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考历史大事记(合集7篇)

时间:2023-08-28 16:30:30
高考历史大事记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1篇

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年)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课标要求: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典型例题:(2013·福建安溪一中高三摸底联考·1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例题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答案应选D。

二、兴中会成立120周年(1894年)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反动统治。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兴中会成立的史实

典型例题:(2013·滨州市北镇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38)《兴中会成立宣言》中指出:“盖中国之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其原因皆由众心不一,只图目前之私、不顾长久大局。不思中国一旦为人分裂,则子子孙孙世为奴隶,身家性命,且不保乎!”这段宣言( )

A.要求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 B.旨在说明中国革命的紧迫性

C.反对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D.坚持团结斗争,反对内部分裂

例题解析:A项与题意无关,中国同盟会作为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成立于1905年。B项反映了兴中会成立的背景。C项不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答案应选B。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国家矛盾激化,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并最终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于1914年8月,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也引发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

课标要求: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典型例题:(2013·浙江宁波市效实中学学年高二期中·1)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理由是( )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例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仅仅从一战在欧洲进行或者给欧洲带来毁灭性打击得不出材料观点,排除B、D两项。C项说法错误,1917年美对德宣战,答案应选A。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90周年(1924年)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改组问题,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其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等。

典型例题:(2013·保定市高阳中学第十次周练·27)1924年7月,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2篇

怎样背历史事件是众多学子一直非常困扰的事情,也成为了学不好历史,历史分数不高的重要原因,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提高记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提高记历史的方法要想背好历史事件,先要学会总结事件中包含我们需要背的信息。比如:先找出每个历史事件的名称、地点、人物内容及历史意义,在根据以上信息找出相似的历史事件总结在一起并列出表格,如某某事件名称相似,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便于记忆

记忆历史事件,记忆时间也是记忆中的重中之中,对于准备复习备考的同学,我们可以选择将历史事件的时间打印下来并贴到随处可见的地方比如家里的书桌上,电脑,电视旁边等等,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通常需要一些学习工具书,在历史学习中也有相同的道理,很多书店都有知识点全面,总结的好的迷你书,可以随身携带,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记忆

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我们可以大声朗读并保存下某某事件的信息,在没事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播放,并顺着播放的声音背诵,看看自己是否背的下来,若背的下来,那么你就成功了,背不下来在跟着读几遍就记忆下来了,而且这种方法记忆下来的东西不会轻易忘记,这是我自己的经验

要想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主要看学习者本身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否浓厚,若学习者本身不愿意学,不想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记忆,那么在怎么努力背的效率也不如其他人的高,所以说,要想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学习者对历史的兴趣,才能让学习者自己去学,更好的去提高历史成绩,做到这些的时候,记忆历史事件也就不难了!

历史提分用什么方法好一、学会考试答题

答题一定要让学生读懂题目,明确题目的意图,考的是哪部分的知识点,不要盲目做答。

做选择题时,要找背景、定史实,明确问题;看是否、删无关,全面准确。做材料题时,一要明确步骤:先看问题再读材料,这样就有的放矢。

读问题一定要把问题读准,学会分析读题,分折到点,逐点作答;读材料时一定要读全,段、句、标点符号、关键词、出处、题头都要认真读。

二要明确设问形式:一般有三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类,直接用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根据材料作答的,要依据材料;

围绕问题,分析作答,依据材料结合实际作答的,要围绕材料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作答。

二、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复习之前,先把教材系统认真地看一遍,包括课文的正文、注释、插图、大事年表等。注意前后朕系、中外联系,把同一时期的事件归纳在一起。

这样做,大脑中会形成一个整块的历史轮廓。然后再做本课或本节的练习题。

三、多记重点、难点

凡是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考点,都要着重记忆,什么地方考试几率小或者不考试,就当作识记部分,了解一下,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四、多看课本

让学生每天都要抽时间看课本,不要想着是在看书,可以把它当作故事,当故事看有趣味性,不知不觉中东西就记住了。

五、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成绩不及格,多数与对历史学科没兴趣有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可以从搜集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做起,多引导、多激发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多看辅导资料书,多做配套练习题

每年都有关于中招历史复习的资料类图书,建议学生根据老师的推荐,买两本诸如历史中考秘诀、历史复习大全,开卷考试的,买本历史考场速查即可。

另外,与课本配套的基础训练类书也要买一本。总之,提高历史成绩要多读多背,掌握方法,围绕问题,按要点作答。

怎么复习历史的方法1.回归课本、逐一梳理必修强化记忆两遍,选修强化记忆一遍,能力必然提升,你将战无不胜。

建议同学们复习时,调动所有的感官,脑、眼、口、手并用,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会有助于落实消化,会有助于提高效率。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知识点考点。

2.抓住主体,罗列事件历史的主体比较好确立,一般来说每一个章节都是主体,围绕这个主体都产生一些事件。

如“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主体。十一届三中全是相关事件,进而延伸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整理错题、分类整理历史的复习并不能依赖大量做题,我们应该把以往做过的题本、月考试卷、各区模拟考题等中当时做错的部分重新审视一遍,避免历史的错误重演。

4.尝试规范答题过程高考文综测试时,历史是和政治、地理三个学科试卷同时下发,在150分钟里一并完成。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3篇

高三学生在开学之初就做好高考一轮复习的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的进度。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三个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三个步骤第一、按编年史顺序推进,理清知识框架和结构

我们都知道,新课改后的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一个独特的体例,按模块将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几个部分进行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知识点无法顺利衔接、时间顺序屡不清楚等问题。于是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应该重新按照编年史顺序将历史的多个模块合而为一,以便使学生将脑海中的零散知识点串成一条线索。

高中阶段的历史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大部分。中国古代史近年来出题都不难,考察内容也相对有限,因此可以说是三大部分里最简单的一个部分。对于这个部分的复习我们可以采用编年史和模块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即按照朝代顺序复习,复习时依旧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走。由于学生早已学过这些知识,所以接受起来应该不难,重点是在复习阶段应该重点强调出这三个方面发展的变化趋势及各朝代政治制度或者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皇权的不断加强以及相权的不断削弱,三省六部制随着各朝代的发展而慢慢形成的演变过程等等。

中国近现代史则成为学生相对困难的复习环节,因为这段历史时间短而事件多,考得非常细,时间点又必须记住,再加上中国近现代史相对枯燥,内容又很屈辱,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所以对这段历史的复习我们更应该强调知识脉络的梳理,将琐碎的时间点串成时间轴,特别强调出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前一个事件的影响就是后一个事件的背景等。也可以把一些关键人物作为线索,如以孙中山为线索,探究与他相关的几个历史事件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该人物在这些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他在每个不同阶段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记清知识点又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做材料分析题时也更容易有思路。

最让学生头痛的莫过于世界史部分,由于世界史要学习很多个国家的历史,学生大都搞不清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很容易记混相关内容,因此这个部分的复习依旧要树立一个清晰的框架使学生一目了然。比如世界史可以分为世界上古史,即古希腊古罗马的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也是学生最乱的内容;还有世界现代史,即以苏联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以国家关系格局为内容的时代新主题。上古史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只要抓住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罗马法在不同阶段的适用范围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里应该更多强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样在后面学习近代西方史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虽然国家众多,但英法美等西方各国,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部分的复习一个是要搞清该国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各国在平行空间里的先后顺序;另一个则是要做横向对比,将各国的特点放到一起比较,然后加以区分,同时还要注意其内在联系。

至于世界现代史部分,往年的考察力度都不太大,理解上也不需要有太多深度,只要记清史实即可。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和中国现代史部分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对比复习,找到异曲同工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也可以在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一起复习,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大趋势联系在一起,做到深入理解。

第二、研读考纲,弄清重点和考题方向

这个时候新一年的考纲还没有,但上一年的考纲和头几年的考纲进行对比的话,应该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考察内容的大致方向。高考大纲虽然会有些许的调整,但是绝大多数内容都没有变化,年年必考的一定是重点,而2013年新增的考点自然也是要引起关注的内容。按照考纲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出题方向,更快的接受高考模拟。

第三、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

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做到最基本的记清和记熟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建议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卷子和练习册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导致,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如此逐一分析之后,学生便会对错题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对错误选项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识点时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了。多弄会一道错题,也就多掌握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2021高考历史记忆力法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办法

历史科目的知识繁杂细小,朝代更迭,人名地名国名众多,大事件无数,记忆起来相当困难,运用谐音记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我们用谐音就可以记成“一把揪死”,这样就化难为易,变死为活了,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幽默诙谐、轻松有趣的话语,活跃了思维,又记忆了知识。

时间串联法:按时间顺序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大事记。掌握了时间的走向,按照时间来记忆对应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主要有相关联时间记忆法、时间运算法以及时间推导记忆法。

如:中国近代史上,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等,记住了这些时间更替,学习效率就瞬间提高了90%。

相关联时间记忆

此方法需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这样记住一个事件,就能够连带记住其他几个事件的时间。比较和区别记忆,必能提高记忆效率。

时间运算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时间运算。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况: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占据香港、台湾的时间是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以用列算式的方式推导:(1919-1840)-(1949-1919)=50年。

(2)比较距今时间远近。如:公元前594年与公元前459年,哪年距今比较近?

(3) 进行时间转换,不同纪年方法之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

时间推导记忆

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记住了一个历史事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两年后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又过了两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线索推导,就能将多个事件联系在一起记忆。

分类整合法:将知识点归类记忆

历史知识看似杂乱琐碎,但实质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和联系进行归类整合,就能清晰记忆了。

看书的同时,简单地列知识点提纲

在分类看书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记录,列写提纲,以时间、原因、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为主线,去引导记忆。

整理历史专题,有计划地复习和记忆

同学们也可以整理出历史专题。如古代政治史、古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多个历史专题。整理完成后,再进行细化填充内容。这样肯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熟记于心。

网络构建法:构建框架,条理清晰记得牢

从宏观角度讲,整个高中历史可以分为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三大块。从微观角度讲,每个历史概念都有它固有结构。如:每一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从多角度入手,建立框架,形成网络。

抓点:抓住每一个历史专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骑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

串线:找出各事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线索。把这些事件的“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铺面:将某一时期内的全部历史事件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面。

如何短时高效提高历史成绩潜心静气,夯实基础

“能力立意”虽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主旋律,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就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科“双基”的要求并没有削弱,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的根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对边角知识的落实,由此展开知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理解内涵,善于记忆

精读、巧记、理解内涵,是落实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善用记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如抓关键词的浓缩记忆法此外,常见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词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

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认知规律

主干知识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同时要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

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消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述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和探求认知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复习中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4篇

一、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

纵观历年的高考历史题,考察形式始终处于持续变化当中,并且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始终脱离不了最基本的教材知识,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相当重要,历史基础知识可以说是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源泉。

1.牢固把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源泉,历史教材是学生积累历史基础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解答问题能力的程度,因此学生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首先,学生要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来梳理:一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来梳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个方法线索比较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把教材熟悉一遍,然后准备笔记本,把教材上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务必要注意条理清晰,字迹整洁,认真整理之后保存好笔记本以便日后翻看,这项工作做完之后接下来就是按照笔记本的整理认真背诵,为了防止遗忘要经常翻看自己的笔记本。二是按照历史事件来梳理。这一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整合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敏感性。学生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必须认真听教师的讲述,课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对教材上所讲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自己总结出全面的历史事件。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线索来整理: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事件的时间,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事件的启示等。以辛亥革命为例,学生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先从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入手来总结,在笔记本上列出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梳理和总结,学生脑海里就有了一个整体框架,更有利于记忆以及理解。

2.灵活运用历史事实

有些学生平时记忆力很好,上课也能够认真听讲,课后也能够耐心背诵,可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类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只注重教材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教材知识的运用。高中历史成绩的提高不是单靠死记硬背来提高的,它需要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对历史有一个敏感度。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应经常做练习题培养历史思维,灵活运用历史事实解答难题。在做题过程中可以进行模拟演练,提高考场应变能力。在此学生要注意购买高质量的,口碑好的练习题来进行练习,不要搞题海战术,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另外,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除了要牢牢记住史实之外,还要注意学习反思,学生学习的不只是历史学科本身,还应当学习到用历史去说明问题。经常与教师和同学探讨历史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运用历史事实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长效热点的复习

除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长效热点的复习也至关重要,根据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命题人总是在基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再添加当时社会最热点的问题来出题,让学生运用史实来解答热点问题,学生把握当今长效热点已逐渐成为历史复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1.搜集长效热点

随着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搜集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社会热点,利用报纸期刊,新闻媒体,电脑网络等手段搜集长效热点,并对这些长效热点进行分类整理,类别主要有:国内的长效热点,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环境,人口等,国际长效热点,主要涉及我国与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交流等。

2.探讨民主法治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5篇

摘要:艺体生往往文化课基础薄弱,但却是高中学校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针对于艺体生的特点,本文以情感教育和教学方法为主线。在关爱艺体生、培养历史学习兴趣、适度的学习难度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艺体生;历史教学;策略

艺体生是高中学生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艺体生成为了高中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艺体生往往成为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标准,怎样合理有效的管理艺体生成为了一个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艺体生的文化课成绩大部分都存在“先天的不足”,相对于其他学科历史成为了提高艺体生学习兴趣的“新宠”。针对艺体生的高中历史教学,合理的策略很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用心关爱艺体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艺体生在文化课的不足比较突出,很多学生都受到过来自各个方面无形的“歧视”,甚至很多教师直接形容艺体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长期的压力,导致了艺体生对文化课学习有较大的抵触感。再加上艺体生的个性特点,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细腻情感。一个教师在对于艺体生教育首先不是要取得教学的制高点,而是要先用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很多艺体生都希望教师先同自己做朋友,但是长期的工作教学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工作上的“麻木”,在学生面前“妄自尊大”。只有教师和学生成为共同的朋友,才会拥有教与学的共鸣。古语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以故事为媒介,培养艺体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是”。兴趣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索欲。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说到培养艺体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要先认识下历史。从广义的历史角度来讲,历史是由普普通通的人构成的,即人们就是历史。这也让历史学科有个相对优势的特点,就是故事贯彻始终。现在的艺体生的普遍有历史的穿越情节,这就让历史在其兴趣方面将会大有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在战国时期有荆轲刺秦王、两汉时期有楚汉争霸、以及隋唐时期有隋唐演义,毕竟历史离开故事不再是历史。而且很多都已经经过现代的艺术加工拍成了电视剧或电影。这样就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同学生探讨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的探讨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被时代“淘汰”。进而可以把学生的这种激情转化到历史教学中来。寓教于乐的本质没有变,只是给它穿上了华丽的衣服。当然除了用探讨和交流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如观看记录片,撰写历史故事的小文章。不管用什么方式,历史故事都要贯穿兴趣培养的始末。

三、适度降低教学难度。艺体生高考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而且他们普遍存在历史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现象。现实的教学实际要求教师降低教学难度,但是降低不是没有底线的。一般的标准就是以高考考点的基础知识为现实的目标,不论在平时的新课教授还是复习阶段都要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即可以巩固前面来之不易的“信任”,又可以增强艺术生学习的信心。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降低的是整体的教学难度。对于优秀一层的艺术生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辅导,这要既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也能推进培优工作的开展。

四、重视传统的历史学习的常规方法。这里简单的介绍几种传统的历史学习的常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还原基本步,以教材为中心。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考试对于考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许多人造成了历史课本不再重要的假象。然而历史教科书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历史试题的选题和标准答案的制定都是以历史教科书为根本。可见教科书是根本,针对于艺术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更需要还原基本步,以本为本。

第二种方法:“笨鸟先飞”,实干与巧记结合。在庞大的历史基础知识面前决心很重要,教师平时就应该同学生灌输实干精神的重要意义。“笨鸟先飞”就要下决心实干,历史教学的本质意义就是育人。给艺体生情感上的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天道酬勤”的信心就可以慢慢的树立。再配合适当的巧记方法,历史基础知识记忆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的选择考究,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艺体生,可以先采用听写记忆法。通过与艺体生的共同努力获取进步,让他们慢慢去适应。听写记忆法很普通,不过非常实用。而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主要有:

1、归纳记忆法。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方便记忆。艺体生需要教师降低难度去适应,使知识的归纳适合艺体生的特点,并且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

2、串联记忆法。是通过将同一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串联到一起记忆。如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可以串联为:初税亩――西汉的“编户齐民”――隋唐的租庸调制――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这样的串联方便了知识的条理化,对于艺体生有明显的效果。

3、歌词口诀记忆法。有许多历史知识可以变成通俗易懂的歌曲和口诀,这样就方便记忆。如战国七雄就可以编成“齐、楚、燕、韩、赵、魏、秦”。

4、历史规律记忆法。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有其独特的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规律,可以在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如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去理解与记忆。规律记忆法可以保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快速的记忆历史知识。这种方法非常适合艺体生“投机取巧”的性格。

第三种办法:研究高考真题,寻找规律,重点突破。高考真题是高中历史教学考试的终极目标。高考真题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等特点。把握高考真题可以摸清高考出题趋势的脉搏,系统的感知高考试题的路数。这样教师就可以用高考的思维来提炼知识,细化细节,最后针对艺体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五、找准时机全方位的转化艺体生。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可见艺体生的改造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时机却是促成转化的钥匙。全面的转化艺体生的学习状态,需要情感、方法的联动。但是转化的时机可遇不可求,这个时机可能是一次考试、一次对话、一件小事。时机把握好了,艺体生的历史学习就会形成“自给自足”的活循环。这种转化效果在高三艺体生中最为明显。所以,抓住合适的时机往往成为整个教育教学的关键。

结语,艺体生的历史教学是情感和教学方法的策略。相互制约,但又缺一不可。本文将艺体生的历史教学上升到策略上的讨论,是希望历史教学理念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教学方法可已从微观上把握。

参考文献: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6篇

关键词:高三历史教学 复习实效 感悟 想象 思考

我所任教的两个高三文科班是普通的班级。学生常常困惑于历史教材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许多知识刚刚记住不久又忘了;有些知识即使记住但在考试中又不能灵活地运用。与目前初中历史教材相比,高中历史教材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程的描述难免高度浓缩,更注重对历史原因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历史内容基本线索和阶段性特征的把握。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不可避免的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触目皆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知识。熟记并理解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庆从2006年开始文综自主命题,据市教科院龚奇柱专家统计,约有75分的内容是考查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这些知识并非纯粹考死记硬背,以小专题为视角,考查对知识的理解、阐释、运用等方面。以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考查的是学生必备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如果将这些知识建立在一味死记硬背上,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命题要求的。近读台湾知名学者张元教授谈历史学习方法的文章《What,Why and How与高中生谈学习历史》,他对此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

“我们读到某一段历史时,先想想,那时候是怎样的情形呢?尽量使那些事情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构成一幅历史的图像。”

“就以人物为例,每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我们的心中,都应该栩栩如生……历史人物绝不应该只是一个曾经做过某件事情的人的名字而已。我们在学历史时,读到某个人物时,如何能够如见其人呢?也许我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学问性情所知不多,但在有限的资料上,也要驰情地想象一番: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如何做这些事?这些事情对当时以及后来有何影响?他留给我们后人怎样的启发?只要我们多想一想,这位人物就会留在我们的心中。”

“应该多想一想的是‘为什么’。‘为什么’是原因的探讨,历史是离不开原因的,时间序列中的因果关系正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结构,抽离掉这一部分,历史知识就无法成立。……导致一个结果的原因不只一个,在好几个已经列举出来的原因之中,是否包括了最重要的那一个?为什么这个原因比其他几个重要?都是必须说明和解释的。而这种探讨最重要的原因并加以解释就是理解历史的重要步骤,在踏出这一步,进行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思考、分析和推理。相对而言,在讨论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时,记忆力是派不上用场的。”

张元教授的这些见解表明:历史并非一门主要靠记忆的学科,重在对过去事情的理解、阐释、探究。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发挥历史的想象力去神入历史,感悟历史,多想一想教材文字背后隐含的丰富历史场景,在此基础上,探讨历史上的因果关系,增强历史意识、历史洞察力,吸取历史智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查阅自己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反思日志,我在发掘与历史人物相关的细节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兴趣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我尽量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图文材料,使教材内容材料化,同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细节的材料,激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神入到历史场景中去。这些感性材料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降低历史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注重结合史实推导历史结论,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我发现,凡是在教学复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激发了学生思考兴趣的,学生反响就比较好,对学生的触动就比较大。现摘抄数则如下。

1.学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时,我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时期各方面的文化成就,阅读相关的一些图文材料,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集中讨论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成就所体现的主要特点,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紧扣材料进行总结,发言比较积极踊跃,要点如下: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是汉族和其他各族共同创造的;政府对科学研究进行扶持,有专门的机构参与,如元初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思想,如郭守敬关于科技的观点;实用性加强等等。

2.上午在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时,我引用了数则有关中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得以产生?启发学生从资本主义产生所需要的政治前提、资金、市场、技术等条件方面分析,学生从对不同材料比较、分析中掌握了理清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较之死记教材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条件的原因要点,更显轻松自如。

3.有关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功绩,教材有一句结论: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理解这一相关结论时我补充了一则关于在“四一二”反革命中的史料:

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当时驻扎在上海的第一军一师和二师、第三十三军等部都卷入了这一血腥大屠杀之中。中共领导人不幸在这场中被第一师七团的士兵抓住,关押在闸北宝兴里一座天主教堂(临时团部)里。幸运的是,负责处置的师部军官酆悌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与陈赓、左权等是同学,他非常敬仰的才华,纵容部下放走了,后来知道此事,在抗战时期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掉了。

4.近几节课复习抗战史,我没有额外补充课外大量的材料,而是对散见于教材不同地方的材料集中到一起明确点出,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分析,充分使用,用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减轻记忆的负担,激发学生分析教材材料的兴趣:

以上这些反思记录,是我在日常教学复习中对一些感觉成功之处的心得之作,不成系统,但体现了我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的理念:历史教学靠一味灌输,死记结论要点是没有前途的,应充分依据材料,由师生共同营造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图像,对历史进行想象、分析的处理,让学生逐步体会通过图文材料认识历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历史教学应围绕高考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尽可能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素材,在自主阅读、思考交流中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考历史复习的实效。学生只有通过材料感悟、想象、思考的历史内容才会变成自己真正熟悉、得心应手运用的内容,而不是教材看似枯燥、僵死的文字叙述。这一理念算是与张元教授的见解不谋而合吧。

高考历史大事记第7篇

一、认知“记忆”的概念

记忆,就是过去的事实、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古希腊的阿斯基洛斯也说“记忆是智慧之母”。其形式有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有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二、高考的要求

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要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表现,均要求考生要有大量而又扎实的记忆知识基础。而文科综合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记住和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用时能够及时从大脑中筛选出来。同时高中历史的高考制度是闭卷考试,是必须要记下来才能考的好的。因此,必须加强记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情况则是正常现象,这时切忌因暂时的困难而打退堂鼓。

三、历史学习方法的探讨

(一)认知层面

1.集中注意力: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三心二意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所以首要的是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2.强化理解记忆:以记忆为本,以具体知识的理解为主体。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固记得长久。只有理解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全,记忆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我们上课一定要聚精会神、专心听老师的讲解,理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争取做到记忆、理解同步解决,一步到位。

3.反复消化:重复是记忆的窍门,背诵是记忆的根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因此对学习内容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并且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遗漏之处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记得更牢,避免遗忘。

4.掌握规律及时复习:德国著名心理艾宾浩斯经过反复实验,总结出了一条记忆曲线,从此可以看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第一天最快达到60%多,以后渐慢,一个月后基本就不再遗忘。所以要提高记忆就必须课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所以要尽量努力结合理解所要记忆的事物的意义。

(二)具体实践

1.做好笔记: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既动脑又动手,在记忆中边看笔记边回忆详细内容,从而使学过的知识在大脑中由粗浅条变成有血有肉的丰富的内容。从整体上来说要想使学过的知识记的牢固、理解的透彻,就要创造并选择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方法,并且很好地驾驭这种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做好笔记是强化记忆和深入记忆和深入理解的主要手段,正所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同时自己编写提纲,理清层次摘抄书中必须准确记忆的历史基础知识,学完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后,可将知识整理成几个系列或是几个专题,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对外交往、思想科技文化、国际关系等。每个大系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系列,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知识,从而便于复习和记忆。

2.联想记忆法:

(1)纵向联想记忆法: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关系,揭示历史事件前的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行记忆。如刚刚学完的三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均可以按照此种方法,以原因、进程、结果、影响为主要线索进行学习和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联系,或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如对17-18世纪的英国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进行联想记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联想记忆等。

(3)相似联想记忆法: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务的某种联系。我们即可借助于这种相似的联系性进行记忆。如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欧洲封建国家君主的改革的内容、目的、影响、性质、均可进行联想记忆。

(4)相反联想记忆法:由对某一历史事物或历史事件的思维记忆,引起对与之有相反特征事物或事件的思维记忆。

3.浓缩记忆法:将历史所学内容的精华和核心内容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以最简单、最本质、最凝练、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进行记忆。

4.谐音记忆法:借助汉字的谐音关系进行记忆。如钱、禁、兵、管。如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的记忆,可简化记为钱进(禁)宾(兵)馆(管)然后展开记忆,钱即赔款4.5亿两,进即禁: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宾即兵:使馆界内不许中国人民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馆即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列表记忆法:把学科知识归类储存,便于进行比较记忆,尤其是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异同点的比较记忆。如和明治维新的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中国史上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比较等。

6.讨论法:课前教师先创设讨论意境,学生通过讨论找出个体差异,后经过集体讨论,形成共识,这样学生之间经过讨论,辩解进一步加深对掌握知识的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7.提问法:提问法:善教者,以善问,提问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因长时间听课而分散的注意力拉回来,同时有助于温故而知新,并强化主题,突出重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8.实地参观:通过实地参观,可以题解直观地认识,历史知识增强成认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9.图文综合运用把历史事件通过图形、人物有机地结合如 新航路就可以把四个人物、四条航线放到航线图中,使图历史地图和文字说明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