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2-09 11:04:48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安全;环保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ltilayer, high-rise has about super-tall buildings construction the difficulties and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ensure safety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多层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多层建筑施工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老城区的新规划,建设部门兴建高楼,使得城区内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小,多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致使土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主要表面为以下两点:

一是多层建筑由单纯追求高度方面的发展,到同时追求形体的特异和立面的丰富多彩,在结构功能得到提升、造型优美新颖的同时,也使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如模板体系,施工机械设备等。

二是从多层建筑一次建成交付使用,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而采用分阶段建设交付使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必然面临部分施工、部分开业或者上部施工、下部开业的情况,这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场地利用和确保购物环境舒适等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技术多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时,对周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影响。

主要原因是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是土体卸载过程,会造成周边建筑、管线或地下结构产生一定量的沉降和偏移,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紧邻“生命线”工程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的良好与否,事关“生命线”工程和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工程控制方法与系统主要有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其中开环控制属经典工程控制方法,非常成熟,但由于不存在反馈系统,开环控制不能根据施工过程情况调整控制措施,控制精度比较低。闭环控制属现代工程控制方法,由于包含反馈系统,能够根据结构状态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控制措施,适合结构复杂的工程,控制精度比较高。自适应控制属最新的工程控制方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目前,闭环控制方法是深基坑施工过程控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特殊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以现代工程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结构-岩同作用分析方法为手段,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达到施工过程环境受控的目的。

2.2 地上结构施工技术

2.2.1 斜爬模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在以往多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电动脚手及模板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在多层建筑结构立面垂直时此类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当结构立面为斜面或者曲面的时候,这类体系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施工时,通常均面临场地狭小,距离地面交通较近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脚手和模板体系,这样才能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又可以兼顾周边闹市区的安全。针对这个问题,经过研究开发,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斜爬模体系,可以充分适应高层建筑各种特殊外立面的要求。

2.2.2 可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整体提升钢平台具有整体性好、安全性高、施工操作面大等优点,因此在多层建筑核芯筒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核芯筒形状上下变化较大,则整体提升钢平台也就面临收分处理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可收分的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

其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在建筑结构核芯筒剪力墙上设置格构柱,用钢梁和钢板搭设平台,将内外脚手悬挂于钢平台下,再采用提升设备将整个钢平台随楼层施工进行提升。如施工中要经历拆除部分内脚手和拆除部分钢梁的过程时,则在剪力墙增设悬锚脚手或钢桁架进行过渡,并随楼层上升逐层补缺,以满足施工操作。

2.2.3 超高空的钢结构塔桅安装技术多层建筑由于建筑造型或功能的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桅。目前顶部塔桅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塔吊散装,二是采用整体提升,三是采用直升飞机吊装。第一二种方法依赖于顶部的施工作业面和结构形式,第三种则风险很大。因此在顶部施工作业面有限,且塔桅高度高、重量重的情况下,其施工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采用攀升吊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上困难。

2.3 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场地狭小的闹市区,进行多层建筑的建造,带来了许多以安全防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新问题和超常规垂直运输、交通组织以及营造购物环境舒适度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难题。

2.3.1 安全防护技术多层建筑续建工程中,如果建筑部分已投入商业运营,通常商场内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设施齐全,顾客会络绎不绝,且由于地处闹市区,周边道路也通常是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极高,所以,安全防护的重点是防止发生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对地面物品、人流和车流产生危害。针对此项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通过安全防护分析,确定需要实施防护的区域、需求和防护内容;确立不同阶段施工防护的特点和重点;考虑施工防护体系对行人、顾客和交通的影响,同时综合防护体系本身的强度要求、防火要求、维护方式、综合利用等因素。

2.3.2 环境保护技术建筑施工尤其是多层建筑的续建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光的污染。因此,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声、光对环境的影响、强化废弃物的合理处置是多层建筑续建施工中又一大难题。针对这种特殊条件下施工的噪音、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其解决方案还是采用专门的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对混凝土浇捣等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项目,通过设置隔离棚,将泵车产生的噪音隔离;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设置施工层隔音壁,来隔离噪音;设立特殊的施工污水汇集系统,将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采用“立体场布”的思路,将场地设置在已建好的建筑结构上,设置空中材料周转场地,建立立体的材料堆放、接力运输的体系。为适应“立体场布”的需求,在垂直运输机械布置上,我们采取“高空接力安装技术”、特殊基础加固技术、电梯接力和超长扶墙等专门措施,解决续建工程带来的特殊难题。

2.3.3 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由于在混凝土输送方面经常会遇到“如何穿越人行道和在营业中的楼层布置混凝土泵送以及结束时泵管中余下混凝土的处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门架式泵管支架和配套的回收利用截止阀,解决了特殊的泵管布置和管中余料的回收问题。在地面上,通过交通组织,使人行道的一部分临时改成非机动车道,而将非机动车道利用来布置泵车,地面泵管利用门架式泵管架跨越人行道,这样可避免对交通产生影响;另外通过专门泵管支架系统的保护,可解决复杂路径泵管的布设问题。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探究并剖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这是因为基础工程承担着重要的荷载作用,再加上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结构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这些都会对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工程在建设中,一旦出现技术不达标或者是不按照相关建设要求进行,极易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和不安全事故等。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来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重视施工技术和工艺,才能避免该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故,确保建设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为经济和储备能源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地区性能源缺陷等局限性,所以确保该项工程施工技术并做好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就基础施工技术而言,通过提升自身施工质量来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总结并归纳出几点有关基础施工技术,具体表现在:①锚固技术。锚固技术作为基础施工建设的常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如山区等,锚固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材料等,保证施工工程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此外,这种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周围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②水泥土加固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通过控制拌合来保证施工质量。但要注意在拌合过程中要确保水和水泥的强度,只有重视这两大因素,才能帮助施工单位来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界将水泥土加固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其目的是:保证整个工程的地基承载能力,提高其稳定性。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要控制好水泥灌浆的深度(50cm左右)、土壤质量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建设标准,避免出现质量缺陷及其他不良影响。③预应力管桩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锤击灌入或者是静力压入等方法,将桩送入地基持力层的一种常用地基处理方式,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能够帮助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则需要及时制定解决策略,确保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整体质量符合建设标准。除此之外,基础施工还包含软土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时,一般采用重锤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挖出置换法等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最终确保基础工程的整体性能满足其承载力的要求。

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

针对上述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为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设质量,发挥该项技术的稳定性、牢固性等作用,笔者阐述了上述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水泥土技术等,并结合实践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有关控制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更好的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完善机制,加强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另外,在施工建设中,还需要结合施工现状,及相关数据,及时排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2.2创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技术保障。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要以先进的技术进行定期检修,并且要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这就提出了创新技术的理念。所以施工建设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要求他们要熟练掌握各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材料的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施工的建设效率。

2.3提倡使用GPS定位系统

GPS定位系统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能够大大提高该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投资。GPS定位系统主要利用卫星的连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进行信息搜集,并与地面定位技术进行对比,以此来为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精确相关测量等。总之,将GPS定位系统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对于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该项工程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年限,同样也是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所以,要通过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来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文中在研究基础施工技术过程中,分别从:锚固技术、水泥土加固技术、软土地基基础及预应力管桩技术方面进行探究并剖析,促使其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尽管如此,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质量缺陷、技术不到位等问题,诸多因素限制了施工进度,所以,在后期施工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注意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从实践工作情况出发,更好的把握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步伐。

作者:李莎 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海学,吴昌新,周凤扬,等.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技术在江苏省沿海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治淮,2013(10):104-106.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3篇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点 

在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可合理简化施工建设程序。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点:(1)在实际施工中,项目施工管理部门中应该具备一名以上的路桥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质量控制与技术支持。(2)重点检测与检查级配碎石的顶面弯沉值、成型度、压实遍数、级配、石料质量等,将其多为核心控制指标,但是级配碎石得均衡度及石级层板可适当降低。(3)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的宽度、厚度及强度应被充分重视并重点检测,路面的纵断高程及平面线性可以不作为核心指标要求。(4)针对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成型一组检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测试其抗弯拉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技术人员、监理及业主对水泥混凝土质量存在疑问的话,就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成型一组检测。灵体方面,在施工完成并对农村公路进行28天连续养护之后,应做一次全面的抗弯拉强度测验,以完成检验环节。(5)农村公路施工建设正式开始之后,应落实一路一报制度,交通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并有效落实自身的监督职能。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检测 

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质量,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对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沥青,砂石料、外加剂和混合材)、半成品(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含气量、坍落度)、产品(已硬化的混凝土)以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如混凝土温度控制、振捣,养护)进行检验。检验的目的,不仅在于挑出废品,还在于收集和积累大量反映质量状况的数据资料,为改进质量提供信息,沥青的质量,一般由它的比重、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强度等物理性质和水化热等化学性质来体现。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每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沥青为尸取样单位,如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可从20个不同部位沥青中等量取样,混合均匀后作为样品,其总数量至少10t。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散热量比率较低,热量在内部积存,内外温差较大,可能引起裂缝,因而水工混凝土多选用发热量较小的大坝沥青。粗骨料应严格控制其超、逊径含量,检验其力学性能和含泥量。砂料应检验其细度模数、含水量、含泥量和坚固性等。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混合料(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建立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抓好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努力生产优质晶,尽量减少不合格晶。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人、原材料、设备、操作方法和环境。这五大因素称质量因素。尽管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错综复杂,但这些因素与产品质量波动的内在联系是有规律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研究、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根据技术标准,对各项工序进行调查。如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则须加以改正。为调查各项工序是否符合标准,需要确定一些管理特征。管理特征可以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品合格率等表示。在每条道路实际开工以前工作人员都应到现场实际考察,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一个管理系统。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人员各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按照规定严格执行。(1)图纸会审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是为了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漏洞,影响施工进程,推迟或延长工期,保证工程的质量,避免浪费资源。会审是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的,其中分为专业会审、系统会审、综合会审。由总工程师主持各单位负责人参加并由施工监理单位参加,进行图纸会审,未经会审通过的图纸不得使用。图纸应按会审提供的意见进行整改。(2)施工记录制度,工程施工记录是对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的记录,施工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和真实,竣工后移交给施工单位,作为原始凭证保存。施工单位必须从施工开始时就开始记录,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有专门的记录员负责记录。记录在各部门之间移交时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在工程竣工时将资料合并。 

4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管理的建议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4篇

一、无缝施工方案设计

1.设计机理以掺加ZY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基本材料,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混凝土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的要求,将广场的底板进行了分块:后浇带将整个底板分成4块,形成4个浇筑单元,块中又设有膨胀加强带,将其再分成4块,整个底板分成了16块。底板的分块确定后,墙板与顶板与底板相同的部位留设后浇带及加强带,其留设的方法与底板相同。膨胀加强带宽2米,边缘每侧设密孔铁丝网用钢筋加固,防止加强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内。混凝土浇筑时,先浇带外混凝土,浇到加强带时改用掺量ZY膨胀剂混凝土施工。考虑到膨胀作用会使强度降低,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提高,并加大膨胀剂用量,用这样的方法循环施工达到超长无缝结构的目的。

2.补偿收缩混凝土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产生0.2至0.7MPa以下自应力混凝土为补偿收缩混凝土。为了实测出限制膨胀率,实验室进行了掺加ZY试件的限制膨胀率试验,试验证实掺加ZY确实可获得微膨胀性,掺量的大小对膨胀率的大小是有直接影响的。

3.配合比的设计砼材料的选择:①水泥: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砂:选用长江中砂,细度模数Mx=2.6~2.8,表现密度2.64克/立方厘米,松散密度1410千克/立方米,紧密密度1550千克/立方米,含泥量≤3%;③石:选用湖州石子,粒径为5~31.5毫米连续级配,压碎指标8%~9.8%,含泥量≤3%;④膨胀剂:ZY膨胀剂;⑤减水剂:选用中成电厂的Ⅱ级粉煤灰。

二、施工技术措施1.后掺少量减水剂的预备措施混凝土浇筑正值7~8月份高温季节,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大,降低混凝土工作度方面的要求,加之可能出现的运输途中堵车或施工中出现临时需处理的问题,使浇捣速度减缓,延误了混凝土的入模时间,因时间延长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大,致使不能满足泵送要求,此时应严禁加入生水,而应采取二次掺少量的FDN2I减水剂的后掺法,补偿和恢复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在配合比中FDN2I减水剂量为0.8%,一般该减水剂的掺量最高为1%,在后掺减水剂时只考虑在0.2%以内。后掺法比先掺法或同掺法在相同掺量下减水作用显著提高,是能补偿坍落度损失的。但应注意凡后掺减水剂的运输车,应快速搅拌30转或1秒以上。其掺量和搅拌时间由专人负责实施。

2.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配合比及浇筑的措施在墙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确定设计配合比阶段,采取了降低水灰比的措施。底板与墙板同为C30P12,而底板的水灰比为0.47.而墙板的水灰比为0.41,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底板为18~20厘米,墙板坍落度指标控制在14~16厘米。采取该措施的目的在于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沉降收缩而引起的裂缝。

3.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的控制按照地下室超大型长无缝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地下室顶板的浇筑顺序是,浇筑完地下一层墙板至地下室顶板梁下口后,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在顶板的浇筑过程中,主要是要控制好早期裂缝的产生。从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时间看,裂缝往往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在施工方案讨论过程中,将顶板二次或三次搓平、抹压,特别是初凝抹压作为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一项重要控制措施,这对于弥合部分早期裂缝是不可缺少的工艺。

4.地下室混凝土的养护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全部采用了掺加ZY膨胀剂的混凝土。按照养护制度,在混凝土抹压后,能上人时,即铺上麻袋片或草席,用水浇湿保养。混凝土硬化3~4小时后,底板与顶板均筑堰蓄水3~5厘米进行养护,墙板采取不间断淋水保温,采用这些养护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墙板侧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养护措施的实施对地下室应用超长无缝结构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细部处理①外墙与边柱的配筋率不同,收缩差也不同,其连接处应插入1~1.5米Φ10@200锚入柱内20厘米的水平增强钢筋,防止因应力集中发生纵向裂缝。

②由于底板配筋为双向Φ25锚入基础梁一、二排主筋之间,使底板与柱节点处板面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可在柱边1米范围铺Φ8@200双向钢筋网片,防止板面出现裂缝。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5篇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施工企业的效益,关系业主的项目管理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系工程使用方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所建的工程提出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精装修商品房,整个工程项目成L形状,地下一层,地上31层,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场地狭窄,施工作业面狭小。

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严格审批制度

2.1.1在工程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针对该工程特点,地下开挖深度为10米,且地下水丰富,还需要编制地下开挖时后的专项降水方案和护壁方案。并要求在施工前,所有的方案要经过监理审批通过。方案中必须要包含但不限于施工组织措施、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材料计划、安全要求及保障。

2.1.2在每项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有文字记录和签字。

2.2会议制度

2.2.1要定期召开例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为施工现场主要的管理人员、负责人。根据工程进度、施工现场情况而确定。该项目工期比较紧张,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确定为每周一次。在例会上要做到有事情就说事情,不扯皮,力求解决问题,达成共实际。

2.2.2施工现场会议制度。施工现场会议,主要就是因为某些工程中的问题在会议室没有办法说清楚,就到施工现场对着现实情况讨论解决的办法。这种会议很有效果,因为有实物对照,施工的质量问题很明显,处理整改措施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2.3针对某些专业个别特殊问题采用专题会议形式。因为某些问题很专业,解决的相关人员少,所以采用专题会议形式。专题会议要及时,参加会议人员要专业,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

3检查制度

(1)日常检查制度,施工单位质量人员、监理人员日常巡视检查,并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班组。

(2)每周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检查,把检查发现的问题以质量问题整改通知的形式发给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在规定整改期限之日对其检查部位复查,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和效果。

4施工样板制度

4.1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先做一小部分,看施工完成后效果

因为设计意图与现场实际情况的差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差异,以及施工管理人员之间对验收标准理解的差异,所以完成的产品可能得不到一致的认可。同时采用施工样板制度,能以很小的时间和成本暴露所代表施工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避免大面积返工,采用施工样板先行的制度。在施工样板经过验收认可,再大面积施工。

4.2在新进班组进场大面积施工前,先做样板

当前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专业技术水平差异很大。有很多的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仅仅是从事过该工种工作,甚至有的还是学徒工。再加上建筑施工行业属于露天工作,所做的工作都具有唯一性。因此新的班组进场大面积施工前要先做样板,从样板施工中检查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从施工样板中把工程项目的管理规定、质量要求等灌输到施工作业人员中去。

5验收制度

(1)所有进场材料都要按批次、类别报监理验收,根据要求需要取样送检的项目,按照要求取样送检。不合格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2)所有隐蔽工程隐蔽之前必须验收合格,每个分项工程检验批完成后要报监理验收,经过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根据规定组织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验收。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性

0引言

建筑物基坑支护与施工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的技术。以前高层建筑物较少,一般建筑基坑大部分可采用放坡开挖或少量的钢板桩支护,基坑深度一般在5m以内。因此,基坑侧壁放坡或支护方法较简单,工程事故较少。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数十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1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1.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1.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1.4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任何超挖都使得支护结构超载工作,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1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2.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2.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2.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2.5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2.7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2.8土方机械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底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土。

2.9挖掘机正铲作业时。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超过机械本身性能的规定。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m。

3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第7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桩基施工;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桩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桥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然而桥梁桩基施工中不确定性、隐蔽性等特点,桩基施工也是质量问题出现较多的环节。因此在桥梁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及图纸的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1桥梁桩基施工特点

近年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然而桥梁质量问题也频现,因此必须加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桥梁桩基工程施工环节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威胁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为了保证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首先要弄清楚桥梁桩基施工的特点。(1)桥梁桩基施工复杂,其施工过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桥梁桩基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桥梁结构、土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机械、静动测试、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同,同时还必须了解国家的相关规范、图集以及强制标准,此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从而确保桥梁桩基施工质量。(2)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种类较多,不同的施工技术有着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在桥梁桩基施工前,必须严格审核桥梁桩基的设计施工方案,分析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容易造成桥梁桩基的质量问题,影响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2.1钻孔机的安装和定位

在进行桥梁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第一道工序就是钻孔机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基础处于稳定状态,如此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中断,同时,钻孔机基础的稳定也可以有效避免桩孔及桩出现倾斜现象。如果地基并非水平,而是呈一定坡度,应该先用推土机将其推平或者垫上钢板或枕木,以此来保证钻孔机基础的稳固性。在钻孔过程中,为了保证桩位的准确度,必须准确定位钻孔机的位置以及桩孔的中心位置。如果钻孔机带有钻塔,可以采用钻机动力与周围地笼相配合的方式,移动钻杆至指定位置,然后用千斤顶顶起机架,确保定位准确,使起重滑轮、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钻头与护筒中心保持在一个垂直线上,使其满足要求。另外,在进行钻孔机的安装和定位的时候,必须将位置偏差控制在2cm以内。

2.2埋设护筒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护筒内径应该大出桩径20~40厘米,而且要求护筒高度大于2m,同时必须在地面以上0.3m或水面以上1~2米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护筒中心线必须与桩中心保持重合,误差必须在50mm以内。如果在旱地进行钻孔施工,可以使用挖坑埋设法,但是注意对于护筒底部与附近的黏土的夯实,必须分层进行。

2.3泥浆制备

泥浆制备,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虽然相对来说工艺就简单一些,但是作用确很大,最关键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坍孔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在泥浆调制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泥浆稠度,一定要综合考虑钻孔方式以及地层实际状况,过稀,影响排渣能力和护壁效果,过稠,则影响钻进速度,不仅拖延进度,还有可能带来质量及安全问题。

2.4钻孔

钻孔灌注桩,顾名思义,其核心工艺便是钻孔。在钻孔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及有关标准的要求,控制成孔质量。在钻孔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对护筒的检查等等,在钻孔操作的时候,第一,要重视泥浆的添加与抽渣,第二,随时监测成孔质量,保证其符合相关要求,一旦有孔径偏斜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方案进行修复。

2.5清孔

当钻至设计深度的时候,一定要按要求进行清孔,达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的目的。清孔达标的标准:钻渣清理彻底,沉淀厚度不能太大,对内壁泥皮清理彻底,彻底的清孔操作,对于桩的承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一般来说,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用抽浆法进行清孔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其原理便是在反循环钻进中,用灌注混凝土导管作为吸泥管。清孔完毕之后,拆除特制弯管,接着直接灌注水下混凝土,可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

2.6钢筋笼制作及下放

钢筋笼制作、绑扎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该组织质检部和监理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送往施工现场。在安置钢筋笼之前,确定最佳起吊方案,并选择合适的起吊点。进行钢筋笼吊装的时候,注意控制钢筋笼接头安装质量。钢筋笼下放的时候,采取相关措施,控制保护层厚度,使其满足相关要求,将特制混凝土垫块捆绑到主筋与箍筋上面。另外,钢筋笼下放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下放速度,一般为了避免钢筋笼与孔壁的碰撞,建议放慢下放速度。另一方面,随时监测孔内水位变化情况,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2.7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一旦没有控制好施工质量,就会造成断桩、塌孔等施工事故,所以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混凝土面的高度及钻孔桩的位置,观察返水情况,分析孔内状态,确保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顺利进行,有效避免施工事故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3桥梁桩基施工常见缺陷及其防治措施

3.1坍孔

地址疏松、护筒摆放不牢固、泥浆比重过小、钻孔速度过快等原因都会造成坍孔。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如果遇到坍塌问题,首先要确定造成塌孔的原因,然后通过塌孔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

3.2卡钻

如果钻孔过程中钻头钻入坚硬的物质,就容易发生卡钻,钻头设备老化也是卡钻的原因之一。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卡钻,可采取以下的解决办法:(1)泥浆过于黏稠可能会造成卡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稀释泥浆来解决。(2)如果钻入坚硬物质,可以更换钻头。在发生卡钻问题时,不应当立即向上用力提出钻杆,而是先停机观察,再缓慢地向上提钻杆,避免因强提钻杆而发生断钻。

3.3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制作不符合标准、安放完成后未固定等都会早造成钢筋笼上浮。为了避免钢筋笼的上浮,施工过程可以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钢筋笼的制作必须符合图纸的要求,钢筋笼的直径必须均匀。(2)在钢筋笼安放完成后,可在钢筋笼的顶部放置压笼杠,用钢管向下顶住钢筋笼,避免钢筋笼的上浮。(3)适当减缓浇筑速度。

4结束语

总之,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难度比较大,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特点,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不断引进新理念、技术、新工艺,从而保障桥梁桩基工程中技术控制体系有效的完成,促进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从而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伟 单位:河北铁建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飞虎.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4(23).

[2]孙士毅,汤健民.建筑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J].建筑技术,2012(03).

[3]刘金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M].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