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艺发展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1-27 07:43:48
工艺发展论文

工艺发展论文第1篇

关键词:镇江民间工艺;政府扶持;产业集聚;市场化;品牌建设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部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镇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尝试。去年,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组织了彩蛋、泥塑民间艺术家远赴德国曼哈姆市参加复活节期间的展销,富有东方神韵的镇江蛋雕艺术品《慈寿塔》、《昭关石塔》、《十二生肖》等几十个品种受到德国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参展的140多件蛋雕艺术品供不应求。赚取了大笔外汇。而在德国欧洲第二大生态公园路易圣公园内举行的镇江民间泥塑艺术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带着东方特有的写意手法,为来宾现场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国名人的头像,直至镇江泥塑艺术家带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国艺术家同行们还仍意犹未尽,竞相购买。蛋雕和泥塑的热销,说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产品的周密研发、包装、推介就能顺利开辟国外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是互通的,通过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镇江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

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工艺发展论文第2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工艺美学;工艺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工艺美学是建立在工艺学和美学的基础上,探讨工艺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工艺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这些生活日用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产生了朦胧的工艺美学思想。在工艺美术的学科领域里,应当开展对于美学的研究,可称之为“工艺美学”。工艺美学研究工艺美和生活美的关系,研究工艺美的法则和规律,研究工艺美术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以及材料美、结构美,研究社会发展的新工艺美等。

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中国工艺美术及造物文化的悠久、发达、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传统工艺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

一、工艺美学思想的发展

工艺美术至所以重要,是由于工艺美术的特性所决定的。不同种类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认识现实、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法,也具有不同的艺术作用和社会职能。工艺美术不同于绘画,由于它受实用性的制约,以及制作条件的限制,所以它往往不以直接描写具体事件为艺术手段,而是通过人们的精神世界,即通过人们的爱好、情趣、风尚等去把握现实,反映生活。这一点,它和音乐有某些共同之处。音乐也主要是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不过音乐是以听觉的感受为基础的时间艺术,而工艺美术则是可视的空间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则是极为接近,就两者的性质来说,只有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差别。工艺美术总是注重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的方面,予以肯定、歌颂、充实,或是使不美的变为美,而很少去表现批判。总之,是为了创造工艺美。

从理论上讲,艺术的作用包括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三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也是互相联系的。但不同种类的艺术,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这三个方面又往往各有侧重。工艺美术的审美作用占有首要的地位,比之其它艺术是更为重要得多。工艺美术主要是通过审美作用而达到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因此,审美作用决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思想、意志等交溶在一起。人们的审美观,关系到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也关系到对社会的实践行为。崇高进步的社会活动,不仅会引起道德上的颂扬,同时也会产生审美的赞赏。真善美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说:“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是对于房屋、家具……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入一切供人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思想的魔力。”工艺美术,也正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创造“人类灵魂的微笑”,又是用审美的手段,以发挥其对于“情感和思想的魔力”。它运用审美手段去表现生活,又通过审美作用来实现其社会职能。它是为了创造工艺美,并用工艺美服务于生活。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制作精美,在世界工艺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显然,古代和民间许多优秀的工艺品,是劳动者运用了工艺美学法则进行创造的。例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工艺,在装饰纹样上虚实的变化,黑白的交替,曲直的对比,都构成了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它运用双关的图案组织所产生的复杂的结构变化,注意从正视和侧视都能体现的完美的艺术效果,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庄重的造型,对称的装饰,具有神秘和威严感的饕餮纹,从工艺美学上成功实现了当时奴隶社会对于工艺美术的社会要求。西汉,是漆器工艺史上的发展和繁荣时期。装饰纹样的题材内容丰富,并采用线描、针刻、錾金、镶嵌等多种新技艺,使线条曲折萦回,流畅不滞,图案瑰丽。宋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与其说是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还不如说,在造型和釉色等美学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明式家具给我们创造出典雅优美的工艺形象。一点一线,赋予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成为我们学习古代家具的典范。

在我国古代的工艺美学思想里,十分重视不同工艺种类的特性,从而以发挥各自的特点,以创造工艺美。材料是体现工艺美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古代许多有关工艺的著作中,把注意材料的性能和运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即所谓“工以理材为难”。所谓理材,就是利用材料和改造材料。各种不同种类的工艺,由于材料性能的不同,因而需要运用不同的理材过程,以体现工艺美的效果。陶瓷、染织、金工和木工、玉工、石工就各有区别。陶瓷和釉料和胎土,印染的配色,金工的合金,往往因为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处理,而产生与原材料完全不同的新的艺术效果。

我国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工艺学理论文献之一。它提出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朴素的工艺观,至今仍可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蕴含有丰富的工艺美学思想,明代黄大成的《髹饰录》,系统阐述漆艺的基本原理,制定“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三法则和“二戒”、“四失”、“三病”的工艺制作原则,已经接触到工艺美学的有关内容。虽然工艺美学思想的产生很早,但都是零散的,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形态。工艺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后半叶英国威廉・莫里斯和“艺术与工艺运动兴起”之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人研究。工艺美学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工艺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工艺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工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工艺创造的形式美的法则;工艺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工艺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工艺观念、流派、风格的兴替嬗变过程;鉴赏工艺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在工艺美学要求上,许多工艺论著大多强调一个“宜”字。例如:陶瓷的“各随其宜”,刺绣的“因其所宜”,(《绣谱》),园林布置的“精在体宜”(《园冶》),等等。所谓宜,就是和谐,就是适应,就是合理,这可以说也是工艺美的一种高度的境界。

古代的工艺美学观,对于工艺制作,注重“致用”,主张 “利人”。所谓“百工者以致用为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实用第一性,正是科学地反映了工艺的本质。墨子提出“利人谓之巧,不利人谓之拙”,是以利人作为巧拙的审美标准。明代《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主张“贵五谷而贱金玉”。都是出于同一的观点。这些观点显得十分可贵。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技术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融汇一体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道与器、物与欲、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等工艺美学基本范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或取譬引类,或直言阐述,连篇累牍,史不绝书。

工艺及工业历史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之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语)。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实际上工艺美学比传统美学更接近哲学。建立在实用理性、经验直觉、意象思维方式和讲究“经世致用”的传统哲学如《易・系辞》,更接近于广义的“营造学”。如果说《考工记》为传统工艺美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论,那么《易・系辞》为传统工艺学提供了基本范畴和方法论。两者构成了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

我国古代的工艺美学思想,尽管只是些零散的,但内容却是很丰富的。上面提到的一些,也只能是工艺界产生的形形的工艺思潮,对于我们都有正面或反面的参考作用。

在工艺美学领域里,外国还有不少关于形式法则的研究,其中包括实验美学的探讨,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形式主义而被拒之门外。例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律”,以及由此引伸的关于矩形、涡线、级数、律的研究;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三原形的研究,以及“桑齐原型”的组合,以三原形组成九个基本形,经过两个、三个、四个互相交替结合,而可获得几千个不同形体的成型;与此类似的“玛台尔型体”的组合,以方形为基础,运用曲线和直线两种线型组合的多种形体变化。六十年代以来流行的“欧普美术”,或称光效应美术,利用几何线形所产生的视幻觉的种种变化,等等。都是可以启发和开拓我们对于造型和装饰的设计意象的。

工艺美源于生活美,生活是工艺美的源泉。工艺美离开了现实生活,就会失去艺术生命力。一切古代的或外国的资料,都只能是我们的借鉴。历史在前进,生活在发展,工艺美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革新,不断提高,不断丰富。例如: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又给我们提供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工艺形象资料,开拓了工艺美的更新的领域。

美是可知的,也是具体的。美不在幻想的太空,而是在现实的土地上。一句话,美并不神秘。人们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掌握,经常包含着审美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着自己的美学观点,对于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美学要求。人们用自己的美学观,评价和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

美学不应只是研究艺术美的科学,也应该研究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更为广阔的审美关系。美学应当从学院派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加强同人民生活的联系,使成为生活的美学,大众的美学,使人们感到生动、亲切。这一点,工艺美学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有些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往往把工艺美术排于艺术之外,也把工艺美排于美学之外,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

工艺美能够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性质,体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美的创造智慧,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所以,工艺美不仅能使人们在美的陶冶中,提高审美趣味,加强美学修养,也能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建树优良的道德品质。它是塑造新的精神风貌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工艺文化的传承

传统工艺文化有自己独特造型理念、创造心态、视觉模式和构形规律。从形象发生学范畴讲求意、象、形三分,而不像西方“就形论形”或追求所谓科学的视象(如透视、光影等)。反映了中国造型哲学和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首先形、象对举而有别:“视之则形也,察之则象也”。形是视而得之的客观形貌,偏重于客观性、空间性、静止性的一面;象是“心眼”观察思考得来的形象,与形的实体性相比,具有空灵性、意想性、象征性的明显特征,是对有形之物的超越。以象形取意、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突出“意”的主导地位,树立了“意象”和“意匠”的核心概念,奠定了传统艺术注重心理意象创造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传统美学偏向伦理或社会美学的价值取向。制器的社会象征意义或祈福、纳吉等观念意蕴的表达,成为传统工艺美学显著的构形意识。

工艺文化是工艺造物活动及其物质、精神成果文化内涵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工艺文化观念、工艺历史衍变、工艺显型式样、工艺文化符号诸方面的复合整体。工艺美学思想体系是以工艺的立美、审美为主干,以工艺造物论、工艺形象论、工艺鉴赏论为网络,融汇设计思想、技术思想、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思想为一体,广泛涉及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建制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由历史衍生、选择、建构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就是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石。所谓工艺美术优秀传统,不是指保留至今的大量古代工艺美术珍品,也不是传统图案或某种风格式样,而是传统工艺文化一种内在的思想定势和定向发展的内趋力,其核心就是传承沿续不断发展的工艺美学思想。它的丰富内容和理论指导价值,正是传统工艺文化的精华所在。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传统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

1、和谐性。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象征性。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

3、灵动性。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绘的工巧性。

工艺发展论文第3篇

[摘要]陕西省不仅是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相当集中的省份,也是全国旅游大省。作为其旅游的代表地区——西安,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也较为迅猛,但作为旅游业最重要的一环——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西安旅游纪念品的供给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西安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发展策略和思路。

旅游纪念品指以旅游景点的文化古迹或自然风光为题材,利用当地特有原料制作的带有纪念性的工艺品,如旅游纪念章、旅游纪念图片、带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器皿、玩具、雕塑、编制以及各种印刷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购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旅游业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精美的旅游纪念品,能唤起旅游者对旅游经历的美好回忆,能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愉受。近年来,西安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一、西安旅游纪念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西安的旅游纪念品发展也较快,逐渐形成了一部分专门从事旅游纪念品生产的队伍。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得以挖掘生产,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如果作一下横向对比,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西安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旅游纪念品收入占旅游收入的比重的增长并不大。旅游纪念品已成为西安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滞后因素,其开发、研制、销售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西安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1.轻旅游纪念品发展的落后观念

审视近年来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在整体观念上,西安旅游业开发企业重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行业普遍认为建成风景区,游客就会来看、来游、来吃、来住,旅游就会发展,再加上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收益高,资本回收期也比较短,有利于公司和企业发展,而纪念品的开发难度大、资本回收的风险大,且产权保护难。由于此种观念长期根存于西安旅游发展企业之中,自然让西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受到“冷遇”,也致使西安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相对滞后。

2.产品缺乏特色和规模

西安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规模,缺乏支撑性的企业力量。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销售大多属于个体经营,技术与资金不足,设计包装简陋,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此外,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识薄弱。因此,导致西安有着一流的旅游资源,但旅游纪念品却不尽人意。如兵马俑仿制品大都工艺简单,品种单调,制作粗糙,质量低下。而极少数质量高的,则价格昂贵,让游客望而却步,加之没有形成知名品牌,旅游者对其实际价值持质疑态度。

此外,各个景点附近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无法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如西安碑林拓本、刺绣等,未能把秦、汉文化及西安民俗风情很好地融汇进来,且装帧水平较低。

3.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

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缺乏高效的发展机制,市场主体发展不够完善。生产、供应、销售各自为政,多数还处于小作坊式的经营状态,缺乏有效地协作和沟通,导致市场信息无法准确、快速、有效的进行流通和反馈,生产不能根据市场变化来及时调整。此外,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活动,不能扩大旅游者对纪念品的认知和感知。这种零散的个体经营,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开展灵活、深入地营销活动,这些将对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二、西安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策略

据有关调查,西安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率最高,而人文活动类、旅游商品类和遗址遗迹类资源开发率普遍偏低,其中尤以旅游商品类资源开发率最低。西安的特色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但目前的旅游利用率并不高。西安旅游纪念品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可待挖掘的空间广阔,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开发,必定会改善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使其呈现新的面貌。

1.促进社会共识,培育商旅结合思想

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业总体收入份额的高低,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在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促进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就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商旅结合的战略意义。如可以采用“商店与馆藏结合”、“商店与艺术表演结合”、“商店与风景胜地结合”、“商店与保健结合”等模式,将购物功能与旅游功能合二为一,形成优质服务体系,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企业是中心环节,政府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来鼓励社会企业开发旅游纪念品,增强其开发活力,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把思想传播到社会中去,为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2.明确市场定位、确保发展规模

市场定位决定着开发产品的具体内容和档次规模,准确、良好的市场定位有助于开发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在西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可依照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认真分析和掌握各类旅游者的偏好,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商品定位和价格定位。如在西安的入境旅游者中,欧美游客对西安的仿古工艺品、瓷器、民族用品比较喜爱,尤其是老年游客,他们欣赏的是古风古韵的东方情调;而到西安的日韩游客,由于和我国有相近的文化渊源,他们对西安剪纸、西安刺绣等民族工艺品情有独钟。因此,在产品开发上要做到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的特点来进行,才能有好的销路。此外,中档价位的旅游纪念品是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薄弱环节。据调查,景区中50元以下的中低价位旅游纪念品销路最好,纪念品花费一般占旅游者景点总花费的10%~15%。因此,中低档纪念品的生产要达到一定规模,同时务必确保质量。如秦兵马俑和铜车马复制品可以定位为西安的代表性旅游纪念品之一,分高、中、低档次进行生产,其中以中低档为主。

3.“古”为支点,以文化为根基,进一步创新

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纪念品也有其生命周期,鉴于西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旅游纪念品日趋老化的现象,应加紧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此外,旅游纪念品本身就是特色旅游商品,它集地方性、纪念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灵魂。因此,要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将秦汉的传统文化、现代的工艺技术和当地的物质资源结合起来,设计和制造出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旅游纪念品,才能使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重获生机。以资源为依托,对相关旅游纪念品进行深度开发将是目前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重点,兵马俑应该作为龙头产品来发展。兵马俑的开发要从秦代文化为切入点。可以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模拟兵马俑或秦始皇陵墓中的部分,制作成类似机械玩具的各种精美复制品,或变形金刚似的大秦武士,从而再现兵马俑和古时秦代生活方式,来突出其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若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内核心和源泉,就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和较高的价值。

4.以消费者为中心,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改变西安某些旅游纪念品开发不成功或市场销售乏力的现象,就需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强对旅游消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旅游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该注重精致,注重将实用性、艺术性、独特性、宣传性、携带方便性有机结合。此外,精美的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还可以提高商品的档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便于游客收藏或向亲友展示、馈赠。

5.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旅游纪念品发展

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旅游纪念品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立专门的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经济与生产厂家,选择一两个基本的生产基地,带动附近的乡镇企业生产。(2)建议成立“西安市旅游商品开发协会”或“西安市旅游商品科技开发基金会”。由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综合部门配合,共同成立专门的协会或基金会,扶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生产。(3)设立专门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机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西安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都是经验导向,难以上升为系统的开发模式。因此,可考虑在部分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鼓励开展旅游纪念品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引导;另一方面,加大纪念品的科技投入,提高同业进入门槛,减少模仿、抄袭。

参考文献:

[1]简王华:旅游规划与开发[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9

工艺发展论文第4篇

关键词:镇江民间工艺;政府扶持;产业集聚;市场化;品牌建设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部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镇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尝试。去年,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组织了彩蛋、泥塑民间艺术家远赴德国曼哈姆市参加复活节期间的展销,富有东方神韵的镇江蛋雕艺术品《慈寿塔》、《昭关石塔》、《十二生肖》等几十个品种受到德国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参展的140多件蛋雕艺术品供不应求。赚取了大笔外汇。而在德国欧洲第二大生态公园路易圣公园内举行的镇江民间泥塑艺术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带着东方特有的写意手法,为来宾现场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国名人的头像,直至镇江泥塑艺术家带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国艺术家同行们还仍意犹未尽,竞相购买。蛋雕和泥塑的热销,说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产品的周密研发、包装、推介就能顺利开辟国外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是互通的,通过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镇江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工艺发展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积极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多样化举办学生成果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技能、学沟通、学合作、学服务、学奉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一、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校模拟企业文化,推行5s管理,将企业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中来,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实训场容易脏乱,如画室地板粘着颜料、胶袋、废纸片等,画架摆放凌乱无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把5S管理作为教学的硬要求,如在所有实训室悬挂《实训室管理规定》,制订《实训管理细则》,督促学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五分钟5s活动的所有内容,即单元课程结束后把画室打扫干净,地面无积水,把作业台、画架、画板、椅子整理归类,并存放在画室四周,作业上墙贴整齐,供师生点评,观摩交流。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潜能开发与美的意识养成,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一)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近年动漫人才需求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学校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增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增添Flash、3D动画制作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用人单位意见的调查”等工作,检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教学内容要增加,哪些能力要加强,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内容

适当压缩基础课,加快从绘画基础到设计基础的转化进程。在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中,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内容的比例,加快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实训项目,把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符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电脑制作员需求量大的情况,加强电脑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涵盖艺术设计中最通用、最实用的设计软件系列,并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电脑设计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软件教学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安排的顺序,把考证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在保证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学习工场模式,突出“基础训练扎实、电脑设计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知识与行业活动能力。

(四)建立“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时间和动手机会。实施“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探讨生产性实训方式,重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着“合理互惠、合作双赢”的基本原则,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基本途径寻找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设施、技术、师资,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让企业行业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实现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目的。

(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一年级贴近市场、接近市场、了解和熟悉市场;二年级走进市场,到企业现场教学;三年级融入市场,到企业上岗实习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稃的始终。

(六)组建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聘请企业总裁及有经验的设计师或有成就的毕业生担任客率讲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和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教改等工作,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多样化举办学生设计作品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

工艺发展论文第6篇

关键词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知识产权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工艺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工艺技术基础上的革新改进、完善和提升;也包括新技术的创造,从无到有。从广义上说它与新产品的发明、新理论的创立、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都是创新,不过工艺创新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需求。

1工艺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源与时序着手,把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工艺预创新。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发展必需的关键工艺;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工艺。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为未来产品创新服务。

(2)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即产品研制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于产品中当前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为正在研制的产品服务。这一阶段的工艺创新更多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即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的产品达到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工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

2.2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并能更好地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会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因为生产工艺“瓶颈”而不能实现,或是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我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领域如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下游工艺水平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寥寥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工艺创新可以延长创新企业的领先时间

新产品是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大批的模仿者。企业一般采用专利来抵御这种迅速的进攻,但专利的保护具有时间性,专利失效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有些专利技术到技术商品化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比如新药的研制),许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经失效。而工艺创新却可提供较为长期的保护。因为工艺创新企业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高,模仿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客观上存在一个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要比产品技术慢。

3促进工艺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外国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我们在促进工艺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

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跳跃式步骤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连续的、渐进的创新完成。在工艺创新过程中,有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变革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总的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工艺创新来源于连续不断的渐进式变革。企业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视角,将最终导致企业所采用的工艺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效率。

3.2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

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有两类:结构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工艺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尺寸、质量等;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配套服务的状态,如水、电、排污设施等;外部供应和分销网络的状态。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流管理系统。同时基础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经验等;生产任务的组织方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以及总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础性要素还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行为模式。与前者相比,基础性要素略为抽象,但它对工艺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工艺创新过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注重工艺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艺创新过程中将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专利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则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这种将工艺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占有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的损失。

3.4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组合

技术创新组合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提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单纯的产品创新难以长期维持其竞争效益,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呈交替式地发展。形成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之间存在依赖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相互作用,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5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对工艺创新加强管理

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工艺应用,而对未来的工艺模式缺乏准备,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先进的工艺系统,但最终却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的情况发生。而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可能将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工艺创新必须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朋.高技术企业应重视工艺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1997(5)

工艺发展论文第7篇

关键词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知识产权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工艺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工艺技术基础上的革新改进、完善和提升;也包括新技术的创造,从无到有。从广义上说它与新产品的发明、新理论的创立、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都是创新,不过工艺创新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需求。

1工艺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源与时序着手,把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工艺预创新。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发展必需的关键工艺;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工艺。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为未来产品创新服务。

(2)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即产品研制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于产品中当前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为正在研制的产品服务。这一阶段的工艺创新更多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即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的产品达到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工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

2.2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并能更好地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会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因为生产工艺“瓶颈”而不能实现,或是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我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领域如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下游工艺水平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寥寥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工艺创新可以延长创新企业的领先时间

新产品是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大批的模仿者。企业一般采用专利来抵御这种迅速的进攻,但专利的保护具有时间性,专利失效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有些专利技术到技术商品化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比如新药的研制),许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经失效。而工艺创新却可提供较为长期的保护。因为工艺创新企业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高,模仿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客观上存在一个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要比产品技术慢。3促进工艺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外国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我们在促进工艺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

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跳跃式步骤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连续的、渐进的创新完成。在工艺创新过程中,有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变革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总的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工艺创新来源于连续不断的渐进式变革。企业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视角,将最终导致企业所采用的工艺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效率。

3.2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

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有两类:结构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工艺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尺寸、质量等;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配套服务的状态,如水、电、排污设施等;外部供应和分销网络的状态。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流管理系统。同时基础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经验等;生产任务的组织方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以及总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础性要素还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行为模式。与前者相比,基础性要素略为抽象,但它对工艺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工艺创新过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注重工艺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艺创新过程中将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专利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则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这种将工艺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占有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的损失。

3.4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组合

技术创新组合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提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单纯的产品创新难以长期维持其竞争效益,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呈交替式地发展。形成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之间存在依赖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相互作用,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5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对工艺创新加强管理

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工艺应用,而对未来的工艺模式缺乏准备,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先进的工艺系统,但最终却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的情况发生。而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可能将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工艺创新必须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朋.高技术企业应重视工艺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