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课堂笔记(合集7篇)

时间:2023-09-27 16:09:23
体育课堂笔记

体育课堂笔记第1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指导策略;小学生;小学语文

1.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二是,学生能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1]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石,做好课堂笔记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之一。

在当下的小学课堂里,课堂笔记俨然失去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本来面目。课堂上,有的学生没有目的地埋头苦记,记笔记的时间侵占了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地记笔记;有的学生根本无所谓记录课堂笔记与否。在教师不经意间,要不是课堂笔记成为学生的负累,甚至是学生的敌人,就是学生成为课堂笔记的奴隶。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前,独立自主地学习根本无从谈起。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展近十年,但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教师有义务改变这一现状。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2]因此,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指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笔记。

在小学语文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学生通常采取的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相比较而言,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是两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都要求建立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笔记正是一种在课堂上进行的,建立学习材料之间联系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小学语文学习资料的整合要求学生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包含三种类型:自由联想型、重复前提型和命题演绎型。儿童具备命题演绎型推理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摆脱实际经验或已有观念干扰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推理对儿童的学习发展是最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认同在7~8岁初步表现出命题演绎的可能性;在9~10岁还不十分稳定,到11~12岁才基本具有命题演绎思维的特点。[3]小学儿童常常孤立地看待个别事实或现象,不能提高到概括水平,即归纳推理能力较差。小学儿童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都要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一定阶段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为学生提供练习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也说明教师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必要性。[4]

2.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笔记是对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一种书面记录形式。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多采用的是课本批注式和笔记本抄写式两种类型的课堂笔记。课本批注式笔记是指学生直接在课本的空白处做课堂笔记的方式,用各种符号或者文字记录课堂信息。笔记本抄写式是指学生在笔记本上做课堂笔记的形式。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不仅包括在课堂上进行的指导,也包括在课堂前和课后指导学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2.1课前关注学生的书写速度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随时捕捉课堂上有用信息的过程。课堂上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两种途径进行,很多情况下,有价值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学生的书写达不到一定速度,即便在众多的信息中辨识出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会错过记录的机会,或者因为忙于记录上一条有用信息,而错过后续的有用信息。书写速度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虽然当下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写字课,让学生们练习书写,但练习的重点被集中在字体的美观上,很少关注书写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速度,教师在平常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不仅要关注书写的外观,也要关注书写的速度。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抄写一段文字,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写一段文字,时间一到就让学生停止书写,文字的长度逐渐增加,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练习的信心。

2.2课堂上有效指导课堂笔记

2.2.1明确提出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

从学生接受学校语文教学的第一天,教师们就应该向学生明确提出上课须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并且说明课堂笔记对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不仅在每次课堂教学最初几分钟里,提醒学生准备必需的笔和纸以便做课堂笔记,而且在教学重难点前再一次提出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不断地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尤其有助于低年级的学生逐渐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其内在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提醒的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学生完全养成习惯后停止。

2.2.2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笔记类型

由于教材排版不同、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不同的课堂笔记形式,有些教师会硬性要求学生统一将课堂笔记做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这样的要求是极为不合理的。一些学生在选择课堂笔记形式时往往拿不定主意或者做出不恰当的选择,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开始的几分钟里为学生提供课堂笔记形式方面的建议。如,教学古诗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做批注,一般教材会在古诗词周围留出较大空间,足够学生书写。为了使批注对象更加准确,教师可建议学生将古诗词中需要批注的字词先圈起来,再拉出一条线段到教材的空白处做批注。而对于教学长篇的记叙文,往往需要通过整理,画出一个完整的文章框架图,这种情况下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更加合理。

2.2.3为学生留出做课堂笔记的时间

在课堂学习中,理解比记录更重要,课堂笔记是为学生的理解吸收所服务的工具。对于一部分小学生来说,同时听讲、理解、做课堂笔记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预留出给学生们做课堂笔记的时间,以确保学生不因记笔记而耽误理解。教师可将一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将教学重难点分布于不同的环节中,在各环节的间隙让学生做课堂笔记。[5]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教学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或者有意让写有教学重难点的幻灯片多呈现几分钟。

2.2.4精心设计板书,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

好的板书可以浓缩教学内容的精华,成为学生理解复习的最佳材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呈现最终的板书设计,尤其是教学游记类的课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游览地图,随着教学的推进,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标出游览示意图,其余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手脑并用也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还有一些课文,需要对内容做梳理,教师用结构图替代条目式板书,如《猫》这一课的板书可以设计为:

2.2.5恰当编制学习辅助材料,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课堂笔记一般容量较小,与大段的文字内容相比,学生对图表、表格等字符较少的笔记形式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前编制好相应的辅助材料,留有一定空白让学生填写,临下课时公布参考填法,对能正确、完整填写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帮助他们积极学习课堂内容。[6]以教学《新型玻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

在新课导入后教师可以将表格发到学生手中,填写表格的第一行作为示范,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填写要求,其余的空格由学生自己在后面的教学时间填写。在公布填写结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做必要的讲解,而不是仅仅公布结果了事。

2.3课后注重课堂笔记的评价和反馈

总体而言,小学生初学做课堂笔记,教师不应对课堂笔记的质量做过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笔记技巧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的笔记材料上写上有针对性的话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积极的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笔记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坚持在课堂上做好课堂笔记。

3.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条件

通过理论思考而得出的策略往往在实践中得不到意想的效果。大多是因为没有将实践策略的前提条件考虑在内。就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策略而言,需要将以下几点前提条件纳入思考范畴中。

3.1教师在课前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分析逻辑

有效课堂笔记的标准之一即重难点明确、逻辑清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肯下苦工钻研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有助于理解与吸收的材料,做出详尽的规划安排。并且教师在课下应坚持进行口头表达的练习,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讲解内容。教师授课有序,指导有条不紊,学生的学习才能亦然。

3.2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对实现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策略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意味着教师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有助于保证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学生至少有愿意倾听、愿意接纳的心向;另一方面,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间有效沟通,相互了解,教师能有足够畅通的渠道,能让教师了解到设计什么样的笔记,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式是适合个别学生群体的。

3.3学校和社会支持小班化教学,并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

有效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尽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在大班教学中,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而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个人是无法控制的,主要还得依靠学校和社会方面做出调整。

课堂笔记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第二,课堂笔记有助于增强学生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第三,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复习最有效的工具。[7]虽然课堂笔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思维训练依然应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笔记只是帮助思考,不应该取代课堂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否则会本末倒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坟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7.

[3]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6.

[4]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7.

[5]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0.

[6]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9.

体育课堂笔记第2篇

一、课堂笔记的本质及意义

做笔记是学生在听课和阅读时普遍使用的学习策略。课堂笔记从本质上讲应是一个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提高和再输出的过程,即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换言之,学生课堂笔记是一个有效控制自己认知和对材料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生课堂笔记对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笔记,可克服心记的局限性,是永久记录;通过课堂笔记,使注意力集中,可紧跟教师思路,把握所学章节的层次关系,分清重点、难点;可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及时地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通过课下对笔记的整理,也会提高总结、概括能力;课堂笔记中对某些问题的质疑、发散思考,将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推动课外阅读习惯的建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课堂笔记在聋生学习中的教育功能

1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提升聋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聋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较淡薄,参与能力也较差,常因视觉疲劳而走神,课堂记笔记可以帮助聋生有效抵制外界干扰和消除走神。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心无二用、专心致志地记笔记,就会高度注意“听”取教师讲述的每句话语和在板书上的每段文字、每个画面,实现“听”课的最佳状态和最优效果。

2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培养聋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聋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通过记录教师讲课的体系层次(篇、章、节、段、纳、目等逻辑层次的题号和标题)以及课堂的重点内容和总结,使聋生理解课程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在“记笔记”这个指向明确的思维操作过程中,促使聋生对输入的信息快速进行加工整合。长此以往,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聋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技能。

3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激活聋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贵在生疑,疑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能促进思维积极活动。聋生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出现疑问,我要求聋生在相应地方“留白”或作出记号,课后及时查询请教加以解决。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85%以上靠自学获取,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环节。针对教材中的课外拓展部分,我常留题目给学生,建议学生自学之后作答在课堂笔记本上,或者对照内容进行评述,写出感想,我在抽查时予以批改。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耐心地帮助和引导,聋生那沉睡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会被唤醒,渐渐地投入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中去。

4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提高聋生的记忆力和笔谈能力。

多数聋生的识字量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在日常交往中,较多的聋生在书面表达中语法混乱,词不达意,让人费解。也因为如此,较多的聋生怯于和健听人书面交流,为自己融入社会设置了屏障。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如果能对聋生课堂笔记加以指导并持续坚持,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聋生识字认字,掌握更多的词汇,在不断的记录中提高自身的语法运用能力和书写速度,而这些“成果”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开展“课堂笔记”指导的策略

要使课堂笔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学中渗透“课堂笔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1 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笔记观,建立科学的笔记方法。

笔记观即学生对课堂记笔记目的、意义的看法。有的聋生认为“记笔记是为了复习考试用”,这种功利性的想法使笔记中找寻不到主人的主动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引导聋生:课堂笔记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主要是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服务。

在德育课上,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做课堂笔记。对于笔记本我有专门的要求:独立一本,专作德育课的笔记。对页面记录规范也有一个大致的要求,那就是本子上多留空间,用作补充课堂上来不及记下来的内容之用;右栏留出一定的空间,记录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体会、评论或增添教科书、参考疑难问题的答案。我还明确笔记的要求:记笔记应该迅速、准确,不要求书写端正、工整,但要求自己能看清楚并能获得最大的效果和收获。

2 帮助聋生减少记笔记的份量,减轻记笔记的难度。

聋生由于缺乏“听”这一有效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看”的部分大增加,视觉极易疲劳。所以,教师的板书设计一定要精简,重点突出,能让聋生一目了然。否则,学生会难以适从;在板书切换时,要充分注意聋生的笔记状态,不可切换太快;讲解与笔记不可同步,因为聋生埋头记时根本无暇看教师。同时,要指导聋生记提纲式笔记,可以用自己规定的简写或符号进行缩记和速记。以提高记录速度。要指导聋生将笔记本记录与书本划线进行合理分工,把书本上归纳得较清楚、有条理的内容用线条划出来,在笔记本的标题旁注明页码和行数,待课后再整理笔记本,从而减少笔记的份量。“听”得懂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意思“意”记,不懂的内容按教师讲述的原话“直”记,以便课后揣摩消化,从而减轻记笔记的难度。

3 在指导和督查中帮助聋生学会“用”笔记。

为了调动聋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把平时成绩中的10%用作笔记抽查,抽查的内容主要是课堂记的部分、笔记规范和课外拓展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很好学的聋生,在笔记的课后整理中,课上产生的疑点、兴趣点、创见点,通过提问、自己泡图书馆等方式解决了。对这样有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表场。这些激励措施有效地激发了聋生记笔记的主动性,甚至常有学生捧着笔记来提问。

4 “课堂笔记”指导中也要因人施教。

体育课堂笔记第3篇

关键词:速率 效果 政治课堂笔记 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27-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中学政治教学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值得深思的是,思想政治作为文科,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政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途径”、“分析和阐述政治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传统政治教和学的一些有效方法却关注不多,笔记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看书、听讲、笔记、温习是政治学习一般过程和经典方法,如果能从新课程的角度对这些传统的经典过程和经典方法进行继承、改造、创新,借用林毓生教授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时提出的概念,实现经典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创造性转化”,笔者试以课堂笔记为例进行剖析和讨论。

1 从速率、效果角度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

无庸讳言,政治课堂笔记曾经长期是应试教育的奴婢,“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是对传统的接受式政治学习的辛辣讽刺。于是乎,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政治课堂笔记成了“应试教育”的殉葬品,在政治教学研究中倍遭冷遇,鲜有提及。其实,传统政治教学很重视课堂笔记,一般认为笔记有课堂再现、查漏补缺、释疑解惑等三大功能,这主要是基于政治知识掌握的认知角度看问题。如果从速率、效果的角度重新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1.1笔记是最经典的政治学习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政治学习方法既包括各学科通用的一些方法,如阅读、听课、笔记、思考、解题、讨论等,也包括政治学科的独特学习方法,如汲取、鉴别、整理、归纳政治信息的方法等。近些年来,对后一类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深入,但结合学科特点对前一类方法的研究却很少。其实,与其他学科相比,看书、听讲、笔记、思考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在政治学科中的运用显得更重要,换句话说,这些学习方法在政治学习中更具有“经典性”,笔记就是这样一种经典的政治学习方法,学会记笔记的方法不仅在学生时代有意义,更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重要的梯航。

1.2笔记是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

政治学习中,阅读教材、上课听讲、思考问题、同伴讨论等过程都不能“事无春风了无痕”。勾勾画画、写写记记可以记录阅读政治教科书的感受体会,可以记录教师授课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知识框架,可以记录思考和讨论政治问题的过程和收获,可以记录政治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因此,政治课堂笔记是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

由此观之,积极引导学生记好笔记、用好笔记,不仅能便利复习、巩固政治知识,更是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获得政治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治学习方式转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 从速率、效果角度剖析政治课堂笔记的现状

事实上,大多数政治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政治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政治课堂笔记”,不重视“政治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政治课堂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2.1教材目录型笔记

试看如下的《生活与哲学》笔记片段:

例1: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种形式的笔记主要是教材目录的整理记录,可能对学生宏观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结构有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比较随意,太过简略。从记笔记的角度看,只是教材目录的简单抄写,既没有对教师讲解的记录,也没有思维含量,对理解政治问题、形成知识体系帮助不大;从用笔记的角度看,这一类笔记在任何一个复习环节都不能代替政治教科书,起不到很好地课堂再现、知识整合的作用。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记这类笔记的学生既不能因为笔记而保证认真听讲,也不能通过笔记而掌握一种记录笔记、整理笔记的方法,他们只在于形式上笔记的有无和心理的自我安慰――我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课堂笔记本记录认真清楚的,政治学不好我很无辜!

2.2知识结构型笔记

有些学生的笔记记录比较详细。如:

例2: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2)基本要求: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略)

②“两个结合”

③“两个反对”

这类笔记比前一类更清晰和详备,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哲学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政治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政治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发挥政治笔记“课堂再现、查漏补缺、释疑解惑”的功能。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因而,笔记与听课相辅相成,体现了呈现学习过程的作用。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通过认真的笔记,能把课堂内的听课、笔记等学习活动与课后的笔记整理、课堂回忆、同学讨论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政治学习的过程更充实。无论从政治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速率、效果的角度,都对学生政治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对政治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2.3标注教材型笔记

有些学生不是把笔记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而是在教科书上做各种标注。

例3: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框题一《市场配置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批注: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批注:市场经济的含义)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只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批注: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价格、供求、竞争)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上产;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批注:“无形的手”――市场)

这类笔记做起来比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如上例),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这类笔记形式同样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不能反映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2.4问题重点型笔记

有些学生的政治课堂笔记除了记录主要知识结构外,还记录一些思考的问题。如:

例4: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课框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掠影――现状分析。

2、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自由政策(思考:地位、内涵、为什么是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基本政治权利?――详见P-9)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正常――保护,不正常――制止、打击和抵御等)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联系宗教方针:自传自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思考:为什么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弘扬科学精神。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思考: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思考:为什么中学要接受的是无神论?)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政治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说明由于应试的大背景下,学生有浓厚的“标准答案情节”;另外,这类笔记的后续探究也没有跟上,由于整体上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改变,学生作业负担重,政治学科又不受重视,学生在课外没有精力和条件去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探究止步于课堂中的这些问题。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政治学习方式。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作为经典政治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政治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主要是课堂听讲和考前复习的载体,积极思考的过程、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外探究学习的过程体现不够。

3 从速率、效果角度实现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政治课堂笔记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既有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惯性力量的原因,也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大格局很难根本改变的形势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既要重视课堂笔记在政治知识掌握和巩固等认知领域的作用,更应不断开发政治课堂笔记在速率、效果方面的功能,实现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3.1使笔记从听课备考的载体向学习过程的载体转化

实现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就要重新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使课堂笔记从听课备考的载体向政治学习过程的载体转变。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政治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政治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3.2从作为学习任务的笔记向作为学习方法的笔记转化

很多政治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政治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政治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

政治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3.3从封闭的政治课堂笔记向开放的学习笔记转化从速率、高效的角度看,学习笔记不仅是课堂学习的记录,还包括课后整理、摘抄、阅读、思考的过程。因此,笔记就不能只记老师列的知识提纲,更不能只记板书,要养成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的习惯,从课堂笔记向学习笔记转变。看书时勾勾画画地做笔记,听讲中梳理知识做笔记,做题时结合思考做笔记,讨论时深入交流做笔记,充分发挥学习笔记在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课堂记录与课后整理、摘抄、阅读、思考的关系。

课堂记录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框架、线索和重难点问题,也应该包括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课后整理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这也是一个知识巩固和再回顾、再领悟的过程。还可以把读外阅读中获得的政治知识、思考的政治问题记录在笔记上,拓展自己的政治视野,尤其要把平时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探究、讨论记录下来,让自己对政治的“思想灵光”记录在笔记上,使笔记成为思维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总之, 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 更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记笔记不是目的, 而是促进思考、 反思、归纳的手段, 而引导学生养成常思考、爱分析总结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过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2]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6.

[3] 课堂笔记在政治课堂的应用[J].考试・高中文科――学科攻略,2013年第2期.

体育课堂笔记第4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笔记 现状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乡镇八年级学生课堂笔记现状

1.1抽样对象与方法

选取广东一乡镇W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笔记作为观察对象。从八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25本学生课堂笔记进行查看,对比分析四个班学生做笔记的内容、载体及态度。

1.2课堂笔记情况

笔记内容,学生基本上是机械照抄教师板书。有些学生对古文重点字的翻译不记录,有些学生对《背影》属于怎样的文学体裁、能体现父爱的动词之类可能出题考试的知识不记录;仅两位学生记笔记本上,其他学生记语文课本上;笔记方法上,学生基本上照抄教师板书。能对老师板书分析、思考后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性地做笔记的学生,在抽取的100名学生中,仅在10班发现两位,两位学生语文成绩较好;笔记态度,10班同学很认真,4班和6班同学较认真,5班女同学较认真,5班男生几乎不做笔记,笔者认为个体从众心理对学生群体行为影响较大。从抽取的样本看,该年级学生基本上照抄教师板书,未能根据老师口头讲授的内容,经思考、加工后,有针对性地自行组织笔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不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课堂笔记数量和质量有所不同。教师的讲授风格、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学生课堂笔记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2影响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因素

2.1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李老师上课有详细板书,所教班级,绝大多学生的笔记是照抄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内容跟教师的板书内容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学生不应过分依赖老师的板书做笔记。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参与知识理解的主体。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做课堂笔记是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信息的提取、语言的组织、文字的速记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分析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速记,这样做笔记才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黄老师主张只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板书,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上课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做记录,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板书做笔记,除了照抄教师对重要知识的板书外,基本无其它笔记内容,因而学生笔记数量比李老师所教学生的笔记的数量要少。笔者认为任课老师教学方式不同,学生笔记的数量、质量有所不同。

2.2师生关系对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影响

据黄老师介绍,师生关系方面,她与四班的关系比六班的更和谐,可能四班学生课堂笔记质量比六班的好,并推测四班的期末考成绩比六班的好。经过对两个班学生课堂笔记对比观察,并无明显显示四班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比六班的好。期末考平均分,反而是六班高于四班。四班的基础比六班的稍微好,期末考平均分却略低于六班的,这可能跟黄老师检查六班同学的笔记后,认为学生学习语文不够用功,考前再三督促该班学生努力学习,所以该班期末考平均分略高于四班的期末考平均分。相同的任课老师,学生课堂笔记质量跟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无明显相关,学生课堂笔记质量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成绩跟老师的督促相关。

2.3学生学习动机对课堂笔记质量的影响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现场观察发现该年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尚可,学习用功,这些学生多数基础较好,有升入普通高中甚至少数有升入重点高中的希望,语文课堂笔记质量尚可;少部分同学学习动机相对弱,基础差,升高中无望,课堂上看课外书或干其它事情,不做课堂笔记。也有多数成绩差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动机,认真做课堂笔记,笔记质量跟部分成绩较好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不相上下。

2.4学生使用课本同步辅导资料对课堂笔记的影响

据黄老师反映,即使学生不做课堂笔记,老师下次课提问时,学生也能流利作答。究其原因,学生一般都有与课本同步的辅导资料,学生会照读资料上的内容应付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依赖辅导资料,并不做或只做较少课堂笔记。笔者认为学生课堂上过于依赖辅导资料,完全不做笔记,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但不反对学生课堂上利用教材同步辅导资料,学生利用各种资料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3提高课堂笔记质量对策

3.1变换教学方式

教师可尝试改变上课方式,以更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更有趣的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更积极主动做笔记。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分析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快速记笔记。完全由学生自主地分析、提取信息,有可能出现学生的课堂笔记漏记重要内容,教师可口头提醒需学生记录的内容,同时教授相应的速记笔记方法。

3.2教授课堂笔记策略

教师教授课堂笔记策略是提高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必要途径。笔记策略是可教授的、可迁移的。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教授相应的策略并做相应的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笔记策略,才可能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提高笔记质量。

3.3激发学习动机

对课堂实践而言,最有用的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也许是最简单的,强化希望反复看到的行为。学生做出任何的学习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得到报偿。学生的学习得到强化,则有较强学习动机,反之则学习动机较弱。笔者认为教师可选取好的学生课堂笔记在班里展示,表扬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有好的表现或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合理地利用正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慎用惩罚,以避免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动机。教师亦可增加授课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与教师的督促有关,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发挥督促作用,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笔记质量。

3.4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辅导资料

针对学生照读教材同步辅导资料的答案应付老师提问的现象,笔者认为利用辅导资料学习有利于锻炼自学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学生一味地照读辅导资料上的答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资料上的内容并思考后,结合自己的观点作答,并将思考后的内容或者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方便进一步探究问题与课后复习,有助于提升笔记质量。

4结语

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使用同步辅导资料的情况都会影响学生课堂笔记的风格与质量。科学合理地做语文课堂笔记有助于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变换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巧计课堂笔记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同步辅导资料,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笔记的质量,同时定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昭宁.改进课堂笔记方法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

[2]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3]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学出版社,1980:75.

体育课堂笔记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数学学习; 课堂笔记本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39-001

一、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使用课堂笔记本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理想,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而对于职业学校数学的特点是基础性强,针对性强,所以只要学生肯努力,激发起学习兴趣,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学习,是可以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成绩的。

数学课堂使用笔记本可以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提高上课的注意力,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也可以使部分因为基础差、听不懂、上课时无所事事的学生有事可做。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加工,促使大脑对教师所讲、自己所想、知识情境、能力技能等进行概括、提炼等,对提高学生的上课听课效率、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职业学校学生记好数学笔记的具体做法

1.培养学生使用课堂笔记本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上,老师要让学生了解职业学校数学学习的整体情况,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排斥感,鼓励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堂课开始认真学习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了解使用数学课堂笔记本的必要性,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每一位同学准备一本课堂笔记本。每次上课前请课代表帮忙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本的准备情况,督促每位学生按要求准备好课堂笔记本。同时告诉学生,老师要不定期的检查课堂笔记本,将笔记本的使用情况纳入平时成绩,对学生养成使用课堂笔记本的习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2.课堂笔记本的使用范围

2.1记每节课的知识要点。每次数学课,不管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都会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罗列在黑板或者PPT上,这往往是该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将这样的知识要点记录到课堂笔记本上,方便在做练习时查找、在复习时把握住知识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记书上没有的,由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对所学知识点的高度概括,将这样的规律记在课堂笔记本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牢记知识点,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所有的诱导公式可以归纳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同时向学生解释:奇、偶指的是的倍数,变、不变是指函数名称的变化情况,符号看象限是指角a看成锐角时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还可以通过画直角坐标系向学生解释,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

2.3和老师同步解例题,记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题是为理解概念,说明公式、法则、定理的用法而设计的,它突出了重点知识和教学内容,是诠释解题方法,展现解题思路,形成数学逻辑的重要手段,有的例题能很好的串联起所学的知识点。在老师向学生讲解例题的同时,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尝试解决例题,尝到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甜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可以规范解题要求,对作业和新知识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2.4巩固新知识,完成课堂习题。职业学校的数学学习也是注重基础为主,因此,完全可以将课堂练习本融入到课堂笔记本中。在老师完成了例题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课内练习,趁热打铁,加深记忆。我一般会让学生从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开始练习,从后往前,和课堂笔记也有了一定的区分,同时又能督促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积极动手动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5重视复习课,记一章内容的知识要点。一个章节后,老师会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学生要记录老师梳理好的内容概要,它涵盖了一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记录老师在知识点讲解之后的典型例题,这往往是考试的题型和知识点的考点,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抓住考试要点。

三、使用数学课堂笔记本的注意事项

1.不能因为记课堂笔记而忽视老师的讲

有的学生很容易将老师课堂上讲的,黑板上写的,都详细的记录下来,把课堂笔记本变成了“课堂记录”。几乎整堂课都在紧张的记录中,错过或忽视老师的一些分析,不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事实上,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是会留给学生思考和记笔记的时间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2.课堂笔记本的使用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有的学生一开始会觉得新鲜,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愿意使用课堂笔记本了,甚至都会找不到课堂笔记本。个人觉得,老师也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笔记本产生兴趣。一开始,我会让课代表在每次上课前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这对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我会同意学生在课堂笔记本的空白处画一点小插图之类,记录一些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笔记本,从而充分利用数学课堂笔记本,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课堂笔记本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堂笔记本的使用是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笔记本的使用是一种知识的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智慧。作为学生,数学课堂笔记本的使用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充分的使用数学课堂笔记本,让数学课堂笔记本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尚学鹏.《记好数学笔记提高学习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9)

[2]马荣.《小笔记大作用――体校数学课堂记笔记之我见》[J]语数外学习,2012(12):147

[3]吴聪鹏.《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J]现代教育,2013(8):51~52

体育课堂笔记第6篇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对象来自浙江省重点高中、市级教学研究机构、县级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基层普通中小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和代表性;设计和使用听课笔记的主体有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省级重点高中,也有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所属学校,还有优秀教师集聚的优质民办学校,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分布于浙江省各个不同区域,这次共收集了80余本,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听课笔记65本加以分析研究。

二、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

表1

课堂听课笔记的设计和编写者称为编制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主要是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从总体情况看,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比较规范、使用面比较广。高中学校大多有自己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初中学校约有一半的学校有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小学以使用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听课笔记为多,编制听课笔记的部门还有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局,各类学校编制的听课笔记针对性较强,但设计栏目和规范性差异十分明显,能起到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作用的较少。

(二)听课笔记的各种信息称谓

1.听课笔记的称谓

表2

从调查情况看,取名为听课笔记的为最多,达到29本,可见“听课笔记”最容易被大家接受。除了表中列出的名称外,还有以下名称:听课评估本、听课卡、听课录、观课记录、听课评课本、听课记录表、课堂教学实录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这些名称有的显得偏小,如听课卡、听课记录表;也有的名称显得偏大,如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将听课笔记纳入了教师校本研究或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之中。

2.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

对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以学校为多,超过了一半,这让听课教师容易搞明白上课教师所在的单位;将学校和班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将两者分为两栏会更方便有关信息的填写;有12本听课笔记未将上课教师所在单位栏列出(这类属于学校编制的居多,到校外听课时会出现上课教师的所属单位无处写的状况),这会让听课教师把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搞混淆;“听课学校”容易让听课教师将上课所在地学校与上课教师所在学校混在一起。

3.听课班级的称谓

表4

听课班级的称谓以要求填写“班级”的为多,超过了一半;只要求填写年级的有9本,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只填写年级容易将班级混淆;虽然将学校和年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个人觉得还是分开两栏填写为好;开课班级、听课班级、授课班级、年级班、上课班级等称谓不如“班级”来得简洁明了。

4.上课教师的称谓

表5

对上课教师的称谓以书面语和简明为好,教师一般是指具有正式编制、获有某个职称并担负实际教学任务的老师,比老师的概念范围小,教师比老师在文字上更加专业。教师适合做职业代名词,老师比较趋向平时口语上的称呼。其他称谓如执教老师、开课老师、授课老师、施教老师、任教老师等显得口语化,还有的称谓如授课教师简况、执教者和单位、执教老师和学校等显得有点烦琐。

5.上课时间的称谓

表6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关于上课时间的称谓多达24种之多,有的对时间的区分列得很细,如年月日星期几上下午第几节、年月日星期几第几周第几节等;有的较为实用,如表6中所列。从简明实用的角度考虑授课时间的称谓采用“时间节次”较好,因为时间包含了年月日,节次便于教师的区分,至于第几周、上下午或星期几,只要稍加推算即可。

6.学科分类的称谓

表7

除了一些听课笔记未注明科目外,比较一致的称谓为“科目”或“学科”,其他的学科称谓还有课程名称、科目内容、科别和执教者学校、学科和活动名称等,显得混杂或不太合乎中小学的常规称呼,其中的课程比科目范围要大。

7.上课课题的称谓

表8

从调查看,直接称课题或课题名称的接近三分之二;但教材这种称谓却显得过大,一节课是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授课内容和教学内容又显得略为偏小,容易让人不易把握;也有的叫内容,则显得不够贴切;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课题,这样听课记录会显得缺少主题。

(三)听课笔记的栏目设计

1.纵向栏目设计

除了给出上课的有关信息外,一般将听课记录的页面设计成两栏的最多,占三分之二强,这种设计能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设计成一栏的约占四分之一,其他的较少。

表9

设计两栏的第一栏一般为“教学过程”或“课堂实录”居多,这种称谓最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第一栏的称谓还有听课笔录、教学过程与记录、课堂教学记录、随堂摘要、教学行为师生行为及话语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听课记载、教学程序和策略、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听课记录、听课内容、课堂活动记录、教学过程及意见、过程等,其中有的过于复杂、有的略显简单,会让使用者感觉模糊,甚至带来不便。

表10

两栏的第二栏一般为评价与建议为多,它能提醒使用者既要及时给出评价,又需思考自己的建议。除了表11中所列的外,其他还有教学评议、议课记录、点评及交流、教学特色与待改进之处、情况记载、对教学意见和建议、教学建议、听课感言、综合评价、听课教师评议、分析与思考、听课意见及建议、观课随笔、意见建议、听课随感、总体评价、评价与探讨、听课随感、分析与评价、听课与心得、分析评议、评课意见、听课评议、听课感、评课与建议、听课意见、感受与磋商、教学评价、评课意见、评点和建议、听课意见与反思、师生行为及活动记录等。

表11

2.横向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除了纵向划分为若干栏外,还有横向的设计。横向设计中还增加了用于板书设计的空间,这种设计的听课笔记有7本,还有两本设计了学生座位表情况,便于教师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及师生交流情况的记录。

(四)听课笔记的大小与页码

1.大小情况

表12

从统计情况看,听课笔记小开本(32开本)的比大开本(16开本)的略多,但近年来新设计的听课笔记以大开本为多,小开本便于携带,大开本显得更大方、使用更方便,16开本较适合教师的课堂记录。

2.版式

听课笔记的排版方式以竖式为主,达到了64本。横式的只有1本,这种版式对于使用者显得更为方便。其色封面设计的有18本,彩色本显得更为漂亮,这种听课笔记以学校编制的为多。

3.内页页码

表13

其中最多页码达到170页,最少页码的只有30页。页码的多少还与开本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小开本的页码较多,大开本的页码会少些。小开本会让教师写不了多少字就要翻页,页码过少会出现一个学年要用上好几本听课笔记的情况,页码过多会出现一年只能用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容易造成浪费。

(五)导向性语言设计

有25本听课笔记印有听课要求或评课标准,如听课要求、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价表)、评课原则、一堂好课的标准等;有2本听课笔记有使用说明;一些民办知名学校的听课笔记甚至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名人名言印上了,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约有一半的听课笔记没有任何导向性语言。

三、听课笔记设计策略与建议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及时、有侧重、方便地记载上课的各种信息,引导教师课后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式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推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规范各种信息称谓

听课是教师借鉴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听课记录是教师教学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规范的听课信息记录能为教师日后的查询、联系和交流带来方便。课堂上有许多信息需要教师去记录,相关信息栏目要规范:各种称谓尽可能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简明名称,各种称谓采用书面语为好;内页除注明“听课记录”外,用于记录各种信息的可分为两个横栏,分别记录上课的有关信息如学校、班级、学科、教师、课题、时间(含年月日第几节)等,前四项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成四个纵栏),后两栏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为两个纵栏);封面除注明“听课笔记”外,还要加上单位、姓名(使用者)、学科、时间(或学年)等信息,这样便于校际间开展教学研究交流,也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方便广大教师使用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听课笔记的版式、栏目安排、内页数量、纸张质量等都要从美观、便捷、留有余地的角度来为教师提供方便。听课笔记采用横式排版能方便教师的课堂听课记录,便于将师生活动同步并列式记载,还可将评价与建议及时记下;听课笔记本后面要留有若干页,可用于黏贴或存放资料的空间,方便教师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附上,以免散失;记载页加上暗线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书写,利于课堂记录内容的整洁排布;在每课时课堂记录的页眉加上编号,便于教师对听课数量的统计;保证听课笔记的印刷质量,改变听课笔记尺寸较小、纸质较差的现状;一个课时设计为两页,且以翻开时呈左、右两页为佳,减少教师翻页的麻烦,方便记录和查看;听课笔记设计成16开本,页码控制在90~110页,能记载40~50节课,方便教师一个学年听课记录的使用。

(三)优化记载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能起到让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教学主要环节和情境,记载栏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各种信息两个记载横栏外,余下的听课记录页再分为两个横栏。第一横栏用作时刻、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建议的记载,这个横栏再分为三个纵栏:第一栏记载时刻,引导教师记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利于课后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效率展开评价;第二栏记载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及时记载师生的各种活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和参与课堂的情况;第三栏记载评价与建议,引导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方便课后的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教师养成听课后的进一步反思,达到提高教研效果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横栏的下面,设计成一个横栏并分成两个纵栏:第一纵栏用于记载板书,板书记录能反映课任教师对学科知识产生、演变、形成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重难点的处理方式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状况,从中能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将编者的逻辑序列、教师的教学序列整合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认知序列;第二纵栏用于布置学生座位表,座位表可以引导教师及时方便地记载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与分布、师生互动的情况及合作学习状况。

(四)引领教师教研路径

体育课堂笔记第7篇

【摘 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 《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 问题的提出 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 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 理论假设 “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 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 内感觉(大脑) 外视觉器官 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 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课堂实施建议 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 Yvonne Gentzler. 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 . 贺红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邵裘,黄露丝玛丽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 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 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李中莹. 重塑心灵[M]. 北京: 知识出版社,2002.

[5] 乔治・J・波斯纳,艾伦・N・ 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David 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江琴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 Randall 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 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8]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 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 保罗・基尔希纳. 综合学习设计[M]. 盛群力 陈丽 王文智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