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理财的基本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9-12 17:03:49
理财的基本方法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1篇

一、风险财务相关概念

(一)风险财务的定义和特征。很多研究结果提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通过比较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使用风险财务的概念更为合适,不仅突出了财务具有风险性的特征,而且能够与传统的财务风险概念有所区别。本文论述的风险财务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营或者管理中,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的财务都会呈现出一定的风险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偏差。

风险财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综合性的特征,企业的风险财务不仅仅包括资金筹措和资金结算的风险,而且还包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企业的资金风险,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第二,不确定性的特征,造成企业风险财务的原因是比较模糊的,而且这些原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后使得企业的财政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些因素难以被完全认识和把握,因此造成了企业财政管理工作的困难;第三,严重的损失,当企业的财务结果与财务目标出现较大差异时,如果这些差异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那么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风险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特点。风险财务对于企业发展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正确地面对,很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健发展。这其实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相比,风险财务管理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来讲,与企业的财务息息相关,因此风险财务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第二,与普通的财务管理相比,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更注重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更加理智科学地应对企业财政上的风险;第三,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风险财务管理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找出影响企业资金风险的因素,因此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法,所以必须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才能使得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方法

(一)风险财务预测方法。风险财务预测方法主要是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家预测法,主要是利用专家在企业风险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然后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而能够识别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第二,幕景分析法,在风险财务预测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判断它们对企业财政的不同影响;第三,资金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分布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资金在运转或者使用方面的风险,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风险财务预测方法。

(二)风险财务决策方法。在进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决策,正确的决策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错误的决策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风险财务决策也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它主要是在风险财务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然后从多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一个较好的方案。风险财务决策方法是否有效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量、财务决策者自身的素质以及他们应对风险财务的态度密切相关。

(三)风险财务控制方法。当企业的财务出现一定的风险后,应该及时控制财务风险的消极影响。因此,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回避风险,当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可以采取有效的回避措施,能够避免财务风险或者是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全部损失,能够确保企业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正常运营;第二,自担风险,当企业的财务出现一些问题时,企业可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预算企业的开支,从而能够承担企业的财政风险。

(四)风险财务处理方法。当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并且选择承担财务风险时,必须要正确处理财务风险问题。例如: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地结算,能够正确了解企业目前的财政状态。包括企业遭受财政风险后的损失、企业的剩余资金量等等,能够对企业目前的财政状态有着正确的认识。同时,当企业的财政资金出现不足时,需要想办法尽快进行资金的筹措,从而能够转变企业目前的财政危机,确保企业能够顺利渡过难关,降低企业的资金损失。

三、企业风险财务分类管理

由于企业的风险财务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一)自然风险财务管理。自然风险财务管理大多数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依靠人力几乎无法改变,只能减少或者尽量避免自然风险。自然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保险的方法进行: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在企业财产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能够给予一定的赔偿,从而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虽然保险的方法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损失,但是可以将企业蒙受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因此对自然风险财务进行投保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

(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企业难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因素是其财政风险的构成因素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风险的过程中,还需要面临国外市场的风险。幕景分析法在企业的市场风险财务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市场中影响企业财政的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影响企业财政的轨迹。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能够使得幕景分析法更加有效和直观,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

(三)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管理。由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进行自主经营,所以需要企业自己承担经营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经营风险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筹资和投资的方式,这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内容。企业通过分析多种筹资或投资方式,进而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投资或筹资,能够更好地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四、小结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2篇

一、企业价值分类及经济价值估计方法

按购入、持有或是卖出为标准进行分类,[1 ]企业价值可分为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取得价值是企业购置资产所花的代价,表现为会计账面上的价值。企业经济价值是对所有者而言的价值,具体地说,这种价值是企业为其所有者提供盈利能力的价值。它是确定企业在产权市场上转让价格的基础,表现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价格,是企业在产权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按是否分割为标准,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可以分为企业的总价值或总价格和分割为每一股后的价值或价格(文中未作说明的企业价值指企业经济价值)。

估计企业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收益估价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期权估价模型等等。综合各种估价模型,对企业价值估计,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包括现金净流入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预测。不同估价模型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认识方面。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的模型是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模型,即:

该模型表示企业价值受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 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的能力与企业价值成正比,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越多,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适用折现率与企业价值成反比,适用折现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持续经营期与企业价值成正比,持续经营期越长,企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准确地估计出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那么,用该模型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企业的经济价值。

但在现实中,由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的各变量均是离散变量,要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必须要预测各期的现金净流入量、折现率以及企业的存续期间等变量,使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变得非常困难,至少有工作量大和预测准确性不高这样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模型中各变量的预测问题,在实务中,采取了按税后利润加折旧费和各种长期资产摊销的方法来预测现金净流入量,并根据会计资料来推算企业税后利润增长率,从而将离散的变量转换为连续函授,即:税后利润t =税后利润[,0](1+年增长率)[t]+折旧费+各种长期资产摊销。这样做有利于运用损益表和其他会计报表来推算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使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预计简化。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收益总额将与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总额相等;因此,当企业存续期足够长时,可以用会计收益来近似表示现金净流入量。如果用年会计收益来表示现金净流入量,适用折现率不变,且存续期趋近于无穷大,那么,运用数学归纳法,前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就可以简化为如下的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

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会计收益年增长率

在现实工作中,用该模型来估计企业价值比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要简单得多,因而得到广泛运用。在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中,当会计收益年增长率为零时,则有: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这是一个更为简化的模型,普遍运用于会计资料不足时的企业价值预测。该式可有若干变形。如年会计收益可以有本年的会计收益、过去几年的平均会计收益、预测的近期会计收益等等形式。模型中的年会计收益越能反映实际情况,用该模型预测出的企业价值也就越准确。

无论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还是年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都是建立在较长期或无限期折现基础之上的,其假定条件难以全部成立,对模型中各因素的预测也难以准确,因此这两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均会遇到不少问题,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学者研究用较短期限的会计数据来估计企业价值,从而发展出一些旨在估计企业价值的新模型。

Penman和Sougiannis在1997年利用美国过去的财务数据,用一定模型对企业评价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相比较,发现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模型准确,而且与其他模型相比,它们用更短期间(6-8年)使评价误差接近于零。[2]这个结果证明, 在对企业进行实际评价时,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评价模型更为可靠,原因是会计收益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未来事项对现在的影响,比现金流量更有利于评价企业。这个研究结论也是对现实在流行的估计企业价值过分看重现金流量的批驳。

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如下3种:

Sougiannis和Yaekura在1997年利用证券分析家提供的5年的预计收益,按以上3种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结论是, 从总体上看模型(3)相对优越。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 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最优模型。

二、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揭示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本身就可视为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3]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通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一种会计报表。它的左方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总资产的价值;右方的是负债和净资产,其中负债表示债权人应分享企业价值的份额,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价值的份额。但是该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取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即该价值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实价值,是获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并不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第一,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需要,因为企业股权转让的基础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资产获取的历史价值。第二,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的需要,因为对企业债权人债权安全完整性起保证作用的同样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会计的历史价值。第三,它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应是将企业的经济价值做大,只有按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按会计账面价值才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外,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完全满足职工和国家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调整,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心是企业价值分析。将历史成本的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现值资产负债表是偏重于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现实价值和投资者拥有的现实企业价值份额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是着重于对债权人而言的现实价值分析。

其次,损益表是通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盈利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会计报表。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除了可用企业资产价值之和表示之外 ,还可用企业盈利的资本化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表示,用这种方式表示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不但对投资者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企业对债务的担保能力,因此对债权人也十分有用。

再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可视为一个现金流程,现金一方面不断流入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断流出企业,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这一组织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无论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或其他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等都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为了揭示企业价值而设定的,但由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与企业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关性不强,要了解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财务报表分析正是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另外,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一系列高度浓缩的指标体系构成,难以直接根据这些指标做出有关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要掌握财务报表中各类指标间的关系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估计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主要揭示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把握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额和相应的折现率,以便用简便的方法准确地估计企业价值。

三、透过财务报表分析认识企业价值的方法体系探讨[4]

企业价值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以揭示企业价值为目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应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分析和风险水平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业绩等问题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各种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是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去伪存真,使分析所用的原始数据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保证分析的正确性。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1.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应该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进行判断。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判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指标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指标本身的经济含义。比如,将营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营业利润的质量;将主营业收入与总收入相比较就可以判断企业收入质量的高低;查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就可以判断应收账款资产的质量;分析虚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就可以判断企业总资产的质量;等等。当然,在进行财务报表质量判断时,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十分有用。一般而言,应将注册会计师持保留意见的虚增的利润和资产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将少计的费用和负债加在财务报表之上。

2.历史财务报表信息的调整

现行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当物价发生变动时,该类报表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折算为现值会计信息的方法。逐项评估法则是按诸如重置成本、市场价值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与调整

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确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但是确定企业价值所用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应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为了正确地估计企业价值,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是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及其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1.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

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是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直接进行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主要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而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的指标所组成,这些不同的盈利能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企业风险水平可用杠杆和财务比率两类指标来反映。杠杆分析可以反映企业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总风险可以分解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风险对盈利能力影响程度的杠杆也相应地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等3种。 财务风险除了可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外,还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即还本付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亚于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

2.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进行。这是因为,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指标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企业经营效率指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企业管理水平指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内部资源的组织运用能力,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把握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就可以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得估计企业价值所需的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可以表述如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时,该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就会保持较大的稳定性,即该企业面对的盈利能力变化风险就会降低,其所面临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反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欠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时,该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必然缺乏稳定性,所面临的偿债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便于用财务报表直接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特别是根据风险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调整时,应充分注意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因为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会通过对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

(三)企业价值估计

其基本方法首先是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以确定估计企业价值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按“企业价值=未来平均盈利额/适用折现率”的公式来估计企业价值。[5]下面用实例对估价方法加以说明。

例:有甲、乙、丙3家企业,年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根据各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分析结果得知,3家企业的获利风险系数分别为1、0.833、0.769。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为10%。试估计3家企业的价值。

1.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

将各企业盈利额换算为与甲企业同风险的盈利额分别为:甲100 万元(=100万元×1)、乙100万元(=120万元×0.833)、丙100万元(=130万元×0.769)。

当然也可将各企业的盈利额换算为与乙企业或丙企业风险相等的盈利额。以换算为乙企业同风险的盈利能力为例,有:甲120万元( =100万元×(1/0.833))、乙120万元(=120万元×(0.833/0.833))、丙120万元(=130万元×(0.769/0.833))。

2.根据不同风险水平确定企业的适用折现率

在各企业的盈利额不加以调整时,当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10%时,乙、丙两企业的适用折现率则分别为:

12%(=10%+(1-0.833)/0.833×10%)和13%(=10%+(1-0.769)/0.769×10%)

3.根据调整后的企业未来平均盈利额和适用折现率估计企业价值

在确定同风险水平和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和折现率之后,就可以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和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估计出企业价值。本例中各企业的价值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0.833/10%=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0.769/10%=1000(万元)

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12%=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13%=1000(万元)

上述讨论的是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不同但具有相同企业价值的特例。当然,在现实中更普遍存在的是不同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和不同企业价值的情况,不过其价值确定方法完全与上述方法一致,故不再讨论。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调整、分析、以及对有关指标的调整和换算,可以简化对企业价值的估价程序。如果能正确地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和换算,是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服务。

【参考文献】

[1]Erich A. Helfert. 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Ninth Edition[M]. USA: Richard D. Iwin Inc. 1997. 303-309.

[2]于永春编译.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1998,(11).(in Chinese)。

YU Yong-chun. Appraising Enterprise Values on the Basis ofAccounting Data[J].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11). (inChinese).

[3]Karen V. Pinus. Core Concepts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Theme Ⅲ: Accounting Issues Involving EconomicResources[M]. USA: Iwin/The Mcgraw-Hill, Inc. 1999. (Ⅲ-1-37).

[4]熊楚熊.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重心及其相应体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XIONG Chu-xiong.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under Market Economy and Its Corresponding System[J].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1999,(1).(in Chinese).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3篇

一、企业价值分类及经济价值估计方法

按购入、持有或是卖出为标准进行分类,[1 ]企业价值可分为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取得价值是企业购置资产所花的代价,表现为会计账面上的价值。企业经济价值是对所有者而言的价值,具体地说,这种价值是企业为其所有者提供盈利能力的价值。它是确定企业在产权市场上转让价格的基础,表现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价格,是企业在产权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按是否分割为标准,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可以分为企业的总价值或总价格和分割为每一股后的价值或价格(文中未作说明的企业价值指企业经济价值)。

估计企业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收益估价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期权估价模型等等。综合各种估价模型,对企业价值估计,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包括现金净流入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预测。不同估价模型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认识方面。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的模型是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模型,即:

该模型表示企业价值受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 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的能力与企业价值成正比,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越多,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适用折现率与企业价值成反比,适用折现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持续经营期与企业价值成正比,持续经营期越长,企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准确地估计出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那么,用该模型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企业的经济价值。

但在现实中,由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的各变量均是离散变量,要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必须要预测各期的现金净流入量、折现率以及企业的存续期间等变量,使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变得非常困难,至少有工作量大和预测准确性不高这样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模型中各变量的预测问题,在实务中,采取了按税后利润加折旧费和各种长期资产摊销的方法来预测现金净流入量,并根据会计资料来推算企业税后利润增长率,从而将离散的变量转换为连续函授,即:税后利润t =税后利润[,0](1+年增长率)[t]+折旧费+各种长期资产摊销。这样做有利于运用损益表和其他会计报表来推算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使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预计简化。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收益总额将与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总额相等;因此,当企业存续期足够长时,可以用会计收益来近似表示现金净流入量。如果用年会计收益来表示现金净流入量,适用折现率不变,且存续期趋近于无穷大,那么,运用数学归纳法,前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就可以简化为如下的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

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会计收益年增长率

在现实工作中,用该模型来估计企业价值比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要简单得多,因而得到广泛运用。在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中,当会计收益年增长率为零时,则有: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这是一个更为简化的模型,普遍运用于会计资料不足时的企业价值预测。该式可有若干变形。如年会计收益可以有本年的会计收益、过去几年的平均会计收益、预测的近期会计收益等等形式。模型中的年会计收益越能反映实际情况,用该模型预测出的企业价值也就越准确。

无论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还是年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都是建立在较长期或无限期折现基础之上的,其假定条件难以全部成立,对模型中各因素的预测也难以准确,因此这两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均会遇到不少问题,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学者研究用较短期限的会计数据来估计企业价值,从而发展出一些旨在估计企业价值的新模型。

Penman和Sougiannis在1997年利用美国过去的财务数据,用一定模型对企业评价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相比较,发现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模型准确,而且与其他模型相比,它们用更短期间(6-8年)使评价误差接近于零。[2]这个结果证明, 在对企业进行实际评价时,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评价模型更为可靠,原因是会计收益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未来事项对现在的影响,比现金流量更有利于评价企业。这个研究结论也是对现实在流行的估计企业价值过分看重现金流量的批驳。

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如下3种:

Sougiannis和Yaekura在1997年利用证券分析家提供的5年的预计收益,按以上3种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结论是, 从总体上看模型(3)相对优越。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 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最优模型。

二、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揭示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本身就可视为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3]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通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一种会计报表。它的左方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总资产的价值;右方的是负债和净资产,其中负债表示债权人应分享企业价值的份额,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价值的份额。但是该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取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即该价值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实价值,是获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并不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第一,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需要,因为企业股权转让的基础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资产获取的历史价值。第二,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的需要,因为对企业债权人债权安全完整性起保证作用的同样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会计的历史价值。第三,它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应是将企业的经济价值做大,只有按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按会计账面价值才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外,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完全满足职工和国家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调整,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心是企业价值分析。将历史成本的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现值资产负债表是偏重于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现实价值和投资者拥有的现实企业价值份额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是着重于对债权人而言的现实价值分析。

其次,损益表是通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盈利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会计报表。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除了可用企业资产价值之和表示之外,还可用企业盈利的资本化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表示,用这种方式表示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不但对投资者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企业对债务的担保能力,因此对债权人也十分有用。

再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可视为一个现金流程,现金一方面不断流入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断流出企业,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这一组织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无论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或其他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等都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为了揭示企业价值而设定的,但由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与企业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关性不强,要了解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财务报表分析正是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另外,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一系列高度浓缩的指标体系构成,难以直接根据这些指标做出有关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要掌握财务报表中各类指标间的关系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估计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主要揭示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把握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额和相应的折现率,以便用简便的方法准确地估计企业价值。

三、透过财务报表分析认识企业价值的方法体系探讨[4]

企业价值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以揭示企业价值为目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应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分析和风险水平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业绩等问题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各种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是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去伪存真,使分析所用的原始数据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保证分析的正确性。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1.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应该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进行判断。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判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指标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指标本身的经济含义。比如,将营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营业利润的质量;将主营业收入与总收入相比较就可以判断企业收入质量的高低;查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就可以判断应收账款资产的质量;分析虚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就可以判断企业总资产的质量;等等。当然,在进行财务报表质量判断时,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十分有用。一般而言,应将注册会计师持保留意见的虚增的利润和资产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将少计的费用和负债加在财务报表之上。

2.历史财务报表信息的调整

现行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当物价发生变动时,该类报表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折算为现值会计信息的方法。逐项评估法则是按诸如重置成本、市场价值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与调整

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确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但是确定企业价值所用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应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为了正确地估计企业价值,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是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及其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1.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

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是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直接进行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主要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而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的指标所组成,这些不同的盈利能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企业风险水平可用杠杆和财务比率两类指标来反映。杠杆分析可以反映企业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总风险可以分解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风险对盈利能力影响程度的杠杆也相应地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等3种。 财务风险除了可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外,还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即还本付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亚于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

2.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进行。这是因为,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指标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企业经营效率指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企业管理水平指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内部资源的组织运用能力,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把握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就可以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得估计企业价值所需的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可以表述如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时,该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就会保持较大的稳定性,即该企业面对的盈利能力变化风险就会降低,其所面临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反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欠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时,该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必然缺乏稳定性,所面临的偿债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便于用财务报表直接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特别是根据风险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调整时,应充分注意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因为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会通过对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

(三)企业价值估计

其基本方法首先是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以确定估计企业价值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按“企业价值=未来平均盈利额/适用折现率”的公式来估计企业价值。[5]下面用实例对估价方法加以说明。

例:有甲、乙、丙3家企业,年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根据各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分析结果得知,3家企业的获利风险系数分别为1、0.833、0.769。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为10%。试估计3家企业的价值。

1.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

将各企业盈利额换算为与甲企业同风险的盈利额分别为:甲100 万元(=100万元×1)、乙100万元(=120万元×0.833)、丙100万元(=130万元×0.769)。

当然也可将各企业的盈利额换算为与乙企业或丙企业风险相等的盈利额。以换算为乙企业同风险的盈利能力为例,有:甲120万元(=100万元×(1/0.833))、乙120万元(=120万元×(0.833/0.833))、丙120万元(=130万元×(0.769/0.833))。

2.根据不同风险水平确定企业的适用折现率

在各企业的盈利额不加以调整时,当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10%时,乙、丙两企业的适用折现率则分别为:

12%(=10%+(1-0.833)/0.833×10%)和13%(=10%+(1-0.769)/0.769×10%)

3.根据调整后的企业未来平均盈利额和适用折现率估计企业价值

在确定同风险水平和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和折现率之后,就可以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和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估计出企业价值。本例中各企业的价值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0.833/10%=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0.769/10%=1000(万元)

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12%=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13%=1000(万元)

上述讨论的是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不同但具有相同企业价值的特例。当然,在现实中更普遍存在的是不同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和不同企业价值的情况,不过其价值确定方法完全与上述方法一致,故不再讨论。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调整、分析、以及对有关指标的调整和换算,可以简化对企业价值的估价程序。如果能正确地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和换算,是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服务。

【参考文献】

[1]Erich A. Helfert. 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Ninth Edition[M]. USA: Richard D. Iwin Inc. 1997. 303-309.

[2]于永春编译.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1998,(11).(in Chinese)。

YU Yong-chun. Appraising Enterprise Values on the Basis ofAccounting Data[J].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11). (inChinese).

[3]Karen V. Pinus. Core Concepts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Theme Ⅲ: Accounting Issues Involving EconomicResources[M]. USA: Iwin/The Mcgraw-Hill, Inc. 1999. (Ⅲ-1-37).

[4]熊楚熊.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重心及其相应体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XIONG Chu-xiong.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under Market Economy and Its Corresponding System[J].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1999,(1).(in Chinese).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4篇

关键词 :财务分析 基本内容 作用 不足 改进方法

财务分析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它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强化财务管理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1.1 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经营生产活动来达到成长的需要,在这其中还能够对企业的规模进行不断的扩大,以此来达到对潜能的积累。企业增长能力分析主要的指标是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企业产品的销售增长率、企业流动资金的增长率以及企业净资产的增长率等。

1.2 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能够用资金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的状况。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状况、生产规模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通过分析其流动资金结构以及流动资金的使用率来反映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

1.3 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流动资金运动的动力源泉以及直接目的,其主要是通过获利能力分析。一般情况下是指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多大的利润的一种能力。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企业自身主营业务获取的利润率、企业销售营业的利润率与毛利率以及净利率等。

1.4 现金分析

企业的现金分析主要是通过利用企业现金比率分析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一个系统的财务评价。现在企业内比较常见的现金分析指标包括:企业销售的现金比率、企业对现金进行再投资的投资比率以及现金负债比率等。

1.5 投资回报分析

企业的投资回报分析主要是指当企业对生产投入资本后从而获取到一定的回报。企业投资回报分析主要的指标包括:投资现金的回报率、企业股东的权益回报率、企业总资产的回报率以及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等。

2. 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1 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具体的参考数据,经过财务分析后的数据能够清晰的阐明企业获利的基本情况,例如企业盈利的主要项目,企业亏损的主要项目,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走势等,这些能够为管理者项目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便于企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效益好,前景可观的有价值项目。

2.2 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2.3 能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发展的不足和缺陷情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扭转弱势项目,改善经营战略。

2.4 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善于企业理财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矛盾,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3. 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

3.1 企业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较低

企业的分析人员大部分都是由企业的财会人员兼任的,他们的业务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现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设置大部分都是赋予形式化,他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重视企业的资金流量以及盈利,常常忽视影响企业财务的隐形因素。同时再加上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导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不重视,他们思想意识没有形成科学决策,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

3.2 财务分析制度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财务分析制度有了较大的改进,财务分析的内容宽度有了延伸,但是就我国大部分的财务分析还只是提供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和其他几张简单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反映的内容不够全面,而且它的分析侧重点不同,现在的财务分析过重于分析财务的事前分析,而往往忽视企业的收益以后的财务分析。

3.3 财务分析方法落后

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仍然是以比较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并且主要以企业整体的大收大支为分析的主要对象,而对可以解决比较分析法许多弱点的趋势分析法、动态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则基本不用。

4. 改进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4.1 完善财务指标体系,改进现有财务分析方法

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宽泛而没有实际操作意义,为此,各企业需要组织一批专业的团队对本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做出系统分析,并结合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运行趋势,制定一个基本符合企业特点的指标体系,该项指标既要有当前的目标又要涵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长远目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时期都需要有与其相互对应的目标。此外,财务分析的现有办法也不能对财务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管理人员需要再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引入科学的分析理论和分析手段,趋利避害,更好的为此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4.2 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数据是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首先需要保证财务资料准确可靠并且及时。虽然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分析的数据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在实际利用中仍存在缺陷,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展财务资料的涵盖范围,首先,财务分析的资料数据不仅是财务信息层面的,其他非财务信息层面的也需要有所涉及;其次,对财务分析有影响的数据需要具体而全面,例如该信息的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产生的诱发因素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等,都需要考虑在内。

4.3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分析工作主要由财务工作人员负责落实,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财务分析水平的关键。首先,应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企业必须严格控制财务人员的学历水平;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业务精神,公平公正的对待各项财务数据,并进行客观分析;最后,对所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能力考核,并组织人员进行学习,按照财务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戚艳玲.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对外贸易,2011,(2).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5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10号)精神,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并已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是中央政府对部分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数量大、财政负担资金确有困难地区的补助,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第二条  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的使用范围:

此项补助费重点用于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包括类似机构或代管科室,下同)的地方国有亏损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费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地方国有独资盈利企业和国有参股、控股企业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原则上由本企业负担。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对象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参加工作,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此项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只能用于上述开支范围,严禁用于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的开支。

第三条  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所需费用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即由财政预算安排三分之一、企业负担三分之一、社会筹集三分之一(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

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地方财政部门要尽力落实财政承担的资金,并保证财政资金及时到位。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予以安排,补助金额不超过地方财政落实资金的二分之一。对应由地方财政负担,而资金安排不足的地区,将在年终结算时通过增加“地方专项上解”相应扣回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

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以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的形式拨付给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与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一并在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社会保障补助费类”中增设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第1905款)“款”级科目中列支。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财政补助费实行专项管理,在预算内设置“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资金专帐(或专户)”,单独反映各级财政部门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支付基本生活费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的使用情况。

第四条  1998年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的金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某地区应分配资金数=下岗人数×(下岗职工系数×权数+老工业基地系数×权数-人均GDP系数×权数-人均财力系数×权数)×平均补助系数

平均补助系数=分配资金数/Σ〔下岗人数×(下岗职工系数×权数+老工业基地系数×权数-人均GDP系数×权数-人均财力系数×权数)〕

第五条  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所需费用由劳动保障部门商财政部门研究提出意见,然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资金,对应由财政承担的为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应由财政承担的为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支付的基本生活费等,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六条  为了管好用好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各级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掌握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按季向当地政府、上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上报有关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在每季终了后15日内向财政部编报《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情况季报表》(以下简称《季报》),年终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编制决算,并提供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材料。《季报》和有关分析材料请同时抄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七条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中央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截留、侵占资金或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6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10号)精神,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并已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是中央政府对部分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数量大、财政负担资金确有困难地区的补助,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第二条 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的使用范围:

此项补助费重点用于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包括类似机构或代管科室,下同)的地方国有亏损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费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地方国有独资盈利企业和国有参股、控股企业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原则上由本企业负担。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对象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参加工作,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请记住我站域名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此项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只能用于上述开支范围,严禁用于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的开支。

第三条 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所需费用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即由财政预算安排三分之一、企业负担三分之一、社会筹集三分之一(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

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地方财政部门要尽力落实财政承担的资金,并保证财政资金及时到位。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予以安排,补助金额不超过地方财政落实资金的二分之一。对应由地方财政负担,而资金安排不足的地区,将在年终结算时通过增加“地方专项上解”相应扣回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

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以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的形式拨付给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与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一并在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社会保障补助费类”中增设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第1905款)“款”级科目中列支。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财政补助费实行专项管理,在预算内设置“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资金专帐(或专户)”,单独反映各级财政部门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支付基本生活费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的使用情况。

第四条 1998年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的金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某地区应分配资金数=下岗人数×(下岗职工系数×权数+老工业基地系数×权数-人均GDP系数×权数-人均财力系数×权数)×平均补助系数

平均补助系数=分配资金数/Σ〔下岗人数×(下岗职工系数×权数+老工业基地系数×权数-人均GDP系数×权数-人均财力系数×权数)〕

第五条 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所需费用由劳动保障部门商财政部门研究提出意见,然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资金,对应由财政承担的为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应由财政承担的为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支付的基本生活费等,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六条 为了管好用好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各级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掌握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按季向当地政府、上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上报有关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在每季终了后15日内向财政部编报《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情况季报表》(以下简称《季报》),年终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编制决算,并提供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材料。《季报》和有关分析材料请同时抄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七条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中央拨付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截留、侵占资金或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理财的基本方法第7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10号)和“全国养老保险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中央财政安排了“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问题专项借款”(以下简称专项借款),用于解决当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不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现就专项借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借款用于为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包括类似机构或代管科室,下同)的地方国有亏损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费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以及用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二、专项借款使用管理的原则是:

(一)自愿申请,统借统还;

(二)摸清底数,严禁虚报;

(三)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四)专款专用,专项管理。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项借款规模由财政部会同劳动保障部根据有关经济参数测算,省级财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在确定的规模之内,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借款”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借款”的不同用途和数额提出申请,报送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会同劳动保障部对借款申请进行审核,并批准借款额度。

四、专项借款额度确定后,由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与省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签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问题专项借款协议》,其内容包括借款资金的使用范围,借款额度、借款期限、用款计划、还款承诺、违约处罚等,然后由财政部根据借款协议办理专项借款资金的拨付。专项借款的使用期限为3年,由省级财政部门统借统还。

五、专项借款的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问题专项借款协议》的规定,由省级财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就利用借款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目标和责任签订借款使用协议,根据借款使用协议确定借款分配方案。借款使用协议和分配方案要抄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

六、对到期应当归还的借款,财政部将根据地区类别和借款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借款清偿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专项借款是中央财政为了缓解地方资金周转困难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从1999年起,各地财政部门要通过增加收入,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不必要开支等方式,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足额资金,以切实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等费用的开支。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要通过加强征缴、专户管理、省级统筹等办法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八、各地财政部门要与劳动保障部门通力合作,密切协商,切实加强对专项借款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专项借款的使用要尽可能公平、科学、透明;要严格掌握专项借款的发放范围和标准,既要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又要有利于鼓励再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借款资金的调度和拨付进度。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到位。同时,对专项借款要建立财政专帐(或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禁用于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其它方面的开支。对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借款资金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各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等部门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提高养老基金收缴率,推进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手段,认真清理和追回被挤占挪用的资金,提前做好专项借款归还资金的需求预测和准备,保证专项借款按时归还。

十、省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地区专项借款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并抄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