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农村互联网(合集7篇)

时间:2023-09-21 17:53:54
农业农村互联网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1篇

天津滨海:龙头企业布局电商平台

“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无限可能。点点鼠标或手机屏幕,就有优质农产品送上家门,这已成为现实。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虽然我们的蔬菜网店刚刚上线一个月左右,但不少市民都开始尝试网上购菜。近期整体销售额达到十万元以上。”浩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洪明表示,传统的蔬菜销售模式,受门店覆盖范围有限等因素影响,想要扩大规模很难,而开设网店覆盖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受地域限制,发展前景广阔。

除专业合作社外,新区农业龙头企业也在加紧布局农业电商O2O。“采用‘互联网+’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让企业生产的生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龙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目前龙达正在加紧建设物联网追溯系统,实现从一粒种子到餐桌全程监控、追溯。同时,龙达还组建团队,在社区蔬菜直营店的基础上,搭建微信、APP、网上商城等电商平台,使市民更便捷地购买优质农副产品。预计,近期微信平台就将上线,并在大学城等区域尝试推广。

“借助互联网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新区优质农产品在网上销售,有利于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目前,新区已有菌类、鱼虾、蔬菜、葡萄等十余种产品开始通过网店销售,互联网与农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新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与多家电商开展合作,并组织农业电商培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等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江苏新沂:改变乡村创业模式

每年的三四月间,高流镇耀南村花农邢军就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自家网店上的一笔笔苗木订单,他要亲自到村里与苗木大户进行联系并发货。邢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苗木专家,2010年开始触网开店,没想到生意红火得很,仅去年苗木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千万元。

同样忙碌的还有高二村的村民岳甜甜。作为两家淘宝店的店主,这个28岁的姑娘从早晨6点起床开始,就一直忙着水培花的取货、发货。“有时一大早脸都来不及洗,就要接单打包。”岳甜甜说,“我还不算最忙的,我们村的苗木大户陈浩晚上在被窝里还在接单,我看他抄快递单子,手都要写断了!”

从2008年起,新沂市就有农民开始触网开店,数量不多,没形成规模。2010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回到家乡网上创业,售卖各种各样的产品,由此也带动了其他农民开店,并最终形成气候。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4000多户农民开设网店,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回忆起开店的经历,贺春梅有着说不完的话。她当初看到别人在淘宝上卖东西,觉得很好玩,一下子来了劲:“不就是开网店吗?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开。”然而,想归想,不懂电脑的她还是无从下手。2014年3月,在参加完高流镇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之后,贺春梅的3家淘宝店终于开了起来。

“我觉得农业潜力大,网上销售农产品效益高。我们这里产茴香菜,我的3个店就专卖茴香菜。”别看贺春梅只有初中学历,可对经营网店却有自己的一套,“做网店,关键是要懂得营销。我的店里现在有1400多种产品,我请教了当地的电商老师,他说我的店铺要好好分类,好好宣传。现在,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优化和修改每一个标题,把每一件产品的特点都用关键词写出来。”

开店仅仅半年,贺春梅就已经将自己的淘宝店做成了3颗钻。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万元。就在前不久,湖南的一名客户还向贺春梅预订了1600棵西瓜苗。“开网店改变了我的生活,虽然累,但我真的很享受。”贺春梅自豪地说。

安徽岳西:借电商“盘活”农村市场

眼下当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时,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岳西县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农民没有待在田间地头望着成熟的农产品发愁,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打键盘,忙着下单销售。

在岳西县温泉镇一个很不起眼的店铺里,一盒盒原汁原味的岳西农家特产从这里发往中国各地,一袋袋新鲜的手工磨制辣酱在网上火爆售卖,店老板叫王先书,今年34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大学生。

据王先书介绍,农村电商做得如此顺畅,除了优质的食品质量,还归功于巨大的市场和稳定的客源。“一个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每月都要在我店里下四、五单,还有许多台湾顾客非常喜欢吃我们的板栗。”

在安徽岳西,像王先书一样做农村电商的还有很多。

“以前,农民手里虽然有好东西,却没有好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我们把土特产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呢?”岳西县冶溪镇的农民胡文洲告诉记者,他开的淘宝店规模不大,生意却红火,在网上叫卖当地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个月可成交30多笔。

胡文洲说,他并不清楚什么是“互联网+”,只是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在接触互联网,于是他也“跟风”注册了个淘宝店和微信公众号,借电子商务销售他的土特产,没想到尝到了甜头。

随后,笔者还走访了岳西电子商务产业园,这个占地面积56.77亩,集电商办公、人才培训、展示分销、仓储物流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岳西县政府认证的唯一一家重点电子商务园区。

据该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由中国知名电商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致力于为岳西电商企业提供全网营销解决方案,打造线上线下整合发展、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电子商务生态园。

截止2014底,安徽省18个试点县共建设验收合格的乡镇商贸中心74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6个,中心村直营连锁店358个。其中,岳西县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00多家,网络交易额1.49亿元人民币,直接参与网上创业青年2000余人,农村从事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青年5000余人。河南邓州:百万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

“互联网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让我的产品卖到了国外,赚得了外汇!”近日,谈起互联网给蔬菜销售带来的便利,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鼎鑫现代农业负责人杨文高兴地说。

2012年,杨文从打工地深圳返乡创业,流转1600亩土地,种植应季绿色健康蔬菜。通过互联网,杨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网店,将种植的蔬菜不仅销往全国主要省会城市,还远销新加坡、香港等地市场,年收入2000万元。

互联网让杨文发了家,同样也让经营苗木的江浩尝到了甜头。“手机点一点,产品卖得欢。”搞苗木花卉种植的邓州市湍河街道李庄居委会锦绣苗木合作社负责人江浩,就是通过手机微信将部分知名花卉成功销到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带领群众每年收入400多万元,并且销路持续看好。江浩说,通过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

邓州地处豫西南,拥有244万亩耕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先后9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农业生产既是邓州的支柱产业,也是优势产业。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邓州依托网络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邓州网通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笔者,如今邓州60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宽带,互联网进村普及率达到了100%,农村互联网用户达到6万户,这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创造了优越条件。

同时,近年来,邓州借助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全力搭建“信息高速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邓州市先后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市共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5660多个,并建成了600余家村级农民“信息超市”,惠及近百万农民。

“地里种些啥,电脑来回答”,“农产品哪里要,访访电脑就知道”。通过互联网,邓州市朱西村的蜜本南瓜成功销往甘肃、宁夏,靠近南水北调渠首柏林村的无公害金丝搅瓜成功销往北京,裴营乡农民一年外销花生、玉米、黄豆等农副产品9万吨。如今,这些世代身处邓州农村的农民不仅通过QQ、微信、门户网站等新手段挖掘并开拓了新市场,而且带领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市场。

链接:“互联网+农业”热门关键词解析

关键词一:“农民赚钱”

支撑“互联网+农业”的产业链发展的核心是农民,只有让农民真正赚到钱,这种模式才能长久稳定地走下去。但农民自身条件与身处环境有很大的制约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有71.9%的农村人“不知道怎么使用电脑”,有33.7%的人“没有电脑可用”,24%左右的人认为“用电脑太贵”,22.1%的人对电脑“不感兴趣”,因为其他因素影响电脑使用者只占3.1%。

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跟网络挂上钩,那还搞什么“互联网+农业”?援助扶持农民是治标不治本,给了农民钱和物资不代表他们就能真的脱离贫困。在农村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种种不利因素的阻碍下,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农民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学会自主赚钱呢?

关键词二:“熟人社会”

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只有邻里乡亲才能产生信任感,要教给农民如何借助网络赚钱,就要先得到农民的信任。农民务实,只有亲眼见到、亲身感受到,他们才会开始相信,尝试学习,逐渐掌握。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注与耐心。

我们要做的是以身作则,手把手辅导,而不是大喇叭指挥他们去做什么,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冷冰冰的像个机器人,没有“熟人”的那种温度。但反观现在,又有多少白领高端人才自愿驻扎农村帮助农民呢?这难道不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空缺吗?

关键词三:“渠道下沉”

习惯了享受城市富足的生活,除了那些自愿支教或是回乡建设的人,很少再有人会自发或被动地上山下乡,诚心诚意去帮助农民赚钱了。不是因为这些人不够善良或是怎样,这只是人之常情。像京东、阿里巴巴这样大的集团企业,员工个个都是精英,你认为会有几个人想去农村支援扶持?除非另辟蹊径,否则这些大咖想要在短时间内吃掉农业市场这块大蛋糕想必也要多花上一些功夫了。能够打通市场的关键是渠道,而能够搞定农村市场的是渠道下沉!之前也提到了,农村讲究的是实在,互联网这么飘忽虚拟的东西,如果不在农村落地,那么“互联网+”的梦想就没法实现。所以,要让农民亲身体验,网络必须可见!渠道必须下沉!

关键词四:“点对点服务”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数量将近70万,农民数量大约10亿,别说一家公司企业无法管理,就是几家合作也是未必吃得消。所以要提升对农村的服务管理质量就需要提炼!

比如,最大农村社交平台“村村乐”在2012年借助国家家电下乡的机会实现了省-市-县-镇-村5级的下沉渠道,为了便于管理数量庞大的农村,村村乐看准了每个村庄的村长、大学生或是能人,将他们设为该村的网络站长,负责与村村乐进行线上对接,从而实现业务沟通、项目合作、支援扶持等工作。村村乐这一行动也因此得以轻松了解每个农村、每户人家甚至细致到每个人的具体困难是什么,这种“点对点服务”的模式给农民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帮助,光从这点上就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信任感也油然而生。

关键词五:“农村电商”

电商是当今互联网十大热门行业之一,而农村与电商的结合更可以说是天生一对。这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好的致富良机。现在多数农民手里都有个一亩三分地,没事自己种点蔬菜水果什么的再常见不过了。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2篇

国家出台了“互联网+农业”战略后,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借助线上交易的发展,农村物流也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传统物流企业和互联网零售企业在加大对农村市场开拓力度的同时,也纷纷布局农村物流体系,由此使得农村物流既呈现出现代物流的共性,又保留农村地区物流的特性。“互联网+农业”时代,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是既有国家政策扶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等优势,又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才不足等劣势。如何借助互联网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发挥政策优势做大做强农村物流体系,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民在“互联网+农业”时代背景下获得最大收益,是农村物流不得不审视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1.“互联网+农业”下农村物流的含义和特点    

1.1“互联网+农业”下农村物流的含义    

传统上,农村物流是指农村地区的进行的一系列简单的物流管理活动,以农业的生产为中心。据此可知,农村物流首要的任务为农业生产活动所服务的,其次才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农村物流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概念,它是新型的、围绕农村地区发生的,以满足农民生产活动和生活需要的科学规范的物流管理活动。农产品的输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输入是主要的农民生产活动,它的核心是农产品物流。

1.2“互联网+农业”下农村物流的特点  

“互联网+农业”下的农村物流既有传统农村物流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特性,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1.2.1分散性与城市的密集生产生活状态不同,农村生产、生活大都是分散的。农村家庭有的依交通要道布局,有的依地势、地形布局,星罗棋布。在一些地势复杂的偏远山区,农户散落户于不同的山头,地势的复杂性和门户的散落性给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2.2季节性    

农产品的生产随着四季节气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农村物流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在春种时节,主要进行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大宗货物的运输,而在秋季,需要搬运、加工和储存大量的农产品。在非农忙时节,农村物流需求则变得相对有限,供需差异较大。要想满足农产品的这一季节特性,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需要更多科学技术的指导。  

1.2.3非对称性    

与城市的各种商品物流频繁交换不同,传统农村物流以农产品为中心,重农产品输出而轻消费品输入,农村物流输入与输出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享受性消费越来越被重视。据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农村网络消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服装鞋包、家装家饰、食品保健,分别实现网络零售额170.23,  85.43,  106.98亿元,均高于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可见,依托网络消费平台农村物流又出现了新的挑战性和非对称险。

2,“互联网+农业”下农村物流现状

2.1国家政策扶持自“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国家接连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支持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2.2农村电子商务内生性因素逐渐强大    

到2017年6月,中国网民已高达7.51亿。其中农村互联网用户占31.4%,人数多达2亿3000万。

2.3农村物流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京东于2015年初率先推出先锋配送计划,以免费加盟模式在全国试点成立京东配送站。加盟者只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自己提供配送车辆,京东就为其提供包括电脑、打印机、一体机和海报在内的办公设备和一定的资金补贴。随后又出台京东帮服务店计划,为网民提供物流配送、商品换新、货到付款、上门取件等相关服务构建,解决大家电“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

3,“互联网+农业”下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3.1物流配送体系仍不完善

3.1.1农村地区交通设施仍不完善    

相比于城市较为完善的交通设施,农村地区仍显得不完备。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基建上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村民利用国家“一事一议”奖补政策不断改善村内交通环境,农村落后地区产品“走出去”和消费品“引进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1.2物流配送站点医乏    

物流集散中心和农产品配送站点缺乏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很多农村落后地区,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压根没有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的输出主要依靠中间商和政府大规模采购,而中间商以营利为目的,不合理收费现象严重,加之缺乏资金,往往规模较小,整体上不能形成物流体系。

3.1.3冷链物流仍然医乏    

针对农村地区的生鲜商品,运输、销售需要借助冷链物流环节才能实现。所谓冷链物流,就是指依据自身特性需要冷藏、冷冻的产品,例如海鲜、乳制品、蔬菜鲜果等,从产品的生产或采集到产品的储存、运输,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供保鲜服务的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具有的优势显而易见。

3.2物流信息不对称    

3.2.1部分地区网络依然不畅    

随着国家“村村通”等工程的实施,特别是近两年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行,东部沿海除个别地区外,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这进一步刺激了农村网民基数和电商规模的扩大。    

3.2.2缺乏必要的物流信息更新平台    

现代物流以物流大数据为依托,在信息及时更新的基础上实现互通有无和成本控制。  

3.3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紧缺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得人才者更容易得天下,相反的,没有人才的经济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农村物流企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契机下发展的更强大,经济发展的更长远,必须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而懂管理、会经营的物流人才的短缺无疑会限制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4、基于“互联网+农业”下的农村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4.1“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村物流前景仍然广阔    

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而电商脱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商脱贫就是要借助互联网资源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这篇文章,依托传统农业资源优势,借助国家资本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农民整体脱贫。

4.2不断完善农村物流配套体系  

4.2.1筑牢农村物流配套设施底子    

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配套设施,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多方参与共建机制。

4.2.2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破解农村地区鲜活产品的线上营销难题,扩大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关键在于构架线下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体系。

4.3搭建线下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    

以政府为主导,或者以政府鼓励、企业主导模式搭建一个多方参与的线下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即借助现代物联网等手段整合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地域、上地、种植过程、运输等资源,让这些产品信息都展现在公众视野,便于经销商和消费者对农产品有更详细、直观的认识。

4.4不断培育农村互联网人才和物流人才    

4.4.1推进农村“互联网+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还主要受经费的制约,为此各级政府应积极对农村互联网人才和物流人才培育倾斜资金和政策,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互联网+农业”时代农村地区迫切需求的综合性、专业性人才队伍。

4.4.2提高现有农村落后地区物流从业者的业务技能    

加强对农村落后地区物流从业者的技能培训,鼓励富有实践经验的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现身说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懂理论、会经营、实践的新型农村物流人员。  

4.4.2为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提供激励    

培养、引导更多懂物流、会科技、能创新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物流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到农村指导服务,鼓励他们积极的创业,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学以致用,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

一、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情况

(一)农村电商消费人群特点

1、网购人群偏年轻。目前,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网购消费的主力人群是20-29岁的青年群体。

2、农村手机上网占比高达84.6%。在农村,由于手机的方便性和低成本,使得农村网购市场反而是高增长的市场,反而传统的电脑PC网购占比不如手机高。

3、农村居民网购目的不是买便宜。农村居民网购买的东西主要是用于日常开支、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家电、服装等,对服务的需求主要是社保、资金的转存或者水电煤的缴费,是属于购买日常买不到的商品。所以淘宝提供给这些村民的最大价值是买那些买不到的,而不是买便宜的。如果到大城市更要付出交通的费用,这些时间和交通的成本来比较网购的话,网购优势更大。

(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基本包含如下几类:

第一,网上农村贸易市场。通过在网上公布农、渔、牧业的买卖双方信息,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和快递信息、寻找商业机会、产品信息等内容。

第二,电子农家乐。通过运用GPS全球定位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制作全市农家乐分布情况的地图。既满足消费者对农家乐的娱乐需求,又使得农家乐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一方面调动起市民与乡镇旅游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当地农民收入增加。

第三,特色旅游、特色经济。通过网上宣传推介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扩大本地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本地旅游经济。同时,在推广旅游景区的同时,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展示政府的规划发展,投资环境和招商信息,从而吸引投资者。

二、探索农村消费增长的原因

(一)顶层设计和政策红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诸多行业都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而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也迫切需要互联网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从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有关农业的顶层设计中,互联网的地位也正在逐步提高。

(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农村电商市场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农村的物流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能力。其次,现在智能手机购买的成本大大的降低,所以我们也理解成,这个由消费者自己购买的手机,其实也可以看作整个基础设施体系的一部分,这使得农村的消费者有机会来投资客户终端的基础设施,与基础运营商投资的共同构成了整个基础设施体系。

(三)农村网商带动电商消费。在我国农村,有数量巨大的网商群体,他们也可以充分带动农村电商消费。首先,在农村的网商是卖方,但同时也是一个买家,他们的网购行为能够带动周边的人效仿。其次,农村走出的打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接触过网络或者有过网购经验之后,回到农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的网购消费。

(四)电商平台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国内知名的电商企业,纷纷加大在农村电商领域的投资,大力发展涉农电商业务,如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推出的面向三到六线城市的“京东帮服务店”和“县级服务中心”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调整无疑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网络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保障。高铁、高速公路、机场不可能修到乡村,但“信息高速公路”完全可以进村入户。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快互联网向农村覆盖,让信息化成果惠及更多农民,这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根本性措施。有关部门也要切实履行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统计、标准、监管职责,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二)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平台。从农企和农户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会使农业和农户的收益收到严重影响,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农村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从根本山解决这个顽疾。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另外,通过农产品信息平台之上的供需关系,还可以预测投资的机会和可能的风险,指导农产品的结构生产。

(三)开展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互联网与农业相互融合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将由黄土朝天的农民变为具备现代经营理念、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互联网新农人,而且农业生产的劳动工具就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和农具,而是物联网为基础的只能机械。所以要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村信息化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农村新农人的素质,强化农民互联网思维,培养高素质的农村电商。

(四)建立规范农产品发展标准。随着农村电商中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变化,劳动成果也会由依靠农药等不健康的农产品,转变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无公害产品。传统农产品要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还必需先解决规范生产、营销平台、商品流通、信誉溯源这几个痛点,形成新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通过标准管理及规范生产,并建立产品溯源系统查询平台,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

(五)电商扶贫变革惠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战,精准扶贫最根本。把互联网思维引进农村,电商走进农村,一方面能帮助农村打开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企业因为有了电商平台,使得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电商平台的帮扶,农村群众可以学会电子商务,然后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销售出去,同时通过网购低价买入生产生活物资,减轻负担,增加收入,有效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而且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电商扶贫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农村电商也与返乡大学生创业不谋而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返乡大学生群体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所长,一个个创业青年因为有了电商而实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打造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让贫困户参与到网上产品种植、产品包装运输、快递物流等全产业链中就业增收,在电商创业大潮中有所作为。

总之,“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切实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责。农村电商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通过电商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等行业得到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当下的务实之举,是探索公益与经营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实现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和消费者“取货”。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4篇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10月1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表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详细指出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农村零售业突破发展的瓶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流通行业对此给予热烈响应,加快行动步伐,大力开展与互联网的对接并发展电子商务,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入农村流通领域。学界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持续研究。

现有研究已明确开发农村零售商业的必要性及价值,指出城市零售企业是农村市场开拓的重要主体,开拓重点是确立总成本领先战略和构建连锁经营网络。近2年来,一些学者将互联网与零售商业发展相结合,探讨了互联网环境或时代下零售企业边界、竞争力以及零售业的发展对策等,认为我国零售业应尝试在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黄益方和孙永波(2014)、郭馨梅等(2014)、齐永智和张梦霞(2015)、李晓磊(2015)。国内学者李骏阳(2015)、严圣艳和许安心(2016)还思考了“互联网+流通”这一问题,分析了“互联网+流通”的内涵、创新意义及其带来的变革,并针对目前农村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但尚未有研究关心农村零售商业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清楚“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内涵、价值、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不清楚零售企业、政府等主体在“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行动计划中的角色。这些都是未来研究需要着重探讨之处。

二、发展“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必要性

传统零售业环境下,流通成本过高、资源配置不合理、零供矛盾加剧等一直阻碍着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导致农村零售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却始终难以突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为解决农村零售业困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1.流通成本

传统零售业环境下,农村零售商品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过多。每多一个环节,商品的价格就要更高一些;二是目前农村零售的主要经营方式仍然是个体经营,无法达到规模效应。而“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可以实现从生产商到消费者零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环节的成本。此外,采取“互联网+农村连锁零售商业”的模式,或者电商企业与个体经营者合作搭建统一订货、销售平台。这样就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零售价格。因此“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能大幅度地降低流通成本。

2.资源配置

过去农村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者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开始追求品牌。同时也不再仅?H局限于一个实物的满足,而是更加看重商品的服务,购物的体验。传统零售环境下,生产商、零售商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降低价格上,而在商业模式上大多采取同质化经营方式,缺乏创新。“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模式下,生产商直接面对顾客,服务更容易与产品融合。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服务上,放在品牌建设上,而在经营模式上连锁零售和专业零售的模式占据的比重将越来越多。所以“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能够针对农村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进行资源重新配置。

3.零供矛盾

传统零售环境下众多的个体零售商分布分散、规模小。供应商在面对众多的零售商时,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零供双方难免产生矛盾。零售商在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的时候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难免激化双方矛盾。“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将众多的个体零售商统一集中管理,实现集中订货、统一配送,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的复杂度,交易的成本,矛盾的产生。同时“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能够将众多的零售商团结起来,增加与供应商谈判的力量,使零供双方处于平等地位,避免矛盾的激化。

4.城乡零售业发展失衡

城市中的居民分布比较集中,比较适合大卖场、大型超市等经营模式,而农村地区居民分布分散,比较适合中小型零售店铺的形式。目前农村的中小零售商以个体经营为主,这就导致城乡零售差异表现在业态规模上、管理能力上。“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在建立统一配送、销售的同时也伴随着业态规模的扩大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这无疑会缩小城乡零售业发展差距。

三、“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典型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作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贯彻农村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构建农村现代服务经营新体系。最典型的此类涉农电商的案例是2009年6月湖南娄底供销社成立的湖南省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其依靠遍布农村的供销社网点,通过与顺丰、申通等物流企业合作,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让更多农村消费者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

这种模式下政府依靠其丰富的财政资金和强大的组织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行政的手段将众多的供销社经营网点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这种“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供销社实体店,快速实现全方位覆盖。至于商品配送,可以采取自建物流或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逐渐融合发展。一网多用,电子商务企业和零售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在此平台中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企业主导模式

电商零售业在城市地区的发展趋近饱和,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电商零售业发展潜力巨大。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公司都对农村零售市场特别重视,不断将供应链下沉。

早在2013年,京东就吹响了向农村电商市场进军的号角。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针对农村市场的“买难”“借钱难”“卖难”的问题,京东形成了“3F战略”包括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并迅速推广。截至目前,京东乡村推广员人数达到15万,服务15万个行政村,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超过1100家,京东帮服务店布局超过1300家。①2014年,阿里巴巴公司提出了“千县万村”计划,从“特色中国”,经历“淘宝村”,到现在的“农村淘宝”,逐步发展。

在此模式中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负责将电商公司引入,其后的发展过程不做过多的参与。电商公司在整个过程当中扮演主角,他们根据农村市场的现状,结合自身公司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方式上,阿里巴巴通过发展合伙人,京东通过乡村推广人员一边帮助当地农村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一边向农民宣传网络购物这种新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公司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充满创造性,能快速打开市场。

3.农民自发模式

我们将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能够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活跃的网店数量超过去100家或者10%以上的家庭从事?商的村庄称之为“淘宝村”。目前农民自发形成的“淘宝村”主要是以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未来“淘宝村”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

山东省的湾头村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当地村民从2003年开始在网上销售柳编产品,到2008年湾头村网店开始大规模涌现。网店具有注册门槛低、运营成本低、信息传递快等特点,村民逐渐通过网店接收订单。而当地村民从加工者的角色转变成销售者,改变了当地草柳编的产业模式。

这种模式下,农民作为发起者和主导者,又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的较好的收益,参与积极性最高。电商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只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而政府为电商经营者创造积极条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四、“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新模式的塑造

1.主体参与的动力分析

三种不同主体参与下的模式都有各自的动力,它们的动力形成的原因及动力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政府的主导会让动力机制更健康。“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一个朝阳产业,政府会站在整个产业格局的角度出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想要利用现有的零售网点,激活农村零售商业,更大地发挥各零售网点的作用。政府主导下的动力机制也会充分考虑整个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形成的动力机制更健康。

企业的竞争会让动力机制更强劲。从企业发展的长期利益考虑目前城市零售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炽化的地步,为了生存下去,零售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零售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对零售企业进入形成非常大的诱惑,从而形成了主要的内部动力。通过“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不仅可以使零售企业获得利益,而且能够整合自身的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此外,通过“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覆盖率,达到增长的要求,完成扩张目标。所以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众多的企业进入农村市场。

农民的参与会让动力机制更持久。传统零售环境下农村消费者的需求远远没有满足,而通过“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农村消费者的需求能都获得更好的满足。这种没有满足的迫切的需求是“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发展的的外部拉力。只要农民参与进来,农民的需求存在,这种拉力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只有将三种动力机制融合起来,形成整体驱动,才能让动力机制更健康、强劲、持久。如下图所示,“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模型的动力机制能够将政府、企业、农民的动力融合在一起,使“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动力机制更强劲、持久。内部动力中企业的利益目标、创新目标、扩张目标三者中两两之间是正反馈的关系,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内部推力。满足农民的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政府通过政策影响企业扩张目标,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推动企业创新,三者形成外部的拉力。政府也会引导市场需求,推动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也会引起需求的增加。

2.典型模式动力缺元

农村大量的供销网点是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我国政府具有的资源丰富,做事效率高等特点,会使该计划迅速得到有效地落实。但是光靠政府,没有企业的参与会导致缺乏竞争机制,缺乏创新,缺乏活力。

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模式能够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零售企业在零售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能够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优良的服务。但是缺乏政府的参与带来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阻碍零售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同时如果没有政府监管,完全依靠企业发展“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会导致重复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

农民自发形成的“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模式,最能够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没有政府、企业帮助,仅仅依靠农民,缺乏资金,缺乏零售的经验,缺乏管理的技术,会导致该模式发展曲折、缓慢。

3.新模式的塑造策略

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实“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计划。因此,我提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的模式。

由于实施“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前期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一般的企业和个人不愿冒险参与到其中,因此在前期政府要把“搭台”做好,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政府要在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上改善。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用法律、法规规范农村零售商业的运行。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的利益,从而确保整个动力机制的持久性。二是落实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增加对与“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计划相关企业的补贴,包括税收减免,创新扶持等,增强企业进入的动力。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出台具体措施,加强规划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竞争。三是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可以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到农村创业。同时开办培训班帮助农民增加对电子商务的了解,逐渐引导农民满足需求方式转变。

“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计划中企业要做好带头作用。企业作为主体,扮演好联络者的角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连接政府与市场,按照政府提供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优势参与到计划中来。二是要连接生产商与农村消费者,解决农村市场一直存在的供给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问题。电子商务企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要做好合作,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重塑。电子商务企业在实施“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计划应充分利用原有零售网点,通过与现有供销社网点合作或者通过对其他零售店以特许加盟等形式进行重组与整合,减少启动成本。零售企业在实施“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计划还要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借助?子商务平台,支付问题能够更方便解决。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零售企业都需要与物流企业合作,同时,物流企业也要做好与“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对接,做好对自身的变革。只有线上线下、零售物流协调合作才能够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最终受益人是广大的农村消费者,因此农民应主动增加对“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了解,克服对电商的偏见,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农村零售商业”的计划中。首先农民要作为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参加电子商务培训;可以作为销售者,通过此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解决“卖难”的问题;可以作为消费者,通过此模式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接受企业的访问调查将自己的需求反映给企业;可以作为一个开拓创新者,发现现有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

“互联网+”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服务等行业相互融合、创新促进转型和增值,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每个领域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市场数据充分掌握该领域及相关领域发展状态,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路径。事实上,国内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互联网存在密切联系,产品功能呈现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整个国家的产业格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小康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稳定才能保障全国稳定,农业现代化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农村从业人员的需求,给传统农业的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在阻碍农业发展的重点因素中,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产出率。因此,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关乎农村发展问题,还关系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问题。必须注意,原有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从而出现招生难、办学能力低、学员水平低等情况。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探索适应全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策略,对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提升农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重要贡献。

一、“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现阶段,我国处于产业升级转型阶段,基于“互联网+”战略推动下促使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也对职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生产制造正朝着生产智能方面迈进,这也是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判断“互联网+”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如下:用户利用网站进行学习,是否对他从事的工作有帮助;是否帮助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想要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网络教学

教学内容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学生或成人只有学会并灵活应用所学技能,才能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细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未来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课程必须设定明确的出发点,希望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在开设面向职业教育相关课程时,必须考虑某个行业发展需求、某一种软件、设备使用情况,软件行业内最新的应用技术等内容。职业教育要与企业密切连接,可由不同领域的企业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授课。

(二)以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交互式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育已告别初期盲目发展阶段。随着引入大量的国外网络教育,学习者能自主判断什么是好的教育。例如,美国的网络教育发展态势推动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一定可将网络教育推向新的高度,从而提升网络教育质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采用不同形式的交互工具,让具有类似兴趣的网络学习者组成互动社区,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完成。这种互动式社区能有效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开展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劳动者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义务教育需要变革的内容较多,想要进行现代化生产自然离不开专业优秀人才。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劳动力市场规模、就业失业情况、企业结果、经济发展模式等。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建立职业教育制度、扩充职业教育规模等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农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为主导模式。目前,我国处在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时代,在“互联网+”战略模式下,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技术,进而对从业人员提供更高的要求。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的出现,如果职业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互联网+”模式打破权威对知识、技术的垄断,人人均可获取并使用知识。对于农村职业学校来说,多数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但缺乏明显的实践经验。同时,农村职业教育想要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为学生配置实践操作性强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必须注意,现阶段多数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较少,所用实训设备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所设立的专业也没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或者增加。

(二)缺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

农村职业教育被归纳至二等教育范畴,国家对其发展的关注度明显低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须注意,农村职业教育最基本属性并非是经营性的,而是公益性教育模式。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农村职业教育隶属于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属性决定其发展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职能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效果。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理论及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办学体制多元化局面。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这一情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相关调查数据表明,70%的农民对开展职业教育保持无所谓和不满意态度,仅有9%的农业技术由学校职业教育获得,有32%的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对生产产生较大作用,多数学生对学校专业课教师和教学效果并不满意。农村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具体需求。分析其原因是农村职业学校软硬件建设无法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其最大差异就是展示其实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这种特征促使农村职业教育配备的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设施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

(三)缺乏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较低,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主要表现为:已有的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根据初高中学生设定2-3年级以上阶段的教育,针对农民的短期培训和岗前技术培训等成人教育少之又少。同时,农村素质偏低的情况表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从所有制方面来说,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职业学校为主,私人投资的农村职业教育较少。因此,培训资源会分散至各个管理部门,导致培训资源短缺和严重浪费的情况。

(四)教育内容涉及面较窄

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互联网上对农民开展培训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容局限在如何开网店、如何获取利益等方面,导致农民对互联网作用依然停留在管窥状态,导致农业数据利用率较低,信息技术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互联网+”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科技、教育的支持,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劳动力素质较低,想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理念。实践表明,凡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地区,其经济水平明显提升。此时,不仅要克服不重视教育的思想,还要批评职业技术教育落后和不良社会风气情况,提倡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将大量农村青年培养为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目前,部分地区普通教育发展较快,升学率不高,只顾及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等原因,导致送出去较多学生但回来较少。同时,各地农村职业教育想要跳出偏重政治和经济功能怪圈,应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进行适当调整。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必须解决弱势群体发展问题、弱势群体教育不公平待遇问题。由学历教育转向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轨道上,借助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大量新型农民。当然,农村职业教育要以立足农民、服务农民为目标,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展现职业教育优势,从而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逐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及质量。

(二)优化专业结构并丰富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应用技术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水平,增强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的同时,职业教育层次、教育内容、办学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特点。只有符合农民需求的教育形式,学校才能有发展生机。从农村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培训初中级、短期培训为主,满足职业技术发展需求。“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将互联网创新结果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进行融合,推动技术发展,提升生产效果,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农业知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依托设置的各类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在农村职业教育过程中,利用数据网关、一体化控制器、主控制箱等设备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管理、物流等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效果。各涉农职业教育学校依据农业管理、生产、经营等信息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市场紧缺的人才,为开展智能农业服务提供重要依据。从课堂教学层面来说,对内容创新尤为重要。创新应紧紧围绕学生学到真本事和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建设优化的课程体系,将重点放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生产具体应用中,重视讲解智能农业知识、能力。教师要根据当前智能农业发展对新型农民专业技能要求和学生对未来职业知识、能力等需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改造传统教材,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模式创新角度来说,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把教师、机房转变为互动课堂学习中心,把图书馆、宿舍建设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消除传统课程教学的弊端,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动态感知技术,随时了解人员流动、个体感知等情况,让学生能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推行“一生一案一评价”的教学管理模式。从教学方式角度来说,紧紧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展开。2015年,国内第一份阅读指数研究数据表明:人们常用手机来阅读信息,所占比例为38.7%,明显高于纸质媒介(27.3%)和电脑(17.2%)。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应用互联网,例如,通过微信平台发出教学内容、分享有关文章等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问题。使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形成移动、个性化学习方法。

(四)加强和落实实践教学

从实践教学层面来说,加强体验式教学。必须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并贯彻至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重新认识到新时期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创设网络智能化、精细化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学生接受的实践教学在全真环境下进行。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角度来说,涉及农村职业教育应把创新创业教学融入“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纳入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创业园、农业创客空间等为依据,将科研优势合理转化为教学优势,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建立训、研、创一体化的实习基地

对传统实习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例如,建立种子科技园、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等,创设实训、科研、创业为一体的智能实习基地。借助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建立应用分析精准化、生产控制智能化、过程监管全程化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互联网+”条件下,以农业管理、流通、经营信息化为目标,建立网络化运营和管理体系,根据生产情况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创建数据统计平台,把大数据分析作为基地后期改善依据,把涉农专业教育由课题转移至基地中。如果现场实训安排存在困难,必须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系统及实习基地,有效解决无法提供真实事件环境引发的问题,把虚拟仿真平台和实验室应用到学校日常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农业运营管理相关知识。总之,“互联网+”模式重点在于融合共享,应用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便于尽早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终身化教育体系。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村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人才,构建顺应“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培养满足时展的人才,全面提升农村职业教育人才质量。

作者:孙凌晨 罗丹丹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省学校后勤管理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国胜,沈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6):38-42.

[2]周云.由“互联网+”对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冲击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5(13):306-307.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小微企业;集群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04

所谓农村小微企业,主要是在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注册地在乡镇、农村地区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提出包括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我国农村小微企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发展农村小微企业是破解“三农”问题,打造精准扶贫强力驱动器的有效手段。农村小微企业可以提高人们的就业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农村小微企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村小微企业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社会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农村小微企业还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驱动下,利用“互联网+”技术,破解“三农”问题,完成精准扶贫,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我国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量的小微企业孕育而生,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我国农村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产业层次低,多以种养殖、粗加工为主

农村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生态区位优势特点,如适宜气候、土壤条件,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殖产业,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往往存在跟风现象,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不能在深耕产业链,集群发展。

1.2 农村小微企业管理制度欠缺,融资困难

农村小微企业多是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一般多依赖本土优势资源如农业资源进行种养殖、初步粗加工,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大多数农村小微企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缺少技术和财务管理、融资等知识,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在融资渠道和担保体系上存在天然的缺陷。

1.3 人员素质较低,人才短缺

农村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多是外出打工返乡人员、当地有经济头脑和掌握一定种养殖技术的农民、退伍军人和少数大学生、企业白领等。农村小微企业员工多是创办者家人和当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也缺少业务、技能培训,很难吸引到懂技术、会管理、有战略眼光的人才加入。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如网页制作、网络营销和网店运营等。

1.4 信息不对称造成“销售难”

淘宝、京东等农村市场的拓展,我国加快了农村网店、农业网站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农民自身素质、网站更新内容不及时、不能吸引访客兴趣导致网店、网站等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农村小微企业扎堆种植农产品,集中在收获季节上市,供应相对集中,而销售能力有限,虽然有网站、网店的销售,但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销售难”。

1.5 缺乏发展电商的基础条件

农村小微企业经营者的知识背景,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欠发达限制了农村物流,网站、网店等信息资源交易平台难以发挥作用,交易安全因素,农产品交易不规范,农村电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制约了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1.6 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差

农村小微企业大都规模小、投资少,重复建设多,导致农村小微企业间争抢市场,且农村小微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立品牌,导致农村小微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缺少资金,管理机制欠缺,人才短缺,销售难,农村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2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电商的必要性

2.1 “互联网+”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结合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电子商务的进入农村,可以重塑农村供应链体系,缩短流通环节,打通信息壁垒,为农村、城镇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驱动农业“跨越发展”、助力农民“弯道超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2.2 “互联网+”现代农业可在农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返乡创业农民创办小微企业23.7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5.5万家,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18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147.9万家,农民创业创新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3 “互联网+”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创设农村小微企业,能够带动信息、技术、物质、资金、人才等流向农村,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稳定经济增长。如为农村群众代购、代销的形式,解决农村买、卖难的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2.4 农村电商带动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引进淘宝、京东等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积极普及农村电商知识,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激发广大农村创业者的电商创业热情,探索如何结合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农资平台和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3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3.1 服务升级,发挥政府综合服务职能

政府应多办法、多渠道提供多方位服务,一是落实针对农校小微企业发展电商的税收、土地、政府采购、工商注册等优惠政策,为农村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加强银行、农村小微企业沟通,为农村小微企业打开融资通道。三是充分发挥政校企联动效应,聘请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农村小微企业培训。四是加大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电商奠定基础。

3.2 “一村一品”,明确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新方向

“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或因为龙头企业带动,或培育市场主体,或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一村一品”。农村小微企业可以选择和打造茶叶、蔬菜、水果、黑山猪等特色种养业,建立产业基地。通过成立指导中心,研究院,开发一些新品种,同时对农民进行一些培训,将整个产业链进行延展,借助本地优势逐步提升品质,通过各种媒体,打造国际的知名度,提高综合的实力。

3.3 依托农村特色,发展农村小微企业集群

农村小微企业以本地资源为切入口,依靠本地资源型禀赋,延长产业价值链,以“一村一品”的空间聚集发展模式,根植地域特色,促进农村小微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催生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品牌效应。一是要充分发掘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二是重视种子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效应;三是加大对集群的资金投入力度。

3.4 苦练内功,努力发展农村小微企业自身

农村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学习互联网经营理念,定位准确,找准目标客户群体,充分了解需求,逐步打造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首先,认清电子商务是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新守旧观念,转变经营理念。其次,农村小微企业开发具有天然地域特色的特色产品,准确定位,通过电商渠道,推广宣传,逐渐扩展知名度,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第三,通过网络培训、实地考察、创业培训等形式,特别是创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掌握农村电商和小微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第四,农村小微企业还应积极主动寻求国家在技术、资源、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还有来自京东、淘宝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第三方企业的支持。第五,科学制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规章制度,规范经营,增强企业活力。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微企业要发展,应以当地特色自热和人文资源为纽带,打造“一村一品”,培育和引进种子企业和龙头企业,在政府的税收、土地、融资、创业扶持等多方位服务下,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农村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农村小微企业,是政府、市场、企业自身等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在“互联网+”、双创驱动的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农村微型企业的成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蒋祝仙.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局与破解[J].农业经济,2016,(2):30.32.

[2]周鹏.我国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18948.18949.

[3]任晓鸿.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策略探讨[J].农业经济,2016,(2):126.128.

[4]赵君,蔡翔,赵书松.农村小微企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发展因素与管理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5,(1):73.78.

农业农村互联网第7篇

>> 浅析传统零售商向互联网+模式战略转型研究 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农村零售”动力机制研究 互联网下分销模式变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销售利润影响研究 互联网对新疆干果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影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 农村零售商业转向连锁经营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百货零售业O2O商业模式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零售业”时代运行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实体零售运营模式分析 国际零售商业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视角下传统零售企业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业营销创新研究 互联网金融与零售银行业发展研究 传统珠宝零售品牌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水果零售业发展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李果.当前开拓农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参考(北京),2008年第6期.

[2]黄益方,孙永波.互联网环境下零售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14年第6期.

[3]郭馨梅,张健丽,刘艳.互联网时代我国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社科版),2014年第6期.

[4]齐永智,张梦霞:互联网时代的无边界零售.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15第6期.

[5]李晓磊.基于“互联网+”B2C电商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15年第9期.

[6]李骏阳.对“互联网+流通”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15年第9期.

[7]鲍宏礼.我国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