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音乐教学范文3篇

时间:2023-02-22 10:52:37
音乐教学范文3篇

音乐教学范文1

传统高校声乐教学课堂比较枯燥,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单方面输出,或者对教材中固定的声乐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因此学生并不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还会在长时间的固定教学模式中对声乐学习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因此,高校声乐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依据实际情况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利用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承,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高校声乐教师若想丰富课堂内涵,就可以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借助传统音乐文化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从而建立多元化声乐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声乐学习效果。另外,我国声乐教学更倾向于欧洲古典音乐,在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渗透时,教师需要注重渗透方式,不断探索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路径,这样不仅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理念,还可以扩大声乐教学的涵盖面,增强高校声乐教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

二、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有许多声乐

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这样不仅会逐渐消磨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练习,而对于基础学习内容的反复练习在缺少实践要素的环境中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重阻碍了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面对高校声乐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声乐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传统音乐文化,这样能够有效改善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状况,从而为培养优秀声乐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路径

教师可以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运用新媒体设备搜集传统音乐文化内容,采取开拓式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还可以让学生对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探索,从而拓展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路径。另外,高校声乐教师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以便增强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使之更具有意义。

(一)采取开拓式教学形式

开拓式教学形式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声乐学习内容,教师在运用该教学形式时,除了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还需要利用新媒体设备对延伸出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对于声乐歌曲内涵的理解,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在教材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路径是有限的,但是声乐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新媒体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那么便可以有效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路径,让传统音乐文化以多样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现,加深学生对于声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以阿炳的《二泉映月》为例,该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乐曲表现形式相结合,因而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样不仅可以对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学习,还可以对西方音乐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延伸。另外,高校声乐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搜集与《二泉映月》表现形式相同的作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在该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以及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取情感式教学形式

在教学课堂中融入情感式教学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校声乐教师要定期外出进修,以此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声乐专业性较强的教练员对声乐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声乐教师便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定期的专业学习以及专业声乐教练的正确引导,声乐教师能够将情感式教学形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运用,引导学生感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音乐的多种情感表达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以音乐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该作品旋律柔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高校声乐教师对该作品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对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充分了解,这样便可以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有意识地探索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发挥情感式教学形式的优势。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感式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引导其分析音乐段落表现的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日常的实践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日常声乐训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以便提高声乐学习效果,增强声乐表达能力。

(三)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有些学生并不了解传统音乐文化,认为声乐课堂只是对声乐内容的简单学习,学习积极性也较低,教师无法通过声乐课堂有效培养其综合音乐素质。现如今,我国教育行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声乐教师为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声乐人才,可以适当地将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展现,并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学习。该渗透方式比较直接,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声乐学习效果,提高声乐演唱能力。另外,高校声乐教师若能够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传统音乐文化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独特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解读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声乐曲目的理解与印象,从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声乐人才。

(四)适当开展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教师若想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个性化教学,确保教学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有意义,以便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果。声乐专业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对学生的先天条件有较高要求。如果学生的先天条件比较优秀,那么声乐教师只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稍加点拨,并对传统音乐文化内容进行适当渗透,便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声乐技巧,还可以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使声乐演唱效果得到极大增强。有些学生在声乐演唱时高音洪亮且穿透力比较强,而有些学生在声乐演唱时低音浑厚且饱满,每个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都有自身独特的音感,同时也有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果高校声乐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那么便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挖掘学生的独特演唱风格。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声乐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组织音乐文化实践活动

高校声乐教师如果能够定期组织音乐文化实践活动,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内容进行吸收和学习,就可以使音乐文化实践活动更加有现实意义,而且还能够以此更好地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例如,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文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和音乐知识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并没有低俗与高雅之分,并且可以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展现各自的独特优势。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该项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深入乡村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民族音乐演艺活动,或者针对乡村留守儿童设置公益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使高校声乐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拥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对其中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加强探究,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以便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四、结语将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可以加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之间的联系,让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依存。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声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声乐课堂中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探索,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声乐演唱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作者:宋阳 孙欣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教学范文2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中,部分音乐生对于钢琴演奏的理解还局限于熟练地将一首曲目流畅演奏出来,来应付考试或者音乐会的要求。钢琴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对于音乐表现力的重视,能够将作品进行完整呈现,而不是苍白的音乐表达。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能够使得一首作品更加吸引观众,对于弹奏过程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享受。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表现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弹奏作品,以达到教学和演奏的双重目的。

一、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主要分为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两个体系,无论从专业方向还是教学大纲来看都存在着不同。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院校的钢琴专业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但教育专业要凸显出优势的话,不仅要在钢琴音乐生的教育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弹奏方面下功夫。从1980年开始,高等师范院校就对钢琴教育问题展开了探讨,继而踏上了钢琴教育改革之路,无数专家老师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钢琴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音乐表现力的问题。

二、音乐表现力的具体内容

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力好的音乐总是能扣人心弦,使人沉浸在音乐中。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不知道怎么表达好的音乐,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表达。音乐表现力是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钢琴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听”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听”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弹奏中,我们手指下的键盘所发出的声音直接影响音乐的美。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四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要做到前面两点只需要掌握基本的乐理、识谱即可;强弱方面我们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手指,通过触键来控制强弱变化。在学生练习手指时,除了控制手指外,听也十分重要。音色的变化是音乐表现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先了解曲目的特性,如抒情的作品、节奏强烈的作品、柔和强结合的作品。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弹奏钢琴作品时不去听,只注重音的准确性和手指指法等,忽略了音乐本身。所以在弹奏中,我们要不断教学生在音色方面发现问题,学会去听音乐。

(二)“知”音乐

在弹奏一首完整的作品时,首先我们要研究作品本身,如果不了解作者,不了解作品背景,那么对于音乐表现力就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翻阅资料去了解作品。比如肖邦在波兰时期吸收了很多波兰民间音乐文化,将波兰的音乐特点贯穿在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了《F大调马祖卡》《d小调波罗乃兹舞曲》等;1831—1849年到法国生活,将波兰民族音乐文化与欧洲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成就相结合,从而探索新的钢琴艺术。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也达到顶峰,如《e小调马祖卡舞曲》《b小调谐谑曲》等。所以我们在展现音乐表现力时,要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曲家的背景,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知”作品。当然,“知”作品不仅仅是了解作曲家的背景及作品背景,这些只是最基本的“知”。在音乐中还要“知”音乐的线条、音乐的特征、音乐的层次,这些在音乐表现力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知”音乐对音乐表现力的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感”音乐

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一种审美能力。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四要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背景以及能够弹奏这首作品的基础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感受和理解音乐。为何一首经典的作品会经久不衰,这是因为每个时期的演奏家的理解感受能力不同,每个作曲家都融入了自身的深厚情感以及独有感受,因而呈现出来的总是新颖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感受,当然,情感是抽象的,它没有特定的符号和特定的方式,只有通过音乐这一“载体”体现出来。

(四)“想”音乐

很多学生在弹奏时,自认为拥有高超的弹奏技术就可以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然而没有情感的表达、没有想象的表达是最大的缺憾。想象力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想象的音乐就是一盘散沙,好的作品能够不断扣人心弦,这就要依靠音乐的感染力。想象力基于以上“听”音乐、“知”音乐、“感”音乐,进而与作曲家产生情感共鸣。

三、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基础能力和演奏技巧

1.基本功的练习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上,最关键、最基础的无疑是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训练是钢琴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在钢琴教学中,常常会用到《哈农》《车尔尼599》《车尔尼849》《钢琴基础教程》等。这些书籍是大部分教师都会用到的教材,目的是让学生拥有灵活的手指。钢琴基本功练习不是机械弹奏,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从手指的下键练习到技巧练习,只有不断磨炼才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前提。(见图1)2.作品的基本分析能力对作品的基本分析能力是音乐表现最重要的前提,包括乐句的划分与速度、节奏的准确性、音色的控制等。音乐的乐句就像是我们的呼吸一样,有停顿、有长短。在弹奏中了解乐句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表达中也要掌握好音乐的连接。速度和节奏如果掌握不好,作品就不完整。每个作品都有其限定的速度,或快或慢。如果将一首原本快速的曲子弹奏得非常慢,那这样的演奏就是不准确的。同样的,如果节奏发生错误,对于曲目的展示也将是大灾难。音色要靠手指的下键力度来体现曲目的层次对比。但运用好手指下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学生要在不断练习中积累和体会,把各种柔美的、强烈的、不安的情绪表达出来。运用好踏板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踏板的使用是锦上添花,能够使得音乐更加动听,也是音乐表现力中重要的演奏技巧。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

1.加强听觉训练在作品演奏中,听觉能力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听,听自己弹出来的声音是圆润的还是粗糙的。就算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听不出来也要不断锻炼其听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听也就掌握了辨别的能力。有的学生在练琴时注意力不集中,我们也能通过听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从而更好地为音乐表现力做铺垫。2.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启发。比如,学生在弹奏上行到下行连续的句子时,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线条,也要想象流水般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再比如弹奏活泼欢快的曲子时,学生要想象音乐的欢快气氛,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三)重视艺术实践的培养

1.音乐鉴赏的培养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通过音频、书籍学习欣赏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加深对所弹奏作品的理解,使得作品表达更加丰富。比如《北风吹》是选自中国歌剧白毛女的插曲,讲述了解放前期,贫苦农民杨白劳和女儿喜儿被恶地主欺凌的悲惨遭遇,也描绘出了旧社会的历史风貌。针对这首曲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其作为音乐鉴赏使学生能够对曲目拥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体会音乐的深刻内涵。(见图2)2.舞台实践的培养作为钢琴专业的学生,舞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舞台实践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平时考试中,很多学生会因为紧张而不能完整演奏曲目,或者忘谱,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音乐情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背诵谱面,或者心理素质较差。因而我们要重视舞台实践的培养,比赛是竞争,有竞争就会有输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应该通过比赛来锻炼自身的舞台实践水平。作为教师在每学期应该多组织观摩音乐会和汇报音乐会,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上台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丰富音乐文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增强学生的弹奏技能,还要在音乐文化素养方面下功夫。作为学生,也要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演奏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在弹奏一首曲目时,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翻阅资料来了解作曲家与作品的背景,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所以要养成自觉寻找知识的思维习惯,这对于音乐弹奏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2.提高审美素质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不一样,所表达出来的音乐也不同。作为老师要经常听学生的表达并与之讨论。那么审美需要怎么提高呢?学生要丰富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比如和声、曲式、速度,旋律等;多参加音乐会,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每一位音乐家的音乐处理技巧;在练琴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乐段的不同,学生也要构成自己的音乐审美并发挥自主创造性。四、结论本文从钢琴教学现状分析了目前形势下钢琴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向,从音乐表现力的具体内容阐述了“听”“知”“感”“想”对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学生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提升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跟学生进行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沟通。在教师业务能力上,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关注教学发展动态,保证教学理念不落伍。总之,关于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

作者:梁青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音乐教学范文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以及从事3—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保育工作的人才。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幼儿的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客观上促使了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时要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对于从事学前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实践技能是学前教育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载体和途径,幼儿在园一日的生活学习都需要幼儿教师进行全程关注、保育、教育。音乐技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实践技能。音乐技能贯穿于学前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的每一领域,通过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幼儿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综上所述,音乐技能在学前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中其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应较好、较深入地掌握音乐技能,以满足今后工作的需求。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在音乐技能的培养方面完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在音乐基础知识中,调式调性是需要有很多前置知识支持的,并且它的作用是在宏观上对音乐进行规律性的描述,只有学通了调式调性的知识才算是基本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调式调性的知识是乐理基础知识的集成,是乐理是否学通学懂的检验。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体现,并且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中国人从骨子里就带着对自己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所以重视中国民族调式调性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第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民族调式足够深刻的理解会使他们的各项音乐技能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会给他们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理解音乐、理解文化、理解审美,在现当下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技能,按长远计因为他们对音乐、对文化、对审美更深的理解使他们以后成长发展的空间更大,也会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对于幼儿来说,当他们的教师理解了民族调式调性,掌握控制调式调性的能力以后,幼儿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沉浸式非传授式的教学时,幼儿将在语言、审美、认知、意志力等方面得到巨大的正向影响,同时,将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传递给幼儿,对幼儿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从小就建立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的爱国主义文艺观和爱国主义情操。本文将围绕中国民族调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上进行展开。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的主要现状分析

(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本专业前很少有接受过正统音乐训练的,这就意味着,在学习音乐技能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大体包括几个大的方向,分别为钢琴、声乐、舞蹈三大方向,这些科目都需要有音乐基础知识作为前置科目。学生未接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所以其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在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之前直接开展上述课程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形。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从这些音乐教师的受教育背景来分析,教师们接受的音乐基础教育都很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我国的音乐教育十分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纠其原因,是因为作为基础理论课的乐理只需要学习记谱法、音程、和弦就足以支撑专业技能练习的需求了,所以就有部分人不继续认真学习下去了。调式调性是宏观的描述音乐、音与音之间关系、音乐立体和声等规律的基础。如果只练技能不认真研习,对于调式调性的理解就没有什么特别深入的要求。其实笔者本人也有如此之经历,在教学相长这样的环境下,我意识到调式调性的重要性,又回过头自学了当年落下的课。在教师这个行业有这么一句俗语:“当你肚子里有一桶水,那么你才能倒出一杯来。”那么,当教员对调式调性知识的理解都还处在较浅表的程度,怎么能指望他的学生能掌握得好呢?

(二)音乐类课程开设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设置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课时安排不足,学前教育专业一般会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开设音乐技能课,本科后两个学年,专科第三学年一般都没有再开设音乐技能课了。音乐技能课细分成科目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和声、钢琴、即兴伴奏、儿歌编创作曲、形体、舞蹈基础、幼儿舞蹈、幼儿舞蹈编创等。凡此种种还有未列举完的,这么多独立成体系的科目只安排两个学年,且还有其他理论课、教法课、实践课等在同时开课,可想而知,课时安排怕是不足的。第二,课程设置的问题,部分学校在设置音乐类课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将很多科目合成在一门课内,这样不仅造成了课时紧张,还因为有些科目之间是协作并行的关系,所以按照合并多门科目在一门课中的做法会导致教学顺序的混乱,学生也无法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第三,课程间联合融合不足,当课时紧张、课程设置又只能权宜设计的情况下,如能做到关联课程间的联合与融合也还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一些缺失的,但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实践课老师讲实践,技能课老师光管技能,理论课老师只讲理论,如没有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地发挥课程群以及关联学科交叉融合的合力。例如,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课程就应该和音乐、美术技能课以及艺术教育课联合起来,但实际上,有些学校讲授艺术教育课或是艺术领域课程的老师根本就没有任何学习艺术科目的教育背景,其自身也不具备艺术特长,本应与技能、实践等类型联合的课程,生生地上成了理论课。

(三)中国民族调式的重要性分析

民族调式调性这一内容出现在乐理科目的调式调性这一章,这一章一般情况下放在乐理科目的最后。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要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前面知识的支撑,只有理解了前面的知识,才能理解调式调性的问题。调式的概念是若干个音围绕着主音以某种关系组织在一起,这其中有三大要点:若干音、主音、关系。这三个要点是需要前面记谱法、音程、和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理解的,调式调性描述的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以及以这种关系组合在一起的调式音阶是如何工作的,音乐的底层逻辑是如何运行的。这又证明了调式调性是乐理的集大成,学懂学通了调式调性才标志着学懂了乐理。民族调式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运行逻辑和规则,弄明白民族调式是真正理解音乐的必要基础。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中民族调式教学的策略分析

由于我国传统音乐记谱法所限、民族音乐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描述民族调式调性理论的艰涩难懂等问题,现实教学中我们是在利用西方的调式系统来理解、表述民族调式理论。

(一)强基固本,体验感受

如前所述,理解调式调性的问题必须要依赖记谱法、音程、和弦等知识,所以在进行调式调性学习之前必须要对前置知识进行认真的学习,打好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的能力。音乐是一门实践的科目,它是人们审美经历各种发展,最终形成的共通的一种选择,它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它的实践也直接受理论的影响。最好的理解音乐的途径就是直接操作、直接体验,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视唱的方式把它唱出来。当然,通过钢琴演奏出来也是一样的。钢琴弹奏实际上是视谱能力加上肢体精细控制能力的综合。应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二)合纵连横,讲原理、建模型

为了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调式结构,在进行讲授的时候一定要从前期记谱法、音程、和弦部分的关注某个音或是某几个音的关系跳出来,以搜寻模式的眼光去进行讲授和推演。首先,我们借助西方的记谱法和体系来理解中国民族调式,就需要找到它们的交汇共通点。西洋大小调体系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而我们中国民族调式则使用的是五度相生律。西洋大小调式有七个基本音级分别为do、re、mi、fa、sol、la、ti(si),中国民族调式有五正声:宫、商、角、徵、羽。我们和西洋人同样都是人,虽说文化趋于分化,但作为人的基本感受是共通的,只不过走的路不同而已,殊途同归。在上述讲授进行后,我们就应对西洋调式和中国民族调式作比较式的讲解了。西洋调式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二度+小二度,中国民族调式五正声之间的关系是大二度+小三度。这是造成我们听觉感受不同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西洋调式和声进行感强,结构感强的原因之一。在此处应引入西洋调式的调式音阶、音名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调式五正声对应到西洋调式音节中,分别为大调式中的Ⅰ、Ⅱ、Ⅲ、Ⅴ、Ⅵ级。此处切忌将五正声解释为do、re、mi、sol、la,因为已经进入了构建模式的阶段,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在讲解过后的练习过程中,可以不变的结构而换主音来找出新的调式音级、音、中国民族调式音级的对应关系。在结构模式讲解过后,应辅以相对应的调式的视唱练习,让学生趁热打铁对于调式不仅有理论的认识也有实在的感受。西洋大小调式体系与中国民族调式不是对立的,民族调式五正声都可为调式的主音,若五正声+清角+变宫,那么,此时的宫调式的音阶就是西洋大小调式的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羽调式的音阶就是小调式的音阶。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与西洋的中古调式再做比较,通过这样的例子使学生明白西洋调式体系与中国民族调式是可调和的而不是相对的两个概念。

(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掌握中国民族调式

学前教育这一概念是舶来品,西方对于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成熟体系和理论在音乐启蒙阶段都无一例外地与中国民族调式不谋而合。例如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都在幼儿学习音的时候,给出了学习顺序的指导。顺序如下:1.sol、mi;2.sol、mi、la;3.sol、mi、do;4.la、do、mi;5.do、re、mi;6.do、re、mi、sol、la,7.do、re、mi、sol、la、ti;8.do、re、mi、fa、sol、la、ti。其中第六步还可细分成do、re、mi、sol和do、re、mi、la然后再合成。在柯达伊教学法中,柯达伊编写了大量的以do、re、mi、sol、la五个音为素材的教学曲目。这五个音就是我们民族五声调式的五正声。这就从另一面证明了幼儿教师更应该掌握好民族调式,以支撑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应该利用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从小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结语

既然我们的祖辈给我们留下了这无尽的文化宝藏,我们就应该发挥它们应有的光辉,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民族调式的可贵之处。利用好祖国传统民族音乐,为培养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作者:陈浩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