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专科学习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2-05-10 08:04:56
专科学习计划

专科学习计划第1篇

一、实习目的

(一)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生在实习中,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了解实习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

二、实习对象

XX级本科海关管理、物流管理、法学、审计学、税务、国际商务、英语等七个专业433人。

三、实习时间

(一)XX年6月30日至XX年7月25日(4周),海关管理专业(部分)155人、物流管理专业33人、法学专业34人、审计学专业35人、税务专业35人、国际商务专业60人、英语专业27人。

(二)XX年8月18日至XX年9月12日(4周),海关管理专业(部分)54人。

四、实习地点

学院各专业实习基地及部分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其中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生,统一集中安排在天津、宁波、汕头、上海海关实习基地实习。

五、实习生管理

(一)实习安排

岗位安排: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采取定部门、定岗位,配备实习岗位指导老师。

岗前培训:每批实习生根据实习时间安排,第一天上午集体到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报到,接受岗前教育,实习单位结合本单位情况对实习生进行关岗前培训与教育,并以正式员工的标准提出实习中的业务方面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接受实习部门的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的教育。

(二)实习考核

实习生在专业实习期间结合所学专业,收集有关资料和素材,做好《专业实习论文》撰写准备,实习结束时填写《学生实习登记表》。

1.《专业实习论文》。实习生上岗后应循序熟悉岗位现场操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特点,结合专业论文题目,边实习边搜集论文素材,为实习结束撰写《专业实习论文》做准备。

2.《学生实习登记表》,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完成个人实习小结,填写《学生实习登记表》。

《学生实习登记表》由实习队长统一交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综合鉴定,并加盖公章后由实习队长带回学院交实习带队教师。

(三)实习经费

1.实习生伙食补贴(2元/天、生)按实际实习时间,实习结束后,回学院由学生所在系统一计发(上海海关实习生除外)。

2.实习生交通补贴(3元/天、生)按实际实习时间,实习结束后,回学院由学生所在系统一计发(上海海关实习生除外)。

3.实习岗位指导教师的带教费,80元/生,由实习生垫付交实习单位,请实习单位在《上海海关学院付款凭单》(学院统一发放)上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收款章,实习结束后,由各系造册统一报销。

4.上海海关实习的学生伙食补贴,天津、宁波、汕头、上海海关实习岗位指导教师费用由教务处统一划拨至相应海关。

(四)实习着装

到海关实习的实习生,根据海关总署有关着装要求,实习生上岗统一着海关制服,佩戴学生蓝色肩章及学院胸卡。

六、实习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审核各系年度实习计划、协调实习工作中重大问题。分管院长任组长,组员由职能处室负责人和系(部)分管教学、学生工作主任组成。

(二)学院各部门按实习工作职责落实实习中的各项具体工作。

1.教务处是实习管理的职能处室,负责制订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编制实习预算、协调海关专业实习地点及安排、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完成学院实习总结,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做好实习保障工作等。

2.学院各系是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部门,负责编写实习大纲、制定年度实习计划、组织实习前的辅导讲座、开展实习动员、配备本系的实习带队老师、确定实习队长,组织《专业实习论文》撰写辅导、评阅、完成实习生实习考核等。

3.学生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处理学生校外实习突发事件。

专科学习计划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设计类课程; PBL

中图分类号:TU98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85-05

城市规划学科自设立以来,一直归属于建筑学一级学科,本科生入学时需通过加试美术判断其是否初步具备形象思维能力,说明城市规划学科基本教学内容偏重于设计能力培养与训练。经过60年发展,城市规划已不再被视为超越价值观念的纯技术手段,开始逐渐走向社会实践,城市规划学科研究内容早已跨出原有建筑学一级学科范围。

2010年,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与建设,调整之后的城乡规划学科在内容设置上更为广泛、在学科体系上更为全面,主要体现为从原有注重规划设计技术转向与社会学、经济学等联系更为紧密的城乡统筹人居环境大学科[1]。相应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范畴也随之扩大,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也需完成从原有建筑学下属二级学科到城乡规划学下属课程的改革,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更为专业的学科视野。

“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or PBL)的教育学方法为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提供了教学改革思路,城乡规划学本身即具有实践特色,需要在项目工程实践中验证学科理论发展,因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应与项目实践教学配合。文章即以“基于项目学习”方法为研究起点,试图探索以此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建构要点,以期为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若干思路。

一、原有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问题分析

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由同济大学金经昌教授主持,建立于1952年,当时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发展至今,国内目前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有

175所左右,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评估院校24所。但这些城市规划专业大多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创办,在设计类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类课程教学背景急需转变

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所国内最先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上看,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体系普遍采用两阶段培养模式,即前3年(或2.5年)与建筑学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内容完全同步,学习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形态塑造能力,在四年级(或三年级下学期)才开始接触城市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源于城市规划专业最初归属建筑学一级学科之下。学生在设计类课程学习中先以建立建筑空间感觉为主,到三年级以后再逐渐转向城市空间学习。

这种课程设计方式无法使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以前建立宏观层面的设计概念,开始接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内容时,无法很快将微观空间的设计视野拓展到宏观层面。在城乡规划学被设立为一级学科之后,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更为繁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将设计视野拓展到宏观设计层面,还需要很快接受更为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内容,因此在城乡规划学跨出建筑学一级学科的背景下,相应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应及时改革,其设计类课程设置应与城乡规划学科内容接轨,形成具有城乡规划学特色的设计类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偏重于技术性训练

有资料显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65%基于建筑学背景,只有少量来源于理学、林学、农学等其他学科背景[2],建筑学学科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侧重于物质空间的形态规划与设计,如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内容,偏重于对学生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设计技术以及图纸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物质规划时期教育,无法适应当前已经从规划技术拓展到公共政策的规划时势。

这一时期,规划教育内容越来越广泛,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训练,还需要了解实践规划,关心政府决策,掌握管理实施,因此在课堂学习中,除了学生基本的设计技能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社会调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设计分析能力、经济分析能力等。到目前为止,这些能力在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体系中都很难涉及,以至于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后,仍然在努力表达完整的图纸,忽略设计学习过程中其他知识的掌握,难以适应不断快速发展的规划实践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不能对接

在当前的规划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工程实践,因此学习到的设计内容仅限于物质空间设计部分,难以学到设计、实践、管理等其他环节,无法真正掌握项目整体设计与实施过程。规划工程实践项目,从设计到实施一般需要经过前期预测、空间设计、实施管理等几个部分,整个过程共同影响最后的项目实施结果,因此,学生需参与不同阶段的工程内容,以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使城市规划教育内容早已不限于纯物质规划教育,而逐渐转变为与社会、经济、人口、空间、环境等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学科教育,这就更需要培养掌握多种技术的城市规划师,或者说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的分工需要更为精细。但现有设计课程培养模式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所需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担任规划师与设计师,需要长时间磨合。

二、“基于项目学习”教学体系内容简介

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运动最早出现在16世纪晚期的意大利,主要应用于建筑和工程教育活动中。近几年,这种方法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高校教学体系。

专科学习计划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实践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203-02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理工科的教学质量。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成立,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的出台,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育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和调整。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将是地方院校学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

虽然城乡规划学在2011年才正式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城乡规划实践却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可以说城乡规划专业就是一门先有实践而后有学科的一门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既是国家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更是城乡规划专业快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国家的发展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也很好地指导和促进了国家的快速城镇化。面对新形势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转型,如何变革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特别是民族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是地方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指出“强化实践、重视能力培养是专业规范的重点。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1)认识调研的能力;(2)规划设计的能力;(3)规划管理的初步能力等。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践领域、实践单元、知识与技能点三个层次。为此,所有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能力、三个层次”来进行展开。笔者认为在“三个能力”方面调研能力是基础,规划设计能力是核心,规划管理能力是目标;在“三个层次”中实践领域是对象,实践单元重点,知识与技能点是抓手。

为此,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必须遵循上述的逻辑顺序展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从基本的调研能力培训开始到核心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规划管理能力。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点为突破口,促进若干实践单元的有效实施,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领域认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业务实践能力。

2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现状及问题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中国西部武陵山欠发达地区,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4年,学制4年,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千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为国家快速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做出了部分成绩的同时,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也还存在众多的不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武陵山地区发展的需要,对武陵山地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湖北民族学院先后编制完成了五个版本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每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都很重视实践环节。以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主要实践性环节有军事技能训练、暑期社会实践、城市认知实习、测量学课程实习、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城市社会学与调查课程实习、毕业综合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设计课程有绘画基础、城市规划实用软件、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场地设计等。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0.85%。可见学院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认识调研能力和规划设计能力都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规划管理的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随着湖北民族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民族大学定位的出台,势必加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和转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呼之欲出。

2.2 师资力量薄弱,因材施教困难重重

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稀缺,特别是高学历专业教师更是奇缺,这是当前国内开办有城乡规划专业高校的普遍现象。而湖北民族学院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更是很难引进高学历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时至今日,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教研室共有11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2名,讲师3,助教5名。硕士8人,在读博士1人,博士1人。专业构成方面,城市规划专业6人,土建类专业3人,测量学专业2人。在现有的教师构成中具备了一定的学科交叉能力,但是总体上要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特别是要因材施教更是困难重重。急需建设一支队伍具有地方专业特色的一流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师资力量。

2.3 认识调研环节力度不足

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认识调研是基础,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敲门砖。就目前的专业认识调研环节来说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城市认知实习、测量学课程实习、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城市社会学c调查课程实习、毕业综合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而其中暑假社会实践、城市社会学与调查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以学生自助进行为主,老师只是实践前期指导和后期把关,未能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习。城市认知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是专业老师全程指导,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往往是两个专业老师要指导60个学生实习。老师的指导深度严重不足。

2.4 课程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不足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规划设计能力是核心。目前主要开设有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场地设计等规划设计课程。由于城乡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曾提到,大约需要1992 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通晓规划各个领域的通才。为此,在有限的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下要针对性地教好每一门设计课程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更不用说因材施教。

2.5 忽视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规划管理能力的提高本身需要全面掌握规划认识调研和规划设计能力。目前,我校与规划管理相关的课程主要就《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一门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规划管理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

3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好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必须要有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支撑。以湖北民族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民族大学为契机,以《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为指导,结合学校现有师资教学条件及武陵山地区特色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理论课程为指导,以培训学生认知调研为基础,规划设计能力为核心,规划管理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因材施教,因师施教,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同个体有不同特征,不同老师也有不同擅长专业领域和专业设计方向。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师施教,做到教学相长。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背景丰富、年龄搭配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3 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要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加强教师与业界的联系,以及学生与业界的联系来提升教学活动的水平。课堂上严把教学理论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设计基础理论。课外引导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鼓励和带领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学校与校外设计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将学生送往相关设计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实习。此外,也把优秀的规划设计师请进校内,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这个学习生涯置身于专业实践领域之中。

3.4 严把实`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质量关

严格按照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严格组织,细心辅导。建立严格的过程质量管理和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环节考评机制。严格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现行的城乡规划种类,及各类规划的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3.5 构建地方实践教学特色

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培养、认知调研能力培养,以及各类设计课程案例点的选择等各方面密切与地方相结合。系统挖掘武陵山地区建筑、村落、城镇等特色,并将其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同时,与地区相关设计和管理机构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探索出一套具有湖北民族学院特色、武陵山地域特点、能充分凸显地方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4 结语

实现转型发展是湖北民族学院 “十三五”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任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在人才培养上实现由知识传授模式向能力培养模式转变。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社会生存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坚持“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加强应用”的原则,为地方培养合格的规划设计应用技术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探索经验。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专科学习计划第4篇

关键词:园林 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吉林农业大学校1997年设立园林专业,2011年设立风景园林专业,目前同时有园林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迷茫和不理解:这两个专业什么关系?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所以探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首先从专业设置入手。

一、园林与风景园林

1.学科专业设置

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2012年颁布执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同时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关于园林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分类如下:

园林(Landscape Gardening,专业代码090502,原专业代码090401)隶属于农学门类(代码09)下林学类(代码0905)的本科专业[1]。从学科分类角度来讲是农学类(代码09)林学(代码0907)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

风景园林(注:可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2803),取代原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代码080708W)、景观学(专业代码080713S)、风景园林(专业代码080714S)三个专业,隶属于工学门类(代码08)下建筑类(代码0828)的本科专业,与建筑学(代码082801)、城乡规划(代码082802)平行设置[1]。从学科分类角度来讲是工学类(代码08)风景园林(代码0834,可授工学、农学学位)一级学科(共13个学科门类和110个一级学科)[2]。

从上述专业设置和学科分类来看,“园林”和“风景园林”相去甚远,那么二者是什么关系又是是怎么定义的呢?

2.园林学与风景园林学的关系

关于“园林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出:“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传统园林学包括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城市绿化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大地景物规划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做资源,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评价,合理利用土地进行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明确地将园林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作为三个并驾齐驱的学科[3]。

关于“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风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构成图底关系,相辅相成,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学科外延涵盖包括:①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②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保护性用地的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③传统园林的鉴别、评价、保护、修缮与管理;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参与“园林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⑤旅游与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⑥各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⑦风景园林建、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⑧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研究与评价,医疗康复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⑨园林植物应用[4]。

从上述对“园林”和“风景园林”两个学科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园林”和“风景园林”的内涵是一致的,只是在外延上有了变化,“风景园林”的外延似乎要比“园林”的外延更加广泛,更加现代,也更加与国际接轨。所以说“风景园林”是社会发展至现代对“园林”的丰富,只是在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就如同“园林”是“风景园林”的曾用名,其实质是一个事物。

造成园林和风景园林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分类上不同的局面,应该是其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性质[4]造成的,其基础学科主要有建筑学、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分属于关系较远的学科门类。同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受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历史较短的美国等国家的影响所致。

二、吉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15年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能力,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5]及《高等学校风景园林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6]为指导,在社会调查基础上,借鉴同类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吉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1.专业定位

园林(或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非常庞杂,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和实践2个层次,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上述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安排在一个专业、4年学习是不现实的,于是在两个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或侧重。经过研究和论证,明确了我校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基本保证学科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培养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的能力,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兼顾园林植物及其应用和园林工程与管理。

2.人才培养目标

园林(或风景园林)的学科性质是应用型学科,根据社会调研,在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需要应用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我们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3.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侧重园林植物及其生产、繁殖、应用的能力的要求,同时具备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侧重规划设计和植物应用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时具备施工管理的能力。

4.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方面,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基本保证有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及其应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表现、园林工程与管理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但两个专业各有侧重。知识体系中两个专业都强调园林植物应用,是根据我校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了我校在园林植物方面强于建筑类、艺术类院校的基础优势。

5.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教学,根据社会调查,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反馈的信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制定当中,更加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具体实践教学安排如下:

园林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园林树木学实习、花卉学实习、园林苗圃学实习、园林规划设计实习、园林植物昆虫学、病理学实习、园林工程实习、测量与3S技术实习、园林植物育种实习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课程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树木学、花卉学独立实验、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

风景园林专业:素描实习、色彩实习 、植物学实习、园林树木学实习、花卉学实习、风景园林建筑构造与结构实习 、测量学与3S技术实习 、园林工程实习、风景园林综合教学实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 、风景园林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6.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下面按照知识体系,把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如下:

6.1园林专业

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高等数学E、无机与分析化学B、有机化学B、大学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础生物化学B。

专业课:植物学基础、园林植物分类学、园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配置、花卉商品学、插花、干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植物育种学、草坪与地被植物、园林植物昆虫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以上为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方面课程);园林设计初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美术、中外园林史(以上为规划设计方面课程);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测量学与3S技术(以上为园林工程与管理方面课程)。

6.2风景园林专业

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D、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C、大学物理实验C。

专业课: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配置(以上为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方面课程);画法几何、素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构成、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表现技法、风景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施工图设计、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初步、色彩、阴影透视(以上为规划设计方面课程);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测量学与3S技术(以上为园林工程与管理方面课程)。

三、小结

吉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用人单位要求确定毕业生规格,在保证专业知识完整体系的前提下,两个专业各有侧重,同时利用我校条件,发挥我校特色。在教学环节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Z].2012.

[2] 教育部.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Z].2011.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2010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3-5.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增设风景园林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 2011,27(5):4-8.

专科学习计划第5篇

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大学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繁重,各个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同时大学课外实践任务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计划。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财会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且财会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财会专业的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切实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会专业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整体的就业率并不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经验少等。财会专业主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理论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逻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较高,这就给财会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会影响今后学生的就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当届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当将往届的教学计划作为参考资料,为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以及高效的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社会各个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相对不高,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少以及专业理论水平较低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现象,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水平,切实保障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专业优势。调查发现,教师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造成了教学质量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力求教学计划的实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二、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将普通高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为参考资料,与自身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联系较少,这就造成了制定完成的教学计划可能会不符合本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目前大学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财会专业的人才,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应当熟识财会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市场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学生还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通过上述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财会专业大学生需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经常忽略培养目标,造成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要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更加注重对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财会理论能力的教学,而对于专科的财会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视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结果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教学水平得不到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财会课程安排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大部分财会专业在制定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例如一些专科学校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各个学科之间联系以及财会学科的理论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低等,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可能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建设等。财会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财会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公共知识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导致专业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公共知识课的安排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专业素质高但是整体文化素质低。

(三)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名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财会专业技能、资产核算能力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财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占有优势。会计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实习的合作,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践能力。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要点。但是教师在进行财会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与专业实践相互配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套整体教学体系,这将会大大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断地完善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财会专业教师的研究热点。对于如何解决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专科学习计划第6篇

专升本报名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1、成人高考专升本一年一次报名机会,报名时间为8月份。

2、自考专升本一年两次报名机会,报名时间为1月份和4月份。

3、网络教育专升本和国家开放大学一年两次报名机会,报名时间为3月份和9月份。

专升本的报名条件

1、统招专升本:全日制在校应届专科毕业生;专科学习期间无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或专科学习期间受到记过或留校察看纪律处分,但报考前已解除处分的;专科阶段必须获得专科毕业证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

2、自考专升本:自考专升本报考没有年龄,民族,种族等的条件限制;只要有专科学历就能报考;跨专业报考自考专升本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加考相应的课程。

3、成考专升本: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专科起点升本科招收在职、从业人员。

4、网络教育专升本:大专起点的网络教育考生在报考本科时则需要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以上学历。

升本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要想升本成功制定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说到计划,首先要有一个可执行的计划,需要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去。计划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以一周一计划(或半月一计划)为宜。因为若跨度太长,则难以做到“具体”。

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具体到某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一周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安排时间复习时也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你的兴奋点在白天的话,就可以多安排一些白天时间来学习,晚上多安排一点时间来休息。

如果是“夜猫子”,就可以晚上多安排一些学习时间,中午安排一些时间来休息。

感觉学习没有进展。这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好,你不妨改变一下学习方法,调整一下学习状态。明显感到学习状态不好时。先别着急学习,先通过体育运动、严格作息、放松等方法提高学习状态。

专科学习计划第7篇

摘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必须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学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1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情况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招收第一届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科专业,实施的教学计划是《贵州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并于2000年、2003年两次修订。2005年学校升格为铜仁学院,于2007年申报了师范教育方向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原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2 教学计划改革应反映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1 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时,中学的生物学教师十分紧缺,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学教师。在此形势下,把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师。

与此培养目标相对应,所实施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着眼点,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由公共课、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和实践构成。各部分学时占总学时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物教师的角色,2000年对该教学计划进行了首次修订,把学科课程中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删除,而增加与中学生物联系更为紧密的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2003年又再次修订,主要基于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师已日趋饱和,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这次修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的思路,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课程结构上新开设了选修课。

2.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在确定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时,考虑培养的学生既要充实中学生物教师,又能对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高效生态农业和蓄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把培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具备在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农、林、牧、渔、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为目标。

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包括普通教育类课程、师范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专科教学计划相比,该计划的特点是:每类课程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7.04%;专业课程的门数增多,范围更广;实验学时增多;开设与生产结合的选修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不仅加强基础、突出师范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3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体现的重要关系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根本原则,就生物科学专业而言,修订的教学计划要突出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重要关系。

3.1 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形成了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同时生物学的发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应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何选择课程体现这一要求,是在修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解决的。

3.2 体现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实践。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重要目标,因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教育理论,懂得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师范性,除开设师范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开设选修课程如中学生心理咨询、学校管理学等。师范教育课程306学时,占总学时的10.97%。

3.3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学从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生物科学专业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实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对理论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学风的生动课堂。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420学时,占专业必修课学时的35.35%,专业实习4周,教育实习6周,毕业论文6周,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2周。

3.4 体现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21世纪,知识老化周期日益缩短,传统的 “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在大学毕业时实际上只学到他今后几十年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的知识还需要边工作边学习。21世纪,终身学习将不仅代表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同时也成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手段。因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不仅是职前学习所必须的,更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学校应以修订教学计划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强宣传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新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既注重基础又拓宽专业,既强化实践又兼顾理论,以使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岗位的竞争中拥有优势,也能参行业与生物相关的其他行业岗位的竞争。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必定会有更多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会越来越完善,为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婉身,马恒东.面向21世纪农林院校生物学系列课程结构设计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增刊):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