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部智慧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11-08 11:02:09
教育部智慧教育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1篇

1.唱好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曲;

2.唱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曲;

3.唱好智慧教育应用能力建设曲;

4.唱好智慧教育建设学习借鉴曲。

目前,湖北省麻城市将筹措5.7亿元,建设智慧城市。麻城市决定用7年时间,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20个工程。智慧城市受到当地政府的推崇,“智慧教育”也成为了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的重要目标。

其实在这之前,麻城市已开展了市级信息系统建设,如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三通”即“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使用了麻城市云视讯教室等。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意义非凡。对于加快当地教育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扩充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推进教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新课程执教能力;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创新素养;紧密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等大有裨益。

为将此项工作全面深入推进,笔者认为,需要唱好智慧教育建设“四部曲”:

1.唱好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曲。一是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在规划时间内,普及学校计算机采用虚拟云终端系统,每一所学校普及课堂自动录播系统、移动计算机房,中心级幼儿园普及多媒体教室。二是教育网络设施。教育信息网基本实现升级换代,教育系统IDC机房设备先进、功能齐全,IPV6网络平台及相关教学与应用服务普及,与上级教育信息网实现高速互联,远程教学系统和远程会议系统应用频繁。

2.唱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曲。一是教育基础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共享,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各项应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两平台”的应用力度。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构建覆盖全市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新模式。构建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全市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

3.唱好智慧教育应用能力建设曲。一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开展一轮部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水平全员培训,培养一批教育技术专业骨干,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领导、探索与实践能力。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全面探索与实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评价能力,积极开展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方式实践研究,积极探索电子书包建设方式,组建若干跨学科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三是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继续举办每年度的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学生电脑作品评选与竞赛活动,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道德文化建设,探索建立并适时普及信息健康师岗位。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教师的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2篇

“即使你的孩子上的是一所优质小学,也不一定能够进优质初中,而你的孩子上一所普通小学,却有可能通过名额分配等方式升到某一所优质初中”,“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改革预期给“择校热”浇了一桶冰水,就连一直被看作利益寻租“钉子户”的“共建生”也被斩掉。此次新政破旧立新的决心不可说不大,但落地的复杂性首先在于如何公平行事、取信于民。

“谁能告诉我,学校片区到底是怎么划的?”同一小区内的孩子被分入不同学校的状况,让河南郑州的刘女士发出尖锐的疑问。

如何合理划片,考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哪怕只是最轻微的一缩一扩,都必须既符合义务教育法公平均衡的法理诉求,又要求解民众利益关切的“最大公约数”。在学校差距较大的城市片区,强力推进划片就近入学,导致一墙之隔或一路之隔“百姓悲喜两重天”的情况已不在少数。

将“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拿到阳光下晒一晒的强烈呼声,似乎一开始就与家长们对新政的期待相伴而行。因为没有了透明、公平的改革底色涂抹,“免试”和“就近”如同在风中飘摇的旌旗,只有鼓与呼,难有落与实。

就近入学起点是均衡,终点是公平。但这条路却并非坦途。

1986年,就近入学第一次在《义务教育法》中现身,此后,就近入学每一次的重申都伴随着行政的铁腕。行政者用强政严法“犁”去“马太效应”在教育地图上种下的苦果,但“立竿见影”背后,教育肌理仍然是参差不平、峰谷并存。待风声一过,“择校热”又卷土重来。

在择校与就近入学漫长的拉锯战中,优质校与薄弱校差距长期存在的现实让家长择校的瘾头难以戒除,生源分布、校际均衡之路在行政治理策马扬鞭之下仍然收效甚微。缓步而行的教育均衡如何跑赢时间?

改革,意味着对既有利益链条的重构,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短暂酝酿,这枚“石子”的涟漪从教育圈扩散到房地产圈。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3篇

教育智慧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首先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认知和教育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与一定的教育境界高度协调一致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它既是道,又是术;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它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又表现为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和化难为易的本领。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受传统的相沿成习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束缚,以及急功近利式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影响,在中国现实的教育中,具有这样的教育智慧的校长和教师是不多的。

在我接触过的校长中,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就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富有教育智慧的校长,他正在推动和实施的“语文主题学习”也是一项富有教育智慧的教改实验。

这样说,首先在于他基于教育实践的对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的独特认知,这种认知不是概念的推演,而是一种独具慧眼的发现:

——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还是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

——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用理科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我们知道,数学是举一反三,我们做了一个例题,然后就会了10个题目。这是理科的学习方式。但是,语文学习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语文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读得多了,积累就丰富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认识就加深了。

读了这些话,会让人有一种思想上的顿悟之感。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语文,但却很少有人独立思考过这一学科的学习规律是什么,常见的发表于报刊上的所谓思考,往往都是人云亦云,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思想的顿悟和智慧的发现。

之所以说“语文主题学习”是一个富于教育智慧的教改实验,还在于李希贵基于对语文教育独特规律的把握而提出的简简单单极易操作的教改思路:

——我们要从“语文主题学习”这个角度,统一以下三个思想:第一,一个学期课内阅读100万字,一个学年课内阅读200万字。第二,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第三,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不要精雕细刻,不要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否则,学生会觉得语文深不可测。如果让老师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语文背后怎么有这么多深奥的东西,学了几天也不能发现。给学生这样的误解,把语文搞成好像一般人学不了的东西,这样对学生太危险了。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如果是在放假之前发到手中,我们在暑假、寒假里就读完了,甚至两天时间就读完了语文课本,可是我们却还要拿过来再上20个星期,烦不烦!所以衡量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标准,就是一个学期在课内能不能把7本书(指为实施“语文主题学习”而编选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读完。

——老师讲的东西多,就不可能进行“主题学习”。所以,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将三分之二的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八节语文课,留下二到三节学统编教材,其他的时间让学生阅读。

——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有好多家长。一阅读就让孩子写读后感,一阅读就让孩子干什么事,搞得孩子不要阅读了。所以,不要着急,不要拔苗助长,要有耐心。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孩子会主动去写,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应当说,这是一个非“学术”的学术框架,让人一看就懂,一点也不深奥、玄虚。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所谓的学术研究,却是成心让人看不懂。让人看不懂的东西不是智慧、真知,而是蒙骗人的假知。

在谈到“语文主题学习”时,李希贵还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把事情说得简单,做得也简单。其实,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才真正叫智慧。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才是最不简单的。因为要做得简单,必须看得透彻、想得透彻。

从李希贵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要想拥有教育智慧,就应当回到教育实践。十几年前,我们提出校长和教师要多向书本学习,多向理论学习,多向外面好的经验学习。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大量外来的东西不断地输入,造成了很多人崇尚外面的东西,而对我们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却不够重视,甚至忽略,结果造成了中国教育的一种“失语症”——重复书本上的东西,或是某种已经被公认的东西,而我们自己的一些个性化的经验、体会却很少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我们自身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专业成长。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4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教育管理

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为当前我国教育注入新动力。在智能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也正发生深刻变革,不断加速聚合裂变,“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模式的系统与结构正在发生裂变并引发新的教育形式,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聚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包括翻转课堂、互联网+、慕课、微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并最终指向智慧教育理念与模式及其新格局的构建。

一、智慧教育发展与内涵

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报告中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意在利用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的生产、协作与管理方式,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基于IBM的智慧计算框架,将地球上一切东西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最终让人类能够更透彻地感应世界的本质和变化。“智慧教育”是由“智慧地球”的概念启发而延伸而来。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是:学习者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与资源的全球整合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智慧教育予以关注并展开相关研究,赋予智慧教育不同的内涵,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程度逐步加深,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创新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智慧教育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推动力,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相继提出了智慧教育概念,并进行深入研究,如表1所示。分析并综合这些专家学者智慧教育理念的共通之处,不难发现智慧教育的本质:智慧教育强调教育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高校变革教育管理理念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施展高成效的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按需供给的教育思维;学生主动开展自适应学习,学习掌握信息的获取,学会“智能化”的学习与自我管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二、智慧教育管理现存的问题

智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建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智慧教育资源利用率得到空前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利用智慧教育,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仍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智慧教育管理模式滞后受传统高等教育的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走的还是传统的单一化的教育管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智慧教育,对智慧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对课程设置缺少信息化导向,对教师考核扁平化,对学生智慧教育实践能力缺乏培养,智慧教育管理模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

2.智慧教育模式定位模糊智慧教育以信息化为基础,他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实现预期层级更高、包涵信息基数更大,信息化只是智慧教育管理方式的基底,不能简单地将二者认定为同一种事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从根本上看到在教育领域信息化与智慧化之间的异同,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认知智慧教育理念、发展智慧教育模式、实践智慧教育方法时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导致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定位模糊,产生了偏差,而这直接影响到智慧教育的具体执行和相关配套措施、制度及政策的建设与完善。

3.智慧教育存在资源浪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借助这些信息设备平台,可以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多的高校并没有对智慧教育进行深层次挖掘,只局限于简单的采用,往往无法发掘智慧教育中蕴含的提升教育模式的宝贵信息,造成资源浪费。首先,由于层次和范围不同,高校的办学规模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资源不完整、不规范、不兼容,智慧教育管理平台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不同教育主体甚至于同一教育主体中的数据都没有建立互通共享的思路,缺乏成熟化规范、系统化管理、标准化数据。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各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使教育管理效率大大折扣,由于高校之间共享资源机制不健全,很多高校为了落实预期教育管理目标,唯有依据自身要求标准引进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平台,相互之间没有进行信息沟通,极可能造成过度投资和资金浪费。其次,智慧教育的开展必须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信息平台,智慧教育模式涵盖学校所有机构设置,除了传统教育管理主要关联的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息息相关的技术部门。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育决策的生成,需要各个部门协助完成,各个部门分别提供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提供,各个部门都有自身要求,具备各自特点,甚至取决于与各部门相关的上级系统,因此数据格式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缺乏一套兼容的教育管理模式标准,这些部门各自为政构建信息系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教师缺乏智慧教育素养高校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深厚,但缺乏智慧教育系统知识的训练,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运用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使用能力不足,缺少利用智慧教育的意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如Spoc、Mooc、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但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理念保守,教学方法单一,依旧只是利用板书、PPT进行课上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学重点仍然在理论知识上。甚至有部分老师对智慧教育理解有偏差,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智慧教育,没有从本质上把握智慧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把智慧教育与教学思想相融和,没有从智慧教育角度出发教授与学生交互共创学习内容。

三、智慧教育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智慧教育随之应运而生,它把信息技术的核心实质与教育发展结合起来,为教学方式注入全新活力,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实践,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传统的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更多是的从工作绩效角度出发考量,因此,传统教育管理规则性更强,灵活性不够,各教育教学部门间虽互有关联,但彼此间由于工作性质与重点不同,一定范围内存在脱节现象。高校在建设自身智慧教育平台同时可开放平台,开通与校外高校交流与沟通的合作渠道,借鉴并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应用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利用企业先天技术优势,与企业互联互通,借助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师生之间更多反映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彼此之间关系更多呈现对立性,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授模式多样化,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碰撞。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模式从学生本位思想出发,强调学生不再是被教育者,而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是引导者;拓宽了学生对于智慧教育的认知,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教学,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多元学习情境;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的设备操作,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的过程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现了在教育管理方面的自适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教学资源有限、技术平台缺乏等因素制约,课程教学中互动性明显不足,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直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资料、构思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智慧教育平台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又增加了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性,大为提升了课堂教学互动性。

四、基于智慧教育教育管理路径

1.建立完善的智慧教育平台为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充分融合并发挥作用,高校作为智慧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之一,应熟知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构想框架,确立思路,洞悉发展前沿动态和未来走向,树立“智慧教育是手段,而非目的”的正确理念。

2.构建智慧教师队伍在教育信息背景下有效的开展智慧教育,教师的转变极为重要。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思想意识引导,确保智慧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智慧教育理念真正在老师心中落地生根;引导老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找寻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开展讲座或者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普及智慧教育理念,加深教师对智慧教育实践的理解;增进智慧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督促教师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提升智慧教学的比例;转换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定位自己身份,找寻全新教学方式,用平等沟通互动方式培养学生。

3.提升学生自适应能力教育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也不例外,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适应”能力,智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智慧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师生二元关系,学生成为主导者,教师成为引领者,二者是完全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在这一情境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发展规划等多维度进行学习结构的选择与构建,构建更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具备更主动的参与性。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潜在能力,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发散;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性,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平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课程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的联通;采取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考量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效,由单一考核向多样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五、结束语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5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育评价;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由于教育具有长期性、潜在性、滞后性等特点,在当今技术迅速变革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很容易成为制约国家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短板"。智慧教育是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的延伸,目的是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整合和运用,为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当前智慧教育评价理论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理论指导,智慧教育建设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曲折。

一、智慧教育评价现存问题

"智慧教育"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与响应。例如,美国教育部在2010年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g计划2010》的规划战略,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也在2011年了《推进智慧教育战略》。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随后以宁波、杭州、上海等为代表的国内多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推进智慧教育的规划与实施。

评价是衡量智慧教育标准与水平的关键。纵观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评价一直是薄弱环节,"重建设,轻评价"、"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在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较为突出。对智慧教育评价的不够重视,会导致在教育智慧化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例如,评价理念落后、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方法和技术上存在缺陷等。为了突破上述现实困局,有必要对教育智慧化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真实反映智慧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而通过评价促进智慧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1.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

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的测量过程(闫冉冉,2014)。评价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领域(赵晓声等,2014)。当前有关智慧教育评价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例如,焦宝聪等(2004)将教育信息化评价定义为根据一定标准,通过系统、科学的整合、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评判教育信息化价值的过程。张晨婧仔等(2015)指出智慧教育评价就是包括评价人员、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等评价内容在内的动态评估过程,其目的是充分优化教育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本文认为,智慧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全面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各要素,运用评价指标对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智慧教育评价的特征

智慧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慧教育评价的特征是其内在技术载体特点的释放。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整合下,智慧教育评价也呈现如下特征:

(1)评价内容的广泛性

郑燕林和柳海民(2015)指出,虽然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状态的评价,但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环境与资源现状、教育投入与产出等也是教育评价的内容。由于智慧教育涉及的面广,因此对智慧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例如,可以考察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以评价智慧教育建设的效率与效果;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正是因为智慧教育评价的维度多,所以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也更为复杂。

(2)评价方向的正确性

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结果,智慧教育评价既强调教育过程的智慧性水平,也考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程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发现智慧教育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进而保证智慧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3)评价过程的智慧性

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点。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由于难以收集评价依据或限于技术等因素而导致评价信息收集的不全面,容易导致主观评价或过于依赖经验判断(郑燕林、柳海民,2015)。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智慧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评价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能更加客户、形象地了解智慧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4)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智慧教育的涉及面较广,其相关主体包括政府、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等。由于智慧教育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传统的评价方式要么限于技术水平,要么限于评价主体的不明确,导致在评价过程中难以全面反映智慧教育建设的真实情况。

三、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施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全面的、可靠的评价依据(郑燕林、柳海民,2015)。目前智慧教育的推进和建设主体主要是政府,智慧教育服务的提供商一般是企业,在中间缺少对政府项目推进过程合理性和供应商产品和服务有效性的评价与监督。

1.智慧教育评价相关主体的剖析

智慧教育涉及的主体较多也较为复杂,智慧教育评价的核心虽然是对学生学习绩效与成长状态的评价,但又并不限于此。一般来说,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主体包括项目建设的规划者、发起与组织者、教育技术提供者、教育资源提供者和教育资源使用者,包括对教育投入合理性、教学资源质量、教学设施设备的先进性与运行的可靠性、智慧教育使用者满意度等。图1是智慧教育各相关主体的关系图。

根据图1,可以按照角色将智慧教育的相关主体分为战略层、业务层和使用层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规划者、业务层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发起者和教育技术的提供者、使用层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

(1)战略层面的相关主体。战略层面的智慧教育主体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规划者,通常指教育局等政府单位。由于智慧教育是事关国家未来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政府一直在其发展上扮演着规划者和主导者的角色,跟踪智慧教育发展动态、研究和出台智慧教育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文件是教育事业主管部门的义务。目前,政府对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介入程度是非常深的。以宁波市的"人人通"空中课堂项目为例,政府不仅是项目的发起人和承建人,而且直接组织教学资源并且确定教育资源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方式。

(2)业务层面的相关主体。业务层面的智慧教育相关主体主要指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者和教育技术的提供者。通常来说,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者是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是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开展的教育信息化推广工作。与智慧教育规划者相比,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拥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权,也更注重当时、当地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关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计划也更加详细。教育技术提供者的主体是信息通信(ICT)企业,如IBM、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包括拥有教育技术资源的其他单位,如大学的电化教育中心、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装备中心等。

(3)使用层面的相关主体。教育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师与生的关系,所以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是智慧教育的直接相关者。没有教育者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则智慧教育就只是一种口号;缺乏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即使教育资源再丰富,智慧教育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如何有效对接两者不仅直接影响智慧教育的推广和扩大,而且影响使用者的使用粘性。目前来说,教育资源提供者的主体是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人员,主要是学校的老师,但是智慧教育技术让任何人都有机会可以创建教育资源,例如教育研究专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

2.智慧教育评价内容框架的构建

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发起者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教育机构。尽管信息通信(ICT)企业在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和推广上居功至伟,智慧教育建设进程的真正启动还是始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对概念的认可和采纳。但是,由于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项目实施通常要外包给ICT 企业完成。当然,在特定情况下项目发起者也可以自己完成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投入应用以后效果如何,则主要和项目使用者的感受有关。从第三方的立场评价项目的发起、实施以及应用效果,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合理而充分。ICT 企业提出"智慧教育"概念,主要出于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参与智慧教育建设项目,不仅是配合新技术的推广,更是要借助新技术的运用,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具体而言,合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立项是否出于对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防止把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演变为"口号化"、"虚幻化"的政绩工程,结果有了"面子"、却没"里子";其次,立项是否基于对智慧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但却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利用,教育环境智慧化、教育资源智慧化、教育管理智慧化、教育服务智慧化都是其目标。

(2)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科学与规范。从第三方角度考察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应主要关注三方面问题:接包方资质、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日常管理。

①接包方资质。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涉及高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最合理的选择是外包o专业团队(如ICT企业、教育机构)实施。那么,就需要考察是否形成了公开的遴选机制,确保最优秀的团队获得项目。此外,政府在某些项目中既是发起者也是承接者,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也是值得评估的。

②项目财务管理。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切实评价资金来源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是否恰当。由于是关于"教育"的投资,国内的实践通常是政府出资。但是,国外的做法通常是政策性投融资和商业性投融资相结合。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资金筹集办法;不同类型的资金,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③项目日常管理。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具有创新性、复杂性、探索性、和专业性等特点,良好的日常管理是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必备条件。良好的项目日常管理首先需要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其次需要有力的执行和监督。

(3)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具体项目在智慧教育建设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效果评价。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类的项目,应主要考察定量指标(如覆盖程度、先进程度)的完成情况;而教育应用类项目的建设,则不仅要考核定量指标(如某一应用的点击率和平均打开时间),还要考察定性指标(如某一应用是否对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预期的改变)。

3.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当前,系统构建智慧教育的评价体系不仅是智慧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智慧教育实际建设推进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智慧教育不同主体的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评价体系。由图2可知,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评价体系涉及规划者、实施者和使用者三个主体,不同主体的评价内容以及不同评价内容的评价标准都不一致。

(1)对智慧教育规划者的评价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智慧教育的规划者通常是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一般是指国家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规划者来说,通常涉及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划的制定,往往是把握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不能做到全面、细致地开展一个项目,因此政策导向的准确性、现实与理论的差距、可行性、投入与可预见性回报等都是对规划者政策制定及其效果的评价。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和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理解是影响智慧教育规划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也是对智慧教育规划者的评价内容。其中,对教育发展现状把握的评价标准是项目的可行性,而可行性的内涵比较广泛,包括技术的可行性、设备的可靠性、资金投入的可行性、接受能力的可行性等;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理解的评价标准是定位的准确性,包括发展方向定位、目标群体定位、预期效果定位等。

(2)对智慧教育实施者的评价

由于智慧教育项目实施的主体包括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对实施者进行的评价包括接包方资质、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日常管理三个部分。由于智慧教育实施的主体包括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和教育技术提供者两类,因此对不同的实施者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既是资金投入者,也是项目的管理者、监督者和持续跟踪维护和改进者,通常是市区县的教育局,少数是资源条件比较丰富的学校。正是因为项目发起者这些特殊的角色,所以在智慧教育项目的推进和改进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只是关注于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显著性建设水平的评价,而忽视了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的重要角色地位。

由于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和教育技术的提供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对项目发起者和技术提供者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项目建设和推进中的财务情况和其他日常管理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对智慧教育项目实施者的评价包括接包方的资质评价、项目财务管理评价和项目日常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其中,接包方资质评价包括遴选机制健全性评价、遴选过程公平性评价;项目财务管理评价包括资金筹措能力评价、资金使用透明性评价两个方面;项目日常管理包括管理制度严谨性评价、管理实效实现性评价两个方面。

(3)对智慧教育使用者的评价

智慧教育使用者是智慧教育建设与推进的直接受益者,对智慧教育的建设水平有着直观感受。通过对智慧教育使用者的评价,不仅能发现现有智慧教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对技术提供者进行客观的评价,也能了解他们对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并期望他们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建议。

整体而言,对智慧教育评价者的使用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外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是指智慧教育的技术先进性、内容的丰富程度等,这此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感受和使用的频繁程度,建设内容覆盖程度和建设内容先进程度是最主要的两个评价标准;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使用者思维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积极有效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行为方式的影响和行为结果的影响三个方面。

四、智慧教育评价的实践建议

评价是为了智慧教育的更好发展,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智慧教育的关键。为提高智慧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智慧教育评价。智慧教育评价是智慧教育推进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智慧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进行全面的智慧教育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所以,应在充分理解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局部试点、重点推进的方法,为进行全面的智慧教育评价做好铺垫。

(2)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评r标准的统一性与规范性是开展智慧教育评价的基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不仅有利于智慧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也有助于约束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不良现象的产生。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标准制度并出台相关法规细则,进而对智慧教育建设实践进行指导。

(3)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结果能否反馈以及反馈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智慧教育评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评价结果作为了解智慧教育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的直接依据,只有反馈至相关主体那里,才能及时做出修正、查漏补缺,进而保证智慧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前,我国智慧教育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的个体层面来看,智慧教育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长期以来,智慧教育建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面子轻里子"、"重口号轻实际"等不良现象。为了使智慧教育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进行智慧教育的评价十分必要。智慧教育的评价不是目的,通过积极合理的评价使得智慧教育真正"智慧化"才是评价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闫冉冉. 中学信息化教育装备效益评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晓声,卢燕,袁新瑞.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14(6):51-57.

[3]焦宝聪,柳少军,陈兰平. 对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智能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2-16.

[4]郑燕林,柳海民. 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25-31.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6篇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后,国内的首个专注教育信息化展会一一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新闻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自愿加入了“中国智慧教育媒体联盟”,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据悉,该联盟是中国首个智慧教育圈的媒体联盟,也是首个集合智慧教育产业链上所有行业媒体的联盟。其将搭建媒体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广智慧教育理念为宗旨,倡议通过教育公益行动,教育文化之旅等系列行为,在交流中探寻智慧教育,共同完善“智慧教育生态圈”。

可见,未来的教育是智慧教育的时代。在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教育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是一场教育界的产业革命,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人曾用如此鲜明的对比来描绘智慧教育:“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网络;越来越少的教室,越来越多的咖啡厅和厨房;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交互;越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合作:越来越少的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确实,这些你曾不敢想象的场景,已经随着技术的倒逼,悄悄渗透到了我们周围。

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智慧教育得到了来自政府、教育部门和企业等各方的极大关注。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而一些一线城市在智慧教育上的先行也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如上海联通与中欧商学院推出的、基于iPad平台开发的iCourse课件系统,已经在包括“平安校园”在内的多个智慧教育行业中应用;今年的7月20日,宁波鄞州区教育局推出的智慧教育“空中课堂”正式开课……智慧教育的鲜花朵朵绽放。伴随着各地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国家巨大的财力支持。据业界人士预测智慧教育将推动整个产业价值提升,2020年或将超万亿。

教育部智慧教育第7篇

教育是一种智慧活动,是培养健康人格、智慧人生的活动,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的应用,更应当是智慧的教育。智慧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其薄弱环节。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的实质是,通过进一步扩大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来为教育活动提供最好的智慧支撑,以促进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和智慧水平,让教育溯及其本质,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更有智慧。

关键词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

“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其革命性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1],也在重塑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格局。现代化的含义里面多了一个全新的内容,那就是“信息化”。面对信息化的强劲动力作用,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关注和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之路,以及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和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也把教育信息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予以推进。《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2]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3]为此,教育部专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行具体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体系、数字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作用初步显现,但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4]可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从设施技术建设到内涵本质拓展的转折期。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其核心价值理念的问题,即关于其核心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推进教育信息化?为了学习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抑或帮助学生全面,形成智慧?正是通过这种追问,我们发现只有智慧教育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核心价值取向,是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所在。

1何为智慧教育

什么是智慧?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智慧是人们“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智慧是一个与知识既联系密切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知识通常是指人们公认并且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有关事物和现象,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信息,是一种静态的对世界的描述和总结。而智慧则是人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或学习知识后形成的一种动态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和形成新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受教育者了解知识,记住知识,提升修养,还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性,追求智慧,完美人生?这是知识教育与智慧教育的分界线。知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目的是授人以知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育的核心,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知识而展开,为知识而服务。教师的职责是生动活泼、完整无误地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他们学习知识,而学生的使命则是通过作业练习、背诵等方式,认真地学习知识,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智慧教育基于对于人的本质、教育本质等问题的追问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的目的是授人以智慧,智慧的养成和应用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在于教会人们学会质疑,教人走向生活。教师的职责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完善自我,弘扬个性,而学生的使命则是在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思考、质辩等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生存智慧。[6]

2教育信息化何以关涉智慧教育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有何关系?这可以从人的本质说起。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7]这种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本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当然,对于人而言,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意义所在。而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既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除了哲学在一直追求智慧外,还有一门学科也在始终不渝地追求着智慧,那就是教育”。[8]对于教育活动而言,知识很重要,智慧更重要。知识只是形成智慧的基础,智慧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所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促进人的智慧发展,培育智慧品质,提升智慧力量,形成智慧人生,即将自然、社会和他人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受教育个体的智慧。[9]知识向智慧的转化,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人类最大的改变和影响之一,便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已经,而且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正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信息化既然是教育的一种全新发展,那么它必然与其他教育方式一样,首先必然要服务于教育的目的,追求智慧,其次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它也应该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慧人生。对此,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4]正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从教育部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追求中有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等诸多方面,但是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还是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即智慧教育。

3教育信息化何以实现智慧教育

当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4]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呢?首先,教育信息化必须体现智慧教育的全新理念。这要求我们必须追本溯源,实现对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本质的充分观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战略,而不是作为信息化战略来对待。教育信息化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教育性和技术性。两者是有机融合的,不能割裂开来。在十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教育与信息化不能有效融合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认识得不够清晰,被酷炫的信息技术迷花了眼,只见技术不见教育,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忘记了智慧的培养。其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教育,而不是信息化。教育是本源,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化不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信息化而教育,恰好相反,应该是为了教育而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培养智慧而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开发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育过程,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启迪学生的智慧,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于教育。可见,教育信息化突出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合。因此,只有更新观念,把教育信息化当作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地融合智慧教育,回复其本来面目。

其次,教育信息化必须着眼于智慧教育的图式建构。在教育教学中,智慧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为了达到“智慧目的”,必须使用“智慧手段”。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这一“现代智慧手段”来构建一个“智慧”的教育环境,使教与学产生“智慧的结晶”。在数字化信息时代,那种我们欲通过教育而达致的智慧被称之为“数字智慧”。它包括几层含义: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而获取的新认知力(超出使用传统技术手段所获取的认知力的那部分)中得到或产生智慧;二是理性反思信息技术而得以完善的数字化生活智慧。数字智慧只有通过人类思维与数字技术的不断交互才能达到。因此,教育信息化要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必然需要一个信息化“智慧教育”图式的建构。信息化“智慧教育”图式的建构的基本思路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撑,通过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库、高效的信息化教与学模式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打造出一种新型的、便利的、自主的、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教学环境,把教师和学生从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为复杂、更有价值、更需智慧,也更能培养智慧的学习、教学任务中去。[10]这也就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所确立的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4]

总之,教育是一种智慧活动,是培养健康人格、智慧人生的活动,绝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实际上是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发展,使教育活动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其薄弱环节。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尽可能地通过扩大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来为教育活动提供最好的智慧支撑,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和智慧水平,让教育回归其本质,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更有智慧。

参考文献

[1]曾虎,王大军.八国首脑发表《全球信息社会冲绳》[N].光明日报,2000-07-2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EB/OL].新华社.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新华社.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6]朱胜爱,陈瑜姝.智慧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走向———关于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研究的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0(6):1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3.

[8]余华东.论智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4.

[9]靖国平.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的演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