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职业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9-26 09:30:47
护理职业教育

护理职业教育第1篇

(一)护理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

现代护理在19世纪中出现,随着时间发展,现代护理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1860年,世界上第一所护士高校成立,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现代护理形成以来,护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我国在1909年成立了中华护士会,1918年《护士伦理学》被定为护士的必修课,其中主要涉及了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在1934年南京政府成立了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后,标志着我国护理伦理道德的真正形成。随后在199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颁布,更是对护理道德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对护理道德提出了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护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在护理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它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职业道德在医疗领域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护理生的服务质量,并且有利于提升护理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护理生是进行生命健康护理的职业,是病人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是医生的助理,是医生进行救死扶伤的关键互补角色。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护理工作人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减少或者消除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陌生、冷漠、生硬等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从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以隐性德育课程进行中职护理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

职业学校内,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育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状态不佳,显性德育课程教育很难完成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如何使学生能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更好的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这里通常采用的方式则是采用隐性德育课程教育方式。

(一)发挥隐性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师,本身的言谈举止将对学生有着潜在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利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学生本身的素质养成。中职护理生需要照顾病人,同时也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情绪,在对病人照顾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和爱护。隐性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感受到,并且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隐性德育课程中,要以实践活动方式促进职业道德教育。

隐性德育课程要更加真切的体现出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要让学生贴近实际,融入具体的活动情境当中,并在活动中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融入实际,只有切实的融入当中,才能感受和记住。课堂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活动,以及模拟环境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感悟活动中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更加有利于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例如以实践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反面教材,更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注重其他学科中的隐性德育教育因素。

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例如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等有助于学生丰富职业道德的课程。同时,注意到相关专业的隐性德育教育学科,例如心理学、语文学科等隐性德育教育内容。心理学可以更好了解病人的心态,语文学科能够加强护理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够缓解病人的心理问题,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保证隐性课程教育开展的前提,并且学校的规章制度通常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德育教育效果。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保证学生们的基本利益。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可以对违反某些行为的学生进行惩处,同时也起到了告诫和警示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其他学生做事的行为规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有利于培养护理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意义

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中职护理生价值观的形成,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上,塑造一个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并且对日后的职业有着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职业道德教育促进社会需求满足,有效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除此之外,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护理生在临床实践中实现价值观。对中职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四、结束语

护理职业教育第2篇

(一)现代护理人才的角色和功能越来越丰富步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生命健康变得更加重视,医院的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社会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地转型。而且,各个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医疗卫生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些转变和完善也会对护理的含义造成一定的改变。现代护理应该要从功能制转变成整体制,还要从以疾病控制为中心转变成以病人为中心。例如,护士的工作地点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中心、学校等都成了现代护理人员工作的地点。传统的护理是医疗技术职业中的一种,但是现代护理却是为人们健康服务的专业。而且,社会对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向着多层次、高规格和跨学科发展,其功能角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护理学科的技术和知识也变得综合化和复杂化。现代护理的这些变化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护理职业教育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级技术性应用人才的主要地方。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项就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让没有工作的人找到工作,让有工作的人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所以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非常广。随着人力资源战略的提出和医疗体系的发展,护理人才非常紧缺,而且护理人才的就业范围也变得更广。所以对现代护理的职业教育来讲应该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实际的教育。首先,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从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要对办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对办学的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后,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和意识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培养出的护理人才成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三)提升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护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护理的实践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中,尽量做到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现代护理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在实际的教育中不能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脱离的模式,这样才能去满足现代护理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务必从技能训练开始,加强对护理的操作技能教学的进行,逐渐树立起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双重教学观。此外,安排专业课课程内容时,应当注意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该要灵活。例如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小组讨论、家庭访问、临床指导以及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让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最后,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快速的进入到自己工作角色。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再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起现代护理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护理职业教育第3篇

[摘要] 医德情感教育在医德的“知、情、意、行”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中,以护理专业为中介,使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发展,使其形成对护理学科、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品质。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丰富的职业情感,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情绪、态度和理想追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问题现状,提出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 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 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转贴于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 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6,13(3):38.

护理职业教育第4篇

[摘要] 医德情感教育在医德的“知、情、意、行”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中,以护理专业为中介,使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发展,使其形成对护理学科、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品质。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丰富的职业情感,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情绪、态度和理想追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问题现状,提出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 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 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 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护理职业教育第5篇

[摘要]医德情感教育在医德的“知、情、意、行”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中,以护理专业为中介,使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发展,使其形成对护理学科、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品质。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丰富的职业情感,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情绪、态度和理想追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问题现状,提出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护理职业教育第6篇

[关键词] 护生;情感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00-02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 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 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 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3]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

护理职业教育第7篇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质;实习;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中职卫校是为社会医疗服务行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学校培养的护生能不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真正“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医院已从公益事业向着盈利事业转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医患之间的关系逐渐变为服务与消费的关系,其中的护患关系更是每一所医院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患者对护士乃至医院的信任与尊重。我们对中职护生的培养也要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

1、现状

本人曾开展过一次各级医院对本校实习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评价调查:

在100份调查表里,较差、一般、好的票数分别为,护患沟通能力为45、27、28;同事之间沟通能力为20、24、56;医德素养为20、29、51;敬业精神为36、22、42;服从精神为21、35、44;团队精神为46、36、18。

从调查结果发现,医院认为45%的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较差,医院认为46%的实习护生的团队精神较差,而服从精神、敬业精神、医德素养的“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都超过55%。

2、护生特点

“90后”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护生绝大多数为女生,都是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优越感强,自我意识强,对于在学习医学知识、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因而形成的素质基础较差。

许多中职教育学者都认为:中职生这一群体在行为心理上可以用“青涩、多变、可塑”来概括。青涩指情绪的未稳定性,多变指易受影响性,可塑指易于引导的特点。因此这一群体在专业能力的形成、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具有“循序渐进,稳步形成”的特点。

3、教材的局限性

3.1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教条、脱离实际、缺乏说服力

中职采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教材虽说明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重要性,也有较少的事例,但却依然“口号”,缺乏更多有血有肉的事例去应证,同时也缺少对事例的深入分析,如:从企业的目的、个人的需求等角度去剖析。

例如“诚实守信”,在严重缺失诚信的现实社会里,置各种频发的非诚信的社会事件、道德滑坡于不顾,一味的要求学生诚实守信,不仅上课的教师“心虚”不已,学生也会对此置若罔闻,就算是有了教学的效果,那也是培养了几个不能适应社会、幼稚的学生。

3.2相对护理专业,教材缺乏针对性

在所有中职各专业中护理专业有其特殊性,它所直接面对的是人的健康,而非产品,因此,严谨与责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本校在内的各中职学样大都采用的人教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从类型上看应属综合类教材,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内容十分匮乏。

4、改进教学思路

4.1注重护患沟通、服务意识、服从精神、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1.1培养护生具有四种素质的重要性

1、护患的有效沟通是医疗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1],是护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亦是护士的基本技能之一。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研究,有助于护理工作者对患者顺利地实施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和减少医疗纠纷[2]。中职学校在培养护生的过程中注重有效沟通技巧与研究不仅对现今有待改善的护患关系有推动作用,也为将来护生们进入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服务意识

现阶段就医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护士服务意识决定着护理服务品质。护患关系更是每一所医院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患者对护士乃至医院的信任与尊重。医疗卫生行业特别是各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面临的现状是:硬件设备能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软件却不尽如人意,很明显的表现在许多从业人员特别是作为医院“窗口”的护士服务意识参差不齐。中职卫校是为社会医疗机构培养一线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护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护生成长的关键塑形期。学校培养的护生能不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真正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受种种现实状况影响,中职入学护生的对道德的认识还是处于较低水准。因此,上述现状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更应加强服务意识这一职业素质的教育。

3、服从精神与团队意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生产劳动就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任何团队都是以追求效益作为它的最终目的的,而实现效益的的基本途径就是“发挥领导作用,实现工作高效率”,那领导作用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实现呢?那就是纪律和因服从而产生行动的执行力。如果大家的服从意识很淡薄,那么一盘散沙的一群人何来执行力,结果,效益就是句空话。现如今的各级医院大多已从公益事业转变为盈利性机构,医院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当然也追求着效益,所以,医院里的每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团队,每一名成员都应保持高效的执行力。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服从就是一种美德,只是许多人都误解了,对“服从”两字很不服气,以为“服从”就会有损尊严,有损个性。于是,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加以引导,使我们的护生从意识上转变,并愿意去实践。

4.2改进教学方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采用自编教材的形式适当增加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四种职业素质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护患有效沟通三要素,有效沟通的前提基础是心态;基本原理是关心;基本方法是主动,同时设计好护患沟通应用场景实例,要求护生在课前对课程里的应用场景做好前期准备:“想一想,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

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与讨论,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设计好的以下应用场景:假设今天是12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岁的孩子来门诊输液,当值护士怎样实现沟通与服务。护生们首先应有所准备,以5分钟为一个扮演片断,其后的5分钟进行展开式讨论,并如此循环。笔者的课堂中,护生们曾为“给孩子盖一张医院里的小毛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护生们学会了关心,知道了主动,于是,这一课堂就会深深地刻在她们心里

通过几年的实践,护生们都能感觉到原来职业道德课可以做到如此生动,在这样的教与学中,我们能深深的体会,课堂应该是护生们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住教育的走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