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2-10-16 23:45:08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节能减排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把"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市教委《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施意见》中的工作要求相结合,把节能减排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工作相结合,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管理人员,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开展,认真完成市,区县政府明确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节约意识,促进教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北京市能源节约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贡献.

(二)督促学校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规划,维修改造及日常管理中的节能环保工作,积极创建节约型学校.

(三)促使学校将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内容,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切实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和要求,有意识地将节能减排工作与推进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从而推进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节约意识和环境素养.

(四)促进学校采用各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主要任务

(一)进行节能环保知识宣传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和充实广大师生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方面的节约环保知识.

(二)开展节能环保实践活动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将节能减排工作要求落实在日常行为当中,促进全体师生节能减排技能的掌握.

(三)建立节能减排评价体系

在学校普遍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市教育系统各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据此对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整体评估.

四,主要内容

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要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工作结合起来,做好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一)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强化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从学校发展,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的全局出发,对节能,节水,环保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规划,加强基本建设,维修改造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节能,节水,环保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节水和中水使用设施,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加强节能减排知识教育.

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校园,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意识.

高等学校要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课程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题讲座中增设节能减排相关内容,使学生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实践者.

(三)组织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活动.

要将节约资源宣传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熟悉要求,宣传群众,教育自己.

(四)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开展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掌握节能环保技能,深化节能环保意识,养成节能环保习惯.

组织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为首都节能减排工作做贡献.

(五)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

各区县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编写适合大,中,小学宣传节能环保教育的资料,免费发放给学生.利用校园网,板报,校刊等各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活动.

(六)探索推广教科书的循环使用.

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加大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实施步骤

(一)XX年-2009学年第一学期,市教委建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组织机构,成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专家指导小组,并完成北京市教委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工作推进的整体规划.

(二)XX年-2009学年第二学期,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成立节能减排工作组织机构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2009-2009学年及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各学校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从学校的校园建设,日常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四)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组织"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检查小组,对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发现典型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与"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统筹规划,严密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教委成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全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工作在学校中的开展(名单附后).

市教委成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专家指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及评价标准,对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培训,指导学校"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具体工作的开展,检查监督学校工作落实情况.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相应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应与各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并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节能减排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学校节能减排行动的规章制度,促进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在学校中的开展.

(二)人力资源

整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人力资源,尤其是要调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技术支持.

(三)经费保障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

(四)经验交流

发挥市教委和相关机构的网络宣传作用,在北京教育科研网上建立专门的网页进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宣传和推广.

(五)评价激励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2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局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本次活动。按学校大队部的安排顺利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了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文件、通知精神,并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节能减排你我行动”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节能减排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节能减排。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校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第九周“节约用水”教育周,第十周“节约用电”教育周,第十一周“节约纸笔”教育周,第十二周“节约粮食”教育周。一周一个教育主题,大队部和各班级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绘画征文、读环保新闻、讲环保故事等。同时,各中队开展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以小品、游戏、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浪费资源带来的危害,倡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他们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结合节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重要环保节日前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宣传相关的知识,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我校以环保节日为契机,将节能减排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活动的意义更大,收效更好。如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开展了“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并把换取的环保铅笔捐给粤北山区的学校,献上同学们的一份爱心。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了“节约粮食”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多次的节日活动,使学生对节能减排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运行;工业工程;工作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99-02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1]。作为高校教学核心环节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能否适应现实的需要,高效率的保证高校教学运行秩序,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水平,将是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者所要面临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尝试将工业工程思想引入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优化中,运用工业工程“成本―效率”的核心思想,结合D高校的教学运行工作实际,运用工业工程的工作研究方法对D高校的教学运行作业程序进行分析优化,初步探讨一条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优化的方法,给高校教学运行工作者略作参考。

二、工业工程思想和方法介绍

工业工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由人员、物料、设备、资源、信息和环境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目前,工业工程思想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包括政府组织行政管理、高校改革在内的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3,4]。

工作研究方法是工业工程的一种基础方法,是一种不需要资源和成本投入或用很少的资源和成本投入就能实现作业效率提高的一种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2]。

三、D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教学运行工作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质量监控等等,涉及计划制定、实施、监控、教学资源调配等诸多环节。其中,“教学计划制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组织执行”是整个教学运行的核心环节,文章以该环节作为切入点对D高校的教学运行作业进行分析研究。

当前,D高校在这一环节的作业程序为:学校下发教学计划―教学学院接收计划―核对计划―核对结果报学校―学校下发教学任务―教学学院接收任务―落实任务、教材落实―教材计划报学校教材科―任务落实情况提交学校―教学学院排课―提交学校―教学场地安排―输出课表―教学任务组织实施。目前D高校的教学运行工作推进经常出现滞后现象,总体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各种教学工作的按期开展,对D高校的教学平稳有序运行造成较大的压力。

由图1所示的D高校教学运行工作作业流程程序(优化前)可知,整个作业流程中,需花费一段时间进行实施的作业主要有核对教学计划、任务落实、教材落实、排课、安排教学场地、输出课表、教学任务执行;其他作业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传递作业(含2个教学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中转作业程序),在整个教学运行作业过程中,因运行工作需要上一环节结束后下一环节才开始执行,所以绝大多数的作业都是处于等待状态。

通过图1可以看出优化前的作业程序较冗长,部分环节需要通过反复作业才能将相应的教学运行工作处理好,存在工作重复,资源和时间浪费等情况,造成目前工作运行效率较低。如果D高校想要在不增加资源和人力投入的情况下来提高教学运行工作的作业效率,需要对该工作运行程序进行分析和优化组合。

四、工业工程作业研究方法运用

根据上述的D高校的教学运行工作程序及运行现状,运用工业工程的作业研究思想及“ECRS”分析原则,采用作业研究中的六大提问法(即5W1H)对该作业程序进行作业研究:

首先,通过提问理清楚整个作业流程我们要完成什么?要如何完成?何处完成?由谁完成?如何完成?为什么?根据5W1H方法的开展,该作业流程是要完成D高校教学计划及任务落实,该工作的完成需要由该校教务处相关人员、教学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系)负责人、学校教材科工作人员等共同配合完成,由于该项工作完成后,后续还涉及教学任务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所以该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是越快越好,最好能用最短时间最高质量的完成该项工作。

其次,在先期提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取消(El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e)处理,对D高校的教学运行作业环节进行优化处理。由于原来的作业程序中,“学校下发教学计划―教学学院接收计划―核对计划―核对结果报学校―学校下发教学任务―教学学院接收任务―落实任务、教材落实”环节存在重复现象,花费时间较长,是整个作业中时间浪费的重点环节之一,主要表现为计划核对和任务落实作业存在交叉重复、落实任务涉及面广,完成作业不及时、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教材计划报学校教材科―任务落实情况提交学校―教学学院排课―提交学校―教学场地安排―输出课表―教学任务组织实施”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排课冲突现象突出、排课权限存在先后顺序容易导致排课作业延误、部分专业由于教学计划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导致变更教学任务较多、作业人员工作熟练度不够等。

通过用工业工程的作业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将D高校教学运行作业程序优化为:学校下发教学计划和任务―教学学院接收计划和任务―核对计划并落实任务―教材落实―提交学校、报学校教材科―教学学院排课―学校安排教学场地―输出课表―教学任务组织实施。将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合并在一起并行处理,可以减少原来作业过程存在的重复作业过程,既节省时间,又完成原来需要两次重复才能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在排课环节,加强对具有排课优先权限的教学学院的排课管理,要求其按期完成全校公共课程的排课作业,并合理的使用课表中的排课时段,为后续其他教学学院的专业课程排课减少等待时间和处理课表时段占用时间,减少因工作不到位、不细致而造成的排课时段冲突和延误现象,提高整个排课作业环节的作业效率。

对比图1所示的优化前后的教学运行流程程序图,可以看出,经过工业工程作业研究方法优化后的D高校教学运行工作流程程序数从原来的15个减少到优化后的11个,减少了工作流程,压缩了整个教学运行作业环节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时间的浪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业效率。

五、小结

通过对D高校教学运行核心环节的工作研究,对该校原来的作业程序进行了优化处理,压缩了作业程序,减少了时间浪费,在不增加资源和人力的基础上提高了作业效率。但是,这仅仅只是基于D高校原来的作业程序而进行的优化,且该优化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事实上,D高校教学运行作业效率除了取决于作业程序外,作业人员素质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D高校在采用新优化的作业程序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学运行管理涉及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学习,增强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用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只有实际执行工作的人员的作业效率、作业意识提升了,D高校的教学运行工作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胜蓝,徐斌,于倩,等.对高校本科教学运行调度工作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2,(1).

[2]汪应洛,袁治平.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4篇

>> 计算机专业应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与实践探究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实践 “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卓越计划”下政法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考核方法研究 化工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研究与实践 地方师范院校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探索实践 计算机类专业走出就业困境的对策 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 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的 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赵涓涓 强彦 王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3+1”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评价和交流等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供其他院校参考。 关键词:卓越计划;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3+1”模式;改革与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类专业,有着培养现代计算机工程类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开发、应用岗位,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

太原理工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高校之一,为了保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卓越班从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在教学运行和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经过了数次调整和改革。本文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卓越计划”的实践环节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卓越计划”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将原有的4年本科校内教学模式改为3年学校教学和1年企业教学的“3+1”教学模式。就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3+1”教学模式中“1”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是“卓越计划”的执行关键。通过我们对培养过程的研究来看,存在以下几类问题:(1)“3+1”模式中“1”的环节国内高校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部分高校有了第一批“卓越计划”毕业生,对这一阶段的管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2)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卓越计划”“3+1”模式的实施,缺乏各种政策支持,比如税收、劳动政策、学生的安全问题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1”的执行存在走过场的可能。(3)“1”的阶段是由企业为主导完成的一个教学阶段,如何保证企业的实训、实习质量,如何规范、统一实践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这一阶段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企业和实训机构作为“1”这一阶段的教育主体,其实体的规模、水平以及能提供的实习实训条件,还有其提供教学阶段的全过程的质量评价和考核,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5)如果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没有可操作性的支持,那也只能是空谈,最后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用。因此,在完善和创新教学体系时,一定不能忽视其可执行性。 二、针对性改革与创新

针对“卓越计划”实施中存在的目标管理、质量标准、合作机制监督评价策略、交流沟通方式等问题,目前我院已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卓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培养计划中明确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向和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优秀工程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如下表所示。前三年的实践“教学实习(专业认知)”“生产实习(企业实习)”环节中加强计算机相关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服务和应用等行业基础锻炼。对第四年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经过几次讨论修订,最终调整为“企业定制课程”“综合实践”“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确立每个环节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技能标准,并设立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企业定制课程”内容涵盖了软、硬件项目开发的技术环节的关键点,由企业来补充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实践不足部分,增加项目开发环节,是校企课程衔接的重要部分。“综合实践”环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项目案例贯穿全部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完整的案例,以实践为主线,以工程实践技能为目标,学习软件工程环节中项目驱动的各阶段具体实施操作规范和知识。

实践环节教学任务表

2.校企合作模式的规范化

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采用双向选择模式,一般是基于双方在各自的条件水平下,建立起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合作单位近三年每年保持5家以上,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单位不同的行业优势,也给学校和学生更宽的选择范围。同时,在每届选取合作单位之初,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对准合作单位的意向。综合选择合作企业。

第二阶段,合作订制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案。合作双方围绕全面合作目标,调整实践环节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由于计算机应用和软、硬件开发的企业针对不同的行业,项目实施过程有所区别,由企业主要负责订制各相应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双方一起研讨规划细则,制订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考核指标。校方负责教学方案的把关,确保实践环节中的核心内容的覆盖。同时建立以系为中心的专业协调小组,随时协调处理合作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全面合作具体实施阶段。成立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专业技术委员会由合作双方的教授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状况,跟踪企业实践规划,测评合作的具体内容,考核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指标,论证实践环节实施情况,保证工程实践可行性,把实践环节的各类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最终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具体划分为企业方和高校方,目前由双方执行部门管理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各自内部的技术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处理争议问题,监督实习实训的实施。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是也双方全面合作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全面合作实施的组织保障,由专人负责,其职能发挥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合作的实施效果。

3.制定实践环节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制定了《院外实训组织管理流程》《院外实训管理办法》《学生申请自主安排院外实训暂行规定》《实训带队教师工作职责》《院外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院外实训巡查暂行规定》《院外实训实行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的规定》《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和《院外实训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管理文件和可操作流程,确保实践环节的有效管理。

4.实习实训评价体系

参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企业实行准入体制。制订合作企业入围标准,每年选择实习实训企业时,采用入围企业现场演讲答辩,学生自由选择,学院统一规划的机制,既保证企业的教学质量,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对实习生应该严格监控,对实习单位所能提供的实习机会、实习过程和实习环节等也应该进行监控,根据学生反馈,对实习单位的合作资格进行保留和取消评估。此外,要求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参加实习、实训学生进行评价。同时,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年的评价机制做出调整和修改。

5.建立信息交流软件平台

采用基于WEB的网络评估信息平台,对整个评估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开发了实习、实训交流和档案存储软件平台,以确保“1”阶段的校企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畅通。构建实训知识库系统,将实习实训的经验、知识、技术文档、教学课件等作为共享内容放在平台上,以促进“1”阶段的整个质量水平的提高。

6.为企业输送创新人才

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用人企业提供一种发现优秀人才的途径。学生实习后能减少了从业的盲目性,使得学生留得安心、工作舒心、单位放心。学生在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方式以及对雇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后,可以尽快适应就业环境。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压力,也为企业能尽可能地选择有用的人才。从2010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较于传统工程教育优势明显。 三、实践与经验

工程实践环节课程主要由企业实训和带薪实习两部分组成,专业选修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自主实践等培养环节在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落实,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顶岗工作。在实习、实训期间将先进的管理、评价和交流模式运用其中,得到了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卓越计划”中“1”阶段的实习、实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粗放型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应当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第四年校外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实时了解学生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到内容,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荣(1963-),男,江苏大丰人,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服务。

按照规划要求,“卓越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0年6月和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分别公布了第一、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盐城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专业是第二批公布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经信委公布了江苏省实施“软件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计划。

本文根据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善及具体实施情况交流实施卓越计划的做法、看法与体会。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专业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培养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卓越计划能否正常实现的关键。自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实施的学校之后,学校便组织相关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成立专门从事卓越计划实施的教学管理机构“卓越学院”,组织学校、合作企业有关管理和专业人员组成卓越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卓越计划教学进行协调、研讨、指导。学校首先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联合各专业实施载体的企业人员到有关学校、企业进行调研,交流企业、行业对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仔细研究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框架文本,以原来的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与合作企业一起研究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使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规范及合作企业(行业)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给实施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以明确定位

我校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6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材、化工、机械等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建筑材料及建材环保机械相关领域已经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颇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进入21世纪,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办学定位仍然保持不变,仍然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原则和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的专业基础以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参与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从事专业化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既有较宽知识面,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2.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的专业培养规范,课程配置及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专业需要的知识点——校内培养方案的制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国家教育部主持下,大多数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在一批热心于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专家教授研讨下编制了相关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以对各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给予指导、规范。各专业规范阐述了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的最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下,根据其办学定位、自身条件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卓越计划的加入正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致力于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运营工程师的基础上得以加强。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然应该在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上下功夫。

在进行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各专业均根据本专业培养规范对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约束。在满足专业培养规范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我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背景情况,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点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知识点的前后关系进行整合,在满足专业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前提情况下着重研讨、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

对于通识类课程,学校组织专家探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调整,通过灵活多样的调研、读书活动、群团活动等实施课程教学,并获得学分。将少数课程改成具有必须获得学分的自学课程,采用提交学结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些方法的采用有效压缩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保证了后续基础、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

对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对照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各知识点前后的衔接关系,编制课程体系拓扑图。经过课程整合,该两个专业原来在两年半内完成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被压缩在两年内完成,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充裕的时间。[1-3]

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包含了许多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前两类课程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部分设计性实验,其课程的教学总时数均包含了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采用实验室的开放保证学生实验教学的完成,这些教学环节也大多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让学生课后有事做,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专业课程实验大多容易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工程背景,其实验性质基本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部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部分结合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或者结合企业特定生产过程完成课程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有一部分属于实验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实施,有一部分在校外合作企业中实施。至此,完成了卓越计划校内培养方案的制定。

3.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对应的实习、实训机会和条件,保证到企业的实习时间——校外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合理制订卓越计划的校外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规范,将合作企业中具有代表性、通识性的技术、工艺培训材料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并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道,深入探讨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内容、实施的方法、考核的要求等具体细节,以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由于我院的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不像有些专业那样具备强烈的行业背景和优越的企业人脉资源,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背景,考虑实施卓越计划学员的容量、地理位置、环境及后备支持等因素,以保证卓越计划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在与企业联合制订校外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合作培养的时间和培养项目载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方面。按照要求,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完成的教学总时间不得少于一年。针对企业培养时间的保证,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系统项目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甚至包括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系统项目实践、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岗位实践、企业开发实战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对于毕业设计,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未必能保证到位,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实施教学,保证实际教学的时间,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校外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实施项目对专业的涉及面,让实施项目很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是专业从事示波器生产的厂家。大家知道,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检测、调理、信号处理、信号显示及其相关电子线路综合运用的电子设备,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承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许多的知识点。因此,本着以示波器生产为载体,从示波器的设计、分析、工艺流程到元器件的组织、插件、焊接、组装、调试、联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其中,学生通过参加示波器生产整个过程的实训参与,对本专业的目标、对象、就业的方向等建立了比较清晰的影像,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是面向电力、线缆、汽配等行业提供先进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的企业。根据校企双方协商,在企业实施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细化分解,让学生分组进入到单元软件的编制过程中,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企业方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现场讲课通盘了解工程软件的结构、需求分析、框架搭建、项目分解、项目协作等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进入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

在校外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找准项目、找准现场教学的载体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结合专业的自身需求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很合适的项目载体,也可以分解组合各个生产过程,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将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插入到不同项目中,甚至是不同的企业中去。

4.保证实施卓越计划软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师资、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资金准备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在实验、实训基地上加大投入,以满足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一般情况下,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均已经具备,卓越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部分予以强化,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上更多地考虑生产对象的需求,更多地考虑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更多地借鉴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将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编制到实训环节中。实训项目的设置必须是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个例企业的需要,以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面比较广,就业门路通畅。

实施卓越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配备专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年轻教师的工程化培训。从2008年以来,对年轻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参与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实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限。要求教师参与整个项目的调研、需求分析、软件架构、程序编制、软件测试、调试与运行的全过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以实际生产对象(电子装置)为依托的生产过程,参加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外协采购、工艺过程编制、项目的分解与组合,承担实际生产对象某个功能环节,完成该环节的设计、工艺、制作、调试,参加整个系统的联调、编制装置设计与调试报告。教师所参与的项目完成之后,要求编制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包括该教师所完成的部分内容及其运行情况。请校外专家评阅,给出评阅结果,并作为教师获得年度考核等及获得校内津贴档次的主要依据。通过四年多的实际操作,我院的年轻教师均轮岗轮训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在教师轮训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师资源,我院聘请企业里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水平、善于表达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以外聘兼职教师的编制管理,预先和他们交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使兼职教师顺利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充实卓越计划的教师资源,实施教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具备实践工程背景的教师加盟卓越计划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利的进一步强化,企业逐步失去原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但是,卓越计划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需要企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额外投入,或多或少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行,需要学校对此工作有更大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保证卓越计划的实施。而教育部、教育厅在给予学校以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的“头衔”时,并没有额外给予高等学校以经费支持。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企业人员参与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人员学校需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以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针对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均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学院内部则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包括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企业所属产品的更新换代、装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或新产品开发等,增强学校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造血功能,维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赢合作关系。

5.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经过校内、校外、企业专家评审这三个环节多个回合,吸纳校友及合作企业方的意见,修改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规范相抵触的教学内容,修改并筛选与专业培养规范不能很好吻合的实训教学内容,调整与企业运作不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环节,以使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可,保证卓越计划后续实施的可行性。[4]

卓越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校内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娴熟有加。校外的实践教学因为是企业的额外事务,需要校内、外教师的广泛沟通、深入交流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甚至包含实践教学过程中每天的安排、学生的住宿、吃饭等生活的琐事均要考虑到,毕竟学生要离开原来有一批服务人员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条件的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而又需要更多自理的场所中,进行一个比较新鲜教学过程。如果原计划的教学环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冲突,就需要校企双方探讨教学环节的调整及实施的调整方案,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如期实施。

二、项目的实施及实践的意义

软件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于2012年秋学期如期实施。目前,两专业涉及到与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的教学项目主要是一些前期的基础项目,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尚不需要企业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短,项目的进展情况、考核情况良好。今年春学期,学校安排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及2周的单元项目实习,安排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职业生涯规划和2周的课程实训。因为预先计划比较周密,学生在现场实习教学工作比较紧凑,工作量比较饱满,实习效果明显,学生收获颇丰,企业老师、学校老师评价及学生的反映良好。

目前正在规划今秋、明春两学期的校企合作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工作。随着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后续合作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比较长,势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承担并高质量地进行卓越计划教学过程,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卓越计划才实施了一年,后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协调,毕竟校企合作进行卓越计划培养涉及到两个独立的体制、群体,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双方协调后才能进行,出现问题也需要校企双方坐下来交流才得以解决。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的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不言而喻,具有在学校无法用黑板、多媒体传递的很多信息,对学生的专业规划、个人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许多环节实施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随后的合作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与提高。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丰富与发展,相关的教学配套措施还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展开、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万用,江泳,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86.

[2]谢东,.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80-83.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环节;模块化;小组化;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9-0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该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3]。2010年和2011年教育部从全国高等学校中分别遴选了61所和133所高校参与该计划。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专业。本专业自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在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框架下,梳理学科优势,挖掘专业潜力,认真凝练和积极组织实施“卓越计划”方案,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尤其在培养计划规定的累计1年的企业实践环节设计和实施上提出了“标准化、模块化、双导师、小组化分阶段推进”的模式,通过与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采用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协作、企业导师为主的指导方式,根据学生意愿和兴趣,按小组化工作方式将学生分成五组进入相应企业完成所有规定的实践环节。

一、“卓越计划”培养大纲制定及学生选拔

1.培养计划制定。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规划工作开始于2009年12月。培养计划制定充分体现了“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及市场经济需求,有利于服务山东省地方经济建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卓越计划”一流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培养。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我校相关院系和企业界代表广泛参与,深度探讨与交流。该计划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目标、定位与学科、专业的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特点,体现求真务实的特点,体现课程的前瞻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拓展性。卓越培养计划共设置196学分,而普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分设置为18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4.5学分,学科基础课4分,专业课40.5学分,素质教育课8学分,企业实践环节44学分。包括课程实验和企业实践环节在内的实践部分约占全部学分的30%,大幅度提高了实践环节在课程总量的比重,体现了“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精神内涵。

2.“卓越计划”学生选拔及淘汰机制。“卓越计划”的学生选拔采用本专业新生自愿报名-初步筛选-面试-录取的方式进行。目前,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2010和2011级新生中每级选拔40名优秀学生组成“卓越工程师”班。同时,本专业还建立了“卓越班”学生的竞争淘汰机制,在第四学期末集中对“卓越班”学生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考核标准主要依据学生前四学期的学业成绩,采取末尾淘汰制,排名列入最后10%的学生将被淘汰,可转入普通本科班级继续学习。

二、“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设计及实现形式

1.“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设置。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教学大纲按照项目化和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了11个企业实践环节,设置见表1。

2.建立全方位、精细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背景,分别遴选了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柴油机总公司、五征山拖农装有限公司及山东开元轴承有限公司等五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的校企联盟平台。依托该平台,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的各项能力素质培养,具体落实企业培养阶段的实施细则、考核规范等内容,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下的团队协同意识和能力,在真实的项目和工程环境中完成和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企业培养目标。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双导师、小组化工作方式”。所谓“小组化工作方式”就是将“卓越班”40名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及爱好分成5个固定的工作小组,每组8人左右,并将其派驻上述5家校企合作企业完成企业实践环节。原则上每个小组的所有11个企业实践环节应该在同一个企业完成,以保证企业实践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卓越计划企业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收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卓越计划企业与高校共同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生活,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4-6]。

3.企业实践环节的项目负责制。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所规划的11个企业实践环节均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对外呈现。每个项目指定一名校内教师为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实习期间的动态、与企业的沟通、实习问题的解决及实习的总结等等。学生到企业实习,第一个星期思想波动最大,因此,学校应该在这一阶段安排带队教师随队行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顺利度过适应期。其后,指导教师应定期去企业探望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关怀,并写出工作总结,以便于我们能及时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以及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

4.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及“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卓越计划”的必然要求。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需要的知识、关键的技能、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将过去的单纯实习变成到企业完成系列实践课程的学习。

三、“卓越计划”实施效果评价

本专业2010级“卓越班”学生目前已经完成了11个企业实践环节中的前3个,即机械零部件测绘、工程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设计。从目前的实施效果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也更加强烈。这里我们比较分析了本专业2010级“卓越班”与普通本科班参与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参与校园文体活动获奖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级“卓越班”40名学生中共有17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14人次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11人次获得校级以上文体活动奖励,而普通本科班对应的数据分别为12.3、11.2和9.8。“卓越班”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普通班。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实践环节设置。特别提出了“标准化、模块化、双导师、小组化分阶段推进”的企业实践环节的实现形式,并对比分析了2010级“卓越班”与普通本科班参与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参与校园文体活动获奖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卓越班”学生较普通班学生具有更积极的参与意识、更强的创新精神和更优秀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纪文刚,刘建东,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

[2]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3]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4]汪弘.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学校节能工作计划第7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93-01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理念融于校园绿化中,把校园建设成现代的、新型的生态的和谐的校园,对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高等学校校园绿化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资源节约为前提,以环境友好为目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效能管理,使校园绿化有长足的发展,校园环境有显著的改善。做到校园绿化资源最大的节约,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地相处。

一、融两型理念于绿化规划中,是高校绿化的根本

绿化规划是高校绿化的龙头,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融于绿化规划中,是高校绿化的根本。

要使资源节约型和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融于校园绿化规划之中,规划设计人员就必须充分掌握学校的气候条件、地质状况、地下水位、土壤性状、地形地貌,充分熟悉拟用植物的生态条件、生理习性、季相变化、功能作用;充分了解学校的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人们对校园绿化的特殊要求,充分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核心内涵,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适当的植物种类、规格大小和配置方式,尽可能利用学校现有可利用的绿化资源;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和其他元素,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尽最大可能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效益和满足人们的游憩要求;按照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立足学校,注重节约和环保设计,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贯穿园林绿化的始终。

二、融两型理念于绿化建设中是高校绿化的关键

校园绿化施工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园林绿化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的体现、只有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质量信誉好、技术精的园林绿化施工队伍,才能打造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才能使规划意图体现得淋漓尽致,绿化资源利用得恰到好处。为此,施工单位必须熟悉设计图纸、领悟设计意图、明确设计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融入施工方案,把节约理念、环保理念、和谐理念和科学理念落实到每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环节,在保证质量、保证安全和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保护环境,真正实现“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人尽其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融两型理念于绿化管理之中,是高校绿化的保障

常言道:高等学校的园林绿化是“三分栽,七分管”,栽是关键,管是保障。只有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才能出高品质、高品位的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