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茶道精神的核心(合集7篇)

时间:2023-09-14 17:27:37
茶道精神的核心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1篇

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现代足球精神;“殊途同归”

茶文化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不仅仅是一种烹茶饮茶方式、待人接客的礼仪以及修身养性之道,而且形成以“和”为精神内核文化形式,陈香白教授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核心[1]。足球是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每年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不胜枚举,尤其是足球世界杯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足球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文化精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这项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但现代意义上的足球产生于近现代的英国,使得足球在近现代文化洗礼中形成以和谐精神、个人素质、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等为内容的现代足球精神。这一精神与茶文化所注重以自然、和谐、包容、拼搏、团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相一致。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1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核

中国茶文化从内容上来说,注重饮茶者人格上的完善和精神上的享受,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现代茶文化的内容凸显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本节从儒家和道家角度分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生活,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其思想的精髓,古人从天地万象之自然变换之中提炼出人生哲学,进而成就为了人生最高的道德性智慧。“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中”即是指“自然适度,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自然法则;“和”即是有序、和谐,万物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对人类来说就是符合法度思想、言行,情绪在合理的范畴内,不至于失控。“守住中庸之道,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强调培植人的韧性、知足、甘于处下的品质。“礼仁”是中庸的关键与核心,中国茶文化将儒家“中庸之道”的人生观、处世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茶道不仅仅在于待人接客之道、修身养性之方法,更是关键之处在于对“度”的处事哲学的把控。茶性平和,煮茶、喝茶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取水、火候把握、茶叶量的多少,冲泡方式、氛围的营造等等都需要重视,只有灵活掌握技术,熟能生巧,才能恰到好处地泡出好茶;其次,喝茶可以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在饮茶之过程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利于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在中国饮茶是接待客人的必备之物,这体现出友善的精神,团结的意识,“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体现君子之德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酗酒打架之事,却很少遇到常喝茶打架。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意在强调和谐之美自然本性,淡泊名利的茶道精神,这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共荣。《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一是指摆脱外界的影响,二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只有遵守规律才能体悟万物的生命之美[2]。道家这一思想影响着茶道的理念精神和道德观念,虽是体现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超脱社会的处事哲学,但其中蕴藏着崇尚自然、简朴的真善美的人生理念。这与足球运动以及各种体育运动不允许使用兴奋剂,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运动员进行竞技赛事,也即是(《老子》六十四章)所言唯有处于和谐、纯真的状态中,世界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3]从古至今中国茶文化不断丰富社会的人文精神,历朝历代都构画茶文化的形式,成就了不同阶段茶文化的特点,但其内容相同都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这一理念在依旧是近现代社会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

2现代足球精神分析

现代足球精神是立足于现代足球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现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形成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现代足球文化属于人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现代足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其现代精神的内容也融合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足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运动,非常注重技巧性的运用,首先运动员不仅拼体力和力量还要斗智斗勇,赛场上足球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足球运动员既要见招拆招,又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出奇制胜,因此,运动员要发挥拼搏、坚持、克服种种困难的竞赛精神,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获得好成绩。其次,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进而形成了一种社会需要,推动现代足球成为一种职业,成就一种文化,缔造了一种精神,要求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一种团结友善的人文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公平和谐的竞赛精神,这些精神都源自于球员个人素质的体现。第三,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旋律,因此,现代足球被称之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中,各国似乎将足球上升到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如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牵动了多少人、多少国家的心,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进入决赛、取得世界杯的冠军,不仅仅是个人成就、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且代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荣誉,是本国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4]。从这里我也可以看出现代足球的第四个精神体现,将个人精神与团队精神、民族以及国家精神和谐统一在一起。从简短的分析中,我们便能看出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公平公正、团结等人文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下文将重点概括两者的共通之处。

3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内涵的一致性

茶与足球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从文化形态上来讲,茶文化处于静态文化,现代足球运动属于动态文化;从表面上看茶与足球形成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很多人认为茶与足球没有共通之处,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从两者文化内核来考虑,茶与足球确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3.1和谐精神

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于“和”,不仅仅是儒家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中庸和谐之道,也是道家思想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现代足球是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的产物,对精神生活有着高尚的追求,在展现力量与智慧的舞台上表达了运动员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奋力拼搏,其最终表现为在激烈的对抗中追求人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现代足球精神的精髓;在技巧的运用方面也体现出茶文化“和”的思想中对“度”的把握,对平和心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赛场中发挥实力。在这些方面,现代足球精神与茶文思想在和谐精神上达成了统一。

3.2个人素质要求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待人接客的礼仪,追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因此,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讲究“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的为人处事之风格,用现代通俗语来说,茶文化有益于个人素质的提升,帮助现代人解决精神困惑和消极情绪,能够使人的心态趋于平和。现代足球俨然成为了一种职业,对运动员都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如与队友的团结友善,互相配合、协助,甘于奉献,诚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竞赛对手以礼相待、以诚相见,用实力与能力和对手叫板。

3.3爱

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和”为中心的茶文化精神,其最终代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结,也表现出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茶作为中国文化与公共外交进行预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终浓缩为一“茶”字和一青花瓷茶瓶,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到的精神内涵,既体现出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共处国与国相处基本原则,也表达了华夏子女的爱国情结,对民族的感情。同样,现代足球精神也包含了强烈了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前所述,现代足球运动不再仅仅是对身体活动的超越、挑战等层面,而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精神。我们经常看到球员进球之后的狂热、球迷的疯狂,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疯狂呢?从小处说是个人荣誉,从大处着想便是为国增光,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的兴奋,这种兴奋远比个人荣誉让人感动。

4结语

当今世界文化越发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趋向,纵使各国政治、经济竞争的激烈,但世界文化“和而不同”局势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各国存在文化差异,但在文化精髓方面存在相似性或一致性。笔者分析中国茶文化精神和现代足球精神的基础上,发现两者在精神内核上呈现出“殊途同归”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加以讨论、研究。

作者:吕彦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刘勇,陈东九.道家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启迪和借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101.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2篇

【关键词】茶文化 哲学思想 和谐

一、茶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信条,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无论陆羽提倡的谐调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还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导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养廉洁之风。中国茶文化以“和”为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还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发展变化后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道家在发现茶叶的生理功效时,也注意到茶叶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导和”的功能,可作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载体,于是道家之道与饮茶之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道家的“和”与儒家之“和”有共通之处,二者可以互补。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畴,共同丰富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中,同时还融合了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佛教思想追求纯和境界,禅宗之要义是不借助任何东西,不追求任何东西,不被任何东西所禁锢,在一种绝对的虚静状态中,直接进入禅的境界,专心静虑,顿悟成佛。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势必规定和影响着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茶道追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存在,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综合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蕴涵着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谐的环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谐特性的中国国民培育、浇灌出来的,因而讲求和谐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

二、茶文化的当代意义

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们弃置。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恩及子孙、泽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应当把茶作为人们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连接彼此关系的重要桥梁。茶文化的 “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人类自身身心和谐。在历史上,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修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得志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保持人们的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宁静、乐观、平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茶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是中华茶文化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谐”内涵,则是这一传统中重要的内容。“和”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虽然儒、道、佛三家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茶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紧密相连,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与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即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以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谋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而达到一种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和”为主,“和为贵”。反对以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内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无论国家的贫富、意识形态的差异,都应该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以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和谐、和睦的世界。

参考文献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3篇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由此可知,早在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古往今来,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茶道一直未能“大行其道”。茶文化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一个小小的板块,而且一直流行于历代僧道缁流、文人雅士和部分帝王贵胄间,并不完全符合社会及大众的审美趣味。饮茶仅仅是民众的一种品饮需求和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而已。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一直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

第七问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今后能否改变这样的局面,我个人以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最重要的是要全面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审美趣味,要将“茶为国饮”这一提倡落实到身边每一个人,要有一批追求“至道”精神的人士,让诸如茶道这样高雅的精神融入到社会中,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这才能真正弘扬中国茶文化。

第八问中日茶道是怎样的关系?

茶道只有一个,原本不分日本茶道、中国茶道的。之所以有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说法,这是因为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精神追求上是有区别的(仍属于对“道”认知程度上的差别),这也反映出两个民族在地域以及文化上的差异。

另外。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茶叶冲泡的技法以及形式上也有差异:日本茶道属于末茶道,而中国茶道属于煎茶道。

第九问中国茶道分哪些流派?

茶道本来是没有流派之说的,然而由于茶道在形成和传承过程中,受历史文化及地域风俗的影响,使茶道演示形式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个性,于是也就有了流派之说。茶道演示除了必要的形式(如茶席布置、茶器和茶品鉴选、服饰音乐配置、必要的冲泡程式等)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茶道精神贯注其中。茶道精神是灵魂,是主题。如果一定要将中国茶道划分流派的话,我们可以将之归类为四种流派:文士茶道,宫廷茶道、民俗茶道和宗教茶道。

第十问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

对于中国茶道的精神,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4篇

[关键词] 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5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6篇

[关键词] 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茶道精神的核心第7篇

[关键词] 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