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2-23 08:57:14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1篇

挂职统计员实习工作总结报告 在党委领导的举荐下,我有幸成为一名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并担任统计工作。并被指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进行挂职锻练,这次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对此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弹指一挥间,四个多月的挂职锻炼即将过去,在即将结束挂职的时候,有许多感慨、体会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一、挂职工作回顾(一)加强学习,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挂职的目的在于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和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学习了段有关挂职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提高对挂职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了部、路局、段《统计规章》,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对《统计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月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基本掌握了统计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为我今后做好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经过四个月的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现在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强化培训,掌握统计方法,积累实际经验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的经验,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机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外,还反复细致的研究《机车统计规则》,并且做到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切实地解决了开始工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三)注重基础,提高统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任何一项工作必须从基础上做起。基础实、底蕴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四个月来,我注重统计的基础工作,工作质量从司机报单抓起,司机报单是统计的最原始单据,只有司机报单的正确填写和准确的录入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从而及时上报,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和运输生产指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我每天在上机之前,对每一张报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包括司机报单的各项时间的关系、机车的工作种别、运行公里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发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人员沟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工作中我认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细”,严把工作质量关,为段的统计工作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四)注重创新,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统计工作需要不断的改建和创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在做好大量的统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不断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充分运用机车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监督,来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况,为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段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别留意和收集统计资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机车运用指标及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有较大的波动的,能够及时虚心向其他同事咨询请教,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了自己。二、挂职工作体会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本着“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的指导思想,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工作,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使本人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一)思想素质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父母对我偏爱、甚至是娇生惯养,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依赖着父母,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自己感觉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是干着今天、总结着昨天、想着明天,保证自己的工作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父母也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二)专业知识丰富了。经过四个多月的统计工作的实践,在统计工作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我又多了一门专业知识,多了一手专业技能,这是我四个月挂职锻炼收获最大的和体会最深的。总之,我们要思考和要做的的确很多,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其实我所做离大家做也很多的差距,更需我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由于自己水平、能力有限,可能力不从心,加之时间较短,所学根本达不到透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在统计工作中大胆思考,主动创新,适应统计工作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为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统计工作者。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 生产统计 安全运行

中图分类号:F5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6-01

一般而言,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网,失去铁路系统的参与,将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铁路系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运输市场的竞争也颇为激烈,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铁路系统面临着全面的体制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成为许多铁路企业的必然选择。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诸多工作领域,铁路运输生产统计工作不可或缺,对铁路系统的顺利运行,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实施铁路生产统计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管理中的生产统计工作,涉及到对大量数据的搜集、汇总、计算和统计,并由此来反映出铁路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现阶段,生产统计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需求,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和手段,生产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能够实现对铁路运输系统的统计预警、跟踪监测、反馈调控与决策支持,促进铁路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生产统计具备两个特征:首先是数量性,通过数字来揭示出事物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乃至定性分析,人们以此为依据做出正确决策;其次是综合性,铁路运输管理包含很多环节,既有宏观层面,也有微观层面,所有环节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生产统计,可以实现对铁路企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也能实现综合性的分析,通过综合性分析,可以实现各环节间的横向对比,也可以总结企业过往历程,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整个铁路系统而言,将具有如下好处:一是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营销规模、盈亏状况、安全状况等都有所反映;二是对运营状态、技术手段应用、财务盈亏等都有所反映;三是还能够对铁路系统的发展速度和经营效益有所反映。

2 现阶段我国铁路生产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领导认为生产统计工作极为简单,只是对数据的加减或汇总,再填几张报表就能完成工作。即将生产统计工作简单化,也正是因为领导对该项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使得很多生产统计人员被同时委任其他职责,还存在岗位变动频繁、易被精简和下岗的现状。(2)生产统计记录不健全。因为铁路生产统计的台账和原始记录的不健全,使得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被加大,致使生产统计所得数据的质量下降。(3)生产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在铁路运输管理系统中,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素质很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但是也有部分的工作人员,因为责任心不强,工作耐性不够,很难做好实际工作。也有一些生产统计人员,虽然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构想,在工作中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与加工,但凭借经验来统计分析,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指导,使统计数据存在差错或失误,失去了生产统计的意义。

3 完善铁路运输管理中生产统计工作的策略

现阶段,我国铁路系统正面临着体制改革,涉及到产业结构、企业运营和管理结构几个层面,如铁路系统的经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等。正因为如此,铁路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正确指导、科学监管和科学决策为基础,实现铁路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3.1 加强领导层面的重视程度

铁路生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高质量的数据统计为保障。生产统计工作的实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做好生产统计工作的基础,充分认识到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为该项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对生产统计人员的工作设备予以及时更新,更换掉不合格或过时的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观念,强化干部员工的法律素质,从而形成运用民主法制开展工作、具备依法办事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铁路干部领导需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遵守国家《统计法》和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本部门依法工作局面的形成,这是做好生产统计工作的基础。

3.2 做好信息收集和汇总工作

铁路生产统计工作不是对数字简单的处理,而是通过对铁路运输管理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从而反映出铁路系统的运营状况,为铁路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这是做好生产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注重对信息的收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统计领域出现很多新技术和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手段能够获取最全最快的信息资源。正是因为新技术、新手段的采用,从而使铁路系统形成了数据、语言、视频和传真为一体的安全调度信息传输网络,有效发挥信息平台所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了生产统计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其次是信息收集的过程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生产统计工作的灵魂是分析信息,其生命线是对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是生产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对收集的信息做科学加工和分析,从而找出铁路运输管理诸环节间联系,总结出铁路系统内部所存在的问题,用来指导铁路运输管理的各项工作,这对企业的未来进行了预测,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铁路生产统计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这能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实现铁路系统安全运营的前提。首先是设立安全生产统计信息体系,这是实现高效生产统计的基础性建设,在信息体系内部,应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有先进可靠的设备,有竭诚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够为生产统计工作的扎实有效进行。其次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使铁路企业领导和员工都树立起法律意识,坚持实现依法工作,建立生产统计信息档案,对于事故信息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处理程序报送和处理,以实现对事故信息的报告、处理、通报和都准确无误。避免工作中出现随意性、无序性和无目的性,从而确保生产统计档案的数有所出,有据可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铁路系统正面临着体制改革,现代化的铁路运输管理,不能缺少生产统计工作,作为该项工作的执行人员,必须顺应时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明确统计职能和责任,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勇于探索创新,总结原有工作经验,规避工作中的不足,集思广益,形成团结协作的生产统计人员队伍,为我国铁路事业贡献自身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娅楠.车载线路全断面检测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铁 微机联锁 现场总线

中图分类号:U2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020-03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铁道信号技术也是随着发展,微机联锁技术会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会慢慢的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高速铁路方面的应用,由于车速、效率、高安全性的强烈要求下,更加体现了微机联锁的价值。当前联锁逐步向微机联锁方向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了机械、机电和继电集中联锁。

为了确保微机联锁系统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运输的所有要求:(1)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必须过关;(2)实现各个列车的进出不受影响,排列有序;(3)操作方便,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并能对突发的事情及时的做出预警。笔者结合了郑西高铁和京石武高铁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总结出来的经验,针对国内外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的先进技术,对高铁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并对初定的设计进行安全性分析。

2 高铁及微机联锁概述

2.1 高铁的概述

高速铁路是指使原来的运输线路更加直线化,轨道的规矩更加标准化,使火车的运输速度速率达到200KM/h以上的铁路运输系统。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需要所有环节协调配合,如运行速度需要达到一个标准,铁路轨道材质、轨矩和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等。众所周知,高铁具有输送能力大、运输速度快、安全性能好、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准时到达点率高、座位舒适、能耗低等优点。鉴于高铁的这些高要求,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指导,即需要微机联锁来控制其运行,保证铁路运输的高速安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铁的建设工程步伐正在不断的逐步加快,武汉、郑州、成都、沈阳及其周边城际圈,从长沙到株州后在到湘潭地区,从长春市到吉林市区域,另在赣江、皖江经济区等经济据点,均要按照规划修建城际铁路。除了上述的城际铁路外,在一些重要的省会或是发达城市之间也要构筑高铁,如从广州市到南宁市,从成都到达兰州市、西安市、贵阳市,从太原市到达西安市等。计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时速达到200Km/h及以上铁路建设里程将达到世界一半以上的总里程,即中国的高铁铁路总里程将超过1.8万Km。

2.2 微机联锁概述

铁路信号方面的微机联锁是指,车站工作人员根据列车的运行需要对计算机施加命令,计算机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进而信号的传输实现对信号机及道岔等设备的集中控制,从而来进一步实现相互制约的联锁控制设备,即就是所谓的微机集中联锁。微机联锁系统不单要有快速的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所以,微机联锁系统及其相关的系统中需要各种通信方式的配合使用。其中通讯方式主要有以太网通信、现场总线通信等。

微机联锁与继电联锁的操作方法相似,但是它实现的技术变革为从有接点变为无接点,操作工作人员只需要处理进路始端钮、终端钮即可完成进路。随后计算机将按照工作人员的操作命令执行输入程序、联锁处理程序。按照输入的按钮代码,在进路矩阵中检查是否符合选路条件,找出相应的进路。随后按照代码命令检查对应道岔是否在所需要的规定位置,满足条件后再将道岔转换成所需要变换的位置,最后进行锁闭进路,并构建相对应的运行表。

3 微机联锁方案的设计

微机联锁系统由硬件、软件设备两部分构成。硬件设备包括联锁计算机、安全检索计算机、、安全检验计算机、监视器、微型集中操纵台、安全继电输入输出接口柜、计算机联锁专用电源屏以及现场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等室外设备。软件设备友车站数据库和进行逻辑运算的应用程序两部分构成,它是制约进路、信号机和道岔的核心部分。其中微机联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1 硬件设备设计

微机联锁系统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了所需要的硬件,由五个系统构成,其中包括由上位机和控制台构成的监控系统;由联锁机等构成的主控系统;由采集结合、继电控制电路及动态驱动设备构成的接口系统;由监测系统、维修机构成的辅助系统;电源系统。对于硬件设备的设计,由于篇幅的问题,这里紧介绍监控系统和主控系统,其余的三大系统不再赘述。

3.1.1 监控系统

高铁信号监测系统对铁路信号设备的运行质量进行实施监测,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它将现代最新技术设备,如传感器、现场总线、数据库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实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保证列车高速安全运行。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监控机配置如下:

(1)主机板:主频为66MHZ,内存的最大容量为128M,1个软盘驱动器,硬盘的容量为20G,能够满足操作记录、报警记录等信息的所有存储。

(2)串行通信接口:型号为RS232,数量为2个,1个CRT,尺寸为15英寸。

(3)网络板的型号为CP一01,能够与联锁机进行通信。

(4)1块以太网卡,并拥有多屏VGA显示图卡、语音声卡和局域网通讯卡。

根据高铁的需要,选用2台彩色监视器,能够进行站场图形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对出现的事故作出相关的报警等。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3.1.2 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机柜由电源层、计算机层、采集层、驱动层和零层五部分组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的配置如下:电源层的采集电源、驱动电源、计算机电源工作电压分别为12、12、52V;计算机层根据高铁的需要选用的设备为STD5093微处理器板、AS-1指示报警板、NSTD一01通讯板、STD1604 I/O接口板;采集层中的采集母板里侧、背侧用的是96芯插座、32芯插座,采集板运用的是光电隔离技术,通过电源层的STDSV供给5V电,12V采集电源由采集母板提供12V电压供电;驱动层的配置与采集层一样;零层由联锁总线切换合、接地端子和零端子组成,其中联锁总线切换合共装有6个接插端口,接地端子是用来进行接地保护的,零端子共两个,分别为电源配线和切换校核的配线。

3.2 软件设计

高铁微机联锁系统的应用软件由四部分构成:

(1)信息处理:其中包括有操作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表示、维护信息的处理和管理信息的处理。

(2)进路控制功能:输入操作命令,实现进路的选出,进路的锁闭,进路的解锁等功能,并对那些没有选出的进路进行错误提示。

(3)执行控制:其中包括输出控制和输入功能。

(4)自动检测与诊断:能够自动的检测出硬件、软件的故障及其位置,同时并能检测出联锁程序在运行中的外在现象。

信息处理、执行控制和自动检测与诊断是系统本身具有的功能,不需要详细的在此陈述,这里详细的把进路控制功能做一下设计说明。

为了保障指挥的准确性,提高高铁运输效率,排除工作人员对车站作业的影响,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按照高铁运输的需要,系统软件采用的是列车进路程序控制技术,即列车进路为自动办理,根据要求采用的是PRC进路系统。

PRC系统由四种功能组成,如下:

(1)输入功能:高铁列车进路的计划表的输入,提出了列车进路的始端信息、终端信息。计算机能在进行自动排列进路之前,工作人员首先将高铁列车日班计划表输入到计算机中。

对于信息采集来说:1)列车的位置,计算机对其进行排列前必须知其所在的位置,过早过晚都会道岔的闭锁和解锁造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会造成排列进路的失效;2)股道状态,计算机必须及时作出预警,提示工作人员,以防在安排的股道上让其它列车使用。

(2)逻辑运算功能:计算机能够按照工作人员的命令指示,进行逻辑运算。

(3)进路控制功能:这是列车进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列车运行计划表及其车次等信息来自动安排列车进路排列。

(4)人工干预功能:工作人员能对该系统进行人工干预,如在进路控制命令输出之前,计算机会就是否需要人工排列向工作人员作出提问,工作人员必须作出干预,否则,系统会直接进入自动排列模式,可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4 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通信是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被称为自控领域的局域网,能够使现场设备和自控系统之间进行数字式、多分支结构通信。它在高铁的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方面得到了很广的应用。

现场总线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四层构成,其功能如下:

(1)物理层:该层需明确现场总线的传输介质、现场总线的传输速率、现场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和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等。根据高铁的需要,选择现场总线的传输介质为光纤,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为点对点型。选用了高速的H2总线高速率的现场总线,H2为高速总线,其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Mbps/750m或2.5Mbps/500m,H2每段最多的节点数可以达到124个。

(2)数据链路层:在现场总线中,为了避免通信的延迟,采用管理方式是集中式的。根据高速铁路的需要,数据链路层选用的是LIN MASTER DEVICE令牌环网方式。

(3)应用层:该层由FMs(Fieldbus Messaging Specification)子层和AFS(Fiedl Access Sublayer)子层组成,上层提供了或索取方式,下层与数据链路层相衔接。

(4)用户层:该层按照规定制定了一些标准的(Function Block)功能模块,其中包含有基本功能、先进、计算、辅助功能块,其数量分别为10个、7个、7个、5个。这些标准的功能块均有输入、输出、算法、参数功能要素,会分别满足各自不同的要求。

5 安全性分析

根据高铁的现实情况,选用的是TMR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假如3个冗余模块都在正常工作,分别命名为A、B、C。三取二表决方法的意思是只要两个以上的模块正常工作,认为系统才是安全的。TMR系统的一个优点就是能够顺利的检测出出现故障的那个单一模块,这样就可以很高的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另外,将3个冗余模块以外的所有模块看成一个整体,就是所谓的设备。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假设所有模块的修复率、故障率均为相同,则TMR系统简化状态转移图如图3所示,其中:W-正常工作状态,P-安全状态,F-非危险故障状态,D-故障状态。

针对于上面的TMR系统的安全度分析可知,高铁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的TMR系统是可靠的,该系统是安全的。

6 结论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机联锁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推广,尤其在高速度运行下的高铁列车,微机联锁在高铁方面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劳动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其运行的安全性,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2)根据高铁高速运行的本身特点,微机联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设备配置,满足其运行需要。另外,配置了与微机联锁各系统正常运行的现场总线通信系统,最后对该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是安全的,能够满足其运行安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志熙.微机联锁系统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1-162.

[2] 吴汉麒.国外铁路信号新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0-47.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 铁路 劳动工资 劳动统计

铁路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是不断加强和改善铁路系统管理的必要前提之一。这些统计信息在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中提供了准确、及时而全面的数据依据,为铁路系统的管理发挥统计信息应有的价值。劳动工资统计信息对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适宜的决策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而现阶段的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系统自身又有一些自己的固有特性,这些导致铁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越来越难以收集,统计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无疑与不断增长的劳动统计成果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一、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铁路系统的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铁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就整体而言,统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还远远不能跟上铁路的发展步伐。

第一,统计制度不健全。一些铁路单位没有完善的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制度,还有一些单位甚至原始记录都不全。这些漏洞造成了账目上的混乱,统计数据失真,相关的统计指标无法得到客观准确的反应,有些单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统计制度,没有独立的统计人员,而由其他人兼任,繁多的本职工作必然造成这些人对统计工作不仅思想上不够认真,而且时间上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再加上这些统计工作本身的复杂,统计工作的难度较大,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统计工作的难以展开,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无疑会影响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作为统计工作的直接从事者,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很多都缺乏基本的统计知识,业务素质差,工作也不够认真细致,统计工作流于形式。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而全面的培训,加上统计人员要兼顾许多其他的工作(实际是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其他工作上),这些造成劳资统计从业人员不能专心去做统计工作,许多统计人员虽然从事统计工作,并且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对统计相关的业务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而正是由于没有掌握必备的统计相关的基础知识,一些统计人员更是对工作敷衍了事。而对于一些新上任的统计人员,情况可能会更糟。这些统计人员往往是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而临时替换的,匆忙上阵必然导致劳资统计工作不知如何着手。许多人对于统计数据,只是简单地模仿以前的报表,就上报了事,这必然统计信息出现严重失实。

第三,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定期制定报表。许多铁路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对计算机对统计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没有充分利用,甚至一些单位仍然局限于人工的统计。一方面,统计报表没有实现网上直报,依靠单纯的人工统计、制定报表,层次上报,不仅统计效率低下,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劳资统计从业者对数据汇总、报表制定没有足够的重视,数据存在失实,汇总方法单调,深加工难度较大。主管人员对报表的程序审核等环节也不够严密,数据出现差错也无法及时发现。

第四,统计渠道比较单一,统计信息范围窄。在日常的铁路劳资统计工作中,各个相关部门对统计信息的逐级上报是铁路单位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的主要手段,统计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大多是进行定期报表的制定和对许多临时报表,如月度、季度、年度报表进行编制、汇总、逐级上报。这些日常的报表都存在一些通病:主题单一,信息范围窄,渠道单一。统计人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对统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而只注重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简单化的整理)和上报。这就导致信息包含内容有限,各种报表也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可参考性差。

第五,铁路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是制约铁路劳资统计工作发展和完善的深层次原因。铁路系统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大,重视程度较之以往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仍然有一些铁路单位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统计信息的作用不以为然,没有对统计信息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过深入思考,相比其他工作,领导们很少认真听取过统计人员的汇报,虽然统计信息的参考性差和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也是造成这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但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无疑是更为急迫而深入的原因。没有人为统计人员解决具体困难,甚至没有专门的分管统计工作的部门,许多人认为“统计只是加加减减的事,是估计加统计”,这些就是重视不足的真实写照。

二、加强和改进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建议

铁路劳动工资的统计工作对于铁路事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的统计工作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铁路相关工作的开展,对决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无疑影响了铁路事业的长远发展。鉴于上述问题的表述及原因的分析,本文对于加强和改进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重视。任何实际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思想重视总是首要的,只有在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有了比较深刻而足够的认识,才能进而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在从业人员素质上加强培训,在统计工作流程上不断规范,对统计过程的分析和预测才能不断重视,统计结果的参考性才能更好。具体到铁路劳动工资的统计上,铁路领导应该加强对统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统计工作的领导。领导们不仅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要了解基本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只有在铁路单位相关领导的重视下,劳资统计工作才能有明显改善。

第二,建立健全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一个好的制度是工作展开的根本保证。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相关的分析能够给领导提供科学、指导性强的决策依据。也是劳资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铁路单位应该建立在思想重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基层的统计抓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劳资统计规范化、制度化。一方面,铁路单位应该有一个能够独立展开统计工作和对统计结果负责的部门,该统计部门必须由专业、独立的统计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劳资统计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和报表制定、上报等,而不是由其他人来兼任。另一方面,要规范报表制度,优化报表的制定和上报流程,落实责任。最后,做好表彰评先工作,完善统计工作人员奖励、激励制度。

第三,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基层的统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人事劳动管理的业务知识,也要掌握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的统计手段。这就要依靠统计工作从业者和铁路单位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劳资统计人员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工作技能,强化统计意识,精通统计业务,熟悉劳资统计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铁路单位要提供建立统计业务的专业培训制度,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和平台,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通过对统计业务的相关培训,不断促进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这样也间接地提高了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的质量和水平。最后,政府统计主管部门也应该大力加强对统计培训的制度性建设,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这样形成从业人员、铁路单位、政府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劳动统计数据的质量。

第四,加强统计技术手段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先进的统计方法、手段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必要条件,铁路单位应该加强与统计工作有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武装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加强统计技能和手段的培训与丰富,同时配以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在减轻职工工作强度的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海量统计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分析,真正实现高效的统计资源的开发,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统计数据的真实客观,有利于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的提高。

第五,规范管理统计基础工作,保证统计质量。铁路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既与普遍的企业劳资统计有着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铁路系统的这一特性尤其表现在统计数据的多样化、统计工作的复杂化,这就要求劳资统计对基础的统计工作更加依赖,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规范、统一化的基础统计工作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铁路单位相比其他单位,更要注重统计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规范、统计流程、统计数据要求等,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基础的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源点,都进行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同时充分运用运算检验、逻辑检验、关系检验和法制检验等一系列检验手段,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第六,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结果分析和预测。统计渠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结果的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关键,统计信息的价值在于统计结果的分析和预测为铁路单位的生产经营和铁路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工作要做到超前预测、系统分析,真正理顺了统计渠道,不断强化统计工作的预测功能,通过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充分反映铁路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这样,通过对统计信息的分析研究,不断为提高铁路单位的效益和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只有在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有了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基础上,不断规范统计工作管理,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把关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提高统计方法和手段,提高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用先进的统计设置武装统计部门,理顺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报表的制定、上报流程,同时统计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统计技能,辅以政府的指导和统计培训服务等,形成单位、统计工作者、政府的合力,从根本上做好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德华:建筑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2006(9).

[2] 赵冬根: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6).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5篇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了同志的文章《关键在于落实》,文中谈到“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笔者认为,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抓落实”即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这是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水平的关键。

1执行力的定义

所谓执行力,顾名思义是执行任务的能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迈克尔·戴尔认为:“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劳动统计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能力。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过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也需要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激励约束措施,但最需要的是坚决地贯彻执行,将目标、制度、职责、措施落到实处。执行力是实施的行动,没有实施的行动就没有执行力。

2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执行力到底有多重要?从两位现代著名领导者的言论中可见一斑。通用电气(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感叹:“没有执行力,哪有竞争力”,美国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笔者认为,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如果将全局的劳动统计工作比喻为一个机床的话,各调查单位的劳动统计工作就是机床的齿轮,每个齿轮都是机床工作流程环节上不可或缺的。执行力就是齿轮的运转能力,任何一个齿轮的执行力不足,无法正常运转,都将导致机床整体故障。

2.2 执行力是按规定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保障

新《统计法》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贯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规定,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提供保障。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特点是层级较多,工作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较强的执行力,才能真正做好本单位的劳动统计工作,将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料及时交给上级。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错误,都可能造成全局的劳动统计工作出错,导致统计工作无法达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

2.3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良性运作的推动力

管理学的“雁行理论”认为:雁群“人”字形结队飞行与雁鸟单飞相比,消耗同样的能量可以增加71%的飞行距离。并非雁群具有相当的智商,而是这种飞行方式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雁鸟单飞将受到巨大的空气阻力导致飞行吃力、速度迟缓,结队飞行时的气流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空气阻力。该理论既强调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更突出了个体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每只雁鸟都消极怠工、不奋力飞行的话,那么既无法形成队形,也不会产生降低空气阻力的协同效应,只有每只雁鸟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地飞行,雁群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只有每个劳动统计人员都有较强的执行力,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劳动统计工作,并将准确确无误的工作结果交给上级,全局劳动统计工作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个劳动统计人员也能在工作中获得在雁群中飞行的顺畅感觉。

3执行力不足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影响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状态的直接体现,执行力不足将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带来以下影响:

3.1 执行力不足导致无法促成有效的劳动统计管理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虽有各项管理制度,但如果劳动统计人员的执行力不足,无法有效落实制度,造成制度归制度,工作归工作的矛盾局面,将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是管理无效化的表现方式之一。管理者将重新思考管理制度的适用性问题,并可能调整制度或跳开制度进行直接干预式的管理。这种以制度迁就工作的管理方式易形成恶性循环,致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管理经验难以沉淀,无法促成有效的劳动统计管理。

3.2 执行力不足导致具体工作任务难以按期、有效地完成

一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无论是定期报表还是临时调查表,总有个别劳动统计人员超时上报,甚至有的劳动统计人员在上级追问工作完成情况时才看通知,然后匆忙赶工、敷衍了事。

二是不能按规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上级布置劳动统计任务时,对文件名、文件格式、文件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有的劳动统计人员对这些要求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布置的统计表格不便填报,自行修改表格样式后上报,导致上级无法正确汇总数据。

三是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有的劳动统计人员仅满足于按时完成劳动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质量把关不严,在报出后发现错误再反复修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3 执行力不足导致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公信力下降

有的劳动统计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除了由于工作疏忽导致数据错误外,甚至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修改劳动统计数据,使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统计数据失之毫厘,分析结论可能谬之千里,从而引起领导、其他部门及其他行业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质疑,导致劳动统计公信力下降。

4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的措施

4.1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好的执行力需要明晰的管理机制,以明确工作中的责、权、利。劳动统计人员需要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由制度管理而非由人管理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1 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事项,形成管理制度,让每个劳动统计人员都完全清楚自己需达成的工作目标。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明确了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任务、完成时间、工作规范等,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纲领。

4.1.2 向劳动统计人员灌输“坚决执行制度”的思想意识。理解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尤其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性质决定了执行才是第一位的。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想方设法按管理制度规定完成工作,而不是考虑其他与完成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为才有位”,劳动统计人员只有按管理制度规定完成工作才能做出成绩,从而获得领导的重视,增加统计数据在领导心中的份量,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地位。

4.1.3 严格执行考评制度。《铁路劳动统计考评制度》明确了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考评计分标准,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起到约束作用。考评者应严格执行制度,对优秀者按规定兑现奖励,对违规者更要按规定考核,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切忌徇私,只有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评才能使劳动统计人员心服口服,从而意识到制度是高压线,不可僭越。

4.2 加强细节控制

铁路劳动统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项数据都是铁路劳资工作情况的客观反映,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基本的要求。因此,做好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细节。

4.2.1 开展劳动统计前的工作预想。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前应计划好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需要哪些数据,数据从哪里获取,准备完成的报表中有哪几项数据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哪几项数据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面,并注意防范,永远比出现错误后再纠正重要得多。

4.2.2 加强劳动统计过程中的工作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曾有机构调查显示,工作中70%的失误是由沟通不当造成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繁多,虽然《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已经有若干规定,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依笔者的经验,在工作中无论多简单的事,都可能发生错误,而且通常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因此,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统一对指标的理解,好的理解力产生好的执行力。沟通可以使抽象的目标变得具体,使混乱的思路变得清晰,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一定要多问多学,切忌自作主张,臆测指标。

4.2.3 对劳动统计结果进行认真较验。随着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要求的提升,报表也越来越多,报表之间的联系日趋复杂。劳动统计人员使用劳动统计程序进行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更能减少出错率。但劳动统计人员必须明确在现阶段劳动统计程序只是辅助工具,只能对数据进行计算汇总、逻辑校验,并在有限的范围内检查数据的合理性,但不能代替人完成所有工作,例如程序无法判断报表中某单位的职工中女性人数为零,究竟是漏填还是确实没有女性。因此,劳动统计人员在做完工作后一定要检查。笔者曾统计过某次工作的完成情况,发现约1/3的错误是劳动统计人员做完报表后,仅凭程序审核通过就直接传输报表,而未做进一步检查而造成的。

4.2.4 重视劳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质量。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以数据为语言对劳动统计分析结果的高度概括。可以说,只有完成了劳动统计分析报告,一次完整的劳动统计工作才真正结束。要写好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必须先进行劳动统计分析,分析劳动统计数据的过程即是检查的过程,在撰写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时,往往可以发现在填写报表时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4.3 树立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可见榜样在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孔子曾说,“见贤思齐”,榜样是学习和模仿的目标。如果说工作任务、制度规定等是抽象的目标,那榜样就是具体的目标。不少劳动统计人员接触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是从模仿前任开始的,如果前任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往往延续至下任。通过树立工作榜样,展示与交流其工作经验,使其他劳动统计人员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除树立榜样外,还应列出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错误,让劳动统计人员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6篇

为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应重点发挥铁路统计的咨询功能,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针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即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认识、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2)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劳动统计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素质不高,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优化统计方法欠缺。二是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的劳动统计人员大多是临时换岗,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受到影响[2]。三是统计队伍大而不强,目前全路92.8%的统计人员都分布在基层一线,全路有超过一半的劳动统计人员没有技术职称,大量劳动统计人员以工代干。

(3)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统计及核算指标应积极与市场接轨,应建立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从多角度考核,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现行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有关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为基础,重生产统计和数量统计,而反映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不足,难以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

(4)分析报告质量有待加强。一是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统计人员在开展劳动统计分析时,较多采用比较法、分组法等一些基本分析方法,但应用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预测法等分析方法较少[3]。二是分析目标不明确。很多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对经济现象的成因挖掘不深入,与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率效益结合得不够紧密[4],不能及时反映铁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劳动统计信息采集范围较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铁路内部劳动统计资料的收集,对外部市场数据,以及和劳资管理关系密切的生产经营数据关注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的比较分析[5],难以发挥劳动统计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撑作用。

(5)劳动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全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报表管理为重心,以统计台账作为基础数据的载体,数据颗粒度较大,统计分析不精细。例如,工资台账中的基础数据登记的是财务凭证的支出信息[6],该信息很难细分到车间、班组及个人;主要工种台账由基层劳动统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由本单位其他信息库登记加工而来,不仅耗时耗力,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数据颗粒度大导致报表数据仅能满足开展宏观分析,很难适应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

2.1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认识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劳动统计管理,以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支点,提升工资分配效能,激发广大铁路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优化劳动生产组织,促进铁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铁路企业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劳动统计分析与提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高度重视,借助各类谈心、座谈、调研等活动,提高统计人员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在工作考核中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地位[7]。三是组织铁路基层单位优秀的劳动统计人才,选择热门课题加强研究,加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分析,以点带面,促进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开展劳动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基层劳动统计人员岗位变更频繁是长期以来影响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岗人员较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铁路劳动统计主管部门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统计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既有劳动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后备劳动统计力量的培养,解决劳动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工作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通过对劳动统计人员开展递进式指导和帮助,全力提升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解决劳动统计人员分析能力欠缺的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分析评比工作,在劳动统计人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积极采纳优秀的劳动统计分析意见和建议,切实改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体现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价值,提升其开展统计分析、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动性。

2.3建立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长期以来,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需求为导向,虽然也根据铁路企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总体上看,反映铁路企业效率、效益的指标不足。铁路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投入产出管理,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铁路企业运营效率及收益最大化。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而言,需要在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铁路劳动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反映人员使用效能、工资分配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增加反映时间利用程度、企业员工素质、职工健康状况、职工流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完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2.4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应具备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紧跟热点问题,选好分析题材。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选题关系到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应结合铁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为铁路运输生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8]。二是建立有效模型,多维度分析问题。当前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大多依靠劳动统计数据挖掘,仅依靠历史数据的增长比较很难反映运输生产实际,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期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高质量的分析,如在铁路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各铁路局劳动生产率和当地不同劳动力素质对铁路运输经济产值的贡献度,为铁路劳动力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关注数据时效性,确保分析效果。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既要重视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应多渠道关注铁路劳动统计数据及内外部市场数据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四是紧跟政策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劳动统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变化,以及铁路运输经营政策,把握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应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劳动统计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分析基层情况,选择熟知的、可掌握的内容开展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

2.5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铁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认识到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既是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其他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站在全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劳动统计信息系统。二是在劳动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上应摒弃以往报表汇总上报的模式,直接由信息源点获取数据,即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运输生产系统,以及其他统计专业系统中获取与人员、工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类统计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并与传统的抽样调查获取的小数据相结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中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问题、成果、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劳动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全面服务能力,把握精准的方向,创造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精品,真正使大量的统计成果通过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铁路各部门所共享,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为铁路效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参谋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勤.加强铁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9):43-44.

[2]洪奕东.对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18-119.

[3]王焕香.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5(10):10.

[4]李粤.论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8):135-136.

[5]褚春阳.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体会[J].中国统计,2012(2):42.

[6]彭怀涛.铁路工资总额统计有关原则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45-48.

[7]王翔宇.货运组织改革中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郑铁科技,2014(1):59-61.

铁路统计员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地方铁路;调度系统;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76-01

一、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中的技术研究

(一)调度系统的软件结构

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使调度系统结构的设计既独立又具有系统性,并且系统内部将各个独立的体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调度系统工作变得既全面又具有人性化。[1]例如,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可以通过国家铁路运输管理填报表的入口,使机车请示计划、机车交接的内容经过网上的填报表可以自动生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变得规范化,还省去了中间的很多不必要的环节,不仅方便了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还使机车的运输时间缩短,节省了工业行业运输的成本。

(二)无线数据信息传输

传统的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工作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机车信息进行填写,然后通过语音和机车驾驶人员联系完成一次机车调度工作,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延长了机车的形式时间。而现有的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一般都采用数据传播电台方式完成机车的调度,数据传播电台方式在使用中信号强度高、传播距离远、数据信息失真率低、抗干扰性能强且使用成本低,所以通常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都选择使用数据传播电台方式来进行机车的调度,数据传播电台可以不仅可以全面满足机车调度的应用需要,还提高了机车调度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的功能实践探讨

(一)运输管理功能

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的生产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机车请示计划管理、货物运输过程监控及停时管理、篷布物资管理。其中机车请示计划管理主要包括暂时性机车请示计划和月度性机车请示计划,暂时性机车请示计划是月度性机车请示计划的补充。铁路运输管理调度工作人员在填写请车计划时,要将铁路运输机车的车载重量、货物名称、车间数量和站点信息都进行详细如实地填写,填写完毕以后系统会将所填的信息进行自动的汇总,汇总的信息会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交到相应的铁路信息管理总工作室,最后铁路管理工作调度室的工作人员只需将一些计划编号和反馈时间进行填写就可以在相关的系统查到具体的信息。[2]货物运输过程监控和停时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的工作人员通过采用专业的仪器,对铁路运输机车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地采集并上传,再通过上传的数据对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和掌控。篷布物资管理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通常来说,篷布物资分为铁路运输企业自己配置和国家铁路配置两种,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通过对不同来源的篷布的数量进行监控,能够有效避免铁路运输机车由于缺乏篷布而导致机车的排空出现困难。

(二)调度指挥管理

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指令编辑,信息发送、信息审核和驾驶者确认信息等等。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的工作人员通过使用终端调度仪器,对系统既定的编制项目进行填写,并将填写内容进行认真地审核之后发送到特定的机车,而机车配置的终端接收器接收到调度系统发送的命令以后,会向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工作室发送确定信息接收的信息,车辆驾驶人员只需要通过终端仪器点击确认就可以,在确认信息发送的同时,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会自动将调度机车的内容进行打印,驾驶人员只需在终端点击完成确认任务结束就可以完成机车的一次调度。[3]另外,在机车配置的终端信息获取仪器和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的终端系统上,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内查询铁路运输的调度情况。

(三)铁路设施的维修管理

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对铁路设备的维修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铁路信号接收设施的管理、铁路线路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以及铁路机车的维修。铁路信号的接收设施管理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对报警设备的维修管理,报警设备根据报警内容的不同分为一级报警和二级报警,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对报警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信号接收设施损坏的具置,根据不同的损坏位置确定不同的维修方案,再将最终维修方案交给具体的维修人员去执行维修任务。[4]对铁路线路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铁路线路基本情况的管理,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将铁路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由铁路维护人员对每个阶段的铁路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详细地记录在维修系统中,通过对不同阶段铁路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出现故障的路段并进行及时维修;其次是对铁路线路进行预防性的维护,维护人员定期对铁路进行一定的检测,发现微小的损坏要及时进行维修,避免放任不起眼的损害导致铁路运输的安全出现问题;最后要对铁路线路的标准参数进行控制,如果在铁路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铁路路段出现参数不标准的情况,要及时对相应的铁路进行维修。机车的维修管理主要包括彻底维修、保护性维修和保养维修等不同层级的维修情况,铁路机车平时通过这几种维修来维持铁路运输的顺畅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不仅承接着我国人员的交通需求,也承接着工业行业的发展需求,铁路的顺畅运行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对铁路的运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铁路运输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地方铁路运输管理调度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2001年全国地方铁路运输设备及从业人员概况[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24(11):60-60.

[2] 柏青.基于区域联锁的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