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合集7篇)

时间:2024-03-19 15:00:11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1篇

关键词:社会经济因素 生育率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又包括间接影响,西方的生育率转变理论是从也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效果。在对生育率进行宏观分析时,西方学者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化等角度分析了生育率的变化情况,并建立起了各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1]。他们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行,促使了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改变。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小孩给父母带来的效用也有所下降,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行为[2]。

一、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

对总和生育率有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城市化水平、新生婴儿存活的概率、妇女的就业水平、物质生活水平、生产力水平等。反映这些社会经济因素的指标为:大学入学比例(y)、每千人医疗床位数(张/千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新生婴儿死亡率(‰)以及妇女劳动参与率(%)、人均国民收入(美元)、农业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等。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双变量相关分析法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法。在相关分析中,我们分析了总和生育率和大学入学比例(y)、每千人医疗床位数(张/千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新生婴儿死亡率(‰)以及妇女劳动参与率(%)、人均国民收入(美元)、农业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各社会经济因素分别对生育率的影响程度。为了说明总的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综合影响,我们对总和生育率和社会经济因素做了多元回归分析。由于社会经济各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因而本文采用能够消除共线性的逐步回归分析法。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世界银行的数据,对1980-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和社会经济各指标之间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学入学比例、每千人医疗床位数正相关,与农业占GDP的比重、婴儿死亡率负相关,这都与上面论述的各社会经济因素对总和生育率的理论影响相符。这些社会经济因素中又以农业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三个变量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最大。在表1中,妇女劳动参与率与总和生育率成正比,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不符,这可能与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计算时所用的数据以及中国妇女的职业转变有关。

为了分析社会经济变量对总和生育率的综合影响效果,对1980-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和社会经济各变量之间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通过SPSS进行数据处理,排除具有较强共线性的几种情况(VIF≥10),得到的有效结果如下表2所示:

模型2的预测变量:(常量)、农业所占比重、大学的入学比例

模型3的预测变量:(常量)、大学的入学比例、城市人口所占比重

从表2给出的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这三个模型都通过F检验、t检验以及共线性检验,则这三个模型得到的结果都是有效的。同时,这些模型中又以第三个模型的R?都很高,因而我们选取第三个模型得到的结果。在第三个模型中R?=0.958,说明大学入学比例和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经很好的对因变量做出了解释,从而也说明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生育率的影响非常的显著。

参考文献: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2篇

关键词:排球专修学生;发球;因素;训练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河北体育学院排球专修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对河北体育学院的排球专修学生和教练进行调查访问,探究影响发球成功率的因素。

二、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各种因素分析

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体能因素、

技战术因素等。但对于训练不多的专修学生来说,动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占主要部分,心理因素是影响发球失误的部分因素。

1.发球成功率取决于技术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

发球技术的动作方法较多,无论采用哪种发球,都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平稳抛球。二是击球要准。三是手法要正确。只有熟练地掌握发球技术,才能提高发球成功率。除此之外,还要规范自己的发球技术,掌握正确的发球方法,以保证发球的成功。

2.缺乏比赛经验,精神紧张

排球专修学生,参加训练时间短,比赛的次数少,经验少,遇到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精神就十分紧张,造成肌肉僵硬,自动化的神经联系中断,技术动作变形,无法按技术要领完成技术动作,造成发球失误。

3.心理准备不充分

比赛前由于缺乏充足的心理准备,对对手的情况不甚了解,当遇到较强的对手,实力差距较大时,心虚胆怯,引起紧张情绪;反之对手较弱,思想容易松懈麻痹,从而影响学生发球的攻击性。

三、提高发球成功率的训练措施

1.提高队员的发球技术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

发球技术是较难掌握的技术。在比赛中,发球技术不熟练或者发球技术不规范,心理素质再好的学生也很难成功地把球发出去。只有熟练发球技术动作和规范自己的发球技术动作才能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自提控能力

在训练发球过程中,有意造成紧张气氛。如:比赛性发球,讲明罚则,有意造成紧张气氛。使学生心理能适应外接刺激,以适应比赛。

造成发球失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心理素质很重要,但是发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发球技术的规范程度更为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发球队员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进行发球队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

以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RoaldBahr,JonathanC.Reeser.排球[M].葛春林,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3篇

【关键词】高等成人教育;学习英语特点;影响因素;对策探索

高等成人教育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效率不高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外在因素:英语的教材以及英语老师等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第二,学生自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爱好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随着我国普通本科与专科的扩招,高等成人教育的学院越来越少,因此,高等成人教育要从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中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从高等成人教育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作为出发点,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对策。

一、高等成人教育的英语学习现状

成人教育是很多在职人士都会选择的提升学历的一种方式。可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很多学生参加成人教育时为了一张文凭,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既追求学习质量又追求学习效率,造成心理过于紧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有些成人学生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不放在眼里,导致学校的学风涣散,学生的学习效率过低。还有就是成人教育机构出现很多不负责的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只知道让学习背诵英语单词,忽视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运用,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大大的降低的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成人学习英语具有的特点

(一)学习目的性强

学生来高等学校学生英语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较大、以及参加工作一段时间的人,@些学生来到学校学习的目的虽然不太相同,但是每个人来学习的目的是明确的,特别是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成人学生的目的性。在成人学校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为了出国深造和工作打下基础。(2)为了参加各种英语考试而来学习。(3)为了某得外交部门或者相关的英语专业的工作。这些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来学习,所以,他们比较珍惜学习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认真。

(二)班级人数较多,英语基础不同

高等成人教育英语班级中,学生的数量过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难教育到重点,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不同生源的学生,比如,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小中专生、大中专生、同等学力学生等,这样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很大的差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掌握难易程度,经常会出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困难、有些学生学习重复已知知识的情况,这样的现状加大了英语教师在教学上的难度。

(三)阅历丰富,接受知识能力强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课本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社会中的经验更是成人学生在成人教育中的基础,成人在生活阅历的增多下对许多东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成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和自我的生活阅历结合在一起,能比较轻松的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由于成人对事物已经有了极强的认知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发达,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成人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英语语法的运用以及语句的抽象含义。

三、成人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的影响因素

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来学习,因此,他们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追求学习质量又追求学习速度,比如,有些学生希望能快速的学会如何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谈判,学会快速阅读外文产品说明书,学习如何用英语写报告、说明书、合同书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规划,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学习一定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压力比较大,造成心理紧张等不良的现象,从而学习英语没有效率。另外,成人学生的自尊心与虚荣心都比较强,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敢知识运用到对话中害怕出错。在这些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负担,阻碍了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运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学习方法的影响因素

成人在学习英语的单词、课文时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机械记忆与模仿的过程,他们在背、记时,学习的很累、忘记的又很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付出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学习方式呆板不知变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按照课本的知识来,却不会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导致学生达不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从而减少对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教材不合理的影响因素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课本作为老师与同学的纽带,课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好的英语教材能辅助教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可是很多的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教学材料,内容设置重复,课文陈旧,不具备时代气息,而且难度跨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简单时,学生很容易抱怨学不到知识,在教学内容较难时,学生又会在学习是比较困难。教材中没有一些实用的对话材料,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实践,导致学生不能讲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教师的教学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的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会影响成教学员的英语学习效率。高等教育机构往学校招入的都是一些英语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一般情况下,老师的英语文化水平比较高,都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给学生一些专业的指导。英语教师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不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有些英语老师虽然英语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在教学表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欠缺,导致在学生在学习时理解不了老师讲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出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以外,还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敬业精神,只根据自己的讲课方式以及讲课进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的教学因素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五)成人学生基础的影响因素

在高等教育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英语知识基础也是比较大的差距。从年龄上来看,成人学生年长的近60岁或者更高,年龄较小的可能都不超过20.从行业上来看,有公司的领导也有公司的职员以及一些家庭主妇。从英语基础上来看,有些成人学生英语基本功比较强,有些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或是以前学过,但是工作中没有运用过,也遗忘的差不多。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老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不好难易程度,出现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的局面。长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枯燥无味,达不到学习的效率。

四、高等成人教育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对策探索

(一)提高教学材料的质量

教学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材料的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起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老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选取不同的英语教材,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比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新概念英语》,基础较好的可选择较难的《大学英语》与英语教学录像片《走遍美国》。《走遍美国》的录像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对话,学生可以将录像中的对话运用在实际当中,能帮助学生培养用英语对话的能力。教材不仅要选择语言的知识满足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也应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经济知识或财经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学习。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教材搭配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起到效果,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语音教学法:语音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一味介绍发音技巧、各种语音特点等,也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操练等。事实上,一般语音课都是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只是各占比例不同。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切实掌握所在院校和所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几种教材的优势,系统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录音中单词的正确读法,将音标与拼音联系起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音标读法与拼音读法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音标的读法,在学生掌握音标之后,就需要学生学习读单词,通过掌握单词的拼读,从而认识、理解这个单词,学会将单词运用在实际当中。

2.词汇教学法: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同时,也0是学习英语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词汇延伸法,有些单词会产生学生的联想,比如:在讲解外科医生(surgeon)时,联想到内科医生(physician)、牙科医 生(dentist)、眼 科 医 生(oculist)、儿 科 医 生(pediatrician)等,通过一个单词延伸出多个相近的单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有些单词可以将英国与美国的不同表达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将两种单词都教给学生,比如:

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将同种意思两种表达形式的单词教给学生,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方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成人学生在学习英语期间都是急于求成,学习中的热情来的快,没的也快,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就没有学习积极性,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学生这篇知识的重要性,经常性的让他们意识到英语知识对他们的就业、工作、生活上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积极性,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也要具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学习中找到自豪感,从而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老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计划就能意识到努力的意义,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教育机构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势:第一,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完美地展现。第二,教材、课件资源更加易于积累、修改、共享,减少教师准备课程内容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第三,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屏这些交互式教学设备的推出,可以在整个版面模拟普通教学的白板、黑板、绿板等教学模式,使用软件中的书写笔工具,可以实现无粉尘教学,完全再现板书教学效果,不仅利于教师和学生身体健康,而且减少这些耗材产品的使用。第四,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一键开关机,上下课,设备使用过程更加简单。通过多媒体技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知识。

(五)尊重开发学生的实践优势

学习的英语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取得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践优势,根据成人生活、工作的实践经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成人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英语基础不好的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及时的支持、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通过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学生只有在学习中的过程中拥有自信与兴趣才能在学习英语充满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总之,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校的每一位同学都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的内容尽量能体现实用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教学知识的使用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中的听课率。老师要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及时的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要有好的教学资源,还应该采取好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红.远程教育成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力研究[J].科技资讯,2016,(15):95-96

[2]白蓝.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7):258-259

[3]李晓贺.开放教育非英语专业成人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调查[J].成人教育,2015,(03):61-64

[4]彭梅.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龚衍英.利用互联网辅助成人教育学生的英语学习[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5):89-91

[6]汪耀敏.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121-122

[7]张健萍,麻一青,张松岩.高等成人特殊教育学生学习动力状况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2,(06):30-31

[8]李振芳.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率[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1):119-122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4篇

一、高等成人教育的英语学习现状

成人教育是很多在职人士都会选择的提升学历的一种方式。可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很多学生参加成人教育时为了一张文凭,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既追求学习质量又追求学习效率,造成心理过于紧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有些成人学生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不放在眼里,导致学校的学风涣散,学生的学习效率过低。还有就是成人教育机构出现很多不负责的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只知道让学习背诵英语单词,忽视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运用,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大大的降低的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成人学习英语具有的特点

(一)学习目的性强

学生来高等学校学生英语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较大、以及参加工作一段时间的人,?@些学生来到学校学习的目的虽然不太相同,但是每个人来学习的目的是明确的,特别是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成人学生的目的性。在成人学校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为了出国深造和工作打下基础。(2)为了参加各种英语考试而来学习。(3)为了某得外交部门或者相关的英语专业的工作。这些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来学习,所以,他们比较珍惜学习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认真。

(二)班级人数较多,英语基础不同

高等成人教育英语班级中,学生的数量过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难教育到重点,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不同生源的学生,比如,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小中专生、大中专生、同等学力学生等,这样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很大的差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掌握难易程度,经常会出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困难、有些学生学习重复已知知识的情况,这样的现状加大了英语教师在教学上的难度。

(三)阅历丰富,接受知识能力强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课本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社会中的经验更是成人学生在成人教育中的基础,成人在生活阅历的增多下对许多东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成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和自我的生活阅历结合在一起,能比较轻松的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由于成人对事物已经有了极强的认知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发达,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成人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英语语法的运用以及语句的抽象含义。

三、成人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的影响因素

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来学习,因此,他们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追求学习质量又追求学习速度,比如,有些学生希望能快速的学会如何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谈判,学会快速阅读外文产品说明书,学习如何用英语写报告、说明书、合同书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规划,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学习一定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压力比较大,造成心理紧张等不良的现象,从而学习英语没有效率。另外,成人学生的自尊心与虚荣心都比较强,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敢知识运用到对话中害怕出错。在这些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负担,阻碍了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运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学习方法的影响因素

成人在学习英语的单词、课文时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机械记忆与模仿的过程,他们在背、记时,学习的很累、忘记的又很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付出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学习方式呆板不知变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按照课本的知识来,却不会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导致学生达不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从而减少对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教材不合理的影响因素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课本作为老师与同学的纽带,课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好的英语教材能辅助教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可是很多的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教学材料,内容设置重复,课文陈旧,不具备时代气息,而且难度跨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简单时,学生很容易抱怨学不到知识,在教学内容较难时,学生又会在学习是比较困难。教材中没有一些实用的对话材料,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实践,导致学生不能讲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教师的教学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的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会影响成教学员的英语学习效率。高等教育机构往学校招入的都是一些英语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一般情况下,老师的英语文化水平比较高,都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给学生一些专业的指导。英语教师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不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有些英语老师虽然英语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在教学表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欠缺,导致在学生在学习时理解不了老师讲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出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以外,还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敬业精神,只根据自己的讲课方式以及讲课进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的教学因素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五)成人学生基础的影响因素

在高等教育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英语知识基础也是比较大的差距。从年龄上来看,成人学生年长的近60岁或者更高,年龄较小的可能都不超过20.从行业上来看,有公司的领导也有公司的职员以及一些家庭主妇。从英语基础上来看,有些成人学生英语基本功比较强,有些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或是以前学过,但是工作中没有运用过,也遗忘的差不多。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老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不好难易程度,出现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的局面。长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枯燥无味,达不到学习的效率。

四、高等成人教育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对策探索

(一)提高教学材料的质量

教学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材料的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起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老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选取不同的英语教材,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比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新概念英语》,基础较好的可选择较难的《大学英语》与英语教学录像片《走遍美国》。《走遍美国》的录像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对话,学生可以将录像中的对话运用在实际当中,能帮助学生培养用英语对话的能力。教材不仅要选择语言的知识满足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也应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经济知识或财经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学习。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教材搭配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起到效果,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语音教学法:语音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一味介绍发音技巧、各种语音特点等,也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操练等。事实上,一般语音课都是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只是各占比例不同。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切实掌握所在院校和所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几种教材的优势,系统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录音中单词的正确读法,将音标与拼音联系起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音标读法与拼音读法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音标的读法,在学生掌握音标之后,就需要学生学习读单词,通过掌握单词的拼读,从而认识、理解这个单词,学会将单词运用在实际当中。

2.词汇教学法: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同时,也0是学习英语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词汇延伸法,有些单词会产生学生的联想,比如:在讲解外科医生(surgeon)时,联想到内科医生(physician)、牙科医 生(dentist)、眼 科 医 生(oculist)、儿 科 医 生(pediatrician)等,通过一个单词延伸出多个相近的单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有些单词可以将英国与美国的不同表达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将两种单词都教给学生,比如:

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将同种意思两种表达形式的单词教给学生,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方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成人学生在学习英语期间都是急于求成,学习中的热情来的快,没的也快,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就没有学习积极性,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学生这篇知识的重要性,经常性的让他们意识到英语知识对他们的就业、工作、生活上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积极性,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也要具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学习中找到自豪感,从而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老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计划就能意识到努力的意义,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教育机构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势:第一,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完美地展现。第二,教材、课件资源更加易于积累、修改、共享,减少教师准备课程内容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第三,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屏这些交互式教学设备的推出,可以在整个版面模拟普通教学的白板、黑板、绿板等教学模式,使用软件中的书写笔工具,可以实现无粉尘教学,完全再现板书教学效果,不仅利于教师和学生身体健康,而且减少这些耗材产品的使用。第四,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一键开关机,上下课,设备使用过程更加简单。通过多媒体技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知识。

(五)尊重开发学生的实践优势

学习的英语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取得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践优势,根据成人生活、工作的实践经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成人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英语基础不好的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及时的支持、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通过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学生只有在学习中的过程中拥有自信与兴趣才能在学习英语充满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5篇

【关键词】生育率;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1.绪论

人口学原理上,通常以时期总和生育率(TFR)为2.1的参考标准来判断生育率与生育率更替水平的比较,更严谨的统计参照值则是妇女净再生产率等于1。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快速下降至1989年的2.24,在20世纪末已经完成了生育率的转变,进入了低生育率水平的后生育转变时期。对于我国人口生育率这一系列的转变,众多学者进行了各种研究,主要认为这一系列的转变一方面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本文选取湖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指标选取

生育率的转变是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将生育率的直接影响因素划分为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两大类来进行分析,构建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

上述方程组中,式(3.1)是结构方程,表达模型假设的外生潜在变量和内生潜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表示内生潜在变量,表示外生潜在变量,表示内生潜在变量对其自身的效应系数矩阵,表示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在潜在变量的效应系数矩阵,表示由误差项构成的向量。式(3.2)和(3.3)是测量方程,分别规定内生潜在变量和内生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外生潜在变量和外生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观测变量与对潜在变量和对应的回归系数也称因子载荷矩阵;则表示观测变量和对应的测量误差。

3.1.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湖南省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2000年的数据计算得到经济社会因素指标、人口学因素指标以及总和生育率,构建湖南省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拟合分析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生育率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3.2 实证分析

3.2.1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及拟合

将湖南省生育率受到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设立如下:

指标变量“2000年女性就业比(24)”和“2000年已婚育龄妇女比例()”从其指标意义上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变性,因此将这两个指标变量的测量误差变量设成有共变关系,即在图中用弯曲的双向箭头将和连接起来。另外,由于“生育水平”是一个单指标潜在变量,即对应的只有一个指标,不能同时估计因子与指标的关系和指标的误差方差。在此,结合本文理论模型含义,将潜在变量“生育水平”指向观测变量“总和生育率()”的载荷系数设定为1,“总和生育率()”的测量误差值设定为0,即图形中“”项可以删去。

3.2.2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的说明

1)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估计值表示的是潜在变量每变动一个单位,其观测变量会相应地上升或下降多少个单位。根据上表,以0.05为显著性的判断标准,人口学因素中的观测变量参数不显著,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获取资料的限制,一方面无法得到更有效的代表人口学因素的指标;另一方面是代表人口学因素的指标不够全面。

2)因子得分权重估计结果

根据Amos软件输出结果,本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得分权重如下表所示: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因子得分权重值越大,则表示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影响越大。从表中可以看出:(1)“经济社会因素”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负载较大,“人口学因素“在指标节育率”上负载较大。(2)“人口学因素”在表示人口因素指标上的负载相对较大,在表示“经济社会因素”的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负载也较大,说明经济社会因素通过人口学因素对生育率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个指标上。(3)总体上来看,2000年湖南省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的所有外生观测变量对当年生育水平影响大小排序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节育率>已婚育龄妇女比例>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女性就业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直接、间接及总效应

结构方程模型的输出结果显示了经济社会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程度,其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表显示,经济社会因素对于总和生育率产生的直接效应为-1.141,间接效应为0.468,即经济社会因素每提高1个单位,总和生育率会下降0.673个单位;人口学因素对总和生育率的直接效应为0.632,即人口学因素每提高1个单位,总和生育率会上升0.632个单位。

4.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已经结束但是具体调查数据还没有进行公布,本文中选用的是2000年的数据资料,在时效性上存在一定欠缺。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对本文得出的结论做出检验以及完善将是后续的研究工作之一。

(2)由于各市及自治州关于人口生育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不全面,因此在选取反映人口学因素的变量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导致在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过程中人口学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获取更为全面的统计资料,选取更恰当的变量以及将遗漏变量重新纳入模型中进行拟合,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4-72.

[2]顾宝昌.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在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1987(2):2-10.

[3]林富德.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87(1):15-21.

[4]王金营等.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5,20(2):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6篇

关键词:家庭转变;SOCSIM微观模拟;人口因素;居住方式

一、引言

家庭是市场经济重要的消费单位,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认识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党的十报告中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论述中专门强调要“满足家庭基本需求”;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注重家庭”。家庭结构是家庭组成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与家庭规模分别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反映家庭组合状况。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家庭结构不断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问,受合作化运动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家庭户类型和代际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曾毅等通过对1982年到2000年三次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指出,2000年三代家庭比重有所提高,但是二代核心家庭比重下降趋势明显;王跃生指出,与以往相比,2000年中国家庭结构呈现出相对稳定型(例如三代直系家庭)、明@上升型(例如一人户、隔代家庭等)、下降型(例如缺损核心家庭)三种状态;胡湛和彭希哲根据六普数据分析指出,2010年一代户和二代户比重均超过80%,与2000年相比,一代户上升了11个百分点,二代户下降了10个百分点。社会转型是家庭转变的大背景,分家是传统私有制时期家庭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流动及父子兄弟分家立户是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中提到,社会经济因素与人口因素共同影响家庭结构的转变,社会经济因素一方面从思想观念、居住条件等角度决定人们居住方式从而直接影响家庭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人口转变来间接影响家庭转变。而人口因素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及结婚率等都直接影响家庭结构及规模。我们可预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决定势必作为人口因素的一部分对未来中国家庭结构产生一定影响。那么,深入分析家庭结构的变迁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人口因素的差异化作用就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了。

二、方法与数据

本文将家庭结构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为居住方式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并且分两个阶段对其进行分解:第一个阶段是将家庭结构转变的影响因素分为人口因素和分家立户(即居住方式);第二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人口因素分解为人口惯性、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来探究其影响。具体而言,本文用微观模拟方法,即SOCSIM模拟法,利用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过去的家庭结构进行分解,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家庭结构转变的影响方向及程度。

1.SOCSIM运算逻辑与参数设定

SOCSIM是一个“封闭的”人口模拟模型,在本文对中国家庭结构转变的分析中,不考虑国际迁移,而将中国视为一个“封闭人口”系统正适合SOCSIM微观模拟方法。人口因素对家庭规模与结构影响较大,尤其是生育率、死亡率等对家庭结构及亲属关系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生育率、死亡率、结婚率为关键参数对人口进行预测,通过对其进行不同的设定,可以得到不同方案下的人口结构及家庭关系的信息,即可以分析不同生育率、死亡率、结婚率的变动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SOCSIM软件可以从一个实际或随意的初始人口开始,按照实际情况的生育率、死亡率、结婚率进行模拟。而任何一个人口结构,按照稳定的生育率、死亡率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后都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人口结构,在本研究中我们以1750年为模拟的起点,按照新中国成立前的出生率、死亡率、结婚率水平,从5000人的随机初始人口开始模拟,从而获得1949年的人口,然后再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参数设置(见表1)。

2.SOCSIM模拟结果及检验

以往研究已从多方面对SOCSIM模拟结果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通过1949年后主要年份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特征与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

首先对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各年龄人口比重及累积百分比,与SOCSIM模拟得到的相应六个年份的人口比重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

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SOCSIM模拟结果相应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具有较为一致的趋势。但普查数据与SOCSIM模拟结果之间也存在略微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在SOCSIM模拟中,并未完全按照每一年的实际生育率、死亡率、结婚率水平进行模拟,而是根据时期的均值进行模拟;另一方面,普查中也存在错报、漏报等现象,致使普查得到的生育率、死亡率等偏低,尽管本文在进行SOCSIM模拟时对相关的生育率、死亡率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但仍旧无法获取实际水平,因而造成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来看,人口比重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是非常一致的。

其次对新中国成立后各年的出生率、死亡率与SOCSIM微观模拟结果中得到数据进行对比,发现,SOCSIM微观模拟的出生率、死亡率与中国1949-2010年实际出生率和死亡率水平及趋势比较一致,再次验证了SOCSIM微观模拟的可靠性,可以为本文的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见图2、图3)。

三、人口因素与居住方式的影响

1.分解原理及方法

人口因素用Deffct表示(D为人口数向量),Peffct表示居住方式影响(P为居住在不同类型家庭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同一时间D向量与P向量相乘即为该时间生活在相应家庭类型的人口数,即:

ht=f(Dt,Pt)=Dt*Pt

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数量及居住方式均发生变化,使生活在不同家庭类型中的人口数也发生变化,即Dt和Pt的变动带来ht的变动。因而,不同时点的h的变动包括D的变动和P的变动,即:

其中,h1、D1、P1分别为第一时点居住在某类型家庭的人口数、第一时点总人口数、第一时点居住在某类家庭的人口比例;h2、D2、p2分别为第二时点居住在某类家庭的人口数、第二时点总人口数、第二时点居住在某类家庭的人口比例。

在因素的分解中,人口因素的影响即为控制居住方式因素(Peffect)后h的变动。具体计算为:假定居住方式P保持一致,人口数D按实际情况变动带来h的变动。同率的分解方式一样,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来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影响,在人口因素影响的分解中,为避免一个时期前后P值不同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平均值的方法,首先假定第一时点居住方式P1保持不变,人口向量D变动,然后假定第二时点居住方式p2保持不变,人口向量D变动,两个值加总后除以2求其平均值。公式如下:

居住方式的影即为控制人口因素(Deffect)后h的变动。同人口因素影响的计算方法与原理一致,其计算公式为:

2.分解结果

本文用ht代表居住在某类家庭的人口数,且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家庭类型的分类标准一致,因而本文对2000-2010年期间的家庭转变进行分解。

以一人户为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0%,2010年该比重上升到4.95%,增长了一倍。居住在一人户中人口数的变动公式为:

h2000-h2000=f(D2000,P2000)-f(D2010,P2010)=D2000*P2000+D2010*P2010

其中,P2000和P2010分别为2000年和2010年普查时居住在一人户中的人口比重。

那么人口因素带来的变动有多少?对此,本文首先假定2010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比重与2000年保持一致,即为2.40%,而按照人口实际情况变动,计算2010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数(即D2010*P2000),与2000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数(即D2000*p2000)进行相减,得到按照2000年的居住比例,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即D2010*P2000-D2000*P2000);其次,本文假定2000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比重与2010年一致,即为4.95%,而按照人口实际情况变动,计算2010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数(即D2010*P2010),与2000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数(即D2000*P2010)进行相减,得到按照2010年的居住比例,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即D2010*P2010-D2000*P2010);然后将这两项差进行加总平均,得到人口因素引起的居住在一人户中人口数变动占总变动的比重,最后用该比重乘以2000―2010年居住在一人户比例的变动(-1.70%),就得到2000-2010年期间居住在一人户的人口比重由人口因素引起的变动部分。同理,可以计算控制人口向量情况下,居住方式变量的影响程度。

按照同样的原理,本文对2000-2010年一人户、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的变动分别进行人口因素与居住方式因素的分解(见表2)。总体来看,2000-2010年,在一人户、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的人口比例变动的分解中,居住方式带来的影响总体上大于人口因素的影响。

2000-2010年间,生活在一人户中的人口比例增加2.55%,其中,由居住方式因素引起的变动为2.48%,人口因素引起的变动则相对较小。可见,一人户的变动更多是受居住方式的影响,而人口因素中老年人口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结婚率的变动等也会对一人户的人口比重产生影响,未婚者、丧偶者均可以选择与父母或者子女居住在一起,因而居住方式变动在一人户变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活在一代户中的人口比例在2000-2010年期间增加5.81%,居住方式及人口因素带来的影响相差不大。人口因素中生育时间的推迟带来一代户家庭中人口比重的增加。而居住方式的影响略高于人口因素,是否选择与上代人或者下代人共同居住对其有较大的影响。

在家庭核心化过程中,二代户比重下降,生活在二代户中的人口比例在2000-2010年期间下降6.32%,其中居住方式的贡献很大,而人口因素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反而是提高了生活在二代户中的人口比重。与父母同居的已婚夫妇推迟生育、成年子女婚姻推迟等都会使二代户中人口比重提高。相反,三代户比重略有减少,但是人口总量的增加使得生活在三代户家庭中的人口比重有所增加,其中,居住方式的影响仍旧较大,人口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结婚时间的推迟、结婚率的下降提高了一人户中人口比例,以及未婚子女与父母居住的概率,因而增大了二代户中的人口比例,但也使得他们生育时间推后,从而减少了三代同居人口比例。

我们知道,人口自身的惯性对人口转变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分解人口因素对家庭转变的影响时,排除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的影响后,剩余的影响即为人口惯性带来的影响。在一人户中,人口惯性的作用使得一人户比例下降0.15%,一代户中人口比例提高2.71%,二代户的人口比例下降2.86%,三代及以上户人口比例提高6.70%。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人口惯性的作用对不同类型户中人口比例的变动影响相对较大,但是影响的方向也有较大的波动。

五、结论与讨论

西方现代家庭转变理论中提到了人口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家庭转变,社会经济因素对家庭转变的影响包括通过对居住方式选择直接影响家庭转变及通过人口转变间接影响家庭转变,因而,从最直接的角度分析,本文对家庭转变的影响分解为了居住方式及人口因素两个方面。从分解的结果发现,居住方式对家庭转变的贡献率相比人口因素要高出很多,这反映出在中国社会居住选择对于家庭结构的重要影响。实际上,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思想观念变动较快,更多的年轻夫妻选择独自居住,甚至成年后即与父母分开居住,这对家庭转变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目前中国的人口转变已经结束了传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增长”,转变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增长”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因而人口转变对家庭转变的影响相对较弱。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第7篇

[关键词]出生率;人口政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141-02

1 引 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育水平出现了由高至低的转变,中国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

国内外学者认为,把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仅仅看做是由计划生育所导致的结果,而低估或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妥当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社会经济因素。宋瑞来论述了自发性人口转变与诱导性人口转变并分析了现代化进程对生育率转变的重大作用;李建民分析了我国低生育率的经济环境,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生育率下降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本文主要运用实验设计方法,对包括经济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因素在内的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我国出生率影响的显著性进行定量分析,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本文的变量和模型

人口生育是发生在一定社会文化结构上,要受到社会存在和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决定。因此,作为反映生育状况指标的出生率也同样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本文运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分析经济水平、人口迁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

2.1 经济水平

世界总和生育率在过去的50年下降了接近50%,从1950―1955年的5.0下降到2005―2010年的2.55。在全球范围内约有50%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造成这一根本现象的原因是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因素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契机,通过改变生育观念而影响生育行为。一方面以全球市场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了家庭传统生育观念,即以扩大及家庭规模和增加子女数来满足经济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改变家庭在生育、抚养、教育子女各阶段的社会制度环境改变其生育决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和专业化社会分工将过去农业社会微观家庭中的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紧密结合割断,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思想为生育水平的下降奠定了文化基础。同时,现代科技(避孕药具和人工流产)的发展和传播为家庭在生育和事业的选择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

运用实验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根据200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出生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ZW(]本文相关数据均摘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经济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在以下分析中,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三个水平,即10000~12900元、12901~14200元、14200以上,部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查表得,Fα(2,28)=2.5,F=5.11>2.5,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出生率影响显著。

2.2 人口迁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 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达1.47亿人,其中的跨省流动人口4779 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人口流动浪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口的流动状态不利于生育子女,人口的迁移会促使生育率的降低,其作用因素有多种。像流动人口经常处在一个生活缺乏保障的不稳定状态,时刻面临失业、流动、无居所、无收入等多种风险,不利于生育子女。本文选取各地区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人数占本地区总人数的比例作为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将流动人口因素按各省市流动人口占各省市总人口的比重指标划分为3个水平,依次为7.3%以上、4.9%~7.2%和4.8%以下。我国各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也较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在各省区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育水平的省区间差异。本文根据31个省市经济水平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组进行试验设计分析,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ZW(]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著《2006中国人口》中的划分标准。,部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因素A即流动人口因素在0.1显著性水平下F值为6.6大于临界值,表明流动人口因素对出生率影响显著。

2.3 受教育程度

社会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水平变化影响显著。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不同受教育群体的生育水平差别较大,并且随着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该群体的生育率越低。其中,研究生学历群体平均每个妇女活产子女数最低,为0.44个;扫盲班群体平均每个妇女活产子女数最高,为2.33个;大学本科和高中学历群体平均每个妇女活产子女数分别为0.45个和0.87个。

随着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一方面,其文化理念逐渐转变,所受传统生育观念的束缚变少。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高度的生活压力下,养育子女时间集约度和机会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下,生产方式逐渐向资金、科学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这就决定了未来子女的就业竞争激烈。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加大了家庭培养子女的成本,对生育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

以各省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教育因素指标,将其划分为三个水平,依次为7.45%以上、5.5%~7.44%和5.49%以下。各省市区组划分仍然依据表1,部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显示,因素A即受教育程度因素在0.1显著性水平下F值为30.65远大于临界值,表明受教育程度因素对出生率影响显著。

3 结果分析

以上实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流动人口因素及受教育程度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显著。把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仅仅看做是由计划生育所导致的结果,而低估或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国家在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过去决定生育政策时强调“降低”生育率,现在把握好“度”更为重要,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防止出生率倒退到以前的超高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改革现行的生育政策,针对迁移人群及高等教育人群制定一系列政策,将其生育率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瑞来.中国生育率转变的特征和原因[J].中国人口科学,1992(5).

[2]李建民.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中国研究,2004(6).

[3]袁志发,周静芋.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