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媒体的价值(合集7篇)

时间:2023-09-27 16:09:07
新媒体的价值

新媒体的价值第1篇

田涛:近年来,户外新媒体尤其是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发展速度很快,许多广告主或4A公司都在全年媒介计划中把公交移动电视纳入了重要一项。但与传统媒体相比,户外新媒体在效果评估方面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到达率测评标准。为了最大程度上保障广告主的权益,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决定由我们CCTV移动传媒牵头,率先发起公交移动电视领域收视率评估体系的构建,真正实现公交移动电视各项数据测评指标的科学量化。这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传媒行业负责的行为,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积极倡导整个户外新媒体行业标准化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

《成功营销》:通过这个体系的建设,您认为,CCTV移动传媒将获得什么收益?

田涛:我们能够向客户证明两个事实:一是公交移动电视,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主流媒体传播平台;二是CCTV移动传媒,是真正实现客户品牌传播价值的梦幻平台。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在体系建设之前,我们可能拿不到更好的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但经过与CTR、华视传媒的合作后,我们的观点能够得到数据的有效支持。我们的客户,能够真正感受到CCTV的品牌力量所带给他们的核心传播价值,能真正发现CCTV的一次有效到达与其他电视台一次有效到达的差距在哪里。

此外,在为客户开发媒介资源产品的时候,能够有科学的参照做指导,更有利于发挥我们对节目内容和广告资源开发灵活性的特点,为客户创造出更适销对路的产品类型。

《成功营销》:这套体系建立后,对移动电视媒体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田涛:首先,这套评估体系的建立,解决了公交移动电视领域效果评估困难的问题,使广告主在选择投放公交移动电视媒体时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使得媒介计划制定更加规范。

其次,这套评估体系的建立,也解决了长期以来许多广告主对于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到达效果的疑虑。从今往后,投放公交移动电视,与投放中央电视台广告一样可测量,这无疑会大大增强他们选择公交移动电视的信心。

再次,我们希望以此作为契机,让公交移动电视真正成为一个主流的媒体传播平台。在城市中平均有70%的人群主要乘坐公交车出行,这是一个庞大的移动市场,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成功营销》:目前,这个项目的进度如何,你们是如何确保这套体系能够顺利完成的?

田涛:这个项目分为前期基础研究、日记留置和事后短问卷访问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预计到今年7月底,能公布第一期的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基础数据。计划到今年12月,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能够正式出炉。届时,我们将对外公布整个评估体系的细节内容。

为了确保这个项目的顺利进展,我们专门成立了“公交移动电视媒体效果评估体系专项研究小组”,由CTR、CCTV移动传媒、华视传媒三方人员共同构成。CTR主要负责整个评估体系的环节设计和实施,CCTV移动传媒与华视传媒主要提供评估指标的参数构成。

《成功营销》:对于建立一个评估体系您是怎样看的?它能为客户带来哪些价值体现?

田涛:目前,广告主在制定媒介计划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什么样的媒体组合才是最有效,最合理?哪些媒体适合我的消费者?在这个媒体上,合理的投放量是多少?未来的媒介计划如何制定?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通过这个评估体系的建立,我们的客户在选择投放公交移动电视媒体时会更有方向性,在广告投放周期、范围、时段、内容,以及目标人群的选择等指标上都能用有效的数据体现出来,在为客户量身制定媒介合作计划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订阅《V-MARKETING成功营销》杂志请点击省略/dingyue

新媒体的价值第2篇

从熟悉性忽略到情感认同

随着媒体资源的过度开发,受众面临的是信息爆炸的媒体环境,这令他们对一个新媒体的热度很难持久。比如,一个受众刚看到电梯里的液晶电视时,会感到好奇,而且由于在电梯期间无所事事,他们会关注楼宇液晶电视。但是,当他们对这个媒体越来越熟悉的时候,其注意力很可能就会下降,因为他们从单纯播放广告信息的液晶电视中找不到需要自己主动关注的讯息,这种熟悉性忽略和被动接受的局面将会让户外新媒体面临效果受到影响的尴尬现实。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当户外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和渠道资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户外新媒体如何基于信息传播去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认同和联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要建立这种联系,户外新媒体需要将受众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精神需求、资讯需求进行整合,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对于一个滚动播放广告的楼宇液晶电视而言,通过播放一些社会公益广告,或者将广告主的品牌宣传变成与消费者互动的品牌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受众对于媒体保持热度,让受众对每天路过这样的地点的时候有所期待,才可能建立新媒体的持续关注价值。

户外的黄金商机

传统的电波媒体有受众集中收看和收听的黄金时间和垃圾时间,报纸也有受众阅读的相对集中时间,互联网同样如此。不过,与新媒体不同的是,消费者在接触传统媒体的时候,他们对于空间有自己的主动权,其关注时间可以很长,甚至可以以更加放松的心态来接触这些媒体。而对于在户外移动中的人群来说,抢夺到受众眼球的户外时间显得尤其宝贵,因为在户外的空间中,消费者常常在争分夺秒,他们有自己的移动的目的和时间限制,因此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

从整体受众群体移动的路线来看,户外新媒体同样有自己的黄金时间,比如对于公交媒体和楼宇液晶电视媒体,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就是集中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广告的覆盖人群数量和关注度都会高于其他时段,在短暂时间停留中的人群移动的“秒”与在家中看电视的受众的黄金时间自然就有着同样的高价值,但是目前户外新媒体的黄金时间价值是被低估的,甚至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对于户外新媒体来说,按照受众接触的黄金时间和非黄金时间来计算广告费,才是合理的传播价值的考量。

跨媒体价值

对于广告主来说,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媒介接触行为和习惯,而且,消费者接触的媒体并不是单一的,媒体的交叉组合为品牌带来了强大的影响力。对于新媒体而言,透析消费者的媒体关联与跨媒体行为路径,对于其关联价值的开发意义更大。

举个例子,一个消费者早上上班乘坐公交突然看到了一个新产品的广告,并其有了一些记忆,到大办公室之后,他可能就会打开电脑到互联网上去查询这个产品的信息,而如果他阅读当天的报纸也看到了类似信息,就有可能驱动他很快做出购买决定,这就是每天都发生的消费者跨媒体行为现实,尽管每个媒体出现之后都希望广告主将预算都给自己,但是从消费者行为路径上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关系。因此,户外新媒体不仅要研究消费者户外的形态,还要研究消费者在家里、办公室等场所的形态,从中寻找价值创新的要点。

现在,户外新媒体在媒介策略中常常被单独对待,这就在无形中低估了新媒体的价值,因为很多广告主把其当作试验品。户外新媒体必须融入整体的媒介生态才能够实现其正常合理的价值,而从未来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共生共荣是大势所趋。例如,人们在流动中,喜欢携带可以放到包里的杂志,还包括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等,这些都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创新和融合的价值。

创新的不仅仅是媒体介质

相对于其他静态户外媒体(海报、条幅、DM等),拥有动态画面、立体声音的数字化、视频化户外媒体,更容易吸引目标受众主动关注。但是,单纯创新介质是不够的,要想让消费者长久关注,传播内容更加重要,新媒体需要传播服务(包括广告)的创新。

新媒体的价值第3篇

新媒体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

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新媒体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局限,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各种价值观念,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等新媒体的时间逐步增多,而用在其他传统媒体上的时间却有逐步递减的趋势,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来源,其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站新闻、博客、个人空间、微博等功能促使网络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交流、娱乐方式,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使其成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渠道和新平台。

新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更立体、更鲜活新媒体的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频等多种形式,生产更加立体、更加鲜活、更富个性的产品,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各自作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现1+1>2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就是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取新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改变传统媒体内容上的模式化,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发挥好传统媒体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把传统媒体原创内容、权威信息、言论评论、深度解读向新媒体延伸,生产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精悍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新闻产品,在融合发展中主导舆论,发挥主流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此外,加快创新内容生产机制,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部流程再造,推进采编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和全媒体内容采编融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一次制作,多种生成和立体化传播。新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即时亦及时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产力。由于传统媒体节目制作需专业采编队伍,信息内容层层审查等,往往在传播时效上滞后。但是,传统媒体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具有比较专业的制作团队和管理机制,信息传播正规严谨并具有较强的公信力等。与之相比,新媒体信息可随时随地和分享消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时效上即时及时。新媒体综合平台多样化,融合了可移动网络、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服务设施,打通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界限,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即时向外信息。

新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分众化、互动化

新媒体的价值第4篇

2008年的这三个变化将会深深影响着报业的发展:首先是纸价上涨。报纸行业利润归零;其次,替代性媒体的高速增长。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广告增幅与传统媒体增幅的悬殊巨大。最后,占纸质媒体广告大盘六成的房地产、汽车和通讯类广告将成为不确定性行业,这将带来报纸媒体的经营不确定。

这些变化迫使纸媒体认真思考自身的价值,而价值的思考,会自然地引发对商业模式的质疑。

报纸一直以来都是两次销售实现盈利的;第一次销售将报纸内容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将有商业价值的读者卖给广告商。在第一市场上,报纸是亏损的。用第二市场的利润来填补第一市场的亏损后方能实现盈利。这样的商业模式,从根子上讲,是将报纸当成广告载体来认识的。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报纸媒体的价值要重新被认识。报纸因为人类有着对信息的需求,才有了信息收集、整理与传播的行业,纸因其便宜、便捷的而被选作载体。因此,读者购买报纸是在购买他所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这张纸,对内容的需要,受众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价格呢?我们的纸媒从业人员应该有自信。独特、优质的新闻产品不能直接获得收益,在商业上是说不过去的。

2006年底,《南方周末》就开始酝酿商业模式转型,要实现第一市场盈利。当时认为,阻碍第一市场的盈利的因素,一是报纸定位、二是报纸质量、二是发行基数。

于是在2007年,南方周末进行了三项努力:

其一是定位的清晰。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口号。其二是报纸质量的升级。新创了“时局”板块、“评论”板块、改造了“经济”、“文化”板块及头版,并改进了文风、提升了整张报纸的导读性。从而实现了用产品对定位进行落实的目标。其三是重视主渠道、加强终端管理,改造了发行模式,提升发行量。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中,报纸实现第一市场的盈利,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转变这么简单,客观上它与免费的互联网内容实现了区隔,寻找到了可能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报纸回归到内容价值第一价值的认同上来,有助于一些在商业氛围里被忽略的价值得以回归。

现代的传媒从专业的信息提供者走向信息的工业化生产,其辉煌的成绩,我们都看到了,但是,现代性对传统价值的毁损却往往被忽略。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当然不会逆历史潮流让传媒产业回到传统时代,但是,时代给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传媒人可以在新技术平台上,实现非销售导向的未来型内容生产,以特定的价值为追求目标,以个体劳作与个体合作为特征。这可能会为传媒业在工业化大潮后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当内容本身实现商业价值后,从小处讲,可以让报纸在商业诱惑面前有更好的坚持。商业力量通过广告投放影响内容企图,越来越不可能。从大处讲,传统媒体、报纸媒体的公益属性将得以回归,不再以传媒机构的商业利益为第一追求。

事实上这样的实践已在进行,华尔街日报的执行总编今年离职,与若干传媒人一起建立了一个由公益基金支助的机构,以调查监督为业,以公益为目的。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以内容见长的传统媒体所遭遇的不仅是挑战。还有机遇。这些机遇使得内容媒体、内容生产者从战后的媒体工业模式中有所挣脱。这些机遇还使一些久违的精神价值变得触手可及。给传媒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新媒体的价值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 纸质媒介 价值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47-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一种区别于以纸作为传播媒介的报纸、杂志、书籍逐渐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信息以一种更快的速度传播开来,新媒体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笔者比较赞同熊教授的这一说法,新媒体的含义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新媒体是互联网络和无线通讯技术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手机电视、互联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更便捷,但也对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此,有学者认为,纸媒作为传统的媒体,将会被新媒体所取代,纸媒必将迎来寒冬。新媒体越是以快速发展的步伐前进,纸媒的寒冬越是逼近。但纸媒真的会消失吗,新媒体就一定是排挤传统纸媒的吗?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1 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发展之比较

自美国CBS(哥伦比亚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1967年第一次提出“新媒体”概念以来,新媒体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新发展。新媒体以其新理念、新模式、新效应和新价值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消除传统纸媒之间的边界,消除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的边界,消除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它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模式,一种分众式传播出现,形成了由一点对一点变为多点对多点的格局,新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相结合,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除此之外,新媒体在传播效应和新价值上也有其独特的表现。

在全球范围内,新媒体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互联网成为新媒体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计算机等新媒体得以传播的重要环节也迅速普及。这为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互联网的应用,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发展,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中,一些重点的新闻门户网站,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阂大洪认为,其体现出的传播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证明:重点新闻网站是网络“主流媒体”己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月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2012年新增网民达5090万人,网民的总规模已经达到5.64亿。2012年互联网普及率与2011年相比提升3.8%,达42.1%,两项指标都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但增速减慢。根据报告,我们发现,手机网民数量呈现较快增长速度,2012年手机网民年增长率到达18.1%,远远超出网民总体增幅,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上升,由69.3%上升至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但是手机网民规模与整体PC网民(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大量增加,为新媒体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地增强了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新媒体的快速扩展,网民数量的大量增加,对传统纸质媒体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国内报业为例,根据《2012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上半年报纸较2011年同期跌幅达7.4%,首次呈现负增长的局面。根据数据显示,传统纸质媒体发行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逐渐降低。面对新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冲击,传统的盈利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纸质媒体生存的压力巨大。

2 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特点之比较

在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纸质媒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必要对新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笔者从覆盖面、信息量等方面作了总结,如表所示。

回忆人类所走过的历程,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口头、文字、印刷及电子四个传播时代,但我们发现,这些时代特点并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互相补充的进程。似乎其中并没有哪一种传播模式消亡了,在各个时期都有其具有时代烙印的主流传播形态,每一种媒介都具其独有的价值。

新媒体虽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缺陷,原创内容的欠缺便是其中一点,大多数的媒体内容都是对传统纸媒的摘录或是截取,然后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营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新媒体对传统纸媒仍然具有一定的依赖。另外一个方面是,由于网络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网络信息缺乏有效的编辑和审核,新媒体的信息的真实性、公信力受到了质疑。日益增多的不良信息和低俗内容逐渐消减着人们对新媒体的信任,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纸质媒体所代表的的真实价值。

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媒体在覆盖面、信息量、重复性和阅读主动性、信息的原创性、真实性上都有独特的优点,而新媒体在传播速度等方面也具有期独特的优点,但是这两种方式均有不足。一种媒体形式的不足总为另一种媒体形式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的价值思考

如前所述,传统纸质媒体虽然面对发展的巨大压力,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纸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媒体就由此而消失,传统纸媒的功能和价值还将得到彰显。

3.1 纸质媒体承载着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功能

“如果你们停掉这个以油墨与纸浆为载体、承载着历史的印刷版报纸,那将是一场国家灾难。你不可能用‘在线’的方式还原新闻纸上的内容,互联网上充斥着色情与废话,我们需要在书报亭里看到智慧,我们需要在地铁里拿着报纸沉思。”这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对纸媒的思考。鲍里斯・约翰逊的思路清晰的表明,传统纸媒在社会生活中承载着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功能,这个功能必须得到社会的重视和珍惜。

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纸媒的弱势更容易表现在发行量、经济利益等上面,通过对互联网发展、纸媒盈利能力、市场占有量等数据的分析,能很清楚的看传统纸媒所遇到的危机。诚然,这种方式能可以让传统纸媒看到压力和困局,但不足以让其消失,正如前所述,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打上时代烙印的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各有特点和相应的价值。纸质媒体所承载的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功能并不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而丧失或者减弱,有学者曾非常精辟的指出,“思想不息,纸媒不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纸媒一直与人类的思想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从纸张的发明到印刷术的出现,从印刷术的出现到大规模的机械印刷,传统纸媒所传递的更多的是超越经济利益的人类思想和精神的结晶。坚持纸媒的传播功能是每个媒体人的责任,是纸媒存在的价值所在。

3.2 纸质媒体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纸质媒体代表着一种传统和理念。虽然新媒体发展迅速,但纸质媒体的地位仍然相当稳固,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传统纸质媒体阅读的延伸和辅助。

新媒体的价值第6篇

“屏幕一代”中的六件作品是“柔软”、“反复”、“坚硬”、“纯粹”、“静止”和“闹”,它们都存在和源自艺术家开发的电子应用程序。在作品中,屏幕也许会被理解成为这些应用程序的视听组件而存在的、相对来说随意的容器和框架,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程序的结果存在于这些组件被观看者的接受多于它们所制造的图像和声音之中,屏幕因而在这些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基于此出发更深入地看,这些作品又是以人为中心。

这是歌德开放空间的个人项目。为此,主办方请来了德国ZKM媒体博物馆总策展人伯尔尼哈德・希瑞(Bernhard Serexhe)。希瑞博士自1980年代的时候初涉新媒体艺术,并有学术专著《数字艺术实践》问世。以德国人的严谨、规整,看中国全新一代的艺术家,会有怎样的冲击呢?

80后阿角,生来对电子科技有亲近感,而50后希瑞博士,有意识地拒绝网络,甚至坚持不用智能手机。且看在展出期间的论坛上,希瑞和阿角展开的艺术史层面的交锋。与此同时,双方对于新媒体艺术品如何收藏,亦亮出了各自的观点,引起论坛上听众的思考。

关于创作新媒体改变作品的诞生方式

“蓝色的屏幕,犹如一道通往新维度的大门,蓝色中运动的影子,是对日常在使用的屏幕中看到现实中影子的一种抽象化处理,这样的结构让我们无法判断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最终放弃分辨融入其中。”对着六块展现同样影像,组合在一起的液晶屏,阿角如此解释他的作品。这是一个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以gif格式构造一块深度无限的空间。阿角说:“gif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格式,她的特点是通过反复释放信息,让这样的反复,使她变得如此狡猾、极富性格。”

在微博、微信中,人们经常与gif图像打交道,但从没有哪一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像阿角那样,对gif格式有一种女性化的定位。

通过液晶屏展现gif格式的图像,仅是阿角作品的一个门类。在“屏幕一代”个展上,还有一类称作“算法表演”的作品,其尺寸可变,展示时间可变,一个个不规则的图形,有雪花状的,有盐花结晶状的,也有可变形的如同水滴质感的椭圆形的,以一种看似规则或是不规则的形状活动着。这是阿角通过计算机程序做出的作品,他同时认为,未来的屏幕不一定是平的,也有可能就是这样不规则的,而屏幕将无处不在。实际上,在阿角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一些手机厂商已经在展示曲屏手机,这就等于向阿角的预测前进了一步。

谈起当今的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创作,希瑞博士对我说:“在1980年代我从事新媒体艺术研究,并开办博物馆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30年后新媒体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希瑞看来,不管是旧有的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仅仅是信使(Message),还应该成为脑筋方面的“马杀鸡”(massage),以期取得安抚人心的作用。希瑞曾经研究过经典建筑,他认为建筑本身也是媒体,传递着一个时代的文明、观念。换言之,希瑞认为任何新媒体,不过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新的艺术手段,却不见得会改变作品的诞生方式。

就像已经不再提笔早已改用电脑写作的作家,自称仍然是“笔者”而不是“键人”,新媒体艺术家已经不再使用画笔、颜料乃至打印设备,却仍然还是视觉艺术乃至视听结合、时空复合的艺术作品之创作者。而他们的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不仅是新媒体作品可以在音画上做到更抽象,观念上更创新,更在于网络的即时传播以及即时交互,使得未来的新媒体创作延伸出无限可能。

关于影响力新媒体是否改变艺术本身

与阿角以往作品不同的是,这6件新作在体现出科技自我利用时,凸显自身的存在,不管观看者在场与否,它都强调与人类感官和理解的相互作用。基于上述观点,这些作品并不存在于它们自身之中,而在一个人接收作品所传达的感觉信息和在他从中理解到一些东西之间的互动之中。这些“东西”并不只是一种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而是深入的认知本身。

阿角是2006年开始进行新媒体艺术实践的。当时,阿角看到了一个名为“weneedmoney not art”的网站,接触到欧洲的新媒体,于是进行大量译介工作。于此同时,阿角开始在网上与其他新媒体艺术家进行交流。

张冰,是中国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人。她出任德国歌德开放空间本年度策展人。在策划阿角个展之前,张冰与阿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张冰也提及,如今与新媒体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很少,主要是线上联系。“我们的社交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着我们手中的电子屏幕,我们的情绪也因为屏幕呈现出的信息、表情符号等变化。屏幕不再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影响甚至参与我们的价值判断、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从而与我们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张冰说。

比阿角更年轻的艺术家,甚至不再特别关注线下的观众互动,乃至彻底摈弃。阿角认为这些年轻艺术家群对科技的解读更深刻,并不再工具式的运用科技做些小发明。“他们开始关注互联网革新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带给人们的冲击,完全视觉体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年轻艺术家开始关注软件艺术(software art)和更轻巧的不需要线下空间的传播展示方式。”

当然,阿角本人目前的创作状态并不是这样。最近,他的工作室将之前一些和制作相关的逻辑和术语都归于“计算机辅助”。“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技术迷恋以及软件优劣的讨论。”阿角说。

新媒体是否影响到艺术本身,其影响究竟有多大?哪些方面影响到了?哪些方面可能没受影响?希瑞博士站在欧洲学者的角度,谈了他对新媒体如何影响艺术本身的看法。希瑞说:“从1980年代至今,我经历了模转数,一致关注、研究新媒体艺术带给社会、带给艺术本身的变化。1990年代中期,我们就开始讨论――新媒体新技术怎样连接世界与人,研究新媒体将呈现怎样的画面。并探讨复杂的图像在人脑中如何处理。”1997年开始,希瑞启动了大型的媒体研究计划,延请800位专家、艺术家,研究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如今,在2010年代,希瑞博士不得不放弃研究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因为变化太快,我觉得如今的虚拟社会是比现实社会更现实的社会。同时,不同的人生活的圈子不同,也许在父辈看来,屏幕是身外之物,而对年轻人来说,屏幕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过去,很多艺术家将新媒体当作创作的工具,而当阿角将之当作理所当然的创作本身,并将之植放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在未来的艺术家看来,或许,这只不过是进入全新艺术时代的门槛而已。

关于收藏新媒体作品的价值何在

希瑞博士的德国ZKM媒体博物馆不仅藏有1980年代以来的许多新媒体作品,而且为了作品可以正常呈现,而购置了与作品同类同款的显像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每种都备了五件以上。

张冰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她策划了一个新媒体艺术展,艺术家使用的是非平面的液晶屏幕,置放在一个船舱结构里。当时有藏家要购买这件艺术品。当时大家就讨论,交易的主体是船舱结构呢,还是非平面的液晶屏,还是电脑程序?无疑,既然是艺术品,就涉及到买卖与收藏。也有人问阿角,假若“屏幕一代”的作品要被收藏,那这个作品原件的屏幕坏了怎么办?即使像希瑞博士那样购置五台备用机,也总有用坏的一天啊。

阿角说:“既然是购置我的作品,你买回去总得天天开机吧?只有开机,才能感受艺术的内容。我觉得五年之内应该不会坏的,五年后如果坏了,那就只能换屏。其实,这和买一幅绘画,买一件雕塑一样。绘画、雕塑也有维护的必要,新媒体作品也一样。”

当然,如果涉及到艺术品的永恒性问题,未来没有可能的替代品来维持阿角的作品正常呈现,那这部作品作为一个“物”也就不存在了。当这个“物”失去被解读的能力后,作品也就消亡了。阿角对之的看法是――目前更容易保存的还是文字。而假若作品消亡,收藏机构和藏家也只能慨叹――我真的拥有过这件作品。

即使对每件新媒体作品都保留五件同款屏幕的希瑞博士,也不得不承认:“今后的艺术品,可能不是以一个物体性的呈现来表达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艺术品可能仅仅是一个‘想法’就可以了。”希瑞还说:“毕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艺术品被个人收藏,放在自己家里,并不是艺术品存在的初衷。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化,总是互相交集的,不是私人可以完全占有的。如果是新媒体艺术,在线呈现,或者在其他公共场合呈现,那么,无疑是属于公共财产。”

新媒体的价值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新型媒体;应用;公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81-01

整体的来说,它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作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电视媒体为代表。另一类则可以称作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以下将依四大类别来渐次介绍新媒体的不同形态以及他们的应用价值。

形态之一: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是新媒体中的传统形态,是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而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的,给与网民最初的关于网络应用的概念,同时积累了最早的互联网用户。Web页面的发明让人们只需轻轻一点就打开了互联网的多彩世界,简单的网页浏览与轻松的网络阅读催生了门户网站,因为网民们需要一个开阔的入口来进入网络,进而这种用户的使用习性和依赖性使得网络逐步迈入了媒体的行列。

随着网络媒体人群的口碑影响力不断加强,对公关传播带来了更多的不可控性。在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公关传播时,媒体的数量及信息模式较为固定,便于公关主体进行公关信息的内容及渠道的控制。网络媒体它虚拟,是因为个人的言论表达方式都为数字化的文字或视频;但它真实,是在于这些言论足以聚沙成塔、能激起巨大的蝴蝶效应,影响社会事件的法律进程,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制定。新媒体的力量在网络媒体上体现得最为强烈。当其传播的信息对公关主体有利时,自然具有宣传费用低、可信任度高、针对性强等优点,而这些自媒体信息对于公关主体本身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

首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融合使得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取“眼球”,媒体记者对爆炸性新闻孜孜以求,这使得埋藏在社会组织内部中的危机隐患被触发的概率大大增加。其次,信息的自由也是负面信息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新媒体的中心控制系统往往只能对由传统媒体的信息进行控制,但对普通受众在新媒体上自行的信息却缺乏“守门员”、“把关人”,特别是博客、播客等自媒体形式,由于其信息渠道的特殊性及强大的影响力,往往容易产生负面信息,形成“蝴蝶效应”使其快速传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形态之二: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新媒体中的新生形态,已从上世纪80年代末标志身份的 “大哥大”变成21世纪的微型电脑,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 “第五媒体”。其具体形态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出版、手机电视等,正从单一的人际传播媒介变成兼具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多重身份的重要新媒体。相对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便携性与及时性更加符合传播需求,随着我过3G和4G网络的推广,手机媒体兼具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形态之三:互动性电视媒体

互动性电视媒体是传统的电视媒体结合互联网之后的升级形态,包括数字电视和IPTV两大类。这种以传统电视为母体发展而来的新兴媒体,是广电行业对互联网迅猛壮大,影视渠道多样化竞争的技术回应,是为未来的传媒业格局谋求的一条路径选择。电视不再仅仅只用来收看节目,而变成一个多功能、多业务的家庭生活电子平台,用户可以于其上自行点播喜欢的影视剧,查看出门的行车路线,炒股票,查找医疗信息等。IPTV是通过IP协议来传送数据信息,电视只是其终端之一,与数字电视比较起来,更多地具备了互联网的特性。同时,和数字电视接近的是,IPTV也提供电视、广播、游戏、聊天、网上银行、生活资讯等服务。互动性电视媒体的优点是受众人群多,但是较之网络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的操作性会略逊一筹,窗口的多样化也同样次之;相较于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的便携性和私隐性也差很多。

形态之四:新型媒体群

新型媒体群是视频技术走出固定场所、面向开放的户外空间、移动空间,并借助无线网络而达成的变异形态,它的优点在于有效利用受众的有限的接触时间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这一个与广告行业密切相关的新媒体形态,目前主要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在户外的受众接受率会高很多,在确保受众可见之余还能加强传播效果。虽然同属于新型媒体,但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及户外新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受众策略,前者是典型的小众媒体,而后两者都是大众媒体。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及渠道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当下,无论是公关公司,还是社会组织的公关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现状及不断变化的公关受众群体,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跟进与投入,更需要在传播态度、传播理念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突破,才能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宫承波,詹骞.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