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说课技巧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4-26 15:19:05
说课技巧论文

说课技巧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也谈设问的技巧—从一堂物理示范课说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在《运动的描述》一章中安排的第一节是《一、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介绍“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通常情况下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孤立地抓住这几个概念自身的特征来介绍,而没能将这几个概念和“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建立起适当的联系,并在与“运动”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基础上帮助学生来理解与体会这几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局限。笔者有幸听了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上了这堂课,这位老师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改进:通过一组“貌似平平淡淡,实质设计精妙”的设问,把教学目标中所需完成的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物理论文,自然地依附于对“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之中。让笔者对课堂设问艺术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是笔者对这堂课一个教学片断的记录和整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章的第一节:《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把教材阅读一遍。

师:阅读教材后,对教材所介绍的这几个概念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生:……

师:如果同学们提不出问题,那么老师提个问题问大家吧——什么叫运动?

生A: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运动

师:关于“运动”的概念,A 同学的回答很好!老师接下来再提第二个问题——什么叫运动?

生:(笑声)

生B:位置变化叫运动。

引出关于位移与路程的教学

(继续提问)

师:接下来老师还想向同学们提出第三个问题——什么叫运动?

生C:相对位置变化叫运动。

引出关于参考系的教学

(继续追问)

师:老师还想追问——什么叫运动?

生:……

生D: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运动。

师:“运动”概念定义中有“时间”这两个字吗?

生D:没有。

师:有“时间”吗?

生D:有。

师:在哪里?

生D:在“变化”里。

师:回答得太好了!

师:太好了!因为完成任何变化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时间”就在“变化”里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既然“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那么,了解“时间与时刻”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运动就应该是不可忽缺的了。

自然地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教学。

通过对“运动”概念的拓展研究,提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问题。

师:通过对“运动”概念的上述研究我们了解到:物体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可见,“运动”实际上就是指:运动物体在不同的“时刻”到达不同的“空间位置”。针对“运动”概念,我还想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

生(齐) :什么是运动?(笑声)

师:是的。再次重复提出老问题,是想请同学们结合“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运动”这一概念,进而去体会“运动”的复杂性及研究复杂的“运动”的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已经对“运动”这一概念有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然后再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地思考……

生F:“运动”是“变化”、是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师:很好!继续……

就这节课这个片段的教学特色而言物理论文,笔者大致概括为如下几点:

1、教材处理的特色:教学中是把“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融入什么是“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中,进而自然地提出和合理地建构起来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什么是“运动”这一核心概念的准确、细腻、层次分明的认识过程。

2、教学处理的特色:把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较多地运用师生间的交流来逐步把认识过程推向深处、推向高潮。教学设计的合理、教师设问的精巧、认知层次的分明、课堂氛围的营造等,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启迪、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影响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3、思维活动的特色:整节课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对什么是“运动”这一核心概念的认识而逐步深入、逐步细致、逐步具体的展开。思维活动的起点不高;思维活动的方式平凡;思维活动的目标指向明确;思维活动过程的逻辑推理严密;思维活动得到的判断可信。

所以说智慧的设问,可以悄然营造认知环境,可以悄然激励认知主体,可以悄然掌控认知流程,可以悄然深化认知内容。

说课技巧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也谈设问的技巧—从一堂物理示范课说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在《运动的描述》一章中安排的第一节是《一、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介绍“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通常情况下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孤立地抓住这几个概念自身的特征来介绍,而没能将这几个概念和“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建立起适当的联系,并在与“运动”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基础上帮助学生来理解与体会这几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局限。笔者有幸听了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上了这堂课,这位老师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改进:通过一组“貌似平平淡淡,实质设计精妙”的设问,把教学目标中所需完成的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物理论文,自然地依附于对“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之中。让笔者对课堂设问艺术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是笔者对这堂课一个教学片断的记录和整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章的第一节:《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把教材阅读一遍。

师:阅读教材后,对教材所介绍的这几个概念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生:……

师:如果同学们提不出问题,那么老师提个问题问大家吧——什么叫运动?

生A: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运动

师:关于“运动”的概念,A 同学的回答很好!老师接下来再提第二个问题——什么叫运动?

生:(笑声)

生B:位置变化叫运动。

引出关于位移与路程的教学

(继续提问)

师:接下来老师还想向同学们提出第三个问题——什么叫运动?

生C:相对位置变化叫运动。

引出关于参考系的教学

(继续追问)

师:老师还想追问——什么叫运动?

生:……

生D: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运动。

师:“运动”概念定义中有“时间”这两个字吗?

生D:没有。

师:有“时间”吗?

生D:有。

师:在哪里?

生D:在“变化”里。

师:回答得太好了!

师:太好了!因为完成任何变化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时间”就在“变化”里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既然“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那么,了解“时间与时刻”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运动就应该是不可忽缺的了。

自然地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教学。

通过对“运动”概念的拓展研究,提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问题。

师:通过对“运动”概念的上述研究我们了解到:物体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可见,“运动”实际上就是指:运动物体在不同的“时刻”到达不同的“空间位置”。针对“运动”概念,我还想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

生(齐) :什么是运动?(笑声)

师:是的。再次重复提出老问题,是想请同学们结合“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运动”这一概念,进而去体会“运动”的复杂性及研究复杂的“运动”的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已经对“运动”这一概念有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然后再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地思考……

生F:“运动”是“变化”、是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师:很好!继续……

就这节课这个片段的教学特色而言物理论文,笔者大致概括为如下几点:

1、教材处理的特色:教学中是把“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融入什么是“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中,进而自然地提出和合理地建构起来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什么是“运动”这一核心概念的准确、细腻、层次分明的认识过程。

2、教学处理的特色:把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较多地运用师生间的交流来逐步把认识过程推向深处、推向高潮。教学设计的合理、教师设问的精巧、认知层次的分明、课堂氛围的营造等,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启迪、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影响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3、思维活动的特色:整节课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对什么是“运动”这一核心概念的认识而逐步深入、逐步细致、逐步具体的展开。思维活动的起点不高;思维活动的方式平凡;思维活动的目标指向明确;思维活动过程的逻辑推理严密;思维活动得到的判断可信。

所以说智慧的设问,可以悄然营造认知环境,可以悄然激励认知主体,可以悄然掌控认知流程,可以悄然深化认知内容。

说课技巧论文第3篇

一、在尊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寻找二者的“交集”

教材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编排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有各自的目标与梯度。统筹设置目标,要在尊重这两个体系的相对独立、不损害教材既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去寻找二者的交集,然后调整。

以高一下学期为例,继上学期写景抒感的记叙文训练之后,下学期则根据课文第一、三单元及“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等写作单元,将该学期作文目标定位为写人记事的记叙类散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加之本册阅读部分议论文较多,特增设一个侧重于论证方法的议论文片断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写人、记事、说明的各种技巧,同时也为高二的议论文写作打底。

教材对“阅读”部分的编排主要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并兼顾国别、朝代、文体,以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欣赏、研讨、评价作品的能力。笔者在对课堂阅读教学进行目标预设时,则根据教材的编排,尊重课文本身的特点,将单篇教学目标划分到三个层面,即“基本层面”“技术层面”“审美层面”。基本层面在于文章各类基本信息的收集归纳,解决“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技术层面在于表达途径和方式的探究,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审美层面在于文章内涵的深度挖掘和语言的涵咏、文风的品评,解决“美在何处”的问题。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立体式的展现课文之美,有效避免了对经典之文的浅表化解读,少一些暴殄天物。其中关联到作文教学的主要在于技术层面和审美层面。

课文的技术层面,可为学生提供作文时仿拟的技术支撑。课本所选皆为经典,在写法技巧的运用上可作为鲜活的范例给学生以借鉴,供其演练揣摩。设置目标时,可先对课文突出的手法进行盘整分类,如记叙文景物烘托技巧――《边城》《荷花淀》,议论文比喻论证技巧――《拿来主义》《谏太宗十思疏》,议论文中描写的恰当使用――《拿来主义》《师说》等等。然后与具体的写作目标对应,抓住那些既是课文重点又是作文训练所必需的技巧,作为课堂的主要目标。

课文的审美层次既关乎技巧层面,往往反映技巧意义之所在,深化学生对技巧的理解;又超越技巧层面,更深入地照见写作者的良苦用心与人生境界,为学生提供情感、道德等精神层面的滋养与陶冶。但由于背景、时代、阅历等诸多因素,学生或无法体味深透,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对于这一层面,设置目标时,可根据文章本身,兼顾技巧层面与学生的情感实际,精心选点讲透。

以第二册小说单元为例,该单元对应的写作目标是“写人记事的记叙类散文”,技术层面及审美层面的目标设置就要紧扣“写人记事”。

二、抓住“交集”,互相渗透,双向促进

在深刻的“读”中获得技巧与思索。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也随之而增长。”如何“得其方”?需读“精”。阅读课上执教者对技巧层面与审美层面解读得越精彩深入,对学生的写促动就越大。

我将“故事新编”的手法纳入记事类记叙文的作文训练体系中,把课堂目标重新定位为“学会故事新编的手法”与“作品人物角色转换的审美探究”。透过课堂上学生专注的目光,我读到了他们对责任对社会的深思,在随后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现象也得到了改观。

对比两次授课,前一次课所设置的目标基本停留在“基本层面”和“技术层面”,挖掘太浅,而后一次课目标上升到了“审美层面”,使学生深度理解作者创作用意的同时也促进了对技巧的真正把握。

在有序的“写”中熟习技巧。技术层面所列之技巧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用得纯熟,才能触类旁通。阅读教学中可恰当穿插仿写、归纳、拓展、补写、扩写、缩写等形式对之加以熟习。还可利用读本对应文章增强学生对同类技法的辨识与鉴赏能力。同时结合作文教学,在周记、作文训练里有序安排,进行巩固强化。尤其是周记,以往大多数时候安排多是“放养式”的望天收,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时间久了,学生总会抱怨不知该写什么而胡乱应付。当周记被纳入整个作文训练目标体系中统筹规划时,这种现象没有了。可在周记中把对课文写作技巧的仿拟和品味与定期自由实践穿插安排,这样既操练了技巧,也给学生积淀生活留下时间。

在开放的“写”中贴近课文。审美层面的鉴赏需要对文章作深层次解读,而这种解读往往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愉悦、心灵的触动与表达的冲动,甚至是做人境界的提升。但这种愉悦与冲动是瞬时的,当时过境迁,它通常会沉睡到学生脑海深处。要使之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则需通过收集、记载、整理的途径反复强化。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在整理时产生二次感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说课技巧论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特点 教学技巧 新课程标准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将多种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走开放式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知需要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积极向外拓展,引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学习语文知识、能力与技巧的训练、体验情感教育搭设桥梁,创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要具有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再也不是“一言堂”。在情感教育的指导下,要求更加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无论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合作性学习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氛围都是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分享着彼此的彼此的观点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再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与说一说,逐步扩展为演一演、做一做等诸多形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他们读、写、说,可能起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使学生在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五)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问题设置、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在课上积极组织讨论等教学方法,也采取课外学习等其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显得更加具有灵活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技巧

下面将分别对几种课堂教学技巧进行浅析。

(一)导入技巧

     良好的新课导入技巧,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新课导入技巧包括“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旧衔接,提问导入”、“巧设悬念,故事导入”、“设置情境,游戏导入”,等等。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导入形式,但是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再新颖的导入技巧也发挥不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技巧往往需要教师利用自己富有感性而磁性的声音,演绎着精简明了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二)提问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具有较为健全的认识结构,缺乏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好洗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技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行为方式。如果课堂提问设置的较为巧妙,就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思考与学习,引起语言的反应,有利于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尤其在情感教育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后,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功效。

     问题的设置要精当,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引进与课程内容相关地信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现象中选择一个紧贴教学内容的话题来设置问题。

   (三)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讲解技巧是否高超精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和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要想成功吸收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需要依靠教师高潮精湛的讲解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讲解的好,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会十分高涨。反之,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则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自然会相对较少一些,不利于构建开放性与活动性课堂,更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板书技巧

板书作为教师普遍使用的基本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直观交流的最简易渠道。它是课程内容的浓缩与精华,直接向学生展示着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的书写技巧是否精湛,板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板书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只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日常书写习惯来设置板书形式。但是,在多年教育事业的进行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板书类型,例如提纲式板书。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技巧的应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技巧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广大的教育者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 叶旭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拙见[J].文学教育(上).2009.(07).

[3] 熊海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

说课技巧论文第5篇

【关键词】技巧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重要性;技与情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23-02

一、技巧训练对于舞蹈的重要性

技术技巧对于舞蹈专业者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通俗来讲,也就是我们的身体素质,包括开软度、各种跳转翻技巧,以及耐力与弹跳训练,这些往往与基训挂钩。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呢?因为这些对于舞蹈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就拿中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都很小,中专的学制一般是4年或5年。当他们进入到中专学校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时,首先第一步是解决他们开软度的问题,至少在前三年是很重要的。在技术技巧课的课上,他们要学会各种高难度技巧,为后面的民间舞、剧目课打下基础,只有身体活泛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表演。如果一进校就让他们接触民间舞、排练课、古典舞等课程,因为年龄小,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像大人那样深刻,往往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们也会吃不消,丧失对舞蹈的兴趣。

因本科教学与中专教学重难点不一样,与中专教学相比,本科舞蹈专业的教学就会显得轻松很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舞蹈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技术技巧、民间舞上起课来会很容易。就拿西北民族大学的课程来说,技术技巧课只在大一期间开设一年的课程,更多的是贯穿于基训课当中,或者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不得不说,无论是中专还是本科教学,技巧的训练都不能省略,是我们学习舞蹈的基础,是一个专业舞者综合能力的表现。

二、从舞蹈比赛看技巧与民族民间舞蹈

被我们熟知的舞蹈比赛,莫过于“桃李杯”、“荷花奖”、“CCTV舞蹈大赛”,这是每一个舞者梦想的殿堂。就拿曾经的“桃李杯”来说,舞蹈技巧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应该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在“桃李杯”比赛中,除了剧目展示以外,还有知识问答、抽题即兴以及技术技巧展示环节,是一个考验舞者综合能力的比赛。每次一到技巧展示环节,全场气氛都异常兴奋,就连荧屏外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怀着紧张的心情,当表演者完成得很完美时,掌声就会不由自主地响起来,这就是舞蹈技巧的魅力。

如果一个作品,全是技巧展示,那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炫技,从而缺少了内容的表达,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就拿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在继承基本舞姿、动律特点以外,还借助了一定的技巧训练。例如,由内蒙古军区政治文工团表演的《顶碗舞》,整个舞蹈气势宏伟。在舞蹈刚开始,主跳演员以舒展的动作依次将四个碗放在头上,后以原地旋转加软手回到大方块队形,原地跪坐,大多是上身的动作偏多,左右横移加耸肩,伴随着背景音乐整整齐齐,同时又不失女子的柔情、优美。在舞蹈高潮部分,以主跳演员的圈平转接集体的提裙跪转,整个画面构图非常和谐,同时转得非常稳当,保证头上的碗要纹丝不动地“扎根”在头顶。在这个舞蹈作品中,把道具技巧与蒙古族民间舞蹈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借助旋转等技巧,与蒙古族民间舞蹈有的舞蹈元素,如耸肩、软手,硬肩等紧密贴合,让我们感受到民族舞独有的特色以及技巧的高难度。蒙古族是一个大的民族,民族舞蹈丰富多彩,类似的还有筷子舞、酒盅舞等,都是与道具技巧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看完舞蹈比赛,联想到我们自身的专业学习,不免感叹舞者们的不易。在学习蒙古族单元课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接触过顶碗舞,头上顶三个或者五个瓷碗,有时最上面的一个碗中还装着水,在整个舞蹈中,在保持碗平衡的同时,进行舞蹈动作,队形变换。如在顶碗的过程中,进行软手、拉背又或者行进的手叉腰耸肩、硬肩,甚至大幅度的平转等,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过程。无论是从大量的舞蹈比赛视频还是通过平时的民间舞课的训练中,都不难看出道具技巧作为民族民间舞蹈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更好表演民族民间舞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三、技与情的临界点

上述一直强调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还是得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主体,因此,笔者相信,两者之间有一个临界点,也就是关于技巧“度”的问题。

现在纵观所有的舞蹈作品,无论是民族民间舞蹈还是现代舞、古典舞等,都会与技巧挨上边,已经成为了舞蹈表演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舞蹈表演中,技巧的运用程度与舞蹈的传情达意要做到合适,就少不了对于临界点的探讨。到底多少技巧算合适?运用多少技巧才会避免出现炫技的嫌疑?在我们编排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是很常见的,需要我们切实去解决。随着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火,近几年的舞蹈大赛上也呈现了很多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在舞蹈作品鉴赏课上,教师给学生观看了很多关于此类题材的作品,往往以男子群舞出现,舞蹈作品中不乏反应战士们日常训练、战斗的内容,表演者身体笔直、挺拔,在紧急关头奋不顾身,向观众展示了军人们团结奋斗的进取精神。舞蹈动作多以男子高难度的技巧来展示,如各种空翻技巧来表现舞蹈激烈的气氛,使舞蹈达到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虽说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但不得不说,在观看完之后,大都只能记住舞蹈作品里演员的技巧展示,跳得有多高、转了多少圈等,往往把作品中最重要的舞蹈内容忽略了,这样的舞蹈作品算不上是成功的舞蹈作品。

这些问题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就很少见。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无论是何种技巧,民间舞蹈都运用的恰到好处,与之融合得天衣无缝。如胶州秧歌的扇子、手巾、以及脚步的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汉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韵。相反,如果把以上技巧全去掉,那就不能保证是胶州秧歌了,少了胶州秧歌里最精华的元素。因此,我们说,无论是道具技巧,还是旋转、腰功技巧等,与民族民间舞蹈结合得好,就会为舞蹈作品增光添彩,反之,运用过多,就会产生炫技的嫌疑,会使作品违背创作的意图。因此,在今后的编创中,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技巧的出现应该是为作品抒情服务的,做到技巧训练与舞蹈的“度”。

四、结语

说课技巧论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说课;概念;意义;内容;技巧

一、体育说课的概念

关于“体育说课”的概念,众说纷纭。施小菊等认为,体育说课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校体育理论和教材为重要依据,针对某一课时,由体育教师向他人系统地述说其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方法等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党柄康认为,体育说课是体育教师在一定场合,根据教学规律,以学科的教育体育理论为指导,以语言为媒介,面对同行或专家讲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构想、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并虚心听取意见,接受指导,达到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独立教学环节和教学研究活动。综上所述,所谓体育说课,就是体育教师通过备课,以说的形式,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理论依据说给同行或者专家。

二、体育说课的意义

首先,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说课能促进其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体育说课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所以教师要领悟教材内容。再次,体育说课可以将说课和现代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锻炼了说课水平,又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最后,体育说课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体育说课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学科理论于一体。在说课过程中,教师的多项教学基本功可以充分展示。

三、体育说课的内容

1.教材分析。教材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师要透析教材,说课时要说出所教内容在整个教学中和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意图。同时也要注意教材前后的衔接,根据大纲确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分析所学内容的健身价值以及社会使用价值。

2.学情分析。学情指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年级,男女人数,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以及接受能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个别学生的特长等。

3.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教学方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探究教学法和个别辅导纠错法。学生的学法主要指教师在介绍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4.教学过程的分析。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要环节。体育教师要说清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队列队形的安排、体育课程时间的安排、课程密度的安排以及室内外场地器材安排等。

四、体育说课的技巧

1.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首先要准确。必须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确切、合理、有序地表达体育说课的内容。其次,语言表达要规范。体育教师的语言必须与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相符,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叙述事理要符合逻辑性。再次,语言表达要有艺术性。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言简意赅,要展示富有自己特色的说课艺术风格。最后,语言要有节奏感。表述幽默风趣,节奏要抑扬顿挫。在体育说课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首先,体育说课导入部分的技巧。要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和方法导入,一般有情节导入、理论导入和操作导入三种形式。其次,体育说课的中间部分。必须具有应激或应变处理某些问题的能力,因为说课时面对的是同行或者专家,要沉着冷静,分析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及时采取对策,尽快进入正题。最后,在体育说课的最后阶段。要有准确、精美的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弥补开头的平淡和不足。

2.肢体语言表达的技巧。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肢体语言表达,体育教师示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所以,示范要准确、到位。肢体语言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特色,肢体语言的直观性给说课带来了独特的效应,给听者以新的认识和启迪。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技巧。在体育说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说课者说得更加简单易懂,更加生动直观,对提高体育说课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4.根据内容运用不同的技巧。内容不同,说课的形式也要有区别。理论说课,说课内容要创新,语言组织要注意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幽默感,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实践课说课除了对动作技术的描述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学法,做好示范,动作要求标准、自然、舒展,具有美感。

总之,体育说课是一项新的教研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说课者的业务素质。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促使自己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教研意识,投身教学改革;对于学校来说,可以优化师资结构,加速教师队伍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小菊,张华光,等.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说课的理论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02):45-47.

说课技巧论文第7篇

一、本文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文主要采取内容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笔者在阳光海岸大学学习期间,通过任课教师和在校学生交谈,访问该校网站,获取大量资料,并对其归纳、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了对两院系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同时,本文在获得初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取访谈法,对我院相关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以上途径,从阳光海岸大学获得启示,找到切合实际的改革途径。

二、我院与阳光海岸大学《沟通技巧》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比较,分别是课程性质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估等。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双方在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都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第二,在教学目标上都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职业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在沟通中的应变能力和说服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和人性化的职业素养。

但是,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将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每个学生都要求学习这门课程。我院主要是旅游管理和会展管理专业学生修这门课,并且开设在第三学期。另外,两院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我院在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阳光海岸大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并且强调在练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口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会查找信息。即培养学生查找、识别、分析和运用有效的信息的能力。其次,撰写论文的能力。即学生能独立撰写逻辑性强的论文并组织和参与辩论和作口头汇报。第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人。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的比较

双方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包含了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技巧、说服技巧、如何运用体态语、如何与顾客相处、团队协作技巧以及处理投诉的技巧等。

我院该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共16周次,在第三学期开设。选取的主要教材是《旅游人际沟通》(马宜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教材有《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沟通的真理》(丁凡编,九州出版社出版)。我院每周课堂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按照主要教材内容来安排,例如,第一章为基本概述,占4学时,第二章是自我沟通技巧,占2学时,第三章是倾听技巧,占4学时等。以上内容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口头语言沟通的培养。

阳光海岸大学该课程总学时合计52学时(其中26学时为大班授课,26学时为小班辅导,每周分别由一次大班授课和一次小班辅导组成),共26周,分别在第一、二学期开设。阳光海岸大学使用的主要教材有三本,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阳光海岸大学《学生学习手册》(Handbook for students, Nash, G, 2011,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撰写论文指南》(A Guide to Writing Argument Essay, Nash, G, 2011,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21世纪沟通》(Communicating In the 21 Century, 2nd Edition, Baden Eunson,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与我院有明显不同。该院根据教材的选择,通常在第一学期的入学之初让学生学会使用《学生学习手册》,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再按照另外两本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八个学习情境。第一个部分强调基本功的练习,按照教材A Guide to Writing Argument Essay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情境一,起草、撰写论文。包括如何运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用的信息、设计论文大纲、组织框架、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的使用等,共需12学时。情境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即学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撰写论文和作口头报告,并了解提交课程论文和书面报告给教师的途径等,共需12学时。情境三,准备考试。学生在修这门课之初就应该了解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学习该如何作考前准备以及考试中的注意事项,共需2学时。第二个部分是主体教材内容,强调提高整体沟通能力,按照教材Communicating In the 21 Century的内容分为五个情境:情境一,搜索信息。即学习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共需4学时。情境二,撰写学术论文。能提出有逻辑、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论据,共需8学时。情境三,沟通技巧的运用。包括人际沟通技巧、谈判技巧、跨文化交流、与顾客沟通、团队沟通技巧、会议沟通技巧等,共需8学时。情境四,口头汇报的技巧。即将书面报告和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和交流的技巧。情境五,组织和参加辩论赛,即分小组共同合作组织参加辩论赛,共需2学时。由此可见,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该课程内容体现了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方式的比较

教学方法上,我院对该课程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交流讨论等教学表现形式。

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后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使用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设计、小组讨论、举办辩论赛等教学方法。该院课堂讲授主要是主讲教授每周进行1-2小时的课堂授课,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然后学生在下一周的小班辅导课上就上一周大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由辅导老师指导作业,解决学生关于课堂内容及课程论文设计相关问题。另外,在入学之处,该院教师会亲自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指导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访问相关网站和搜索有用的资料。

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我院采取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随堂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指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随堂测试主要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利用考试周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阳光海岸大学的考核方式是:第一次独立撰写约10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20%;第二次独立撰写约1200-15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30%;组织和参加小组辩论赛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估方面的比较

通过对我院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进行访谈了解到,从整体上,学生口头沟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明显的帮助。但是,据教师反映,在大三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时,很多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比较弱,把握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结构的能力有所欠缺;据在岗学生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对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客户关系时仍然遇到较大的沟通障碍。

笔者在阳光海岸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该校学生由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比较清楚,经过多次撰写论文、参加书面和口头汇报以及辩论,因此,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撰写商务文书,而公共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方面都表现的十分自信。

三、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沟通技巧》课程建设对我院该课程建设改革的启示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商务交流、人际沟通越来越密切,以商务文书和人际公关为主要形式的沟通方式反映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代表着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行文准确、规范、科学,举止文明,是文化、商务交流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要求。而我院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机场、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场所,这些工作场所的性质更加突显了沟通能力对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借鉴阳光海岸大学对《沟通技巧》这门课程建设的经验,笔者对我院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内容应注重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想结合

《沟通技巧》课程的前置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应用文写作等,后置课程包括商务函电、涉外礼仪、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离不开书面写作的基本功练习,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借鉴阳光海岸大学的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利用至少4个以上学时指导学生书面用语的基本规则,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此基础之上再教授学生口头沟通的技巧。另外,我院学生一般在大三时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对很多学生而言,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独立撰写论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而论文指导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课时去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论文。因此,可将如何起草论文的大纲和搭建框架、如何正确引用参考资料等内容加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应侧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我院在教学方法上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更多的是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对该课程的教学应采取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包括思维的构架、思考的方法和沟通的方法;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采取学生主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应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是基于学生课程学习的日常表现及其学习任务完成过程基础上,对学生课程学习作出总体评价的成绩考核方式。简单的命题的考试很难全面的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