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石油毕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3-30 23:01:56
石油毕业论文

石油毕业论文第1篇

(一)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敷衍1.学生人数超规模,指导吃力。本校学生由专科、本科、升本学生组成,学生众多,而教师的配额不足。并且大多数教师还兼任着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每周需指导两次甚至多次,还需面对学生各种问题,掌控他们的设计情况,定期上交各种资料,使得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应顾不暇。2.审题不认真、科学。部分教师审题不认真,课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油田现场技术发展相配伍;而且有些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过于浅显,甚至有相当部分教师申报的题目是文献综述,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运用方面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还有的申报课题难度过大,甚至难度都能比肩研究生课题,研究内容超出了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平时开展指导设计工作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设计的效果无法保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指导效果难以提升。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自身水平有限,指导出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每年指导学生众多,加上要求每年指导题目不能雷同,这样更使得年轻教师指导吃力。

(二)学校配套设施不足,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理论研究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还很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室、机房配置还满足不了毕业设计要求。虽然目前本专业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建设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无相应的实验设施和药品,限制了设计的施展范围,学生只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形成不了有科学意义和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无法验证很多理论。部分课题需要采用数值建模,而油藏数值模拟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学院里的机房无法满足这一功能,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建模只能通过教师给予计算结果,无法亲自建模。

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措施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加大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1.加强各种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很多基础应用型软件的使用能力有限。通常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只接受一门程序语言,如VB或C++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很多应用该软件的讲授课程。因此开设一门基础软件应用的课程非常有必要,着重介绍比如Office、WPS、Auto-CAD、Internet、公式编辑器、电脑软硬件系统等的使用。即便学习了编程语言,能把VB或C++语言应用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见大多数学生没能真正掌握运用该软件,说明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学习应用环节还需改进加强。2.加强授课过程中实践应用环节的培养。目前在开设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着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平时可以增强某些技术、工艺的讲解,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如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增强查询国外文献的习惯,扩展他们的专业词汇,尽可能与国内外的新技术接轨,了解更多新工艺新技术。也可让学生熟悉一些石油行业的计算软件,让学生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也可结合他们所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制一些小的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工艺技术问题。目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比较敷衍,其科学性、实践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可设置那些更能体现应用能力的设计题目,这样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能得到最初的锻炼。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应用力度。这方面的锻炼不能只局限于翻译专周,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模式,从而让学生更熟悉翻译文献的技能、方法;还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更多、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能与国际接轨。3.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及应用。目前本专业的实验室还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平时毕业设计只有少数实验室可参与课题的研究,大大局限了课题的开展。故本专业需尽快完成开放实验室的建立,这样可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去熟悉实验过程,实现各种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学习,使他们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就能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及方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1.借鉴其他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经验,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其他工科院校好的管理模式,经过引荐、推广与应用,再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和专业特点的管理体系,达到统一、规范、科学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2.毕业设计实践系统时间节点更加严格,建立有效性的惩戒制度。本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对毕业设计的某些环节的把控比较到位,实施以来,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改善及加强。比如毕业设计实践系统需更加严格把控各种资料提交的时间节点,从而约束教师和学生按时按量提交各种设计资料,防止学生、教师无故拖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必须建立合理的惩戒制度,并严格实施,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惩戒制度的有效性,而不是一纸空文。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应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完成,不定期抽查、考勤。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所有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相关教学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分阶段明确任务和要求,积极检查督促其完成情况,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防止学生懈怠的现象出现,提升他们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禁以各种理由推延进度和降低水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石油毕业论文第2篇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石油毕业论文第3篇

一、石油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特点及教学实践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石油工程科研与生产实践,体现指导教师及本学科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和学科前沿。合适的选题是做好论文的第一步。选题应简洁、明确,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论文选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以利于学生得到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切实可行,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

(二)文献查阅

选题确定后,应针对选题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选题研究的起点或突破点。通过调研和文献查阅、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前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基本思路及技术方法,这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完成文献调研方后可进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介绍与选题有关的科研动态及参考文献和书目,指导学生系统查阅中、外文参考资料,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审阅学生拟定的论文提纲。

(三)论文(设计)指导与撰写

石油工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其毕业论文要求通过对在油田收集的实际资料的整理、描述、作图、分析,进行研究并得出初步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在学生撰写论文的各个环节悉心指导,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踏实严谨的优良学风。论文撰写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专业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初步掌握选择科研题目、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定技术路线、撰写论文等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必须在查阅、调研、实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写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图表规范、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毕业论文。

(四)论文答辩与交流

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论文PPT制作和答辩,能锻炼学生专业表达能力。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对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未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概念不清生搬硬套,亦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靠投机取巧,拼凑抄袭论文。在答辩会上,五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做出回答,从而检查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分析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

(一)指导教师时间投入不足,重科研轻教学

客观上说,专业教师往往双肩挑,需要兼顾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重,难以保证在论文指导中投入足够的时间。主观上,少数教师亦存在责任心不足及重视不够的问题。

(二)高校扩招,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高校扩招后学生就业压力大,有的学生致力于考研而未能全力投入,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学生因缺乏专业兴趣而准备转方向,或由于专业基础差,综合能力差,难以独立完成论文,依赖教师和同组同学,或在网上搜索相似主题的论文下载、摘录、拼凑、抄袭,缺乏严谨的学风和认真的科学态度。有调查显示,在已完成的毕业论文中,仅六分之一的学生是独立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学生则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参考图书和网上资料;而有少数学生的论文则由几篇论文拼凑而成,更有个别同学直接抄袭书本和网络论文。

(三)论文不规范,论文篇幅过长或过短

章节安排不合理,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差,行文及图表不规范,参考文献成为摆设。如图表标注随意,错字错句普遍[2],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基本的科学训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论文评审不严格

一方面,指导教师和评议员面对质量不高的论文,碍于面子,都会放学生过关,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位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对质量差别较大的论文,评审给出的分数相似或成绩接近,未能有效的鼓励真正原创论文的学生。

三、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应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的领航人。要带好学生,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进而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及使用;培养学生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保证定期与学生交流,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深入实习、实验现场,帮助学生解决论文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与完善研究计划,以确保学生的论文质量。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对学生写好的毕业论文应仔细审阅,认真写出评语初稿,做出恰当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成绩和评定意见。应让学生体会到成就事业、钻研学问所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努力,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豁然开朗的欣喜。教师悉心的指导能与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二)加强学生的学风教育

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让学生真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在毕业论文《诚信责任书》上签名。同时,针对学生缺少系统训练、往往感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的问题,指导教师应及时对毕业论文撰写进行系统指导,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训练。[3]

(三)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

石油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方振江.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石油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率 就业质量 石油工程 专升本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尽管相对较高,但是与往届相比,亦形势较为严峻,而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因此,开展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用人单位招聘指标下降

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招聘指标呈下降状态,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1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石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内油气开发的效益急剧下滑,不少油田都以维持产能为目标,从而对传统规格专业人才需求急剧下降。

1.2各大油田结构性调整基本完成,油田公司人才紧缺的状况基本得到改善,油田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量下降。

1.3科技进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促使油田公司用人指标下降。

2.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提高

我国石油工业加速实施海外油气战略,向境外大规模拓展。国际合作的急剧扩张使我国各大油气田公司对国际化技术人才和项目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无挂科”几乎成为了所有用人单位最基本的要求。

2.2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钻探作业的需要,注定了毕业生必须具备较为强壮的体魄,这给女生和少数个子比较小的同学造成了一定的就业难度。

2.3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提高,面试过程也相应变得更为严格、全面。

3.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

近年来,石油工程就业前景被各界看好,报考和实际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延安大学、燕山大学等非石油高校陆续新办石油工程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长江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传统石油高校均存在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的现象。

二、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实行全日制的学习方式,但是专升本的学生在学习程度、工作能力、受教育水平等方面与普通大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其面临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对专升本毕业生存有偏见

在石油工程专业就业不太乐观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专升本毕业生的文凭认可度不高,对其能力和素质存在质疑,这直接导致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距日益明显。部分油田在学校招聘时,明确提出拒签专升本毕业生。

2.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有限

相对而言,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实践经验不足,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态,在求职过程中的处处碰壁更加剧了自卑情绪,直接导致应聘表现不佳。此外,往往还存在放不下“架子”的情况,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性循环。

三、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对策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出以下措施,以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体如下:

1.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各类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在民营石油企业、合资石油企业、外资石油企业和非石油企业就业。

2.营造学习氛围,创造条件和环境,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支持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积极备战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分层次就业。

3.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自己准确定位,避免因犹豫、从众心理、就业理想和现实脱节等而错过应有的就业机会,实现及时就业。

4.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既要满足用人单位“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的基本要求,又能够在诸如组织、策划、文体等某些方面具备特长,克服自卑心态,展现自信、包容、进取的良好形象,凸显就业实力。

5.加强自我推销意识、礼仪知识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求职技能与职业适应培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和特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尽管相对较高,但是与往届相比,亦形势较为严峻。

2.在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受用人单位偏见和自身能力和素质限制,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压力尤为突出。

3.针对石油工程专业专升本毕业生就业状况,从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曾顺鹏,张其敏,徐春碧,刘竟成,等.适应国际化市场的石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石油教育,2011,6.

[2]陈晓前.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与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J].人力资源,2010,286(5).

[3]杨阳.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7.

[4]魏有兴,等.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6.

石油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石油类 本科毕业生 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各大石油公司纷纷走向海外,公司运作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企业对人才有着大量需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石油企业输送人才的石油类高校的本科生就业却不再乐观,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作者认为,其突出问题在于就业能力的结构,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很难找到真正能够胜任工作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用人机制、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就业机制等方面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太低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分析石油类院校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  就业能力的界定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是以就业结果为目标导向的能力观。如Hillage 和Pollard(1998 ) 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机会所需的能力。

二  我国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十所石油院校,分别是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新疆石油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和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重庆科技大学。

本文在我国现有的石油院校中选择了上述的前面6所院校,收集了它们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数据。

通过对2006-2009年各石油高校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石油类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近年来虽然各石油高校就业率普遍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但整体就业形势正呈持续下降态势。同时,毕业生人数无明显增加,处于相对稳定,即表明现今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高校扩招,而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其中,2009年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降幅度较大。第二,学科间就业率呈现显著差异。石油及其相关学科社会需求较大,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就业率高;通用专业在石油特色鲜明的高校中位置尴尬,往往被作为服务于主干专业、提高人文素质的工具,不同于在综合性大学中被重视,发展处于劣势,特别是新办专业就业率普遍偏低,与石油相关专业差距甚大,甚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石油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准备不够充分、自身素质认识不足。其次,学科间的就业差异较大。第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运用能力差。第四,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待于提高。

基于以上就业现状的分析,本论文试图结合就业能力研究进展,对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

三 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本论文基于迈尔·福古特( Mel Fugate)提出以个性为中心的心理- 社会性建构( psycho- social construct) 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结合以上对石油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构建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该模型充分展示了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实现良好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其作用的机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的核心是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形成,能力空间能量的积聚需要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个人适应性、人力及社会资本要素中提炼和获取,同时四者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促进和提高。

1 能力模型的构建要素

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和要素众多,其主要核心要素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寻求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它包括:职业倾向、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发展学习等要素。学科间就业差异可通过自身对于就业行业的选择,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而并非以文科专业偏要跟工科专业的优势就业领域进行正面竞争,从而造成就业失败。

职业倾向是指由一个人的接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决定的,对某种职业类型的崇拜、追求、盼望及偏好。常见的职业倾向包括研究型、社会型、艺术型、常规型、现实型和企业型等。据石油类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调查数据,2007-2010年间石油高校的毕业生大多行业选择包括事业单位(常规型)、国有企业(现实型)、民营企业(社会型)、私营企业(企业型)及升学或出国(研究型),由此将职业倾向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升学或出国”。

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对本科学习时期的专业学习产生兴趣并对专业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因此,将毕业生在高中时期是属于“文科类”或“理科类”作为“兴趣爱好”,本科时期的“专业类别”来衡量“能力特长”; 将“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及“个人是 否主动寻求指导”作为“职业发展学习”的内容。

(2)个人适应性

个人适应性是指改变个人因素(如知识和技能) 和个人行为以满足环境需要的意愿和能力, 包括乐观主义、接纳变化、学习意愿、内控特质。个人因素说明毕业生首先是以为具有实际知识和技能,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生产者,它必须满足企业对于各个职位的岗位说明书的具体要求。乐观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自信及对自尊的一种外在表现,这无疑会帮助毕业生在求职时调整心态,抓住机会。它要求石油类院校毕业生在对于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和各种就业负面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仍能对顺利就业以及找到合适的工作充满信心,从而积极准备。前文显示,2009年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这充分要求对于石油类院校的本科生而言,在经济萧条以及石油行业发展滞缓时,要对变化充分接纳而非抵制或怨天尤人,虽说外部环境带来了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但依旧有大部分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可见对于毕业生而言,接纳变化、积极应对才是获得就业机会的积极有效解决办法。学习意愿早在毕业生的本科学习阶段便可窥视,学习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同样可以应用于工作中。有资料显示,相当数量的石油企业单位反馈现大学生普遍实践操作水平低、动手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企业招聘进来的学生,通常不能立即投入工作,需要花费相当精力对其培训。即便如此,多石油类高校的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利用率不足40%,出于面子问题或其他各原因从而对岗位的主动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最后,考虑到上述分析中,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较多体现在个体本身对其他人或外界的一种接纳、包容和认可,对陌生事物的无过分抵触情绪,这属于内控特质。

(3)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部分,借鉴张莉(2007)曾采用成绩排名、奖学金、工作经历等体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8]。并结合对大学生求职实际的思考,以专业成绩排名和奖学金反映学业表现水平;而课外实践(如参加社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以及实习经历都是大学生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渠道。Fugate 等人( 2004 ) 认为学校排名是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之一,同样地,毕业于211类别的石油大学会比普通的石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

社会资本部分则根据Granovetter(1973) 的社会资本理论,分为强关系资本和弱关系资本[9]。并将强关系资本细分为先天强关系和后天强关系。调查显示石油子弟会比非石油子弟在油田、管道公司等企业应聘时更有竞争力,即先天强关系指父母、亲属拥有的社会关系,如“是否石油子弟”或“有无亲属投身石油行业”;后天强关系指大学生构建的社会网络中那些关系密切的对象;弱关系指大学生结交的一般朋友,主动帮助的意愿并不强烈,但会提供有关信息的人。

2 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适应性、社会及人力资本是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的三大主要构成要素,其又可以分解为十五个基本的构成因子。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即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个人适应性、社会及人力资本组成的一个整理的能力空间,它能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源动力,同时这个能力空间与职业规划能力、个人适应性、社会及人力资本部分下的十五个基本因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通过毕业生对本科阶段学习培养的能力及本身的心理因素、社会及人力资本而不断产生能量交换,从而使各自都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有助于毕业生高效地找到就业目标,激发毕业生学习和适应的强大的动力。毕业生的人力及社会资本与强大的学习意愿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顺利找到最合适的工作的目的。

四 小结

未来中国的经济环境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在该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能实现就业的关键就是自身的就业能力。因此,对于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而言,应尽早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和分析自我,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合理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了解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状况、职位要求等,确定职业方向和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掌握丰富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一个以自己专业为中心的整体知识系统,接受和吸取新知识,使自己得知识结构不断更新。除此之外,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基本的技能、增加实践知识等,来提高就业能力对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是有一定帮助的。

参考文献

【1】Hillage,J.& Pollard,E. ( 1998 ) .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London.

【2】Sanders,J. ,& Grip,A. D. (2004) . Training,task flexibility and the employability of low-skilled work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5(1) ,73 - 89.

【3】贾利军,徐韵. (2006) .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 南京社会科学,(10) ,129 - 134.

【4】张丽华,刘晟楠. (2005) .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航海教育研究,(1) ,52 - 53.

【5】Fugate, M. , Kinicki, A. J. , & Ashforth, B. E. ( 2004 ) .Employability: A psycho-social construct, 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65(1) ,14 - 38.

【6】Law,K. S. ,Wong, C. ,& Mobley,W. H. ( 1998 ) . Toward a taxonomy of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3(4) ,741 - 755.

【7】Ottawa. Employability skills toolkit for the self- managing learner. Ontario: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2000.

【8】张莉. (2007) . 大学生求职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机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9】Granovetter,M. S. ( 1973 ) .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8(6) ,1360 - 1380.

作者简介:

石油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石油专业;就业;策略

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不仅仅是国有石油企业受到了影响,与之相关的民营企业以及地矿部门都大大减少了用人需求量,甚至出现了裁员的现象。受多年石油专业高就业率,油田高待遇以及在油田工作的师兄师姐影响,石油主干专业学生对于“油田国企”情结观念过于“根深蒂固”,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就业环境下,很多毕业生还是在等三大石油公司的招聘。改变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改善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是国家和高校面临的一大困难和挑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分析了现阶段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现阶段石油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石油专业相关企业毕业生招聘不景气

2008年以前,全国各石油类高校的石油专业学生基本上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无论是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基本上都能达到100%。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石油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开始一路走低。尤其是2013年开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每年的招聘名额都在减少,石油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进入“三桶油”工作已经变得十分困难。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走低,无论是石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地矿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大减小。各石油类高校虽然有着天然的专业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盲目等待石油企业的招聘,已经不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1]。国际油价的波动对石油企业用人方面有着巨大的冲击,进而影响石油专业毕业生的招聘。

(二)学生的就业观念固执守旧

石油专业学生普遍具有较为严重的“油田国企”情结,“非油田不去”至今仍旧是很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以前油田高待遇,国企工作稳定,同时又受到在油田工作的师兄师姐以及石油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石油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抱着毕业后非进三大石油公司不可的态度,以进入三大石油公司工作为人生目标。很多与石油行业相关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地矿部门来校招聘,招聘现场显得冷清异常。在如此低迷的石油就业环境中,石油专业的很多学生仍旧不改就业观念。而且与石油相关的外企,民营企业,地矿部门也已经缩招,石油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寒冬期”。

二、现阶段石油专业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一)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在现阶段,石油行业就业属于“寒冬期”,石油专业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多元的就业观,走出石油系统,多看看其他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非油田不去”的就业观念也应该摒弃掉[2]。毕业后能进入理想中的石油企业工作当然好,如果进不去也要积极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朝着多元化就业方向发展,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合理分析自身情况,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制定相应的就业计划。在学校学习阶段,也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除了自身的专业修B,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外语口语,计算机操作,编程等。以学为主,全面发展,锻炼自己在演讲,写作,组织和管理等第二课堂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为将来多元化就业做好准备。

(二)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途径

很多石油高校多年来一直有着传统的石油“双选会”,学生也习惯了等着企业来学校招聘。学校要改变对学生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能只是“引进来”给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也要引导学生“走出去”,去参加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高校要改革就业指导课,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给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科学多元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多组织相关企业来学校进行就业方面的授课和讲座以及模拟招聘会等,增强学生的竞聘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竞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3]。石油类高校就业部门也应该常常进行就业走访,将学生推荐到合适的企业和岗位。

(三)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平等招聘毕业生

很多企业青睐于“985”,“211”等名牌大学毕业生,薪资待遇等方面对于不同学校的毕业生有着等级差异。毕业生选聘,应该看重的是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而不应该贴上出身学校的等级标签。企业应该给所有的毕业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也要给他们合理的岗位及薪资待遇,这样科学合理的配置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在石油专业的毕业生招聘中,女生并不占优势,而且从历年招聘结果来看,劣势还比较明显。企业也应该合理招聘女生,发掘她们天然的长处,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如此低迷的招聘环境下,企业应多提供一些岗位给毕业生,毕业生带着感恩之情去企业工作,企业合理安排毕业生,如此也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结束语

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遇到“寒冬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高校和学生观念固执,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努力拓宽就业途径,积极进行就业走访;企业和社会多多提供就业机会,科学引导毕业生就业。经过几方面的共同努力,石油专业的就业行情势必会从“寒冬期”慢慢回暖。

参考文献:

[1]费葳葳.石油地质类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石油教育,2013(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