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竞争产品(合集7篇)

时间:2022-11-28 02:38:03
竞争产品

竞争产品第1篇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意识品牌化发展

中国很多城市把工业立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当前,中国的工业产品制造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世界很多区域都在争相发展制造业,已形成空前的竞争态势。如何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能引领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事实。因此,重视制造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和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意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004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再次提出要通过创意产业调整英国的经济结构,振兴英国的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设计就是创意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早在1982年,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在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就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首相府直接举办了由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工业设计人员参加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成功”研讨班。撤切尔夫人曾多次邀请全国企业界和工业设计界的代表人物座谈,探讨英国经济复兴和工业设计现代化的战略。她这样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如果忘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然而,只有在最高管理部门具有了这种信念之后,设计才能起到它的作用。英国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工业设计。”撤切尔夫人甚至强调:“工业设计对于英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首相的工作更为重要。”英国的经济战略是相当明确的,它的设计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迅猛发展,为英国工业注入了活力。英国设计以其高度的逻辑性,对消费者愿望的理解和销售系统之间的结合为其赢得了市场。20世纪80年代英国设计界涌现了许多百万富翁,如康兰(TerranceConran)、彼得斯(MichaelPeters)、费其(RodneyFitch)以及“五角星”集团(Pentagram)等。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共体比肩的经济大国。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设计力”。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身的有力手段。20世纪80年代,设计已为许多国家政府所关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动力带来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增大了对设计的投入,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起飞,正是依靠对设计的巨大投入以及对日本经验的借鉴。20世纪80年代这些地区和国家都成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或研究中心,全面推行和实施现代工业设计,并且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开发型。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设立香港综合性工艺学院,投下巨资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并成立香港设计革新公司,为企业界改进设计。台湾当局大力从日本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台湾当时的“行政院院长”曾亲自听取日本工业设计专家的演讲。当局还投入1.2亿美元作为资助和奖励专款,鼓励现代工业设计上取得重大业绩的设计师与企业。新加坡政府开办了设计培训中心和设计展览中心,大力资助设计的推广开发。韩国设计的发展也极迅速,为韩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竞争地位。国际经济专家总结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时,将设计归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许多设计巨头。由设计顾问公司发展成大型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0年已有400多家;公司从业人员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还包括市场分析家、产品经理以及公共关系专家。设计在经济运行中起着深刻的整合作用。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明显取决于设计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著名的企业集团都提出“设计治厂”的口号,将设计视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又极大地方便了设计比重的提高。

一个公司只有设计取得领先才能够赢得市场能力。市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消费结合。企业只有在了解消费者和市场动向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制定设计目标,广告政策、销售政策,决定市场需求。正如撤切尔夫人所说:“优秀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它就是保障,它就是价值。”日本企业更直接地提出“设计治厂”的新企业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也制定了“设计立国”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更新及销售生活模式”等发展目标。欧美的跨国公司也从设计入手调整其产品结构、营销方式以及组织机构。据美国2001年的统计,如果在工业设计投入1美元,则其产出就会增加2000美元,可见设计的经济回报率之高。又根据日本的索尼公司统计,他们每年工业设计创造的产值占全公司总产值的53%,而技术改造所新增加的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3%。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售出价历来高出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26%,却保持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及客户的忠诚,其原因在于公司向用户提供了以设计更新和开发为中心的高文化服务。苹果电脑公司不仅通过苹果电脑产品使用方式的设计更新和开发带动了使用性能的设计更新,而且以此带动了整个公司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由于公司在设计服务上的加大投入,苹果电脑获得了不断超越同行竞争者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由于设计直接促进了当前及计划中各种计算机的销售,反而减少了不断更新和开发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研究经费。就这样,苹果电脑通过高品位的设计服务开发带动高科技的潜在市场开发,创造出可观的和超额的综合经济效益。

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也就是说,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以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括在商品的价格之中。每一个消费者都同时消费着多种形式的设计。全中国有13亿消费者,全世界有50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这么多的消费者每天消费的物质资料,都是由以难以数计的设计提供的。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因此,必须认识设计,从政府官员到生产系统的所有人员,为了企业的强盛都应该进行正确认识的教育,形成企业共识。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以松下幸之助为代表的日本的企业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今后是设计的年代。”松下幸之助的认识对日本经济的兴旺发达是有重大贡献的。

竞争产品第2篇

关键词: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水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6-0093-05

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水产品因中国丰富的水域和海洋资源优势以及低廉的劳动力优势而被学界和政府部门公认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然而,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又相继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随着这些区域性贸易的安排实施,中国的贸易政策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总体水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或者将水产品分为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进行分析13],也有很多学者对不同省份水产品的竞争力进行研究,至于在新的贸易格局下,中国水产品尤其是各类水产品的竞争力与其他出口大国相比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尚无人进行研究。而通过对水产品尤其是各类水产品竞争力的分析,不仅可以掌握中国水产品出口当前所处的位置,而且可以洞悉不同种类水产品的竞争水平,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政策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水产品出口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水产品出口自2000年超过挪威以后就始终执世界水产品出口之牛耳,而且增长较为平稳,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见表1),但2009年又有所回升,出口规模达304万吨、近108亿美元;而且自2006年后,中国水产品出口占世界水产品出口的份额已经超过了10%,远高于居于第二的挪威和居于第三的泰国6.8%和6.4%的比例。因此,从出口规模来看,出口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但动态的变化趋势会如何仍需深入分析。

二、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计算

(一)指标的选取

市场占有率MS可以从数量上表现对市场的占用能力,MS指数越大说明对市场的占有能力越强。虽然对市场占有率的分析的确能体现特定市场上的贸易成果,但是,如果对经济规模不同的国家进行相互比较,市场占有率就可能无法提供适当的信息。

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可以从贸易成果上反映贸易竞争力的强弱,如果TC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TC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是,如果对经济规模不同的国家进行相互比较,贸易竞争力指数可能出现偏颇。因为就某一产业而言,小国与大国比在出口实绩上不一定表现出绝对的劣势,但大国的进口规模一般会大于小国,从而导致该指数有可能夸大小国的竞争力。

为了弥补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缺陷,作为可以同时考虑某国某个品种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与该国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的指标,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指数被开发出来。然而RCA指数的一个明显不足之处是它只考虑了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对该产业的影响,因而并不能真正反映一国该产业的竞争实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沃尔拉斯等设计了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该指数从出口比较优势中减去进口比较优势,因而更真实地反映了该国该产业的竞争优势。

应当指出的是,在使用以上指数来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时,仅仅反映的是进出口规模的变化,而不能反映导致进出口规模变化背后的政策原因和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度。

(二)计算结果

通过FAO的相关数据计算相应指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6个出口大国中具有绝对优势,2006年以后就占据了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的十分之一强,而位居出口第二和第三大国的挪威和泰国的市场占有率均未超过7%,其他国家更是在5%以下;而且中国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呈现增长的趋势。

中国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在6个出口大国中位于第四,贸易竞争力不是很强,2000年到2008年,始终在0.33左右徘徊,而越南和挪威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贸易竞争力指数均超过0.7,泰国的竞争优势也强于中国,近年来贸易竞争力指数基本上大于0.5。

2008年,中国水产品的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在6个出口大国中仅仅强于美国,为0.43,不仅远远低于越南10.55的水平,也不及挪威(4.28)和泰国(3.70),甚至不如丹麦(1.77),说明如果考虑进口因素,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非常微弱;而且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还表现出不断减弱的趋势。

该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品在出口数量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如果同时考虑进出口因素,从贸易成果的角度来衡量,与越南、挪威和泰国相比,只是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这3个国家则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如果剔除一国生产规模(即国家大小)的因素,中国水产品的竞争优势在6个出口大国中居倒数第二,仅强于美国,不仅不及泰国和挪威,与越南的差距更是日益加大。而且总体来看,中国水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年减弱。

三、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占有率的显著优势得益于世界第一的生产规模

中国水产品在出口数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毫无疑问得益于水产品第一生产大国的生产规模,尤其是养殖水产品的规模。尽管近年来,淡水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但海水产品仍然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主导。甲壳类和软体类都是中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

甲壳类的市场占有率中国仅次于泰国,2008年泰国是12.57%,中国为9.56%,正在向10%的目标努力;尤其是蟹类随着梭子蟹、青蟹等品种的繁育成功和规模化养殖,中国已占了世界市场的1/5,在数量上具有压倒性优势;虾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不及泰国和越南,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增长也在逐步提高,2008年达到9.23%,与泰国和越南的差距在逐年缩小。

软体类的市场占有率中国远远高于其竞争对手泰国和越南,已高出它们10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为16.76%,而泰国和越南仅为6%和5.23%;贝类的市场占有率中国虽然不及美国,但我们在之后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美国在其他品种上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比;与泰国和越南相比,中国则高出其数倍,2008年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6.79%,泰国和越南分别是2.47%和0.12%,而且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稳步提高。

海水鱼虽然不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品种,但近年来随着大黄鱼等海水鱼的繁育成功,海水鱼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中国海水鱼的市场占有率与挪威、泰国、美国和丹麦等海水鱼出口大国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2006年以来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尤其是大黄鱼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多年来一直在65%至75%之间,其他贸易大国均无大黄鱼出口,只有乌拉圭、阿根廷、智利和韩国有部分大黄鱼出口,且占份额很小,仅有乌拉圭的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淡水鱼已日益成为中国淡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种类之一。中国淡水鱼的市场占有率虽不及越南,2008年为18.38%,与越南的39.97%相差20多个百分点,但与泰国2.17%等其他出口大国相比却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罗非鱼在市场占有率上的优势尤其突出,2008年占到了国际市场的75%以上;鳗鱼的市场占有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出口大国,占到国际市场的25%以上。

(二)水产品贸易竞争力的较强优势得益于淡水鱼、贝类和甲壳类的市场开拓

中国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在6个出口大国中位于第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淡水鱼、贝类和甲壳类水产品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市场开拓。

甲壳类的贸易竞争力中国仅位于泰国和越南之后,2008年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73,同年泰国和越南约为0.9。其中中国虾类产品的竞争力与泰国和越南更为接近,而且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2008年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83,同年泰国和越南为0.93。中国虾类产品的出口市场不仅出口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市场,近年来还有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朝鲜等。软体类的贸易竞争力中国也仅位于越南和泰国之后,只是泰国和越南的位次与甲壳类不同。2008年中国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54,同年越南和泰国分别为0.94和0.68,而越南近年来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其中贝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一直强于泰国,2008年又超过了越南为0.8,而同年越南和泰国分别为0.73和0.03,而且中国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越南和泰国的波动较大。

淡水鱼类的贸易竞争力中国与越南难分伯仲,均强于泰国,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出口大国。近年来越南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1,而中国也基本上非常接近1,说明淡水鱼只有出口,没有进口,贸易竞争力很强;而泰国最高的2005年为0.92,其余年份均不到0.9。作为中国近年来出口增长较快的罗非鱼,6个出口大国中仅有中国、泰国和美国有出口,美国的出口数量相当小。而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自2002年有罗非鱼出口以来都非常接近1,泰国则稍低于中国。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品种的鳗鱼,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在6个出口大国中非常明显,只有挪威和泰国的贸易竞争力与中国接近,越南波动较大。尽管多年来挪威略强于中国,但2008年中国超过了挪威,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91,挪威为0.8。

海水鱼类的贸易竞争力中国相对要弱,在6个出口大国中排倒数第二,只在美国前面,而且贸易竞争力指数多年来不仅没有超过0.2,波动还较大。尽管大黄鱼的繁育成功为中国海水鱼类的出口做出很多贡献,而且大黄鱼的贸易竞争力很强,多年来贸易竞争力指数都稳定在0.95以上。但单一品种的优势毕竟有限。

(三)显示性竞争优势的日趋减弱主要缘于海水鱼类和软体类竞争优势的日益丧失

中国水产品的竞争优势日趋减弱主要是因为海水鱼的竞争优势很微弱,而且日趋减弱;软体类的竞争优势虽然较强,但亦日趋减弱。

甲壳类的显示性竞争优势中国位于越南、泰国和丹麦之后,2008年显示性竞争优势为0.86,同年越南、泰国和丹麦分别为20.3、10.3和1.65,而且除丹麦外每个国家均不稳定。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亚洲国家的甲壳类出口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养殖产品,病害等风险较大。其中中国虾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泰国和越南的差距还比较大,尽管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不稳定。2008年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0.92,同年越南和泰国分别为26.2和14.8。中国蟹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与越南的差距较大,2008年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1.28,同年越南为10.61,泰国为2.97,挪威为2.25。软体类的显示性竞争优势中国仅位于越南和泰国之后,2008年显示性竞争优势为1.14,同年越南和泰国分别为13.08和4.34,但中国的竞争优势在日趋弱化。其中贝类中国的竞争优势强于越南,与泰国的差距也不是很大,而且近几年较为稳定。2008年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0.67,同年越南和泰国分别0.27和1.75。说明中国与越南在软体类上表现出来的差距主要是章鱼、鱿鱼等捕捞头足类产品所致。

淡水鱼类的显示性竞争优势中国较强,排在第一的越南之后,在泰国之前,但与越南的差距很大。2008年中国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2.07,越南为102.8。如果从趋势上看,中国在不断增强,但越南和泰国也在不断增强。其中罗非鱼目前在6大出口国中只有中国、泰国和美国有出口,且美国以进口为主,只有极少量出口,中国最具有竞争优势。2008年中国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8.47,泰国为3.56。鳗鱼中国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最强,除丹麦外,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很大。2008年中国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2.74,丹麦为1.76,其他国家均为负数或不超过0.5。

海水鱼类中国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最弱,仅排在美国之前,且二者非常相近。2008年中国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仅为0.11,而竞争优势最强的挪威为2.39,越南为2.26,泰国为2.16,中国与他们的差距之大显而易见。前已提及,尽管大黄鱼的繁育成功为中国海水鱼类的出口做出很多贡献,但毕竟数量有限,宏观效果不明显。

竞争产品第3篇

竞争的副产品,叫嫉妒。它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有了它,朋友间不再坦诚,亲人之间反目为敌,其实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开始,也不过是嫉妒而已,只是它不断发展壮大,变得狰狞罢了。

——题记

都说嫉妒,皆因此人心胸狭窄,毫无容人之量,才会导致嫉妒,酿成惨剧。但我发现,似乎是人,总会有嫉妒心理,只不过有的被发现,处理妥当了;有的没有被发现,像一个黑洞,越来越巨大,越来越膨胀,吞噬了自己,蒙住了双眼,只知道,是那个人,夺走了,似乎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不可饶恕,我要让他知道……

然后,显而易见的结局,带着凄凉的小雨,和似乎飘渺而来的淡淡凄凉的乐曲声……初三:莫忘红尘

竞争产品第4篇

关键词:柑;市场竞争力;产业化;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040-03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竞争力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湘西作为中国果品协会认定的“中国柑之乡”,近年来柑发展讯猛,在生产、流通、贸易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湘西州的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州柑总面积已达87万亩,占全国柑面积的15%,是全国最大的柑生产基地。随着全国柑产量的激增,柑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但湘西柑生产目前依然处于传统落后的粗放状态,科技含量低,现代化生产设备少,产后商品化处理、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还不完善,跟不上柑产量激增的形势,以致丰产年常出现“卖难”,市场已成为制约柑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提升湘西州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柑产业的发展对推动湘西州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

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源远流长,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就是一种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其后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在1817年其作品中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2]。在随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国家竞争力的范围和内涵并不是只简单的运用生产指标就可以表现的。20世纪,国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索洛的经济发展成长要素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等。

竞争力包含两种含义,绝对意义上的以及相对意义上的。根据竞争主体的不同,可将竞争力分为四个方面: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本文主要是研究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既可以是微观的,即与企业相联系;也可以是宏观的,即与国家相联系。产品竞争力就是指一产品在市场上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而反映出来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显然,市场地位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其竞争力强。某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是指该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并决定其自身在竞争中优劣地位的能力。

国内对农产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与构成因素上,如朱希刚(2002) [3]、胡迎春、翟雪玲、江东坡(2002) [4]认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和决定因素是生产成本、农产品质量和品种。姚砖康、马康贫(1999) [5]认为营销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岳正华(2003) [6]认为,决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包含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花色品种以及营销体系完备与高效等四个方面。学者们大都认为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同时农产品技术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和包装竞争力也是衡量农产品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指标。

综观国内外文献,有关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相对比较多,也比较完善,涉及的范畴也比较广。但国内实证研究大都是省级区域的农产品,对于特色小区域农产品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本文以湘西柑为例,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二、柑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以及对市场、产品竞争力的实质性分析,笔者将影响柑市场竞争力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价格因素

农产品的竞争首先是价格的竞争,柑也不例外。价格是影响竞争力高低的基本因素,而产品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湘西柑近几年产量剧增,2009年柑种植面积达85万亩,产量70多万吨,产值近10亿元,平均单价1.43元/kg,产量较2007年的50万吨增长了40%之多。由于湘西柑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而且品种比较单一,大都集中在11―12月份成熟,加上2008年初的特大冰冻灾害,湘西柑严重滞销,平均单价仅0.5元~0.8元/kg。虽然湘西柑的售价相对比较低,但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柑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另外,湘西柑发展是遍地开花、规模细小,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所以生产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导致竞争力不强。

2.产品差异性因素

柑被誉为“亚洲宽皮柑橘之王”,其鲜食品种优质,是中国宽皮柑橘种的特色品种。湘西柑大多是中熟品种,上市时间集中,要尽快研制出早熟和晚熟品种,避免一窝蜂上市的现象。湘西柑也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认证,通过历经五届的中国泸溪柑节打响了“湘西柑”的品牌,而且湘西柑所含的人体所需的硒含量达到0.014毫克~0.023毫克/公斤(国家规定天然硒食品标准指标为0.01毫克~0.05毫克/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湘西富硒柑。但是在营销方面缺乏竞争力,柑果品季节性强,鲜活性强,含水量高,腐烂损耗率可达30%。目前采后选果、分级、包装技术非常落后,基本上全靠人工进行,缺少选果、清洗、打蜡、分级、包装机械,很难将柑进行分级处理。采后商品化处理落后,严重影响果品的外观质量,进而对果品的销售和价格也产生影响;另外,湘西州柑外销市场网络不健全,没有完全稳固的经销商、商。州内仅泸溪县有柑橘批发交易市场,其他7县市都没有专业批发市场,交易以马路市场为主,果农大都等客上门,消极被动。销售柑的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商、营销大户未形成完整的市场销售链条,难以把握、运作大市场。

3.生产要素状况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无霜期长、冬暖夏凉、热量丰富。受地形地貌及山区水体等综合影响,区域性小气候非常适合柑橘生长,加上土壤肥力高、水质和空气质量好,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柑橘的理想区域之一,另外,境内拥有广阔的富硒土壤,是全国三大天然富硒带之一,也是湖南唯一的天然富硒区,是中国果品协会认定的“中国柑之乡”。湘西经济欠发达,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为柑的种植以及采摘过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产业化发展状况

为了推进柑产业的壮大发展,湘西加大了柑深加工的力度。富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湘西州州级龙头企业,其“柑深加工项目”被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产业开发建设省规划项目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项目,公司以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湖南省林产化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吉首大学食品科研所为技术依托,签订长年技术合作协议,联合进行“柑精深加工”项目的科技开发。边城醋业成功研制的“神秘湘西”柑醋饮料在2009年上市后深受市场青睐,并且在2009年第四届(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和第十一届湖南国际农博会上均获得了金奖。另外,湘西还成立了专业的协会,不仅积极引导和开发标准化、优质化种植基地,还帮助果农签订柑销售订单。柑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大大促进了柑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柑的市场竞争力。

5.市场需求状况

湘西柑被誉为“橘中之王”,富含蛋白质、糖、无机盐、维生素和十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及钙、镁、铁、磷、钠等多种矿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C、P和胡萝卜素,具有抗癌、理气健脾、润肺之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珍品。

从国际市场看,根据专家预测,未来五至十年世界柑橘人均消费量将从16公斤上升到20公斤以上,年均增长6%,柑橘国际贸易将稳步增长,特别是以鲜食为主的国际宽皮柑市场将快速增长,对柑橘特别是柑市场的需求非常大。而国内市场中,柑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包括湖南、四川、广西、广东、浙江、河南、江苏、贵州、福建等地都有出产。据统计,目前湘西州柑面积已达87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柑生产基地。目前中国人均拥有柑橘产量19.8公斤,而人均消费柑橘鲜果量仅为7.5公斤。不过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柑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量将成迅速增长趋势。

6.政府政策

早在2003 年湘西州就发了第19号文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提到“突出发展湘西柑、猕猴桃果王素为主的果品及加工业,加快提升品质,努力改进鲜果和加工果品的包装,创立品牌”。同时湘西州农业局还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湘西农业信息网。2009年湘西州政府在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又提到“加强标准化建设,做优做强‘湘西柑’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一是科学规划柑种植区,指导农民正确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二是在农民与企业间牵线搭桥,帮助签订协议,维护各方利益,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柑市场竞争力提升对策

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一要调整柑的品种结构。因此应该根据市场定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延长市场供应期;二是平衡加工和鲜食品种结构,湘西柑生产集中在鲜食品种上,加工品种不足10%,与世界柑橘35%用于加工,其中巴西、美国70%~80%的水平相距甚远。调整柑品种结构,适当种植适合加工的品种,在鲜食及加工上平衡比例,做到共同发展,综合提升湘西柑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质量监督,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唱响“湘西柑”品牌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优胜劣汰,竞争的关键是产品质量,核心是品牌,品牌决定着价值。在吉首超市,巴西品牌柑橘每斤价格5.0元~6.0元,而本地优质脐橙1.0元~2.0元,柑不过0.5元~1.0元。产品内质不同、装饰包装不同,是导致价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用好“湘西柑”品牌,在产品品牌上下工夫,全程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种苗、基地的检疫力度,建立病虫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柑产业质量安全。突出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和优势,继续通过网络、媒体、产品推介会、柑节等形式,大力开展“湘西柑”品牌宣传和产品促销活动,实行统一使用“湘西柑”品牌,各县市标明产地,使“湘西柑”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同时,注重发挥柑橘园的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创造一种淳朴民风、绿色田园的氛围,培植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柑橘产业转型升级。

3.重视市场开拓,加大营销力度

湘西柑鲜销仍然是市场主渠道。中国有21个省(区)不产或产少量柑橘,消费量远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人均消费不足1公斤,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柑橘市场需求旺盛,各大市场柑橘类日交易量达500吨~1 000吨左右,目前中国人均消费柑橘10.5公斤,与世界人均消费17.2公斤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鲜果消费有较大潜力。据专家预测,未来五至十年世界柑橘的年人均消费量将达20公斤以上,年均增速约6%,预计中国柑橘出口量2015年达到140万吨,年均增长14%,特别是以鲜食为主的国际宽皮柑市场将快速增长,这给中国以柑为主的宽皮柑橘出口带来了机遇。湘西州柑橘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前景非常好,湘西州下的每个县应尽快建立以柑橘为主的大宗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吉首市建设大型的以柑橘为主的农产品交易批发中心,重点柑橘乡镇、村设立固定的交易场所,搭建完善的柑橘交易平台。大力扶持发展柑橘专业合作社、协会,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在国内外建立销售窗口,多管齐下,拓宽国内市场,开辟境外市场,建立健全市场销售网络体系。

4.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柑加工业

柑加工是柑产业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缓解湘西当前柑鲜销压力,延长产品营销时间,扩大流通半径,提高柑产品附加值,促进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湘西柑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开发果汁及果汁饮料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的产品。

5.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

要做大做强柑产业,必须建立集生产、科研、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龙头,由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中、小企业,并促进生产组织、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链接。今后应进一步培育基地有关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使企业与农户组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企业(协会)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加强指导并且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服务;引导并组织办好柑产业协会和果农协会;发挥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纽带和行业管理作用;妥善处理好产、加、销三者之间的利益;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业管理自律机制及市场信息与服务体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有计划地改、扩建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并建设好产品集散、配送、贮藏、营销信息系统和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向国内外产品信息。

柑产业是湘西的支柱产业,它改善了湘西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使众多农民脱贫致富,缩短了城乡差距。但湘西柑在发展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通过上述建议能帮助湘西柑产业更好的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真正成为湘西农民的“致富果”。

参考文献:

[1]金赛美.关于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15.

[3]朱希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新年献词[J].农业经济问题,2002,(1)

[4]胡迎春,翟雪玲,江东坡.WTO与中国果蔬产品竞争优劣势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2,(4):11-13.

[5]姚加康,马康贫.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43-46.

[6]岳正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J].农村经济,2003,(1).

竞争产品第5篇

市场营销——不存在最好的产品

营销界人士热衷于进行市场研究并“得到事实”。他们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保证使自己掌握事实。确信自己拥有最好的产品,而最好的产品又终将取得胜利后,他们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很多人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产品的竞争,认为从长远看,最好的产品终将获胜。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却是一种幻觉。最好的产品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们对产品观念的反映。任何一种产品都是有其发展的过程,都会被不断更新的产品所代替,产品不会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如果只有最好的产品,而没有更好的产品,产品就不会向前发展,就不会有更新换代,就不会推动社会进步了。如果我们分析最好的产品是如何在用户的头脑中形成的,就会对什么是“最好的产品”有一种新的认识。认可一种产品是最好的产品,并主要来自是用户。特别是潜在用户的亲身体验。相当多的用户是通过各种传媒来认识“最好的产品”的。“最好的产品”,只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市场营销世界中,只有存在于用户或潜在用户头脑中的观念,其他的都不过是厂家商家的幻觉。所以,只有通过研究观念是如何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并针对这种观念的形成来安排自己的营销活动,才能够掌握营销的主动权。

如果从相距很远的不同市场比较产品销售情况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看到观念比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例如,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三种日本汽车的品牌分别为丰田、日产、本田。本田的销量在丰田和日产之后,位于第三,在日本根本谈不上是领先产品。丰田汽车在日本的销量是本田的四倍多,而在美国销量最大的三种日本汽车的品牌分别为本田、丰田、日产。大多数营销人士认为这三种牌子汽车相同的价格。事实并非如此,决定哪种牌子能够取胜的,是人们如何看待本田、丰田和日产。因为,市场营销同样是观念之间的竞争。

同样是日本汽车,同样有市场竞争,而在两个国家的销售量排序本应是相同的。因为在日本和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汽车有着相同的质量、相同的造型、相同的动力性,以及大致相同的价格。而不同的只是用户的观念。结果使本田汽车销售在本田排序第三,而在美国销售却排第一。十多年来,本田“雅阁”一直是美国市场上较受欢迎的汽车,其中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获得全美销售量第一,在此后的六年里,全美销售量第一桂冠虽然先后被福特公司的“金牛”牌(TAURUS)和丰田公司的“卡姆里”(CAMRY)夺走,但本田“雅阁”仍然受到美国个人消费者的喜爱,平均每年销售量36.2万辆。1998型本田“雅阁”又一次夺得1998年全美汽车销售量第一的桂冠。正因为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对产品观念的反映不一样,使本田汽车的销售量在全美第一,而在日本却是第三。

购买商品——买的是观念

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是在买观念。也许很多人不赞同这一观点,那请教一句,为什么许多人在买服装时不买经济实惠的新服装,而买名牌服装呢?而名牌就真的那么好吗?很多人买名牌是为获得一种满足感或是为了炫耀自己。这说明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是在买观念。在这里举个例子,也许对您有启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到底是口味之争还是观念之争呢。可口可乐公司将新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传统可口可乐做了20万次味道测试,证明新型可口可乐最好、百事可乐其次、传统可口可乐第三。然而在营销之战中谁夺魁了呢?被科学鉴定为味道最佳的新型可口可乐的销量位居第三,而被鉴定为味道最差的传统可口可乐却位居第一。人们总是去品尝自己愿意品尝的东西,认为适合自己口味的就是最好的,不适合自己口味的就不是最好的。可以说,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是在买观念。

人们都知道日本汽车比美国汽车普遍省油。当你问其是否具有这方面的个人亲身经验时,他们中大多数人会回答“没有亲身经验”。如果你具有关于日本汽车的糟糕的个人经验,人们只说是你不走运,因为人人都认为日本车是高质量的。相反,如果你具有关于国产汽车的良好的个人经验,人们也只说你走运,因为尽人皆知国产汽车质量没有日本汽车质量好。

奥迪公司曾开展了一场广告宣传,将其自己的产品与奔驰和宝马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根据其广告,德国汽车专家对奥迪车在某些方面的评价要优于奔驰和宝马。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奔驰汽车仍然是最完美的汽车,这个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是如何形成的,不必去进行探究。有一点可以证实,在一定时期内,不管世界上生产出任何一种高科技、高质量的汽车,也冲淡不了奔驰汽车是最好的汽车这一观念的。可见,用户购买的是商品,注重的是观念。也可以说,用户得到的是实物,购买的是观念。

许多女性在购买化妆品时,实际上是并不是在买“物”,而是在买“梦”,认为花的钱越多,便越能把梦变成现实。尽管这种心理很荒唐,但却在女性那里处处可见。换句话说,“梦”就是化妆品的品质。多数女性认为,化妆品的价格高就是好的化妆品,其实她本人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该化妆品的品质。法国著名化妆师到中国进行过一次表演,他披露说:世界上名牌化妆品的成本只是价格的3%到10%,不要认为价格高的化妆品就是好化妆品。由此可见,实际上人们并不是在买“物”,而是在买观念。

价格低廉——商品不一定畅销

价格低廉的商品一定畅销。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深究起来,“价格低廉的商品一定会畅销”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商品是如此,而有的商品却不适合这种说法。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有些产品,之所以不畅销,就是因为价格低。这并不是“痴人说梦”。近年来,进口奶粉的数量日渐增多,而且很畅销,大有取代国产奶粉的势头。从价格上看,进口奶粉绝对比国产的高,但是,为什么价格高的会畅销、而价格低的反而不畅销呢?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人说这是因为进口奶粉好喝的缘故。难道外国奶粉的品质真的比国产奶粉好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也就无可厚非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是无法站得住脚的。在北京双安商场进行了一次“牛奶品质测试”活动。被测试的牛奶共有四种,其中只有一种是国产奶粉,另外三种是进口奶粉。举办者把四种奶粉并排放在一起,事先并不写明商标,然后让过往的顾客品尝,看哪一种更受欢迎。结果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绝大部分人都众口一辞地说有一种奶粉特别好喝,这就是国产的那种。当然,由于没有写明商标,顾客并不知道自己所称赞的是那一种奶粉。而从市场占有率上看,此种国产奶粉并不如另外三种奶粉畅销。

后来,举办者将真相告诉了顾客,并询问他们,如果在市场上碰到这几种奶粉时,会不会购买国产的舍弃进口的。顾客们尽管对此也感到吃惊,然而还是普遍回答说,仍然想购买进口的。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牛

奶品质上看,国产奶粉并不比进口的差;从价格上看,也便宜许多。然而,物美价廉却不畅销,这也是事实存在。如果再进一步考察一下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其实许多人在购买物品是在购买一种观念和心理。认为:价格便宜就一定不是好货;外国产品一定比国内产品质量好,不然不会进口。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尤其是在购买食品时普遍讲究色、香、味三者俱全,这种特点在牛奶上的体现就是,不仅要质量好,品质高,而且外包装也要吸引人,能勾起人的购买欲望。在这一点上,国产奶粉比进口奶粉要逊色不少。

另外,消费者也比较重视宣传,如果广告做得不好的话,即使物美价廉,别人也不会群起而购买,所以便不会畅销。外国人的商业意识比中国人要成熟而浓厚得多,他们十分重视广告的作用,深信“谁的广告做得好,谁的产品就会畅销”这一道理。但是,中国人的广告意识却比较淡薄,甚至根本就不重视广告宣传。有些厂商认为:“在广告宣传和包装上少花些钱,以便降低售价,使消费者能从中受益”。这种想法尽管是好心,然而却未必能得到好报。

市场取胜——重在培育用户观念

众所周知“李宁”牌服装是名牌服装,它是利用体操王子李宁的名气树立的名牌,是企业在消费者中培育了李宁是体操王子、是名人,穿“李宁”牌服装就是穿名牌观念。同样是“李宁”牌服装,在未打出“李宁”牌之前为什么没有树立起名牌呢?为什么没有让消费者认可呢?这里面有名人效应,更重要的是企业利用李宁的名气,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观念,在消费者的观念中树立名牌。现在企业在竞争中只注重硬件的竞争,而往往忽视软件(观念)上竞争。实际上,在软件上的竞争并不比硬件上的竞争次要,而且在非广告上的软件竞争比硬件竞争费用要少得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

观念的形成是由多种感知汇集而成的,观念一旦形成后,要想使其转变这种观念比树立一种观念要难得多。譬如说,人们都知道戴安娜死于车祸,而且还知道该车是奔驰汽车。为什么这么好的车,而安全气囊没有保护住戴安娜呢?为什么没有因戴安娜的死而引起人们对奔驰汽车观念的转变呢?这说明了人们对一种产品认同之后,很难转变其观念的。所以,企业在开发一种产品时,更需要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观念。

竞争产品第6篇

新产品上市的成功与否,除了产品、定位、渠道、传播、促销等相关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决定因素呢?一位刚刚开发新产品失败的老总语重心长地说:“我也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品质测试、甚至有一个很好的概念,还做了整合性的推广,但是为什么失败了呢?”类似这样的情况似乎已经成为现代竞争条件下的习以为常。笔者以为,盲目追求时髦的营销理论而又未能融汇贯通导致了重视整合而忽视个性,重视战术而非战略的错误决策与思想。事实上,现代营销是在竞争体系中建立的,而竞争策略当成为一切营销活动的基础与战略方向,其后的各种整合方能水到渠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策略:成本领先、目标集聚和差异化。但是这样的理论应该怎样与市场实际相结合呢?这里笔者就几种市场类型的新产品入市发表一些浅见,姑且称之为竞争谋略,以供各位指点。

相对成熟市场的竞争谋略

在相对成熟的市场当中,我们最核心的谋略就是差异化竞争。如果我们将消费者划分为使用者、潜在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话,那么一个新产品上市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否从竞争品牌的使用者当中抢得一定的市场,实现品牌转换,而要实现品牌转换则必须用到差异化诉求。切忌去吸引潜在使用者或是非使用者,这样不但成本居高不下,还可能帮助竞争对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化妆品行业,丝宝集团的风影以“去屑不伤发”的差异化诉求快速启动了市场;在保健品行业,血尔以补血快和稳击中了红桃K的软肋,而太太又以造血而非补血掀起新一轮的热潮。反观一些失败或者不是很成功的例子,“美丽生活有丽涛”的诉求大有放慢之势;而“爱生活、爱拉芳”仿佛也需要战略重整;以珍珠卖点实现差异化的亮庄在改为感性诉求之后,变得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此等等。

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新产品上市的关键在于差异化诉求,除非你是实力超群的公司,否则即使能在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获得些许的回报,也必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因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而面临被淘汰的危局。

建立一个新市场的竞争谋略

在现代各个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果找到了空白市场,很多企业都以为捡金子的时候来了,实不知,机会带来的也可能是陷阱。一家操作口腔喷雾产品的企业,在广州试点运营,产品主要针对都市白领、诉求口气清新、保护口腔健康,还突出了都市白领日常交往中因口气问题引起的尴尬。采取目标人群的跟随传播策略,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广告树立形象,通过宣传手册集中在写字楼派发直达消费人群,表面上仿佛操作得无懈可击,可是几个月操作下来,钱没少花,销量确是丝毫未见起色。还有一家操作洗碗机的企业,在上海做消费者调研时,目标人群对于这种方便的洗碗方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有购买意向的高达95%,然而产品上市之后,三个月下来,仅仅卖出去三台。类似的例子相信各位也必不会少见。

这两个例子都是属于建立市场的新产品上市,对于要建立一个新市场的企业来说,面临着引导消费、培植市场的重任,同时也拥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风险,除非一个企业有很强的实力可以迅速在公关、广告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否则就必须采取新的竞争谋略,即与固有思维竞争。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思维与行为模式,要改变这种固有思维、建立一个新市场,可以采取两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经由提醒;二是养成习惯。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第一个要采取终端提示策略,即通过对目标人群的随时提醒,通过展示牌、户外广告、终端陈列等让消费者感到随时被提示。可采是这一类成功的典范,以包装作为提示的主体,无论在药店还是在超市,其大面积的产品陈列配合直观的包装集中展现提示的作用;对于第二个例子则需采取试用、进而养成习惯的办法,原因是其属于耐用消费品,单纯的提示还不能改变其固有思维,要改变需要仔细考虑的购买行为,就必须使得到变得简单化。经过先试用后购买的方式,该洗碗机取得了月销售500台的佳绩。

事实上,建立一个新市场的竞争谋略就是力求改变固有习惯,除了消费者之外,经营者也要改变那些所谓时髦的营销理念。

垄断市场新产品入市的竞争谋略

垄断市场具有寡头独占的特性,消费群体集中化程度较高,不易于改变选择。一个新产品若想在该类市场取得市场地位,往往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跟随策略。前两天,成功营销的编辑发来一个案例,讲一个做传统茶叶领域的企业,进军袋泡茶市场失败的例子。该企业的目标是建立与立顿齐名的品牌,采取了连锁经营,进军茶馆、餐厅等与立顿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其实结果早就可以预计,差异化并不是无论何时都有用的,尤其是在垄断行业。

因为市场的特殊性,最有效的竞争就是跟随发展、打击弱点。跟随竞争对手的渠道、宣传、促销,并在零售价格、渠道利润上形成优势,在传播上形成跟随方是现实出路。百事可乐现在的成功,需要回归到当年大包装、低价格、始终跟随可口可乐的起点来看,正是因为当年的跟随策略,才有了差异化的“新一代的选择”;中国联通仿佛是百事可乐的翻版,低价格、高渠道利润使得联通在中国移动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才到今天有了CDMA的差异化。放弃跟随,另辟它途,就会象上面的那家传统茶叶企业一样举步维艰。

产业市场的竞争谋略

在一些特殊的行业领域,新产品上市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产业基础关系领域,所谓公关的作用大于广告。在产业市场当中因为其消费对象往往针对团体或部门,决策具有公众压力的特性,因此良好的产业基础关系成为购买决策标准,由此其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公关竞争。深圳华为的崛起与密切的媒体公关、行业评价息息相关,在电子、程控交换领域形成行业权威,使得一个几乎没什么广告的企业迅速发展;苹果电脑与英特尔处理器通过不断新技术而倍受媒体关注,成为行业的主流标准。

公关竞争的核心是传递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并与产品优点紧密结合,是通过各种权威协会、团体的关系梳理形成行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公关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乐凯胶卷的公关话题永远都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提醒国人要爱惜国货,结果导致买乐凯好象是可怜这个品牌一样。公关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就在于其不可控制又必须加以引导。

竞争产品第7篇

[摘要]本文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农产品进出口的特点,选用生产成本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法实证分析了四川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提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四川省农产品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

一、四川农产品进出口特点

1.农产品生产大省、出口小省

2003年四川乡村人口3760万人,占全国的7.6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4.5万元,占全国的6.01%,粮食总产量3054万吨,占全国的7.09%,肉类总产量581.8万吨,占全国的8.39%。而同期四川农产品出口约为3亿美元,是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12.38亿美元)的1.41%。2000年以来,四川农产品出口与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之比,最低1.19%,最高1.89%,一般在1.4%徘徊,这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1.进出口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进口波动大,全部表现为贸易顺差状态

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2.28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41亿美元,年均增长6.5%,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6.8%,进口额年均增长5.4%。出口额一直呈增长趋势,但是进口额波动大,入世后农产品进口明显加快,2002年较2001年增长150%,2003年比2002年增长169%,而2005年比2004年降低26.4%。农产品贸易全部呈顺差状态,最高为2005年3.43亿美元,最低2000年为1.42亿美元。从2005年看,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2.出口产品品种较少,生猪出口逐步成为龙头

从出口农产品构成上来看,其主力产品是生猪、生丝、酒、蔬菜和羽毛及羽绒等。其中酒类、蔬菜、中药材产品出口额,呈现上升趋势,占出口额的比重相对稳定;冻猪肉、羽毛绒产品出口额变动较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丝类产品出口额变动好坏交替,占全省出口比重在16%至27%之间波动。猪肉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8.13%,上升到2005年的22.65%,2004年甚至接近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逐步替代丝类产品成为出口龙头产品。

3.出口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缺乏品牌效应

出口农产品除酒类是粮食加工品外,其余基本上是原料性的传统农产品,且占的比重过大。农产品目前仍以鲜销、鲜食为主,总体加工率低,仅为10%,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深加工占的比例更低,产品链短,加工转化增值率低,所获收益很少,而且农产品加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品种单调,档次低,名牌少,品牌效应差。即使在国内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6个中国名酒,但在国际上影响力小,而作为国内“遍天下”的川猪更是缺乏知名品牌,出口大多是冷冻肉、白条肉、分割肉,具传统风味特色的优质高档肉制品出口几乎为零。

二、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剖析

1.生产成本对比分析

在古典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的含义是劳动的比较成本;而在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总要素的比较成本。由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成本方面,而美国目前是世界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故选择与美国进行对比。2003年水稻的每公斤产值,四川比美国少17%,但生产成本只是美国的37%,其中劳动投入四川占总成本的63%,而美国只占10%,每公斤收益四川盈利0.28元,而美国亏损0.88元,从成本看,四川水稻具有比较优势;小麦的每公斤产值,四川比美国高8%,但生产成本四川是美国的2.3倍,其中劳动投入四川占总成本的65%,而美国只占2%,每公斤收益四川亏损0.39元,而美国盈利0.42元,比较结果四川小麦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玉米的每公斤产值,四川是美国的1.7倍,但生产成本四川是美国的1.5倍,其中劳动投入四川占总成本的31%,而美国只占7%,每公斤收益四川亏损0.06元,而美国亏损0.03元,比较结果四川玉米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生猪的每公斤产值,四川农户散养是美国的63%,规模养殖是美国的62.6%,但生产成本四川农户散养只是美国的57%,规模养殖只是美国的64%,四川生猪无论是农户散养还是规模养殖都具有比较优势,且农户散养的生产成本优势更明显。

2.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一般说来,产品的竞争优势反映的是产品的实际价格、产量、品牌档次及服务水平等综合体现的市场竞争力,它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流动直观反映出来,并得到间接衡量。测度贸易产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指标就是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它表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分析,猪肉、生丝、蔬菜、肠衣、中药材的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为1,烟草及制品的TC指数平均为0.94,表明这些产品具有强竞争力,酒类TC指数为0.69,说明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生皮及皮革制品TC指数为0.47,说明具有低比较优势,而食用植物油、大豆、棉花、饲料用鱼粉、水果及制品和谷物及谷物粉等产品的TC指数为-1,说明这些产品完全处于比较劣势中,不具有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无国际贸易发生,说明在价格和非价格因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不存在贸易的比较利益,无贸易基础。总体看来,四川主要农产品除小麦外的收益率都要高于美国,美国多数农产品生产处于亏损状态。但成本和收益并没有统计国家对农民生产的补助。有资料表明,美国政府给玉米生产者的补贴有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的补贴,这两项加起来,相当于每吨玉米的补贴达673元。此外,美国农产品的品质优于四川农产品,玉米蛋白质含量、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均低于美国,含水量高于美国2个百分点。

三、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1.提高农产品质量,走内涵式提升竞争力的道路

在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有质量才有市场,有质量才有效益,有质量才有竞争力。由于中国被许多国家定为疫区,使我国生猪饲养成本优势难以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四川大部分动植物出口产品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种养为主,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无法有效控制种养过程中的疫病和农药兽药残留问题,使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此,必须将长期来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以追求优质为目标的集约生产经营模式,从品种选育到栽培、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都应紧紧围绕优质来进行的,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2.实行低成本与产品差别化相结合的竞争策略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可以在产品差异较小或差异性不重要的生产层次上通过致力于降低成本的努力取得价格优势;或者在产品差异较大、市场需求各异的生产领域和层次上,通过产品设计创造出较大的或者特殊的效用,取得效用上的优势。二者最终都能通过消费者价值的提高为特定的产品创造出竞争优势。成本优势使四川生猪与大米进入国际市场具备了价格竞争的基础,应依靠技术进步,在提质降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四川发展出口型小麦、玉米、油菜、蔬菜、生丝和中药材生产的可行性途径是创造差异型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的成本基础上,集中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为国际市场提供高品质、特色化的农产品,通过品质差异创造四川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3.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

目前四川在农产品产后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平均将农业投资的70%用于农产品产后处理,蔬菜、果品、肉奶等农产品深加工率超过90%。四川需要打好绿色牌、特色牌和加工牌,重中之重是做好加工牌。四川农产品应延长产业增值链,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重点发展粮食、油料、肉类产品的精深加工,把蔬菜、水果、中药材和奶类等产品的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增长点,做到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和优质化,总体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