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建设与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1-09 16:31:12
工程建设与管理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越来越重视,投资力度越来越大,新建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却呈现出“管建分离,重建清管”的严重失调现象。这就需要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建管结合,促使水利工程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进而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

一、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关系

国家颁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中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相关内容做了阐述。例如,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准备以及竣工检验等环节。建设项目管理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进行的控制、协调、组织和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以更好地实现建设目标。而建设项目运行管理则由项目管理主体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实现对项目进行控制、组织和计划活动。

由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定义可知,两者在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建设管理是基础,运行管理是水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尤其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均需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回收。因此,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倘若水利工程建设阶段不考虑对风险、投资、质量等因素控制,一方面会增加水利工程运行期间资金筹备难度,另一方面会使水利工程面临较多意想不到的风险。水利工程运行期间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影响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质量管理问题,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是保证其能够更好的造福百姓的保障,同时,也是保证水利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直以安全、经济、美观为目标,要想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对建设中出现的不合理问题要进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其中应用的施工技术非常多,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使用何种施工技术就存在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其作用的发挥也产生了影响。

(二)合同管理问题

任何工程的施工都要签订具体的合同,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包含着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包含着招标问题。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招标不规范的情况,招标中经常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对市场秩序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导致很多承包商的实力以及建设水平无法进行保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管理机制不足

水利工程行业的管理机制,对于其实际的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企业具有不同的分类,每一种类型的企业都具有不同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许多水利工程管理者的思想不尽先进,使得一些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政策不能适应水利工程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思想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不尽相符。一部分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不能正确对自己的管理职责进行认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能达到全面性的目标。

(四)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在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对管理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刻,在管理目标实施过程中没有使具体要求得到体现。很多的管理目标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管理控制措施没有落实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隐性施工项目,经常存在着管理人员对质量控制不到位的情况,施工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施工质量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现场管理不严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是管理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工程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对施工建设进行严格监督,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施工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管理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及时检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加强水利行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施工企业要不断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包括项目经理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强化管理层的安全意识。 把科学的管理理念融入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队伍的市场竞争力。

管理人员应参与工程施工,了解工程特性,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工程运行管理打下基础。 为了便于工程管理和使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 工程验收必须有管理人员参加,验收组要充分听取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交付管理单位进行运行管理。

(二)加大国家投入

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显提让收益中提取 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计提和专款专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形成政府与农民群众共同兴修水利的新局面。

(三)着力提高农民积极性

国家出钱、 农民出力,“以工代赈”。 “在提高农民积极性上,政府要把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当成一项工程,即政府是‘包工头’、农民是打工者。 政府根据农民提供的劳力来核算工资,如此一来,农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再四处奔波苦苦寻求岗位,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一家老小,缓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既能够解决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解决饮水与干旱问题,真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国家还要解决好可能会出现的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为农民兄弟解决后顾之忧。”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是需要占地的。由此而产成的失地农民国家一定要安置好。 如果有集体存留的土地,政府一定要优先补给这些农民。 没有存留土地,政府不能“打发”了事。

(四)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搞好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规范组建项目法人,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选择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人员组建项目法人,不仅要专业齐全,而且人员素质要高,要有施工管理经验。同时要加强对项目法人培训和教育,明确其权利、义务和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充实管理力量,狠抓现场管理。

(五)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是搞好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条件

力求规范工程招标投标,严格按照规定招标,规范评标工作,加强对专家评标议标过程的管理,严防围标、串标及违法违规行为,对挂靠、资质不符、信誉差的投标单位坚决予以清除,加大开标、评标、定标的透明度,继续推行招标结果公示制度,健全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和加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要积极学习外行业和外地的先进经验,改进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六)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是搞好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监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其次,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理工程师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现场重要管理者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理公司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专业齐全的优势,增添必要的检测、试验设备,拓宽服务范围。

(七)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适应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项目管理人员应做到一专多能,不仅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和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法律、经济、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调处理各方关系。

(八)加强质量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守质量关,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真正打造出优质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物,应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始终。监理单位作为质量监管的主体,在实际中应当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例如,在施工现场,它们应当加大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类施工主体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质量管理也要立足于企业实际以及地区实际,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显重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也需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方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业主方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就必须从源头抓好,从项目的决策阶段就要确定好一套科学的管理理念,认真地挑选各个阶段的管理人员并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各项措施得到真正落实。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使得项目在实行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相对专业的队伍来对项目进行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管控,同时也需权衡各方的利益使得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一伍. 试论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经济市场,2010,05:83-84.

[2]刘宝艳,杨永红.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2014,06:3-4.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2篇

关键词:河道工程建设管理程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河道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河道建设的防洪能力,而且还体现着一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充分认识河道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执行落实河道建设管理考核标准,加强各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河道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各级河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河道建设管理的主要程序

1、在河道建设的项目未实施时,主管单位应办理完质量监督的手续,使政府职能部门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监督。

2、尽快完成河道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报送主管单位进行严格审批。河道建设专项设计由水管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并完成河道建设专项设计报告。

3、在河道建设项目实施前,水管单位要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与河道建设单位签订河道建设合同。

4、在河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管单位履行建设单位职责,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及验收结算等工作;河道建设单位按照合同要求的工程量和工作量、进度和质量完成河道建设任务,及时申请验收和结算;监理单位负责对河道建设项目实施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控制,加强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的关系。

5、项目验收是检验工程河道建设作业是否达到标准的衡量手段,是全面考核工程河道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包括月度验收、专项工程验收和年度验收。

二、河道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河道建设管理不够重视

首先是防洪意识淡薄,一些主要河道多年都没有出现过险情,使人们误认为不会有大的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麻痹大意,直接的后果就是长年河道淤积,不疏导加固,在河道内弃碴设障、任意取土挖坑、开垦种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其次,一些部门和单位,在进行涉河建设中,不论证、不报批,任意侵占河道,随意修建违章建筑物,屡禁不止,造成了河道行洪能力下降。第三,任意向河道内排污,破坏了河道生态,由于河道长期无径流,一些河道基本上就是排污渠道,远远超过了河道的排污承载能力,不仅使河道两岸生态破坏,而且导致一些水库与灌溉工程受到侵害,使粮食和鱼类受到污染,给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

2、河道工程本身存在隐患

大部分堤防都是采取财政补贴、农民投工投劳进行建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河滩就地取材由砂性土堆筑而成,堤身渗漏大、边坡陡、稳定性差,堤防不均匀下沉、塌陷现象时有发生。河段在施工中挖取堤防两侧滩涂筑堤,形成造堤沟槽,极易导致滩岸失守和洪水直接冲刷堤防。堤防年久失修,堤顶、堤坡面冲沟和堤脚坍塌、根石走失等水毁现象比较普遍。

3、河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

河道治理绝大部分都是采取引导性的财政补贴,由于资金有限,使整治工程不能按照项目程序实施,大部分要靠受益范围内的农民投工投劳来完成。建设资金不足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固定的维护管理资金更少,致使堤防、护堤、护岸、坝垛、护坡、排退水涵闸等河道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部分险工无力加固,导致部分河段不能安全运行。为保证河道工程正常维修养护而专门开设的河道工程维护费实际征收水平远远达不到工程管理与整治所需。

三、加强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

1、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起沟通顺畅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2009 年10 月按照部级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经省局批准,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组织实施了新一轮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进一步优化管理、技术、工勤人员结构。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注重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教育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尽快掌握管理新知识和应用新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每年举办工程技术、财务管理、水法规知识等专业培训班,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自学、函授学习和各类培训。

3、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和修订了各类工作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工作运行规则、目标管理考核等48 项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部门管理职能、岗位职责,实现了制度配套联动。

4、建立考核激励办法

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一是年初局对各单位堤防管理、综合经营、规费征收、绿化等工作制定单项指标,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对工作人员实行德、能、勤、绩、廉等综合考核,重点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估,根据管理成效、完成经营指标奖惩兑现,并作为年度评先争优的依据。三是对管理人员、养护人员和经营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分类制定奖励办法,以先进促后进,缩小管理差距,激发工作热情。

四、实例

某区的河道共有1648 条,河道总长1146.7km,水域面积31km2。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没有整治河道,导致农村水环境不断恶化,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近郊城镇河道水质受到污染,黑臭严重;镇村级中小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深在0.5m~1.5m;河道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相当部分的村民生活污水、垃圾入河,部分养殖场、作坊、工厂等的污水未达标直接排入河道;中小河道整治和养护的专项经费不足;镇村级中小河道长效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从2006 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区844km 里尚未疏浚的镇村级河道实施全面整治,按照“面清、岸洁、有绿、流畅”的目标,从河道建设规划、草皮与林木生态、景观建设、河道建设施工以及日常管理几个方面入手,改善了中小河道面貌,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浩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水利. 2003(14)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3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2文献标识码:A

一、电力工程建设的现状

第一,施工人员素质低。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人才,虽然企业内部员工增多了,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却十分短缺,企业要求降低,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员工本身缺乏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引入了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施工人员不具备操作能力,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1]。

第二,工程建设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注重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忽视了实际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为追求利益冒着风险施工,这样往往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第三,外部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些施工地区处于山区,这就加大了增加了施工难度,施工也存在一定风险。

二、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文件的准备、施工条件的准备、施工开工的准备、安全文明施工的准备等。现场施工准备的充分与否,将影响未来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费用,影响政府、甲方、监理等相关方对项目的评价与验收;充分、全面的准备将避免很多潜在风险[2]。

第一,工程建设前对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在电力工程开始前对需要的材料,例如水泥、沥青防水卷材、钢筋、钢绞线、绝缘油等,设备就是相关操作的机械设备。电力施工的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对具体的操作工序要严格规范,在施工前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

第二,严格检查施工现场,其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着触电、工程坍塌以及高空坠物等问题,对这些问题一定要严加防范,提前检查。

第三,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的培训,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宁夏市有很多的旅游圣地,所以电力工程建设尤为重要。电力部门在工程施工前,对工程的任务目标、相关施工人员、施工的材料、施工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预见的问题都做了详细分析,为施工的顺利完成提供全面的支持。

三、对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预测

1、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识别

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预测,全面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注意电力建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效率。在风险可能发生以前,首先要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为了更为全面的预测各种风险的出现,参照以前工程风险的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做好所属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

2、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的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提高参与电力工程的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对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严格规范,借此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同时对电力工程建设保险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内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联系起来,对电力工程的承包合同等内容要加强保险认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险范围能够实现全面覆盖。

三、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一)完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所以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只有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才能符合标准.与其它行业不同,电力建设工程对质量的安全与技术集中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电力工程的施工设备较多,项目的规模一般不大但是分布广泛,施工组织之间存在着素质差异,以上几方面就是电力建设工程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电力工程建设要在项目管理上进行创新,离不开专业素质高、技能熟练、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的支持。宁夏市的电力部门为了提高人才素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不定期召开提升人才素质的专题会议,针对人才素质的急待提高问题做出了讨论,采用“六举措”的方法实行纵横交叉培育,快速打造新型人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3]。

(二)对工程建设定额进行有效管理

国家加大对电力体制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推进,工程建设定额也在不断发展,加快了施工市场的整改速度。对于工程建设定额的合理管理,有利于电力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创新,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工程建设定额的合理管理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效益。现在的定额管理难以符合电力工程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由于较多繁琐性、临时性的评估项目,对于预算编制的质量产生了影响。由于电力建设工程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而工程中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工程的投标者仅仅对自己报的单价负责,招标者承担了工程中的风险问题,这样的模式与风险和权力关系合理分担这一平等原则是符合的。电力工程的工程量要做到公开透明,这样才能使投标者获得平等的机会。同时这样的模式能抵制电力工程招标中不规范行为的出现,避免招标工程出现标底泄漏的现象,消除随之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净化市场,实现电力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4]。

(三)加强对电力工程建设的综合管理

西方国家先开始确立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并且这一理论开始逐步应用到工程建设方面,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也采用了现代项目管理这一理论。现代项目管理为项目在创新管理的方法上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是新管理方法的应用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包括了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理论、方法是通过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实现了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所谓的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就是指电力工程的建设者按照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实行全过程与全方位的管理方式[5]。

从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模仿到自主改革的一系列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内缺乏独立人才储备,采用引入外商资源这样的方式。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他国经验,我国向苏联学习了很多的先进经验,帮助很大,这一阶段主要走的是计划经济道路。第三阶段,电力工程建设开始依据“五制”原则开展建设工作的阶段,电力工程的建设模式向多样化趋势发展。第四阶段,把发电和输配分为两部分,这一阶段即发电集团公司对电力工程建设进行集中运行管理[6]。

结语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1]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检验――基于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 薛晓芳1,赵 毅1,王 月2,张文平3.建筑业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2(05)

[3] 寇靖华.加强过程控制的管理实践――表单化管理介绍[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3)

[4] 张佳强,王士同.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表单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08)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4篇

1.1搞好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

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后,选择适宜的方案,然后依照我国现有的经济体系法则,及以往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式,系统地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知识,结合现实情况,对项目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分析,为项目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

1.2合理确定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根木,只有抓好估算才能做到工程造价的宏观控制,对此必须建立对项目的科学决策和合理的投资估算指标。科学的决策应有一个含有完善经济评价参数的科学决策体系和决策责任制,合理的投资估算应有完整的投资估算指标和计算方法,并加强对投资估算的评审,确定工程投资估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源头上把好工程造价关。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2.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系统性的进行规划与设计的具体过程。这个环节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的高低与施工技术的优劣。在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时,可以将工程价值与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对于价值低而造价高的设计进行改进,最终达到效益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2.2.1方案的造价估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管理与审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有的方案的造价在估算时缺少一些项目的预算,导致估算结果低于实际值;而有的造价项目估算脱离实际,一些工程预算不考虑实际市场情况,凭空臆想,害怕预算结果低,导致预算值目标远高于实际值,不合理,缺少参考价值;再有一些施工图的预算或标底不够精准,影响到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造价控制目标的制定,最终不能达到以造价目标控制设计工作的目的。2.2.2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比选。为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果,从选择建设场地和工程总平面布置开始,直到最后结构构件的设计,都应进行多方案比选,从中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或者对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经济合理。2.2.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根据批准的可行性方案限额进行初步设计,保证工程投资预算在要求的限额内,在此范围内制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各专业技术人员在保证各专业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尽量减少无用的变更,层层把关,最大限度的控制项目投资在预算范围内。2.2.4推广采用标准设计。随着国家科技发展,工程标准日益变得完善,所以采用国标设计既可以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又符合国家法规的要求,同时降低了设计及施工费用,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项有利措施。2.2.5推行设计索赔及监理制度,加强设计变更管理。设计索赔和设计监理制度的推行能够真正提高人们对设计工作的重视,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造价意识。另外,设计图纸变更发生的越早,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反之则损失越大。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应尽量控制在设计阶段,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3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招投标实质上是一种市场有序竞争的行为,对降低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招投标工作是一项很专业化的工作,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形式。招标工作内容包括施工招标、设计招标和设备、材料招标等。推行招投标制最明显的效果是使投标人之间充分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价格上的竞争,使其下降并趋于合理,显然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4建设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

通常,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在财务方面,一定要做好整个工程施工前的资金预算。在正式施工时,将事先做好的资金预算定为工程投资的目标值,尽可能将工程施工的实际投资额控制在目标值之内,工程施工中的资金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收集的资金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研究分析,如果实际投资额超出目标值,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如果实际投资额低于目标值,继续保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总之,目的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要节约资金。

5在保修阶段进行控制

要注重工程竣工后善后工作的处理,保证竣工资料的齐全,其中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书对建设单位使用后的作用更为重要。如果竣工后工程有某些问题需进行维修,可以在保修期内随时通知施工方进行问题处理,减免建设单位为此而另行再花费用,增加重复支出,提高工程不必要的造价。

6结束语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5篇

1.1疏于对施工资源的管理在现代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使用到的所有与施工相关的各种物料,统称为施工资源,包括施工原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成本等。由此可见,施工资源是工程施工建设的根本,是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施工资源的管理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施工质量。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恰恰忽视了对这方面的管理。不仅导致在施工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部分劣质原材料流入到施工现场,造成施工质量问题,还使得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调配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混乱,严重降低了施工效率。此外,由于施工成本管理也出现了漏洞,致使有限的资金难以被全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仅拖延了施工工期,还导致了资金的浪费。1.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认识上存在误区成本管理意识的强弱是成本管理工作有效与否的关键性问题。首先表现在领导层面上。一些领导由于对成本管理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其的重要性也缺乏了解,因此对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样一来就会给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甚至使成本管理工作无法展开。这是意识薄弱的表现。其次表现在具体成本管理人员上。很多工程建设单位将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仅仅放在了财务人员的肩上。然而财务人员虽然在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但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只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如此一来,在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无论领导层还是普通职员,都认为是财务部门事情,甚至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咎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2、加强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的一些对策探讨

2.1构建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综合管理平台,需要从升级管理模式做起。在新的发展时期,工程施工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了。因此,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特别是监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谓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具有强大综合管理能力的新模式。它不仅能够将各项管理内容都纳入到该综合管理平台中,还能够根据管理内容各自的管理特点和管理要求,自动地制定出管理方案。特别在成本管理方面,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能够不间断地监控资金的运转情况,掌握资金的“一举一动”,从而提高对成本的管理能力。2.2优化施工管理体系优化管理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施工单位要优化管理机构,撤置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层级,从而提高关系效能。同时,还需要明确管理责任,并应用问责制,谁的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谁就要担负相应的责任。此外,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施工管理队伍素质。如可以采取培训手段,积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和道德法律方面的培训,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为管理队伍输入新鲜血液。2.3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制定统一的成本管理标准,并规定管理细则,使成本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尽量满足成本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再者,详细记录成本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并仔细核对,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2.4模块化管理方法的应用模块化管理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工程管理概念。有鉴于现代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业界提出了这种管理方法。它将整个管理工作这块“大蛋糕”切分成了若干块“小蛋糕”,这些“小蛋糕”包括材料成本管理、施工方案设计成本管理、施工资源(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管理等。将整个管理工作进行模块化分解后,每一个管理模块都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案。并可以建立明确的分块责任制度,也即将每一个模块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这样一来就杜绝了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不明、相互扯皮、互踢皮球等不良现象。而且,管理工作的模块化,意味着管理工作的简单化,而简单化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高效化。因此,模块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适量控制水平和成本管理效能。

3、结束语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6篇

 

一、水利工程建设期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1.施工前质量管理

 

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 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2.施工过程中管理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 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权限与责任不明确

 

政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主体,也是整个水利工程体制建设和工程管理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市场意识不是特别明确,导致一些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权限与责任不明确。由于政府的权限过大,导致项目法人的权力虚化,无法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显示其突出作用和地位,也导致项目法人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单薄,一旦遇到具体的问题,政府很难追究其相关责任。

 

2.监理单位缺乏必要的重视

 

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来看,监理单位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项目的目标控制,这样也就使得监理单位拥有行使具体工作职能的权力,但由于其市场主体地位不明,与业主处于一种被动从属的关系,无法有效发挥正常的职能和作用,现实中的监理单位很多情况下只是虚设的职位,并无实权可言。此外,在政府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条例中,对于监理单位的责任和工作权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规定监理单位约业主之间的明确关系,使得监理单位的处境相对尴尬。

 

3.缺乏完善的法治体制

 

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需依赖于健全的法治社会环境 ,法律有推动促进市场机制形成的重要条件。据统计,全球大概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也有小部分推行市场积极体制的国家没有获得成功,并且各个市场积极市场和国家之间的发展程度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与具体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法治环境有极大地关系,缺乏一个稳健的法律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解决措施

 

1.严格项目立项和审批程序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立项、审批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对报批项目逐级、逐项审查,报批项目必须有科学、详实的可研报告和规划设计方案,对那些效益不佳、不合实际的项目要坚决取缔;对一些重点项目审查立项,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由审批部门组建专家组,亲临工程现场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公开评审;对“虚报”、“谎报”工程项目的地方和单位,一经查实,即要严肃查处。

 

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全面推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各项制度,本着公开、公正、诚信、择优的原则,按照招投标程序和标准择优选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对分包工程负终身责任。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中要明确各自的工程任务、质量标准、施工方法、工程进度、处罚办法等内容,坚决避免界限不清、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等问题。各承包参建单位按法人单位要求,成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检测机构,形成健全的自检体系。

 

(2)严把施工设备、材料关。工程施工设备、材料是把好质量关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使用性能及寿命。工程建设时要对设备、材料进行检测、评定,优先选用质量达标、价格优惠的正规厂家产品,对大型设备、大量材料应由政府统一采购,坚决制止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坚持打击材料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

 

(3)严格施工程序和技术标准,强化质量监督。工程施工中,要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建立多级联控的质量保障体系。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法律依据,合同中要明确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承包商、监理员必须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旁站。监理人员要全天候式检查验收承包商的所有施工活动和工艺过程,每项工序、工程完成后应先由承包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监理人员验收签认,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验收。

 

四、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基础作用

 

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是个“系统工程”的大概念。水利工程安全和耐久性是由整个系统和每一个单元的质量保障来实现的。具体要抓好以下5个方面:

 

(1)加强地质勘察工作,重视排水和防护设计。下部结构是保证工程总体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方面,大型人工构造物有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基础工程,工程病害往往由于不良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而引发,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基础工程的勘察和设计。

 

(2)提高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与抗渗性。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枢纽重要组成部分,若干个水工建筑物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并相互配合,一个修建不好,都将影响水利枢纽的使用性能。优质的建筑材料,科学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机械,在水利工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3)根据工程建设中暴露出的质量隐患和事故抓紧修订现行的规范标准,补充生产急需的缺项,不断完善设计施工,检测,养护标准规范体系。

 

(4)重视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和材料的抗腐蚀性。这是混凝土结构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AAR)必须引起重视,水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一大技术难题,金属构件锈蚀防治是普遍问题。

 

(5)严格施工工艺,开发专用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没有素质合格的工程人员,没有先进的配套机械设备,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施工组织和工艺,也就生产不出好产品,同时还要强调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应充分顾及对将来的影响,对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资金的合理利用,今天的工程应为后代留下一个更适合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是给下一代增添生活的阴影。

工程建设与管理第7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涵义

英国特许建造学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这样定义的: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在给定的费用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时完成只有一定功能和经济实用性的项目。

建设部2003年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件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涵义作了明确的定义,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

因此,无论国外或是国内,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内容包括计划、协调、控制和管理等。

(二)业务范围

按照建设部2004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前期策划,经济分析、专项评估与投资确定;

2.协助建设单位办理土地征用、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

3.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设计要求、组织评审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监督实施,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优化、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并进行投资控制;

4.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

5. 协助建设单位与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或施工企业及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等企业签订合同并监督实施;

6.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实施用款计划,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决算,处理工程索赔,组织竣工验收,向建设单位方移交竣工档案资料;

7.生产试运行及工程保修期管理,组织项目后评估;

8.项目管理合同约定的其他工作。

从以上业务范围来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能够代表建设单位统筹资源,把前面提及的各种拆零细分的专业服务(前期策划、造价控制、设计过程管理、招标、监理、审图)以及其它管理因素“化零为整”进行综合管理。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

(三)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还不配套和健全,有待不断完善。目前相应的政策规章主要有:

1.《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文)等。

二、建设工程监理

(一)涵义

建设工程监理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产物,国外没有与建设工程监理完全一致的概念。

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于1995年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中指出: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二)业务范围

1995年,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章第九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司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因此,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归纳为“三控、两管、一协调”。

(三)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

从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到现在,建设工程监理不但覆盖面扩大而且涉及到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地位、权利、职责和义务,同时也从制度上约束工程监理的行为,确保了工程监理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目前涉及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6.“工程建设监理规定”;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

(四)发展回顾

建设部于1988年的《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实行建设监理制。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8~1993年,是监理的试点阶段。1989年建设监理制首先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宁波、沈阳、哈尔滨、深圳八市和能源、交通的水电与公路系统试点。随后,试点工作发展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20个工业交通部门;

2.1993~1995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稳步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

3.1995年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从1996年开始,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1996~2000年,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139—2000)颁布前,是我国建设监理制的发展期,自1996年起在全国大、中型建设项目、国家投资工程,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外资和中外合资工程等实行建设监理制。此间监理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进度和费用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成效显著。

我国建立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最初构想是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即从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保修阶段都实行监理;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都要进行控制。但由于监理的产生和发展基础,首先从施工阶段质量、进度、费用等内容以实施监督为主,人员的配备、工作内容等方面都较强地体现了施工阶段的监理,加之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间,人们的思想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以及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建设监理的理论研究不到位,使对监理的概念、定位、作用和职责的理解有反复,导致目前监理单位在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开展监理工作较少,建设监理主要集中于施工阶段,而且多侧重于工程质量监理。

目前绝大部分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从事的是施工阶段的监理,如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6省市172156个监理工程的调查统计,从事施工阶段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有148192个,占86.08%,而从事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招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阶段咨询服务的仅占13.92%。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工程监理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及提供者、业务范围、法律责任、行业准入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一)服务对象及提供者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范围较大。它不单纯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项目参与各方都需要项目管理,如建设单位方项目管理、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方项目管理等。但由于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因此建设单位方的项目管理是一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核心,若其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没有或者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的施工单位或者设计单位,也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此外项目参与各方,若其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建设工程监理则不同。根据《建筑法》第三十二条,将建设工程监理定位为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所以,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就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实施监理。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监理的唯一服务对象。

(二)业务范围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此已作了明确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而工程监理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这在《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因此从业务范围上讲,建设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

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另一大区别在于:前者可包括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承担相应的设计工作),甚至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而建设工程监理一般不包括设计和设计过程管理,更不涉及项目前期策划。

(三)法律责任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同时项目管理是政府提倡和鼓励的一种管理方式,根据项目规模、性质不同其实施的灵活性较大,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的内容及深度要求可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约定,明确责任。

建设监理制从产生至今发展已有18年的历史,国家有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系统与之相配套,对工程监理工作的地位、权利、职责、义务和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制定了一套适用于监理的标准合同文本。

(四)行业准入

国家对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只有符合条件的监理单位才能进入本行业;监理工程师已经成为一种专业人士,必须通过考试发证注册登记才能执业。

根据建设部2004年颁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可以看出,国家没有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设定新的准入制度,而是对与建筑业相关的具备资质的企业开放,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去,同时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设定新的准入制度。这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和要求,也将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