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学专业(合集7篇)

时间:2023-02-22 16:48:20
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第1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中国论文联盟

谁说农民只有起早摸黑、乡间劳作的命?现代农业也要求新农民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做实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较完善的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设施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有较宽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校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设施设计、制造和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设施作物栽培和育种、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农业设施设计、管理和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举例来说,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除了如何选择农作物的育种品种外,对大棚的设计、制作以及棚内的管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所要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国有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不如想象一下,四年后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你,看到自己设计的大棚里长出丰硕的果实,一定是另一番滋味吧。

农学(农产品安全与贸易方向)

绿色食品——这个词想必大家近几年听得够多了吧,这年头流行的不是吃好吃贵,而是吃健康,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尤为关注。这里提到的专业——农学(农产品安全与贸易方向)就是跟这种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

从专业性上讲,此专业是为适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与农业国际贸易的新动向而设立的,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农产品安全与评价、农业贸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准则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安全可靠的产品是很受市场青睐的,而且这个专业的名字中,“安全”与“贸易”的结合很有意思:通过了安全检查的农产品通过贸易、市场,从而能迅速转化成经济利益。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除了现代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学、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管理、生物安全及转基因产品检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等农产品安全类课程,还有诸如市场营销学、wto农业规则与国际农机农产品法规、国际贸易等有关贸易类课程。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能在政府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评价、农产品国际贸易、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林产化工

林产化工也属于农学的范畴,但林产化工专业颁发的是工学学士的学位。本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树木及林特产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化学转化和化学工程的知识,能在林产化工、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化学工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林产化工的生产、设计、产品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林产化学工业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林产化学工业产业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发展林产化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林产化工产业的发展,将林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材料等,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依靠高新技术实现林产资源的精、深加工与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特别是非木质林产资源的附加值,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

因为涉及到化工,所以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林特产品化学组成性质及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产化工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分析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主要林产品化学加工与生物化学加工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目前,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中播出的《22岁大学毕业生一年收入百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主人公展肖华(女)经营着一个面积达一千多亩的葡萄种植园,每年收入达百万。她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但是为了做一件爷爷、父亲都没能做成的事情——种植酿酒葡萄,她在大学期间以及毕业后,苦苦钻研农业知识,特别是关于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方面的书籍。如今,她成功了,现在的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是新农民的杰出代表。据说她现在有个更大的目标:酿造自己的葡萄酒。

看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也会想到一个问题:学习什么专业可以像展肖华一样从事这一行业?下面,让我们一起把目光瞄向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化学、现代酿酒葡萄学和葡萄酒酿造学、食品工程学、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葡萄酒酿造学、酿酒葡萄学、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设计与管理、贸易营销、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除了熟悉原材料葡萄的选择外,更要熟悉葡萄酒的原料生产、酿造工艺、分析检测、设备维护,具备市场开发的基本技能。

农学专业第2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中国

谁说农民只有起早摸黑、乡间劳作的命?现代农业也要求新农民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做实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较完善的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设施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有较宽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校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设施设计、制造和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设施作物栽培和育种、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农业设施设计、管理和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举例来说,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除了如何选择农作物的育种品种外,对大棚的设计、制作以及棚内的管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所要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国有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不如想象一下,四年后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你,看到自己设计的大棚里长出丰硕的果实,一定是另一番滋味吧。

农学(农产品安全与贸易方向)

绿色食品——这个词想必大家近几年听得够多了吧,这年头流行的不是吃好吃贵,而是吃健康,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尤为关注。这里提到的专业——农学(农产品安全与贸易方向)就是跟这种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

从专业性上讲,此专业是为适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与农业国际贸易的新动向而设立的,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农产品安全与评价、农业贸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准则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安全可靠的产品是很受市场青睐的,而且这个专业的名字中,“安全”与“贸易”的结合很有意思:通过了安全检查的农产品通过贸易、市场,从而能迅速转化成经济利益。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除了现代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学、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管理、生物安全及转基因产品检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等农产品安全类课程,还有诸如市场营销学、wto农业规则与国际农机农产品法规、国际贸易等有关贸易类课程。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能在政府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评价、农产品国际贸易、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林产化工

林产化工也属于农学的范畴,但林产化工专业颁发的是工学学士的学位。本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树木及林特产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化学转化和化学工程的知识,能在林产化工、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化学工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林产化工的生产、设计、产品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林产化学工业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林产化学工业产业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发展林产化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林产化工产业的发展,将林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材料等,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依靠高新技术实现林产资源的精、深加工与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特别是非木质林产资源的附加值,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

因为涉及到化工,所以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林特产品化学组成性质及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产化工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分析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主要林产品化学加工与生物化学加工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目前,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中播出的《22岁大学毕业生一年收入百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主人公展肖华(女)经营着一个面积达一千多亩的葡萄种植园,每年收入达百万。她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但是为了做一件爷爷、父亲都没能做成的事情——种植酿酒葡萄,她在大学期间以及毕业后,苦苦钻研农业知识,特别是关于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方面的书籍。如今,她成功了,现在的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是新农民的杰出代表。据说她现在有个更大的目标:酿造自己的葡萄酒。

看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也会想到一个问题:学习什么专业可以像展肖华一样从事这一行业?下面,让我们一起把目光瞄向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化学、现代酿酒葡萄学和葡萄酒酿造学、食品工程学、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葡萄酒酿造学、酿酒葡萄学、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设计与管理、贸易营销、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除了熟悉原材料葡萄的选择外,更要熟悉葡萄酒的原料生产、酿造工艺、分析检测、设备维护,具备市场开发的基本技能。

农学专业第3篇

关键词:“学校+企业+农户”;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75-02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普通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对于学生实践教学方面重视不足,在专业建设方面缺乏时代性和前瞻性,离培养能够带来新信息、新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生产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致使部分专业由于生源少而萎缩,这种现象在农学专业方面更为突出。针对这一状况,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提出“学校+企业+农户”教学模式,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学校+企业+农户”教学模式的提出

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部级重点职业高中,是 “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农学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也是主打专业。长期以来农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相对薄弱,季节性较强,实践技能教学主要在校田进行,导致实践技能教学在冬天无法进行,同时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多,导致信息、理论和技术不能及时更新,也无法根据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转变教学思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集“合力”办学势在必行。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周边的社会资源提出“学校+企业+农户”的教学模式。

二、“学校+企业+农户”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学校方面

1.明确专业设置。

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尽可能为当地经济服务。因此,我校农学专业在专业设置时既考虑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学生,又要为本地农业发展培养有技能的劳动力。学校针对我旗的具体情况在农学专业设置方面偏重于园林、园艺、养殖方面,包括果树、食用菌、蔬菜、观赏植物、经济作物等。学校加大了实习实训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到田间地头,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同时学校与旗农业局、科技局,人社局,乡镇化技术学校、村级农技站合作,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对农企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等,发挥了学校在当地技能培训的龙头作用,也为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农户奠定了基础。

2.加强自身建设。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学校利用网络、聘请校外专家、让老师走进企业、参与各级学习和培训,帮助老师提高素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使老师掌握更多更先进的实用技术,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师学习培训方面实现了“请进来,走出去”。同时完善校内农牧园林实训室,采购既能用于课堂教学又能服务企业、服务农户的实训设备。

(二)企业方面

乌拉特前旗涉农企业较多,学校与内蒙古圣田生态农业、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拉特部落、萌业粮油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美多美番茄厂、先锋镇枸杞协会等建立联系,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1.让老师和学生走进企业。

学校的传统实习基地是校田,没有温室大棚,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容易受季节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对农产品深加工这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学校与周边涉农企业合作,学生冬天可以去专业化的温室大棚、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实习得以连续不中断;让企业的农技师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老师和学生可以深入企业,学到系统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与一线工人接触、学习,了解当地的涉农经济特色与发展需求,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进程,为进一步深造和为当地经济服务打下情感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请企业员工走进校园。

学校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聘请涉农企业的技师到学校任教、担任技术顾问。实现了对教师和学生一线操作技术的讲解、指导和评价,掌握先进的信息和技术,了解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利用学校的平台,对员工在理论和技术上实现岗前培训、业务提升培训,利用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校互动,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三)农户方面

乌拉特前旗是国家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可用耕地面积223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农牧业生产结构合理。境内有许多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蔬菜基地、花卉基地、油葵生产基地、番茄生产基地、香瓜生产基地、枸杞生产基地等,农户生产技能丰富,专业操作能力强。学校让老师和学生“走出去”,走进田间地头,把实验课开设在种植田、饲养场。让种植户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这样既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又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既体验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又坚定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信心。与此同时,学校将中职教育资源送到乡村,将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在传递农业技术的同时宣传现代农业的理念,培训一批农技师、农副产品经纪人,带活周边农业经济,起到牵头作用。(下转87页)

(上接75页)三、取得的成效

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想,在“学校+企业+农户”的教学模式下,架起了升学就业的立交桥,使本已萎缩的农学专业重新充满活力,使老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我校教师、农牧业技师和外聘专家三套人马为师资,以学校、企业、田间为三大课堂,以“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进行讲解、示范、实操、互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培养出一批种养殖能手、农村经纪人。我旗先锋镇枸杞协会的深加工、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在自治区有较大影响。

我校将进一步深化农学专业“学校+企业+农户”的教学模式,把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加快资源整合,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农学专业第4篇

通过循序渐进的综合实验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具特色”的优秀人才。

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我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实验教学作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我校农学院完善和加强农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育种学和作物生物学基础实验室统一规划建立以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教学为平台的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获批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外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杂粮基因与分子育种实验室(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学院测试中心也共享于实践教学。各实验室在开展正常实验教学外,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和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根据实验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和科技创新需求完善实验室教学仪器建设,淘汰落后的实验教学仪器。教学实验仪器的更新为实验实践课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切实提高了本科生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给学生提供培养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创新思想、实现技术创新的场所。学院实验室充分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能保障学生实验学习时间的机动性,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仪器,预习并完成教学课时计划内没有完成的实验内容。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独立自主或小组团队协作的形式提出具有拓展性、延伸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开放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资源,促进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需求。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应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坏直接对教育质量的高低产生明显的影响。重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实验农场和教师科研试验田。实验农场包括现代化作物标准区和作物标本区,实验农场为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实习教学提供现场和材料,使学生在校内得到良好的教学实习锻炼。教师科研试验田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保证了足够丰富的现场和不断更新的材料,便于学生了解科研进展,拓宽视野。农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大都在教师的科研试验田中完成。我校校内实践基地还建有多个实验站(研究所),如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察实验站、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分子农业与生物能源研究所,这些校内科研实验站(研究所)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场所,为开放式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样化的校内实践教学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3.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人才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一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则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6]。2009年我校农学院创建了以学生为实践主体的“大学生种植创新创业基地”,秉承专业联系实践,实践联系市场的理念。基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创新创业技术指导小组,创新创业基地管委会,组建了由65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创新创业专家团队,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培训服务、运营等方面指导和帮助。这种新型的创新创业实践形式,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积极响应,每年均有学生踊跃参与,此类创新创业学生,学院鼓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申报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没有申请到部级、省级项目的,学院相关领导以及创新创业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后,学校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了大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了创业思维的萌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型培养模式,对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极为有利,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7]。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农学院积极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农科教、产学研、科技服务等专项活动,推动学生创业活动与行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目前我校农学专业骨干教师负责的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基地有8个,如部级的闻喜县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省级的右玉县小杂粮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太谷县玉米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等。我校农学院根据农学专业需求先后与山西省农科院多个研究所,如高粱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谷子研究所等,以及地方企业,如山西美邦大富农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蓬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学生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学专业学生通过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科研实践、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不但丰富了农业科研生产专业知识,还增加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了解。5.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搞好实践教学,首先必须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8]。我校农学专业教师多数是国内各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科研实践能力强,学院鼓励青年教师服务地方农业,如参加“三区”服务,“科技特派员”活动,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和常见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去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学院为搞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为青年教师指定骨干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培养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实践水平。高等农业院校应根据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规范地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张美俊 王宏富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鑫华,邹德堂,王敬国,宁海龙.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9):106-109.

[2]唐鑫华,邹德堂,宁海龙,王敬国,杨亮,张小明.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6):9233-9234.

[3]陈宏涛.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5):117-120.

[4]程凡,文胜,库宗军,汪连生.材料化学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浅谈[J].大学教育,2015,(12):124-125.

[5]张桂莲,张海清.农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J].农业工程,第6卷第5期2016,6(5):122-124.

[6]齐绍武,刘逊,屠乃美.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1,(4):55-57.

农学专业第5篇

大学农学专业包括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林学等。大学不同开设的专业可能有误差,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专业有: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应用植物基因组学、生态农业科学技术、植物遗传资源学、种子科学于技术、农业信息学。基本上开设农学院的大学专业基本上就这些。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农学专业第6篇

农学专业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专业,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掌握扎实的现代农业知识和相关的技术。能在农业生产一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能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传播。农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决定着其在教学过程中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存的,这就对农学专业课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教师怎样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呢?

一、科学备课,有的放矢

对于教师来说,课上一分钟需要课下十年功,这充分说明了备课的重要性。新时期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改变过去教学备课单纯地备知识、备教材的单一方式。而是要从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来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充分从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现实出发,合理分解教学难度,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这样的备课过程才是科学的,应用到课堂上才是有效的。

二、用情感拉近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数在中学阶段由于成绩差、习惯不好等原因,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这就使他们表面上排斥教师实际上非常需要教师的关怀和了解。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针对人的,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方面的情感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我们的微笑、慈爱的眼神、情切的关怀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教学。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大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一根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模式,能把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可以多种角度和途径去展示、分解知识,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和了解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丰富课堂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农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课堂的教学效果无形中大大削弱了。因此,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弥补了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五、增加信息,提高思维密度

农学专业第7篇

(一)新授课缺乏有效过渡,直接进入主题

以《复种》一节为例,不少教师都是这样进入新课教学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作物布局的相关知识,今天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专题,对复种进行研究……”如此导入的目的在于要简单明了、直奔主题。然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后续内容复种、轮种、连种等知识恰恰是以前面耕种制度、作物布局作为基础的,没有对已学知识的衔接性进行复习,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新知识时显得思维缓慢、问题重重,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新知识。由此可见,简单明了的直接导入法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否则就可能让学生辛辛苦苦一节课却收获无几。

(二)教学内容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

我曾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内容是《棉花田间管理》,教师在讲述“化促化控,以促为主”时忽视了学生《土壤与肥料》课程教学的滞后,使得学生对为何要保持氮肥和磷肥的足量这个问题,听得似懂非懂。我觉得该教师其他环节的设计还是不错的,整个教学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设计“化促化控,以促为主”这一部分内容时,没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致使学生无法与之产生共鸣。其实,教师只需要将氮肥和磷肥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稍加阐述就可使教学更加完美。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制约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背景下,不少教师仍然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仍然一味地灌、不停地讲,根本不注意学生的反映与变化,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可想而知了。比如,有些教师认为《农村社会基础》内容是固定的,没必要展开,只要教师划出条条框框,学生像小学生背古诗一般地背下来即可。于是整节课除了教师自问自答地说,就是学生摇头晃脑地背,根本见不到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结果学生是这节课的内容记住了,上节课的内容却又忘记了。如果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再结合案例深入分析和讲解,学生则能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四)教材内容或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水平

从教学实际来看,所谓的中职农学专业理论课的教材,实际上就是大学农学专业教材的“精编本”,其中的一些内容或教学目标脱离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存在严重的拔高现象。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教材内容的选择有待进一步完善。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的中职农学类专业大多不开设中职化学课程和中职生物课程,中职学生又多是初中的待进生,理化成绩较差,但是中职农学专业教材的内容选择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如《土壤与肥料》整套教材根本就没有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复习和提高,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迷惑不断。对于学习积极的学生还好一些,他们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通过百度或图书馆弥补化学和生物知识的不足。对于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则不然,他们懒得学习,听不懂正好有借口不听课了。

2.教学目标过度拔高。

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讲授遗传育种的相关知识,教师大篇幅地讲解“基因表达学说”,结果由于学生欠缺遗传学的知识而使学生毫无所获。

(五)教学评价机制滞后

受当前社会大环境影响,中职农学专业仍然是以升学为主,一切评价指标都最终指向了对口本科的升学人数,所谓的过程性评价只是走过场。这种评价模式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严重违背了中职教育的根本原则,所造就的只是些高分低能、姓“普”不姓“职”的学生。

二、中职农学专业教学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当前的时代已经非同以往,我国的用工荒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工业上,涉农产业同样需要大量谙熟现代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因材施教,技能至上,力避唯分是论的错误做法。因此,想做好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就必须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教师在勇于实践和不断付出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尽可能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工作导向教学法等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

(二)丰富教材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具个性化

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个性化、专门化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材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中职农学专业的教材多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各版本教材编写而成,各课程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我认为,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到学生农学专业素养的成长过程,不同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做到有序衔接,最好能做到不同课程同步教学,以使学生的专业成长过程更加完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各专业课程教师应该共同参加,对所有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做以归纳,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教学进度,然后再依据教学进度编写教材或教案。另外,针对中职学生化学基础差的情况,在必要时可将学习时需要用到的化学知识以“附录”“爱心小贴士”的形式出现在课本或教室的知识专栏当中。

(三)重视教学过程,建立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