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1 03:31:29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

摘要:进入21世纪,多维化的国家安全威胁使中国各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问题日渐凸显,仅将大学生国防教育等同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做法已无法满足国家安全教育现实需要。本文根据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实证调研,统计并分析国家安全问题多维化时代下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所处的困境,为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意识提供数据分析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教育;困境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安全”和“国家安全”两个概念是解读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所谓“安全”是指某一安全指涉对象处于没有危险或者虽有危险但有充分的应对手段的状态,具体包括安全的指涉对象,威胁的来源、应对威胁的手段、应对威胁的行为主体等几个因素,简单地说就是谁的安全、威胁是什么、应对威胁的手段、谁来应对威胁。

“国家安全”是一国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或者有充分的应对手段来应对危险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的指涉对象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国家核心利益。

国家安全威胁的来源包括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指的是外部武装入侵或者武装入侵威胁,应对手段主要为军事、政治手段,行为主体是国家。而非传统安全威胁则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如果说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敌对军事力量,那么,非传统安全威胁则既可能来自于外部,也可能来自于内部,甚至内部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外部威胁的勾结。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手段则为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行为主体也相应的多元化,每个公民、每个企业、每个公民组织都应担负着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以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民族、宗教、国际金融风险、互联网黑客等长期以来被列为“低政治”范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威胁着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国家利益。应对此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手段亦有所改变,由原有的单一军事手段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软、硬实力的增强,每个公民,特别是作为信息技术时代主角的大学生都已成为国家安全的行为主体。

面对多维化发展态势的国家安全问题,丰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势在必行。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使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时刻具备对不同国家安全威胁的警惕性和责任意识,以自己的言行维护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具备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保持警惕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能力,绝不能成为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助力者。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及教师的问卷、座谈及访问,了解到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式及课时等教育现状,同时窥见,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如大学生对我国国家安全常识有大体了解,但个别同学还存在着盲区和误区,暴露出安全常识知识掌握还比较碎片化,不够持久与系统;在国家安全问题多维化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供给虽然存在但还不足,未能提供足够的理论工具帮助理解国家安全问题,使大学生虽对国家安全热情关注但却无法从高校课程中系统掌握相关知识。以下分别从大学生国家安全常识的了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国家安全意识的养成三方面内部存在的矛盾入手,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展开分析: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常识――基本了解与理论碎片的矛盾

国家安全常识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详细内容缺乏深刻的了解与感悟,一部分大学生未能站在时代背景从当今国际环境角度审视国家综合安全,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由于政治与军事与大学生生活存在一定距离造成大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国家安全与自己关联不大,国家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历史使命感与自我责任感。

调查问卷中96.5%的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包括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3.5%的学生将领土主权安全问题看成是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唯一因素,忽略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金融秩序问题等各个维度的综合安全问题。5.7%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威胁是以敌对武装力量入侵为主的传统安全威胁,安全威胁的主要行为体是军队或国家,主要解决手段是军队;而并未认识到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洗钱等构成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时也未考虑到应对每个公民、企业、组织经济实力是就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行为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的健康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等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增强是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理论的核心四要素,即国家安全的指涉物、国家安全的威胁来源、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手段、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行为主体有基本了解,但并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供给不足与两轨平行的矛盾

国家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必须认清境内外形势,基于地区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探索与运用各种教育渠道,并融合互动,形成新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合力。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实际进行过程中诸多渠道各自为阵,在内容实践形式等方面没有实现有效的融合与衔接,缺乏整体目标统筹与详细规划,各活动与各环节错位缺乏有效协调。

大学生国家安全常识之所以不够系统化、理论化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供给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调查显示,59%的学生指出自己所在学校并未开展过专门的国家安全知识教育;94%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形式仅为开设军事理论课,并未开设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讲座;76%学生反映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能提供足够的理工具来帮助理解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并未将热点的国家安全问题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立国树人、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但国家安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轨平行”现象严重。据调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多维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脱节严重,并未完全融入高校教学实践之中,因此缺少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系统的、多维的国家安全教育,使许多学生仅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途径掌握国家安全教育的碎片化常识。

这一困境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就是尽快按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梳理整合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国家安全威胁的新形势、新特点,从情感、理论、历史与现实等各个角度探索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维、系统化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更全面、准确地看待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并为应对我国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热情关注与无所适从的矛盾

多元化文化背景、多元化的价值观、高速发展又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安全问题本身的敏感性、复杂性,使大学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表现出热情关注却又无所适从的内在矛盾,并由此产生诸多困惑。

调查显示98%的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比较关心,认为自己与国家安全有一定关系,但因目前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单一、掌握知识碎片化,所以接受效果不好,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特别是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不能提供理解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理论工具,使大学生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因此,高校应努力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各门课中,使国家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国家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在认清国内外形势基础之上,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探索与运用各种教育渠道,融合互动,形成新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合力。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也给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在社会信息化、受众个性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G641;G206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召开会议,把“国家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分量极重,这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机制正式运转。高校信息资源丰富,对新事物和新思维的接受程度较高,意识形态领域极为敏感,历来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前沿,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的群体【1】。在高校中,新媒体普及速度快,在为信息共享和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和挑战。【2】高校中的国家安全教育,能否发挥应有作用,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进步,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谐。

一、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

(一)人员队伍不强。一是专业水平欠缺。高校中从事国家安全的人T,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专业性先天不足,且受到内外环境、个人成长发展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较快,工作衔接传承不好容易出现断层,人员在熟悉业务、摸索流程上消耗时间精力较多,导致队伍整体水平始终在较低层次徘徊。二是部分高校对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专职人员重使用、轻培养,导致专职人员提升能力素质的渠道匮乏,能力素质提升无法进入“快车道”。

(二)教研水平滞后。一是起步较晚,基础不厚。部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性、专业性均有所欠缺,研究领域覆盖不全面,在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种类多、领域杂、变化快的情况下,针对性研究跟不上,教学时效性不强,难以应对全球化趋势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二是偏重理论,实践不足。高校从事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上有所欠缺,开展工作存在找不到切入点、随意性大、“打乱仗”的状况。

(三)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定位不准。针对党和国家的关于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部分高校在贯彻落实上缺乏制度设计,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仅开辟了独立篇;在《形势与政策》教材编写上,考虑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不足;在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有机融合上,开展研究不够,导致国家安全教育始终难以纳入到规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第二,缺少规划。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缺乏长远设计规划,甚至存在“甩手”现象,把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当成了少数专职人员的“分内事”,没有形成抓建合力,导致国家安全教育开展渠道不畅、协调困难。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国家安全工作的挑战

纵观当前高校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手游、晒照、刷朋友圈和网络直播不能自拔,“低头族”、“拇指族”、“手机党”越来越壮大。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传播自发性、内容交互性、跨时空、传播快以及匿名性等特点,极易成为谣言助推器和事件放大器,增大了高校国家安全工作风险,对安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3】

(一)新媒体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在于虚拟性和开放性,参与者可打破时空以虚拟化的身份参与社交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APP的广泛使用,使人们拥有了信息和传播的权利。西方国家凭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通过网络实施政治煽动和文化渗透,扰乱经济秩序,削弱文化认同,窃取尖端技术和军事情报,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挑战 。传统大学生安全教育习惯于采用说教方式,通过学校传统媒体宣传、开办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等模式展开。而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出现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人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媒体软件、微博微信、百度搜索、新闻终端等方式获取安全资讯和知识,传统的封闭式与课堂同步进行的安全教育模式被逐渐打破,给学生直接灌输结论的方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容易招致大学生反感并产生逆反心理。

(三)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体,范安全风险,给我们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网上信息纷繁复杂,而当前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又不尽完善,沉浸其中的高校学生思想单纯,又无足够社会经验,如果不及时给予指导,很容易被网上散布的虚假、色情、暴力和诈骗等负面信息所迷惑,从而影响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新情况和新挑战要求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作用及其对学生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三、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对策

(一)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打造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新型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势在必行。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培养互联网意识,结合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特点,把新媒体作为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手段和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教育贴近学生,增强感召力,增加代入感,变“堵”为“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快速多变的复杂局面。

(二)依托高校现有教育阵地,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新生军训入学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教育、校园课余生活等三个教育阵地囊括了高校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时间和空间的全部,这三块阵地也是高校开阵各类主题教育的基础平台。[4]此外,由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与高校军事教育的相似性和重合性,利用高校军事武装工作的既有平台,能够在短时间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因此,以上“三主一辅”四个教育阵地是当前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摘 要:国家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存在学校重视不够、学生意识不强、教育途径单一、非传统安全教育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提高认识、加强总体安全观教育和拓宽途径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1994年8月,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1]。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2013年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国家安全指导思想;2014年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制定国家安全战略;2015年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完善国家安全法规;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公布实施,中国的国家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学校重视不够、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教育途径单一、非传统安全教育缺乏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概述

(一)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由“国家”和“安全”两个概念组成。“安全就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状态,既包含没有外部威胁的状态,也包括没有内部威胁的状态”[2]。安全有主体,当安全主体为国家时,便构成了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危险也没有内部危险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涉及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2014年4月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以及核安全等十一大领域”[3]。其中政治、军事、国土等安全为传统领域安全;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社会、生态、资源、核等安全为非传统领域安全。当前,传统领域安全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内部威胁与外部威胁并存。2014年《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是暴力恐怖和社会稳定,国际上大国战略的竞争、美俄欧盟对华政策及领土、海洋权益的争端等都成为中国重要的安全威胁。”[4]

(二)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是指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为内容,对全体国民的思想和行为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国家安全教育客体包括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社会从业人员等,其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不同。例如,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侧重增强国家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国家安全基本知识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则侧重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能力提升方面的教育。

当前,国家安全教育战略地位不断上升。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视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5]。2015年国家颁布新《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了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6]

(三)高职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国家安全观念和国家安全知识对高职学生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以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国家安全教育应包含认知、意识、能力、行为四个层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第一,通过国家安全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获得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基本认知;第二,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感;第三,通过忧患意识、防范意识、保密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养成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相关意识;第四,通过责任感教育、国家安全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应对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应对国家安全威胁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总体状况不佳。从教育层面看,还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7]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认知片面、意识淡薄,还停留在军事、国防、情报、间谍等传统安全和局部认识层面。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从学校层面看,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受到当前和平形势的影响而有所淡化,认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学校领导层面的认识偏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国家安全教育当成任务和指标来完成,甚至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或在出现问题和危急情况时,才关注此项工作,致使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自觉行为习惯。从学生层面看,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是普高生(大部分高考分数达不到本科录取分数线)、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和3+2分段制高职生(前三年在普通中专学习,后两年在相应的高职院校学习),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自卑心理强、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足、理想信念缺乏、文化基础薄弱,整体上缺乏对国家安全基本知识的认知。同时,国家安全工作的隐蔽性使学生感到陌生和遥远,进而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机关和军队的职责,与己无关。

(二)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囿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局限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重视程度较之本科院校更为不足。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不强,国家安全意识薄弱。由于高职学生缺乏国家安全基本理论知识,仅将其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国防安全和国土安全,认为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或只有战争年代国家安全才显得急迫、才需要去维护的片面认识,使学生不能自觉地将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责任联系起来,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防范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使学生在处理与国家安全相关问题时缺乏法律意识。

(三)高职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途径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仅限于教师在学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等课堂讲授一些相关文件和政策法规,途径单一、流于形式、枯燥乏味,这对于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我约束力稍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探索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通过知识竞答、剧情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显得十分迫切。

(四)高职院校学生“非传统领域安全”教育缺乏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以军事训练、国防教育、保密教育、政治教育等传统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为主,对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社会、生态、资源、核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教育缺乏。但伴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非传统领域的安全愈发重要。近年来,涉及非传统领域安全事件爆发频率上升明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大,国际非传统领域安全事件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愈加频繁。如中东政治局势恶化,影响到我国的海外投资、能源安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等,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思考

(一)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识

新时期国家安全维护不仅需要国家建立机构,制定战略,完善法律,也需要发挥教育作用,使公民树立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数量与学生数量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提高高职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将对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冷战结束前,国家安全主要指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的传统领域国家安全,这一时期,军事安全几乎成为国家安全的同义语。冷战结束后,人口老龄化问题、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贫富分化以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9・11”事件、“非典”事件后,此类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经济、信息、文化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与政治、军事、国土等传统领域的安全同等重要,国家安全由“传统领域国家安全”转变为“综合国家安全”。为此,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8]高职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既要继续重视传统领域国家安全教育,还要重视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教育,实施以“总体安全”为特征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三)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途径

1.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均有与国家安全法律、国家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政策、国家安全观等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因此,将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之中,是加强高职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2.国家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为依托,举办与国防、保密、环境安全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国家安全宣讲团、环保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有影响力的社团,大力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国防电影赏析等,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融入到科技、文化、社团、班团活动等,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

3.国家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依据《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中展开学生军事训练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当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将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是高职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队列、匕首操、战地救护、实弹射击、军事理论、野营拉练、紧急集合、礼节礼貌、内务卫生等军事技能训练科目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国防意识和军事技能。同时,通过对国防历史、军事思想、周边安全环境、军事技术等军事理论问题的讲解,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军事安全的总体状况,增强忧患与危机意识。

4.国家安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较长,且大多为顶岗实习。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制为3年,针对这部分学生学校采用2+1模式,即大学第一年、第二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第三年去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习。五年一贯制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年限总共只有2年,针对这部分学生一些高职院校普遍采用1+1模式,即一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去企事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不在学校,对于这段时间的国家安全教育应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渗透维护国家安全教育所需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整体上趋同,二者有融合的可能。在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不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也具有极强的现实可行性。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正视新时期所提出的新要求,寻求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国家安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从我国外部环境看,国家的安全形势面临较大问题,国家安全情况多变而复杂,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第一, 在当今的国家安全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居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在全球化以前,国家的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比较传统和重要的国家安全,那么在当今时代,国家的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传统国家安全中的军事安全则面临地位日益下降的趋势。国家的经济安全因素在一国的国家安全中地位日益凸显,经济因素在国家安全领域一直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国家也会把经济发展作为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和首要任务。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以使国家的安全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予以保障,免受他国的经济威胁,从而真正确保国家安全。第二,在当今时代,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影响国家安全的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伴随着国际主义的观念在全球的传播与日益盛行,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过程中,在国际舞台上,除了国家之外,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主体的影响日益加大,其在国际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成为维护国际安全不可忽视的考量因素。可见,非国家主体在国际社会上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考量国家安全问题时,除了看到传统国家行为主体的作用之外,还要看到那些来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第三,国家间在争夺国际规则的主导地位,国家间的国际规则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表现得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任何国家与别国发生冲突与矛盾都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国家间实现力量的平衡、协调,为了各国的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各国经过相互之间的复杂的、长期的斗争与协调,在国际间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国际社会的规则。这些国际间的规则与制度,如国际法、国际公约、国际协议、国际惯例等使国家之间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有了国际规范的保障,大大提高了国家间相互交往的效率,促进了国家间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国际规则的竞争,而不是表现在直接的武装斗争与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反恐问题、能源问题、国际犯罪等问题都需要国际间形成合力去治理,这些因素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一个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使得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与危机。我国的大学教育承载着造就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爱国敬业的高级人才的重大使命,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理念毋庸置疑地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正视新时期所提出的新要求,寻求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情况多变,不容乐观。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不断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进行和平演变,而中国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无疑成为他们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对象和首选目标。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在国际网络环境一体化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极易受到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的影响与误导,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面临着重大的冲击。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上,最终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战略的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去认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以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再淡薄,使国家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其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正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绝好平台,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对来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第一,青年大学生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感受到的是国际化、全球化的巨大影响,其思想文化都受到时代的深深影响。面对丰富多彩的开放世界,青年大学生往往不容易想到世界的不好、不安的一面。在传媒误导之下,青年大学生只会看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表象,很难看到世界各国之间隐藏在合作、共赢背后而须臾不停的斗争、矛盾与冲突。这样,青年大学生就会忽视国际社会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看不到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对我国所面对的西方敌对势力、周边国家的威胁与不稳定因素缺乏认识,国家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第二,青年大学生由于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往往缺乏对那些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的警惕性,缺乏保密意识。在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改革开放脚步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交往活动也日益增多,青年大学生较易受到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的误导,以为国际社会形势一片大好和歌舞升平,而极易在不知不觉中泄露所知道的国家秘密,从而危害到国家安全。第三,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危机认识不够,缺乏危机意识。由于危机意识的淡薄,对国家安全状况缺乏足够的认知,一旦出现国家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青年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时会产生过分恐慌、紧张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状态对社会能产生影响,容易蔓延、扩大而导致社会群体性恐慌,从而不利于国家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第四,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容认识不到位,缺乏全面而清晰的认识。例如,很多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军事、国防、主权、领土、秘密、情报、间谍等方面的认识,而对诸如信息、科技、文化、金融、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缺乏认识。这样,青年学生往往能够认识到国防安全、政治安全、主权安全、军事安全等问题,而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新的国家安全问题缺乏警惕,不能把相关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与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联系起来,认为国家安全离自身存在较远的距离,与自己毫不相关,没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责任感。可见,虽然国家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而严峻,但是,面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这样,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其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崭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国家安全观,具有极大的现实紧迫性。在当今国际社会的背景下,伴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对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较高的新的要求与挑战。严峻而复杂的国家安全现状需要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情况进行切实的改革,作出与时俱进的有效应对。可以说,随着国际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强化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些高等学校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也存在片面、模糊的认识,比如,对国家安全仅仅停留在国防安全、军事安全、外交安全等方面,而对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国家安全内容认识不足。有些高校仅仅通过向青年大学生进行一些国防教育或形势政策教育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把国家安全教育简单化。有些高校则把对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等同于进行几次关于国家安全的宣传和讲座,把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看成是可以突击完成的任务与活动。而面对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普遍模糊和不足的现状,一些高等学校的所谓的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往往达不到使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复杂、严峻状况有切身的感受和共识。因此,毋庸置疑,高等学校要转变观念,要从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到对青年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安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呈逐渐增多之势。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国防安全教育、军事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属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可以说,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与其在整体上是趋同的,二者有融合的可能。在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不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也具有极强的现实可行性。

国家安全的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际上的国家安全观念受到多种新时代的因素的影响,新时代的国家安全观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相比,增加了诸多新的因素。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越了军事安全、外交安全等内容。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涵盖着军事安全、国防安全、外交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等内容。新时代国际上的诸如信息网络安全、金融安全、恐怖活动、环境保护、能源、人口等新的问题和因素,使得国家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待于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这些问题,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里自然都是应该进行教学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从整体上与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根本一致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应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应该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可能性。将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真正使国家安全教育保持长期性、持久性,有利于让大学生真正形成正确、合理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

(二)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高校政治理论课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

如上所述,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爱国主义方面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使得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基于内容的一致性。当今时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成为西方国家与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首要对象与目标。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决定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是西方国家进行宣扬其价值观、意识形态的重要的首要的阵地。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十分容易接触到灌输西方意识形态的书画资料、影音作品等,青年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社会宣扬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会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收到不可想象的冲击与影响。全球化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是西方国家却试图用全球化的思想使其自身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国际化、全球化,从而在全球竭力宣扬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时对与其相异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进行攻击、诋毁、破坏。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商业交易的背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使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潜在的威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改变错误的观念,纠正其不良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具有较大的现实可行性。

(三)互联网技术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技术可行性

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进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澄清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攻击、诋毁,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技术可行性。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国家安全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挑战。互联网使得国际间的信息传播变得迅速、及时,任何一条信息都可以传播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这种国际化、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与信息的威胁和挑战。西方敌对国家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传播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意识形态渗透的各种信息,并且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人权等领域大肆渗透和宣扬,对中国的相关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进行攻击、诋毁、丑化,对中国民众进行煽动、蛊惑、歪曲事实、妄加评论和任意干涉。由于青年大学生是网络上的主要人群,其又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对西方文化具有探索、了解的欲望,也会最直接地接触到反映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商品与文化资源,从而成为最容易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人群。而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一般具有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其凭借技术工具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将网络犯罪、网络谣言、网络恐怖信息向青年大学生扩散和传播,使得青年大学生丧失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自豪感,从而认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某些价值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互联网络中的正面信息,使学生去伪存真,认清问题的实质,看清事实的真相,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将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较强的现实可能性,有利于培养合格的适应新时代的国家建设者。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以培养和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安全观念、法律观念、环境意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树立民族国家观念、国家安全观念,将国家安全视为最高国家利益,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自己的义务,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言行维护国家安全。但是,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与因素的限制,效果并不明显。囿于教学规模、教学力量、教学经费、教学目标等因素,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缺乏在大学生中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基本路径是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平台上,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适当加强并不断推进,直至最终形成健全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国家安全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我们都是印度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我们是多彩的灯,我们聚集在一起。”这不是一首普通的爱国歌曲,而是大名鼎鼎的印度国民学兵团团歌。

新华社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印度南部果阿邦一个乡村中学,听到激昂的歌声响起,便知道这所学校国民学兵团的学员正在进行训练。

歌声过后,才是例行操练。在拖着长腔但极具穿透力的喊号声中,几十名男女学生在一名女领操员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训练:向左转、向右转、前踢腿、分列式……炎炎烈日下,大地几乎成为烤炉,虽然不少学生赤着脚进行训练,但所有人目光里都透着一种坚毅。

这所乡村中学的学兵团只是印度国民学兵团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印度,青少年主要通过加入国民学兵团来接受军事训练。国民学兵团被纳入二线预备役部队,由国防部直接管理,面向印度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招生,司令由一名具有中将军衔的高级军官担任,学生自愿申请加入。

学兵团学员根据年龄和性别被编入初级班(13~17岁)或高级班(18~26岁)。同时,学员还能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加入陆军、空军或海军兵种。目前,印度国民学兵团学员遍布全国各地,总人数达130万。

学兵团高级班需培训3年,初级班培训2年。在培训期间,所有学员每周都必须至少参加4个小时的训练课程。此外,每个学员还要至少参加一次为期9至10天的年度训练营。很多学员告诉记者,“共和国日训练营”是最令他们向往的,如果能够入选,就意味着可以参加一年一度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国庆阅兵表演,表现出色者还可能获得印度总理颁发的特别优秀学员奖。

为把学员打造成合格的预备役成员,印度政府为学兵团制订了严密的训练大纲,对每一种具体科目都规定了课时。其中普通训练占70%,包括队列操练、武器训练、个性和领导力发展、灾难管理、探险等;特别训练占30%,针对学员所选择的不同兵种而设置,陆军训练包括车辆驾驶、地图判读、电报抄收等,海军训练包括航海、导航、反潜作战等,空军训练则包括飞行导航、气象、无线电通信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国民学兵团这一政府出钱、专门机构出力、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国防教育方式,印度国民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得到不断强化,同时它也为印度武装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印度国民学兵团走出过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总理莫迪、国防部长帕里卡尔等都曾经在学兵团接受训练。学兵团宗旨非常明确:培养青年的领导能力、良好品德、友谊、体育技能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建立一支有组织、有纪律、能在国家危急时为国效力的生力军;通过训练,激励学员未来加入武装部队。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高校英语教学与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冷战后,国家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学者分为十二类。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并不乐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可见,高校英语教学完全能够起到提高文化安全教育的作用。分析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安全教育现状及其原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文化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

冷战后,国家安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安全属于我国基本利益范畴,狭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状态,广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不受外部威胁也没有内部混乱的客观状态。吉林大学出版社的《为国家安全立学――国家安全学科的探索历程及若干问题研究》中指出,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要素包括国民安全、国域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与高校英语教学紧密相关的国家安全主要指文化安全,与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相关。

文化安全是于1999年开始被提出的,指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政治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的存在和发展不受威胁,属于客观范畴。此外,文化安全还包括主题对客观状态的价值判断,属于主观范畴。良好的文化安全可以保证一个国家免受内部、外部其他文化因素的入侵,保持原有文化体系,并可进一步发展。文化安全可被细化为价值观念、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安全,是每个主权国家都应该全力维护的领域。

目前,我国文化安全受到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其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发展落后;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部分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自身文化发展较慢,出现国内个民族文化断层的现象。加之,我国国土广袤,我国文化传播力度不足,导致个别地区文化较沿海发达地区慢。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导致国际上的强国通过与我国的往来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

全球一体化不仅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频繁,还加速了各国间经济互通,这就为各国在政治、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保障,进而影响国际上文化格局的重组。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恰恰是利用在殖民地推行语言,进而重组世界文化格局,最后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见,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成分,属于“软实力”范畴。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自身吸引力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能力。语言文化这种软实力可以通过学习而增强的,可以避免由于对国外文化和语言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公共外教失败。美国教育部部长查理?赖利在国际安全会议上指出,加强全国外语教学,将会使美国的劳动大军更加出色,国家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可见,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语教学与国家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是一种形式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传递目标语言的相关知识,还是教会言语习得者通过语言这一形式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态、物质、社会和宗教等语言环境不仅导致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这表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与文化安全教育的密切关系。

二、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安全教育现状及原因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呈现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弱的趋势;另一方面,呈现出虽然学生英语水平很高,但却无法用英语准确的表达母语文化。我省高校英语教学对文化安全的重视力度也不够。

学校的因素。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但是,受到课时量、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还是落在了基础知识传递和应试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文化的导入。

教师的因素。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也开始积极进行文化渗透,但只关注了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渗透,势必导致学生对本族文化的忽视甚至遗忘。长此以往,导致年轻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盲从,不利于本族文化的传承。

三、如何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安全教育势在必行。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是英语基础知识,文化加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新指南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包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运用有限的交际策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学校方面,首先,要意识到高校英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其次,要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平台等,保障其更好的发挥其文化安全教育的作用。

教师方面,第一,教师要提高意识,认识到文化安全教育的意义,及时更新文化安全教育的理念。第二,教师要准确的认知。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者,起到指挥的作用。只有教师对文化安全拥有积极的准确的认知,才能指引学生关注并进行文化安全学习。第三,教师的积极文化安全态度。教师的积极态度才能确保文化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实。第四,关注多元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不同民族对同以问题的不同认知,以反应出其不同文化底蕴,并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容民族文化的认知。第五,教师要重视母语文化。要培养学生把英语当做一门工具,来表述母语文化,不仅传承了母语文化还可传播母语文化。

四、结语

全球一体化促进各国频繁交流,大学生必须具备国家安全意识。高校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可传递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只有在校方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安全教育才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并顺利开展下去。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基于非传统安全视野环境谈新时期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摘 要: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一个热点问题,即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主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以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对国内及国外社会情况的了解、解决当下危机及配合政府解决当下危机的能力都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的认知程度,以及其应急的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社会的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课题,成为新时代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要求。本文对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个人的策略建议,从而表达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非传统国家安全 大学生 教育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在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发生了全面性的变化,由侧重于军事和政治的传统安全视角转变为对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人才培养、社会文化及信息等各个领域安全的重视。这就是学术界如今热议的话题——非传统国家安全。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学习领域快速地进行知识的累积和沉淀,形成自身独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国家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程度是决定其国家安全意识高低的决定因素,也是关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稳定、长久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非传统国家安全是一种新型的安全威胁,在过去的人类社会里很少遇到或几乎没有遇到。非传统国家安全是指除去军事、政治及外交冲突,在别的领域中,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国家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对本国的发展及存在构成威胁的安全问题。其特征主要有:安全主体的多元性、安全问题及解决方式的多样性。根据非安全国家教育的这些特征,其具体内容主要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安全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易频率日益提升,对国外技术及资金等资源的引进量也在同时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国家不得不面对更大更复杂的经济安全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我们必须要认清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对我国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人喜欢购买国外的一些产品,盲目追求海外知名品牌,认为国外的产品比国产的更具优势,甚至以此作为炫耀。这就是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要从国家本身存在的优势入手,扶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促使特色民族企业不断发展,根据国家优势不断改革创新,全方位推动国家科技的发展,扩大内部需求,减少对外来资源的依赖。

(2)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由此可见科技水平对国家发展有着极大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加速了科技这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但许多发达国家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让发展中国家能够长期受制于它,便采用对先进技术进行限制和封锁等方式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受到约束。此外,大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人才都因为受到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操作设备的吸引而选择留在发达国家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较快,科研技术无法取得飞跃。因此,做好科学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的任务。

(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安全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已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被明确列入党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的任务,其对国家的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我国生态环境已经进入较为严峻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以及资金上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建厂生产,利用发展中国家急需壮大国家经济的心理特点,将质量差、污染重等产业牵至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促使国家快速增强经济实力,这就为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更加沉重的生态文明建设负担。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高校必须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安全教育,让其尽早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4)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就是信息和网络的迅速普及,在这个靠信息和网络高速运转的时代里,网络和信息已经在全球各个领域都留下了足迹,并快速地渗入到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大范围地覆盖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但是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八零还是九零后的大学生都对电子通讯、网络信息太过依赖,甚至达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网络信息安全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网民主体成分,他们的言论稍微不负责任就会对他人的尊严名誉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危害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声誉和安全。所以,社会群众应该提高自己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提升所用网络的安全度,防止病毒入侵,减少不良的网络信息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的危害。

(5)文化安全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大量地涌入我国,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80后90后作为这一时期成长的群体受到了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在面对多元文化教育时受到挑战,不同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文化安全的教育,清晰正确的认识到外来文化的优劣,取其精华而用之。

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的老师不需要依赖具有军事知识和技能的人来完成,教学所需的设施及条件也相对较低,无需特定环境。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与传统的国家安全教育的区别。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应该注重以下策略的运用。

首先,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必须要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凸显其存在的地位。我国的内涵和外延在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世界格局地快速转变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各高校将军事、政治等作为国家安全教育重点,忽视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国民安全意识认知程度的需求,非传统国家安全所涉及的问题也已经不单单是经济、科技及生态环境的安全了,还延伸至恐怖主义、核武器扩散等对人类具有毁灭性打击的领域,其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绝不会亚于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必须重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调整,保障一定数量的国家安全教育课时,加强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进入到国防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设置中。注重突出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比重。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多样性与国际性能够使大学生们站在民族利益的视角进行考虑。有利于他们树立宏观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把握非传统国家安全的思维,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去关注这个世界的整体利益。

其次,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信息化时代,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十分多元化。非传统国家安全的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特点来进行与他们的生活相贴近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根据他们的主题意识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用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建立一种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国家安全教育系统。

最后,发挥互联网优势,拓展教育的新空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离不开网络。与传统的国家安全不同,非传统国家安全深入到社会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当地利用大学生进行学习和人及交往的网络途径,将会成为高校进行非传统国家安全教育开拓一个更宽更有效的教育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适当在校园网内设置集非传统安全的专业性思想与服务性于一体的国家安全教育站点,开辟国防教育的新阵地。

结束语:

现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希望,其对国家的关注,其非传统国家安全意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发展的稳定性和现代化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成功与否。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保护我国各领域安全的重要教育课程,更是促进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之一。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摘 要: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仅要搞好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地提高,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本文就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引导大学生自觉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关键词:国家安全 忧患意识 爱国情操

一、前言

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更上一层次,为报效祖国增砖添瓦,还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的殷切期盼。在所要求具备的各项思想品德中,自觉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国家安全地位及当代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和自身的健康成长所决定的。

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重视国家安全教育

1.国家安全是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

自从国家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维护国家安全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下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其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着将来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早在20世纪,中共中央就已经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纲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要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由此,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成为大学生必修的重要内容。

2.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明显,国内外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安定因素,威胁着我国国家的安全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各种力量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共同贯穿于整个国际关系变化的始终,并维持着世界和平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和平和发展之下,国家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无足轻重。随着而来地是,国内外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策略一致没有改变;印度迅速崛起并把中国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台海局势几度紧张。从国内形势来看,极少数敌对势力及民族分裂分子不断挑起事端,肆意破坏捣乱,威胁着国家安全。国内外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不断地提高忧患意识,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在神州大地上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保驾护航。

3.大学生正值人生发展的黄金时节,也是爱国观念和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些观念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时刻把国家安全、民族安危作为其行为准则的出发点。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很多学生也有着高昂的爱国情怀。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以及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正在无时无刻地侵蚀着我们的大学生。个别学生很有可能就此疏忽,放松警惕,忧患意识就此淡化。由此,在大学这个关键阶段,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三、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1.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民族安危、国家安全涉及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是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危放在今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上”。同时,把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将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安全的需要,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一致要求。所以说,无论是在今后的求学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学生都要牢固的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增强防范意识

作为大学生,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观点和方法,从纷繁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中认清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的险恶用心和真实面目。克服麻痹思想,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西方不良文化的恶劣影响,坚决抵制不良文化观念的侵蚀。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

3.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

自从建国以来,中国制定了诸多维护本国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在党中央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地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框架,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积极学习并努力掌握这些关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负其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职责,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异物感和荣誉感。

4.积极配合国家安全部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一切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同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国家安全部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一切行为

四、结论

总之,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国家安全性教育。大学生要提高认识,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积极配合国家安全部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一切行为,切实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用的贡献。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浅议

1 国家安全教育和危机意识

国家安全是国家民族安全所系,国家利益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安思危,可是现在国家经过了一段和平发展时期,很多人思想便松懈下来,特别是现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既没有像建国50年代中期以前的老一辈战火中生与死的考验,60、70年代经历的那种剑拨驽张的阵势,也没赶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周边冲突,甚至都很少碰到巨大的自然灾害或政治危机。有的只是在改革开放承平繁荣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从他们出生开始到上大学,都没有什么国家安全的体验与亲历,很少有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体会。在意识形态上又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也没有多少兵役和国防、军事知识、救灾知识的受训与教育,在现代国家安全教育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国际和平的表象所蒙惑,如果真的有什么变化来了,突发事件来了,很容易惊慌失措,手足无策。相反,如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训练经历则一般能沉着冷静,从容不迫,即使国家遭遇突然不测,只要有一批有思想有准备的“生力军”存在,国家就会很快重新恢复、崛起,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样的先例。所以,在和平年代,我们仍然要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科学家们做过一个试验: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一锅已烧好的热水里,青蛙会奋然一跃,死里逃生;但如果是把青蛙先放在冷水里,然后慢慢加热,青蛙则浑然不觉,等到水已烧开时,青蛙已没有逃生的机会了。国家社会都是这样,承平日久,日益松懈,问题堆积越来越多,各种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人的思想意识反而越来越松懈,结果事情一发生,如决堤之水,不可扼制。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历朝历代的更替无不应证这一规则。在外在敌人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大家还有可能团结一起,联合起来抵御共同的敌人,但当外在的敌人一旦消失后,反而有可能马上陷入内斗;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能够长期保持警惕,反而能够预备和应付各种突然打击和未知局面,存在和发展下来。实际上不断斗争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过程,美洲和非洲以及亚洲在19世纪之所以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既和帝国主义侵略性有关,也与他们长期与世界潮流隔离,安全意识长期消失殆尽有关,结果不言而知,甚至有灭绝的可能。现在的中国自20世纪80后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经过了相对平静的30多年时间。而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这过程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快就要承担起维护国家的安全的责任。如果他们还没有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那对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来说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 国家安全形势分析

国家安全教育不简单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而且要知道怎么去爱,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怎么样把祖国保护得最好。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是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国家安全形势:

经过新中国来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长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式有很大改善,但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地理上讲,我国是一个易受攻击的国家,和二十几个大大小小国家接壤,有些军事实力强于我国,在近现代也有侵略过我们国家的历史,潜在的侵略势力也大量地存在,并且很多国家都有不断上升追赶我们的实力,中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赶上和超越;经济上,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总量上是增长了不少,但平均水平仍然很低,资源消耗水平却很高,经济和产业结构也不甚合理,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可持续发展压力很大,中国已是经济大国,但并非强国,现代各国的国家安全更多是经济科技实力的比拼,而我国在这方面,特别是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与周边国家差距都很大,这导致我国在军事科技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社会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差距也很大,社会贫富差距、地域差距、文化差距、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也很大,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扶助等制度也有待健全,治安压力不小,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上不稳定因素都大量存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不小。

意识形态上,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仍时常用意识形态来衡量制约我国,并在人权、自由、民主等问题上对我国大肆渲染,对我国青年一代更是念念不忘“诱导”,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东欧剧变这样的事情重演;国家政权组织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政权组织体系,国家政权比较稳固,但在民主、法制、权力监督、政党的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特别是“依法治国”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统一民族问题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发展的保证,但是目前海峡两岸仍然没有统一,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和分裂势力蠢蠢欲动,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和恐怖势力仍然威胁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的边疆;军事科学技术上,我国现在的军事技术水平与军事强国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电子装备、作战飞机、船舰技术上,与军事强国差距仍然较大。在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以及成果利用转化方面,也急需发展提高。

总之,从总体上比较看来,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的扶持进步显著,但与军事强国的差距仍然明显,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尽量缩短这个追赶时间,况且,现代社会科技变化一日千里,形势更多变,挑战压力极大。我们只有在各方面做足功课,挣足资本,取得较多的比较优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掌握国家安全形势的主动权。

3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和措施

从以上对国安全形势分析的严峻情况来看,对现代的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既不能是简单的“军训”后了事,也不是单纯的说教理论,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探寻我国的国家安全对策,并以自身切实的本领和行动从大学开始起贯入到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具体要做到:

首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维护和争取国家荣誉的责任意识。上世纪60年代苏联美国大搞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特别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曾有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们做了些什么,而要问你们为国家做了些什么”。在那时成长起来的一代成为如克林顿、布什等维护国家安全、重新振兴美国的坚定力量,他们并不是“迷惘的一代”,而是成功的一代。相反,苏联等国家的那一代青年反而成为自身政权的掘墓人,这给我们很大的警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除儿童少年等时期外,大学时期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践报效祖国结合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进行国主义教育,要从以前的爱国之心转变为爱国之志,为投身爱国之行做好准备。要从简单了解爱国人物,爱国主义历史事迹,深入转变到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上来。对国家安全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全面、客观,能看到问题,也能分析情况,还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浅析如何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摘要】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国家安全教育在高校进行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谐。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历来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 安全教育 意义

一、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注重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增强国家安全观念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应当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明确教育要求,努力实践探索,积极推进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为国家保持经济军事优势的同时,也扮演着危及国家安全的角色,如破坏势力通过技术窃密危及国家安全。全球化中发达国家还引发人才争夺战略,导致发展中国家大量人才流向发达国家,我国信息安全与人才外流现象都很严重,科技安全形势严峻;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快捷与自由交流带来方便,使传统意义的文化继承在全球化模式下失去原有空间,国家和文化边界正在消除,而文化生存是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一旦文化遭遇威胁,必然给国家带来危机。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有挑战就有应对。

二、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

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但也有迹象表明,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尚很薄弱。

第一,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认识模糊。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领土、情报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二,价值取向多元,原则性衰减。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呈多元态势,虽其价值取向主流积极向上,但功利色彩较浓厚,实用享乐主义为大多数学生推崇。这些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无疑会削减主流价值的原则性,最终导致社会价值的散乱,使国家精神意识方面的安全面临消解危险。

第三,安全教育研究水平落后。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无法应对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三、如何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1.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思想认识

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国家安全意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2.结合“两课”建立长期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

(1)国家安全教育与“形势与政策”课结合

目前高校普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加强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尊严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主的国家安全教育,这不是一时一事的突击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情况通报,而是一种政治性战略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坚持国家安全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在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的宣讲中,渗透国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增强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

(2)国家安全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相结合

把宣讲《国家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项内容。使学生了解、掌握《国家安全法》,增强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作斗争。构建以国家安全法制教育为主干、国家安全形势教育相配套的教育内容体系,把国家安全教育与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把国家安全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国家安全教育与课外法制宣传活动以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比如,举办《国家安全法》图片展览、宣传板报或知识竞赛,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作当前国内外形势报告,以及组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夏令营或利用暑期开展包括《国家安全法》在内的普法宣传活动等,都是在课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良好形式。

3.开展多层次的国家安全教育

建立长期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要在教育的内容体系、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还要在不断深入加强三个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一是结合军事训练,使学生初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持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生军训进行国防教育的有利时机,拓展国防教育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大学生入学后首先要进行军事训练,这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这一层次主要是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渗透国家安全教育,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国家安全意识。

二是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主动深入了解国家安全法律。这一层次主要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来实施。在高校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并采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实现自我教育。如华北电力大学在2000年组建了大学生安全保卫委员会,在大学生中开展日常的安全知识自我教育且形成了规模,每年两次规范的安全教育月活动,通过组织国家安全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同时还组织各个班级治保委员进行国家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每个班都有部分国家安全意识较高的学生,并且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演讲等大型活动带动整个学校师生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国家安全知识。

三是结合毕业教育,使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巩固。这一层次针对毕业生来进行。即在毕业生离校之前,通过学校邀请、国家安全机关派员作隐蔽战线形势报告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与一切”,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探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面对现代大学生相对淡薄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教育途径;大学生

一、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1.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下,大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思想上麻痹模糊,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防意识淡漠、国家安全意识不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一些大学生把国家安全看成是国家军队与安全部门的事,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有些大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态势下,推崇急功近利及实用享乐主义。这无疑会削减主流价值的原则性,最终导致社会价值的散乱,使国家精神意识方面的安全问题面临消解的危险。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空前加强,一些发达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近来美国与我周边国家频繁举行联合军演,使中国国家安全存在不少隐患。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最近有媒体报道日本有20余人把户籍迁往钓鱼岛,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岛民,并表示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1]。但当代大学生对此严峻的国际环境,大多缺乏清醒的意识。面对国家安全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更无法应对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2.为培养合格接班人,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从近几年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国家安全意识的薄弱,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缺乏警惕,往往在不经意间泄露国家机密,甚至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大学生在得到国外有些公司及机构资助自己出国进修,或推荐国外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时,就只看到友谊的一面而忽视国家安全。把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资料或文件随便对外泄露。更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受金钱侵蚀,主动把国家重要文件出卖给境外机构而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留学海归无视国家法律,回国后不惜余力拉拢、腐蚀在国家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岗位的同学或老乡。为境外机构收集情报资料,使中国经济、军事、科技领域等遭受泄密重大损失。有些大学生对老同学、老乡需要一些资料、数据,明知违法但认为情面难却而所为。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如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使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国家安全教育责任心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历来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但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仍然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信息的沟通、经济的融合并不代表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和平发展的世界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高校要切实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教育大学生明确维护国家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国家安全和国家意识教育。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视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3] 两年后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4]在以后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4年8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牵头,分别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完善。对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增加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内容章节,目的就是着力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可见,党和国家关于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补充和完善的。这也正是当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力理论依据。高校在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中,首先要增强学校党政干部与教师员工的政治敏锐性,以此提高责任意识。把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来实行,使各部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真正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责任。

(二)齐抓共管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由来已久,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要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1.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5] 所以教师必须以三个基本方面为教学目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新形势的需要,在讲授爱国主义章节内容时可结合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来展开。通过爱国主义这条主线,把增强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可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效果。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国家安全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大学生来说是否爱国不仅仅是道德要求,同时还是政治要求和法律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国家意识,因而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很难在理性层面和整体意义上确立科学的国家安全意识。在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更要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2.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与国防知识教育相结合。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仍然是以单纯军事技能和军事常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而没有将国家安全涉及的有关内容融入到国防教育课程中去。在课程设置上两门课分别有武装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社会科学部的思政教研室承担,基本上是以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要求高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军事理论》课中,加强联系与沟通,使两门课的教学内容既达到有机融合又克服无谓重复。在《军事理论》课中,教师除了系统论述世界军事、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这五大领域的前沿问题外,更要让大学生了解和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激发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爱军情感。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侧重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等。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与国防意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来报效祖国。国家安全教育只有紧扣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及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来展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求得教育的实效性。

3.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与多渠道相结合。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授课要求大学生“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6]。但是,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尊严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主的国家安全教育并不是一时一事的突击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情况通报,而是一种政治性、战略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 [7]。因此,必须坚持主渠道的国家安全教育与多渠道的潜移默化教育相结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学校可利用社团活动、学术报告、外出参观等形式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逐步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国家安全观念。使每个大学生都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事关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