护之间的配合情况、医生和护理人员病历记录情况、急救时物品准备情况、急救时护士的心理状况、死亡原因等。

1.2.3 讨论方法首先在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前,科室管理人员应要求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仔细阅读病例资料及化验检查结果,并查阅相关疾病的文献资料。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汇报死亡病例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效果、主要化验及检查结果、病情变化情况及抢救情况,再由参与抢救人员仔细汇报抢救过程及情况。所有人员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围绕病人的医疗护理处置措施进行讨论,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应总结患者护理相关的问题,在会上进行讨论。会后由护士长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2结果

所有死亡病例经讨论后均发现或多或少的护理问题,主要存在于抢救方面、临终关怀及病员安全管理方面,其主要的护理问题见表1。

3讨论

3.1死亡病例讨论对护理文件书写管理的启示

护理记录是反映患者从入院到临终过程中的治疗措施、病情变化、抢救及各项措施的一种客观真实记录,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3-4]。本研究从7份死亡病例护理记录发现的问题主要有:言语措辞不当,抢救措施记录不完全、不体现泌尿外科病情观察记录不完整及不准等。针对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的护理记录问题,我可开展了泌尿外科专科护理病情评估内容的讲座与培训,对护理记录实施二级质量控制,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对每份危重病人及死亡病例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进行监督,护士长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其他普通病历的护理记录书写,将所有存在的护理记录问题进行详细登记,定期召开护理人员学习讨论会,进行讨论发现的问题,供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督促整改问题护理记录,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3.2死亡病例讨论对护士培训管理的启示

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室及时更新护理、医疗知识、国内外相关护理研究进展,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保证临床日常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的关键,但是如何使护理培训内容更加贴时的常规工作,且使培训具有强的针对性,是护理管理者开展培训时需认真思考的问题[5]。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护理工作中难度极高的,也最容易反映出护士知识的匮乏,暴露出护理缺陷,参与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了解各级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和技能,尤其是应对急救时的应变能力[6]。许多死亡病例中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例如心源性猝死的前期观察、呼吸循环衰竭生命体征的把握、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疗、吗啡副作用的观察等等,临床护理人员处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线,及时对各种威胁患者生命的早期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处理,能够为患者获得及时救治争取到非常宝贵的实际。通过死亡病例的讨论发现病情观察能力及急救技能的欠缺主要集中在低年资护理人员,这可能与年轻护士知识技能和经验积累不足有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该更加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科室根据讨论中得出的护理薄弱环节、风险隐患环节,应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计划。在培训对象上,应倾向新入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开展分层次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应采用业务查房、提问式业务学习、医生讲课、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在内容上应该增加常见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医护之间抢救配合、内外科常见急症的护理、癌性疼痛的管理、临终关怀等内容[7-8]。

3.3建立临终关怀模式病房的启示

临终关怀是指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痛疼及心理焦虑,包括社会心理、躯体和心灵上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心身痛苦,从而改善面临死亡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9]。临终护理强调镇痛、安宁、解除不适症状,在临终前维护患者尊严,让患者安静舒适的自然死亡。在本研究33例中,约60%的患者死亡前都有疼痛表现,呼吸困难、不良情绪、强迫体位也会带给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终关怀是泌尿外科肿瘤组护士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责,护理人员在泌尿系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护理干预机制应在泌尿外科肿瘤患者症状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呼吸道管理、癌痛管理、心理护理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其自杀率。讨论中还发现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在症状管理的护理举措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科室在癌痛的管理方面,制作了疼痛的健康指导教育手册,指导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及家属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非药物疗法的运用。另外从讨论中还得出,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临床关怀知识的培训,针对泌尿外科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管理可以开展循征护理及开展相应的科研课题。

3.4死亡病例讨论对病员安全管理的启示

患者安全是日常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比如跌倒、坠床、压疮、管道滑脱、用药安全、自杀等。虽然上述因素往往不是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但是应该是值得管理人员深思和总结的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患者安全教育,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10]。①强迫体位导致的压疮的管理。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由于采取强迫体位以减轻癌痛,不愿意翻身,造成了压疮,从而造成了对压疮防治工作的困扰。为此护理管理者专门查找了相关的压疮,并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对强迫体位导致的压疮管理提出了良策。②固定管道方法。针对部分患者存在管道滑脱的问题,讨论后规定对于易于滑脱的管道采用思乐扣固定的方法。③防范泌尿外科肿瘤病人自杀。本研究中2例患者因突然得知自己患恶性肿瘤后采取割腕自杀未遂,这值得护理管理人员注意的是,患者病情告知方法需要个体化方法,同时还需要注意终末期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评估以及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筛查,这是十分必要的,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防范自杀是泌尿外科肿瘤病人护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1]。为此我科在新设计的泌尿外科专科护理评估表中纳入了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及近期是否有重大应激性事件的评估项目。④保证用药安全。抢救病人时使用某些血管活性药,必须要做到用药安全。如多巴胺、生长抑素、奥曲肽等药物需要小剂量、稳定的输注,以保证用药的效果,在可调节输液器、输液泵无法达到精准给药要求的情况下,科室新购置了注射泵,以保证特殊用药的安全。

3.5死亡病例讨论对医护配合方面的启示

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及团结合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定期邀请医生讲座,开展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培训内容,是目前加强医护配合和沟通采用的主要方式[12]。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医护之间的合作和具体分工,进而有效的推进医护一体化,实现共同学习成长,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学习,也是护理及医疗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4 体会

总之,开展和参与死亡病例讨论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的方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从中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有利于增进医护工作之间的理解与衔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1]胡敏,王敏,李玉梅.通过病例讨论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4):61-62.

[2]杜淑英,韩景璐,穆红,等.基于案例剖析对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51-52.

[3]王弃,许剑锋,王亚丽.死亡病历护理记录294份质量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7):693-694.

[4]吴焰,郑晓芳,张晶.心内科监护室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的体会[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86-87.

[5]金丽红,潘华,赵素玉,等.死亡案例模拟急救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74-1075.

[6]严勤,施永兴.中国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伦理探讨[J].生命科学,2012,2 4(11):1295-1301.

[7]Dixon H,Hordern A,Borland R.The breast cancer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ourse for specialist breast care nurses[J].Cancer Nurs,2001,24(1):44-52.

[8]Brown CG. Symptom cluster research offers new efforts in patient symptom management[J].ONS News,2004,19 (12): 1,4-5.

[9]Lorenz K, Lynn J, Dy S, et al. Cancer care quality measures: symptoms and end-of-life care[J]. Evid Rep Technol Assess,2006(137):1-77.

[10]Hsiao CP,Loescher LJ,Moore IM.Symptoms and symptom distress in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J].Cancer Nurs,2007,30(6):E19-32.

[11]Nasseri K,Mills PK,Mirshahidi HR,et al.Suicide in cancer patients in California, 1997-2006[J]. Arch Suicide Res,2012,16(4):324-333.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2篇

【关键词】死亡病例护理讨论 CCU护士 专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04-03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for deaths CCU nursing care to discuss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methods Organization of general n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CU death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care deficiencies, lessons learned, make relevant improvements. Results CCU nurses, first aid theory of test scores,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scue techniques and the CCU ward management,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Care to discuss deaths, is a good form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help CCU nurse specialist capac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deaths in care discussion, CCU nurses, specialist capacity

冠心病监护病室(CCU)的护士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包括责任、技术、服务等,要尽到CCU护士的职责,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仪器诊断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及识别处理,如心电图、多功能监测监护、心脏除颤仪、呼吸机等操作使用,CCU护士的语言、仪表、动作和技能都应有严格要求,否则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与死。为了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水平,死亡病例都应进行讨论,以往科室组织的死亡病例讨论主要是医生参与,侧重点是发病机理、死亡原因、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分析,从护理角度分析、总结的内容和机会不多,然而在临床工作中,CCU护士常常是第一反应人和抢救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发挥了与医疗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护理的角度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CCU护士的综合能力。我院心内科自2008年起开展了死亡病例讨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CCU死亡2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26~8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41.7 %)、冠心病4例(16.7%不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心肌病5例(20.8%)、主动脉夹层2例(8.3%)、急性肺梗塞2例(8.3%)、风心病1例(4.2%)。

2 讨论方法

2.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2.1.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记录本

2.1.2 时间安排,患者死亡后两周内,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后,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以便对病人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死亡原因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听取医生对护理过程的评价和建议。

2.1.3 形式和参加人员。由护士长确定时间,提前通知分别准备,会议由护士长主持,教学干事记录,科内全体护士参与。可邀请科主任、护理部领导参加。

2.1.4 讨论内容。围绕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后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医生与护士之间的配合、与患者家属及其他患者的沟通协调问题,护士自身的急救技能,护患配合,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的心理素质,CCU的工作环境及抢救仪器的备用状态,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备用情况,抢救记录的书写,尸体料理等。

2.2 讨论过程

先由责任护士简述病史、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等,参与抢救的护士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再由责任护士叙述死亡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大家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护士长进行归纳与总结。

3 改进措施

3.1 培养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

3.1.1 重视高危因素,积极消除诱因。对于心肌梗死、再梗、扩张型心肌病、夹层动脉瘤、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护士应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饱餐、便秘、精神紧张等不良诱因刺激。

3.1.2 及时发现猝死先兆征象,讨论中我们总结出患者出现顽固性胸痛、血压动态降低、出汗不止、惊厥发作、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尿量急剧减少,电解质紊乱,护士应警惕猝死先兆征象,同时发生的先兆征象越多病死率越高[1]。

3.2 提前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备齐常用抢救药物和仪器,对于高危患者,将除颤仪、抢救车备于床旁。

3.3 提高专科护理抢救能力

除心电图知识外,CCU各种危重症护理专科内容很多,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CCU护士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CCU护土专科能力的提高大幅度提高抢救水平。

3.4熟练掌握“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抢救流程,对心电监护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的患者,护士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应强调“首先求救”的呼救原则,护士立即徒手心脏按压,给予按压频率100次/分,心脏性猝死患者一般先心跳停止,复苏早期,单纯的心脏按压足以维持机体基本通气要求,人工呼吸可稍后进行.同时心脏按压虽不能直接恢复正常心律却能为早期除颤奠定基础,研究表明70%~80%左右的心脏猝死患者为室颤,自行转律者较少,早期电击除颤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7%~10%[2]。

3.5 抢救人员合理组织分工

抢救时护理方面由护士长负责安排,护士长不在场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和分工。①专人记录口头医嘱,并记录病情变化。②专人抽药、专人推药、专人填写抢救记录[3]。③呼吸道应由专人管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进行,互相配合,严格执行抢救中口头医嘱的查对制度。

3.6 加强与患者、家属及同病室其他患者沟通

凡进入CCU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建立多条治疗通道,加之陌生的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音,均加剧患者的紧张与濒危感,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紧张,情感低落这种情绪状态常常伴有生理性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加重心肌缺血,所以我们CCU护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情绪,对患者的细微的心理进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了让家属放心和安心,病房应设立家属休息室,保证病人和家属及时取得联系,每天上午由管床医生与家属汇报病人的病情。17:00~18:00点进行家属探视。护士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病人以安全感,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增加舒适感并减少痛苦,使患者得到呵护和尊重。患者家属由于对患者突发疾病预后的担心,对抢救时一系列侵入性医疗操作缺乏理解,以及治疗费用等因素出现焦虑情绪,往往是医疗纠纷的根源[5]。医生和护士应耐心听其倾诉,理解其心情,耐心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而抢救过程对同室的患者更是强烈的不良精神刺激,易造成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甚至加重其病情,尽量拉上床帘,让其他患者有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空间,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避免大声议论引起其他患者的不安。所以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避免家属在场。

3.7 及时整理环境,保证抢救后续工作的进行

当班护士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补充抢救物品、药品,归类固定放置便于取用,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为下一班次抢救做好准备工作。

3.8 改善CCU工作环境,提高抢救效率

讨论中我们发现抢救过程中有些抢救物品、药品取用不方便。实施“五常法”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通过日常工作中“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实现人、物、场所在事件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6]。例如: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由于全院统一摆放,不适合CCU专科疾病的抢救需求,因此根据专科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为抢救患者创造便利条件,赢得宝贵时间。

3.9 指导CCU病人的饮食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食过多时可诱发心绞痛并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宜进食过热过凉的食物,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因此CCU病人(4~24h)通常仅摄入流质,病情稳定时才准许进软食,这对于需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血管内成型术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现代资料显示:“把每日餐量分成六小份是最理想的”。

3.10 用药监护

CCU病人病情重,用药复杂。护士应熟知心血管常用药的作用、用途、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严格执行医嘱,静滴时不可外漏,严格按要求调整滴速,观察疗效,详细记录到护士记录单上。如使用硝酸甘油、利尿剂、利多卡因等,了解疼痛是否缓解,室性心律失常是否改善,尿量是否增多等;心梗患者如使用吗啡止痛,观察疼痛是否改善,有无呼吸困难;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心率是否减慢,有无复视、心律失常、胃肠道症状等中毒症状。

4 结果

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后CCU护士的抢救技能明显提高。通过护理部和科室质量管理员不定期检查,定期组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护士长日查房等进行综合评分。理论考试着重于心内科急救护理知识;风险预警能力主要考核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心电图知识和各种监护仪的使用与观察;抢救技术除心肺复苏、静脉穿刺技术(包括留置针、中心静脉穿刺)、输氧、导尿、吸痰外还着重考核心电监护仪、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等;病房管理包括危重病人护理与管理、急救药品的配备与使用、护理文献书写、收费核查及医嘱执行、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与健康教育等。考试考核计分以参考人平均分数为准;病人满意度以问卷形式对出院病人进行调查。

通过死亡病历讨论,科室护士的理论考试、风险预警能力、抢救技术、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等各项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前后一年的护理考核和护理质量比较(分)

5 体会

5.1 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

我科毕业5年内的护士占50%多,缺乏临床经验应急抢救能力不足,在每次讨论中,年轻的护士常常意识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查阅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经验。

5.2 培养CCU护士病情观察和预警应变能力。心脏性猝死(SCD)是最难以预料的心血管事件,通过组织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我们归纳了可能发生SCD的患者和先兆征象培养了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所以,CCU 护士应特别注意每一新情况的出现,善于判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3 有利于抢救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每次的讨论分析找出抢救过程中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我们结合病例学习“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判断,心肺脑复苏术、电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的应用进行培训考核利于抢救中发挥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例如:CCU一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颤,值班护士立即呼救并同时除颤,及时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5.4 有利于发现护理缺陷,除技术方面的问题外包括管理、服务方面的不完善,通过讨论我们提高了认识,完善了CCU相关的管理制度,护士的管理协调能力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5.5提高了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护理纠纷。抢救过程紧张急迫,护理人员往往注重急救,而对抢救记录不够重视,为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在实行举证倒置的今天,完善抢救记录,对护理人员有保护作用,避免护理纠纷或在护理纠纷时不处于被动地位,而客观的抢救记录也是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依据[7]。通过护理讨论,护理人员能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护理职责,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完善抢救记录书写。

5.6 提高了管理者对下属护士业务水平的了解程度。 护士畅所欲言的讨论中透示了其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士长可更确切地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了解下属的不足与长处,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或进修,有利于流畅管理工作 。

总结:通过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训练和培养了护士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整体护理模式及临终关怀模式的开展。日本石川馨教授指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创造尊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素质[8]。通过各种培训改善了CCU的环境,物品井然有序,全员素质普遍提高,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可信赖的环境,使患者对入住CCU增加了安全感。

参考文献

[1] 赵平凡,杨书香,罗希芝.68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 :77.

[2] 黄爱珍.心肺复苏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

[3] 柴湘平,吴祖林.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5(8):504.

[4] 杨晓云,王蕾,张利梅.CCU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新医药,2003,2(4):88.

[5] 吕志红,刘敏.影响危重病人家属焦虑因素的分析[J].护理研究,2003,17(8):933.

[6] 陈书盈.CCU实施“五常法”规范管理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7] 胡敏,王敏,李玉梅.通过病例讨论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的探讨.上海护理.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3篇

【关键词】自杀死亡 突发疾病死亡 心理创伤

心理疾病被认为是自杀的最强危险因素[1][2]。自杀死亡对于每日看护他的医护人员是一个严重事件,医护人员会责怪自己或是感到自己没能力阻止病人的死亡[3][4]。因此,我们展开本研究,藉此来探讨自杀死亡与突发疾病死亡对看护他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创伤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取辽宁省三家精神专科医院在2006年到2011年内的自杀死亡病人和突发疾病死亡病人共6人。其中3例自杀死亡病人,分别是1例男性,42岁,因抑郁症入院,自杀方式为上吊,距离死亡时间为32个月。1例男性,47岁,因酒精依赖所患精神疾病入院,自杀方式为上吊。距离死亡时间为13个月。1例女性,51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自杀方式为上吊。距离死亡时间为7个月。按照时间,年龄,性别匹配,突发疾病死亡病人对照为3例,分别为1例男性,48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死于突发心肌梗死,距离死亡时间为34个月。1例男性,52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死于急性脑出血,距离死亡时间为11个月。1例女性,53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死于突发心肌梗死,距离死亡时间为5个月,每例病人的看护护士5人,主治医师1人,经治医师1人,每名患者的看护医护人员总共有7人,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为21例,匹配突发疾病死亡看护医护人员21例。

1.2方法

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及IES-R(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的中文版。该量表22道题目,在女性犯人中做过信度效度的检验,信度效度较好。划界分为35分时,量表对PTSD及部分PTSD有一定的预测力[5]。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病例的医护人员的IES-R 评分

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的IES-R得分显著高于突发疾病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的IES-R得分,结果见表1。

表1 21例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与21例突发疾病死亡的看护医护人员的IES-R对照评分

2.2 人口统计资料结果

结果显示,21名自杀死亡看护医护人员中,15名女护士,2名女医生,4名男医生,与21名突发疾病看护医护人员中,15名护士,3名女医生,3名男医生,其中有两名护士IES-R分值高于35分,可以认为已经有明显的PTSD症状,需要治疗。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内三家精神专科医院近5年的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被试数量只有21人,有待于联合更多家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大样本研究。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医生与护士比例较小,有待于扩充样本数量,继续探讨性别,职业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影响。被试5年间自杀死亡病人的自杀方式都为上吊,在自杀方式上只检验了一种自杀方式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创伤的影响,比较单一,有待于扩充。

本研究旨在呼吁重视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他们长期为精神障碍病人服务,频繁遭遇创伤事件,需要极力重视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国外针对医护人员的自杀预防教育的实践活动已被报道[5][6]。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亟需扩展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Takahashi Y: Suicide Postvention Tokyo, Japan: Igaku-shoin; 2004.

[2]Arsenault-Lapierre G, Kim C, Turecki G: Psychiatric Diagnoses in 3275 Suicides: A Meta-analysis. BMC Psychiatry 2004, 4:37.

[3]Shimozono S: How Should Nurses Overcome Patients’ Unexpected Suicide? Expert Nurse 2003, 19(10):14-17.

[4]Fukuyama N: Role of Nurses in Suicide Prevention. Kokoro no Kagaku (Human Mind) 2004, 51-55.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4篇

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4例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急诊昏迷患者中,4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分诊正确187例,正确率为91.7%。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等,比较各死亡因素的构成比(P

结论:急诊昏迷病人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正确的接诊分诊、及时有效的抢救处理是降低急诊昏迷患者伤残程度和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急诊 昏迷病人 接诊分诊 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4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89-01

在急诊科中,昏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它具有病因复杂、病死率高、病情危重等特点,常常还会涉及到多病种、多学科[1]。昏迷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意识丧失,或伴有病态性反射活动,感知力丧失。对于急诊昏迷患者,常常是病情危重、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给予正确有效的抢救,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率[2]。急诊科接诊分诊及急救护理的及时性、有效性、正确性,将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康复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接诊分诊、急救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4例急诊昏迷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118例,女86例,年龄在15~87岁,平均(65.2±2.3)岁。所有患者均由120救护车辆或家属送至急诊科,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轻度昏迷30例,中度昏迷85例,重度昏迷69例;有亲属陪送172例,无陪送32例;有明确病史156例,无明确病史48例。

1.2 方法。对该组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抢救措施、抢救治疗方案、原发病、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相关数据以t检验、卡方检验为主,P

2 结果

204例昏迷患者中,4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分诊正确187例,正确率为91.7%。本组病例的昏迷病因主要为颅脑外伤、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中毒。导致昏迷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比较各死亡因素的构成比(P

3 讨论

昏迷,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极度抑制的一种状态,是无法唤醒的无意识状态,昏迷患者对内部需求、外部刺激均无反应,其临床呈现睡眠状态,患者对除了由疼痛刺激引起的偶尔、肢体屈伸及睁眼以外的外部刺激,均无正常反应[3]。昏迷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影响,其投射功能被阻断,无法使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状态,或者大脑皮质受到大面积损害所造成的[4]。造成昏迷的因素多种多样,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来,我科室收治的急诊昏迷病人的病因主要是颅脑外伤、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中毒等。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等。

急诊昏迷病人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在本组的204例研究对象中,死亡41例,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大部分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病情危重,但部分患者的病情在急诊时尚未严重到无法救治,如部分中毒、窒息等患者。此时抓紧抢救时间,还是有很大的存活可能性的。要抓住急诊昏迷病人的抢救时机,必须要在接诊过程中抓紧时间,争分夺秒,为抢救医生、专科医生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由于急诊医生工作繁忙,所以无法长时间进行临床观察、采集完整病史,加之急诊检测条件相对有限,所以大量的观察工作都需要护士来完成,故急诊护士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在第一时间的急诊昏迷患者抢救中,护士的作用可能比医生更为重要。

3.1 接诊分诊。正确的分诊能让患者在第一时间送至专科进行抢救,或得到专科医生的紧急处理,从而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在本次研究中,分诊正确率为91.7%,昏迷病因复杂多样。要做到分诊正确,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常见昏迷病的特征和表现,如中毒、脑血管意外等。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表现,如面色、气味、呼吸、皮肤温度、颜色、湿度等[5]。③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关键时刻能果断、正确地做出决定。

3.2 急救措施。①快速对昏迷患者进行安置,同时简要地向陪送者了解患者的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查看有无外伤出血,掌握患者的昏迷程度等,快速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告知相应的专科医生。②保证患者呼吸稳定、呼吸道通畅。在本组病例中,伴有呼吸障碍者占据了36%,在接诊过程中,首先要开放气道,进行氧疗、吸痰处理。针对严重呼吸障碍者(如呼吸很弱、明显紫绀),要立刻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同时告知医生。本组病例中的12例窒息患者,在得到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吸痰处理后,有11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为80岁老年患者,是由于长时间缺氧导致室颤死亡。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要加快补液,并抽血配血,保证患者血压循环的稳定。④严密关注患者的血氧、呼吸、心率、血压等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⑤确保所有急救用物(如急救仪器、物品、药品等)状态的完备性,定期维护和检查。⑥熟练掌握抢救操作流程,积极配合医生操作,例如深静脉置管术、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等。同时熟悉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比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从而确保抢救的顺利实施。⑦在转运、搬动患者前,要全面预计到这一过程中的危险性。在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昏迷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搬动导致了心源性猝死。

综上所述,在急症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和急救护理中,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急诊护士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熟练地配合急诊医生、专科医生进行抢救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昏迷患者的成功抢救,并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小玲.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0):53

[2] 叶锦山,王顺旺.浅议急诊昏迷病人的诊治思路[J].医药前沿,2012,02(9):331-332

[3] 王晓荔.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43-44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72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研究小组。观察组患者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0.32.6)岁,对照组患者36例,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2.02.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无缝隙管理小组 根据危重症监护病房的需求,成立无缝隙管理小组,组员为1名护士长、2~3名护理组长、6~8名带班组长、多名责任护士组成。无缝隙管理小组中,每一层都有专门的管理权限,逐级向上负责,并包含专门的人员现场调配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理制度等[2]。

1.2.2 持续管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实施预排班制,护士长不在时,由带班组长负责护士长的职责。每日安排2~3名带班组长值夜班,除了指导护理工作,还应该进行护理质量的抽查和管理,将问题记录在《护理工作改进登记本》中,以便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整和改进。护士长应24 h通讯通畅,节假日也尽量不要离开该市,护士人员若出现突发或者紧急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证患者的安全。

1.2.3 安全管理 应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防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管道安全、约束安全、用药安全等事故。护士长的工作重点在于安排手术、处理入出院手续、护理查房等,一旦患者需要转科室或者外出治疗时,必须配备1名带班组长和1~2名护士[3],完善患者的转运评估单,同时携带好必备的监护和治疗仪器,避免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护士长应该参与到交接班过程中,减少危险因素,同时对护士进行交接班工作的指导,减少信息填写错误、交接班不全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逐步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1.2.4 人力资源管理 ①每日晨会:为了保证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应该每日召开晨会,传达重要文件,并总结以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每日的工作计划。除当班护士外,其他护士和带班组长都应该到会并签到。②科室自查:不管是护士长还是带班组长,都应该具备自我监督和管理的意识,及时发现和总结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基层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題,促进整改。③制定护理工作制度: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应该根据自身工作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或者根据现存的问题,来制定和完善以往的护理制度[4],做到有理有据,提高护理制度的灵活性,使其真正符合患者的需求。④完善护理流程:注重对护理细节的整改,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制度来完善各项护理流程,引导新护士适应现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⑤导师带教制度:为了保证新护士和进修护士的学习效率,可实施导师带教制度,由护士长或者带教组长承担导师的角色,对新护士进行分阶段的教学和指导,并结合评估、考核制度,了解新护士的学习情况。另外,还应该强化护士尤其是新护士的法律意识[5],规范其护理行为,在提高工作素质和效率的同时,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以此来保证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

1.2.5 物品管理 为重症监护病房内应该有专门的物品管理人员,负责医用仪器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同时,物品管理人员应定期清点设备的数量,按照仪器的精密程度和价值,设置三级管理制度。一级仪器需要有科室行政主任签字方可使用,二级仪器需要有科室主任签字方可使用,三级仪器需要有护士长或者医生签字方可使用[6]。另外,完善设备收费制度,制定物品收费单,派遣专门的护士负责电脑收费,并及时清点物品的数量和名称,保证物品的有序使用。

1.2.6 护理文书管理 护理文书是减少潜在纠纷和医患矛盾的重要依据,为此,护士人员应及时完善护理记录的填写,尤其是出现大抢救情况时,应保证基本信息的准确,同时给带班组长进行审阅并签名。若科室护士长和带班组长不在,可有主管护师或者护理组长代签,保证护理文书在治疗后6 h内填写完成。护士应该保证字迹工整,护士长和带班组长应不定期检查护理文书,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处理潜在纠纷事件。

1.2.7 突发事件处理 成立突发事件的处理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和流程,危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突发情况有停电、患者自杀、火灾、气管插管脱落等[7],为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缩短所用时间,尽可能减少损失。护士应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提高预防意识,保障患者的安全。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其配合程度,减少护理工作的阻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死亡情况;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2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8]。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用2进行检验,使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率

对照组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13.89%(5/36);观察组中死亡1例,死亡率为2.78%(1/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20例患者十分满意,15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22%(35/36);对照组中12例患者十分满意,15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00%(2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6篇

1

、凡死亡病例均应在科内进行讨论,一般要求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即时完成;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完成。

2

、讨论应由科主任或医疗组组长主持,科室(或医疗组)全体医师(需要时请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人员及分管副院长参加。

3

、讨论中应由主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病史、治疗与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急诊死亡病例由当时负责抢救的值班医师介绍,参加抢救的其他医师予以补充),本组上级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可酌情补充并做详尽的分析论证。参加讨论人员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诊疗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借鉴国内外对本病诊治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并在《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中如实登记。

死亡病例护士长总结第7篇

关键词心律失常;抢救;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在人员数量暂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靠人员质量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尤其是紧急状态下管理和使用好现有人员,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1]。

1 临床资料

2006年至2009年,我ICU共收治48例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其中冠脉搭桥术27例,瓣膜置换术12例,心包剥离术9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经抢救后死亡2例。

2 结果

本组病人在护理人员积极、有条不紊的配合抢救下,46名病人纠正了心律失常,未出现并发症,2名病人因合并循环衰竭死亡。死亡率为4.16%。

3 讨论

3.1 抢救人员的调配和物品的准备管理

心脏ICU管床护士发现病人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尤其心律失常引起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向医生汇报病情。当室性心律失常是室颤、室速时,管床护士还应立即向护理组长或护士长提出请求帮助。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及时进行工作上的协调,为病人的抢救提供必需的护理人力。包括除颤器准备、急救车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准备等。在抢救时尽量缩短物品准备时间,就必须抢救物品均定位放置、专人保管、每日清点并登记,以保证每件物品数量充足、性能完好。同时,每次抢救结束时,当班护士负责把抢救中所使用的药品及物品补齐并做好交班及抢救登记工作,以保证每次抢救物品及时到位。

3.2 抢救的组织管理

抢救中必须有一名护士承担调配及管理职责,称之为抢救管理者。通常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承担。抢救管理者负责合理安排及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较少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抢救时合理分工,使全体抢救人员处于各自的岗位,完成该岗位职责,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抢救者的效能。

3.3 抢救措施的实施

抢救时需要2~3名护士与医生配合。可将参加抢救的3名护士分为A、B、C三个不同角色。明确各个护士的职责,避免在急救时手忙脚乱、耗费宝贵的抢救时间、延误病情。应准确执行医生的抢救医嘱,抢救时可执行口头医嘱,但执行护士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才能使用。因此管床护士(A护士)应负责观察病人病情、生命体征情况,负责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并负责用药。B护士负责随药品供应,药物配置,同时还负责相关科室联络工作,及时向医务科和院领导汇报,并请各相关科室会诊,其次保持与医院检验科联系,加强与检验科沟通,做好病人同型血源准备、输送工作,保持与药剂科联系,及时通知药剂科配送一些特殊的抢救药品。C护士则负责记录抢救时床位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执行时间,并做好血制品及药品的查对工作。如果条件、人力紧缺时,至少应有两名护士参与抢救,此时则将B护士及C护士职责合并。

3.4 做好抢救工作的时间管理

病人行心脏手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发生率高、对循环影响大、病情严重,常常导致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强化护士抢救时间的管理意识。第一是明确抢救开始及结束的时间,应准确记录。第二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及生命体征情况,定时准确测量病人出血量,及时报告医生。第三应在抢救6小时内做好护理病历记录。第四必须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抢救工作争分夺秒。

3.5 建立抢救管理评价机制

护士长对抢救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在各种大小抢救中有意识进行以老带新,新老护士合理分工,默契协作,让年轻护士有机会参加抢救的整个过程。在每次重大抢救结束后,利用早会或科内业务学习等机会互相参与各种大小抢救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完善抢救护理技能及协调管理经验,提高ICU病人在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总之,ICU收治的多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护理过程复杂,因此,ICU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急救技术、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2],注重抢救时的团结协作和时间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田亚男、葛丽娜、庄 倩.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1274-1275.

[2] 路春丽、王丽军.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2).142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