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合集7篇)

时间:2024-03-12 14:49:51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篇

关键词: 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对比研究

1 国内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代护理教育在我国的建立和传播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 ,我国护理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护理服务水平方面有了空前发展 ,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承认 ,我国护理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我国实行的是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连续统一的教育体系,并已形成了由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但是,我国护理教育仍以中专、大专教育为主,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仅占一小部分。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现有900多所中专护(卫)校,500多所本科(大专)院校开设护理专业,有超过6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硕士点,20多所开设了护理博士点[1]。同时,我国还拥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护士在职教育、护士继续教育、护士成人教育系统,这些教育形式对提高在职护士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截止2010年,我国注册护士已超过200万人,其中中专学历占46.0%,大专学历占42.5%,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不足10%。如表1所示。

2 欧美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美国护理教育经过100多年 (1893~至今 )的不断发展 ,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护理教育体系。195 2年 ,美国护理联盟成立了正式的护理教育评估机构 ,标志着美国护理教育走向制度化和系统化。美国护理教育主要分为2年制护理学院学位、3年制护校毕业证书、4年制护理学士学位、2年制护理硕士学位、2年制护理博士学位,这些为从事护理的学生提供了从低到高的阶梯型教育。近年来还发展了另一类机动灵活的培养模式,如分轨式(Separate Track Model)、校外学历模式(External Degree Model)等,以满足市场对护理劳动力发展的需要和为在职护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美国护理学院学会调查数据显示[3]:2010年全美注册护士超过310万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6.1%,本科护士36.8%,硕士博士学位护士占13.2%,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占总数的86.1% 以上。其护士队伍有如此高的教育准备水平得益于灵活的教育体制、多样的培养模式和已具规模的高等护理教育资源。在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则是实施专科化培养制度,护士由高中毕业后经考试入学,学制分3年、4年两种,前者为大专学位,后者则获学士学位。执业护士中,大部分拥有学士学位,还有很多护士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4]。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护理教育均以大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并设有相关数量院校开设护理学硕士、博士教育。如表2所示。

3 国内外护理教育发展情况对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全球性的护士短缺和护士流失是各个国家正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等领域培养出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道德修养的护士,已成为护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借鉴国外护理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一方面可以为我国护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开展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护理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将我国培养出来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向国外输出,变巨大的人口压力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妇女地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总体来说,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诸如,护理人员数量偏低;每千人口平均护士(师)数偏低;护理教育层次偏低;护理管理缺乏足够的科学性;护理科研有待于加强;整体护理还没有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普及等等。如表3、4所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事业也将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

[1] 尤黎明,罗志民,万丽红,等. 中国护理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47-15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Nursing Fact Sheet[EB/OL]. [2011-04-12].edu/media-relations/fact-sheets/nursing-fact-sheet.

[4] 沈立珍,凡芸. 现代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2):63-66.

[5] Thobaben M,,Roberts DA,Badir A,Wang H, et al.Exploring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apan and Turkey. Contemporary Nurse . 2005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现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1)缺乏完善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难以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不仅如此,也没有将教学活动同教学质量监督结合在一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无法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难以将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则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层次划分不清。在护理教育工作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层次不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少院校没有重视层次教育的区分问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方面,也没有将这一问题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来,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单一。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教学效果难以达成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会安排更多的课程来实现更多的课程安排,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的少,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以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育层次,实现学生业务技能的丰富。在高职院校教学护理专业中,相关教师应当通过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教育的层次等方式来彻底改变现阶段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实现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评,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护理业务的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还应当顺应时展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使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整个医疗领域的护理服务水平。

(2)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事业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更加重要。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为广大护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走到护理岗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拟病例,使学生了解每一个案例的实际情况,并帮助学生熟悉相关文件和书写格式的撰写。除此之外,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护理教学当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闲的限制,时时向学生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和案例,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学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实现中西医护理模式,该种模式一方面将中医护理方式方法引进到西医护理中,通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从两个角度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全面实现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切实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实现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医护专业的护理水平,实现我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在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需要高职院校相关教师不断创新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医护人员。

作者:张芳 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婷婷.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北京:第二军医大学,2015.

[2]赵俊夺,米娅莉.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才智,2015(11):169-170.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9-02

一、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管理。也没有将教学的质量监督纳入到管理体制中去,因此也就无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无法正确反映临床护理教学的具体成效。

(二)护理专业教学的层次划分不清

目前在我国的护理教育工作中,主要包含有中等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这几个层次的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相同的。然而在实践中,很多的医院对于不同层次教育的区分不够重视,在进行教学安排上,不进行有效区分,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一定的混乱。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不利于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职院校护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而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显著不够,这样也就无法全面提升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基于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正因为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学上就会增加更多的课程安排,因此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中,还存在学生护理意识欠缺,临床教师未能发挥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探讨

(一)提升教育层次,丰富业务技能

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应通过提升护理教育的层次和构建专业性较强的护理队伍等措施来改变目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并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针对不达标的学员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同时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医疗设备,培养护理人员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技能,逐渐向着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为广大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丰富护理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护理教学方法上,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护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护理活动,让护理学生更加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以便于护理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将来的护理岗位。同时还可以培养护理学生健康方面的技能,促使其和患者能够进行更多的内心交流,以便于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此外,还可以提供各种模拟病例情况,让学生依据模拟案例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诊断方法。让学生尝试书写各种患者的患病案例,初步接触护理岗位中需用到的相关文件、书写格式等。

(三)有效结合中西医护理技术,注重护理学术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目前,中西医护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模式不仅融合了西医的护理方法,还兼容了中国的护理模式。从两个角度去综合判断患者的病症,能够最大程度上减低患者的病痛。同时积极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能够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减缓患者的病程,实现了中西医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强中西医护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我国护理技术走向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是我国护理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护理工作水平,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在管理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层次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善护理教学水平,加强和西方护理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切实提升我国护理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4篇

我国自1983年正式恢复护理本科教育以来,培养了大批具有学士学位的高级护理人才,在护理战线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的高等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很好的体现护理特色,也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医学院校对护理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改革,现将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进展综述如下。

1 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分析

1.1 护理特色不突出 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基本采用压缩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后加挂护理专业课的模式[2]。这种模式实质仍是传统的医学模式,注重基础医学知识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护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培养的毕业生既不像医生又不像护士,影响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思想不稳定,最终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

1.2 课程多,课业负担重 据白凤霞等[2]对全国19所医学院校护理本科教学计划中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的调查分析显示,护理本科专业课程门数最少的为34门,最多的为46门,平均39门;教学时数最少3077学时,最多4073学时,平均3638.4学时,与全国临床医学本科的平均开课门数38门,平均教学时数3541学时相比明显偏重。在完成教学计划后,护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过少,导致培养学生规格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1.3 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分较少 如适合护理人才培养的人际关系学、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课程开设较少,忽视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不能体现“人”这一护理基本概念的含义,造成了学生对护理服务对象的认识偏重于生物学的层面[2]。护理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已渗透到人文与科技、道德伦理与社会价值中,表达着人情与理性的深刻关系[3]。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成份的欠缺,直接影响了护理学生的质量,也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1.4 学科独立发展意识不强 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医生的助手层面,工作以打针、发药、量血压为主。忽视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即使在本科教学计划中,护理科研的涉及也很少,全国50%以上的院校没有涉及护理科研教学。另外,选修课开设较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最大比例达33.3∶1[2],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趋势,使护生的知识结构单一不全,创新意识、科研意识不足,不利于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及护生本身的多元发展。

2 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及改革进展

为了改变目前本科护理教育中医护不分,护理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讲述缺乏、培养学生不能充分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我国许多大学的护理学院积极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调整学制 护理专业教育虽需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但不是临床医学的辅助学科。然而我国护理本科教育起步时都沿用医学教育模式。因此,内容过多、学制太长、教育成本高、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在护理教育中也有表现。加之护生的性别特点及社会对护理职业认识的偏见,生源普遍不好[3]。为此,天津医科大学、石河子医学院、大理医学院等先后尝试四年制护理本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临床学院护理系,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提出“以人为中心,前后整合”的四年制护理教育,采用交叉式教学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深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为加强我国护理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多元化护理,对处理自然与人文科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护理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3]。

2.2 整合课程 按系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是近年医学教育改革中的新趋势。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放弃了传统的课程构建形式,按系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将专业护理课程分为:护理学Ⅰ(人与社会)、护理学Ⅱ(生殖)、护理学Ⅲ(营养与排泄)、护理学Ⅳ(呼吸与循环)、护理学Ⅴ(活动与休息)、护理学Ⅵ(意识与感觉)[4],使课程间的衔接更紧密,学科内容有机结合,符合国际护理教育改革的趋势。

2.3 强化实践 护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护生一毕业就要接触和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护生在校期间,必须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各院校都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性很强的护理新课程,如《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4]。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及操作课的比重。

2.3 增开选修课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各医学院校都列出了合理的选修课程。如《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科研》、《护理美学》、《护理英语》、《症状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营养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病案操作》、《口腔护理学》、《护理科研讲座》、《医学法学》等[4]。

3 课程设置及改革时应考虑的因素

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对学校的需求、办学的宗旨及学生的自我发展。可以说课程设置对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具有原则性、方向性和指导性作用[1]。讨论课程设置的改革,必须首先明确社会对本科护理教育的需要,明确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只有在这几方面的认识一致,才能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1 社会需要 任何课程的设置,都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基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上的“爱丁堡宣言”中提出:“医学教育的最高标准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的健康需要”[5]。因此,在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时,应明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相对落后,自1952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仅有中专。目前全国一百多万护士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学历,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无法很好地解决护理工作和学科所面临的困惑,在护理教育及护理科研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薄弱,而护理研究生的教育仅仅在起步阶段。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本科教育将成为护理教育中的主要部分。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仪器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急危重病人的护理、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特殊仪器设备的应用、循证护理等都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社会对具有现代管理学知识的管理人才的需要也很迫切。因此调整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首要考虑的问题。

3.2 学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有自已独立的发展空间,不再附属于医疗,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特色的学科[1]。因此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人员,发展相应的理论、学术和成就。

3.3 学生本身的发展需要 作为护理本科毕业生,不仅需要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自我发展潜能[6]。

4 展望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护理功能的整体化趋势,护理服务范围的社会化趋势,护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趋势,护理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等。同时,护理教育及改革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是护理教育的高层次化趋势和护生素质的综合化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本科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及时调整和改善教育与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教育的适应性,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沈宁,何仲,李峥.论本科护理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4,549-550.

2 白凤霞,王志凡.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4,52-53.

3 钱金伏,李合,汤君,等.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0,767-769.

4 何平先,熊诗平,叶宝霞,等.对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5(8):504-505.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5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进展加快,护理工作模式发生了转变,护士工作范围及内容日趋扩大,护士任务和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护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挑战。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21 世纪护理学必将与信息技术、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发展。护理学科知识体系日益丰富,护理教育面临的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无限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此外,国外护理教育的蓬勃发展,护理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将对我国护理教育现存办学体制和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冲击。现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1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护理教育迅猛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取消了高等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成了单一层次的中专教育,直到1984年高等护理教育才得以恢复。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护理教育初步形成了由单一的中专教育向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比较完整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护理教育体系。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255所院校开设护护理学专业教育,133所院校开设护理学本科教育,30所院校开设护理学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获得护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首届招生2名。至此,我国护理教学层次基本齐全,与国外护理教育层次达到一致。但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如美国现有本科教育院校616所,硕士研究生教育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323所,其护理教育早已处于成熟状态,教育层次除了包括执业护士教育、专科教育和学位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外,还发展了一些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分轨模式、RN-MSN模式、快速阶梯模式、校外学历模式和衔接模式等。

1.2 护理教育培养的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求

为了缓解护理人才紧缺的状况,在教育部启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护理人才作为四类紧缺技能型人才之一被列入其中。截止2005年底,我国护士总人数为134.96万,比2004年增加了4.2万人,相当于2000~2004年间增加数量的总和。然而专家指出,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我国护理队伍仍然严重缺乏。护士总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26%。而卫生部1998年提出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的要求是护士应占卫技人员总数的50%。在医护比方面,我国2001年的医护比只有1∶0.61,远低于1998年世界平均水平1∶2.698;2001年全国平均护士与床位比例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护士与床位比例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当前我国护理人员与人口之比约为1∶1000,与世界各国一般标准为2∶1000存在明显差距。以中专为教育主体,教育层次低于世界普遍水平是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据2003年底来自中国卫生部的资料显示,全国126.6万名护士中,中专学历占64.5%,大专学历占24.3%,本科学历仅占1.6%。至2005年底,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5.6%,而2002年美国卫生社会福利和健康保健资源部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美270万名注册护士中,大专学历占34.3%,本科学历占32.7%,硕士学历占9.6%,博士学历占0.6%,即近43%的注册护士已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由此可见,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健全使护理功能不断扩展的情况下,护士的数量更加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护理教育要想迅速改变学科科学化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扩大高层次的护理教育,特别是创设博士层次的护理教育,以及对临床有一定资历水平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专家的培养、认定。以解决学科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基础雄厚、专业信念坚定、精通学科研究方法,占有丰富信息资料,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发展学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及实用性人才。

1.3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护理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教学技能有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国内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学历偏低、教学能力不强、专业知识陈旧的状况。在部分医学院校里,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临床护理教学中还有相当部分院校存在着护理教育以医院为主,护理教学以护士为主,以致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对护理工作实践的研究和了解;而部分护理学专业教师脱离临床,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这些也是造成护理教学质量欠佳的原因。大部分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偏低,还存在医教护、专教本的现象。而且护理临床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差,教学意识不强,技能不熟练,有待提高。

1.4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国护理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及临床教学3种形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少,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在理论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主导一切,授课方法是照本宣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时数多,学生自学和讨论时间少,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单一,考试方法也较为刻板,缺少能力上的考评和灵活应用方面的鉴定;教学评估开展不够,学生交流不多造成教学方法和效果不能及时反馈和提高。几十年来,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仍然是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

1.5 护理教学评估体系欠缺

医学教育评估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护理教育并未单列,不能体现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之间专业的独特性,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缺乏专业特色,实质是附属于医学教育,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及评估标准,最终不仅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而且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6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教育;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各种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事例的增多,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重要性,也逐渐把眼光放到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心理教育方式上来,希望能够加强现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高校学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压力空前高涨的社会大环境下茁壮成长,并为我国经济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其心理教育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文章就简要介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分析其理论教育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了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心理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高校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教育。文章中关于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发展现状也会就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高校心理学理论教育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学理论教育发展情况来说,每个人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都不相同,下面文章简要介绍我国高校心理学理论的特点和其发展现状。

很多教育学家认为,我国高校心理学教育就是为了预防和减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范并维护学生的心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和水平。这种观点和看法太多狭隘和片面。目前有关心理学教育的心理学概念,我国心理学教育专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和看法。高校心理学教育老师可以从高校心理学教育目标和效果的层次上来裂解,也就是说维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心理学教育课程最基本的目标,进而培养高校学生的心理机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是高校心理学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高校的心理学教育课程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此外,对于素质教育问题,很多教育者也没有弄清楚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联,只是简单的误认为心理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应该说,素质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只有教育人才这一目标一致而心理学教育要比素质教育研究范围广,包含的理论知识也较深。

(二)我国高校心理学实践教育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实践发展来看,我国当前众多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实践都表现出一种医学化、德育化以及个别化的趋势。部分高校没有弄清楚高校心理学教育实践本质,就简单的将心理学教育化为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营造出一种心理教育医学化的氛围和发展状况。也有部分高校把心理学教育简单的认为是道德思想的教育,觉得没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单独开课,把心理学教育跟道德思想教育混为一谈,不仅不能达到心理学的教学效果,还严重误导了学生对于心理学教育的看法和观念。最后,也有部分高校把心理学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和目标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学生身上,对于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教育漠不关心,这种做法并没有起到预防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作用,没有从根本上理解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本质思想,也没有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现象,是一种被动的、本末倒置的教学行为,没有提高并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心理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上面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心理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还有改进和发展的空间。因此,高校心理教育老师和专家们也要不断对其心理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拓宽学生的心理教育范围,积极探索出我国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首先,高校心理学教育者和老师们要弄清楚高校学生心理学教育的本质思想和其教育目标。要想加强并改进我国高校心理教育水平,就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高校心理学教育的价值思想、教育效益和发展方向要清楚了解,才能更高的为高校学生服务,进而走出该校的心理学教育发展之路。

其次,高校心理学教育要跟随时代的潮流,从我国高校心理学教育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心理思想的综合水平出发,准确的分析并处理心理学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高校心理学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建设,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学教育现代化和现实化的和谐与统一。

最后,高校心理学教育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机教育整体,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步步衔接得当、内容紧密承接,使得学生对心理学教育课程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解和了解,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心理讲课教育发展,建立一个清晰的、立体的高校心理学教育理念和体系。此外,也要吸收和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高校心理学教育思想和内容,然后根据学校的心理教育实际情况,加以实践和改进,最终形成符合学校心理学教育发展的心理教育机制。

结束语

跟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使得学生心理教育没有发挥其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大众和相关教育机构逐渐认识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加大了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建设与改进。相信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未来的高校心理学教育发展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秀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周海明,张爱群,时勘.大学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7篇

关键词 国际 中国 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at Home

and Abroad in Current Stage

CHEN Xiang

(Guangzhou Moder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 the world is witnessing profound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Times deman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trends is expounded.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hina;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两个角度促使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加以叙述和分析:从外因即满足时代需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这三大背景,相应的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与社会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三大趋势;从内因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和终身化等趋势。当然,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和时代需求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之所以将二者分开叙述,是为了突出在各趋势中内、外二因何者占据主导地位,以便更加清晰地叙述和分析这些发展趋势。

1.1 时代需求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各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其特征为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具体表现为国际间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日益频繁、高校学生结构国际化、高校课程国际化等,加之信息社会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简单,很多发达国家高校已将“全球化大学”作为其面向未来的一个基本目标。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仍在迅猛发展,国际化仍将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举措。(2)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革命已经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知识的传播方式亦被彻底改变。高等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上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要求高校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与合作。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信息化将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另一主要发展趋势,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举措。(3)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这种新型的充满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将逐步超越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知识也将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与社会、市场密不可分,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联系将日趋紧密。高等教育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其社会化功能将愈加突出,市场化将成为高校建设自身、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1.2 自身发展需求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一种方式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同样,一种教育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不仅仅是其面对时代需求所需做出的改变,更是维护其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过是时代将多元化这一需求反映得更加明显。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学生结构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以及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等。(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将逐步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普通大众对于知识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以往所谓的精英教育将会一去不返。同时,为了培养具有知识和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必然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普通大众反过来也将会为高等教育带来生命和活力。因此,高校若要维护自身的健康发展,大众化势在必行。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迅猛增加,这意味着,学生在高校学习到的知识,很可能已经老化、过时,传统的大学毕业即是受教育终结的观念将成为历史,每个人必须时时至少是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现代社会。这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满足人们知识快速更新的需求。而只有做到终身化,高等教育才可能达到人们的要求,才可能正常发展,因此,终身化亦是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

2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我国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总共不过一百多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概括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成就与问题并存。就其规模而言,目前已居世界第一。就其层次结构而言,目前已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这一较为完善的多层次教育结构。就其科类结构而言,目前已形成类别明晰、内容全面的学科结构。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近十几年来快速扩张,同时带来不少问题。

2.2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办学模式过于单一、较为封闭,同质化现象严重;公办学校占主体,高校资金供给渠道较为单一,基本靠政府予以支持;高等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比较落后,管理理念混乱;人才培养的素质较低,难于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高等教育与市场脱离,国家对高校的管理条条框框太多,管得过紧;二是只顾规模的迅速扩张,而忽视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更新;三是高校自身没有空间,也没有意愿来探索自主办学思路,对高等教育缺乏热情。

3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面对着不少问题,这在上文已有述及。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借助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探索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除了遵循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外,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还有其独自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转变;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管理体制以适应时代需求;构建国家、市场、高校一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和高校办学体制;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4 结论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正不断凸显。中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上相对发达国家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吸取他国经验,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把握其发展趋势。唯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为中国培养出合格人才,中国的崛起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晟.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析[J].科教论坛报,2008(10).

[2] 王莉芬.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