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城乡一体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12-15 15:20:54
城乡一体化建设论文

城乡一体化建设论文1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部,现状区域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供水保障能力不高。结合安徽省引调水工程实施,泗县同步推进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群众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实现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

一、泗县水资源概况

泗县总人口96.2万,常住人口85.4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25亿m3,其中地表水水资源总量3.07亿m3,折合径流深175.4mm,频率为50%、75%、95%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519亿m3、1.342亿m3、0.428亿m3,地下水水资源总量2.98亿m3,频率为50%、75%、95%的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919亿m3、2.60亿m3、2.181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8亿m3,人均水资源量583m3,亩均水资源量370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安徽省平均水平的53.0%,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安徽平均水平的45%。

二、泗县城乡供水现状分析

目前泗县居民供水均为集中供水工程,无分散式供水。泗县城区主要依靠新汴河水厂供水,新汴河水厂现已完成一期建设投产,水源为新汴河,近期供水人口22万(2016—2020年),现状设计供水规模5万m3/d;远期供水人口40万(2021—2030年),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新汴河水厂应急水源为13眼水源井,采用中深层地下水,应急供水能力为0.5万m3/d。农村居民供水均为集中供水工程,现状集中供水工程共32座,分布较散,水厂规模较小,且全部以中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现状水厂自备水源井175眼。日供水规模6.87万m3/d,供水人口89.06万,农村供水实际年供水量2149.6万m3。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必要性

(一)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城乡安全供水工程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水利设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泗县新建和改造一大批城乡安全供水工程设施,极大改善了城乡特别是农村群众饮水条件。但由于建后管理模式中体制、制度、技术、资金等方面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现状供水水源点分散,保护困难,原水中铁锰、氟离子80%超标,供水水质难以保障。同时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水处理、消毒、水质检测等专业人才。城乡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城乡安全供水工程建设任重道远。以中心城区和各乡镇镇区所在地为一体化供水区域,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并尽量考虑辐射周边村庄。通过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使供水工程设施好用、实用、耐用,保证供水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二)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泗县优质水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农村地区供水设施日趋完善,但是由于过度依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严重。逐渐出现中铁锰、氟离子超标,水位下降缺水现象越来越普遍,供水工程水量不足、水质保证率低,建设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大型供水工程势在必行。

(三)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新格局本工程结合区域引调水工程实施,同步推进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构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通过坚持能集中就不分散、能大则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同价格”的目标,解决城乡供水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在供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实现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10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水量目标满足供水规模19.66万m3/d的目标;水质目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水压目标确保镇区服务水头不小于24m,农村服务水头不小于12m。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的新格局,结合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区域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皖北地区供水地下水源替换,促进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使人民群众尽早喝上更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四、城乡供水一体化原则

(一)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在规划中要结合泗县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留有发展余地,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坚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规划应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能力,立足城镇、兼顾乡村,力求城乡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对城乡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治污和水资源管理做出全面规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同时要与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区域引调水工程建设相结合。

(三)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突破区域界限,科学谋划供水安全战略。在强化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挖潜现有水源工程,科学谋划新的水源工程,实现“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地表地下联合”,构建当地水与外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与中水等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加强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积极防治水污染,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坚持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发挥县城供水设施的辐射作用,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普及率,解决乡镇和农村供水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要求,重点依托可靠和优质大水源,推进大水厂、大管网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网络系统。

五、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和规模

到2025年,随着引江济淮工程、淮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泗县基本可实现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在进行地下水源替换的同时,需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供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10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供水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供水水质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工程持续良性运行。根据用水量预测结果,泗县2026年人口97.28万,最高日需水量为19.66万m3/d,新汴河水厂现状设计供水规模为5万m3/d,新增供水规模5万m3/d,达到10万m3/d;另新建1座供水规模10万m3/d的第二地表水厂。同时新建配水干管至各农村水厂,扩建城区的配水管道,并对农村水厂干管和配水支管进行改造。另外,远景需完成奎濉河备用水源建设,新建备用水源取水头设施和原水管。

六、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骨干工程

(一)水源工程及管网工程一期实施年份为2022—2023年,建设供水能力为10万m3/d的新汴河水厂二期工程,新建配水干管约128.93km,城区管网延伸68.03km;农村水厂干管改造16.65km,配水支管改造11.56km。将城区周边的部分社区和村镇纳入城区地表水厂统一供水范围,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二期实施年份为2024—2025年,实施第二地表水厂新建工程,建成供水能力10万m3/d的地表水厂,配水管网约161.7km,将3座农村水厂改造成区域增压站,总规模约6.01万m3/d。农村水厂干管改造24.98km,配水支管改造17.33km,信息管理系统、水质化验室与新建第二地表水厂合建。

(二)县级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按照“运行可靠、监控到位、信息共享”的要求,成立泗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供水网络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水源地、地表水厂、管网、水源井等信息采集设施建设,实现水质在线监测、调度运行、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全覆盖,实现从源头到用户全过程的专业化水质监控。

(三)县级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依托新汴河水厂水质监测中心,整合新汴河水厂和三湾水厂的水质监测设备,建设泗县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能够承担县域内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稍水的常规水质检测工作,确保能够完成42项检测指标的水质检测中心。

作者:刘雷 单位:泗县水利局长沟水利工作站

城乡一体化建设论文2

1研究背景

2014年以来,岳普湖县共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项,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厂4座,各类管网1800km,特别是2018至2020年在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对4座水厂进行提升改造,建成规模化农村集中式供水中心水厂,新建水处理设备2套、加压泵站3座,更新改造农村供水主支管网900km,共铺设供水管网2900km,饮水安全实现了全覆盖,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用水保证率4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日供水量达2.20万m3,农村供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8%,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农村安全饮水供水能力大大提高,进一步提升全县3.52万户、15.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另外,建成县城一水厂、工业园区二水厂,分别负责城镇社区居民用水和工业园区用水。现有水源井13眼,铺设供水管网112km,日供水量3万m3,供水人口数达到45万人。鉴于全县各水厂供水中出现地下水源水量不足、水质恶化等原因,严重影响饮水安全,岳普湖县计划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取水点为伽师县已建成的809万m3的沉沙池(沉沙池的取水点是盖孜河塔什米力克渠首,总干渠桩号为10+280处)。盖孜河塔什米力克渠首河水水质较好,处理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水源可靠性好,该饮水工程能满足提升水质的要求,为下游输水工程提供充分的水源保障。该工程规划新建总水厂1座,主干管线161.89km。工程建成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水源系统,为下游输水工程提供充分的水源保障。总水厂进行水质集中处理,总水厂日处理规模为5万m3。通过输水干管将水输送到岳普湖县的6个分水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2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改革

2.1改革的必要性

全作为新疆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并且规划了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新发展阶段,深化城乡一体化供水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1.2乡村振兴战略下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近年来,新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基础,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项“两不愁、三保障”、惠民生、赢民心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压实“三个责任”,在工程运行过程中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良性机制。农村饮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尚有差距,为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及运行管理模式的深层次改革就成为实现更高水平城镇居民饮水安全的重点任务。

2.1.3有效解决城乡供水安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虽然新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存在着投融资机制不健全、供水能力亟待提高、水质标准亟待提升、运行管理亟待加强、保障机制亟待健全、提质改造亟待推进等突出问题。这就要求主管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改革,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依法保护水源水质安全,深化供水体制和水价改革,加快供水工程升级改造步伐,加大对水污染防治、饮水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2.2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2.2.1改革目标一是优化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产权制度,达到工程产权明确、运行管理主体到位、用户责权利高度统一,保证工程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灵活有效;二是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布局,进一步提高城乡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不断满足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饮水安全需求;三是优化城乡饮水安全监管与运行分离的机制,建立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监管、水务企业运行管理、用户参与的责任明晰的新机制,建立专业化管理、商品化供水、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运行管理体系;四是优化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企业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水价核定、计量收费、维修养护、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城乡供水工程“以水养水、节约用水、有偿使用、适当补助”良性运行;五是优化城乡饮水安全管理服务,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水源保护、用水交费和节约用水意识,提高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测水平,提升工程运行质效。

2.2.2改革原则一是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注重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加强工程资产运营过程的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要有利于城乡群众饮水安全,改革的各项措施要能够保证城乡群众享有更安全更好的饮水条件、更高水平的供水服务,实现居民、村民供水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基础;三是要有利于发挥整体效能,无论改革中对现有单位的撤、并、转,还是新建单位,都要充分考虑职能融合、人力资源整合,充分考虑与现行各项优惠保障政策的顺利对接,充分考虑改革的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充分考虑供水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充分考虑人员平稳过渡和社会政治稳定。

3改革方案设计与选择

3.1改革方案设计

3.1.1设计思路经综合分析岳普湖县城市与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的现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统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主管部门,要由一个部门统一领导和监管、要用一套机构统一运行管理,关键是统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主体,难点是机构改革。改革的途径是将城市供排水公司转隶到县水利局,并且在此基础上的机构、职能的整合。

3.1.2成立岳普湖县城乡供水安全管理总站(A方案)成立岳普湖县城乡供水安全管理总站,隶属于水利局,机构规格为股级,性质为事业单位公益二级。岳普湖县城乡供水安全管理总站成立后,撤销农村供水总站和城市供排水公司,两个单位原有业务部门和人员统一整合到新成立的岳普湖县城乡供水安全管理总站,人员身份保持不变,城乡财务统一核算。业务部门设置可参考伽师县业务部门设置:设置综合管理部、财务资产部、建设管理部、供水调度部、水质监测部、运维保障部6个部门。3.1.3成立岳普湖县城乡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B方案)成立岳普湖县城乡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为国有独资,隶属于水利局。公司设立后,将现有的农村供水总站和城市供排水公司撤销,其业务部门和人员统一整合到新成立的公司。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考虑:设董事会,由股东委派产生。董事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连任。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一人,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业务部门设置可参考岳普湖县城乡供水安全管理总站的设置。

3.2方案选择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县水利局反馈意见和地区城乡供水总站的建议,选择“B+”方案。“B+”方案具体内容为:一是新组建水务(集团)公司,由城市供排水公司和县农村供水总站合并成立岳普湖县水务公司,在机构、职能等方面对两个单位进行整合,由县水利局进行管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核算的国有独资公司,实行独立的运行和财务管理;二是新组建水务(集团)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县域内供水管道和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三是城乡一体化工程总水厂及县域外供水设施全部由喀什地区城乡供水总站进行管理;四是城乡居民供水在水价、水质和服务三方面,实行“城乡供水三同”,消除城乡差别。

4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国家政策高度关注的公共设施建设领域,是打破城乡供水二元结构,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从政府包揽到公司治理管理思路的转变,为岳普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也是“十四五”规划时期城乡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主流方向。

作者:贾国贤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科技推广总站

城乡一体化建设论文3

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现已成为衡量和检验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当前,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不足,并且与整体收入水平相比,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依旧存在较大差距,构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

一、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必要性

“十四五”规划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增长基本同步”明确设定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反映人民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揭示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因为一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加的速率始终小于GDP增速,将很容易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社会结构性问题产生。

(一)有利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要想让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GDP增长实现同步,就要调节好国家、城镇居民之间和各单位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在较长时间里远小于国民经济增幅,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呈现出持续在低位徘徊的态势。一旦这种比例继续处在下滑态势,就会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危害国民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1]。

(二)有利于避免消费需求下降城市居民的消费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发展状况,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较高的收入差距状态仍将继续维持,因此,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快慢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比较直接。一旦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无法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或者继续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增长也将被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的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问题。
(三)有利于稳定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发展目标来看,居民的收入增长过慢还会影响到人力资本的投资。例如,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农民、低收入人群而言,目前的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子女的教育投资会成为一大难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和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但是,如果收入增长过慢,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收入也会呈现悲观的态度,很有可能被迫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在短期来看,这会影响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在长期来看,则会影响到未来的就业市场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一)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从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我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2189元,与上一年度相比整体增长了2.1%,但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只有2682元。这个数字意味着有近一半以上的人口的月收入不足2700元,近3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在居民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月收入显然会影响到居民的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另外,在2013—2018年间,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7%,高于人均GDP实际增速,这与当时的乡村振兴力度加大、劳动报酬增长有一定关系。但是,自2018年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实际收入负增长的情况。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疲软,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及销售情况也不太乐观,居民收入增长态势并不明显[2]。

(二)低收入人群比重较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按照国家统计局使用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准则,目前我国低收入群体比重较大,农业人口中有较大比例仍为低收入人口。另外,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为明显。在收入分配方面,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收入分配差距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将是促进城乡居民发展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一)城镇居民收入被制约1.城镇居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依赖较强从城镇居民的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增长对政策性调资的依赖性过高,大部分人都守着一份“死”工资。但是从整体来看,政策性因素对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助推作用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如随着物价和消费支出日益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居民面临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城镇居民每月“余钱”越来越少,要想持续增收的话存在一定困难。2.收入结构有待优化,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销售终端,如个体工商户、地摊经济等发展缓慢,弱化了促进居民经营收入增长的作用,居民增收后劲不足。此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提质换挡的关键转型期,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的人才选用标准提高。这样一来,部分缺少专业技能、知识水平较低的传统劳动力会面临“被失业”的风险,收入水平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另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给一部分家庭带来负担,由此可能会引发中低收入群体规模相应扩大,从而给收入增长带来不利影响[3]。3.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增收渠道单一城镇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居民缺少理财观念,或没有余钱进行投资理财。另外,调查显示,当下经济大环境下,大部分居民投资理财观念逐渐趋于保守,财产净收入在短期内难以对城镇居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

(二)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1.农民就业技能低,缺少稳定收入部分农民因农业生产效益不高而选择外出务工,但是由于缺少一技之长,且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劳动力市场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要求,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对体力要求较高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且很多都是兼职、临时工,缺乏稳定的工资待遇保障和社会保障,工资的上升空间也极为有限,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生活消费需求。2.农业产业发展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作物以露天种植为主,其生长特性依赖于“天”。具体来说,气温、日照、干旱、强风等多种因素都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逐渐增多,气象灾害频发,容易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在遇到比较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时很难有效保护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因农业收成不好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不稳定的收入状况也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3.政策性补贴增长点不多,农民转移净收入后劲不足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在农机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养殖补贴等多个方面都推出了惠农政策,惠农力度不断加大,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政策上新的转移性增长点越来越少,这就很容易导致转移净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不利于农民收入的稳定可持续性增长。

(三)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近年来,虽然很多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收入比也在逐步缩小,但在一些发展较为缓慢、缺少发展优势的农村地区,其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依然低于本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依旧比较突出[4]。同时,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另外,受特殊因素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营商市场都出现了“疲软”现象,市场不够活跃、创新创业能力有限,部分农产品价格不稳,导致服务业、零售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增长。

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是收入的根本,发展是增收的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因此,各地区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立足长远,构建居民增收新亮点。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消费体系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持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做优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快速壮大产业整体规模,提升综合实力。

(二)以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增收首先,政府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升级,广开就业门路,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其次,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引进工作,尤其是要大力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以人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转型[5]。再次,要保障重点人员的稳定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必须要做到人员信息统计到位,并根据人员特点,针对性提供就业岗位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各地政府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灵活运用各项积极政策,如招商引资、返乡创业等,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助力乡村振兴。首先,要积极发展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鼓励引导各地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业品牌,为农产品创造附加值。其次,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对接与合作,开拓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打通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让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出去、卖得好”。再次,要发掘农村地区的多元价值,将农产品加工与电商平台有效结合起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

(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首先,要用好市场一次分配(劳动报酬)调节机制,发挥好政府二次调节能量(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公共服务改善等),调动好高收入群体三次分配(慈善性捐赠),解决好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6]。其次,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规范清理不合理收入。再次,要加大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好“两个同步”,从而实现“两个提高”。

(五)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第一,要引导各类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人员的薪酬增长激励机制,根据薪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基本一致的特点,提高城镇居民薪酬性收入。第二,要提高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主动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分散理财、预防损失,逐步摒弃投机取巧、食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方式进一步改善营商条件,扶持民营企业等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第三,要不断优化民间借贷管理制度,坚决打击金融业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居民合法财产安全。五、结语“十四五”是新时代的一段新征程。因此,各地区必须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对标先进标杆,找问题、寻差距、想办法、学经验,化危机为机遇,于变局中谋新局,积极寻求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具体措施,促进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可持续性增长。

参考文献

[1]赵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分析[J].现代金融,2020(1):3-7.[2]吕俊松,石东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统计,2020(12):38-39.

[3]张红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富裕富足[J].农村工作通讯,2021(5):32-34.

[4]刘劭睿,廖梦洁,刘佳丽.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6):73-84.

[5]郑新立.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J].前线,2022(5):25-29.

[6]向书坚,郑瑞坤,杨璐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7):47-68.

作者:王进霞 单位:临夏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