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10-02 10:15:10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1河流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考查多从区域图、等高线图、气候资料统计图和文字材料等切入,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补给、气候 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植被土质 气候 流速(流水强度) 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 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

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⑤ 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就河流某河段横剖面而言,河底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变大后变小,最大流速出现在水深1/10至3/10处。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与流向皆发生突变,导致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一侧坡度平缓。

东北地区的河流,包括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部分位于中温带,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华北地区的河流,包括海河、黄河以及淮河北侧各支流,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明显,汛期集中在夏季(因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西北地区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与气温密切相关,水量小且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水位高,冬季断流,含沙量小,冬季结冰;

横断山区的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

华南地区的河流,包括淮河南侧支流,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支流,台湾省各河流,珠江流域大部分河流,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河流流量大,汛期较早且时间较长(5~6月受梅雨影响,7~8月受台风影响),但江淮地区有夏旱,南岭以南有秋旱和冬旱。

就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年内变化)而言,我国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而且自南向北随纬度增高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越来越大,非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而季节变化大。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对水系特征的考查多结合区域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常涉及流域内人口、聚落的分布,工业、农业、港口的区位分析等。在高考中还常出现以河流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

①河流长度、流向 受 地势 的影响 海陆轮廓、地形、面积

②流域面积 海陆轮廓、地形

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地形和降水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水系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扇形水系 海河五大支流在天津汇合,并经由同一条干流流入海洋,形似芭蕉扇的茎与柄,树枝状水系 长江支流众多,其与干流组成的形状像树干与枝丫

向心状水系 亚马孙河,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

梳状水系 淮河的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都与干流垂直,形似梳子

羽状水系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形似羽毛

属于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来水,干流在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易导致洪涝灾害

④ 河网密度 指水系中干流和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可以说明水系发育程度和河流分布的疏密程度。

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⑥ 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道弯曲程度越大,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2河流补给类型

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河流的开发利用

开发方向:防洪、航运、灌溉、养殖、发电、供水、旅游等

(一)河流航运价值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平缓

气候:降水多而均匀,流量大,汛期长(水深)、流量平稳、含沙量少(少淤)、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河道:干流长宽深、、支流多,水网密集,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

2、人为因素------资源、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河流流向与货物流向一致(俄罗斯不一致)、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

世界上航运价值大的河流:长江、莱茵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上航运价值不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北亚三河、雅鲁藏布江

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1)平原地形,水流平稳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3)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4)运河沟通天然水系,形成发达的运输网

我国南方河流比北方河流航运发达的原因有:

(1)流经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利于通航

(2)河道深、宽,通航能力大(3)大小支流多,河网密,深入广大农村

(4)河水不结冰,四季可通航(5)农村经济较发达,货运量也大

1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

(1)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

莱茵河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流量变化小。

地形因素: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运;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补充:亚马孙河比莱茵河的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莱茵河沿岸工农业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大;而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工农业不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小

(二)河流水能开发:

1、水能开发条件

水能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2)三峡与虎跳峡为什么都水能资源丰富?可是为什么首先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答案:都位于地势阶梯的交替处,落差大;都在长江干流上,径流量大。

自然原因:虎跳峡地质复杂,在板块交界处;三峡地质条件稳定,花岗岩坚固。

社会经济原因:虎跳峡处于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电力市场小(距离华中华东远)

水电开发需收集的资料

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三)水资源利用――跨流域调水

1、中国―南水北调

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3、东北―北水南调(嫩江辽河)

4、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印度河塔尔沙漠)

①概况:“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②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对比分析

③影响:可解决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河流与农业

1.灌溉水源

黄河: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弱水(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黄河谷地

3。绿洲农业:西亚、北非、西北

(五)河流与城市

1、区位

①河运的起点、终点:赣州市

②河流交汇处:宜宾(岷江)、重庆(嘉陵江)、武汉

③河口:上海、广州、伦敦、鹿特丹(莱茵河)、亚历山大(尼罗河)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2.布局

:

上游――居民、自来水厂,下游――工业区,清洁水源――微电子

3.河流对城市的作用——供水,运输,旅游

高中选考地理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审题

很多同学答题的误区是:做选择题直接看选项,觉得只要看到“经济条件”或者“市场广阔”等,自己常见的一些词就是正确答案。其实认真审题才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提高准确率。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这类词语往往是形容词,如“直接”、“主要”、“自然条件”等,从而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四个选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2、看图

近几年的选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尤其是2020年一月的这次选考,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学选考分离考试。选择题难度增加,相比较全国卷题目数量增多,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难度上,都对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一定考验。

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题目信息和我们日常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我们浙江省的选考,很贴近教材。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选择出正确选项。

二、综合论述题考试技巧

1、仔细审题。

从选考阅卷的反馈信息看,学生审题不仔细导致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急于答题的心理影响下,考生匆匆审题,结果答非所问,事倍功半。还有一部分学生,审题时漏掉重要信息,导致答案不全面,也会扣分。

2、知识联系。

很多学生进入选考考场后,答题紧张,审题很仔细的情况下,答题往往局限于题目信息,没有联系我们日常学习的课本内容,导致失分较多。所以课本的知识要做到烂熟于心,且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具体应用。

3、综合表述。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2篇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2、海拔高度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都是15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约1度每天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莫霍界面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风

            所受的力

最后风向

近地面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高空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平行

常见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雨区域

举例

冷锋

晴朗,温高压低

阴雨大风天气

晴朗温低压高

锋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天冷空气南下,沙尘暴

暖峰

晴朗,温低压高

连续性降雨

晴朗温高压低

锋前

常见天气

   气压状况

运动方向

对应天气

典型天气

气旋

中间低,四周高

北逆南顺

阴雨天气

夏季南方的暴雨台风

反气旋

中间高,四周低

北顺南逆

晴朗干燥

长江伏旱、秋高气爽天气

气压分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气候特点

           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气流上升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到40度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暖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到60度大陆西岸

全年温暖湿润

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

南亚地区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夏季: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20到3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东南风    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季:西北风

温带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35到5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东南分

冬季: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2温度的变化3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河流的补给形式:地下水(最稳定)、大气降水(东部地区最主要)、冰川补给(西部地区)、季节性积雪(东北地区)、湖泊水

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场(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原因不同,其他原因相同)、航海、污染物的扩散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的平均径流量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资源对经济影响:数量影响经济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效益。

现在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数量,随人口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

质量,人类生产生活排污不断增多

面对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3篇

考前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深入思考

纵横联系

要学好地理,深入思考不可缺少,随着学习的进阶,你要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地理学习时间中的比例。

与“热点”问题联系:经常用课本中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联系,通过深入思考,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与历史联系:把地理和历史相联系。如把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近代西方殖民活动联系起来。

用政治原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用哲学原理分析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关系。

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你要经常浏览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找出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联系。例如,把地理中的工业布局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用数学图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用数学公式分析某些地理原理。再例如,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原因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

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深入思考:例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以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去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思考

地理和物理,都有一个“理”字,因此,你可以尝试着把一些物理的学习方法用于地理。例如,深入思考。如果说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深入思考,那么,对于地理来说,至少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要深入思考,例如围绕某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可以把“经度、纬度”作为一个核心知识点,围绕“经度、纬度”这个核心,把课本上所有重点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风带、地形、植被、农业等进行归类。这样,当你在做题时,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你就能想到对应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了;反之,当你做题时得知某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信息时,就有可能猜测出这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了。

总之,在深入思考时,你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小球,你可以放在手中、随意玩弄。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从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时,你要深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海啸或者海平面发生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那些重大影响?”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你还要翻阅课本和参考书。

养成时刻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随时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2.把握要点

把握基本知识点的要点

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指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点、结论等。它们分布在课本中的各个部分,从大的方面,有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等;从小的方面,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等等。

一般的,能够体现地理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多为高考的重点。

把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要点的两种方法:一、自己总结出知识点的要点。你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精读课本、看参考书时,把基本知识点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并记忆准确,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能不断提高你的把握要点能力。二、记忆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要点。有些老师和参考书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总结的很好:非常清晰、完整、简明,你只要记住它们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见效快,但灵活运用性差。

你可以把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自己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的要点,并与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进行比较,看看谁总结的更好。

总结出典型题目的要点并归类

平时学习时练习做的不错,但考试时却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做题时不能把握要点。地理不像数学,没有那么多解题技巧,对于很多题目,只要你能分析出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要点,往往就能解决了。例如“太阳高度角”类题目,只要你把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等运用到这道题目对应的地理知识点,往往就能解决了。

老师和参考书: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典型题目的要点,你可以把老师和参考书上总结的要点记忆下来,练习和考试时,直接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归类:把典型题目的要点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或者按照解题技巧进行归类,并“串”起来,就能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适用于地理处于高级阶段者)

所谓“热点”题目,就是把运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你可以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等的信息中总结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课本上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热点”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你就能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你还能知道自己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把握要点:在浏览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时,你只吸收那些与课本和高考大纲范围内的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信息,你不必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提高把握要点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有用信息,鉴别错误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另外,你不必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的过于深入。

总结、回忆、笔记本

题型和解题套路:对于地理,有很多题型,每个题型往往都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你要把总结出的题型和解题套路记在笔记本上,随着题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解题套路。

由于地理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较多,不同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进行组合,会出现多个题型,所以,你还要不断简化题型。

这些东西,你要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当你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脑中可以不断的回忆再现,回忆再现地理原理、知识点、一幅幅地图、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知识体系,等等。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体系要同时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你的大脑。你要经常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整理笔记本、梳理和回忆知识,使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明晰。

3.查漏补缺

尽快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相关知识,都要尽快掌握好,不能有知识上的明显漏洞。要形成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放在一起学习;你还可以把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高中地理中,例如学习高中“地球运动”时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高中“地壳运动”时应复习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部分,等等。

以前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学好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初中课本上的还高中的,你都要尽快掌握好。

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

地理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等;如果你的语文文言文没有学好,基本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数学工具如立体几何没学好,也会影响地理的学习。你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体味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地理中。

高考地理中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4篇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47-02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继续钻研考试说明,把握考点要求,紧扣教材,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创编复习学案,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讲练背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强化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少讲精讲,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继续夯实基础,把握重点,过关考点,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以课本为主,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1)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2)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3)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对“多问题”反复练,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4)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1)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对错误及时改正,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建立主干网络,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自己应该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3)精选训练题目,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利用热点复习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查缺补漏,综合模拟训练(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中学生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0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把握好重点知识的学习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有了进一步增加,对学生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能够使学生有效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多,本人认为学生首先能够有效的把握重c知识,这样不管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或者考试,都会产生重要意义,当然,部分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哪些知识点较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当然,重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劳永逸,学生应该在日常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反复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应用,这样才能更加扎实的掌握重点知识。为了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找出高考中考点知识的题目,不仅让学生明白重点知识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还要让学生明白学好重点知识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好重点知识的激情。

二、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高度重视,而且要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高度重视,所谓难点知识,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的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难点知识并没有定论,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一样,一些对部分学生是难点知识,但是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就不是难点,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有效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掌握难点知识过程中的灵活性。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得以解决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当然,如果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就要及时请教老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难点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以免省略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难点问题,就扫除了地理学习中的障碍,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信心更加十足。

三、善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就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进行人文地理的学习,而且要进行自然地理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如果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与应用知识点,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那么在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呢?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之一,就是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点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板块的过程中,由于要学习不同地区的气候、人文风情等,学生大脑中往往会出现一团浆糊的情况,如果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线索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那么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即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当然,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而言,学生在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四、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上文已经提到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理知识点的学习,较多的知识点不仅会使学生出现混淆的情况,而且学生也容易遗忘,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习,那么,即使课堂上能够听懂教师讲解的所有知识点,也难以扎实的掌握知识点。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高中学生在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新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学生应该每天抽出一段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点复习,学生要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如果已经全面掌握,继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果存在知识盲区,及时补救。2.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学生不仅要复习新学习的知识点,还要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学生在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时,要提升复习的规律性,这样才能使复习活动按部就班的开展,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6篇

关键词:讲究方法;提高效率;注重基础;面向全体

如何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高中数学总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深化并运用数学基本思想与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观念。所以在总复习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考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摆在高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如何组织好高三数学总复习呢?本人结合近几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立足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总体素质和知识基础。在总复习开始前,立足学生实际,认真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分析;(2)总复习原则、措施和指导思想;(3)总复习的时间、内容安排、复习形式、具体做法和明确具体目的的要求;(4)复习资料的精选和使用、确定复习重点;(5)总复习的奋斗目标“选优提差”的对象、措施和具体办法等几个方面,做到师生心中有数、条理清楚,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总复习。

二、讲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1.精选和确定复习资料,系统归纳,分门别类地进行总复习。

以课本复习为主,适当精选各地历年考题,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归纳,注重纵横联系,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按知识结构分门别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总复习。目的在于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使学生平时学到的局部、分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采用“概念——范例——复习练习——测验小结”的形式,精讲、系统、训练结合,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点化和提高,基础知识重点复习。如代数部分的数式运算、函数图象与性质、几何部分的圆柱,圆锥,圆台,球,棱柱,棱锥等。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尽量顾及到各种题型的训练及几何、代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这是教师必须紧紧把握的教学环节。抓住知识点,认真备好课堂结构和复习方法,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加强辅导,全面提高

总复习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复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保证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下,去实现对优秀生的培养。

1.面向学困生,实行“低起点、宽要求、多激励”的课堂复习教学方法。因为学困生基础差,所以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知识障碍,对这一部分学生要宽要求、多激励,让他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使他们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要特别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些学生是整个复习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难以建立知识框架,题目会做,但一做就错,粗心马虎。因此对这些学生的要求要严格,解题过程要严密、细心,使这些学生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应注重优秀生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思考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情况,在推理论证时做到理由充分,言必有据,逻辑严格可靠,条理层次清楚,结论完全正确。

四、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记笔记 学习效率

高中与初中相比,知识结构有很大变化,但内部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很多初中生往往靠死记硬背,或对单一题型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即便不太用功的学生,其成绩也不会太差。但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都有了较大变化,并不是简单地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

有的人认为:“记笔记就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地罗列和摘抄,很浪费时间。”这是对记笔记的错误认识。其实,有实验表明:刚听完课,能记住知识的80%,过了48小时之后只能记住10%。这说明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记笔记有很多种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书写笔记的方法和格式

记笔记要记单面,采用提要式记法,不仅要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还要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分出几点来。有的知识可先分成大段再分成小段,做到分层记录、脉络清晰。上课时主要以听讲和理解为主,在教师书写板书时,要简略地记下大纲、思路和疑问。对于教师的总结,在记笔记时要用词简洁,可用代号,听、看要结合,不能一字不落地记,可用不同符号标注出重点、了解、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反思与复习,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课后把教师讲过的内容整理完毕后,先回忆一下,再默写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把答案归纳成小点后再进一步熟悉,如果忘了,可翻阅笔记,但做题时不要把笔记放在一边,当遇到不会的题时再翻阅笔记。

二、彩色笔标注法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套彩色笔,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了解、重点背诵、单选、大题。对于定义,常考的那几个字可以用红色笔来书写。如“洋流”的定义:海水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其中“常年”“一定”就是关键词,要用红色笔写出来,课后复习时,着重注意这几个字就可以了。“暖流”的定义:海水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对于这个定义就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定义,而应用等温线图展示出来,其中寒流用蓝色表示,暖流用红色表示,还可以把等温线与纬度的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纬度低的地区温度高。这样,知识点和考点就有效结合起来了,避免了只是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却得不了高分的问题。

三、重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

人教版教材,结构清晰、明朗。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有些知识点只需了解,有些知识点只需理解,而只有一部分知识点才需要重点理解、掌握、背诵并拓展。对于文科而言,答题时不需要全用原话,只要答出采分点即可,所以,我更注重让学生听讲和理解,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教学中,第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了海洋水是主体,占全球水量的96.53%,这种常识性知识,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也就没有必要写在笔记上了。

四、教师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新课改之后,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更为灵活,让人难以把握。因此,教师应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和补充。如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教学中,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但练习册中却有很多关于这一知识点的习题。因此,我在讲课时,一边画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一边总结规律,提出风海流的定义,让学生加深理解;一边在板图中画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即风海流的方向最终与赤道相平行,而整个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的形状类似于数字“8”,大洋中低纬度洋流,以大洋为参考,西暖东寒,而以大陆为参考则相反。我把学生的总结制作成了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后把课上板图中的内容直接填加到笔记本中这一知识点旁即可,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

五、补充知识点对应的典型题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考试时却得不到高分,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或是做题方法不正确,不能把知识点和多变的考题进行有效结合,我总结出了学生的几个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2)审题过程不细致;(3)信息提取不全面;(4)解题思路不清晰;(5)语言表达不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我把做题的方法又做了总结:第一,审题。审的是什么?审的就是图中的经纬度、典型地区的轮廓和形状。第二,找关键词。看看题中考的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后者与前者相比,还是前者与后者相比。第三,借助选项给出的答案来分析这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去做题。我让学生用单面儿记笔记,背面儿进行例题补充,把平时在练习册上遇到的比较好的典型题写到对应知识点旁边。如果图比较简单,应尽量手绘,如果图和图例非常复杂,就可以把练习册中的图直接剪下来,粘到笔记本上,且文字部分要详细解释ABCD四个选项,如A为什么是正确的,考查了哪个知识点;B为什么是错误的,怎么改才是正确的。起初按这种方式做题,学生会感觉很费劲,速度也很慢(每个选项都涉及多个知识点),但经过两周的练习后,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做题可以反复巩固以前的知识,进一步熟悉知识点,当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可不用再翻阅笔记了。

六、编小口诀帮助记忆和理解

地理知识体系庞杂,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做题时还有很多图像,涉及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是文科当中的理科,所以背诵时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有技巧地背,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编一些小谚语和口诀,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学习“商品谷物农业”这节课时,分布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和俄罗斯,但这些国家中又有好几个国家和其他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分布国家重复,所以,我就编了一个拼音口诀:美、加、澳、a,o,e……这样既好读又好背,还不容易忘。对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里晴,地无三里平。”这类谚语,我们可以把他们作为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七、成果展示

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学生都能按我的要求自觉记笔记了,90%以上的学生能从记笔记中收获成功。通过记笔记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理清脉络,找出错误原因。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总结试卷。在试卷总结课上,80%以上的问题已通过查阅笔记、反思理解、小组讨论纠正过来了。不仅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提高了,其他学科成绩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