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4-03-12 14:49:50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老师;改变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国悠久历史的体现,是人们传达感情的介质。每一个人对语文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诠释,学生们亦是如此。他们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接触语文这门学科了,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对语文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没有剥夺学生们对语文进行独特理解的权利,我们学习语文只是在学习共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到的情感和分析。老师只是在这条学习之路上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是我认为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

这些年做语文老师的经验告诉我,初中生对语文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缺少的就是理论知识。而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本职工作除了教给学生语文专业的理论知识,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在情感方面影响学生。虽然说初中生在语文情感方面已经独具风格,但是老师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为了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改变自己,让自己做到以下的三点:

一、信心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让自己充满信心,都说自信的人最美,最有气质,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就是学生们的表率,这样的我们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生。记得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老是怕出错,老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但是,这些都是源于自己的不自信。我们都是经过几年寒窗苦读、实习、总结,然后我们再经历多次的面试、笔试后才站在了今天这个三寸高的讲台上。人都是在成长中不断地学习,也是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老师当然也不会例外。工作时,多给自己一点自信心,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也是成长的一种经历。当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仅对自己要有信心,同时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也要充满信心。学生们或多或少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学习能力的不足,还是先天条件上的愚钝。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选择相信,相信在我们的带领下,学生能够学好,相信在我们的鼓舞下学生能够努力。不在乎先天给的是什么,只要我们肯去拼搏,就一定会看见曙光。用我们的力量去激励学生,让他们从心底相信自己。不管是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自信心会让他们学会勇往直前,迎难而上。除了学生,我们也应该对家长、对学校充满信心。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学生成长,让学生成才,这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努力。对家长和学校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培育出自信的一代,勇敢的一代。

二、信念

我们选择的是同一条教学之路,当我们在真诚宣誓时,我们在心中已经埋下了一粒坚定的种子,这粒种子就是我们对教学的信念。或许多年的教学工作已经让你麻木了,让你忘了最初选择这份神圣职业的初衷,但是希望当你站在这个讲台上时,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时,我希望那份信念会回来,会重新的扎根、发芽。这些年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新标准已经走向成熟了,我也是在它的指导下摸索前进的。我的教学信念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或许在工作中我们不乏会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有个性的学生,他们的叛逆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挑战我的教学信念,但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时,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谁在工作中不会有些磕磕碰碰。遇到了,应对学生,改变学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信念。当然了我们的每一次做法不一定都能让家长满意,工作中或许也会和家长之间发生一点冲突,我们应该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然后耐心地、合理地解释就会让家长重新理解我们的做法,会让他们重新认识我们。取得家长的信任,取得家长的配合,这样也就更加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念。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当初工作时是学校选择了我们,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得益于学校优秀老师们和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在如今我们已经走在工作成熟的道路上,而结合课程新标准的指导,自己也想出一套新型的教学之路。但是创新的东西往往也就会引来更多的关注,从而也会带来更多的质疑。面对质疑,我从没改变过自己的初衷,我仍然坚定自己的教学信念。相信经过我不断地努力和修正,我一定能取得成功。这些经历,这些不快,相信在你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但是我只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信念,强大的信念就是我们工作的支柱。

三、信誉

第2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初中语文

语文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境界。语文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运用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加快语文课程的改革,使之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及实践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水平,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语文研修工作,对语文教学现状展开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教学方法上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上课如果没有教学艺术,那么学生上课的兴趣也就减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即使是科学知识,学生也是在被动僵化的状态下接受,很难体会言语所传达的美。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教学过程;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套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作者表达的意图,让学生们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到写作的表达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的方法。学生不但学会了输入,而且还学会了输出,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理念上

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使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尽量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让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轻松快乐的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每篇文章它的精彩所在,课堂上我便运用灵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体验。我在教学《三颗枸杞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泛读,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对深刻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感悟,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第48--58段文字时,配合板画“三个”,点出了“生命的意义与真谛”。让学生明白了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又懂得了时间的珍贵。就像雷恒瑶同学概括的“少壮勤努力,老大更欢喜。”。还让学生模拟“我”与“三叔”的一番对话,通过他们读,听,议,明白了三叔说的话的深刻内涵及“遇难而退,则事事无成;遇难而进,则事事有成。”的人生哲理。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能畅所欲言,发挥各自的闪光点。通过导学案及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增强其情感教育和人生价值观。

三、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和写作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部分,帮助学习克服这两部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克服“难”这一心理障碍;其次注重语文课内外知识的结合和运用。作文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输入”,而这些知识仅仅只靠课内汲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的积累,用眼睛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用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用生花妙笔去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写作要有素材,而素材又来源于生活,生活又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为之重要。于是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并交流读书感受和读书笔记,还组织学生进行即兴写作和片段练习,使学生把课堂与课外知识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

四、实践活动教学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促进一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把进行反复的训练。学生学到的知识要想转化为技能,就必须把它放在生活中进行反复地练习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要领,形成技能,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见天,语文教师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要改变观念,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下,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教学方法上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上课如果没有教学艺术,那么学生上课的兴趣也就减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即使是科学知识,学生也是在被动僵化的状态下接受,很难体会言语所传达的美。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教学过程;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套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作者表达的意图,让学生们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到写作的表达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的方法。学生不但学会了输入,而且还学会了输出,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理念上

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使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尽量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让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轻松快乐的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每篇文章它的精彩所在,课堂上我便运用灵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体验。我在教学《三颗枸杞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泛读,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对深刻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感悟,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第48--58段文字时,配合板画“三个”,点出了“生命的意义与真谛”。让学生明白了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又懂得了时间的珍贵。就像雷恒瑶同学概括的“少壮勤努力,老大更欢喜。”。还让学生模拟“我”与“三叔”的一番对话,通过他们读,听,议,明白了三叔说的话的深刻内涵及“遇难而退,则事事无成;遇难而进,则事事有成。”的人生哲理。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能畅所欲言,发挥各自的闪光点。通过导学案及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增强其情感教育和人生价值观。

三、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和写作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部分,帮助学习克服这两部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克服“难”这一心理障碍;其次注重语文课内外知识的结合和运用。作文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输入”,而这些知识仅仅只靠课内汲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的积累,用眼睛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用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用生花妙笔去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写作要有素材,而素材又来源于生活,生活又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为之重要。于是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并交流读书感受和读书笔记,还组织学生进行即兴写作和片段练习,使学生把课堂与课外知识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

四、实践活动教学

第4篇

一、语文教学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

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就学习语文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1.认识到有效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需求的重要核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教师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就谈不上课改。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应端正心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地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比如,我所带班级有个叫张某的学生,他毕业于乡下最偏僻的农村小学,语文基础特差,不善言谈,不会写作文,课上最怕的是老师提问。但我发现这一问题,就想方设法和他接近,总是发现他的优点就及时表彰、激励。结果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经常看课外书籍,三年后中考语文考了120分,有效教学在他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

2.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我的语文教学坚持每节课前5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3.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2)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做了几点尝试: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自己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引导自己的教学。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才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才能更好地引导同学去领悟文章的内涵。

3.做一个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不仅反思自己精彩的讲课成果,自己的灵感,更要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还有自己失败的地方。长此以往,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梳理,有利于自己快速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5篇

一、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古诗文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诵读,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诵读时注意让学生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以情夺人”,在表情、音调、节奏上给学生点拨,如沉郁忧伤苍凉悲凄的《石壕吏》,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在诵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表现热烈・欢乐・紧张・急切的心情时,可以快一些,强一些,表达回忆・悲伤・眷恋・惋惜的心情时,可以慢一些,弱一些。满含表情地反复吟诵,往往能增强古诗的感染力,提前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之中。在岳飞的《满江红》因为压仄声韵,读出的情怀应该是慷慨悲壮的。同时诵读时还要注意古诗的节奏形式,四言诗为两个音节,如“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诗为三个音节,在第二、四字处停顿,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诗为四个音节,在第二、四、六出停顿,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初中学生在诵读时往往养成了“唱读”或“快读”的毛病,这可以利用范读来引导学生克服。“范读”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诗歌朗读带”,没有的则需要教师自己读,教师读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抑扬顿挫,感情充沛的范读除了会教会学生如何诵读,还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引入意境

古诗的美,常常表现在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或景中藏情。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必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悟到诗人的感情,进而深刻领悟诗歌的意境美。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做好铺垫。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了解安史之乱中杜甫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就自然了解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圣人胸襟和仁者光辉。第二,教师还可以以画配诗,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插图等创设情景,演绎古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把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两种不协调的景物巧妙的编织在一起,构造了一幅令人寻思不尽、萧瑟苍凉的深秋图景和一个骑着瘦马的游子正在茫茫古道上艰难前行的形象。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烘托了游子难以言状的彷徨凄苦的心情。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读诗要抓住“诗眼”理解古诗内容。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的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能容易的把握诗的中心和领会诗人的情感,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语言中品味古诗的表现力。如《如梦令》中,老师可抓住了一个“醉”字,从词中想象画面:让人陶醉的景――“溪亭”“日暮”“惊起一滩鸥鹭”,感受李清照的幸福生活,品出她这醉的是“乐酒”,又通过《声声慢》对比,感悟醉的是苦酒。以诗引诗,学生对李清照的人,词风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如《观沧海》中紧扣一个“观”字,写的沉雄健爽,气象壮阔,意境开阔。透露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诗中情与景紧密结合,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襟和想统一祖国的豪迈气魄。全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古诗词内涵。教学生读诗词只有对古诗词的语言深入品读,才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感受他们的学识、大气、思想,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己。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环节 综合性 交际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31-02

口语交际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有的教师把这一环节当作是完成一项任务,形式上搞一搞,说一说,不重视这一环节,只是走走过程,甚至忽略不提。有的教师又只是墨守成规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口语交际”这个概念。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口语交际的内容,而这类教师根本就没有运用这一内容,把口语交际教学丢到一边去。究其原因,大概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方面,首先表现为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教师怕学生说不好,干脆放弃;再次是不能担任起指导学生的责任,对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么严厉批评,甚至斥责,要么不予理睬。二是学生方面,具体表现在性格、能力、情绪和心理诸方面的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要从始至终抓起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持久性的任务。教师要不厌其烦的反复引导,让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上认可它,喜欢它并深爱上它。这样,口语交际教学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课前四分钟”的训练方式,每天都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训练主题,个人说完之后,其他同学再进行简单的评价,教师再适当的归纳总结。这样日积月累的训练下来,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师要确立新型的、正确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就“新课改”理论,转变了落后的教学观念,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这一理论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努力探究语文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大胆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确立教学的主体地位,创设富有活力的课堂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语文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一言堂”和“问答式”课堂气氛得到良好的改善,让学生成为口语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让口语交际活动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

口语交际课,不是仅仅局限于综合性学习中口语交际活动,应该贯穿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与阅读分析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发言,主动求学是平时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且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所想阐述的观点,可以将平时所学习的用词用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述实践中,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积累语言词汇,培养语言逻辑。我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就由学生口头表述文章写了关于藤野先生的几件主要事件,并要求每一个事件请一个学生讲述其主要内容。然后又由学生说说其事件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或感情。学生就能说出“我”初到仙台受到优待的原因是:那里在这之前“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讲到藤野先生替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时,能概括“藤野先生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严谨的求实的科学态度”。与课后“研讨与练习”结合起来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教学,与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可以避免单一的制版式,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锤炼。胆小的更胆大了,语言综合能力提高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如朗读复述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主题思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整理文章的写作特点,都是让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然后各组将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胆量,交流过程中,又针对别的观点进行评论,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

四、开展综合性口语交际活动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的策略和思路。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落实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所以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持续影响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方式都是围绕着成绩来安排的,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发展,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当作重点内容对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让语文教学适当离开讲台

语文教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课时比较少。同时,语文是一门适合自学的学科,教师可以打破讲台这个瓶颈,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听说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有条件和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学生,学生每年都会有多次在讲台上大声演讲和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思考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交流和语文探讨,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思路,积累写作方面的有效素材。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并且确保每个星期的阅读量,让学生持续的阅读并且做一些阅读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脑中所想和所思用笔来表达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11,(4).

[2]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