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病案教学法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1-04 16:53:52
病案教学法论文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我校2010级三年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两组均使用同一统编教材、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授课计划,由同一位教师授课。A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学生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

1.2方法

1.2.1A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写出教案,依照教科书的程序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感性认识。

1.2.2B组: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典型疾病为主线,由外科护理学教学组教师联合临床带教老师集体备课,讨论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乳腺癌、腹外疝、肠梗阻、阑尾炎等,提供病例相关疾病的多媒体资料和参考书籍。学生以10人为1组,分为6个学习小组。课前1周将病例资料发给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病例相关问题的讨论、分工合作及查阅文献,学生结合课本和查询的资料预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每组选派学生模拟真实的病例,授课教师按照病例资料内容,依据教学组编排的诊疗护理评价规范引导学生根据病例设置若干临床情景,每个情景提出若干问题,由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引导、补充、完善、总结并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各小组在每次课后相互评价,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3考核方法

期末理论考试从本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训操作考试由学生抽签选取两项操作,占总成绩的30%。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B组同学对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B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及问卷结果可见,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在以下方面提高学生及教师的综合能力:

3.1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需要亲自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参与备课和讲课等活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和引领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促使学生完全自主利用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这种教学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便形成他们自己的临床思维。学习过程中,在教育者不断地启发、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交流,充分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学生获得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也引导和激励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3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是临床典型病例,情景也大多为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情景,使学生仿佛处于医院工作任务的实际情景中,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角色扮演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相互评价的环节,既能保障学生基础知识达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以促进他们竞争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2篇

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试卷,考察使用不同教学法进行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的效果。优:80~100分。良:60~79分。差:0~59分。优良率=(学习效果为优的学生数+学习效果为良的学生数)/学生总数*100%[2]。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学习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学生学习优良率为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医学院的学生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成绩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笔者将病案分析教学法的优势总结为以下三点:

3.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过去,对妇产科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通常没有结合具体的病案,学生经常会觉得学习的过程索然无味。病案分析教学法将讲解病案作为课堂导入方式,将病案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病案中患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病理等,并对其作出最后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清晰易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充分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前置胎盘”这一节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病案:一个怀孕6个月的孕妇晚上睡觉之前无出血的情况,但是醒来后却发生了大出血。学生会对这个病案充满好奇心,然后询问教师,孕妇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出血的诱因,为什们会大出血?为什么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出血?胎盘为什么会在宫颈口上、子宫下段形成?该如何进行预防和诊治?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听课时会更加认真。

3.2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总结的能力

某一临床症状并不是仅仅对应着某一种疾病,疾病的特征也不完全和书本上所描述的相一致。如何鉴别、诊断某一常见症状是哪种疾病的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学习模式之一。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如,学生模拟对一位休克患者进行临床抗休克紧急处理,向患者家属询问其发生休克的情形,得出脏器破裂等出血的病因,然后和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妇科急腹症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腹症等病症相鉴别。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临床检查结果、患者的特征、临床表现、病史等方面分析患者的病情[3]。

3.3有助于改革考试的方法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3篇

1.1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病案教学中,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所选择的案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1)所选的案例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贴切、恰当,能反应教学内容。(2)案例要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难易适度。(4)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来创设问题。

1.2病案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和结果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之后,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点评,其目的,能够使我们的同学尽快的习惯临床思维方法。此阶段,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必须要特别的讲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论背景重点指出,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做必要的强化,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疾病。

1.4设计实例

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查体:体重9kg,身长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1.5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2病案教学应用的启示

2.1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病案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病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病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在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各科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应用和联系实现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4篇

【摘要】护理教学应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其主要目的,但目前各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规模及实验条件不够,医学学生生源又不断增加,致使教学质量直线下降。本文旨在通过对病案教学方法的阐述,说明其对医学教学,尤其是内科护理教学的实践作用。

【关键字】病案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学校医学教育是医院医生、护士的主要来源,也是医生、护士所必须经历的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学校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医学常识、基本技能,还要注意自身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各医学院附属医院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医学生生源的不断增加,医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院校仅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他们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认为病案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病案教学法是实例教学法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真实、自然、直观的特点,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临床思维、提高应变能力。现就这一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具体阐述。

1 病案教学法的应用

前文我们已经叙述过,病案教学法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突发应变的能力。那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灵活应用呢?

1.1 灵活运用典型病案:临床护理的种类和任务纷繁复杂,在讲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案例要与所讲理论内容相对应,做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典型病案,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护理场景。如在介绍“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时,教师要以医院真实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与学生详细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如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护理要与病因相符合,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对于这一类病人的护理不但要从医学角度出发,还要注意患者的生理需求,在护理时要格外小心。教师还可根据案例中所展示的各种症状、状况,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不仅了解这一症状的护理基础,还要学会应对患者的其他需求。

1.2 利用病案讲清重点、难点:护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同病症,甚至同一病症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重点及难点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仅难以掌握,还有可能混淆。这时,教师可采用病案教学法,结合实际病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带领学生对病案做出准确的诊断、抓住病案重点与难点,进而掌握不同病案的护理方式。

1.3 利用病案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在每一单元内容结束后,选择几个典型病案,要学生依据所学独自进行病案分析并制定护理计划。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将学到的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案之中。

2 病案教学的基本过程

2.1 选取病案:病案选取时病案教学法的关键所在。首先,为确保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选用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必须选用医院真实的病案,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其次,为确保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所选取的病案必须与课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不能理论讲述的是“高血压的护理”,而案例却是“肺炎病人的护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往往使学生混淆理论,以致错误护理。最后,教师要对病案进行透彻的研究,并结合病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促发学生的思考。

2.2 讨论病案:病案的讨论是病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参与到病案的演习中,切身体会不同病案的护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①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说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发现病案所描述的症状、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②把握讨论方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就某一无关紧要的细节争论很久,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及时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点”上;③掌控讨论时间。适度的讨论是有益于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但过于深入、偏题的讨论却是毫无必要的。

2.3 归纳讲评病案:每个病案讨论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讲评。首先,教师要及时归纳知识要点。病案的讨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教师放任不管,那么学生将一头雾水,不能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无法顺利解决。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病案中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诊断思路。其次,对学生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讨论过程中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讨论结束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说明其原因及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之后,结合自己刚才的讨论,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出,并由教师一一给予解答,加深学生印象,做到切实掌握这一项知识和技术。

2.4 完成病案作业:通过课堂上对病案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病案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初步学会了分析病案、设计护理计划。这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同一类型的典型病案,要求学生单独分析设计护理计划,并完成一份护理病历。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以及日后实际工作中问题处理、病历书写的能力,进而达到实用性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以人为主的信息社会,更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合理运用病案教学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应变能力,为护理事业不断提供合格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医学教学。作者期望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各医学院校的普遍采用,以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彬. 临床课实践教学中病案教学的应用.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2] 李勤. 病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蛇志, 2007, 19 (3).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1-02

前言

在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病案教学法,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病案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儿科学采取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分析案例,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便于学生综合发展,在病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病案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加上其本身具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科学知识。另外在病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笔记,是主动思考,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病案教学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生在病案讨论中,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时间、空间进行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充分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病案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将学到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的能力,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病案教学,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探讨,并自主查找资料、文献,结合病例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良好结合,深化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病案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并在讨论中理清疾病临床症状,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在病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病案提出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可以逐步思考、解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问题展开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在临床实习环节,则是单纯的讲解实践操作方面内容,很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病案教学法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纲,精心挑选病例,然后结合病例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后教师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包括主诉、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等,让学生根据病案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病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头资料,还需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案例分析结束后,为学生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总结

综上所述,在儿科学教学中,采取病案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儿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合理的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史晓薇.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649-651. 

[2]王晨,趙峻,涂文记,等.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在儿科见习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7):115.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6篇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的各论部分内容繁杂,枯燥,易懂不易记。而病案学导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以“病案”为载体,以学导式教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意识,实现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关键词】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微生物学;教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而其中的医学微生物学既是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也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是一门较早讲授疾病的学科。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笔者在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此方法,目的是探求一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教学内容膨胀与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原理和目标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以学导式教学为方法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往学过的综合学科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起到与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2]。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是直接给学生病例,借病例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到教材中寻找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学,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同时,在病例讨论中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尚未学习到的科目,这使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态度。另外,小组的讨论培养了组内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及相互学习的能力,而小组之间的观点交锋更是锻炼了学生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这种锻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式的讲解,讲授的不仅有本门课程的难点、要点,一般还会包括本门课程的发展动向及最新研究动态。这种教学方法由两个最大的优势:首先,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某些医学科学知识,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独立地思考并作出判断,学会选择吸收好摒弃信息;其次,它还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内容膨胀与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4]。基于学导式教学法的优势,结合病案教学,我们拟在微生物学各论部分实施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 收集、编写、整理病案。病案质量的高低是病案学导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查阅国内外文献,选择临床指征典型、诊断明确的病案,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附带的思考题。

2 发放病案,课下自学,分组讨论。将病案及附带问题提前发给学生。对于病案中涉及到的知识,由教师负责解释,并引导学生对教科书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自学,同时针对病案讨论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获得详细的信息资料,归纳出重点,并针对思考题作出答案。

3 课堂精讲评价,课堂讨论。在展示病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精讲,针对学生的答案及提出的倾向性问题、模糊的概念性问题进行小结和集中解答,并归纳总结出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

4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阶段考试试题,试题中适当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以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三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 好的病案要具有代表性、争议性和连续性[1]。 (1)病案的代表性。要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案,通过这些病案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借鉴意义。 (2)病案的争议性。主要指病案的选择,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深度。只有见解纷呈,争议性比较强,才可能使学生形成为问题。 (3)病案的连续性。主要指在选择病案时,选择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随教学进度、病案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的典型病案,使病案学导式教学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设计高质量的病案附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加强与生活、临床的联系。医学微生物学是随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级同传染病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5]。加强与生活、临床的联系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与我们的接近,使理论知识找到了实际落脚点,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和加强,更有利于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好记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好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学习和工作创新打下基础[6]。

3 利用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实例布置自学内容,以培养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结合病案巧妙设计课后问题。课后问题往往是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思考教师课后布置的病案及其问题,可使学生们的知识得到巩固好拓展,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先给出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书并查阅相关文献,然后进行讨论,这种学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主动性。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着重大意义[7]。

总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作为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应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及最新方法、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准备[5]。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将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7]。我们相信,随着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深入推广和应用,这一教学改革模式必将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2] 吴虢东,许琰,李莉.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606-608

[3] 肖湘,贺加,赵先英,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病案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病案 病案教学法 内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9-01

第一、病案的定义及病案教学法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用来记录病患疾病的发生过程、演变、预后、诊断手段、治疗过程、效果及转归的原始档案就是病案。病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原始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有关疾病的记录,这可以说是病案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病案则来自于《史记》中的记载,其中淳于意有关“诊籍”的记录,再现了中国古代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1953年,中国国家卫生部将诊籍、病例、治疗过程等统一命名为病案。病案是医务工作者对于诊治经验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记载和总结,对于后来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受到了医界和学界的重视。

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科学理论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特性,需要大量的实践。其理论内容具有枯燥、抽象、深奥、晦涩的特点,学生需要较强的定力和耐心才能够进行学习。这大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病案教学法以真实生动的病案为例,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由枯燥的理论到生动的案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多的是作为医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其次病案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内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内科学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模块化和知识点的典型性,其逻辑性和复杂性则有所减弱。再加上内科学的理论比较抽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比较头疼。而病案教学法的使用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强调了临床表现的因果关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体现出临床医治的诊治规律,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内科学是无数医务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人体疾病的反复研究和验证而得出的有效的规律性的总价。它是对于临床实践的高度总结,如果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内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但是随着医疗活动的市场化,内科学教学已经无法安排更多的临床实践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但是病案教学法则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它通过相应的案例和问题,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二、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1.授课前。对于初学内科学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和抽象。所以在授课前加入与讲授内容有关的临床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课堂开始前,先选择特点比较突出的病案,或是生活中比较接近的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讲授案例。老师可以先介绍此案例的特点、临床表现、部分实验数据等,对于治疗过程、用药剂量等暂不告诉学生,并提出一个与讲授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之前的案例,试着提出诊断过程、治疗方向等。这种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重点记忆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一堂课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授课中。在学生对于内科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讲授某个疾病之前,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病案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诊治的方式来进行。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和集思广益之后,得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授课后。在百人以上的大课堂中,学生对于内科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之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在详细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在最后的十几分钟内,教师拿出一个病案,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学习到其他人的长处。

参考文献:

[1]黄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