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科研培训(合集7篇)

时间:2023-09-08 17:00:46
护理科研培训

护理科研培训第1篇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内、外科共四个科室———小儿外科、新生儿室、儿内一科和儿内二科共8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47名,护士20名;学历层次: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51名,中专学历17名。

1.2科研培训方法

在培训开始前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科研状况和能力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科研知识培训课程。儿科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对儿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学习,同时加强护理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为护理科研的选题原则、选题方法、科研步骤、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护理科研培训的第二阶段:所有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结合儿科的临床护理特点,开展一定的护理科研实践活动,结合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进行护理科研的选题和设计,然后请有关专家对相关护理科研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督促其不断改进。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共两个月。

1.3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培训前后分别就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科研动机和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调查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说明语,调查前事先声明此调查不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要求如实填写,匿名完成,当场回收。

1.4科研能力的评价

根据潘银河相关研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含三个方面)、检索文献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设计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实践的能力(含六个方面)、处理资料的能力(含五个方面)、写作论文的能力(含六个方面)。每部分的评分标准:任何时候都能做到4分,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3分,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2分,偶尔能够做到1分,任何情况下都做不到0分。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科研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有明显变化,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动机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为发展护理事业做贡献、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解决护理实际问题、对护理科研有兴趣、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和其他等护理科研动机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科研实践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总分等护理科研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科研培训第2篇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科护士对姑息护理培训看法,将护士的年龄、工龄和对待培训的态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确定肿瘤姑息护理培训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可行的方案,提出我国姑息护理培训内容及影响因素, 包括姑息护理概述、症状护理、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护士的各种不良情绪;不完善的医疗制度;专业机构和专业标准的缺乏;护士的工作特点。调查对象根据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内容的重要性做出评判。采用问卷调查我院肿瘤科60名临床护士, 回收有效问卷56份。结果

培训内容的重要性依次为: 沟通交流、心理护理、症状护理、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姑息护理效果影响因素分别是:护士的各种不良情绪;不完善的医疗制度;专业机构和专业标准的缺乏;护士的工作特点。沟通交流、心理护理是姑息护理培训的重点, 应着重提高年轻护士对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及相关能力【关键词】肿瘤; 姑息护理; 培训; 护士;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86-01 人口老龄化加剧直接导致了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目前,癌症已成为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且大部分生活质量很差。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姑息护理模式是处理这一社会性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研究[1]显示,护士对待癌症患者的态度是影响姑息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是今后推进姑息护理的必要前提。WHO 对姑息护理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即为对那些对系统的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病人, 给予积极的症状治疗和生活护理, 控制疼痛及其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及精神问题予以重视, 其目的是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癌症发病率的增高, 需要接受姑息护理服务的人群增加, 姑息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分支学科。加拿大等国针对本国护理人员进行了姑息护理培训的相关研究, 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内容。我国李金祥[2]在姑息医学领域内展开了此项研究, 但针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还是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肿瘤姑息护理培训内容制定的相关因素和姑息护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确定培训重点内容,对培训有参考意义。1 对象与方法按照我国现状, 提出我国姑息护理培训内容, 包括6 个方面: 姑息护理概述、症状护理、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 每个方面包括若干子知识点,根据。调查对象根据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内容的重要性做出评判。调查对象肿瘤病人是当前接受姑息护理的主要人群, 肿瘤科护士的意见能集中反映姑息护理的专业知识需要。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对某肿瘤专科医院的6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均为女性。回收有效问卷56份。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由于数据均为等级资料,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非参数Spearman 秩相关检验。2 结果姑息护理各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分析统计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意见, 以最重要的频数为依据进行排序, 依次为: 沟通交流、心理护理、症状护理、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姑息护理概述。护理人员的工龄与其认为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的重要性成正相关; 护理人员的职称与其认为沟通交流培训的重要性成正相关。护理人员的学历与其认为6 项内容培训的重要性均成负相关。3 讨论沟通交流是培训的重点Saunders 等[3]在对癌症病人的研究中指出: 好的照护源于优良的交流, 包括医护人员与病人、病人与家属以及职业者内部间的交流。本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一论断, 71.2%的护理人员认为沟通交流很重要, 28.8%认为重要, 其重要性居培训各内容之首, 显示了护理人员对该能力的重视, 也表明她们在此方面知识的不足。关于具体的交流技巧, 如与不同人群的沟通、沟通时的注意事项、矛盾的处理方式等, 尤其是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调查还显示: 护士职称与其认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成正相关, 即职称越高的护士越认为沟通交流的能力重要。职称越高的护士, 越容易成为科室的骨干或管理者, 需经常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 如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与家属的关系等,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前提, 同时, 由于姑息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要求护理人员更加注重与病人的交流, 洞察其心理变化, 给予心理安慰。因此,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从事姑息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应加大这部分知识的比重。心理护理培训比症状护理培训更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在修订姑息医学定义时明确指出: 提高和改善病人及其家属的生命质量是姑息医学的首要目标。心理健康、症状缓解、舒适程度提高是衡量生存质量的重要方面, 但对于治疗无望的特殊人群, 心理安慰更为重要。作为在职教育, 姑息护理培训对象是具备一定护理技能的护士, 基本的护理知识不应是培训的重点, 而应突出姑息护理所特有的护理要求, 调查显示, 护士对于所熟悉的症状护理的培训需求不高。同时, 59.4%的认为护理人员自身心理调节很重要, 长时间在负性情绪的环境中工作, 护理人员应懂得压力的释放,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而心理调节的常见类型、方式, 不同人群对不同应激的心理反应, 如丧亲者心理、临终阶段的心理及其特点、姑息病人常见的心理压力等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都应是培训的重点。护士的工龄影响培训内容的制定护士的工龄与其认为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的重要性呈正相关, 即随着工龄的增长, 护理人员越能意识到这些方面在姑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均为肿瘤专科的护理人员, 其工龄越长, 与病人接触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 对病人的需要以及认识程度相比于低年资的护士更深刻,更能领悟到病人潜在的深层次需要, 这与个体的阅历和经验有关, 尤其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上。年长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做到换位思考, 理解和容忍病人或家属的失控情绪或行为, 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 从而与病人和家属形成更融洽的关系, 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应着重提高年轻护士对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及相关能力。参考文献[1]C,eorgesJ.GrypdouckM.Moralproblemsexperiencedbynmwhen caringforterminally ill people.A Literature Review.2002(9):155一178.[2]李金祥.姑息医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10.[3]Saunders J M, McCorkle R. Models of Care for Persons withProgressive Cancer[ J ].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9,20:365- 377.

护理科研培训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FOCUS-PDCA程序对妇科护士培训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护士培训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改进(QI)小组,按照FOCUS-PDCA程序9个步骤找出影响护士培训效果的原因,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改变培训方式方法,对实施FOCUS-PDCA程序前后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前后护士理论考核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FOCUS-PDCA程序对护士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可提高护士培训效果。

关键词 FOCUS-PDCA;妇科护士;培训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9

作者单位:533000百色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妇科

覃丽锦: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3119)

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及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的实施,护理工作要求护士提供更细致、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为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病人的能力,2013年3月起,妇科应用FOCUS-PDCA程序分析影响护士培训效果的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的培训计划,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妇科现有护士15名。职称结构: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工作年限:1年内2名,2~3年3名,4~5年1名,10年以上9名。学历层次:中专1名,大专12名,本科2名。

1.2方法按照FOCUS-PDCA程序9个步骤对护士培训进行管理。该程序主要包括发现、组织、确定、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验、执行等9个步骤[1]。最后对实施FOCUS-PDCA程序化前后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进行比较。

1.3评价方法记录实施POCUS-PDCA前后护士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均分满分100分。护士满意度得分采用问卷考试记分,每份问卷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FOCUS-PDCA程序具体实施措施

3.1发现问题表1显示,2012年3~12月妇科护士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得分较低,护士对培训满意度得分也较低。针对问题确立QI题目为规范护士培训管理,提高护士培训效果。

3.2组织阶段成立由护理部、科教科、科护士长组成的护士培训QI小组,妇科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部干事1人任秘书,组长负责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及整个工作布暑,秘书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组员协助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

3.3确定阶段明确现阶段的培训流程是科室、科教科统一培训考核及护士自学、参加学历再教育。自设问卷调查表查找影响护士培训效果的原因及了解护士对目前培训方式的满意度、参加学习培训的态度、对培训内涵的需求等。

3.4了解阶段根据要因分析法得出影响护士培训参与率及培训效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3.4.1培训计划缺乏个性化没有根据护士不同阶段的技术能力水平、职业成长需求制定符合护士特点的个性培训计划与措施,如安排高年资护士参与基本知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低年资护士参与护理科研、护理管理、重症护理培训,没有考虑护士接受能力及岗位需求。

3.4.2护士学习主动性差护士学历深造、继续医学教育、考试考核结果没有与护士绩效、奖金分配、职业晋级挂钩,护士学多学少一个样,导致护士学习主动性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

3.4.3学术时间安排不合理2012年院部安排学术活动及各类培训时间为15∶00~18∶00点,临床科室护士排班方式为APN连续性排班模式,每天护士在岗人数为A班4~6名,P班2名,N班1名。A班上班时间为8∶00~16∶00,P班接班时间为16∶00,院部安排的学术活动与护士上班时间有冲突,导致护士不能有效参与院部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各项培训,直接影响护士培训参与率及培训效果。

3.4.4培训环境差妇科住院病人逐年增长,原有病床配置已不能满足住院病人需求,科室为了发展,将用于医务人员培训的教室改装成住院病房,护士统一学习培训场所安排在护士站,而护士站进出人员多,又无多媒体设备装置,培训课件无法播放,影响护士培训质量。加上医院培训模具少,很多操作培训如徒手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使用等不能使用模型示范,护士训练局限于理论授课形式,无法动手操作,因而操作技能不熟练。

3.4.5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院护理内训师资少,大量培训工作主要以科室为单位,科室设有护士长1人,教学秘书1人,护士长除监管科室护理质量、完成院部、护理部、大科指令性任务外还要承担教学、护理人员培训、科室业务工作等繁重任务;而教学秘书、高年资护理技术骨干除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外还要担负带教实习生、进修生、指导下级责任护士等工作,因此科室护士培训工作滞后,未能按培训计划要求对护士实施培训考核。

3.5选择阶段QI小组内部根据护士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分数低的要因分析结果,选择可改进的对策为改变护理人员培训方式方法、完善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增加培训经费投入3个方案,并设定护士培训效果改善目标值。

3.6计划阶段根据选定的对策方案制定了妇科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计划、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评计划、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及新入科轮转护士培训计划,按计划对护士实施培训考核,结果记入护士个人层级技术档案本,作为护士各阶段学习培训的记录。

3.7实施阶段

3.7.1改变护理人员培训方式方法

3.7.1.1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科室成立护士能级评定及培训考核小组,根据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将妇科15名护士分为助理护士(N0级)、初级责任护士(N1、N2级)、高级责任护士(N3级)、专科护士(N4级)4个级别,设定不同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培训目标及考核方法。科室能级评定考核小组按照层级培训目标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要求组织护士培训并对各层级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缩短培训周期,向上一层级护士晋级,享受相应的级别待遇,否则继续留在原岗位接受原层级培训。

3.7.1.2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内容有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专科疾病护理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急救技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科研、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等。科教科、科室针对各层级护士培训目标及需求,对不同层级护士培训内容侧重点有所差异。培训方法以临床实践为主,集中理论培训为辅。毕业1年内N0级无证护士采用跟班式临床带教培训,有条件情况下安排N2级以上护理骨干院内进修学习。

3.7.1.3考核方法科室护士能级评定及培训考核小组对各层级护士实施考试考核,QI小组再对护士培训效果进行抽查考核。轮转护士考核方法是在轮转结束出科前,对分管的病人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内容涵盖临床护理基本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护理文件书写、患者健康教育等。毕业4~5年以上护士除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考核外,将论文写作作为一项考核项目考核。

3.7.2完善护士绩效考核方案修订妇科护士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方案,将护士考试考核合格率、培训参与率纳入护士月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奖金分配、执业晋级挂钩,激发护士学习主动性。同时把护士培训完成情况、护理人员每次考试考核合格率纳入护士长的绩效考核评分,提高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的重视度。

3.7.3增加培训经费投入科室支出一定经费安排教学秘书、护理培训小组成员参加医学院校的护理教学培训,提高培训小组成员授课水平及多媒体课件制做能力,同时购买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具供医务人员学习使用。科教科根据护士上班时间特点调整学术时间为下午16∶00~18∶00点,护士长根据各层级护士培训计划合理排班,使各层级护士能按培训要求参加院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及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技巧等相关内容的学术讲座。

3.8检验阶段科室护士能级评定及培训考核小组对实施FOCUS-PDCA程序化培训的各层级护士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表1结果显示,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均分以及满意得分与实施前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3.9执行阶段此次QI活动过程中,对不同资历的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使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培训质量,规范培训管理流程,能激发护士学习主动性及提高培训效果。

4讨论

4.1可有效查找影响护士培训质量的因素PDCA循环这一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程序,已被诸多领域所采用,并成为国际通用词汇[2]。FOCUS-PDCA是在PDCA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能更仔细地了解和分析程序中的环节,科学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培训效果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找出影响要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案,科学安排工作内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

4.2有针对性改进护理人员培训方法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方面存在差异。肖爱军等[3]报道年轻护士参与院内授课的培训方式较多,提示院内讲座的对象多是低年资护士,而高年资的护士在体力、精力和学习热情上与年轻护士相比有较大差距,业务上的进取心减弱,业务训练不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加讲座的人数较少。运用FOCUS-PDCA程序能针对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技术能力的护士科学地制定分层级培训方案及安排培训任务,能更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各个层级护士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4],满足不同人群的培训需求。

4.3便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士培训效果专科护士培训既要在短时间内交给学员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专科护理技能[5]。通过FOCUS-PDCA程序9个步骤能帮助查找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制定可行的培训目标及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者对培训质量的重视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淑芳,叶文秋,黄宴萍,等.FOCUS-PDCA程序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32-134.

[2]杨辉.运用PDCA改进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2):5-8.

[3]肖爱军,徐虹,马玉桂.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报,2006,13(4):80-81.

[4]曾进,李晓莉,黄高秀,等.眼科护士分层培训对提高岗位胜任能力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82-1084.

[5]江智霞,何琼,梁园园.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21-323.

护理科研培训第4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 实训教学 实训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在对《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改革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护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强化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实训课现况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本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的调研对象以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以及该校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为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

1.2结果

我校内科护理任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发放调查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随机抽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92%学生愿意开展,并且73%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实训课内容应该以内科疾病护理为主。而100%的内科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77.8%的认为该以内科疾病的护理为主。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的难点排在前三位的是:无现有的,适合本校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没有现成的可供内科护理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开展实训课的实训室及教师资源紧张。

因此,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编写实训课可用的教材及解决实训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制订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而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就是关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实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方法、具体要求等。通过方案的制订,加强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计划性、可实施性、可评价性。

2.1内科护理实训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制订方案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实训课的内容选择、实训方案、评价方法。按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从护士职业成长来说,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名临床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护士。而护理人才的成长有其阶段性、复杂性、实践性。我认为阶段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护生的在校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工作。可以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贯穿整个护士职业生涯的,但每个阶段又有侧重点。护生在校期间,就内科护理学这门课来讲,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专科技能、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以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专科技能掌握和应用、在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平台。而这一切都是以护士核心能力[1][2]培养为中心,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成就明天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内科护理实训内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人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作为内科护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少有人将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作为内护实训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护理内科病人”,培养护生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等诊疗技术不仅内科护理中用得到,外科护理中同样用得到;至于“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内科护理病人病情监测、咳嗽咳痰的护理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等技术是具有内科护理特色的、体现内科护理技能的项目。所以,内科护理实训内容应该以后者为主,即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一些症状体征的护理、内科病人病情监测及内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2.3内科护理实训方法

首先,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呢?无论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是护士核心能力,都有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像做临床工作一样去学习、训练。内科护理实训方法总体来说是模拟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

其次,每次实训课都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反思三部分。每次实训课前教师提前把实训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请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实训用物、分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训练满意结果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讨论、讲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技能的成熟,讨论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讲评的目的是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课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本次实训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4内科护理实训教材编写

内科护理实训教材不仅是实验内容的体现,更是内科护理实训目标、方法的体现,含有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的指导思想。目前内科护理实训教材多以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及内科护理技术的护理为主,很少有以疾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因此,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迫切需要一本能提升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实训教材,内容以疾病护理为主,在疾病护理中运用一些内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应该在护理内科病人中得到训练,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因此,我和几位内护教师一起编写了《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2.5评价方法

参照内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目标,结果评价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理论考试,很多研究证明内科护理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4]。另一方面是技能抽考,关于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技能及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效果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内科护理实训课的体验,及时了解并设法解决学生及教师在内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常见问题。

3.讨论

关于内科护理实训的研究从未终止,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必须理清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获得日后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或提升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对于在校护生应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了解内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内科护理实训课“练”什么?应该突出内科护理专业特色,即护理内科病人需要的技能,如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护理内科病人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三,内科护理实训课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显然是后者,方案是有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广泛推广的必备条件,更是不断提升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内科护理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结合实训课开展目的采用理论和技能双项考核方法,再按各自比例综合成内科护理这门课的成绩。

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对护理人才培养有宏观认识。同时知晓,自己所任的这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既知道学生在这门课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又知道这门课应达到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训课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还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3]张莉,裴琦,赖桂荣等.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结合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06-108.

护理科研培训第5篇

【关键词】 骨伤; 康复专科; 护理; 实践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11-01

随着骨伤医学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骨伤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工作的范围与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本范围[1]。为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基础抓起,对106名护士根据资质的不同进行培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实习及见习的206例护士,将其随机分为分成研究组106名和对照组100名。研究组中男16名,女90名,年龄20~28岁,平均(26.69±7.2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98名,大专以下8名。对照组中男12名,女88名;年龄20~27岁,平均(26.47±7.1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95名,大专以下5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方法,即无论资质高低都采用相同的方式。研究组根据临床骨伤康复专科护士的资质要求,制定培训计划:(1)培训师资。成立骨伤康复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有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16名组成,医生9名,护士7名。(2)选择培训的对象。均为临床骨伤康复科护士及相关专业护士。(3)培训的时间。共6个月,理论培训时间为4个月,每周8课时,临床实践2个月。(4)培训内容。根据资质按三部分内容进行培训,即骨伤康复基础理论、骨伤康复技能运用护理、骨伤康复病房临床实践,要求学员熟悉并掌握骨科患者的入院、出院护理;骨科患者的入院、住院、出院健康教育;骨科患者的急救处理原则;骨科患者各种治疗包、换药包的准备;骨科技能运用的配合;骨科病房床头交接的项目;骨科影响检查患者的护理;骨科患者预防褥疮护理;骨科患者防坠床、防跌倒的护理;骨科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要点;骨科影像检查患者的护理;骨科患者的护理体检项目;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查房、业务查房、教学查房;骨科疑难病例、抢救病例的讨论;骨科患者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骨科病房的中医护理病历书写;骨科病房中医特色技术护理项目;骨伤康复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评价指标为各组的理论、操作评分。在学员完成结业报告后,由参加由骨伤康复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进行考核。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成绩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理论及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考核情况比较 分

组别 理论得分 操作得分

研究组(n=106) 93.24±1.57 90.12±2.23

对照组(n=100) 79.83±10.75 80.86±8.13

t值 12.702 11.286

P值

3 讨论

护理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实践是培训的重要途径[2-4]。常规培训是护士凭借个人的工作经验实践去提高专科能力,受个体差异以及没有系统规范的培养内容和方向的影响,培养具有一定能力专科护士周期很长,加之骨伤康复新的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对护士的专科能力要求也不断的提高[5]。本次研究根据护士的资质,对护士进行计划性的培训,且在临床实践培训之前,学员首先要完成院内骨科康复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运用的护理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相关内容的理论、技能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学员,才能进入下一轮骨科病房临床实践。护士完成培训后,由骨伤康复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进行考核。通过与行常规培训方式的一组进行比较,实行计划性培训的一组的理论、操作实际分值都明显较高。实行计划性培训的研究组理论得分为(93.24±1.57)分,操作得分为(90.12±2.23)分;而实行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的理论得分为(79.83±10.75)分,操作得分为(80.86±8.13)分。结果令人满意,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论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336.

[2]吴玲,陆巍,范英华,等.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实践培训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9(10):661-662.

[3]张淑卿,樊英戈.设立骨伤康复专科护士的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4):71-72.

[4]曾惠敏.同伴互助在新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92-93.

护理科研培训第6篇

第二五四医院急诊急救康复中心 天津市 30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XX 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专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测试评价护士核心能力,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2 个月,培训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评价,比较所有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并研究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改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技能培训;护理核心能力

护士的核心能力对提高医院竞争优势、改善医护服务质量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对于专科护士的研究较早,我国是近年来才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专科培养,并且受我国医疗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并不理想,因而切实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本组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XX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护1 例,女护49 例,年龄在24 岁~35 岁,平均年龄(29.5±2.3) 岁,本科12 人,专科21 人,护士5 人,护师8 人,主管护师4 人,其中有15 人参加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学习。

1.2 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践的形式进行急诊急救专科培训:

1.2.1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分为集体授课与网络学习两部分,集体授课于医院阶梯报告厅进行授课,由我院优秀自身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讲授、病理分析,并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讲解急诊医学与护理学、急诊分诊、急诊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急诊监护等。网络学习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以网络群聊方式进行实时沟通,自主查找文献或观看相关护理专业视频,并要求书写阅读、观看心得。

1.2.2 临床实践

安排学员在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内科、急诊观察室进行见习,临床实践包括带教老师现场示教、学员练习、小讲课、集体练习、心得交流、问题反馈等方式,要求学院在争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积极进行医患交流及实际操作,事件过程中要求学院记录时间心得,并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心得的形式撰写实习小结论文,并在培训结束前进行答辩报告。

1.3 观察指标

于培训前及培训后对专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测试评价护士核心能力,采用全方位测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自评量表(2005),共分为7 个维度,58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制计分,由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0 分~ 4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应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对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架构主要为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教育指导能力与科研能力,其中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核心能力的重点[2]。

而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我国医学院校或护校培养的专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严重缺乏,而领导决策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更是严重不足,而通过培训护士急诊急救工作中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方面提高了急诊专科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3];另一方面使其有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分析、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通过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模拟应对批量伤员等突发事件,指导护士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维持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高效[4],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便捷、畅通。

综上所述,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改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菲, 叶茂, 代颖.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5-17.

[2] 黄亚兰, 尹红, 徐俐文, 等. 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我评估与培训需求的调查[J]. 护理研究,2011,25(1B):122-123.

护理科研培训第7篇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临床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5所院校137名研二、研三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函询法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以问卷星方式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就读学校、学历、工作经验;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现状调查,包括对临床实践的满意度、临床实践压力、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带教师资、临床实践内容,是否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以及护士规范化培训等;第三部分为临床实践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43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5.80%。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10,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数据描述。

2结果

2.1MNS研究生基本情况

137名参与调查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男性12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龄(26.2±2.5)岁;研二84人(61.31%),研三53人(38.69%);学历:全日制本科124人(90.51%),专升本9人(6.57%),专科4人(2.92%);入学前有工作经验的33人(24.09%),入学前无工作经验的104人(75.91%)。

2.2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压力

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进行调查发现,84.03%的研究生认为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与临床(94.96%),临床任务繁重(60.50%),专业知识不足(41.18%),缺乏临床工作经验(36.13%),人际沟通障碍(20.17%)。

2.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主要是研一第二学期(68.07%),其次为研二第一学期(16.81%)。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52.10%),其次为19~24个月(24.37%)。对于入学前工作经验对实践时间的影响,74.79%的MNS研究生表示无论有无工作经验实践时间无区别,有21.01%的研究生表示有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另有4.20%的研究生表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具体实践时间。

2.4MNS研究生的临床带教

2.4.1带教形式

本次调查中,63.87%的MNS研究生有固定的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方式上,22.69%的MNS研究生认为和本科期间的无区别;63.87%认为有区别,但区别很小;13.45%认为有很大区别。

2.4.2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对带教教师的总体评价中,48.74%的研究生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但进一步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仅22.69%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满意,不满意者占20.17%。

2.4.3带教师资

本调查显示,目前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78.99%),护士长(32.77%),专科护士(24.37%),导师(13.45%),普通护士(5.04%)。而研究生期望的临床带教教师分别是护士长(59.66%),专科护士(53.78%),高年资护士(49.58%),导师(46.22%)。

2.5临床实践内容

调查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技能训练(92.44%),专科护理学习(79.83%),跟随医生查房(64.71%),参与护理科研(63.87%),参与护理教学(57.98%),参加疑难病例讨论(47.06%),参与护理管理(43.70%),参与社区实践(15.13%)。

2.6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期望

2.6.1对临床实践时间的期望

有63.03%的MNS研究生希望实践时间少于12个月,32.77%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2~18个月,4.20%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9~24个月。

2.6.2对与专科护士培训和护士规范化培训接轨的需求

分别有14.29%和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与护士规范化培训。而根据研究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需要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占89.07%,认为需要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占71.43%。

3讨论

3.1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4.03%的研究生反映临床实践压力较大。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包括科研压力和临床压力。

3.1.1科研压力

MNS研究生的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于科研和临床无法协调以及缺少相关科研指导。本次调查中,有94.96%的MNS研究生表示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和临床。有研究表明,实习医院对MNS研究生未形成统一的带教模式,经常使学生的科研与临床轮转时间发生冲突[2]。研究生提出是否可以在临床实践期间单独留出一定的科研时间,或上午开展临床工作,下午留出时间做课题。培养者可考虑合理安排临床和科研时间,以保障MNS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行,减轻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压力。此外,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护理科研的专题讲座与护理沙龙等,或增设相关课程,给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

3.1.2临床压力

MNS研究生的临床压力主要来源于临床任务繁重、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人际沟通障碍。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加之大多数研究生是应届毕业之后直接读研,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另外临床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MNS研究生要应对护患、医护、护护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面临人际沟通压力。因此,培养者应根据MNS研究生的临床工作经验,制订详细的实践计划,给予针对性指导,加强研究生对于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积极引导研究生明确自身优势,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增强临床实践信心。

3.2规范MNS研究生临床实践与带教

3.2.1临床实践时间

目前我国尚未规定统一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院校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这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为重点的培养目标。在绝大部分院校中,无论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研究生实践时间无区别,仅少数院校有临床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有调查显示,部分高校规定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免临床轮转实践,直接进行专科方向的定向培训,或可提前1年毕业[3]。因此,培养者可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临床工作经验,适当调整临床实践时间。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研究生,需要安排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而有较多临床经验者,可以适当缩短实践时间,多安排一些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践[4]。

3.2.2临床实践内容

国外护理院校主要根据不同研究生培养方向及护理能力设计实践内容[5-6]。我国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科室及内容主要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的,没有具体要求与说明[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专科护理学习,其次为跟随医生查房、参与护理科研、参与护理教学。除了常规的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近一半的MNS研究生还参与了护理科研、教学或管理。这符合研究生学习期望,MNS研究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护、教、研方面的指导[8]。李峥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研究能力、临床教育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

3.2.3临床带教方式

本次调查中仅63.87%的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有固定的带教教师。调查显示,有固定带教教师的MNS研究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无固定带教教师的研究生[10]。对于带教方式,有86.56%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期间的临床带教和本科阶段无区别或区别很小。这与罗彩凤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医院所能给予的临床带教并不符合MNS研究生的期望。由于我国护理专硕起步晚,临床带教还不完善,部分研究生带教依然沿用本科带教方案。有调查显示,临床带教教师在研究生带教中存在教学信心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方式主要沿袭以往的教学经验等问题[12]。因此,探索适合MNS研究生的带教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3.2.4临床带教师资的选拔

美国APN教育临床实践指导者由专科护理师或临床专科开业护理师担任,他们一般具有某专科领域硕士或博士学位,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教育指导能力[13]。我国MNS研究生导师大多为医院护理部主任或护理学院教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医院选择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本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而学生最期望的带教教师主要是护士长和专科护士。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但有20.17%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不满意。分析其原因,高年资护士虽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有部分护士初始学历较低,且未经过系统的科研学习,缺乏科研指导经验。研究生希望实践期间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丰富专科护理知识,所以对护士长和专科护士有较高的期待。因此,在临床带教教师遴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工作经验,还应把科研能力等纳入考核指标,并组织相关培训,强化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以便其引导研究生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王晓芬等[14]构建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考评内容指标,可为带教教师的选拔和考核提供一定参考,主要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调查中有研究生提出“希望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医生加入临床带教教师队伍,选择有资质的带教教师或带教团队共同培养研究生,以提高专硕培养质量”。

3.3结合MNS研究生临床实践需求改进培养方案

3.3.1与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

本次调查中,仅14.29%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但是有89.07%的研究生期望在临床实践期间获得专科护士培训机会。我国MNS培养目标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5],因此,专科护士是MNS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专科护士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并轨发展实际上是专科护理人才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并轨发展,两者都是因适应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16]。实现两者的并轨,一方面有利于壮大专科护士中的高学历人才队伍,优化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提升专科护士培养水平[17];另一方面,通过专科护士培训,MNS研究生丰富了专科知识,培养了专科实践能力,有助于完善职业规划[18]。调查中MNS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实践过程中多进行一些专科技术、知识培训,而不仅是常规的打针输液”。还有研究生表示“医院跟学校沟通欠佳,获得专科资质的机会少,但是研究生实践应该有针对性,选择与研究方向一致的专科护士培训,不仅有利于专科知识学习,还有利于课题开展,确保毕业后能胜任专科工作”。目前,已有部分院校提出统一研究生学位教育和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要求MNS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3]。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各省间难以互认,而部级专科护士培训受限于培训批次、地域、名额等[18]。

3.3.2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并轨

调查中有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护士规范化培训,而在其期望调查中,有71.43%的研究生希望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此后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学者提出,将二者并轨既可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学习与重复培养,又能促使MNS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19]。护士规培不仅可丰富其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护士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实用型护士[20]。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实现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我国部分院校也进行了尝试,要求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接受规范化培训,但并轨方案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两者如何并轨也是MNS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方面。本次调查中,有MNS研究生提出,可否将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纳入规范化培训时间,缩短毕业后规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