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基础护理培训(合集7篇)

时间:2023-09-25 11:26:40
基础护理培训

基础护理培训第1篇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基础护理培训第2篇

【论文摘要】目的检查护理人员对于基础护理一人院护理规范化培训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期达到优化、规范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对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每次的培训后分别检查护士长和护士的掌握情况,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长与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方面:护士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培训,认知程度有所提高;护士长自身的重视很重要;如何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补充基础护理的内容,修正标准,以最大程度的适应临床的需要。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的实施,可以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只要护理级别相同,即可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顾,使护理工作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保证护理质量。2006年4-6月我院开始进行基础护理的规范化培训。首先以《分级护理制度》,《基础护理学》等为依据,制定人院基础护理的部分内容:即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培训内容,检查标准。分别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培训后1周的时间进行检查。

一、对象与方法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3胡玲,欧阳山蓓.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2.

基础护理培训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检查护理人员对于基础护理一人院护理规范化培训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期达到优化、规范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对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每次的培训后分别检查护士长和护士的掌握情况,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长与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方面:护士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培训,认知程度有所提高;护士长自身的重视很重要;如何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补充基础护理的内容,修正标准,以最大程度的适应临床的需要。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的实施,可以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只要护理级别相同,即可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顾,使护理工作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保证护理质量。2006年4-6月我院开始进行基础护理的规范化培训。首先以《分级护理制度》,《基础护理学》等为依据,制定人院基础护理的部分内容:即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培训内容,检查标准。分别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培训后1周的时间进行检查。

一、对象与方法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转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3胡玲,欧阳山蓓.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2.

基础护理培训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检查护理人员对于基础护理一人院护理规范化培训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期达到优化、规范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对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每次的培训后分别检查护士长和护士的掌握情况,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长与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方面:护士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培训,认知程度有所提高;护士长自身的重视很重要;如何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补充基础护理的内容,修正标准,以最大程度的适应临床的需要。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的实施,可以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只要护理级别相同,即可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顾,使护理工作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保证护理质量。2006年4-6月我院开始进行基础护理的规范化培训。首先以《分级护理制度》,《基础护理学》等为依据,制定人院基础护理的部分内容:即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培训内容,检查标准。分别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培训后1周的时间进行检查。

一、对象与方法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 97中文版和SPSS 10. 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主权[[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3胡玲,欧阳山蓓.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2.

4陈卫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1):58.

基础护理培训第5篇

一、加强护理人员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是通过高年资护士的现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通过以上方法,使护士认识到价值观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让病人感受到实惠,得到病人的认可,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产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强化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护士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间渴望满足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力争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属方便、放心、满意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帮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头、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种功能锻炼,让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细致、周到的关怀和照顾,感受到最温馨的护理服务。

三、加强护士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

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使每个护士规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基础护理操作,还拓展到专科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只有加强护理队伍人格素质的培养,才会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了优良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途径,是护士对病人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护理人员要站在满足病人健康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五、重视培养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技能

认真学习应急风险预案,让护士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并通过不定期的演练、模拟及情形训练加深印象。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长每日应参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将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内容之一,每周对护士进行提问,或定期进行书面考核。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皮肤、治疗、管道等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每个月坚持护理查房,提高护士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护士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技能及抢救中使用cpr技术、呼吸机、监护仪等护理仪器的操作培训。

六、合理分工与合理安排

基础护理培训第6篇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往往采取教师针对各项护理操作的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并不利于日后护生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论实践知识独立思考作出决策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可有两种方法:(1)教师根据当堂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好案例,课前提出案例指明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最后针对案例作出分析。(2)课程讲授完毕可提出与本节课之前教授内容相结合的较为复杂的案例,启发护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例如:患者,男,63岁,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8小时未排尿并且下腹部膨隆,同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紫绀伴血氧饱和度下降。此时,作为护士判断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如何采取?此案例结合了尿潴留和气管切开的基础护理内容。针对案例可将护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教师要鼓励护生充分参与,踊跃发言,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尤其注意调动性格内向的同学积极思考并发言。护生的讨论发言可以不设定统一刻板的答案,但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和进程,最后引导护生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作出决策判断。

2在护理操作实践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护理操作技术的实践是整个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只有护生掌握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才能为在临床一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护理学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护理院校进行课程改革,逐渐加大实践课时在基护总课时量中的比例。但是传统的护理操作实验课中教师往往只是进行某一项护理操作的示范教学,然后让护生分组进行练习。护生形成的也是单个独立护理操作的印象,但是在临床中对病人进行护理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当护生进入临床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迅速做出临床决策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护生掌握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模拟临床情境的综合性强化训练。教师的示教也不再是单纯的讲述和演示操作的过程,而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尽量模拟临床情境。例如在进行“静脉输液法”的教学时,操作演示环节中由一名护生扮演病人,教师仪表规范,携用物来到病人身边时要亲切的问候病人同时注意核对病人信息。操作时手法轻柔,态度温和,充分显示护士对病人的关心。操作部位的选择及进针手法等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进行教授。操作完毕,嘱咐病人相关注意事项。这些与患者交流的部分看似简单,但却能给护生形成比较直观、尽量贴近临床情景的印象。在护生掌握护理操作后可结合以往所学并根据临床病例进行综合性强化训练。例如:患者,女,28岁,上呼吸道感染来院,医嘱生理盐水250mL,头孢噻肟钠1g静脉滴注,药敏试验。让护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从接诊病人、开医嘱、皮试液的配置、药敏试验、静脉输液等一系列操作完整进行。护生在这样的综合实验中有接近临床的操作体验,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工作思路,同时角色扮演也有利于促进护生增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学者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护士之间增进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更好的发挥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有促进作用[4]。

基础护理培训第7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

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