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4-01-07 16:31:50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1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46-02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正处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也更能接收新事物,但是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却很难把握人生的好恶,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因此,做好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所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狭隘的小农思想的长期影响,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而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的呼声也随之而来。然而,纵观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虽纷至沓来,但所有的理念和思想却与农村的基础教育难以融合,尤其是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大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政治学科功能的发挥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现状堪忧。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有:

1.农村学校教育中智育和德育的位置摆放不正,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

在农村中学,常常把语数外三科看成是主要学科,是必须学的,而其他学科都作为副科,不是那么重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开不开政治课程是学校的事,是教师自己的事,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本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是个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同时有的教师认为政治学科人人都可以教,政治课教学无外乎是把政治知识让学生勾画在书上,然后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记在脑海中,最后在各种考试中默写出来的简单灌输式教学。

2.农村中学缺少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在农村,大多数的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再加上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机制,无法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甚至连必要的教师业务素质培训都很少开展或无法开展,久而久之,教师自我学习观念就淡薄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教师的知识、观念得不到更新,知识的陈旧导致方法的陈旧,方法的陈旧将导致教育的落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足够的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倾向。

3.农村中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孩子思想形成和塑造的土壤,父母的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料。然而,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效率却非常低下,父辈们本身读过的书就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老师,交给学校。加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了能让自己的下一代生活的更好,农村中,有80%的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们从小就和父母分离,大多数孩子都是隔代抚养,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再加上大多数的老人都会溺爱孩子,认为只要不干什么违法的事情就任由其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孩子任意妄为、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络等。这些孩子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思想出现偏差,他们叛逆,在学校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捣乱,逃学,打架斗殴,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二、解决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探索新思路,在培养学生智育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德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环境,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采用以下对策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1.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长久以来,由于现实的和历史的各种原因,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发达地区,交通信息闭塞,发展十分缓慢。学校经费不足是当前农村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各地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实行的“两免一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等问题。国家还需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农村教育,只有注重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受到重视。同时国家应监督农村地区的政府,让他们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确保农村教育有足够的教育经费,能进行必要的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培养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

2.切实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搞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搞好自身建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必须更新观念。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的观念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而大多数农村学校存在年龄和知识老化的问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培养一批年轻的、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

(2)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东西教给学生,从而教好学生。并且要根据时展的需要以及自身教育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3)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教育途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条件不断创新,敢于创新,寻找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在身心愉悦中学到知识。

(4)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引领他们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3.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中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

在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和户口等条件的限制,大批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跟随着进城读书,他们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让自己年迈的父母或孩子的亲戚帮着看管,这便产生“留守学生”问题。其中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或多数农村中小学校只重视智育而轻德育,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加之其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较浓,行为习惯较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较为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学生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之间共同努力,加强协作,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要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要加强沟通,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关爱留守孩子的合力,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对症下药,从他们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他们进行监督、教育,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此,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教师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发展;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主要特征

1、物质化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消费意识逐渐多元化。在这样的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大学生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物质条件,往往追求物质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相互攀比。在生活行为方面,他们推崇及时行乐和超前消费,并以此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譬如:配备高级电子设备(品牌电脑、新款手机、升级版MP4等)、购买高档化妆品、光顾高消费文娱场所等。

2、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和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现象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忽视集体主义。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不少年轻的大学生把实现高经济收入和高端的物质生活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第一位,重物质利益,轻理想追求,讲实惠和实用,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索取和奉献的关系上,过于强调索取,忽视奉献;在价值观念方面,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3、自由化

当代一些大学生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能尽快摆脱社会和家庭的“束缚”,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尚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从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譬如: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大学生当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规范、组织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个性化”。在男女交往方面,有些大学生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而忽视双方情感的义务和责任。在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方面,不少大学生行为失范,损坏公物、乱扔垃圾、排队插队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内容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

由于高职教育历史不长,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的特殊性了解不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时空谈理论,生搬硬套,缺乏与变化着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脱节,对热点焦点问题,教师没有做出科学的解答,在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 方法缺少个新,教育手段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和“浅、粗、哄、压”现象,思想道德教育不具体,不细致,不到位,不落实,仍然停留在浅层面上,往往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小道理维系工作,哄住就行,以奖金、行政、纪律、处理、处分等方式以训代教,这些情况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格格不入。

3. 网络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普及和运用给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网上负面信息冲击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二是网上充斥的各种落后腐朽的东西给接受能力强的、自我鉴别能力弱的学生思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三是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正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顽症,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解决措施及建议

1、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知思想

学生是思想教育的中心,而教育者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和内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当今社会,价值取向日益个性化并多元化,旧的老的思想教育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网络让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学生是认识新事物的先锋队,通过网络世界,他们的思想已不同以往,知识面变得广阔,思维变得敏捷。若沿用旧的说教灌输教育,则易引发学生反感,不能适应学生的新思维,更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让思想教育更加困难。新时期,要有新思路,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要性。教育者必须学会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把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是原来掌握真理的传授者,而是真正把学生引进门的引导者。

2、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标准,正确认识社会现实

针对一些特定的问题,很多思想教育者选择了回避,怕在学生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想让这些问题影响自己。这样做容易弄巧成拙,使学生在其他的途径获得不正确的信息,最后影响思想教育的进程,还会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发生变化。随着网络的飞度发展,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也逐渐多元化,他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获取到一些信息和观念。如果大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不具有信息的判断力,就必然会出现很多流言,这样传播的信息存在快速性、失真性和放大性,可能会引起一些恐慌,也可能使社会心态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影响社会秩序。所以,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回避就不尊重客观事实,让学生不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变化,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应对。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逐步完善各种机制, 才能开创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朱霞梅.多元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J],理论前沿,2009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解决措施

一、一、加强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要实现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育人员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育为先。这里的德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二、二、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的问题

1.教育内容单一化

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应该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知识水平相结合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偏重应试的需要,而忽略了实际作用,不能与社会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

2.教学手段的落后性

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停留在记忆、背诵等应试教育模式上,教育着眼点过多放在应付升学中,不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融入社会之中,而是进行灌输式教学,将大量的原理灌输给学生,一方面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会由于枯燥造成对教师传授道德规范的排斥和抗拒,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3.教学评价非科学化

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评估,应依据学生所掌握的的知识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表现来做出综合性评价,而不仅仅依靠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分数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是不科学的,会使得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略学生本身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

(二)“学”的问题

1.意志力缺乏,抗压能力差

人的意志力是随着年龄、知识、社会阅历的增长而增强的,初中学生处于意志力成长的初级阶段,普遍缺乏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主要表现在没有恒久的信念目标、缺乏自制力、辨别能力差、具有明显的对抗性和逆反心理等。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意志力,对遭受的挫折不能从容面对,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意志品质。

2.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新时期初中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上升,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私自利,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从而养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在集体活动中,缺乏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

3.价值观的偏差,自我教育意识淡薄

由于当前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家庭溺爱,自身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学生间的盲目攀比、盲目消费容易导致享乐主义的增生。目前,教师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缺乏自我教育意识。

(三)“社会”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得社会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社会广泛弘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使得拥有高新技术的实用性人才更受社会的重视,教育部门更加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的重要性。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以人为本,完善学校教育体系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立足于对人才的高要求标准,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把握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转向的紧迫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在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能动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不同范围、层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致力于学生德育和智育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之全面素质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想要传达给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念。在这个思想政治观念中,既包含了特定时代特定社会阶级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也包含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依据教育对象的特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要求进行分解编制,使教育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思想实际。

(二)创新教育方法,协调师生交流

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赖、相互理解的关系。在创新教育方法的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摒弃灌输式学习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理念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疏导,既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也要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给予严格的纪律处分。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也要重视其实际困难。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实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头人,必定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树立优秀的表率形象。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对于科目的分类中,学校大多重视对语数外的培养,而思想政治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因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活动之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深化和提高。

(三)纠正教育误区,优化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子女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在家庭中要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影响孩子行为发展,纠正重视家庭教育的误区。

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学生的主要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能够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功能,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要点,在家庭和社会中逐渐感受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全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达清.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师,2011(36)

[2]周忠梅.初中政治教育中相关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3(12)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78-02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上就更显不足,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脱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充斥其中,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大学生正处于心智不够成熟的时期,对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不能做出理性科学的判断与取舍,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是教育和引导的关键时期。张美俊在“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认为,“随着就业制度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成为大学生能否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然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等仍然着重于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技巧培训等方面,而不能随着时展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需要。”[1]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需要,贴近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完善

就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仍然停留在以往意识形态教育、就业形势政策分析、求职面试技巧等宏观层面,不完善、不完备的内容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时展和学生需要要求,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为学生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服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主体需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分层次有差别地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体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等,从而实现合理择业、成功就业,实现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缺乏创新 首先,片面而不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仍以传统僵化陈旧的课堂授课为主,单方向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互动沟通和交流指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主动性,说服力大打折扣。第二,单一而不够多样。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使用单一的集体讲授的方式,不能做到尊重个性差异、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指导。第三,与实践活动脱节。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导致大学生脑袋满满、行动缓缓,根本无法高效的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求职知识、就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和现状、大学生思想实际、时代特征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具体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指导大学生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1.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重大,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性质和方向的保证,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必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相脱节的现象,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努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结合点与交叉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环节中去,将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巨大作用。

2.完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就业期望值教育。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我评价过高的倾向,最终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因此,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冷静客观的评价与分析自我,了解自己经验的不足,了解当前的巨大就业压力,进行准确的自我职业定位,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职业和岗位,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第二,主体竞争意识教育。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体竞争的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去,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勇于竞争。一方面,可以开设面试模拟课程,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出现失败之后恐惧退缩甚至一蹶不振的现象,引导大学生正视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敢于竞争。

第三,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就业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倾向,正是社会责任感淡薄的表现。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择业、就业中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还要通过积极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与措施,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岗位无贵贱、基层就业也可以有广阔前景,引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满足社会需要,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3.创新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首先,坚持全程教育。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在毕业生中开展,而是要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针对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行具体的教育指导,这样教育时间较长,内容较丰富,才能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从容淡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二,坚持差别教育。由于大学生在成长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每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差别对待,大学生就业中也是如此。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面临的具体困难,通过个别谈话指导、就业咨询等加以有效疏导,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说服性。

第三,坚持网络教育。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成为必然,对传统的授课方法是很好的补充和创新。网络教学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内容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而且有利于内容的生动形象,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及实效性。

第四,坚持同龄人相互教育。伍翔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实践与探索”中认为“大学毕业生作为同龄人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比较相似,大学期间的共同生活使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因此面对就业中面临的思想、技巧方法问题,同学和朋友之间可以共同分析、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共同应对求职中的挫折与困难,共同努力共同前进。”[3]

参考文献:

[1] 高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实现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2008:33-40.

[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R].2001.

[3] 伍翔.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2-3.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干部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96-01

目前高校学生的主体已逐渐变为 “90后”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与“80后”有着较大的区别,“90后”出生和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意识形态也最为多元化的时期,其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的烙印。“90后”大学生干部队伍有着与普通同学的共性,同时又具备作为学生干部的特殊性。下面笔者将从当代大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关激励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局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明显

近年来,在社会一些负面影响下,高校学生干部谋职动机越来越倾向功利化 ,参加学生工作主要是为了给自己“镀金”,争取评优资格和解决入党问题,把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增加就业筹码作为学生工作的最大动力。大局意识淡薄,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学生干部一般会基于自己利益采取相应行动,缺乏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奉献精神。高校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奉行实用主义,认为学生工作是有偿服务,付出必然有相应的回报,好处多就多干,好处少就少干,没有好处就不干。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揣测领导意图,阿谀奉承,请客送礼进行感情投资,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产生矛盾时,毫不犹豫的选择满足一时之需,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句空话。学生干部队伍中理想变成“有利就想”,前途变成“有钱就图”,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错误倾向比较严重,缺乏一种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发奋学习、励精图治的远大抱负。

“不谋全局难以谋一域”,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大局定位意识,笔者做出了以下尝试:

1、在新生干事中定期举行 “干部入职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途径培养学生干部的大局意识。如笔者曾在一期干部入职培训班中邀请学院思政部主任为新生主讲了以增强大局意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在新干部入职前举办“宣誓”仪式,从而增强新入职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缺乏创新意识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极富青春活力的群体,在工作中应该具备并时刻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利用学生组织这个平台展示个人才华和自身魅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时一般采取沿袭过去工作方法:综合部门成员讨论结果,听取老师领导意见,决定策略的步骤制定工作计划,缺乏主动思考、积极创新、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他们认为学生干部最主要的任务是获得领导和老师的认同,得到心理满足。为了达到目的,部分学生干部大作表面文章,盲目追求政绩,一味取悦领导和老师,忽视同学的利益和要求。有少数干部还认为听话懂事的干部提升的机会更大,因此把“稳”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学生工作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学生干部队伍走向一条墨守陈规、落后僵化的死胡同,用旧思想、旧方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果一方面工作效率下降,同学积极性不高,加大学生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造成人才浪费,培养一批只会执行命令,不懂独立思考的学生干部,与学校、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美好愿望相悖。

为将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成为具备创新意识的真正的“领袖人物”,笔者采取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措施,激励各团体中的干部队伍定期上交创新活动策划,规定各部门干部的策划必须是之前从未尝试的,在激励下,我系的学生干部策划组织举办了很多新颖的活动,如“环保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礼仪先生比赛”等,既丰富了我系学生的文化生活,同时也给学生干部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为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创新意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团队协作理念欠缺

学生干部队伍目前大部分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法,由于部门设置过多,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责权限不明,手续繁杂,却并不能体现团队协作的理念。目前学生会组织一般有10到12个部门,每个部门干部与干事达8人以上,造成,组织机构部门众多,人员膨胀。学生干部队伍逐渐壮大,工作效率却不高,工作过程中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在执行工作时往往缺乏沟通和协作。很难提供给学生干部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学生干部享受不到的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另外,学生干部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肩负着将有效信息及时正确的传达给老师和同学的责任,因此开会成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会议多且繁琐,,学生干部疲于应付文山会海,占用大量时间。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应该是一个团结、协作、高效、精干的组织,精兵简政、增强团队理念成为学生干部队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团队协作意识,笔者在每届新生干事中定期举行 “干部入职培训班”的尝试,在“团日活动”项目上重点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团日活动”要求每3-4位新干事为一个组,协助新生班团支部策划举办一次“团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干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也使系部学生干部组织与基层干部组织间的协作沟通有了纵向的发展。

(四)对学习与工作间的关系处理欠缺科学统筹

学生干部首先应该是一名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干部工作则是把握好学习的同时对素质的提升。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干部中大部分都身兼数职,从学院到系,从系到班,几乎都担任职务。他们每天忙碌在繁杂的部门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统筹,大部分都不能很好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在每年的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虽然学院为激励学生干部,出台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干部的激励措施,但符合条件的学生干部却寥寥无几。甚至有学生干部出现“干部工作年年拿红本,学习成绩年年挂红灯”的现象。显然,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完全相脖。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科学统筹生活、学习、工作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使学生干部成为“能文能武”的综合人才,处理好学习与工作间的关系,笔者在学生干部队伍中成立了“学习脱贫”计划,由学生干部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组成“脱贫”小组,根据专业分配以一带三,为学生干部队伍中的“学习困难户”“脱贫致富”。另外,为更加完善机制,确立了“脱贫”小组惩罚制、“学习困难户”激励制的制度。该举措得到了普遍认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为使学生干部管理逐步规范化,建议还可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如《学生干部例会制》《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学生干部政治情况汇报制度》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一方面使上情下达、信息畅通,另一方面还可规范队伍、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 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68-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在新时期高校管理人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内容体系上要不断地创新,协调好事物各方面的关系,使各项工作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坚持德育为首,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工作服务于学生;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要求相关部门出台更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措施,统筹兼顾,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真正要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1.政治敏感性高,识别能力低。

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敏感性,他们通过各种媒体关心、了解国家大事,紧密跟踪国家在国际层面的交流和合作情况,具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关键时刻能够维护国家尊严,敢于直面尖锐的政治问题。但与此同时,他们虽然对政治较敏感,但缺乏过硬的理论基础,自身政治素质不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够,很难将其应用到社会实践和生活中,在当代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和误导下,容易陷入偏激的状态,被人利用,导致做出有损公共利益的事情。

2.缺乏坚定理想信念,急功近利心态强烈。

当今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逐步增多,但很多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理想信念淡化。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表现出矛盾的和多变的心理状态,缺乏稳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对待具体事物的价值观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理论的认知与实际的行动往往不一致,有时甚至存在矛盾与冲突,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较积极,他们乐于更早地接触社会,导致社会上不正之风(如功利主义)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和判断,在行为方面,他们表现地较急功近利,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做出有损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极端事件。

3.消极自卑,缺乏拼搏、上进意识。

缺乏上进心是当前一些大学生具有的思想状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就业缺乏足够的信心,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对于毕业后的前途表现得漠不关心,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认识实际生活,没有了为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决心和意志,也就难以有真正可行的动力来为之奋斗,导致在平时学习中得过且过,学习动力不足,不知为谁而学、不知学什么,敷衍了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对周边的事物、事件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缺乏自控能力;班级中思想凝聚力不强,总体学习的主导地位不太突出;上课的随意性较大,迟到、旷课现象较常见,常因散漫而荒废学业。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措施

1.确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统领全局,要用战略性的眼光来全面思考,创新工作理念,开拓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实处。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教育大学生为根本,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要以德育教育为先,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一般地做人的工作,而是共同处理人和事共同和谐发展的方法,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内涵。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的建设行为,它所做的工作不直接干预人的行为,而是主要依靠对象的自觉感悟,通过主客体双方的对话沟通来影响、诱导人的思想,构建、塑造人的意识观念等精神世界,通过精神世界的重塑来左右人的行为,外化为物质力量。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生活方式、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等诸多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种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地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全体教师应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工作,也是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深入发掘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新、创新教育方式,同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的大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相协调,从大学生的德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的塑造和建构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思想工作“可持续”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这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最终服务对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强制性的说服教育。无论从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建立崇高的价值观,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追求;在人才培养教育上,要摒弃统一标准、统一模式,走科学发展的路子,科学教育,以弘扬大学生的个性;在大学生转型期给予他们必要的人文关怀,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正确的指导,用必要的人文关怀把转型期大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状态;在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要为其创造良好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环境,特别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他们的榜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又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因此,做好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既定任务。

4.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其特有的规律和途径,在所有素质中发挥导向作用。根据系统原则,环境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系统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在工作中要坚持抓住两头,努力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始终坚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头脑;教师应坚持履行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义务,强化课堂教学,并以此为马克思理论教育的战略依托,同时不失时机地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按照不同年级、不同要求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掌握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自己的感官了解社会,用自己的行动落实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果,提升责任意识,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正确把握人生。

三、结 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团结协作的工作,在工作执行过程中,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完善应对措施,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努力贯彻管理方法,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彬.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2 郑永廷、朱礼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2005(5)

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措施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然而在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依旧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惑和心理问题,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现状,弘扬爱国理念,为不断培养优秀的建设者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以心理科学的教育为范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心理学理论作为教育的基础,以科学性的原则作为指导,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积极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的机制,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有关键性的作用。

2、 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和强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观念的塑造,而且对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塑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变和调节学生心理状况问题。它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和消除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和障碍。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水平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3、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强调对于唯物主义哲学的运用,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对于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观念的塑造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丰富和复杂。具体来说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对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4、开展工作的方式不同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在课堂讲授的方式和说教的形式,在因材施教方面有所欠缺和,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注重和强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宣泄和疏导,注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情感沟通,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断帮助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困难的疏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为培养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努力。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1、对象相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对自身政治觉悟的提高和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高校在培养和塑造学生问题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解决学生的心理冲突和问题,以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塑造和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目标相同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强调对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当学生在心理上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时,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 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无论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会采取多样化的教育途径,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观念的塑造,而且对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1、教育观念的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和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和强调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政治觉悟的提高,在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塑造和培养。因此,我们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2、教育方法的整合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应当十分注重和强调对学生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塑造和培养,在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依据大学生个性化的特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目标,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个性化的特色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采用说教的形式和一刀切的方法,这样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观念的塑造,而且对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3 教育环境的整合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的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和动荡,传统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了。尽管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体系已经日渐成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旧需要学校、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的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心理状况的缓解。

4、教育内容的整合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在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极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阻碍。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和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康复的措施,对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采用思想疏导和教育的方式,对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5、教育原则的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注重保密性原则的采取,强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积极运用和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措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

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具备良好的情绪把控能力,有效地塑造自身良好的品质,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措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塑造和培养方面的目标和原则是一致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两者进行全面整合,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并且有利于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有利于我国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参考文献]

[1] 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9,(2).

[2] 詹小平,丁立平,黄任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元结构”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8).

[3] 周晓晔,杨冬梅.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2,(20).

[4] 郑云恒.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与职业,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