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合集7篇)

时间:2023-09-22 15:32:09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1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德育工作 措施 影响 思考

近些年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就像一个双刃剑,不仅为我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还为我国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作为我国网络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将其建立在继承优良的传统这一个基础上面,深入到网络时代这一个新形势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小学生思想活动最新的特点和最新的情况,深入到以互联网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趋势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对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和加强,努力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方法以及内容、机制进行创新。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加强了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已经把小学的德育教育作为了第一件大事来实施,使道德教育能够切实落实到网络时代中,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一、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思考

虽然当前形势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将传统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的中心位置上,对我国的道德教育优良传统发扬和继承,已经成为了实践和探索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渠道。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一直为人们能够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实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已经为我们当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积累起到了一个资源性的作用。因为现代网络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社会历史条件这一个差异,我国也就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一种传统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东方文化的传统。我国的文化主要将人伦作为根本,注重向内的探求和道德,以便能够形成完善自身、认识自身的一种人文主义传统,所以,我们把整个道德领域作为我们文化体系的一个中心和重心。

我国传统观道德理论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道德精神的强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所以,我国传统观德育理论代表就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国的古代那些从先秦一直到元明清儒家的学者,都对德育特别重视,将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在儒家的学者眼中,一个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品德,拥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是一个人才。

本着在网络时代下加强小学道德教育的目的,我国儒家的传统观道德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孝悌,所谓的孝悌就是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敬爱,孝悌已经成为了一个人起码的、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只有爱父母和兄长,才能够为整个国家做奉献,爱整个国家和国家的人民,最终才能够为整个社会作贡献。所以,我国传统观道德教育理论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孝悌。

二、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进行良好学习氛围和道德体验环境的创造

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小学道德教育本质就是对人生感悟和体验进行了反复强调。在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整个过程都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道德体验和共同道德生活的过程。一个人品德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以及源泉就是道德体验,任何一个人的道德都来自于其自身的道德体验。道德的发展和形成的实现都是在体验活动过程中落实的,所以,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模式事实上就是一种体验式教育的过程。不管是在网络时代下提高道德认知还是陶冶道德情感,不管是培植和信仰道德,还是树立道德理想,都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小学生在网络时代下进行自己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完成由外向内转变这一种过程,使其能够真正地成为小学学生个体内在的一种品质。

笔者认为,道德的教育是需要良好体验环境的,虽然小学生获得愉快心情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小学德育教师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上建立师生感情的联系决定的。然而,小学师生情感的联系主要是来自于教育者的信任和爱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往,真正教育的关系其实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交往的关系。因此,在网络时代下进行小学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过程以及传递道德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心情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只有人与人在平等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取身心满足,体验到幸福、自由以及人生的意义。

三、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要求学校建立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

网络时代下,我们不能够将道德教育和时代相互分离,小学的道德教育要求必须和网络时代相互结合,并且要通过一种具体道德教育的模式进行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道德教育从应然转变到必然之中去。小学道德教育模式和网络时代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种教育模式全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建构、过程建构、内容建构以及目标建构之中。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对小学的道德教育进行思考也是不容小视的。

在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只有学校拥有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才能够保证小学生自身品德的真实情况,学校所考核出来的那些品德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全体教师公认的,同样是全体同学公认的。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学校要建立健全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学校要将年级作为单位,选择那些具有学生代表和相关人员组成一个具体的考评小组,每半年或者一学期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并且要将结果记录下来,每一周都要由班主任来进行总结以及月初平、期末总评等等。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对自身素质的提升进行充分的重视。

四、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各个学科都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现代网络社会中,虽然我国大多数学校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程,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够单纯依靠一门德育课,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践探索首先就是将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要贯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里面。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阅读等知识和内容以外,还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将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完成,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如何待人接物以及为人处事等知识融入进去,要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传授以及语文基础教学这三者融合成为一体。在网络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自身的品德习惯进行培养,教会学生究竟应该怎么样做人。其次,我们不仅仅要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育人,还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每一天都要对学生进行自身品德的考察,对小学生在学校外以及家里的行为和表现进行了解,以便能够促使小学生遵守自身的道德准则,真正做到运用和学习相统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网络时代中,将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小学道德教育之中去,最为重要的就是实施,我们只有真正把课内外所学到的行为准则应用到自己言谈举止指导之中去,才能够保证在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和作用。

五、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促使学校建立起核心的道德价值取向

我国小学一直都承载着为整个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人这一个庄严的历史使命,小学的德育教育情况已经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败和质量好坏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具体情况。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其本质内容就是小学生,也就是受到小学道德教育的人员,使其能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纵观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不难发现,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一直都脱离了当前的时代和社会,游离在现实社会之外,并且没有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所期望的教育小学生的功能,其教育的效果和成果并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结果并不理想,并且很难适应我国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在小学道德教育过程中,提倡要适应网络时代,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具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所以,我们必须要切实在网络时代下进行小学道德教育,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小学道德教育的根本和首要途径。

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群体,小学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来自于不同的群体中,并且具有独特个体生活体验、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习惯和特性,更加具有不同生活的价值取向。在网络时代和小学校园这两个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核心的价值取向来进行调控和引导,如果没有核心价值取向的调控和引导,就一定会导致道德价值混乱。因此,学校必须要通过形成核心价值取向从而来进行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这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根本的途径,同样也是当前时代的本质最为重要的体现,因此,在网络时代下进行小学道德教育就在于促进了学校加强建设自身校园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和引导形成核心道德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思考、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进行良好学习氛围和道德体验环境的创造、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要求学校建立严密德育考核体系、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各个学科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以及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促使学校建立起核心的道德价值取向这五个方面对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1] 贾海滨,薇.网络让小学德育百花盛开――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网络环境下德育课题研究的点滴体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2] 苗逢春. 将无微不至的德育基因植入无处不在的网络空间――太仓市实验小学数字化德育案例点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10).

[3] 李金玲.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实践[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 2008.

[4] 黄坤,白兴易. 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创新教学研究[A].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 2006.

[5] 胡婉媚,王洪明. 荆州部分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分析[A]. 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 2007.

[6] 佟雪娜. 再谈新旧媒体融合――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7]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现实社会――博客文化初探[A]. 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2篇

(一)摆正位置,创设氛围,摆脱小学德育工作的尴尬

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现成的课程,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但活动搞多了,学校领导、班主任都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不仅如此,因怕出现安全问题,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越来越少了,因为一旦学生外出时磕着碰着,就会成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故”,加之学生外出,学校就要收取相应的交通费、门票费,有的家长就会投诉学校乱收费,学校真是进退两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怎么可能推进?我认为当前最急迫的工作就是努力创造一个良好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有浓厚的德育气氛,学校的管理、评价、奖惩等所有工作都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这一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坚定导向。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德育教育基地,就是一个动力源,就是一所德育学校,因此一定要重视班主任的培养,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同时,德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不能贪图政绩工程。德育必须建设载体,我们学校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有校长讲话、教师讲话、学生国旗下演讲等,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还下功夫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比如老年协会,敬老院,社会实践基地等。同时,德育还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德育也要求具有服务性、开放性、情感性。

(二)转变观念,教会做人,强化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在课改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在德育与智育面前同样更重视分数,语文、数学学得好,就是好孩子,就能得到各种表扬,于是“好学生”自己也认为已经全面发展了。但他们可能对劳动不认真、不e极,在同学面前容易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争强好胜,助人为乐的精神往往不够,每遇到事情,大多想到自己要出头,很少考虑他人、班级、集体。现在甚至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学习好的孩子更自私”,我想这绝不是空穴来风。相反,德性好的学生很少得到表扬,他们可能因考试成绩稍差而不被重视,但他们对集体的事可能更认真,肯耽误自己的时间帮助他人。可这有什么用呢?品德的好坏不可能在升学中得到任何反映,虽然说现在是划片招生,但一些重点中学招收区域外的新生仍然是以分数的高低录取。孩子们在这样一种分数第一的环境中长大,家长和老师有没有看到,他们往往自私自利,心怀仇恨,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是“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关系每个家庭,也关系国家命运,只看重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终将害了孩子,也害了我们的国家。

未成年人是成年人的希望和未来,有什么样的孩子,家庭将来就是什么样,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祖国明天。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学校的作用至关重要。

未成年人的教育层次取决于成年人的教育水平;未成年人做人的热情源于成年人做人的激情,我觉得加强“做人”教育的力度首先是我们众多教育者端正观念,其次才是受教育者。

(三)规范言行,培养习惯,把准小学德育工作的脉搏

《意见》指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讲到德育,一些老师不免讲“思想道德”“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等口号挂在嘴边,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养成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学生成才、成人,还会受益终身。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一生的道德品格,乃至成功与失败。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学习习惯的差别,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一辈子。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自身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小学生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但同时还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老师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

(四)讲求实效,不断创新,德育活动促学生完美人格形成

在学校工作中,要想让德育工作占据重要阵地,必须把德育活动办得有生有色,富有实效,德育活动需要不断创新。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3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思想政治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道:“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都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这是因为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德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所以,作为21世纪的新型学校,应该站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把德育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德育融入教学工作的一切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凸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整体性、针对性,以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重视学生基础道德教育。

笔者对中小学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思考良久,在这里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校长是关键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校长,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也在于校长。管理学家曾言:管理就是自己干,和别人一起干,指挥别人去干。要当好一名校长,这三种“干”法值得琢磨。学校的核心目标在于育人,校长必须明确办学的方向。

首先,要创设一种育人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在明确道德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自觉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创造优良的校园道德教育环境,确立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提倡优良的学风、教风,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其次,要有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认真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再次,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建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观点、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对德育工作做出长期的规划和具体的计划,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德育意识。从德育队伍建设入手,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需 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

然后,要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例如,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像《学生礼仪规范》《学生宿舍量化管理细则》《学生会管理制度》《班委会的管理制度》《后进生转化工作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等制度。

最后,要加强自管自律,促进校风建设。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1.注重管理细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目前德育工作效能较低,对于未成年人来讲,思想道德建设应从小事抓起,从普通的行为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从小事着眼,小到物品摆放,大到校园环境都要求整齐一致,将学生的一日行为纳入规范化、秩序化的轨道,使学生在校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标准。这样通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来培养他们的情操,进而促进校风建设。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树立自信意识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父母经常忙着自己的事业,很少同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为此,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老师,定期开放,对单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矫治,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会学生处理问题;开展赏识教育,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树信心。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从情感困境中解脱出来,以确立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重拾信心。

3.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管自律能力

开展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包办或干涉,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空间,如果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增强了,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班主任是核心

在校长的有力领导下,学生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还在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处理大量具体业务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得力助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引路人。所以,班主任应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德育活动。

1.召开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

围绕各年级德育工作主线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题班会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

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专题讲座。

3.召开精彩的“家长会”

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意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架构家校“连心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思想政治课是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它是品德教育的催化剂,教师应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诱导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其次,要深入挖掘教学中德育的培养点,将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明确在某一方面,怎样做是道德的,怎样做是不道德的。

再次,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训练,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通过开设活动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统一,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4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 管理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学校外部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构成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整体环境,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可缺少。这三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与社会上的不良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很难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消除。也正是因为这样,家庭与社会往往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严重的制约。

现在社会上审美意识的错位,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纵容与溺爱,让孩子养成了很多错误的习惯,例如小小年纪就开始追星、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等,有的甚至还不会尊重父母,认为父母都必须围着他(她)转才是正确的。这样发展的结果是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渐的下降甚至是导致以后的犯罪。同时还有很多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对孩子进行管教,而在家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一般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辈的,他们大都对孩子很溺爱,这又无形之中助长了孩子的负面思想品质。

(二)原有的德育评价机制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一个人会初步的形成对这个社会和世界的观感,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个雏形,当人长大之后,这个世界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他们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很多的学校只是将分数作为了评判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有很多的学校评三好生、优秀学生都是只看学习成绩。虽然现在的小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习惯,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还有着比较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环保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平等、独立、宽容等等。但是在很多时候孩子们通过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平等、独立,在家长眼中就成了不尊重长辈、桀骜不驯。这些都是因为人们还在用传统的品德标准来进行衡量而造成的。因此建立起新的品德衡量标准已经势在必行。

(三)对德育观念的漠视

有的学校在工作上虽然接受“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出现“德育让位”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学校领导对德育的不重视,那么教师也就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这样只能造成德育观念淡化、学生德育水平不高等不良后果。在小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排课的时候,学生的德育课程都往后排而且课时也很少,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德育要求;德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脱离;德育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是德育观念淡化出现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二、对改善当前学校德育管理现状的思考

(一)以校园文化为基点减少外部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是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发展。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通过良好的校园风气来最大可能的降低社会所带来的各种负面的影响。

(二)更新德育评判标准,提高教师与家长的德育水平

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孩子只要听话、学习成绩好就是一个好学生,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衡量学生品德的好坏并不仅仅是只有这两方面,而且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只是希望与长辈进行合理的沟通,应该进行鼓励。同时在小学德育开展中,教师和家长的德育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特别是在小学,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而家长对小学生的德育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家长是小学生仿效较多的对象,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总之,只有教师和家长的德育水平提高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下,使学生尽量避免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三)在教育教学的目标中要凸显德育目的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构建过程中凸显了德育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教学目标,指出课程价值观应是“育人观”,强调各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注重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要求,还充分体现在教材、教与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过程中。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里只讲了其中的一部分的问题。在进行德育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学校能做的很有限。所以希望教师、家长能够对小学生的德育给予重视,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5篇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23―01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对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方面素质的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的教育形式。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队会;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 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墙报、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 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 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为宣传阵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个性的活动平台,使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

4. 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 “国旗下讲话”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 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教育等等。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力求彰显班级特色,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 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开展了“争创文明小学生”和“体操比赛”活动。活动经过宣传发动、班级评比、学校评选等过程,评选出了班级文明小学生和优胜班集体。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热情。

四、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1. 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2. 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3. 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

4. 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6篇

一、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抓实学科德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既偿到了智育与德育融合的甜头,也创造了大批的“三类课”的精品和经验。贯彻和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科学论断,首先应该体现在各门学科教学当中,与知识传授有机融为一体,要进一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实学科德育,使教学过程成为丰富学生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增长学科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做到德育与知识、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德育课要回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生活中讲清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不同学科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整合课程和社会资源,抓好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必须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强调亲身经历,鼓励学生在“做”、“考察”、“实验”、“设计”、“制作”等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理解和感悟生活。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科技文化活动等等。

每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设条件,充分挖掘课程和社会两种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营造氛围,倡导凡是社会公共资源责任和义务为小学教育服务的理念,要建立供小学开展活动的社会实践基地,制定学生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营造环境和氛围,抓好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营造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健康成长的氛围。一是建设好校园环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校园的墙、廊、楼梯间等张贴、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使每一道墙、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能发挥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通过校史来组织师生设计校徽、校标、校训等,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学校广播站、宣传板报、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广泛报道本地本学校学生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去教育和感动学生,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二是抓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作用,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领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广泛开展课内外、校内外活动,活跃课外生活,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重大节日、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利用入学毕业、入队入团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第二课堂活动,开好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第7篇

有的老师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我很认同,因为这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那位老师自谦的词,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学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隐性的,是模糊的,没法量化。德育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生一进门就处处是德育,见人问好,不随地扔垃圾,乐于助人……时时是德育,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学校老师的榜样……如此广泛,就不容易把握,你尽心竭力地有意教育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那些无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迟效的,立竿见影的,但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显现出来的,甚至在成人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忙了半天,自己也许享受不到成果。其中一位德育主任的统计让人不寒而栗。他算了一笔帐,十年来,从该中学毕业的学生有近百人违法犯罪,其中被判死刑的有两个,无期的有五个。现在的德育就是多年以后的社会风气,就是多年以后的社会治安,就是中华民族的素质,我们站在这个高度做德育工作了吗?

二、德育是什么

以前多次参加培训聆听专家讲座时,我都会对着自己的工作来想象,一说到智育大家都能明晰,可德育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政教处干什么

有时和同行闲聊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认为政教处是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犟嘴了……如果政教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政教干事恐怕也干不过来。政教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我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想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为什么说思路想法太笼统?比如几乎所有的校长老师在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但小学低、中、高年级应当培养哪些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却很少有人思考与研究,究竟如何使得教师认识到这是一项功在历代千秋的事业,无需考核无需检查发自内心地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小有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呢?使得培养习惯成了一句空话。

为什么说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和老师顶嘴,本应当由老师自己解决,政教处却包办代替老师解决,所谓解决其实就是给老师撑腰,给学生一个批评,对师生关系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事太多,致使工作随意性很大,大家还会感觉忙忙碌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出了问题必须由老师来处理或由老师拿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政教处核实落实即可,这样全员德育的想法才能实现。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我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因此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没有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要求不要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让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