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发展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0-18 22:26:29
工业发展论文

工业发展论文第1篇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推崇到全盘否定,再到扬弃的历程,伴随其沉浮起落的恰恰是中国文化工业的不断发展。那么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是过时了要彻底抛弃,还是在当今依然有重要意义,依然能够运用在对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审视上,这就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剖析文化工业理论。文化工业理论的产生是在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已经把工业结合到文化艺术行业中,用新的技术手段推动大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阿多诺正是这个时候随着法兰克福研究所到了美国。在美国的浓郁商业氛围中,文化工业无处不在,利用大众传播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阿多诺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精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以一个外人的眼光对美国的文化工业进行审视,进行批判。同时,作为一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是由统治阶级进行控制,营造虚幻的幸福世界,使人失去思想和批判的能力,按照统治阶级的期望生活着,失去了革命的热情,所以促使他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对科技逻辑进行批判。阿多诺认为科技进步促使了文化工业的产生,是文化艺术被科技逻辑渗透而产生的。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批判的正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进行批判。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直接催生的,而科技只是催生剂。经济资本所带来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由大众的意志所决定。经济通过文化和艺术挣取利润,奴役和统治大众。第三,对反启蒙的批判。文化工业的根本驱动力是经济资本,通过工业化模式批量生产、传播文化产品。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是“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带有强烈的反启蒙性质。阿多诺对工业文化的批判促使人们对文化产品的价值、对人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作为20世纪中的批判理论,阿多诺的工业文化相对今天来说,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对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理论来说,各种不同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笼统地对文化工业现象进行批判,不能准确地说明文化现象的社会影响。其次,阿多诺曾尝试发掘文化工业中的批判要素,但是,阿多诺忽略了大众的主体性和批判性,而对于文化工业及文化产品的功能和力量的判断过于绝对,不应一概否定文化工业。第三,阿多诺在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的时候,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同时,他在批判理论中并没有给出合理的建议,没有提出我们应如何面对并摆脱文化工业。

二、当代中国文化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割裂的世界逐渐整合成了一个整体。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使文化工业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我国建国后一直将文化视为意识形态领域,通过严格的控制,使之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公共事业的作用。和传播党的政策方针的政治功能。自改革开放之后,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纷纷冲破枷锁,谋求全新的发展。经济政策的放宽,私营业主的出现,促进了文化工业的兴起。在国外思潮和经济形式的冲击下,文化工业的一整套模式被移植到了国内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来。人的需求不外乎物质与精神,文化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所以,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文化的大众化理应成为主流。实现文化大众化最好的形式其实就是文化工业,借助工业的大批量规模生产和高科技的实现,文化工业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了区分阿多诺贬义批判的文化工业,我们用文化产业来代替了文化工业的概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从最开始满足了被压抑了许久的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质,反而使其最大程度地向阿多诺的文化工业靠拢。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告,所有生活中赖以获得文化需求的媒介都充斥着商业符号、标准化模式等。很大程度上,如今的文化产业又回到了阿多诺那个时代的文化工业上去。更加可怕的是,大多文化产业产品已经不是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了。失去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满足人的欲望。比如,现在很多的电影在结尾都留有悬念,吸引观众等待续集的出现。其实无论电影的首部还是续集,大多数都是好莱坞文化工业模式下的产物,仅仅是为了勾起观众想知道故事如何发生和对未知好奇的欲望,从而成功地赚取票房,促进周边产业的销售。很多大制作的电影,用一个简单脆弱的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却辅以大量的高科技感官效果,多数人花钱去看的仅仅是效果而已。同时,大量的无意义、被商品符号占据的电视剧充斥在大众的荧幕上,模式套路高度统一,看这种电视剧味同嚼蜡。但大多观众乐此不疲,有的看明星,有的看剧情,有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同样,各种歌唱类节目、选秀节目、明星真人秀节目等等,都充斥着低俗、商业和标准化。虽然不能否认依靠先进的科技,文化中心已经不再单一,多元的文化中心也已形成,但是无法与主流的大众文化产业相抗衡,同样存有文化工业影响的阴影。现今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趋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如下几条:一是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时间里程短,成就显著。但从另一面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理、文化发展、公民教育等问题的发展不平衡。一切向钱看、消费为主、经济逻辑为主等观念蔓延在整个社会中。所以,文化产业被经济所绑架,仅仅表现出了工业的性质,却丧失了文化的实质。二是文化审查制度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之前,文化领域一直被视为意识形态被国家严格管控。尽管改革开放之后,文化开始大繁荣大发展,文化的多样化,在工业模式下的爆发发展已经超出文化审查制度的预期。对文化种类、形式、内涵等没有做到有效的归类及限制。思想反省、政治批判的文化作品由于审查制度的政治特性,并没有完全放开;但是对于低俗的文化作品并没有制度性、规范性的审查约束,基本通过通知性的禁令进行治理,这就造成了阿多诺文化工业式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在某种意义上促使了文化产业向文化工业转变。三是文化批判思想和批判氛围的缺失。国内缺少文化领域系统的批判理论。目前,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机械简单地套用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迫切需要构建符合中国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批判理论。同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中国社会学者的话语权太少,越来越多的人在迎合中国文化发展向文化工业蜕变。简单的行政管理禁令及文件已不足以抵抗文化工业的拓展。

三、在对文化工业批判与再批判中促进中国文化发展

工业发展论文第2篇

(一)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企业日常经营的主要工作就是生产工作,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由企业员工负责的,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承担生产任务的主要还是企业员工。因此,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够促使企业员工发挥最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做出贡献,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便利;企业员工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能够使其更加富有责任心,从而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组成企业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员工,没有企业员工的付出,也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的政工工作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包括企业文化等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内容,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具有促进作用,并会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企业环境。另外,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通过落实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指导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企业跟随国家的方针政策去发展,并且越来越好。

二、充分发挥政工工作作用的对策

(一)兼顾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经济建设

在我国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以及生产经营影响越来越大,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方法,不得盲目开展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否则政工工作就不会发挥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发展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以思想政治工作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一,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要注意企业的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确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并指导日常的工作;第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可以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要确定自身的发展重心,并将政工工作纳入企业重心当中,实现政工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发挥价值,进而利用政工工作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企业生产,不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深入开展企业的政工工作。

(二)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政工工作

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企业员工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各种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并将自身的观念与日常工作紧密相联,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工作行为相结合。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推动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注重企业员工的政工工作与企业经济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顺利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当着手运用利益手段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并在经济手段的推动下,顺利开展企业的政工工作。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

列宁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企业就要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用到工作中,要注重促进企业管理者以及先进个人、楷模发挥榜样作用,让企业其他员工都能够认可政工工作的必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政工工作中来,企业可以举办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对表现优异的个人进行奖励,并公开表扬,促使更多企业员工加入到政工工作中来。

三、结论

工业发展论文第3篇

一、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现状

㈠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

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发达经济地区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主要属于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93%。且创意设计人群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较发达经济区域,从业者比例分别是24%、22%和20%,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分别占总量的8%和8%,而西北地区的从业者最少,占总数的4%。这与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相关。

㈢中国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多样化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

(1)自由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中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的开始时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广州和深圳。部分设计公司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模具制造等整个过程联合起来,其人员规模超过150人。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善于紧密的将设计与生产制造相结合,以设计的市场实现和销售状态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时间把握上具有优势。他们所主要客户对象涉及到家电、信息、通讯、医疗等产业领域。

(2)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

这类设计机构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与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为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政府实施“工业设计科技促进”专项计划、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展览会议、举办设计技能专业培训。同时,为企业进行设计实务示范。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是由政府投资股份方式建立的设计机构。这些机构的客户对象包括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和广州、上海等地,以院校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或公司在专业素质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偏重于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学中的不同研究部门和人员,更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其涉及的企业范围包括信息、家电、通讯、医疗、交通工具制造业等范围。

(4)企业设计部门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制造业领域,一些企业具有非常专业的工业设计中心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信息产业领域主导企业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设计机构,还委托国外的大型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迅速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层次。

二、中国工业设计存在问题

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大量的OEM(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引进外资中大量OEM生产虽然使我国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形成对国外的依赖。在一些产品中,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这在汽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很普遍。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次,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政策。长期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基本处于松散状态,且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政府缺乏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既没有专项拨款,也没有建立设计基金,在工业设计并没有被引起广泛重视,仅仅凭借个别企业的资金推动是不够的。第一个部级工业设计园区——2004年兴建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区,也是我国唯一一所国家工业设计园区,起步阶段是民营资本。但设计园在二期工程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没有提供相应的培育政策,对设计公司、设计园区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设计人才匮乏。一方面是整个设计市场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设计专业学生分配难,许多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从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来看,我国目前设计公司有数百家,但普遍总体规模小,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

四、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机遇

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高新技术产品凝聚着最大的生产率增长潜力,是中国未来人均收入可持续提高最有力的发动机。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避免外商只把那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中的低技术环节放在中国,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含金量大大降低的问题,中国需要更多自主创新的产品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形成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首次实现贸易顺差,由2003年的逆差90.7亿美元转变为去年实现顺差41.1亿美元。

㈡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将努力培育国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利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多的外贸收益。

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致需求增加

工业发展论文第4篇

首先,通过确定无约束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结构来判断最大滞后期。表2为0—5阶VAR模型LR检验统计量、最终预测误差FPE、AIC、SC和HQ信息准则值[4],*标记出依据相应准则选择出来的滞后阶数。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准则选出来的滞后阶数为2阶,可判定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2。第二步,确定协整检验的滞后期。由于协整检验模型实际上是对无约束VAR模型进行协整约束后得到的,其滞后期是无约束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所以协整检验的滞后期应为1;最后,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没有确定性趋势且协整方程无截距作为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方程(表2)。滞后期为1,加*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3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0个、至少1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接受至少两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说明LNPI、LNIND和LNUR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农民收入与工业化、城镇化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2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协整分析给出了农民收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关系实在短期动态过程中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得到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时间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还可以反映短期偏离的修正机制,估计结果如下。上述模型描述了均衡误差对农民收入增长短期动态的影响,误差修正系数为负数,表明通过误差修正项的调节,可以使短期内的偏差在较短时间内向长期趋势调整,符合相反修正机制。从模型结果来看,两者的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是,工业化每变动1个单位,农民收入将同方向变动0.4499个单位;城镇化水平每变动1个单位,农民收入将同方向变动0.3491个单位。说明工业化较城镇化来讲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表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Granger[6]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解决此类问题,该检验是确定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的阶数非常敏感,为了保证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文章对1至3的滞后期分别做因果检验,然后对结果做统计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避免简单一次判断所得出结论的武断性。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我们可以观察到:滞后期数分别为1至3的工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期数分别为1和2的城镇化水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农民收入增长不是城镇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由此说明河南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但对城镇化发展没有影响。

4方差分解

工业发展论文第5篇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论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指导思想上: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全面开创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明晰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是否明晰、准确,关系到空间布局、产业分布、关系到发展功能能否发挥、集群优势能否互补、牵涉到对基础设施配套的应求,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而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提升六大发展水平的发展定位。

1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发展县产业集聚区、三环工业园区、许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基地、固阳、闫楼、红庙板材工业基地、黄河创业园。

2实施四大战略:(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着力推进优势资源和产业的深度开发,将资源和产业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2)实施开放引资战略,以面向市场为重点,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3)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科技含量。(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

3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围绕工业强县的总体构想,重点培育木制品、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2.4提升六大发展水平:(1)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科技创新水平;(3)对外开放水平;(4)信息化水平;(5)产业整体效益水平;(6)可持续发展水平。

谋划重点产业规划

1壮大优势产业:(1)木制品加工业。利用该县泡桐,以该县三环华兰实业集团为龙头,以高档家具、棺木为产品主线,以该县三环工业园区、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园区、闫楼工业园区、南彰工业园区为产品加工基地,在该县遍地开花,迅速带动该县桐木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速该县桐木加工传统化生产加工向高、精、尖产品方向发展。(2)吊装机械。该县县吊装机械生产,应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在该县建立吊装机械生产基地,通过与国内大企业联合提升该县吊装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建成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把吊装机械加工业发展为该县工业的主导产业。(3)纺织服装业。应充分利用该县棉花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把该县的棉花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4)民族乐器业。民族乐器应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工厂及车间,积极提升外部形象,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

2发展其它产业。(1)化工业。应利用肥源化工创业的有利时机,在合成氨上,锰盐的产品优势,在产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上做文章。(2)农副产品加工业。由于该县是农业大县,搞好小麦、花生深加工,形成名牌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链条延长,真正把农产品的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3)内蛋奶业。该县也是养殖大县,生猪、牛、羊加工,该县有一定优势,利用企业优势,利用养殖加工基地连农户,产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的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猪肉、牛肉、羊肉、加工项目、创出名牌、打出品牌。

梳清具体的工作措施

1应在拓宽发展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应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的发展领域,凡法律未明确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工业经济均可进入,应在巩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工业经济建设。一是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激情,支持各种形式创业。坚持走规模扩张的路子。应依托四大支柱产业,在大力发展木制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发展吊装机械、民族乐器、建筑材料、棉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精力培育发展棉纺、面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各类工业项目落户该县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

2应在块状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育木材产业化加工专业村为重点,积极创办其它类型的加工专业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格局。

3应在提高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应着眼于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着眼于规范管理,着眼于规模发展,大做提质增效文章。一是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一步规范企业运行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应以加强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焕发工业企业内在活力。应继续坚持成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质取胜、争创品牌为目标,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应市场、应效益。三是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册凭证,开展会计培训,统一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执法制度等。五是应以科技创新为根本,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业企业应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舍得花钱研制、开发、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条件的应建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

4应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发展工业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争大项目、办大事情。二是应开展横向联合,扩大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应在该县营造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氛围,走出去宣传该县、推介该县,请进来开发该县、建设该县。应大胆走出去,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结对子,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的应用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

5应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扩大企业规模。通过鼓励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吸收外来投资、实施资本运作、相互参股联合等途径,增加可用资金,扩大企业资本规模;通过开发新型产品、加大技改投入、产业前延后伸等途径,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通过组建区域营销公司、实施销售、加盟连锁经营、打开外销渠道等途径,开拓产品市场,扩大企业销售规模。二是培育支柱产业。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木制品加工、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产业,结合产业特点,拉长产品加工链条,提高产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和服务。发挥该县目前已成立的木制品加工、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吊装机械四个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协会及分人,利用行业协会帮助政府制定实施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本行业需应解决的问题和意见。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探讨皖西北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途径

皖西北各县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非常缓慢,虽然存在着不少的客观因素,但主观上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由于笔者从事经济教学研究工作,在和一些企业交往中发现,该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表现在经济数字方面上的、基础设施上的、收入差别上的,更深入一层来讲是观念上的,观念变了一切都会变了。目前在该地区一些人的不正确思想仍然非常严重。在外部环境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受硬环境的制约更为突出。以全国的人口贫困大县临泉县为例,既无铁路,又无高速公路,水运也不太畅通。受硬环境约束,开发同样的资源,该县的成本比别县市要高;销售同样的产品,该县的代价比别县要大;外商外资在利润驱使下难进来,企业产品在环境制约下难出去,经济外向度较低。

虽然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差距甚大。与东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该地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少数企业人才意识还不够强;传统单一型人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少;队伍建设机制落后,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家人才队伍老化且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征用难、土地后续管理难是当前制约该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想进来的企业没土地,已经用地的企业没效益,这种两难处境普遍存在;在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缺乏很好的融资渠道,加之银行贷款手续过于繁琐,更增加了企业的贷款困难,县域工业企业现在能贷到现款的寥寥无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其中第二个毫不动摇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应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灵魂,坚持与时俱进。

(一)推进观念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寻求突破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首先树立新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一体的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其次树立新的辩证观。任何问题都是即统一又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该地区尽管发展障碍重重,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障碍其实就是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正确引导,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奋力爬坡、勇于进取。

(二)创造优质环境,打造一流服务

环境就是品牌,环境也是影响力,也是生产力,更是核心竞争力。一流的发展环境,就能留住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效益。工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环境。因此应着力抓好与客商利益最直接的服务环境。县、市领导要挂钩联系总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招商引资单位要自始至终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将客商当作自己的亲人,把客商创办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实业,对客商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要努力地解决好,不做损害客商利益的事,一旦发现有损害客商利益的事情,要及时查处,给客商一个满意的交待,真正体现出皖西北人民热情好客的客家风范。

(三)推进结构创新,在培育县域工业经济特色上寻求突破

因为皖西北各县市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别不大,县域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影响力、竞争力、生命力。县域经济只有走特色之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例如界首市重点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行业;颍上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形成以煤炭生产基地为主的最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建成煤电一体化能源输出基地;临泉县根据自身实际,做大做强以化工、纺织、食品酿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同时做好服装、新型建材等加工业。

(四)科学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

强化土地规划,推行工业土地利用集约化,并通过工业园区使企业在空间上相连接、关联产业链上相配套;建立项目评估制度,防止恶意圈地;建立工业土地进入和退出机制,杜绝工业土地随意变更,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创新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办法,探讨以土地换保障的补偿安置办法,以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

(五)创新金融机制,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工业发展论文第6篇

15世纪末,伴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世界市场被扩大。这一变化给商人、航海家、工业带来极大刺激,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快速成长。16和17世纪,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这场“移风易俗”的封建社会改造运动中,看到了新兴生产关系在创造财富方面的巨大潜能,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富论》中写到,市场是万能的上帝,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地调节供需之间的平衡,政府的角色只应是资本主义的“守夜人”。他们相信,参与经济生活的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中,能够做出比其他人更正确的决策,自由的市场行为能避免任何由政府运作所造成的效率不彰,投资人必将从中受益。政府只需尽到国防、司法与公共服务三种职能即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统治逐渐确立,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集中与集聚加快,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越发尖锐,供给与需求出现失调,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由于此时的社会总需求依然存在较大潜能与空间,供求之间的矛盾很快就能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得以化解,“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逐渐遭到质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的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虚假繁荣,整个世界也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而改变了政治格局。以美、法为代表的战胜国凭借巨额的战争赔款,使生产规模得到瞬时迸发,导致市场供给严重超过社会支付能力的需求。与此同时,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生产停滞、工人失业、经济滑坡、物价上涨,各种极端尖锐矛盾集中暴露。面对严重的西方经济大萧条,“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无所适从,“万能”的市场再也无法自发地将西方经济引入正轨。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通过计划与指导所带来的经济稳定,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相信政府对经济的计划与指导是必要的。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干预思想开始形成。1936年12月,凯恩斯发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条件下,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的常态是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均衡,而且国家越富强,经济越发达,这种不足就愈严重。有效需求不足是由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造成的,因此市场机制不能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必然会出现萧条和失业。当需求过度时,也会出现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的干预经济,通过赋税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通过降低利率,提高资本边际效益,刺激投资需求;通过政府管理投资,直接增加有效需求。通过这些手段,经济就能在政府的干预下,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摆脱经济危机。《通论》出版后,西方经济学界在危机的绝望中找到了能够对付经济危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在西方迅速传播。由于其主张基本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而且迎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需求,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得到了认可。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接受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实行“新政”,在经济生活中加大了国家干预的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克服了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使生产得以逐渐恢复。至此,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取代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成为主流,并沿用至今。

随着世界经济朝多元化与多极化方向发展,政府对国家经济的运行采取规制与管控成为重要的政府职能,即便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痕迹也越发明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阐述,在繁多的政府职能中,政府对市场经济行使的职能主要有三项: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给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对具体工业部门或工业产业,政府对其进行管控与规制更有其实际意义。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与重要部门,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工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安全、社会民生,更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是建设重心的具体意志的体现。此外,工业发展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劳动、资本等生产资料积累涉及大量公共领域与公共服务,需要政府负责。工业在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之前,往往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多部门协调,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也不敏感,只能靠政府及相应政策法规推动,提供保护。工业的建设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多涉及环境与资源等外部性因素,市场机制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规制。最后,面对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需要的变化,已有的工业生产由于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与发展惯性,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外力刺激与推动。基于以上分析,政府通过工业政策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工业的发展方向、产业规划、标准制定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保持同步。根据国家发展和实际需要,政府可以有针对地扶持重点产业建设,控制并有计划地淘汰落后产业,进而控制先进生产力与可持续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其次,投资基础设施,为工业经济的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包括制度性基础设施,如产权、合同法等促进竞争的政策。促进技术进步与教育,为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工业政策为工业发展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创建融资渠道,保障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第三,建立和维护工业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通过政策法规协调工业发展中多方关系与利益。在工业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之前,政府应充当化孵化器的角色。第四,重点解决经济增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通过税收、补偿等政策机制重点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外部性问题,明确资源环境产权,合理承担外部性成本,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与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第五,政府从全世界视角和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通过工业政策帮助工业与经济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商贸往来的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在各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政府也通过执行国际经济政策,使国家工业经济与国际接轨,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也证实了政府及工业政策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方面的作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大量的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倒闭,全球失业人数急剧攀升。面对严重的市场失灵,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政策,重振全球经济。工业政策也由此前的避而不谈,到如今重返国际发展舞台。英国、法国推出工业发展战略,欧盟更加强调工业发展的作用,在多方政策刺激与政策干预下,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政府的作用。1978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和改革,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政策。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中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经济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干预作用也从未中断。正是这种在政府主导下,兼顾市场作用的经济逻辑才催生出当前人们热议的中国奇迹。

二、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战略目标

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意味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经济发展中实现较高水平的工业化,并从工业产品和服务市场全球化中获益,所有国家的女性和男性都能共享繁荣,在环境可持续框架内支持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整合相关产业的独特知识与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做贡献。首先,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根据全球金融公司预测,未来10年,需要解决全球6亿人口就业。在亚洲,中国每年要创造2000万就业岗位,印度需要创造1000万就业岗位。麦肯锡预测,未来10余年非洲还将创造5400万个稳定的“带薪职位”,却仍不足以消化超过1.22亿人口的就业需求。其次,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减贫。当前,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前期或工业化早期阶段。50多个国家由于各自国情不同,特别是资源禀赋、殖民历史、人口和地域分布的差异,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非洲国家依靠服务业或利用一些特殊的资源,通过跳跃式发展来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不足为奇。但对大多数非洲国家而言,仍需遵循传统工业化的规律来实现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增长轨迹,我们发现中国和非洲存在同步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中国和非洲国家发展经贸合作,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非洲则通过中非贸易改善了自身的贸易条件,抑制了通货膨胀,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中国对非洲汽车装配、家电制造、皮革加工等领域的投资,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延长了“非洲制造”的增值链。处于经济转型中的中国,需将部分富余的产业产能转移到国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非洲国家,则具备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非洲国家普遍渴望发展工业,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出口。近期,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就提出了在未来数年内将其打造成“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的目标。中国政府理解并将全力支持非洲的发展需求。中国政府在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的中非“461”合作框架下,实施产业合作工程就是专门针对支持非洲工业化而言的。第三,为中等收入国家提业升级的政策咨询。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研究并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关注“工业4.0”对我们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是纺织工业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亨利•福特改进了汽车工厂的装配线,引领人类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前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人们更加富有,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现代化水平向更高境界发展。

在德国,“工业4.0”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与新媒体协会,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合作设立了“工业4.0”平台,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提出,德国向“工业4.0”转变需要采取双重策略,即德国要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及产品的领先市场。报告还展望了德国“工业4.0”战略的发展前景。其实,“工业4.0”就是实现“智能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半期,由蒸汽机实现工厂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期,用电力实现规模化批量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后半期,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自动化。“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工业4.0”可以实现两大目标:首先是提高生产效率。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工业4.0”提高30%。

其次是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此外,“工业4.0”的实施还可以保护环境。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越高效,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少。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工业4.0”中学习借鉴以下内容:首先,注重中长期规划。德国“工业4.0”的大体概念是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其次,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德国政府推出《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4.0”作为未来十大项目之一,政府将投入2亿欧元,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第三,建立跨界研究小组或平台。为推进“工业4.0”计划的落实,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资讯技术和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和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共同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办事处,以吸引并协调各方资源。第四,配套的工业基础宽带设施。“工业4.0”简言之就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依赖于综合的、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条件,总体要求是简单、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用性和经济型。第五,标准的国际化建设和产品安全设计。中等收入国家要实现向“工业4.0”转化,必须参与国际分工。这需要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第六,安保措施升级。基于CPS的“工业4.0”制造系统涉及高度网络化的系统结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纳入其中。第七,培训和持续性的职业发展。在德国,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目前,中国正在借鉴德国经验,编制《中国制造2025》,力求促使中国成为工业强国。印度也在力推“印度制造”(MakeinIndia),努力打造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为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服务。

三、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的具体实施

我们看到新结构经济学为促进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世界经济发展史揭示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当前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唯一选择。在此背景下,工发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唯一致力于创造财富的机构,将帮助成员国建立和改善工业生产能力,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举办与工业合作和标准制定相关的全球论坛工发组织确定最佳实践,鼓励在工业发展、相关标准和工业政策制定方面进行知识交流,同时让有潜力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的工作中。工发组织在2014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球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论坛,政府部门、研究部门和企业交流了工业发展及园区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受到了成员国的欢迎。11月召开了第二次全球包容、可持续发展论坛,重点推介首批试点国家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的工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业项目,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总理的支持。

(二)利用工发组织自身及其社会资源,为各国提供工业发展及绿色产业的政策咨询服务一方面,工发组织积极为各成员国政府提供工业政策的咨询服务,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工业政策咨询建议网络,对成员国的工业发展制定战略规划,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把最终落脚点放到具体的目标产业政策上来,并通过政府力量推动产业的实质发展。另一方面,工发组织还对目标国既有的工业政策进行监督、统计和分析,在客观数据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给出政策分析与政策评价。工发组织的政策咨询服务重点聚焦非洲与亚太国家,以及诸如非洲南部发展共同体这样的区域、地区实体。据初步统计,仅2011年接受工发组织政策服务的国家就超过75个。同时,工发组织致力于开发建设工业经济指标数据库,大力扩张其统计活动的覆盖范围与数据记录频次,为其他合作伙伴的相关研究提供条件。

(三)通过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实现能力建设工发组织将为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帮助公共与私营部门发展工业能力,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工发组织在农产品加工工业及机械制造技术培训方面有比较优势。截至目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已在45个国家建立了近60个工业合同分包及合作交流促进中心(SPX),成为全球工业外部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承包商、供货商和分包商之间进行工业分包与信息交流搭建了媒介平台。此外,工发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多边投资与技术促进系统(ITPO),并建立了庞大的投资与技术促进系统网络和数据库,能够迅速鉴别、及时准确地传递国际投资和技术市场信息。同时,工发组织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十几个国际工业技术中心(ITC),为增强南北及南南技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先进技术的寻求、转让与获取提供便利。前不久,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致函工发组织,要求工发组织为巴勒斯坦恢复经济建设执行农产品加工项目;美国国际援助署最近与其他机构合作,宣布邀请工发组织执行其在摩洛哥的机械制造培训中心项目(项目金额逾700万美元)。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工发组织在建及签署的技术投资项目已达4.777亿美元。

(四)推动工业园区发展发展工业园区是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催化工业集聚发展,采纳新技术和管理实践,有效创造就业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目前全球有130个国家开展了经济特区的项目,共有数千家工业园区在运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工发组织为中国政府设立经济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各国的工业部长、总理及总统邀请工发组织为本国的工业园区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尽管工业园区不是新概念,但是在创造就业和促进本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园区依然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工发组织将与各有关方合作,帮助有要求的成员国设立绿色工业园区,促进既有工业园区升级换代,促进园区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发展论文第7篇

很多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的提高,对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模式的关系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只中生产却忽视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虽然设有市场反馈部门但是却形如虚设一般,这样固步自封的做法只会让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缩水,结果就会造成旧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仓库堆积成山,利润反而会下降。

二、工商管理的改进措施

1.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会对企业长远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能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管理和产品的营销,当企业需要进行重大的抉择时能帮助企业选择最为有利的一方,并且在企业遭遇困难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下一阶段应该要做的事。如今的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硬实力,还需要像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只有合理使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加强监管制度我们知道良好的监管制度对于企业的运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工商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为企业制定合适自身的监管机制,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员工才是最为重要的,企业能否成功就看这个企业是够拥有优秀的员工来为其工作。管理制度中交织着责任、权力、利益等各个方面,企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也是根据此项制度来制定的。所以正确的管理机制需要专业人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态度来制定,要让员工信服企业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3.企业国际化趋势如今我国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就需要融入国际社会,国内的企业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知名企业。为什么说企业不单单是做产品还要做品牌?这是因为企业将品牌做出来后就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这实际上也是在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工商管理就需要企业开放自己的眼界,在国际上寻求合作机会,这样企业就不是在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资源了而是利用国际社会资源来壮大自身。

三、工商管理未来方向分析

1.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内容工商管理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实际上运用的是专业的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的形成实质上就是管理者将所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形成责任意识并且还能为企业建立一个数据库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2.组织结构的变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优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了企业中各个组织部门和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联结方式和结构。建立明确具体的管理层次,对于一些冗杂的部门可以适当削减,将原来的阶梯型管理结构转变为矩形管理结构。3.企业价值多样化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利润的最大化,还需要将企业品牌等一系列的东西推销出去,这实际上就是在宣传企业自身的文化,这就需要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对员工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