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合集7篇)

时间:2024-02-07 14:50:48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1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北京市;昌平城区;分类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62-03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我国一度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即城市生活垃圾不需要任何处理,混杂收集然后集中处理的方式,基本采用填埋法处理,也就是不进行垃圾分类。这种方法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处理,不需要全民参与分类,处理垃圾时也简单粗暴,但是其后果显而易见:其中可回收的资源无法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也会污染环境。

一、昌平区小区垃圾分类状况

1.小区垃圾分类状况。根据小区的社区公共环境建设、物业建设、住宅的户型及面积、大致的居民月平均收入等因素可将小区划分为高、中高、中、低四档。(1)高档小区。每栋楼都有垃圾分类指导员,设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三种垃圾桶,也设有回收点。但是垃圾分类指导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居民反映没有见到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三种分类垃圾桶也没有真正做到分类,居民们没有按照垃圾桶上的标识将垃圾分类处理。而回收点的作用不大,只有距离回收点较近的居民才会使用其安放自家杂物。小区内也没有过期药品、电池、水银等危险垃圾特殊回收的方案。物业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在宣传栏张贴海报,很少有深入的宣传。(2)中高档小区。居民丢弃垃圾时并没有核对垃圾桶上的标识,而是选择离自己较近的垃圾桶,而且其中的废电池也没有特殊处理。居民们普遍存在着垃圾分类的意识,也会对废纸、塑料瓶进行废品回收处理,但是对于其他的生活垃圾并没有分类处理,特殊垃圾处理箱位置设置不合理,很少有居民使用。回收点居委会用来放置闲置物品。而垃圾分类宣传有过一至两次深入的宣传。(3)中档小区。某小区毗邻昌平区两个偏向理科类的重点高校,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的大学生志愿者非常多,几乎定期举行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宣传非常好,宣传橱窗中贴着相关的非常详细的资料,居委会有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电池、灯管的分类处理箱,其中确实有居民所丢弃的垃圾。但是居民没有利用回收点,而是自己处理废品。居委会在小区的所有出口都安放了特殊垃圾回收桶,使用效率较高。但是普通生活垃圾只有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这两种。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很少有居民进行分类处理,执行状况较差。(4)低档小区。某小区居民以某厂老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租住为主,居住面积普遍较小,住房类似于保障性住房。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知识水平较低,垃圾分类意识较低。物业建设缺乏,居委会的大门紧锁。回收点没有使用痕迹,也没有分类垃圾桶,普通垃圾桶较少,平均3栋楼有一个垃圾桶,整体建设较差。居民反映整个小区对垃圾分类的建设较差,几乎没有垃圾分类宣传,没有分类垃圾桶,也没有特殊垃圾分类处理。但是居民们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由于分类麻烦,认为政府不会进行后续处理等原因而不进行垃圾分类。(5)实际调查结论。昌平城区的小区都设有昌平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但是可利用率低,基本是放置闲置物品。不同档次的小区垃圾分类的状况不同。高档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相对较好,设有三种分类垃圾桶:回收、不可回收和厨余垃圾。中高档小区一般设有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分类垃圾桶,低档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较差,没有分类垃圾桶。高档和中档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较好,低档小区的宣传状况较差。但是,最终垃圾运走都是集中统一运走,并不分类处理。

2.问卷调查中的垃圾分类状况。日常生活垃圾处理上,11%的被调查者对日常的生活垃圾不出售也不分类,60%的被调查者将废品出售,其余的投放进垃圾桶,只有29%的居民将垃圾将废品出售后,分类投放其余垃圾;22%的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58%的小区虽然有但是没起效果或者效果不大,仅有3%的小区有分类垃圾桶且执行得很好。只有4%的小区对药品、电池、化妆品瓶、水银温度计等有毒垃圾进行特殊回收,绝大部分小区对此都没有回收点或者弃之不用。所有小区都设有统一的回收点,但是99%的居民认为该回收点没有被合理利用。50%的居民表示自己居住的小区没有举行过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41%表示虽然进行过,可是并没有起什么用。没人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好,执行好,这说明居民普遍认为垃圾分类状况较差。

二、昌平城区垃圾分类现状和存在问题

1.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城区生活垃圾的生产量以3%左右的速度逐年增加,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消纳已经成为困扰城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共北京市政府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垃圾回收处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没有深入人心,在实际行动上有很大欠缺。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大部分居民了解垃圾分类,仍旧有超过半数人不能严格按照垃圾类别来丢垃圾。一是家庭生活中,不能做到垃圾分类保存。二是很多家庭在将垃圾扔进小区的分类垃圾桶的时候不能按标识投入。第二,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匮乏。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大部分居民有粗浅的认知。我国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期宣传力度较大,但是深度不够。居民能够简单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中青年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要高于老年人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细致的垃圾无法进行区分。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我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不够普及、深入,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垃圾分类标准不够明确、细致。第三,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从家庭方面来看,居民家里不设分类垃圾桶,这就意味着垃圾分类前端的失败。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居民无意识,垃圾分类本身需要增加总投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实际执行。小区居民楼内没有配备完整的垃圾分类措施。垃圾处理的受益人为昌平区乃至北京市全体居民,那么垃圾处理的费用应该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承担,以财政支出的方式下拨,实际上不少西方国家正是以这种方式付费。但是实际中我国垃圾分类责任主体不明确,垃圾分类有不明确的责任体系,这个不明确的责任体系也没有落实,财政政策上也没有具体的落实政策,这就导致了北京市垃圾分类雷声大雨点小。

2.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昌平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关于人们不按照分类扔垃圾的主要原因,35%的居民认为觉得麻烦,21%认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20%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14%认为不知道如何分类,10%认为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还会将垃圾混在一起,分类是无用功。64%的居民表示应该积极配合垃圾分类。21%认为需要政策的鞭策,15%认为条件不成熟,难以分类。这说明,居民们是一定程度上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的,也赞成垃圾分类,但是由于现实原因(例如执行困难,例如麻烦)而放弃垃圾分类。如果政府有政策鞭策,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成熟的条件,居民还是乐于垃圾分类的。在日常垃圾的处理中,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不强,并且小区的设施也不够全面,影响垃圾分类的贯彻和实施。而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分清生活中各种垃圾属于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

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垃圾分类的知识。他们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而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可回收垃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对的人或学历较高(博士),或是学习相关专业,而且收入较高(月收入超过6000元);而厨余垃圾的19%的错误率中,有10%的人月收入低于1500或者学历为高中及以下。学历高或者是经济水平高的人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在某些程度上,高于学历低或者经济水平较低的人。

三、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大社区宣传,社区物业部门发挥监管、指导作用。从之前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居民尚未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的习惯,因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监督是必要的。一方面,物业部门可以定期在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指导居民将不同的垃圾放到对应的垃圾收容器中;另一方面,社区可以进一步改善垃圾收容器上的标签设置,在标签上注明更为详尽的内容,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2.从厨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入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餐厨类有机垃圾是填埋场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也是目前居民垃圾分类知识薄弱环节。对于厨余垃圾,可以参考日本、德国等垃圾分类已经比较完善的国家,在现有的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标准。

3.进一步完善垃圾集中、运输,特别是垃圾处理时期的进一步分类过程。垃圾运输全程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垃圾处理终端监管。在居民垃圾分类后,垃圾清运车并没有真正做到按照分类清运,而是将垃圾混合后统一运走,这就造成了前期垃圾分类的浪费。如果不改善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理,那么前期的宣传、居民分类工作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应该加强垃圾分类终端管理,如不同垃圾不同时段回收,或者一个垃圾车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分装不同类别的垃圾。

4.完善政策法规,用行政、经济和科技手段进行垃圾分类的实施。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垃圾排放、组分的特点,政府可以实行更为具体全面的垃圾分类办法。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城区在垃圾堆肥、垃圾焚烧发电、热能利用和污染控制、电子垃圾拆分等处理技术的科技含量,并鼓舞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综合利用效果。

5.贯彻落实现有的政策,加强监督,加强问责机制,建立并且执行完善的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垃圾分类的管理主体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划分明确的责任及义务,并且认真落实。不应该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或者无人落实负责的状况。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进行公示,不仅做到内部监督,内部问责,同时加强人民群众对于相关负责部门的监督,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问责体系和监督体系。同时,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内部强化绩效考核机制,量化标准,真正发挥垃圾分类应有的效果,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造福百姓、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1,32(10).

[2]陈兰芳,吴刚,张燕,张仪彬.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Ecological Economy.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2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规模不断膨胀,很多城市遭遇了“垃圾围城”的困境。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5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1.6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活垃圾生产国,且仍有8%~10%的速度递增。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危害,危及人类健康,如垃圾堆放占用大量土地,造成水体污染;在腐化过程中会产生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有害气体;垃圾场是病菌孳生的温床,危险废弃物会危害人体健康等。然而,城市生活垃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被誉为产出率最高的“城市矿产”,如废旧电子垃圾里可提取大量的金、银、锂、锑等稀贵金属,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低下,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如果垃圾不经分类处理,大量如塑料、纸张、橡胶等可回收资源将得不到再利用。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养人们的资源意识与环境意识,并为此展开了大量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1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1.1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或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2]。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等食品类废弃物,经生物技术处理可生产废料;有害垃圾需特殊处理,包括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废日光灯管等;其他垃圾包括渣土、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垃圾分类,是指按可回收再利用和不可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回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作用如下:

(1)避免垃圾占用土地。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不易降解物质,能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能回收、不易降解的物质,从而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如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的垃圾,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等。

(3)回收大量资源。如回收1吨废纸,可减少砍伐用于生产0.8吨纸的林木;回收1吨废塑料可生产0.7吨的二级原料;回收1吨易拉罐可少采20吨铝矿等。

1.2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广泛的普及度,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公司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对这些国家的居民来说,垃圾分类的理念已非常深入。

(1)日本。自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垃圾分类回收实施最好的国家之一,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日本的垃圾分类很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的,可资源的垃圾具体分为干净塑料、旧报纸杂志、纸张、旧衣服、塑料饮料瓶、金属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此外废旧家电必须和专门的收购商联系,并需支付一定的处置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数量需另外收费[3]。

(2)美国。美国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除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外,定期会向每个社区派专人,来清运各个家庭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街道两旁到处设有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4]。

(3)德国。早在1904年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通常德国每栋住宅楼都有3~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纸制品、玻璃瓶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回收公司根据住户的密度,决定垃圾箱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废旧家电、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父母和老师还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习惯[5]。

1.3 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为推广垃圾分类制度,我国不少城市采取了很多创新性举措。如北京市在2011年新增了1200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在上海市,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提交指点,可换取积分,获得一本“绿色账户”,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可能获得上海市动物园等五大公园门票;深圳市对小区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垃圾收集分为室外容器内垃圾的收集和室内垃圾收集两种方式;在杭州市,部分社区绿色塑料袋上标明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房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栏上。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垃圾分类水平还存在显著的差距,不仅是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关键是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依旧比较模糊。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力度不大,在过程中的监督也不足。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与分析

2.1 研究说明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设计与发放等工作,调查高校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情况。调查地点选在江西的几所高校,调研期间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968份,回收率为80.67%,经认真分析,有效问卷826份(填写完整,不存在乱填现象),回收有效率为85.33%,并采用SPSS 16.0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2.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很少留意,很多学生对其从不关注,只有少数学生对其很重视,如图1所示。这反映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很低,这也正是垃圾回收制度在我国很难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知识(34.75%),其次是网络(30.87%)和报刊杂志及其他渠道(20.34%),如图2所示,因此媒体电视、广播和网络是大学生认识关注垃圾分类回收最重要的渠道。

图1 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视程度

图2 大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渠道

(3)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接受调查学生的大部分家庭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氛围,一般对有价值的废弃物分类出售,其余直接投放到垃圾箱(55.45%);很多家庭直接将全部垃圾扔进垃圾箱(24.70%);只有少数家庭除部分废品出售外,其他分类后投放到垃圾箱(9.44%);其他处理方式的占了10.41%。因此,我国家庭垃圾分类意识急需进一步增强,这将对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4)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一般不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丢弃垃圾。调查显示大学生其中随手将垃圾任意扔进垃圾桶的占到86.92%,只有少数学生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丢弃垃圾,占13.08%。

(5)在调查中,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很多都未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约占到70.94%,社区的垃圾回收状况不甚理想,回收活动开展不多,故难以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回收的积极性。

(6)调查对象中,缺少垃圾资源化意识、觉得垃圾回收与自己无关的学生占29.30%;认为是未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导致的占27.72%;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不愿意去分类的占了19.25%;觉得垃圾分类对自己没什么益处,回报低的占11.38%,见图3所示。总体来看,很多学生不参加垃圾回收活动主要是政府其相关部门缺乏宣传教育,导致垃圾分类意识淡薄,责任缺失。

图3 大学生不参加垃圾回收活动原因

(7)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如废纸、塑料制品、废玻璃、易拉罐(铝罐/汽水罐)、剩菜剩饭/果皮、水银温度计、废旧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旧家电等分类的知识掌握不太理想,正确率在75%~100%之间只有15.50%,正确率50%~75%之间占24.58%的,正确率25%~50%之间占47.46%,还有12.47%的正确率25%以下。所以有必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普及工作,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8)很多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责任意识不正确,认为垃圾分类回收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38.38%)和环卫工人(31.96%)的责任,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公民应尽的义务(19.85%),见图4所示。

图4 大学生垃圾分类回收责任意识

总的看来,目前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依然非常欠缺,在投放环节垃圾没有进行分类的占了绝大多数。整个社会缺乏垃圾分类的环境,大多数家庭也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氛围,很多学生及其家庭还未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渠道,但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非常欠缺,对垃圾所属类型不了解,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回收责任错位,未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和习惯。

3 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从小融入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建议政府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多加入垃圾分类等环保教育的教学内容,让人们从小养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思维方式。由于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日本,学生在校都会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通过学生来引导家长和老人,形成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周围舆论压力的环境。只有人们都抛弃嫌麻烦的思维,才能做到垃圾分类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原则,营造垃圾分类回收的社会氛围。政府是该类活动的主导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单和标语等载体,向人们广泛深入宣传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制度成为常识,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和支持率,增强人们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如可在媒体开一些此类的公益栏目,在报纸开专版,电视台开专门的节目,请专业人士普及知识,也可以请普通民众谈谈体会。全方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加大在校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的力度。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组织“绿色学校”评比活动,把学校垃圾分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在校园宣传栏宣传垃圾分类等知识,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周,开展一些关于此类主题的讲座,举行一些相应的知识竞赛等。

(4)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很多学校、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还很不健全,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及配套设施,使垃圾中可回收的资源得以再生利用。

总之,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垃圾分类投放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营造出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氛围,从而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Khetriwal DS, Widmer R, Kuehr R, et al. One WEEE, Many Species: Lessons from the European Experience[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 2011,29(9): 954-962.(下转第248页)

(上接第174页)[2]阎宪,马江雅,郑怀礼.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0(15):45-47.

[3]王子彦,丁旭,周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17.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3篇

【关键词】杭州 垃圾围城 分类回收

垃圾已成为我国各大中城市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损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进行后续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已成为我国倍加关注的问题。杭州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开始了将生活垃圾转化为资源的积极探索。然而由于垃圾分类过程极其复杂,难度极高,故其回收效果差,效率低,给后续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杭州市垃圾问题现状

2009年,杭州生活垃圾产生连续四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市区全年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234.72万吨/年,日均6431吨/天。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生活垃圾处置方式难以持续,大量原生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宝贵的填埋战略性保障资源被迅速消耗。

据杭州市城管办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主城区垃圾增长量达到10.2%,每六年,就能填满一个西湖。目前天子岭平均每天实际垃圾处理量超过4000吨,最高纪录是一天处理量超过6000吨。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剩下的库容只够杭州用5年。天子岭一旦被填满,只需3天,杭州将成为一座臭城。

2010年2月,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3月25日,杭州市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为深入推进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化解垃圾围城的危机,杭州政府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决定》,预计在3-5年内改变目前以填埋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格局,转为以焚烧处理为主、生物处理为辅、填埋处理为保障的新型垃圾处理格局。

为确保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市委市政府除了在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在资金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以来,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垃圾分类专项经费6000万元左右,其中用于分类宣传的经费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等设施保障经费3000多万元,社区工作经费2000万元左右。各城区政府根据市区财政1:1的配套政策落实相应设施保障经费,以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调查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杭州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对杭州市部分居民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抽样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地点

本次调查对象以杭州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为主。问卷发放时间为2014年3月至9月,发放地点分别为:位于下城区的西湖文化广场,位于上城区的杭州太子湾公园,以及位于江干区的浙江工商大学、云水苑和月雅苑。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30份,其中西湖文化广场124份,杭州太子湾109份,浙江工商大学40份,云水苑27份,月雅苑30份。

(二)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得出了以下结论:

(1)基本情况分析。根据调查问卷,330位受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 基本情况分布表

(注:*p<0.05,*p<0.01)

根据上表可得出结论:本次调查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本地人、婚姻状况四个基本信息的人数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现状分析。

频次分析:可回收垃圾检测。从灯泡、果皮、油漆颜料、剩饭菜、易拉罐、玻璃瓶、牙膏皮、塑料袋、纸巾、废电池10个选项中选出可回收垃圾。其中正确答案是易拉罐、玻璃瓶、牙膏皮、塑料袋。

在330个调查对象中,完全答对的仅有5人,即准确率为1.52%;20人完全错误,占6.06%;305人部分准确,占92.42%。由此可得出结论:被测者普遍无法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对上述10种垃圾的选择情况进行统计,其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 各垃圾选择分布表

由检测结果可得,绝大多数被测者能正确识别易拉罐、玻璃瓶和牙膏皮三种可回收垃圾。在所有非可回收垃圾中,最易误选的是废电池与灯泡。由此说明被测者在区分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之间存在误差。

垃圾分类回收观点。下表是被调查对象对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及实施情况的看法:

表3 垃圾回收观点

从上表可知,认为回收非常重要和很重要的被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96%(317/330),认为目前实施情况非常好和很好的被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60%(198/330)。而认为回收重要的人中有61.2%(194/317)的被调查对象对垃圾回收实施情况持乐观态度。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市民已经意识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并对杭州目前的实施情况持乐观态度。认为回收重要的人并没有对目前的实施情况更加乐观。

分类垃圾箱辨别检测。从绿、黄、蓝、红四种颜色中选出可回收垃圾箱的颜色,正确答案为蓝色。下图是被调查者的选择情况:

表4 分类垃圾箱辨别情况表

调查结果显示,被测者中仅有22.73%(75/330)能正确识别可回收垃圾桶。66.36%(219/330)的被测者误以为绿色是可回收垃圾箱的颜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区设有分类垃圾箱能否有助于正确辨别分类垃圾箱,对垃圾箱的设置于被测者的识别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5 分类垃圾箱设置与辨别情况对比表

结果显示,设有分类垃圾箱的被试群中能正确选择蓝色的占24.3%,选择错误的占75.7%。没有设分类垃圾箱的被试群中能正确选择蓝色占24.7%,选择错误的占75.3%。没注意群体中选择正确占22.7%,选择错误的占77.3%,有无分类垃圾与是否选择正确的比率检验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0.107,p=0.109)。由此可得出结论:垃圾箱的设置并没有显著提高居民垃圾箱辨别的正确率。

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的重要程度与对实施情况看法如下表所示:

表6 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

结果如上表显示: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的被调查对象中29.8%认为实施情况非常好,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一般重要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实施情况非常好者仅占9.1%。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重视程度不同对主观下实施情况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的重要程度影响市民对具体实施情况的看法。

市民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主客观认识。市民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主客观认知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7 垃圾分类知识的主客观认知对照表

从上表可知: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对垃圾分类知识一般了解,极少数人非常了解。而非常了解相关知识的被测者正确选择可回收垃圾箱占33.3%,很了解相关知识被测者正确选择占42.1%,一般了解相关知识被测者正确选择占18.6%,不了解相关知识被测者正确选择占25.9%。由此可得出结论,垃圾宣传教育的力度仍有欠缺。目前市民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主客观认知情况基本相符。

回收频率。垃圾处理习惯与回收频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垃圾回收频率

由上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是市民偶尔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回收频率有待提高。

图2 垃圾回收频率

根据上图,被测者处理垃圾的方式以传统的收集转卖为主,垃圾分类投放率不高,并且普遍存在混合倾倒的现象。

不同做家务频率的人能否正确识别垃圾桶颜色。

表8 垃圾回收频率

从上表可知:经常做家务的被测者中23%能正确辨别分类垃圾箱,偶然做家务的被测者23.3%能正确辨别,极少做家务的被测者19%能正确辨别,从不做家务的被测者33.3%能正确辨别。由此可得出结论,做家务的频率与垃圾箱辨别的准确率无显著关系。

垃圾箱颜色识别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采用二分类回归分析对影响正确识别分类垃圾箱颜色因素进行探索,结果如下表显示:

表9 垃圾回收频率

由上表可知,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越多对垃圾箱颜色正确识别就越有利,因此对广大市民传播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是很必要的措施。

(3)差异性检验。

农村和城市关于垃圾回收重要性的差异检

验。

表10 垃圾回收重要性差异检验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和城市居民对垃圾回收重要性的看法是否存在差异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如上表所示。由P=0.658可知,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农村和城市关于垃圾回收频率差异性检验。

表11 垃圾回收频率差异性检验

在被测者中,经常回收垃圾的农村居民有17.4%,而城市居民有26.3%,高出农村居民8.9%。由此可看出,城市居民的垃圾回收频率高于农村。

(4)原因分析。

垃圾不分类的主要原因。据本次调查, 25.45%被调查对象认为垃圾不分类的原因是分类看不懂,40.3%被调查对象觉得太麻烦,30%的被调查对象觉得社会不够重视,4.24%被调查对象觉得没必要进行垃圾分类。从中可看出,目前垃圾不分类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分类太麻烦。

垃圾分类的难点。

表12 垃圾分类难点

从上表可得,垃圾分类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市民的环保意识薄弱以及缺乏相关的分类知识。

被调查对象对垃圾分类的态度。调查显示:52.7%的被测者赞成垃圾分类回收并表示积极配合,25.8%的被测者表示尽量配合,同时也有21.2%的市民看到了目前垃圾分类的难点,认为垃圾分类无法真正做到,极少数人表示不配合。

三、问题的成因

针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问题,我们深入探访了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和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并得出垃圾分类回收低效率的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清运公司“垃圾混装”,降低居民分类积极性

市民普遍对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表示质疑。目前杭州社区的垃圾运输处理基本外包给垃圾清运公司。部分清运公司在清运垃圾时,仍会把整个小区的垃圾混合后运输,即所谓的“垃圾混装”。清运公司经过简单的分类后,再把剩下的垃圾集中处理。这样的后期处理方法,使得居民垃圾分类的作用减小,降低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清运公司的营运成本。

(二)企业产品种类复杂,垃圾分类难度高

现今中国处于商品化经济,产品种类繁多,但有些产品的包装上往往缺乏相应的分类标志。这便造成了人们对这些垃圾处理的困惑。

(三)垃圾分类涉及部门多,部门之间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

垃圾分类系统庞大,涉及政府部门众多,由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发改委和工信部等40多个部门组成。在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链条中,各部门职能尚未形成合力。同时,市民不了解政府部门的分工,难以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给予配合。

(四)分类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难以督促人们自觉分类

2013年度杭州市共下达垃圾分类资金计划8266.11万元,其中,用于购置垃圾袋资金计划3895.21万元。垃圾袋是政府采购定时定量免费发放给杭州市民使用,以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正确率。然而,据本次调查,分类成效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五)垃圾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法规政策不够完善

根据本次调查,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市民的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回收的相关知识,政府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法规政策有待完善。

四、方案与措施

垃圾问题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普通民众共同面对、处理的社会问题。垃圾处理的前提条件是垃圾分类回收。如前文所述,目前杭州市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本文给出如下参考建议:

(1)关于垃圾混装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严格监管垃圾的后期处理程序,惩罚混装的清运公司,优化分类直运模式。

(2)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在生产产品时,应尽量在每个产品上标注报废后的产品属于哪一种垃圾,以及应该投放到哪一种垃圾箱内。从而有助于消费者进行后期的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分类准确度,实现垃圾分类前端减量化。

(3)规定统一的垃圾分类处理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宣传,废品回收,垃圾,后续的加工利用和循环经济等环节。从而有效地加快管理的效率,增强管理的力度,推进杭州垃圾分类运行。

(4)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百个优胜小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示范家庭的评选和表彰,充分调动社区干部、“三支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研究适当提高对示范小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环保小教室的奖励和补贴方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绩效评价研究,加大垃圾分类专项考核力度;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杭州实际,进一步探索“分得好,少付费”的垃圾收费机制,研究促进垃圾减量、鼓励垃圾分类的收费方案。同时,对严重违反规定并拒不改正者给予重罚和曝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可以对免费派发的垃圾袋进行分户编码,有助于后期的检查追责及奖惩。倾倒垃圾定点定时,专人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定点定时倾倒垃圾便于专人到场检查垃圾分类情况,集中倾倒垃圾也具有互相监督、促进文明行为的作用。

(5)推进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建设市区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对市区所有垃圾分类小区的基础信息、分类设施配置、分类投放质量及收集运输、日常考核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

(6)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深化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将垃圾分类引入学校。做到“从小培养”,“大人扫盲”。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并起带头示范作用。

(7)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市民对垃圾回收的态度较为乐观,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政府应当加强引导,推进垃圾分类的运行,为分类回收提过政策保障。

垃圾分类管理不仅仅只是政府或者个人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只有政府、单位和个人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垃圾问题才能有效改善。垃圾分类管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环境和资源的再利用,同时解决了与垃圾问题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构建城市文明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志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2]周素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对策探讨[C].河北:石家庄市环保局,2007.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4篇

关键词: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意识;处置行为

根据金华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金华市区年产量垃圾30多万吨,日产垃圾超过1000吨,人均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40公斤,金华市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以垃圾产生源头的每个家庭把生活垃圾按规定类别分类收集,再将分类收集的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地点。该分类行为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并从根源上决定了垃圾管理这一系统工程的成败。

1.金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任务

根据2012年7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金华城区从2012年11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3年和2014年是城区垃圾分类试点阶段,2015年城区已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55%的省政府要求目标。随后,金华市出台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规划,从2015年底开始,力争未来5年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60%以上。

2. 金华市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调查

通过深入金华城区的保集半岛、南国名城、江滨、北苑等四大典型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走访。主要针对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基本常识、处理习惯、分类环境等问题,采取了入户调查和拦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通过QQ、微信等方式收到网上答卷285份,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如下。

2.1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基本常识的调查

正确认知垃圾分类是做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条件、源头所在。常见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在被问及“是否清楚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时,有53.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在对具体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等问题,只有10.62%的人能够完全正确区分。居民对废纸类垃圾的认知比较高,有95. 34%的居民知道纸类属于可回收垃圾,其次是剩菜剩饭和瓜果皮核,95.24%的居民知道属于厨余垃圾,而对废弃纸巾、牛奶盒等的认知较低,很多人对有害垃圾了解不足。

2.2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习惯的调查

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习惯直接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效果。通过“您认为居民生活垃圾有必要进行分类吗?”等问题来衡量城区居民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态度,79.54%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在投放垃圾时,20.4%的居民表示会注意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在回答“您平时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如果您没有分类处理垃圾,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53.33%的居民平时都是将家里的所有垃圾统一装袋后扔到小区垃圾桶内。而被问及未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时,仅有7.54%的人认为是收集嫌麻烦,30.23%的人认为不同的垃圾分开装浪费垃圾袋,60.5%的居民认为不知道如何分类,高达78.45%的居民则认为小区的垃圾桶都是混着装垃圾的,分了也白分。

2.3 关于金华市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境的调查

针对居民生活垃圾环境的调查,在 “金华市市区居民生活垃圾箱的分类标示和设置您是否满意?”答题中,91%的人认为是满意或很满意,也有9%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在“您通过什途径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中,86%的被访者表示是通过电视媒体知道的垃圾分类基本常识,表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在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中功不可没,在“您身边的社区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吗?”的问题调查中,47%的人表明社区有垃圾分类的海报或宣传栏,说明垃圾分类进社区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待继续加强。

3.金华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引导策略

根据对金华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行为的调查分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行为不够普及,主要表现在是居民分类意识比较薄弱、监督执行力度差、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因此,针对调查结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其他城市在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宣传、监督等引导策略。

3.1 明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垃圾分类标识作为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正确投放垃圾的图形文字颜色复合体,其易识别性与易理解性直接影响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其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性,对于垃圾分类管理和收集具有重要作用。垃圾分类标识应浅显易懂,除了一级分类图符的存在,还应贴上具体的实物图和文字说明。同时,垃圾分类标识以颜色辅助提示用户,比如用绿色表示可回收垃圾,黄色表示可堆肥垃圾,红色表示不可回收垃圾。

3.2 多措施培养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意识

由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目前金华市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主要来自于各类媒体和知识读物,所以为了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要继续在各类传媒上通过公益广告和小贴士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使居民熟知垃圾分类的益处,能够对家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合理投放。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才能使居民在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为垃圾减量化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3.3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金华目前多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装运时通常采取整车运输,运输环节并不能采取有效区分政策,导致源头的垃圾分类工作被忽视。另外,有的小区设置的有害垃圾也与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一起装运,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在最后环节变为空话,金华的垃圾填埋场距离市区较远,一些区域的垃圾车直接到就近的空地卸运,并且对有害垃圾(比如旧电池、荧光灯管等)收集完毕后不知如何处置的尴尬局面。采取垃圾分车装运,在垃圾收集、清运环节都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不要让垃圾分类在处置终端称为空话。

3.4 尝试推行垃圾袋实名制和垃圾分类奖惩制度

国内外一些经济和文化发达城市的垃圾分类制度很完善,对垃圾袋收费制度推行有丰富的经验。在政府特制的分类垃圾袋上,印上居民的住宅地段号和房号,以此作为识别垃圾袋出自哪家哪户的标志,根据该标志,可以追查垃圾投放的源头。这项制度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育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金华市相关部门可以在居民文化程度和收人水平较高的几个成熟小区进行试点,实行垃圾袋分类制度,可以尝试垃圾袋少量收费,并对垃圾投放量较少的居民实行奖励。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要改变“垃圾围城”的困境,必须构建一套以居民为核心,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居民相连接的利益链条,使居民有积极性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当中,有害垃圾单独处理,留给环卫工人处理的、最终进入终端处理环节的只剩下不可回收资源。可见,只要牢牢抓住公众这个环节,构建一套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金华市“垃圾围城”困境的破除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5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活小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69-02

一、引言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污染土壤、水质、大气,还侵占大量的土地,影响人类生活,给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越来越被关注。

如何处理生活垃圾,既可以减少生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又可以对资源进行二次深入开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选取了南充市6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小区中的400户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访谈、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了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现状、困难、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动力及小区对生活垃圾的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明确南充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调查结果

(一)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

调查表明大部分居民比较赞同垃圾的分类回收,如大约80%的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较多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益处认识比较到位,有接近62.0%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根据样卷发现,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过程中,居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约19.5%的居民不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大约21.6%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比较烦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外部条件的限制也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大约27.8%的居民因没有足够的容器,不能做到垃圾的分类处理。

在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上,57.9%的居民认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两种分类方式可以接受,11.6%的居民认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这两种方式可以接受,能够接受更详细的垃圾分类方式的居民所占比例很少,如将垃圾分为食物垃圾、非食物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居民仅有7.4%的比例,以上数据说明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不够,需要对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显示,部分居民认为小区垃圾分类处理和小区的管理存在一定关系,74.0%的居民认为如果政府采取奖励或惩罚的方式督促此项活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会更好;如果政府对小区生活垃圾处理采取收费和罚款等方式给予奖惩,36.2%的居民认为按照每户收费比较合理,54.2%的人认为如果居民做到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不收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区居民在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层面存在很大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家庭分类搜集处理行为

调查表明小区生活垃圾的家庭分类处理现状不佳,仅有26.3%的居民在家里丢放垃圾时经常做到分类处理,有高达33.7%的居民从未进行过垃圾分类处理。有些居民虽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但分类不够精细,尤其是有毒有害物品处理效果,在调查的居民中仅有29.3%的比例能够做到将塑料、纸或纸壳、厨余垃圾等进行单独存放,能够将电池、药品等污染较大的废弃物品做特殊处理的比例非常低,仅有15.2%,还有一些居民考虑过对这些物品进行单独处理,但小区没有便利的条件。

小区生活垃圾处理效果与小区居民生活垃圾丢放行为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有高达31.9%的居民从未进行过生活垃圾的分类丢放,说明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分类认识不到位。48.2%的居民有对生活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处理的意愿,但因为小区中的垃圾箱种类不够用,没有办法对生活垃圾进一步分类处理,说明需要物业或管理层面的部门对此项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废弃物品的回收也强化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调查显示有45.8%的居民愿意出售纸壳(废纸)、塑料、金属、废弃衣物等生活垃圾,说明在垃圾的回收和分类处理上,有偿回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需要加强。

(三)小区管理和宣传活动

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与小区的管理和宣传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区没制定生活垃圾管理等相关条例,仅有33.7%的小区能经常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益处的宣传活动,但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说明小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和宣传不到位。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上社会公益等宣传较少,如在调查小区中有74.4%的小区从没有社会相关组织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与益处的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四)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

小区生活垃圾的回收及垃圾站处理垃圾的方式是生活垃圾处理效果的有力保障,所以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生活垃圾都得不到最终的有效处理。调查显示,回收站能做到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比例仅占35.8%,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的比例是17.8%,利用沼气池发酵的比例是20%,还有一些厨余垃圾被随意堆放。对纸壳和废弃塑料的回收处理也不理想,虽然二者二次加工的回收效率已分别达到73.6%和62.5%,但仍有部分纸壳或塑料被随意堆放,使资源达到一定程度的浪费及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调查显示,有58.0%的药品、电池等有毒或污染较大的垃圾与其他的垃圾混合回收,仅有25.4%的此类垃圾做单独回收进行特殊处理,还有16.6%的此类垃圾被随意堆放。

三、小区垃圾处理及回收存在的问题

(一)小区生活垃圾丢弃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四川南充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从垃圾的丢弃处理上看,一小部分居民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不知道哪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甚至有些居民不能辨认垃圾箱上的“回收”与“不回收”的简单文字,说明垃圾箱的外观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社区对垃圾回收利用的益处宣传不够。其次,有些居民因垃圾分类搜集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不愿意进行分类处理;还有一部分居民只是简单地做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如厨余垃圾为一类,其他的所有垃圾为另外一类,没有将电池、针管、药品等有毒物品做单独处理;还有部分居民只是将纸壳、塑料袋、塑料瓶、废旧衣物等可以出售的垃圾进行单独分类,而其他的所有垃圾为另外一类并进行统一丢弃。能够做到将药品、电池等有毒物品进行单独处理的居民非常少。我们知道电池、药品等有毒物品对环境污染是非常大的,仅一节干电池污染的水量就足够一个人一辈子的用水量,如果每个人都将电池随意丢弃,那么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非常大的。第三,还有部分居民有对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处理的意愿,但是没有足够的容器,或者小区的垃圾回收箱设置很简单,仅有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即使做了详细的分类但在丢弃时还是与其他垃圾混合丢弃。

(二)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社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够重视,即使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垃圾清洁人员在收集处理垃圾时还是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合收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小区居民分类丢弃垃圾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政府对小区的生活垃圾处理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大部分小区对生活垃圾的丢弃和回收都是处于一种放任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处理。

四、小区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目前,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居民、社区还是垃圾回收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责任。首先,社区要保证小区内有足够的垃圾回收容器,小区至少要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电池和药品有毒物品回收三类回收容器。第二,社区要加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宣传与监管工作,对小区居民要经常宣传垃圾回收处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益处,对不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的居民要采取不收取其生活垃圾或惩罚等方式进行督促。小区要有垃圾引导员,并对垃圾清运工进行监督,对其不按要求回收垃圾的行为进行惩罚。第三,社区要适当地改变垃圾箱的外观设计,适当增加简易图案,以增强其可辨认的直观性,使得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降低垃圾分类箱的识别,并加强其对垃圾分类处理益处的认知。第四,政府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奖惩的法律法规,或设置多种方案以达到生活垃圾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如增加清洁工的工资、加强垃圾回收站的管理、在回收站附件建设生活垃圾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监督小区对居民处理生活垃圾的管理,可采取奖惩结合或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方式,如果居民不按规定处理生活垃圾则增加其垃圾回收管理费,用作垃圾二次分类的工作人员的奖励,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则免去其生活垃圾管理费,对那些长期坚持垃圾分离处理的居民要进行适当的资金奖励,以扩大影响和垃圾回收的效益。第五,政府也可采取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投入的方式,对生活垃圾有偿回收,即按不同生活垃圾种类进行有偿回收,以强化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6篇

一、数据分析

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图1、2、3),大部分中学生觉得垃圾分类很有意义,但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其中大部分中学生不知道垃圾该怎么分类。只有小部分中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流程。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是存在的,但在行动上能做到的并不多。大部分中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愿意分类扔垃圾的人也不多。主要原因是觉得太麻烦或不会分类。中学生可能觉得垃圾分类与自己利益无关,因此不愿意把一袋袋垃圾分开,加之周围的分类情况并不普遍,导致垃圾分类现象并没有改善。可回收垃圾箱里的垃圾有些是不可回收的,说明中学生对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

二、分类意义及建议

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第7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四分类”的指导原则,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逐渐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监督制度、回收处理流程、主体责任体系、检查考核标准,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努力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的规范分类和回收,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效益。

二、具体措施

(一)开展垃圾分类培训。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使干部职工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总体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普及知识等内容,加深干部职工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二)深入营造宣传氛围。在局机关通过QQ群、微信群、宣传栏、印发宣传小册子和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干部职工心中;结合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和存放场所,推动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的日常应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严格其他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管理和清理流程,在办公室和公共区域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两分类”配置垃圾桶,引导干部职工主动分类、自觉投放。在机关食堂配置四分类垃圾桶,食堂餐厨垃圾由专门的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企业进行收集和处理。

(四)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万安镇城区有关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分类投放桶边督导、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入户宣传等形式向小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参与率、覆盖面和投放准确率,形成全社会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垃圾分类台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数量、去向;对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进行统一回收处置。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财政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生活垃圾分类任务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负责局机关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及检查和考核工作。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购置生活垃圾分类所需的四分类垃圾桶、两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在局办公楼各办公室和公共区域及机关食堂等地放置垃圾分类设施,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印发垃圾分类知识手册,为完成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保障。落实餐厨垃圾由专门的收运公司进行收集处理的制度。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