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合集7篇)

时间:2023-10-18 10:15:25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1篇

关键词:人民警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65-02

引言

党的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阐述。在阐述中,特别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正、平等、法治、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人民警察队伍的建设实际,司法部门提炼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当代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构建当代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不仅有利于警察队伍建设,塑造忠诚警魂和优良警风,更有利于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当代人民警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价值观是人对周围事物意义存在性、重要性的评价与看法,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的特点。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行业、部门、团体中具有统治地位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定义、构成、标准与评价的态度与看法,主要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指的是统治阶级通过一定思想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的引导,对人民警察队伍施加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使其行为认识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实践价值,“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当代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1]。

(一)教材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人民警察队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材是上级下发的教育材料,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低,教材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较少。但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若只是照本宣科理论知识,利用枯燥的方式实施教育内容,易造成干警对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一知半解,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教法单一程式

就我国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而言,其教学效果呈现出单一化和程式的不足。单一化是指教学方法种类少,主要是依赖会议灌输。新兴的网络教育、心理教育在人民警察的思想教育中并未真正发挥作用。程式化是指多数的价值观教育宣传采用的均是讲课和听课的教育模式,在这种常规化的教育模式中,受教育者很难产生共鸣。并且,教学中不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人民警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工作,忽视教育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效果是评价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在实际的调查中,教育行为实施的前后,人民警察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的诸多制约,自身的改变较小。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又缺乏实际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整个价值观的建设中,现状不容乐观[2]。

二、当代人民警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当代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上强调忠诚于党和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为民”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的思想,是维护人民当家做力的重要途径。“公正”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树立公正执法与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廉洁”是人民警察价值观的基础,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突出清正廉洁。

但是,社会诉求偏重警察的业务而非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学术偏重警察工作实际而非教育培训的社会因素;警察群体学习需求不足、创新型不足、机制不完善的群体因素;干警自身学习意识的淡薄、观念的滞后、个体学习的困难的个体因素。这三个方面严重制约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建设,为改善其现状,提出以下途径。

(一)从实际出发,丰富教育内容

加强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在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干警实际需求的条件下,丰富教育内涵。在此要求下,加强人民警察的忠诚度教育、注重为人民服务教育、强调公正廉洁执法教育至关重要[3]。

警察职业的忠诚度,指的是警察职业甘愿奉献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态度。在忠诚教育的内容中,增加警察忠诚教育的终身机制,并且将其作为提升警察忠诚度的关键。按照具体的环节划分为各类专项环节教育、入警教育以及高等警察教育,以此建立警察在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忠诚教育的常态化建设机制,并使其成为终身制。这种机制最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脚点,有利于人民的满意度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能够增强警察的职业感,提升警察的职业能力水平。

警察职业的为民教育,体现在执法为民理念、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中。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进行警察教育时,也应当将为人民服务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警察的权力来源于人民,通过对公仆意识和忧患意识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护民、爱民、为民的目标,防止各种和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

公正和廉洁教育是警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实现公正执法,可提高警察的执法公信力。中共十中强调:“以党建带动对建,抓班子带队伍”的建设方式,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执法培训和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警察基层的文明,提升科学执法的能力。在相关准则的细化下,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执法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媒体和人民的监督,使人民警察的执法工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4]。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实施的好坏是影响警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接收认同程度的重要因素。只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教育中,将理论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结合人民警察的先锋模范事迹和精神,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典型,在警察队伍中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学习氛围。

1.利用新型媒介的传导作用,加强网络教育

例如,利用飞信、微信以及相关社交软件,向警察队伍定时推送有关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图文消息;利用趣味软件,提升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相关主题的放映。利用多样的新型媒体,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

2.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心灵沟通

青年警察在目前的警察队伍中占有的比例较大。青年的个性鲜明、心理复杂,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开展心理辅导。在方式上,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对话,也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及时掌握并解决其心理障碍,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好地位警察个体服务。

3.通过扩展教育形式,实现警察队伍与个体的自我学习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离不开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教育的组织者要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增强学习宣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警察个体要注重核心价值理念的消化与吸收。在“领导型学习班子”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机制,达成终身化的学习目标。

(三)明确教育目标,加强体制建设

人民警察的绩效考察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与评价制度。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选用,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加强人民警察日常培训工作的整体评估与考核,能够实现人民警察队伍的有效建设。人民警察属于公务员,完善评估工作和《公务员法》的衔接,将使评价体制建设更加合理[5]。

第一,完善相关激励举措。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提升警察核心教育的影响力,使人民警察的日常工作更具有威信。在实际工作中可知,将人民警察的经济利益和培训工作开展,并与立功受奖评优挂钩,能大大提升培训的实际效果。第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教学效果。在培训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的费用纳入单位开支中;另外,政法部门应落实人民警察的奖励基金,定期划拨,保证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稳定性。

结语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警察队伍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现状进行考量,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警察队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方法。核心价值理念的建立,为新时期警察队伍的发展壮大开拓了新的视角,使警察队伍的思想政治方向坚定明确,能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刘基政.转型期我国警察心理干预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郑海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文化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兆瑞.警察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2篇

关键词:警察;核心价值观;内涵

基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报告[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以及对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相应的调研,在今后针对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在不同的方面不断的努力,做到同时提高自身认识、创造新的形式和丰富其中的内容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取得更好的实效,才能真正让队伍正规化,从而达到提高公安工作水平的最终目标。本文就“如何完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做简要解析。

一、加强统筹规划,提高思想觉悟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是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和需要。在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包括了众多的领域和方面,不仅宣传部门要做好工作,公安队伍自身责任同样巨大。各级党委贯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硬的方针及路线,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放在相应的重要位置,让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每一样任务落到实处,各项工作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密切的配合、通力的合作。

其次,在教育中,要在思想认识上进行控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也同时反映着它的丰富的内涵以及实践中的要求,同样也是他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的表达。

二、完善组织形式,提高教育针对性

1、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公安机关的领导管干部在该教育活动中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对自己提出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做好带头作用,守卫共产党人的心灵净土。却终做不到的我要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要先做到,用自身的行动推动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建设。

2、要明确和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教育活动中不免会遇到许多不同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同时也要结合因事施教,是每一个民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把我个人的学习重点,只有这样核心价值教育才会有真正的实效。

3、要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

运用传统的大众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传播,创新传播方式,从而做到情理交融、浅出深入,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成为名进的情感寄托和内心指南针,更进一步的提升公安队伍精神。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活动,拉近警民关系,让群众更了解警察的价值观,更好的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

4、要有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完成制度的保障,着重有效的完善奖惩机制,为教育活动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第二个方面是要加大从优待警力度,在实现、发展并且维护公安民警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关爱民警的氛围,让民警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感觉。

三、丰富教育活动,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内容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着重在中华名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方面,从道德层面出发积极宣传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人们往这方面引导,这样就能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以下分为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加强警察职业忠诚度教育

职业的忠诚,要有认真的态度、献身的精神,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职业中,警察也不会例外。忠诚教育终生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终生教育机制,使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觉性,做到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体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注重警察为民服务教育

1、要明确警察权力的来源,牢牢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在对广大人民警察队伍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首先要让所有警察对自己的历史使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源有个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一名人民警察,必需从人民警察权力的来源、警察的忧患意识、职责意识等方面对其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排忧解难上面。

2、树立服务人民的公仆意识

新时期背景下人民警察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在工作中,需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人民群众的安危收到侵犯时,要不惜一切代价,敢于牺牲自己,去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在人民群众受到患难时,能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做到心系天下、心系人民,真正树立人民警察的公仆意识。

(三)重点开展公正廉洁执法教育

公安机关的这种法律和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树立公正、公平、执法的观念,真正加强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权限意识,能够不惧暴力、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以维护社会正义为已任,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公平,不断促进社会和平正义。人民警察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一维护社会和平正义的神圣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为之拼搏、为之奉献。更要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制度、机制的约束,更好地促进政法干警廉洁自律。

深入开展人民警察队伍的公正廉洁教育,是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人民警察队伍中狠抓公正廉洁教育,才能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充分发挥人民警察的先进模范作用[2]。

四、健全教育机制,提高教育效果

(一)加强考核评估,提升整体效果

人民警察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通过建立人民警察日常考核评估工作与《公务员法》的衔接机制,能够有效的提升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利用公务员年终考核,可以有效的把年度考核与日常绩效考核相结合,更加便于测评警察日常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完善激励措施,强化教育效果

通过激励优秀,鞭策落后,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实际效果。合理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能进一步提高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增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建立奖惩机制,是推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警察教育培训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奖惩要求,制定相关制度方案加以落实。在实际教育培训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奖惩机制的落实工作,充分体现,教育培训工作与人民警察经济利益挂钩,与立功受奖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这样才能够使教育培训工作要与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大大提高人民警察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教育效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必须有着强有力的物质及经费保障,为日常教育工作及特殊教育奖励提供支持,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人民警察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经费方面,经费来源是重点,一方面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需费用纳入到单位日常工作支出中去,使其成为单位的正常和必要经费支出项目,保证教育的充足;另一方面,要努力在更高一级的政法部门建立人民警察教育奖励基金,上级部门定向定额的对基金进行正常划拨,用于人民警察考核并奖励的经费来源。只有保证了经费来源的固定性,才能为教育工作提供最大的稳定性。

在教育办公设备方面,首先要确保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其次应当注重对教育设备的更新及维护,及时的引进最新的最科学的教育设备;再者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打造不同氛围的教育环境;最后要注重软环境的建立,例如图书、影片的购买等。良好的办公环境及设备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引起人民警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谈治国理政 [M]. 外文出版社, 2014:163-165.

[2] 曹国柱.论新时期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成与培育[D].复旦大学.2009.

[3] 杨玉海.试论人民警察公正执法的标准及实现途径[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2:34.

[4] 黄明.建设一支执法为民、廉洁高效的警察队伍[J].求实.2013.19:34.

[5] 蔡蓉英.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1:57.

[6] 陈菲.浅议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培育途径[J].辽宁.品牌.2012:35-37.

[7] 何修猛.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丰富和发展[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1:23-25.

[8] 黄鹏红.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2:24-25.

[9] 刘德伦,戴安良.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1:22-25.

[10] 陈桂香.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06:133-134.

[11] 方蒸蒸,吴小虹. 论公安文化视域下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J]. 森林公安,2015,05:46-48.

[12] 郭紫怡. 当代警察形象的重塑[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9:421+424.

[13] 李建宁,李亮. 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 公安教育,2011,10:70-73.

[14] 樊爱霞.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探究[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70-73.

[15] 陆东,刘华瑜.关于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4):21-24.

[16] 杨司.关于建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J].公安研究, 2009(6):36-38.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3篇

摘 要 本文结合羽毛球的教学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拟将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相结合,以探讨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相似之处,通过运动心理学研究为羽毛球教学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研究方法 羽毛球教学

运动心理学主要是探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并探究心理变化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将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相结合,以讨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羽毛球专选队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以“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羽毛球教学”等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了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并整理,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2.访谈法

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羽毛球专选队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运动心理学的首先出现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父顾拜旦提出的。在他的倡议下,1913年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了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运动心理学进入科学的行列。1920-1940年,苏联、德国、美国等国均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探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视程度,陆续都开展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立了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议,同时也涌现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使的运动心理得以迅速发展。

三、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以某一主题,通过访谈者与受访对象的对话、交流获取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访谈。

(二)观察法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又被称为“现场观察”,是指在自然观察中,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使者的行为进行观察。

2.实验室观察法

实验观察法是指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种特定的实验室中让他们白由活动,或规定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系统的观察,观察者可以借助一些设备仪器,通过单项玻璃、摄像机和电视监视器进行隐蔽观察,这叫“实验室观察法”也叫“系统观察法”。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标准化的个性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焦虑情绪测验等工具都有其特定的测定范围和作用。在采用心理测验法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工具。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一般要受过专门的培训,或者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来实施。

(四)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它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观察,而且运动员别人可以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准实验3种。

四、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访谈法、观察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羽毛球专选队教练员的访谈中,了解到羽毛球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示范法、讲解法以及分组练习法。

(二)实验研究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几年关于运动心理学实验研究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都有涉及。

五、结论

通过整理文献和访谈发现,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相似之处,均采用了访谈和观察法,另外通过实验研究法,以科学实验与羽毛球运动相结合的特点,为羽毛球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羽毛球运动员的优势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解缤,于新彦.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后场球落点判断过程直觉性决策的眼动特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6):735-740.

[2] 程勇民.知识表征、运动水平及其年龄阶段对羽毛球竞赛情景中直觉性运动决策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4篇

摘 要 本文结合羽毛球的教学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拟将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相结合,以探讨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相似之处,通过运动心理学研究为羽毛球教学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研究方法 羽毛球教学

运动心理学主要是探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并探究心理变化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将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相结合,以讨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羽毛球专选队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以“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羽毛球教学”等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了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并整理,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2.访谈法

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羽毛球专选队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运动心理学的首先出现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父顾拜旦提出的。在他的倡议下,1913年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了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运动心理学进入科学的行列。1920-1940年,苏联、德国、美国等国均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探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视程度,陆续都开展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立了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议,同时也涌现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使的运动心理得以迅速发展。

三、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以某一主题,通过访谈者与受访对象的对话、交流获取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访谈。

(二)观察法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又被称为“现场观察”,是指在自然观察中,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使者的行为进行观察。

2.实验室观察法

实验观察法是指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种特定的实验室中让他们白由活动,或规定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系统的观察,观察者可以借助一些设备仪器,通过单项玻璃、摄像机和电视监视器进行隐蔽观察,这叫“实验室观察法”也叫“系统观察法”。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标准化的个性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焦虑情绪测验等工具都有其特定的测定范围和作用。在采用心理测验法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工具。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一般要受过专门的培训,或者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来实施。

(四)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它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观察,而且运动员别人可以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准实验3种。

四、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访谈法、观察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羽毛球专选队教练员的访谈中,了解到羽毛球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示范法、讲解法以及分组练习法。

(二)实验研究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几年关于运动心理学实验研究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都有涉及。

五、结论

通过整理文献和访谈发现,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羽毛球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相似之处,均采用了访谈和观察法,另外通过实验研究法,以科学实验与羽毛球运动相结合的特点,为羽毛球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羽毛球运动员的优势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解缤,于新彦.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后场球落点判断过程直觉性决策的眼动特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6):735-740.

[2] 程勇民.知识表征、运动水平及其年龄阶段对羽毛球竞赛情景中直觉性运动决策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5篇

1向自己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

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清晰。目的任务能使自己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感知器官去服从已经提出的任务。如果观察目的任务不明确,往往会浮光掠影,甚至还会视而不见。据此,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幼儿教育活动分别向自己提出各自的观察目的任务,并牢记所要观察的目的任务,在各种幼儿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醒自己按观察目的任务进行观察。

2培养对幼儿积极的观察态度

同是一件事,观察态度不同,观察效果就不同。认真地看与心不在焉地看,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个人对观察对象的态度越积极,观察效果就越好。据此,幼儿教师要培养对幼儿积极的观察态度。

(1)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才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教事业,才会对幼儿持积极态度――热爱幼儿和对幼儿负责。

(2)幼儿教师要牢记看紧幼儿是自己的工作责任。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才能专注于幼儿。因为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源泉。

(3)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教育的快乐和幸福,这样就会对幼儿教育感兴趣,兴趣可使人专注于做事。

3不断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

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做到“一望而知”或者一看就能发现值得深思的事物。反之,对某一方面一无所知的人,必然会对有关的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在观察对象面前显得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多学习与幼儿身心健康和发展相关联的知识。

4要调动多种观察器官参与到幼儿教育和管理活动中

幼儿教师的眼、耳、口、鼻、手等观察器官都参加到幼儿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能使观察更完整、更正确,能使观察效果更好。有关研究表明,在接受信息方面,单纯靠听觉,一般只能获得15%左右的信息;单靠视觉一般能获得25%左右的信息;两者结合起来,又听又看就能获得65%左右的信息;如果听、看、嗅、触都用上,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完整。

5培养良好的观察性格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好性格可促进能力发展,坏性格阻碍能力发展。要想有良好的观察力就要具有良好的观察性格――细心和耐心。

(1)细心观察就能实现观察的系统性、全面性、正确性。如果观察不细心,就会粗枝大叶,遗漏必要的细节,从而给幼儿教育带来伤害性事故。因此,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要反复观察、逐个观察。

(2)人有耐心时,大脑便清醒镇定,大脑清醒镇定时观察力便好。当人急躁慌张时,生理便发生异常,大脑缺氧、混乱,而大脑混乱会导致观察力下降。据此,幼儿教师在看护幼儿时不能急躁,一定要有耐心,反复观看他们、管理他们。

6培养观察所需的注意品质

注意某事物就能看到或听到某事物;不注意某事物,就会对某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此项活动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幼儿教师在看护幼儿时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如何培养观察所需要的注意品质呢?一是把易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客观刺激因素迁移到幼儿教育和管理活动中,使每个幼儿的言行都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注意;二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要注意哪些事项;三是心中有责任意识;四是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不良干扰,消除注意分散。

7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

好方法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良好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顺序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等。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可以根据观察任务的不同,灵活选用。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6篇

一、传统的教育观察法中观察者的立场与新课程所描述的教育工作者的立场的差异

在传统的教育观察法中,观察者被描述为一个外在的观察对象。这种对观察者的立场规定基于西方传统的主客思维,即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截然分开。这种规定表面上看来只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但是它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纯粹的客观性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观察者都不会完全摆脱自己种种的“先入之见”的干扰(或者说是帮助)来从事观察活动;二是观察者总以为观察的结果是客观的,而把观察仅仅局限在静态的“看”之中,而不是把观察也视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影响观察者的活动。这两个方面已为运用传统教育观察法所造成的种种困境所证实。例如:对同一个观察对象,不同的观察者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察结果,而许多观察结果也因为时过境迁而被束之高阁。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就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讲,新课程体系更强调其引导与参与的角色职能。换句话说,新课程更强调的是教育主题间的“单项活动”。这种新的理念需要新的方法付诸实践,而区别于旧的、静态的、复写式的观察,一种新的、动态的、参与式的观察法就毫无疑问地可以与之相合拍。这种观察法,不是以追求客观性为目的,而是以追求教育主题的成长为其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相互分离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是在一起游戏、一起思考,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的“伙伴”,而“观察”就演化为师生之间具体的一次谈话、一次问答、一次协作等,即一次又一次的平凡事件。

以上所述为教育观察法所指出的一点新思路,它消解了传统的观察法的诸多要素,比如说,这种新的观察法强调的并非旧观察法所致力的目的性、客观性和计划性,而是境遇性、主体性和随机性。

二、促进教育观察法立场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教师

相对于旧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更注重教育事业中的人的因素,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课程标准》的转变上。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明显更依赖于人,尤其是教师的觉悟、道德、意志、性情、信念、才能、胸怀等主体性因素,而本文所倡导的,教育观察法的立场的转变同样是将教学的依据由过去所谓的“规律”转移到了活生生的人身上。即观察的背景并非是预定的、必然的确定状态,而是不可尽知的、充满着偶然性的发展状态,观察的目的并非是得出某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规律,而是在观察中实现主体间互动式的共同发展。所以,这种“观察”模式对于在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引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智力上的更高要求,不仅是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更高要求,而且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是宏观的教学思想与实践的更高要求。由此出发,教师脱胎换骨成了这种转变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观察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动力,同时,也规定了观察的方向,所以教师的转变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其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观察的主要过程,也是构成观察的基本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观察的结果;再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教学流活动也是构成观察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有更多的人性化因素的参与,所以,在有些条件下较正式的教学活动更为重要。而教师是以怎样的形象、姿态去和学生交流,则直接影响着观察的风格和观察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第7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 大学生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78-03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任。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机关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公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公安院校要顺应时展的要求,结合公安院校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习惯,积极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这对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反映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特点,对广大公安民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意志、价值行为具有引领作用。公安院校大学生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工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安系统的生动实践。公安院校是宣传、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面对人民警察价值观建设的挑战和考验,公安院校应从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关键环节抓起,大力弘扬、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突出人民警察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显示公安文化的灵魂,抓住公安机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只有创新载体形式,体现公安特色,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民警察的使命责任与公安院校的实际结合和培养目标起来,使之具体化方能取得成效。因此,公安机关应明确提炼和提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鲜明特征和行业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题和主线,为公安院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标。公安院校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切实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铸魂工程,而且也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公安院校以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对公安专门人才素质的理性诉求,也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公安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忠诚教育、宗旨教育、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着力培养大学生政权意识、法治意识、警察意识、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引领他们从警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价值追求,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三)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需要。公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坚持忠诚的政治本色、能否贡献,很大程度要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为核心价值观就是他们总的行为导向、准则和动力。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从当代人民警察的职业要求出发,提出了公安民警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表明了当代人民警察的敬业意识、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公安院校应大力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的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合作、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品格,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健康、负责的行为方式,塑造雷厉风行的精神作风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夯实公安队伍建设的主体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院校应大力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抓住公安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四)提升公安院校软实力的需要。公安院校软实力是公安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实现知识传播与生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时,通过教育理念、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大学精神、发展战略、学术声誉、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社会形象等要素综合表现出来的精神性力量,是一种特殊的大学文化,并以占地建设面积、教学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后勤保障、财政收入等要素为主的硬实力共同构成大学综合实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人民警察在长期的警务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警察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也是警察文化的核心。公安院校大力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其办学特色、增强队伍凝聚力、形象传播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安院校可持续发展。

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公安院校大学生应培育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具体如下:

(一)忠诚。忠诚是指道德主体在对道德客体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归属对象稳定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责任行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伦理规范。这种忠诚是以认同作为理性基础,以服从作为实现条件,以奉献为价值取向的道德规范。公安机关的政治使命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忠诚是人民警察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也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灵魂。根据忠诚对象来说,人民警察忠诚的更高价值主体是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忠诚。忠诚于党是人民警察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忠诚于祖国是人民警察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忠诚于人民是人民警察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忠诚于法律是人民警察最根本的履职要求。忠诚作为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不仅仅是行为上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上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

(二)为民。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时刻牢记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是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必须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安全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把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人民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挥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优势,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强化自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自觉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做到各项工作便民利民惠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公安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公正。公正是指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在处理社会公务、判断人间是非、决定功过赏罚、分配权利义务等活动中,忠实履行公务、严格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办事、不偏不倚、不徇私情。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执法力量,公安民警是执法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和价值所在。因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仅要追求警察制度本身的正义,更要追求警察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正义。这要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执法时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把警察制度的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结合起来,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结合起来,把强制管理与柔性关怀结合起来,把毫不手软地打击严重违法犯罪与更新思想观念、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主动听取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的相对一方当事人,使执法过程和结果遵循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地执法,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四)廉洁。廉洁是指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公务活动中,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秉公尽职,艰苦奋斗,不,不贪污受贿,不损害公共利益。廉洁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公安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公安民警的立身之本和职业道德底线,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待。公安民警要始终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誓言,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思想, 做到“慎独”、“慎行”、“慎初”,执法工作中不越线、不越位、不越权,本着对组织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克己奉公,清白做人,廉洁从警,坚守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拒腐防变,铸就警魂,自觉抵制不良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公安院校应紧扣时展,结合公安职业的特点,针对大学生接受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理论灌输、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制度管理、实践养成“六位一体”的具有公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一)注重理论灌输。理论灌输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进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和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理论灌输是公安院校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公安院校要把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纳入公安院校教学目标体系和素质评价体系,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固定下来,作为每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区分层次、逐级深化,形成2到3学期为一个教育周期,保证所有学生在校间至少接受一次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固定下来,作为每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分层次、逐级深化,形成教育周期。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有效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自觉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政治觉悟。

(二)注重舆论引导。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公安院校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公安院校要把大学生在认知核心价值观方面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出来,作出正面的回答,既保持教育的引导力,又做到在包容、碰撞、吸纳中达成共识,实现用警察核心价值观引领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价值观。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需要、构成、心理、行为等特点,考虑受众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创新传播体制、传播手段,整合校园传媒资源,搭建舆论引导立体平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科学运用各种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以手机短信、BBS论坛、网络视频、电子公告、个人博客、微博、网上投票、网上辩论、网上座谈、网上对话等形式激活大学生的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模式,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做到理论宣传形象化、理论话语生活化,理论旨趣现实化,切实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广大大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

(三)注重文化熏陶。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培育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全面促进公安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既是公安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公安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公安院校要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内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塑造提校园文化为关键,以特色创新和比较优势为借鉴,以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发展熔铸忠诚的政治文化、无私奉献的廉政文化、从严治校的管理文化、形式规范的礼仪文化、崇尚先进的荣誉文化、贴近实战的实践文化,在学习科学文化、弘扬公安文化、引导网络文化、构建廉政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公安特色、职业特性的公安校园文化,营造适合公安人才素质养成的浓郁警营文化氛围和警察育人环境,以系统的文化知识培养人,以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以先进的文化产品引导人,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注重典型示范。选树先进典型,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公安院校要完善发现典型、确定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工作机制,以先进典型的可亲性感召大学生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敬性激励他们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信性吸引他们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学性带动他们增进价值认同,并通过多种方式、采用多种手段,体现时代要求、反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全面展示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采,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在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中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五)注重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其工作任务和管理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而形成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既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又是公安院校的价值导向。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实现培养目标起着保障作用。公安院校要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根据《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认真执行内务管理制度、落实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制度、警务训练制度、教学管理制度、食堂就餐制度、荣誉制度等,做到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要在警容风纪、举止礼仪、值班执勤、内务卫生、训练演练、请假销假等方面强化养成教育,使学生做到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动作标准、行为规范、纪律严明。在日常管理中,要根据警察职业特点,始终把培养政治意识、忠诚意识、警察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员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价值观和英勇顽强、勇于献身的精神,塑造与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警察精神风貌。

(六)注重实践养成。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安院校促进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中介和关键。社会实践是公安院校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他们了解国情,体察民情,认识社情,熟悉警情,增长才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围绕培养目标,把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警察意识、提升职业能力形成具体目标,分解到每位学生、每个年度、每门课程,丰富价值实现的体验形式。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红色旅游、社会调查、专业实习、顶岗锻炼、安全保卫、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载体,让他们在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体验美感、在获得成绩中享受荣誉,从而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认同、内化、追求、践行。

【参考文献】

[1]尹彦.浅谈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张兆端.警察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龚正荣.构建当代中国警察核心价值观论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尹彦.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

[5]刘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