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说课设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8-20 22:26:24
说课设计论文

说课设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生物化学,启发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且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学难学,但也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本课程所用教材是杨丽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四版,绪论是第一课,是对本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讲好绪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理解分析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绪论讲的新鲜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将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1]。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2)熟悉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3)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熟悉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

2教法和学法指导

2.1教法

(1)层层递进提问法:提问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前后贯通。(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合理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了对绪论知识目标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启发对比法:这种方法变学生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列举实例法: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的四种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学法

(1)学生应课前做好预习;(2)课上注意听讲、记好笔记;(3)课后做好复习。老师应介绍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及时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点等。把学生引导到生物化学知识的范围中来,同时教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2]。

3教学程序设计

3.1引入课题(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种现象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在学生理解后设置问题: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应如何分析?此处设此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则继续问:怎样揭示生物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这个复杂结构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现象基本原理整体框架。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何研究?再启发学生举例回答,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3]。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4]。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5]。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6]。

作者:朱会霞 孙金旭 单位:衡水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大学教育,2013(13):118-119.

[2]张艳芳,张煜,单琳琳,等.医学生物化学绪论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6):582-584.

[3]张璟,尹战海,李霞,等.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3):608-609.

[4]冯晓帆,柳春,王艳杰,等.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7):587-588.

说课设计论文第2篇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87-88页例3,并且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二1-2题。

2.教材分析:这个例题是含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又在四册和本册教材中学习了三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之后进行教学的新知识。两步应用题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在应用题教学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在两步应用题中,连续问是基础,三个已知条件是过渡,两个已知条件是重点。例3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应当是重点中的重点,为此给学生造成显明、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精神和教材意图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的。

(1)通过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解答,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通过条件变换,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能力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知识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应当是;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在解题中用两次学生很少接触是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运用迁移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

2.运用线段图、讨论、总结等方式和解题思路分析,激发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深化学法训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教材编者是按照:复习-例题-想一想-做一做-练习题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或是教学过程安排的。其中每一环节均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复习的目的在于迁移引新,例题的目的在于探究解题思路,想一想的目的在于扩展知识,举一反三,做一做的目的在于内化知识、强化能力、训练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五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抓迁移。

用复习题引入新课。这一复习题是本节知识的生长基础,要有意识地把复习题向例题导入。为此分四个层次完成复习题。

1.出示复习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兔多少只?"并出示符合题意的兔子彩图,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和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本题(指名板演),同时教师画出复习题的线段图。这个线段图主要为新授作伏笔,同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

3.共同订正复习题。

4.变条件、抓迁移。如果把"16只白兔"改为"养白兔比黑兔多6只"应当怎样算?因为复习题学生都顺利完成,而经此变化学生便会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此激情入境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并简单提出学习要求。(略)

(二)探究新知抓思路。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中心环节,通过启发诱导、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和线段图的直观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探究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1.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

2.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比较例3与复习题相同点与不同点。意在理解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4.讨论:

(1)参照黑板复习题的线段图想一想例3的线段图与它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方?

(2)谁能把复习题的线段图改成例3的线段图?让学生参与画图活动,培养画图能力,并实现图形的迁移。

5.学生改图,教师适当帮扶。以上几步旨在理解题意和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形成能力。

6.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

(1)教师指图说题意。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教师要指出图中四条线段,五种数量及其包含的与所求有关的两层数量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①要求一共养兔多少只,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②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共养兔多少只吗?为什么?③根据什么条件可算出白兔的只数?以上几步是按分析法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下面两步用综合法进行解题。④想一想应先求什么?为什么?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6=16。⑤所求问题是否求出?为什么?应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16=26。

7.学生看书消化例3,并完成例3中的填空,提出不懂地方。

8.让学生用分析、综合法口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师生共同把黑板例3补充完整。

9.小结例3。

(1)共同总结解题方法:①先求中间问题②再求所求问题③根据数量关系求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2)抓难点。例3"10"用了两次每次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3)强化审题。比较复习题与例3都有两个已知条件为什么有的一步计算,有的两步计算?

(三)联系比较抓扩展。

完成"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主要联系例3变换条件,进行比较,使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使单一知识点变成知识链。从而合理扩展知识,实现举一反三。通过例3完成了四个方面知识教学,"想一想"扩展两方面内容,因此分两层进行教学。

(1)看书中第一题该怎样想?怎样做?①学生试着改题。②出示改好的题。③对比例3找出联系和区别。④学生说思路和方法。⑤独立完成并共同订正。

(2)出示第二个问题,问该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偏重中下生。指名回答:每步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师生共同回顾上两题,联系例3回答:1.变化的地方是什么?2.没变化的地方是什么?

(四)练习巩固、抓内化。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践的环节。

(1)求同思维内化知识。完成"做一做"两题。一题是培养审题能力,如何确定用一步还是用两步运算。二题是巩固几倍求和。

(2)变式思维拓宽知识。完成练十二前两题。一题是逆向思维拓宽知识。二题是几倍求差,是本课、扩展的第四方面知识。可比照"想一想"解答。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改变本节做过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抓规律。

课堂过程实质上是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进行的。全课总结是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时间虽短却起到画龙点晴、概括规律的作用。

说课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说课;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44-03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积极实施[1]。一些学校已经把“说课”纳入到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工作之中。

“说课”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控制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般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对如何实施教学内容进行口头叙述,以说明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等来体现教学思想[2]。通过“说课”能够加强备课与上课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还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教育学中奥苏贝尔的动机学习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说课设计方法相融合,对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中的《音频录制与处理》课程进行了说课设计。

一般而言,说课设计包括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本文也依此结构进行。

一、教材学生

在铁路土建类中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课,如建筑CAD、工程预算、铁道运输管理等,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计算机基础课是以上专业课的前置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普遍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3]。该教材实用性强,网络配套资源丰富,教师可以方便获取设计素材,学生可以在线预习、巩固。学生方面,存在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形象思维强,易接受经验和策略性知识的一般特征,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二、教学目标

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音频录制与处理”部分作为说课设计的对象,主要知识点包括音频的录制、截取与音频的处理。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采用了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4],获得了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音频录制与处理的相关操作步骤。第二层,技能目标。设计了模仿制作音频文件的教学环节,便于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第三层,情感目标。设计了送给父母的“我爱您”录音制作任务,期望学生形成接受爱付出爱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结合“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设计了包含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环节一:基于奥苏贝尔的动机学习理论[5]设计了引入环节。课前录制一段学生家乡话制作成素材,基于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体系,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的知识概念,激发学习动机。

环节二:以案例讲授新知识并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音频录制与处理”课程知识点较多,若拘泥于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则很难连贯,为此将其与案例操作结合讲解。首先,在环节一的游戏引入后讲解录制音频知识点,安排学生用手机录制“我爱您”音频文件。之后,以软件截取“茉莉花”中音频文件为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安排学生用手机录制课程内容并尝试截取其中有疑问的知识点制作成音频文件提交。这里,在音频截取知识点的讲解上结合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6]。奥苏贝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5]。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操作来接受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知识体系投入应用。

环节三:布置作业。一是完善“我爱您”音频文件的录制,要求学生课后播放给父母;二是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任务6.7,制作一段手机铃声。该作业设计兼顾学生的情感和爱好。

四、教学反思

“说课”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透视的途径。通过“音频录制与处理”这节课的设计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到目前的方案在如下方面还可以改进提升。

1.教材和教学内容。计算机软硬件革新速度加快,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与时代的衔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材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融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未来工作的真实情景,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2.教学手法信息化、专业化。计算机是实践性学科,可借助于课件、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让学生体会到上课即上机,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说课课件制作形式方面可以创新,在传统制作软件如PPT、Flash、Authorware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比如可以利用iebook电子杂志制作软件将音、图、动画、视频充分融合,更好展现说课内容。

五、结语

本文在说课设计中,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采用了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同步实现了知识学习、优良价值观树立和应用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方面,借鉴了奥苏贝尔的动机学习理论,以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引入了新的知识概念,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法的设置方面,运用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将爱的教育传递给学生。在该课程教学中,设计了题为“我爱您”的感恩父母录音作业,通过分组合作完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爱、同窗之爱和亲人之爱。

致谢:本文的说课设计方案也应用于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向会议的组织者们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学院(合肥铁路工程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王锡耀.高职“说课”重在研究和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4):188-189.

[2]蒋鹤生,计惠民.教师说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9):60-61.

[3]黄国兴,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李丹莎,张龙革.如何才能更好地“说课”――以《计算机病毒》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3-35.

说课设计论文第4篇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说课设计论文第5篇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说课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 艺术理论课 专业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9-02

[作者简介]李文杰,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吉林吉林132013)

目前国内高校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造型课程,一部分是专业课程,还有一部分是艺术理论课程。这三部分课程主要是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出发设置的,彼此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完成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扎实的造型能力,离不开设计专业知识构架,更离不开艺术史论知识的文化内涵。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艺术专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以史为鉴,了解、借鉴并会应用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设计之路。同时艺术理论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艺术品位,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多所艺术院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对开设的艺术理论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够学分才学习该课程的,致使该课程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一、高校艺术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与理论课缺少互动与衔接

艺术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与专业课程互动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传统的专业课与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是各自分开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这类课程教学效果的互动与衔接。例如,目前艺术院校理论课已纳入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基本上是专任专教,有的专业任课教师从没教过理论课,也不知如何建构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更不知学生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结果使艺术理论课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计作品的生命取决于自身的文化积淀,而史论课程的教学是构建学生设计作品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内容。史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有关设计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设计创造的文化底蕴及文化创意思维能力。艺术类专业史论课程体系不仅包括设计概论、设计史、中外设计鉴赏与艺术比较研究等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还包括相关学科的导人,例如文学、电影、音乐等。然而,艺术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史论课程多数是为了学分与考试,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失去了理论课指导实践、导引实践的重要意义。

2.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全国有近800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20世纪90年代,艺术史论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陆续在全国各大学及艺术类院校开设。从专业发展逻辑看,这些课程本该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艺术设计史论的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差较远。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觉得史论课教学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将所学史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以实现史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整合,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仍以传统的授课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学生仍以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难以产生共鸣;此外,就课程性质本身来说,理论中的一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如不同时期的设计流派和风格以及相关的代表性设计师及作品等,发挥的空间有限,很难讲出新意,再加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也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破解高校艺术理论课教学问题的主要思路

虽然高校艺术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已引起艺术院校有关教师的重视,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但目前很少有人从专业课与理论课教学效能互动并整体构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研究解决当下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是摆在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加强新生专业课导入教育

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以专题讲座形式,在新生进入正式专业学习之前向其介绍未来四年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明了设计专业课程和艺术史论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门课程对综合设计能力的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未来四年的专业学习计划及每年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做好具体安排,使大学学习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可以引用一些成功的专业设计案例加以说明。例如,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系列设计,包括会徽、火炬、奖牌、颁奖礼服乃至开幕式设计等等,通过对这些案例在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以及各自风格及其与整体风格的呼应等内涵的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自然会明了学习艺术理论课程的重大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其学习专业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调整专业课与理论课开课顺序

打破以往艺术理论课和专业课并行授课模式,使艺术史论课开课安排在设计专业课程之前。艺术史论课程就像素描、色彩课程一样,是为正式进入专业设计之前对学生进行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如果素描、色彩课程是为了强化学生造型和色彩感知整合能力,那么艺术史论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及相关艺术理论的认知。在学习设计专业课程之前开设艺术史论课程,不但符合学生学习的渐进规律,还能为学生以后的更有文化内涵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打破已往“专任专教”的教学模式

为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应打破专业教学实践以往“专任专教”的教学模式,艺术理论课教学可由专业课教师承担,在教学内容上增设经典案例分析等环节。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分工越来越细,从事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很少问津艺术理论课程,而从事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大多专攻自己授课领域的研究。这种“专任专教”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及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提高。为此,只有将这种模式打破,专业课程教师才能真正地将艺术史论知识融入到自己及学生的设计实践当中,真正做到所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

说课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说课;课堂设计;序数效用论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针对某一课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专家进行点评。近年来,说课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衡量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标准之一。说课主要由说课程、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课堂设计四个部分构成,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校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从系里到院里,一直到全校的决赛,在听取了几十位老师对所授课程的教学思路和设想以及专家评委精彩的点评后,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下面笔者针对所授课程《微观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论”谈一下对说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设计”的认识。

一、在时间安排上适当增加课堂设计的比重

说课一般要求在10-20分钟内完成,四个主要的构成部分在时间上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课堂设计作为最关键的一环应适当增加时间比重。这样,前面三个环节就应尽量简明扼要,尤其是说教法和学法可以只提一下框架,具体的展示放在课堂设计中完成。说课不是是背长篇累牍的教育理论,而是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1]。

二、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思路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绝不是简单的罗列知识点,否则与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没有本质的区别。以序数效用论为例,教材在介绍相关内容时知识点非常多,比如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图像、特点;预算线的定义、特点、位置移动等等,在作课堂设计时应分析这些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找到一条主线,即“在介绍序数效用论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结合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联合推导消费者均衡条件”。这样繁琐的知识点就被归为四个环节:1、序数效用论的假设前提;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线;4、消费者均衡条件。四个环节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贯穿始终,这样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都清楚的知道它在整个思路中的位置与作用,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知识点繁琐、陌生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

三、构建场景,帮助学生转变角色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其中序数效用论的中心问题研究的是消费者面对不同的消费选择,如何权衡取舍,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即消费者均衡。对于本、专科的学生,这既是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帮助学生转变角色,让他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身临其境去探寻消费者均衡条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精彩之处,因次在说课过程中应着重呈现。

四、灵活地选择说课语言

应该说前面几点作得再好,也只是限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说课采用的是口头陈述教学设计的形式,就必须把整个构想用大家听得懂、乐意听的语言表现出来。应该说说课的前三个构成部分“说课程、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对语言能力要求的并不高,即使只是平铺直叙也可以达到要求,从参赛选手的表现来看,在这三个部分的差距也非常小,真正体现出区别的是在第四部分“课堂设计”中的表现。

课堂设计如果还是和前面一样,通篇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就会让人感到乏味,再好的设计也会大打折扣。课堂设计中应有两种语言形式:说课语言和讲课语言。理论的阐述采用说课语言,比如前面提到的怎样抓住整体思路,应让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等,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转变角色,或是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具体解决上,就要把上课时的真实场景还原一下,这时就要采用讲课语言了。讲课面对的是学生,因此语言要更有感染力,语气或是陈述,或是疑问都要根据讲述的具体内容有所选择,面部表情也要更加丰富。

五、板书设计简单、美观

课堂设计中常被忽略的一环是板书设计。在比赛过程中,有的选手前面强调上课以板书为主,但可能因为时间紧张,只字不写,或寥寥数字;又或是写的太多,最后超时,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说课前就应以课堂上的板书为基础,提炼出最主要,最精彩的部分,并根据黑板的大小事先设计好。板书时字体要清楚、公正,给人以美感,这样才能给整个课堂设计加分。■

参考文献

[1]葛文山,马玲芳,朱俊爽. 与青年英语教师谈如何说课[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