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歇后语(合集7篇)

时间:2022-03-14 13:48:23

歇后语第1篇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 Bad news has wings.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

3、 Beauty lies in the love‘s eyes.

情人眼里出西施。

4、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

听宜敏捷,言宜缓行。

5、 Better late than never.

不怕慢,单怕站。

6、 Better to ask the way than go astray.

问路总比迷路好。

7、 Between friends all is common.

朋友之间不分彼此。

8、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9、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10、 Blood will have blood.

血债血偿。

11、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

读书如交友,应求少而精。

12、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13、 Business is the salt of life.

事业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14、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精明。

15、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6、 Care and diligence bring luck.

谨慎和勤奋才能抓住机遇。

17、 Caution is the parent of safety.

小心驶得万年船。

18、 Cheats never prosper.

骗人发不了财。

19、 Children are what the mothers are.

耳濡目染,身教言传。

20、 Choose an author as you choose a friend.

择书如择友。

21、 Come what may, heaven won‘t fall.

做你的吧,天塌不下来。

22、 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23、 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4、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25、 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

知足者常乐。

26、 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蛋未孵先数雏。

27、 Courtesy on one side only lasts not long.

来而不往非礼也。

28、 Creep before you walk.

循序渐进。

29、 Cry for the moon.

海底捞月。

30、 Custom is a second nature.

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31、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有个好习惯,事事皆不难。

32、Diamond cuts diamond.

强中自有强中手。

33、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34、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5、 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

与其挂在嘴上,不如落实在行动上。

36、 Do it now.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7、 Do nothing by halves.

凡事不可半途而废。

38、 Don‘t claim to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不要不懂装懂。

39、 Don‘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不要揽事过多。

40、 Don‘t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不要小题大做。

41、 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今日事,今日毕。

42、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不要本末倒置。

43、 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不要自找麻烦。()

44、 Don‘t try 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不要班门弄斧。

歇后语第2篇

我比较喜欢歇后语,简直是青蛙张嘴----呱呱叫.说来也巧,我表哥和我是乌龟找甲鱼----同是一路货.

前几天,表哥来我家做客,我想和他PK一下歇后语. 表哥自信地说:“跟我比?你是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我反击他:“你不要盲人学绣花----瞎逞能.”表哥说:“你和我比就只有捏鼻子吃葱-----忍气吞声的份.”我火冒三丈:“哼,你不要拿着碾盆打月亮----不知轻重.”“哎,你还真是鸟枪换炮-----抖起来了!”表哥笑道.“你跟我对是阿公吃黄连----苦也!”“哦,你想打败我是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你想打败我才是南无门种南瓜----难上加难.”虽然我嘴上这么说,但是我心里也有些心虚,毕竟我“弹药库”里的“真枪实弹”不多了,我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糖衣炮弹”如果把他们“放”出来,表哥打败我还不是像捏死手中鸟----容易得很.而且我年纪小,歇后语懂得也没有哥哥多,灯笼壳子----外头好看里头空.

妈妈回家了,看见我们俩在螃蟹吐沫----没完没了地对歇后语,对我们说:“你们是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你们要瞎子背瘸子----取长补短.”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我们高兴的笑了.

歇后语第3篇

歇后语一般是由近似谜面的“前语”(前半截)和近似谜底的“后语”(后半截)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后两部分为引注关系,一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测到“后语”,被“歇”去的“后语”是要说的主体(即本义),要听者或读者从已说出的“前语”中悟出,所以叫歇后语。

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歇后语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喻意的。即“比喻―――说明”式的。它是用鲜明、形象的比喻,委婉而又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人们的认识。这类歇后语,其特点是先有一个比喻部分,即“前语”,用物或事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后面接上一个说明部分,即“后语”。“后语”是对“前语”的判断、推理或解释,亦即比喻的揭晓。“后语”的意义完全是由“前语”推断、联想出来的。这种语言形式,其比喻部分有许多是表现实际生活的,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刻认识和丰富联想的基础上的。例如:

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类喻意的歇后语,主要依靠比喻部分来说明道理,比喻部分是人们赖以推断歇后语逻辑的根据。比喻部分构成的材料很复杂,有的是以历史人物、事件或民间传说为比喻的。例如: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如果对这一类歇后语所举的比喻事件不清楚,就很难推断出其“后语”部分的意义了。例中前两个比喻部分出自《三国演义》,后一个“姜太公钓鱼”则是根据民间传说来的。有的是以一般事理或经验来作比喻的,这种比喻能深刻地反映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例如:

针尖对麦芒―――尖对尖

白布掉在染缸里―――洗不净

有的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比喻,这种比喻无论是谁都不相信是事实,然而,比喻的结果却是有说服力的。例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老虎戴佛珠―――假慈悲,假充善人

这种比喻都是非现实的虚构,根据这种虚构的比喻,推断出后面的结论,比喻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种极强的说服力。这类歇后语有的比喻部分的情况是事实上可能办到的,而其结果却与事实相反,通过内部的不协调关系构成了饶有风趣的比喻。例如: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门缝里瞧人”是可以的,但看的结果―――被看的人不会因为从门缝看过来而呈扁形,这里偏说扁了,为一种很有意思的夸张。人们在使用这类歇后语时根本不去核对它的真实性,而是作为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看待的。

一类是谐音的。这类歇后语,其“后语”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的,比喻意的歇后语多了一层语音关系,实际上是“同音现象”在歇后语中的积极利用。这类歇后语经过同音转换成另一意义,而这个意义才是说话人所要说的。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音相谐的,如: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檐(言)

“书”与“输”同音,“尽是书”转意为“尽是输”。搭不上“言”也是谐音转义。一种是少数两音相谐的,如:

十文钱少一文―――九文(久闻)

“十文钱少一文”是“九文”,“九文”与“久闻”同音,于是谐音转义为“久闻”。

歇后语第4篇

“一青(清)二白。”我的话刚说完,爸爸接上来。

“嗯,对,对。”我点了点头,又出了一个“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我的话音刚落,爸爸又接着说,“你出的不行,太容易,我给你出几个吧!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我抢先说。

“外甥打灯笼——”

“照舅(旧)。”

“竹篮打水——”爸爸又说。

“一场——空。”我故意拖着长音。

爸爸咂了咂嘴,摇了摇头,说:“狗吃青草——”说完,他以为我们这下可对不上了,扬了扬眉毛,神气地看着我。

我想了想,狗吃青草,不实在装羊吗?这个歇后语后面大概是装羊吧,我说:“装羊(样)。”

“哟,想到了。”爸爸瞪了瞪眼睛,惊讶地说。

这下我可得意了。我也学着爸爸的模样,咂了咂嘴,扬了扬眉,说:“怎么样,看不出来吧?我还有两下子吧!”

“我再给你对一个,”爸爸不服气,“额角上放扁担——”

“头挑。”我不在乎地摇摇头道。

“屎壳郎垫床脚——”爸爸瞪着眼睛看着我。

歇后语第5篇

摘要: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中的独特语言形式,形式灵活、语言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民族色彩浓重的特点,在群众中的使用度和流传度高。近年来,汉语歇后语的研究层次不断加深,突破传统的歇后语本体研究,在认知、概念整合、心智哲学等理论框架下展开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理论研究的趋势。然而当前的歇后语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及成语、谚语等熟语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多样性不足,这是今后歇后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歇后语;研究现状;述评

歇后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独特成分,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内涵,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当前的歇后语研究与其他同类熟语研究相比较而言,涉及对外的歇后语教学研究较为缺乏,汉语歇后语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将对当前的汉语歇后语研究进行回顾,挖掘当前歇后语研究的亮点和不足,分析汉语歇后语研究的新趋势。

一、歇后语本体研究

(一)歇后语的界定

“歇后”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旧唐书・郑綮列传》中,以“郑五歇后体”的语言形式出现。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差异,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歇后语作为熟语中的一部分,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学术界对歇后语的界定仍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马国凡、高歌东认为,“歇后语是一种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它集中地运用比喻、双关、谐音等诸传统修辞手法,以比喻―说明式的结构,或全部或部分说出,生动、形象地表达一种认识。”[1]有的学者侧重从形式构成对歇后语进行理解,王勤认为“在形式上,歇后语是由前比喻后解的两部分构成,前部分是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后部分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2]而在歇后语同惯用语、成语的区别上,曹炜认为“惯用语和成语是固定短语经常被人们作为词汇单位来运用,是词的等价物;而谚语和歇后语则是固定的句子,经常被人们作为现成句子来引用不是词的等价物。”[3]

(二)歇后语的来源

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的产生,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的观点认为歇后语是从谚语发展来的。黄华节在《歇后语》一文中认为,“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一个特殊发展的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的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式’……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有的观点认为歇后语来源于俏皮话。这一说法见于马国凡、高歌东合著的《歇后语》一书,认为俏皮话不过是歇后语的别名而已。有的观点则将“歇后语”与风人诗联系起来,关于风人诗,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黄力在《歇后语杂谈》中将歇后语与风人诗这一语言形式相比较,明确指出, “风人诗是歇后语的雅号。”

(三)歇后语的结构分析

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形式和意义的组合并不是任意的,前后两部分的构成受规则制约,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性。杨振华在《论歇后语的建构理据》一文中论述了歇后语“前语―后语”的形式受语用功能的制约,前语与后语的语义组合以及双层语义的组合受到关联性知识的制约,前语的语义表达要符合共知性原则和合适性原则。王勤《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从歇后语的结构出发,探索歇后语的规范化,他认为对歇后语结构的剖析关键在于通过歇后语的表层关系看其深层次的规律,歇后语前后外在形态上的差别与其前后不同语言形态所表达的同一意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进而构成一个规范化的歇后语。马利军、张积家《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研究》一文通过对400条歇后语(喻义型歇后语和谐音型歇后语)的语义性质进行评定分析,认为歇后语不能“歇后”,歇后语“歇后”的条件是材料的熟悉性。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符合“修辞说”,前部分修饰后部分的内容,表达讲话者的情感和愿望。

(四)方言歇后语

与全民通用歇后语相比较而言,方言歇后语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浓厚的地方语言特点,是方言地区文化凝练化的载体和缩影,方言歇后语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围绕方言歇后语展开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其他熟语的研究。

目前,方言歇后语的研究多集中在音韵、词汇、语法、修辞以及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上。方言歇后语善于将地方语言特点与具有地方特色的意象相结合,生成反映地方人文风情的方言歇后语。吴芳《从潮汕方言歇后语中窥探潮汕方言的特点》一文例举了大量具有潮汕地区地方色彩的方言歇后语,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探讨潮汕方言歇后语的方言特色。张丽娟《甘肃省陇南地区方言歇后语的特征及其分析》一文分别对陇南地区喻义性方言歇后语和谐音性方言歇后语进行分析,认为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具有白文异读、使用语气词、具方言特色词、体现陇南地方民俗的特点。此外,有的研究从方言歇后语的结构入手,探究方言歇后语构成的规律性。张光明《方言歇后语的语语套用结构及其功能》一文从大量的实例中发现方言歇后语在用成语、谚语、惯用语作“注”时,方言歇后语的构成成分中都包含着方言要素,其中部分的方言歇后语具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并进一步说明方言歇后语中语语套用结构在修辞和表义上都具有特殊功能,使得歇后语在结构上灵活而凝练,表义准确而生动。

(五)网络歇后语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自媒体应用的推广,使得语汇更新换代的速度得到迅速提升,语言材料不断得到丰富。网络歇后语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产物,凸显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歇后语发展的新特点。网络歇后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它的产生一般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大众以戏谑的语言形式表达观点看法,口语性和幽默性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某一时间跨度内的社会群像。许海军的《网络歇后语―现代汉语的一朵奇葩》从网络歇后语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发现网络歇后语具有创新性、时代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认为网络歇后语作为一种新语言,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刘禀诚《网络歇后语刍议》一文分别从“谜面”角度分析网络歇后语的产生来源,从“谜底”角度划分以熟语、网络用语构成的网络歇后语以及借助修辞手段划分出的以喻意、谐音、同音、同义等形式构成的网络歇后语,认为网络歇后语具有互动性、语境性、娱乐性、时效性的特点,并根据当前网络歇后语粗俗化的发展走向,提出规范化的要求。

二、歇后语应用研究

(一)歇后语专题研究

歇后语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结构短小精悍、语言风趣幽默、口语性强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对生活的体悟。歇后语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吴春容《“盐”类歇后语语用生成机制的社会语用学探究》一文以《中国歇后语大全》为语料,对其中的180余条含“盐”类的歇后语进行考察,以社会语用学为方法指导,分析“盐”类歇后语形成的语用机制,挖掘盐文化赋予“盐”类歇后语的意义内涵。訾韦力《与服饰相关汉语邂逅与的认知阐释》以服饰文化为背景,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对服饰歇后语的意义构建进行考察,用大量的语言实例验证对服饰歇后语意义建构的研究可以从动态角度进行认知解读。

(二)歇后语词典编纂研究

歇后语词典作为汉语词典编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词、释义、立目、体例、编排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力求歇后语词典编纂的合理化与规范化。温端政《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一文认为“需要建立起语汇研究和词典编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认识上明确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之间的相辅相成性和相互独立性”。[4]温朔彬《歇后语词典编纂中的创新思维》一文通过比较《汉语歇后语词典》和《新华歇后语词典》两部歇后语辞书,认为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探讨如何将歇后语的立目、语义结构释义等内容与词典编纂有机融合。夏光芬在《试谈〈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要点》中认为要充分考虑到歇后语词典编纂本身的特点,在歇后语的选词、词形、释义、注释、例证、附例等方面力求准确性、科学性。

(三)中外歇后语对比研究

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和人员往来的增多,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在交际过程中,分属不同语族的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具有民族色彩的的俚语或熟语。而汉语歇后语作为汉语中的独特语言形式,常被用来与外国习语作对比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的运用、句法结构的关系以及文化内涵等角度对汉外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对比与分析。如李传芳、徐振忠《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姜银花《汉语歇后语的特征及其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关系探究》等。此外,有的研究从习语和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历史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考察汉外两种语言的差异。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一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人物群像、社会风情、传统价值观念的展示,将汉英习语作对比研究。史笑非《汉英方言俗语差异的民俗解读―以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为例》通过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的对比,归纳二者存在的共同特征,挖掘汉英饮食类俗语中所反映出的饮食风俗差异以及探究中西饮食俗差异产生的根源。

(四)理论框架下的歇后语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歇后语的研究较以往多集中在歇后语的名称、结构、来源以及分类问题上,或是多集中在歇后语的语义、语法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今趋向于从认知、概念整合等理论视角下对歇后语进行考察。何爱晶《歇后语研究新论―心智哲学的观点》一文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歇后语程序分析图”对歇后语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活动进行描述,尝试从心智层面揭示歇后语产生的动因。董敬《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以关联理论为方法指导,从歇后语语义关联所涉及的对象―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分析个体差异对歇后语意义解读产生的影响。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三条典型的歇后语进行分析,系统阐述歇后语的认知动因、推理逻辑和意义建构过程。

三、结语

纵观当前歇后语研究的成果,汉语歇后语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本体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应用研究向跨学科、纵深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审视当前歇后语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而发现歇后语研究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

[2]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歇后语第6篇

十个歇后语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蚕豆开花——黑心;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打破砂锅——问到底;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虎落平阳——被犬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来源:文章屋网 )

歇后语第7篇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欢一场。

为了便于查阅,人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表达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

弄堂里搬木杆――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很快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棋盘上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歇后语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显得生动活泼,令人难忘。

例如:一位老师到一个陌生班级去上课,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一提起我们学校的老师啊,那真是雨后的春笋――个个拔尖。说起我们同学呀,那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又如:一位同学在他的习作开头写道:刘老师关于读书写作的方法可多啦!这不,今天下午一上课,刘老师便神秘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他慢慢将纸展开,原来是一张“日历”。

时间,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