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21 18:54:04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1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开设的有关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学质量,逐渐受到现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教学方法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考古活动也不断取得突出的成就。在我国现今发展阶段,在高职院校内设立的考古专业课程中,有关考古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才能更好的完善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本文经过研究,特得出以下结论。

一、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

1、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新时期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开始选择在本校内开办和设立有关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的相关课程内容。但由于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在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知识的课程教学上,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理论做支持,导致我国现今阶段各大职业院校,无论是在有关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师资还是办学理念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不足。

2、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成因

我国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不同于本科院校,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在综合实践能力上的培养,是我国职业院校最为显著的办学和教学特点。但现今阶段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在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依然采用中国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对于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上的侧重程度较深,普遍忽视了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实践教学,即对学生考古文物保护技巧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重视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课程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除此之外,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中负责考古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在考古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低下等方面的内容,是直接导致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中对学生文物保护技术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达到授课教师最初的心理预期的主要前提原因之一。

二、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建立文物保护技术培训实验基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各大职业院校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多的选择在学校内的考古专业课程安排中引入和设立有关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相关专业知识的授课课程。但由于我国的职业院校在有关考古专业的办学经验方面还比较薄弱,在大多数时候,对于学校考古专业的学生,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会选择参照或者沿用本科院校中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而本科院校传统的专业知识授课方式更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特点严重违背了职业院校旨在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最终导致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严重低下。想要更好的解决这一教学弊端现象的出现,我国的职业院校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建立与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相匹配的实验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硬件设施。在有效保证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应用实践机会,为最终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客观保障条件。

2、回聘退休考古专业文物保护专家,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由于受到我国国家教育局以及相关部门有关指导政策和工作精神的影响,职业院校的专业在职授课教师与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在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职业院校考古专业负责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在职授课教师,普遍存在因考古专业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深入而最终导致教师的授课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能达到社会对于相关考古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水平高度上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的教学发展进程。我国的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更好的改善考古专业在对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现状,可以将已经退休的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和资深学者回聘到学校之中。在不影响学生对于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的基础之上,适当的举办专家讲座或者专家亲临授课相关方面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更好的为学生拓宽有关考古专业在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的知识面广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安排,更好的提升学校考古专业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对考古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最大限度的改善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的教学现状。

3、改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方法

虽然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在职业院校考古专业之中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的课程,是在参照和效仿本科院校授课过程的基础上设立的,但为社会培养具有更高水平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新型就业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传统本科院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方式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院校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需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阻碍。我国的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更好的完善和改革校内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相关知识的专业教学实践效果,就必须及时有效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改变传统古板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对于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考古学专业中,有关对于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对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只有我国现今阶段开设考古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有效的摆脱学校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更好的掌握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应用型考古人才,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作者:姬颖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充分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3篇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根据318名学员留底的邮箱联系方式,进行实名问卷调查,1周内未回复者采用电话联系调查,调查者向各学员承诺本研究对其工作无伤害性及自愿原则,并详细告知问卷填写方法。本次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讨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使护士的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本次调查中11.67%的专科护士在培训后担任了护士长职务。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手术室安全、质量等管理类培训课程为其提供了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了现代手术室管理理念,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为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专科培训后更多的人员成为业务骨干,担任专业组长和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调查显示,专业技术类的培训课程与操作训练使工作能力相对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管理者和同事的认可使其得到更多职业发展空间。培训后专科护士也开始注重自己科研能力和论文水平的培养,通过报刊、网络等不同途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次调查中,92.0%的专科护士常查阅专业资料,重视自身发展,76.67%的专科护士开始尝试论文的写作,并在护理期刊上发表。她们认为专业课程的系统讲解和实习医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开拓了科研视野,培训期间“小讲课”与论文写作训练更拓展了论文写作思维和方向。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是经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的职业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3]。四川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依照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培训的思路,针对地方医院特点和条件设置培训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前提下,•6•临床护理杂志2015年4月第14卷第2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员的护理管理意识和学术科研思维,并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护理前沿动态,从而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4]。由于个别医院制度的缺陷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差异,部分专科护士培训后从事工作岗位较前无明显变化,并未担任专业组长成为专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也未有参与手术室护理教学与培训,不能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力量。在本次调查中,19.0%的专科护士反应,培训后在工作岗位和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较前没有变化,与黑龙江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共同特点[5]。专科护士对没有变化的工作现状感到不满意,对培训的价值产生怀疑,培训后的雄心壮志与激情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有10名专科护士离开手术室护理岗位,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直接意义和价值。学员培训后回到所在医院除了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外,并未在手术室专业工作岗位中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与优势,这是值得护理学会和医院管理层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3展望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4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达到手术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培训划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对12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这4个层次“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实施“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和论文投稿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可帮助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使护士长能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保障手术室安全运作,有利于手术室人才建设。

关键词 一站式分层培训;手术室;护士;分层考核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3

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的重要策略和方向[1]。随着医疗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医师专科化的深化,对于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国各个层面都在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护士的培训时间漫长,工作5年的手术室护士只能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和技能,这一现状与外科手术专科化是不相匹配的。随着近年来的医疗机构飞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的培养是手术室面临的新问题。根据我院手术室的情况,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手术室护士培训采取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士123名,男11名,女112名。年龄20~55岁,平均(33.1±0.5)岁。职称:护士42名,护师43名,主管护师30名,副主任护师8名。文化程度:中专28名,大专46名,本科46名,硕士3名。其中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新进护士30名。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证书5名。

2方法

2.1不同层级的人员划分将手术室123名护士根据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

2.2师资队伍的建立

2.2.1专职教学老师每年采取选拔的方式由核心小组推选出1名手术室专职老师,负责手术室人员的建档、授课、考试等各项工作。

2.2.2理论授课老师要求具有丰富的手术室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教学技能,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一般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组成。

2.2.3技能操作老师由手术室专职操作老师担任,要求形象气质佳、沟通能力强、操作娴熟,并在护理部操作队经过培训方可担任。

2.3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一览表(表1)

2.3.1初级手术室护士针对初级手术室护士,应该注重于手术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或转岗。

2.3.2工作5年内的手术室护士针对低年资护士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提高。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我院手术室自行编写的专科理论培训习题集[3]中抽取考题进行考试,同时由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配合考评表进行打分作为操作技能成绩,成绩在80分以上的才能轮转下一个专科。对于成绩不合格的护士,则相应的延长专科培训时间。

2.3.3中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是经过一轮完整专科培训的护士,必须对手术室专业有全面的认识,需要进行更深层的专业强化训练、手术和新技术的相关配合等。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书面考核和讲课考核,其中讲课考核为将所在专科手术前沿知识和护理配合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讲解,由专科组长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评点给出成绩。对于不合格的护士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4高级专科护士对于高级专科护士基本采取固定的专科配合,同时承担专科组长的工作。培训的重点在于专科管理与应急能力。从科研、论文和本专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5手术室专科护士对于手术室专科护士提供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在专业水平上不断的进行自学。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4评价方法

2.4.1手术医师、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由专职教学老师调查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和护士的满意度。培训前于2009年12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培训后于2013年1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均有效回收。

2.4.2统计培训前后护士数。

2.4.3对比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综合理论成绩及英语由护理部统一出题进行笔试考核,其余由科室核心小组进行考核。成绩计算方法:总分100分,其中护理部综合考核20分,专业英语5分,手术室理论考核20分,手术室专业操作20分,医德医风5分,手术室授课考核5分,继续教育学分25分。总成绩<80分为不及格,80~84为一般,85~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将每年的总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

2.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分层次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对护士满意度比较(表2)

4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职业风险高、专科性强。专科护士培训是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专科培训非常有必要[4]。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在我国现阶段都是在入职后进行,手术室护士缺乏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

“一站式”分层培训依据手术室护士不同的年龄、学历、职称、技术水平等指标进行层级对应,将手术室的培训变得连续、系统和规范,转变了以前手术室传统的统一培训方式,更是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使手术室护士能根据自身的水平由浅入深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不断强化专科技能水平。表4显示,培训后护士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一站式”培训达到了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在职护理教育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及时对护士进行考试考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讲课、科研论文的数量等,能在考核中发现和培养人才。而将分层考核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帮助手术室护士克服惰性思想,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层考核使得护士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手术室护士培训后所处的阶段,帮助手术室护士长能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到人尽其能,更好地保障手术的安全。

我科5年来的这种“一站式”的培训和考核方便了对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管理,保障了手术护理的安全,但培训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要在今后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我们将在今后的培训中充分考虑到不同护士的性格特征、培训需求等其他因素,建立和完善适合手术室分层培训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江琴,李萍.新疆地区ICU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62-64.

[2]李秋,温小红,李权辉,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6-58.

[3]高兴莲,田莳主编.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27.

[4]高兴莲,田莳,胡娟娟.湖北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1-23.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5篇

艺术院校专业建设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与保护相融合的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提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应通过开展各类非遗的研究与教育等活动,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学校,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工作都应纳入到相关课程中去,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落实学科发展,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展现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积极创建国家及社会文化遗产事业急需的新学科,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2]。(一)特色专业的设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载体专业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立足现实,审视目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在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体现出适应性变革[3]。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本土化”的特征,为艺术院校开发特色专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本地区特有的历史和传统民族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都是艺术院校创建文化遗产事业新学科的依据,因此要打破单一的学术模式,挖掘和开展地方文化,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创新建设与非遗相结合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如,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将当地青神县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作为该校的特色专业;中山大学发挥了学校在戏曲专业上的优势,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戏曲的研究和保护。哈尔滨大学美术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专业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高校特色专业,重点研究黑龙江流域珍贵的民族文化,内容涉及品类广泛,包括:勃利黑陶、萨满服饰、鄂伦春族刺绣、克东满绣、赫哲族剪纸、民间纸扎、角雕制作技艺、麦秸工艺、鱼骨工艺、绥棱农民画等。特色专业的开设,并非为了培养民间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引导学生们向民间文化学习,从社会实践和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这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二)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资源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较好的课程来源,各艺术院校要信托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特色和优势,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教学方法;将学院的课程、教材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第一,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性把它开发成特色课程,增设如民间艺术概论、中国民歌欣赏等集中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加以选择、整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学校教学内容。如,北京现代艺术学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开设皮影、木偶、傩戏、昆曲、剪纸、民间美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濒危方言研究等课程,不仅丰富了艺术院校的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提升了其核心竞争力。第二,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下乡写生、考察等课程,组织师生深入各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因为非遗大多都深藏民间,需要展开实地采风或田野考察活动,才能深入挖掘其精髓。利用寒暑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对民间艺术、民间资源、文化保护等,采用纪实摄影、专题、宣传等形式进行整理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三,根据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学者及民间艺术工作者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注重教材的科学性、独特性、民族性、地域性、可操作性和传承性,逐步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系列丛书[4]。(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建设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方面更应大有作为,最适合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技术研究、咨询服务、经营管理人才,也可以培养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一方面,可以将高级别的传承人引进学校,保护起来,在高校培养弟子,进行技艺的传承。加大聘用民间艺人担任兼职教师,根据他们的技艺和特点,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技艺的学习,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传承作用,由此建立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接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采取各种途径,如讲座、研讨等形式,统一对现有的教师的进行培训与学习,努力提高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管理、传承与保护中的能力。以北京地区为例,进入21世纪,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素质教育类讲座数量在快速增加,讲座的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节日文化、京剧艺术、原生态艺术、老北京曲艺知识、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最后,可以推广中国戏曲学院举办“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实施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经验,依托相关高校开展专业硕士教育,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学校培养与传承人口传身教相结合,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保护与培养。(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法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然承担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和保护功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生动形态。[5]艺术院校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对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年老体弱的传承人进行全面拍摄、记录,将民间艺术、民间文化活动、手工工艺制作等,以图画、音频、动画等影像方式,将各类技艺、技法留存下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这种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能使艺术院校学生利用其专业优势直接参与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中去,而且使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通过现代传媒得以延续,并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种以成果的形式积累下来的非遗教育资源,经过整合应用,构建起具有地区特色的教育资源体系,促进资源共享、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北京市自2005年起开始启动高等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建设网上特色教育资源库,到2008年底,已经建设了134个主题资源包,整合了图片近75.4万张,音视频4.4万个,文字670万字,为社会和各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教育信息资源,并向市民开放,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院校专业建设相融合的再思考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院校专业建设相融合,无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还是对艺术院校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不仅使艺术院校的学生习得技艺,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艺术院校不仅要发挥其艺术教育的作用,更应当将其打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平台,在民族文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制度建设亟待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内涵丰富,门类众多,各高校抓住其中的某一分支展开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近几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跟风式的存在,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引导,有效整合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设置,要有相关政策,科学布局与规范管理,可以通过分批建设几个特色专业点、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示范性人才培养教学基地、就业基地,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遴选数位教学名师和数个优秀教学团队等方式,保障各高校非遗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理论研究亟待深入虽然全国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都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但由于理论的滞后与实践经验的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被作为一门学科及时地建立起来,这不仅直接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的质量。建立一门新兴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已是迫在眉睫。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建立,但与西方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学科理论研究还是落后的,他们的学理性探究更为深入,学科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加强理论研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推进和完善。如,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正式引入高等教育的会议。通过这类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和论坛,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制、非遗文化资源保护法规建设、非遗传承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深入民间调查、创新理论成果。要成功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要求有一套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理论学说为指导。各高校在多年教学实践和民间调查的基础上,汇集整理研究成果,编纂符合学术规范的理论教材,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的《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傅谨的《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都是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些论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理论、实践及高校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教育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亟待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艺术教育承担起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义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利用地区非遗资源,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各类民间艺术活动周活动,河南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召集志愿者下地方演出,在非遗的宣传、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各高校借鉴学习。同时,为培育全民的文化自觉,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论坛、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深入人心,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及时、深入、全面地报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参与文化保护的社会实践,并向世界推广、宣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增进人类的文化交流。

本文作者:王剑红工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和合理使用。方法:制定培养目标,利用培训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专科病例讨论等途径,对专业护士进行分阶段持续培养。结果: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结论:医院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专业护士的培训和合理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专业护士;人员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临床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而护理专业由于受到人员流动、成分新、年资浅等多种因素的困扰,滞后于医学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的专科化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基础[2]。为了探讨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和合理使用,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我院自2005年起,借鉴国外专科护士培养先进理念,对妇科、产科专业护士队伍进行了重点培养、合理使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专科情况

我院为锦州市妇产科专科医院,妇科下设腔镜、肿瘤、普通妇科3个小专科,产科下设高危救治、糖尿病、普通产科3个小专科。2005年2大科共有护士96名,其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49名。

2 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

2.1 培养目标:首先选定热爱护理专业、工作认真负责、有奉献精神,从事本专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均优者为培养目标。

2.2 初始阶段:全体护士统一认识,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专科优势,走专科护理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

2.3 全面培训,提高理论、技能阶段:高年资护师相对固定各专科,担任专业护士。集中进行护理理论、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参加培训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专科病例讨论等“螺旋式教学法”[4],进行培训。

2.4 培训考核:专业护士的培训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工作,为了激发专业护士学习和工作热情,使其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各尽其能,及时评估培训效果。对专业护士进行考核时,通过传统理论和技能考核评价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年进行2次专业理论考试,每2月考核专项技能1次。综合评定,优中择优。

3 专业护士的合理使用

专科护士相对固定各专科,一般不参加倒班,负责解决本组病人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完成专科疑难操作;制订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本专科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带教新护士及护生。

4 效果

经过专业护士培养,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围绕医院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开展工作,质量控制环环相扣,工作到位,许多医护合作性问题能及时协调解决。整个管理模式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对护理人员进行层次性培养,发挥了各个不同层次的人才作用,保证人尽其才。专业护士具有过硬的技术,不断地满足患者关于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注重服务对象的感受,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自尊、被爱等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目前拥有专业护士15名,本科学历8名,本科在读率达60%。3年外送专科护士进修12人次,在护理期刊上42篇。专科护士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基本功扎实,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病人的信任,提升了护士的职业形象,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护士队伍。

5 讨论

专业护士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门从事专业护理的人员[5]。专业护士在保证患者得到专业化、高质量的医疗、护理中,发挥着医生和一般护理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高素质的专科护士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更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练,还需要与专科医师长期合作、学习在一起的默契。所以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十分珍惜专科护士的培养,更要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合理使用,还要给予她们较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专业护士的认定有三种途径:国家、地区和医管局。妇产科作为一个专科,其专科护理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应尽快建立妇产科专业护士认证体系,以保证专科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以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士的专业地位。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论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护理管理,2004,4(4):19~20.

[2] 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中华护理管理杂志,2004,39(12):952~953.

[3] 许虹,彭美慈,汪国成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护理教育,2007,41(2):155~157.

[4] 郭米嘉,王玲.ICU专业护士资格认证临床培训探讨.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19~20.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第7篇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分为专科小组,每个专科组设置专科组长1名,组员5-6名,进行相对固定的专科手术配合护理。自设问卷调查护士的技能及满意度,医护配合质量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关键词】 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学科不断进步,对大型医院综合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的专科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综合性医院手术专科多,高质高效的手术配合护理质量促使手术室护士向专科性发展,其目的在于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能力、技术操作水平及专科手术技术能力向高、精、尖发展。我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手术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6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占5%;主管护师占30%;护师占23%;护士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1.6%。对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和评价,手术室实行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手术配合质量及满意度情况。

1.2 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方法

1.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根据各外科手术量及手术难度,进行多少和难易搭配,使各小组工作量大致相当。我们将手术科室分为10个专科组:普通外科组、肝胆血管外科组、脑外科组、泌尿外科组、妇产计生组、小儿及整形外科组、创伤修复组、脊柱骨科组、耳鼻喉组、器官移植组。每个专科护理组设专组长1名,组员5-6名。专科组员按资历、工作能力、个人意愿等配置,进行相应的专科分组,形成正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保证专科组的稳定运转和发展[2]。

1.2.2 专科组长设置:每个专科组设专科组长1名,负责专科护理工作安排和人员的管理。专科组长应接受过专科知识进修,具有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有学科带头作用,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医德。专科组长工作评价标准,是由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医生满意率、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护理论文撰写情况等项目对专科组长实施考评[3]。

1.3 专科护理小组运作模式

专科组长基本固定,负责本专科组的手术配合。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不轮换。新护士入科2个月内,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尽快熟悉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程序,然后开始进入各专科护理小组轮转,每个小组需轮转3个月,通过此阶段的强化培训,以培养新护士的手术配合技能,作为专科护士的后备人才[4]。专科操作技能培训,由每个专科组员轮流讲解并进行操作的示范。专科护理查房选择一些疑难、危重病例或术中有特殊问题的病例[5]。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后,由护士长及专科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轮流抽查考核。

1.4 手术配合质量、护士技能、医患满意度效果评价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对护士进行专业成就感评价:采用成就感量表进行评价[6]:包括持续性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理解规则和能够按照要求操作的适合性、有明确的学业爱好、对未来充满计划性和有确定的爱好4个因素,共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总计1分,总分18分[7];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手术后2天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填好后回收统计;医生满意度调查:向相关专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2 进行检验。P

2.结果:

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考核成绩比较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2.2 患者和专科医生满意度比较 专科医生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71.2%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8.6%。患者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80.4%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6.4%。

3. 讨论:

3.1 护士专业成就感增强 通过设置专科护理小组,专科组员均能接受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专科组员不仅系统的接受本专科知识,还熟悉掌握了本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大大提高了专科配合水平,使专科组护士专科素质不断提高。护士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专科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本文结果表明,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明显上升,理论、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提高。

3.2 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是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激励护理人员努力进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8]。设置专科护理小组,相对固定专科护士;制定本专业护士职责与标准,建立考核体系,使手术室护士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实现专科分组,定室配合,定病种配合,使得医护手术配合更加默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得到了专科医生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医生能及时征求相关科室意见与建议反馈给组长,及时传递到组长并上报给护士长,从而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专科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提高。

3.3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各个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便于培养新人。同时专科组长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专科化形成了护士长原专科组长原组员的垂直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长的工作效率,专科护士之间相互协调,合理配合。手术室专科化分组改变了传统手术室工作模式,实现了专业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在手术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该模式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科护士,使她们的职业化素养、学术兴趣、创新精神、团结协作意识不断提高[9]。加快手术室护士专科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以适应现代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

总之, 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 整体配合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改善了医护关系, 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满意度, 从而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胡秀兰.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分层使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0-71.

[2] 程富英,周娅颖,卢艳,等.专科组长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3(1):18-19.

[3]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3-864.

[4] 曾俊,岳蕤,吴治敏.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体会[J].护理杂志,2007,24(09B):71-71.

[5] 刘蔚晴,郑三女,刘摇艳.专科手术配合资料册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6):1514-1515.

[6]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06-207.

[7] 黄行芝,刘摇庆,徐摇霞,等.护士分层使用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