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合集7篇)

时间:2023-09-06 16:54:04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1篇

关键词:哲学 ;先天素质;后天素质;能力;系统工程。

关于素质教育的研讨已有几十年,经历了初探-发展-深入研究-较完整的阶段。1996年中央教育等部门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总结,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标志,表明了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路线和方法已初步形成。[1]。近期中央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实践能力”.近二十多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研讨更加深入,已进入了更深更高的层面。同时,改革中出现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如考试问题、招生问题、教育公平问题都是十分深刻的而重要课题。对这些课题研讨是非常必要而重大的。目前这方面的讨论,论文众多呈现出十分繁荣而热烈的百花齐放的景象。然而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深入分析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有十分必要对素质教育进行再认识和再应用。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十么?素质和素质教育有何异同,如何落实实现素质教育的路线、方法和措施等都需要进一步再认识再实施。需要从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进行探讨。

素质与素质教育是有密切联系而又不同概念。我们首先要从概念及其内涵进行分析。

1 素质的基本内涵

1.1素质 从字义上讲,素即元素,构成人的基本元素,质即品质。故构成‘人的基本元素的品质称素质。’可分两类:

1.1.1先天素质――出生前所形成者。

a)父母遗传而形者――一种客观素质.父母的基因和健康而形成者。

b)在胎中形成者--母亲的营养、外界语言、音乐等胎教影响而形成者具有客观性又有可调性。

即先天素质是人先天具有良好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特点,而这些特征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与心理素质。

1.1.2后天素质――出生后形成者。包括:

a)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形成者.这包括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而形成者。

b)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学校教育(小,中,大学)、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等中形成者。

c)学生自身主观努力而形成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即后天素质是指从事某一领域的社会实践或某种社会职责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潜力。

以上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两类素质合成的有机总体。即为常说素质。

2 素质的基本表述对于上面分析 总结素质概念可作如下的表述

对素质涵义界定的阐述有很多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百花齐放的景象.从素质本意看,它是指人类原有的本质.故:

A 素质:人是社会性的,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素质包含着先天的与后天的因素与作用.所以素质基础涵义是“在先天秉赋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身心发展起来的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见文献[3],[4]。

B 素质内涵:就是人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种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才智、能力和水平。

C 素质就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必备要素的品格或质量。

各种表述还不少,不再赘述。

3 关于素质教育 同样 当前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表述也是百花齐放的.有很多表述如:

A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教育对象必备要素品质或质量的教育。

B 素质教育就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身心发展品质和能力的教育”。见文献[5][6]。

C 素质教育就是充分挖掘人的最大潜能.调动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力强的教育。

4 我国的素质教育 下面我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作简要的表述

A 从培养目标看: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

B 从辨证唯物认识论看:素质教育就是运用“从实践发现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从感性到理论,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上升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主要是对立统一律)的教育”。

C 从生理学、脑科学角度看[7][8]: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开发人脑功能,左右脑并用,左右手皆动全面应用脑功能的教育。

E 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教育。

将这些念展开,指明其目标方法和内容。

1) 目标方法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

2) 内容:素质教育可以围绕素质所包含主要的八个方面展开,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全面能力。

总结到核心讲,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面,各层次的知识、品德和能力的教育。如

1 培养: 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2 培养: 创新能力、进取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判断能力。

3 培养: 组织能力、公关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写作能力。

4 培养: 动手能力、承受能力、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能力

5 培养: 创造发明能力、批判继承能力等。

当然这些能力是建立在各自专业水平与能力基础上的,应当指出我们讨论的是广义素质教育。不仅是指对受教育对象的个别特长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同志在文献[9]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宏伟性,表明了教育主体的全方位性与持续性.同时,文献[10]指出:教育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交互作用共同实施又相互制约的浩大工程。

(1) 教育是贯穿于胎教、幼儿、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继续、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它是持续的和终身的,是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面的。我们必须作好各方面和各环节的素质教育与科学连通.不仅作好各层次的教育工作,还要注意各层次的连接过渡。

(2) 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学): 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具有基础性的.是专门教育的时期,是广大人民最关注的阶段.同时在这阶段中,又有许多重大课题急需研究,如本文在引言提到的考试问题、招生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学生时代的教育.搞好学生阶段的教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3) 家庭教育:在以家庭为社会细胞的我国,显得很重要。既是启蒙教育重要部分,又长期教育客体,它在时时刻刻的进行着。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子女进行着深刻的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发生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地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相互配合作到科学的家庭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表明,素质教育是主动发展的。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与教育不同,学生素质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因材施教给学生各自有益的适合的发展方向与教育方法。造成一个主动发展环境、适合自己的目标并激发其自身的特长的求进精神。

上面我们从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素质教育作了进一步的更深刻的再认识。

所以,初步认识到,提高素质路线和方法应从1.改善先天性素质:就要改善父母健康水平,实行优生优育,不近亲结婚。 2.提高后天素质:就要发展生产力改善全民精神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改善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等,这样就会提高全民素质。

6 我们根据上述认识对下面几个问题作一点初浅的讨论

推进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教育关系 两者是不同的教育体系,它们的观点,路线和方法是不同的.但两者不是完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应试教育还有一定作用。应试教育不是现行教育的全部,50和60年代教育的学生也有素质全面质量好的学生。更不能与考试对立起来,考试是重要的,不进行考试是很难想象的,目前考试分两类1 检验性考试,即某课程、某项目结束等对学生学习成绩,老师教学指导的效果进行检验考试。2 选拔性、提升性考试.如高考,公务员考试等.是不可或缺的,选拔性考试受到广大群众广泛关注。

2) 素质教育与特长教育的关系,两者区别是很大的,素质教育是全面的多层次的持续的,而特长教育是单项的,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全面推进各层次,各种素质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

3) 基础理论与全面能力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为基石是很重要的,理论重点是应用,应用的表现主要是各种能力。在中小学时代,主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

1教育公平问题。由于学生先天性素质以及后天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的不同,每个个体素质是有差异的,有的差异还可能较大。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消除环境的差异、教育资源的差别并在制度、政策、方式等方面保证教育公平。

2 差异的客观存在。如个体在思想水平、知识基础、各种能力高低方面出现差别是客观存在,于是个体在升学方面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就业方面也要选择最恰当适合的职业。

3 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因材施教”。如在加强专业教育同时注意发挥其特长。如爱好音乐、歌舞、书画、琴棋、体育爱好等要给与课外的个体培养。若果学生热爱并善于动手操作要组织科技活动等。专业教育与特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效果更好,提高实效并不需增长时间。

4全面开发脑功能,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由医学生理发展,脑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大进展,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对脑功能已有深刻认识。脑功能是思维、智商、感情、行商、体商和全面能力的源泉之一。充分开发脑功能调动脑的潜力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

同志指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问题.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12]。于是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的对素质教育的再学习、再认识和再应用.努力改善先天素质大力提高后天素质,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6(6)关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3] 戚业国,陈玉琨.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结构[j].“教育探索”. 2000.1

[4] 靖国平.论受过教育的人[j]. “教育研究”2002.1

[5] 吴椿。“把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j]。教育科研,2000.2

[6] 沈政. “脑科学与素质教育.”[J]. “教育研究”,1999.8

[7]王亚鹏,董奇.脑科学的研究与我国政府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2012.9. 1)

[8]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求实”.2000.5

[9] 苗苏菲.“教育发展要强劲的社会合力”[j]。“求实”,2000,5.

[10]周济.在《何东昌论教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7,20.

基金项目: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2篇

【摘 要 题】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尚处于“试点”阶段,这不仅仅有一个实践滞后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先导有待加强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探索。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出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求教于众方家。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

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转贴于

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素质教育只能局限于实践探索层面,只能处于自发阶段,难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如前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它是以对人的关注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人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素质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服务,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灌输与管理,它的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远程教育也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积极主动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学生和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远程学习者”。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应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在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要从人才培养规格入手,通过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克服以往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坚持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规格,作为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其次是改革教学计划,注重提高人才素质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推进专业模块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式,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第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现代远程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基础以及自己的时间、精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更多地去感受、思考和体验,更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掌握所学的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

推进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远程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和弊端。应当指出,远程教育的评价观应是“发展”而不是“选拔”。为此,要改变以往的“常模参照测验”为“目标参照测验”,用“达标程度”评价来替代“水平选拔”评价。其次,要改革考试制度和办法,改变以往的“一点式”考核评价为“多点式”考核评价,改变一次性考试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形成性考核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测评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上。第三,要尽量避免“教考分离”带来的“教考脱节”现象,在保证教学分离的公正、客观的同时,也要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解决好“教考脱节”问题,使考试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3篇

【摘 要 题】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尚处于“试点”阶段,这不仅仅有一个实践滞后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先导有待加强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探索。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出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求教于众方家。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

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

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素质教育只能局限于实践探索层面,只能处于自发阶段,难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如前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它是以对人的关注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人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素质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服务,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灌输与管理,它的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远程教育也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积极主动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学生和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远程学习者”。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应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在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要从人才培养规格入手,通过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克服以往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坚持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规格,作为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其次是改革教学计划,注重提高人才素质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推进专业模块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式,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第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现代远程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基础以及自己的时间、精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更多地去感受、思考和体验,更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掌握所学的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

推进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远程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和弊端。应当指出,远程教育的评价观应是“发展”而不是“选拔”。为此,要改变以往的“常模参照测验”为“目标参照测验”,用“达标程度”评价来替代“水平选拔”评价。其次,要改革考试制度和办法,改变以往的“一点式”考核评价为“多点式”考核评价,改变一次性考试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形成性考核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测评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上。第三,要尽量避免“教考分离”带来的“教考脱节”现象,在保证教学分离的公正、客观的同时,也要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解决好“教考脱节”问题,使考试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4篇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素质教育只能局限于实践探索层面,只能处于自发阶段,难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如前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它是以对人的关注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人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素质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服务,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灌输与管理,它的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远程教育也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积极主动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学生和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远程学习者”。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应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在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要从人才培养规格入手,通过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克服以往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坚持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规格,作为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其次是改革教学计划,注重提高人才素质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推进专业模块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式,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第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现代远程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基础以及自己的时间、精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更多地去感受、思考和体验,更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掌握所学的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5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以掌握生产技术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科学为主的教育形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有其独特性。他们不仅要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并且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以及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从“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于上世纪90年代由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第一次提出开始,对“双师型”教师的关注点便一直集中在课堂以外的实践技能能力上,而对教学能力的关注却有所偏废。现今对于“双师型”教师能力如何评定,职业教育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仍处于各地区教育部门、各学校“各自为政”阶段,确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是教师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文件解读

1995年,在《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使用“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制定具体的界定标准,为高职学校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提供了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六条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七条提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政策层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的强化,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尤其是高职师资的专业素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1995年《通知》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双师型”教师内涵经过概念的提出、初步发展、评价标准的明确、趋于成熟期等几个阶段。随之产生一些变化:第一,名称有各种提法,有“双师型”“双师资格”“双师素质”等,但含义基本不变;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双师”教师的内涵逐渐清晰、丰富起来;第三,对“双师”教师的描述越来越具体化、可操作化。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双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一个表现形式。

二、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献数量已经不少,涉及的领域也较为广泛,但多属于基础理论探讨和一些经验总结,有不少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触及或悬而未决。单纯的“双师型”教师研究有相关综述,如唐林伟、周明星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它从概念、标准、培养模式、管理及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展开综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大多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教师能力”标准的研究也有一些论述,如楼世洲,苗刚《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的新进展》提出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宁虹《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从“教”的角度提出了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童丽《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设计的探索》提出教师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价值形成了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框架。

但是以“双师型”、“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关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和能力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确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标准是“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的重点之一。“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的清晰界定能有效地帮助专业教师群体清楚地认识到努力的方向,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标准,促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其能力标准的研究少之又少。有些是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进行论述,但并没有明确其标准的内容。有些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做了一定的分析,但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展开具体论述,如王治民《教师能力标准开发的理性思考》阐述了对教师能力标准的开发的观点。有的是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核心能力进行研究与分析,将“双师型”教师能力与队伍建设研究相关联。有的是从国际比较来论述“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但绝大多数侧重于教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阐述。

三、案例分析

自“双师型”教师概念诞生以来,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对这支特殊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是十分的重视。各省教育厅、各高职校以教育部的文件为依据,结合当地职业教育情况、学校自身情况颁布了各自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他们在形式上大多是教育部标准衍生物,是行政命令的具体执行;内容上都比较侧重资格证书的获得,很少考虑“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固有成本和动态因素。

重庆市教育局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做了详细地界定。他把“双师型”教师分为三种等级:初级、中级、高级,针对每一层次制定不同的界定标准,每个层次提出了一些必备条件。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标准做了界定。分为基础条件:和必备条件。这两种标准以“双证”为基础,强调实践经历,都在试图为“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提供一种统一尺度和规格。但它们都没有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做出可行的量化标准。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双师型”教师能力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拓展能力等方面,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证书职称只是其形式或外延。

参考文献

一、国家文件

[1]《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国教委〔199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6〕[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6号)

[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于2010年7月29日)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二、论文

[1]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2]楼世洲、苗刚.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3]宁虹.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J].教育研究,2010(11)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6篇

【摘  要  题】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尚处于“试点”阶段,这不仅仅有一个实践滞后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先导有待加强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探索。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出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求教于众方家。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

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

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素质教育只能局限于实践探索层面,只能处于自发阶段,难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如前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它是以对人的关注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人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素质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服务,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7篇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概念;内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概念和内涵能否科学而精练地表述,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自觉从事素质教育的实践行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政策导向,应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素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所有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会使受教育者某些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而我们通常所说素质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素质教育,它则是针对“应试教育”中“重知识、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它是一种重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养训练相结合的整体性教育,目的是寻求一种更科学的教育途径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资料检索发现,有关素质教育的定义非常繁杂,至少有30种之多。这其中,既有词语定义,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养成健全素质为主旨的教育;也有哲学定义,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发展的教育。也有官方定义,如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近年,关于素质教育较为规范的表述方式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合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将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人,以达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教育。另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本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受教育者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素质教育就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的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基本概念的甄别

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同仁的热点话题。然而,有人却从逻辑概念角度提出“素质教育提法不科学”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教育,节外生枝地提出一个“素质教育”的虚假概念,是不能成立的。诚然,“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法究竟能不能成立,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是必须要弄清楚的,否则就根本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了[2-3]。

就词语表达概念的逻辑规则而言,“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因为“素质教育”是“教育”这个属(大)概念的种(小)概念,“素质”是对“教育”的修饰限制,表示“素质教育”是其它各种教育的一种。而“素质”这一概念的内涵是周延的,即它的外延可以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因而“素质”相对于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这些种概念而言,它又是属概念。形式逻辑中的属概念和种概念虽然不能并列,但两者是完全可以各自独立表述的。所以,表达“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词组,无论在逻辑形式还是概念内涵方面,都没有什么不科学的。

三、素质教育概念的泛化

现在,中国教育界似乎已将素质教育当成了一个“筐”,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想往里装就往里装。在很多情况下,“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被当成了标签,被贴在各种随心所欲的做法上。更糟的是,这些做法往往是土政策、土办法,大多不合教育规律,也与统一的教育法规相悖,甚至违背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素质教育”概念的泛化表现为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和滥用。当前,对素质教育比较突出的误解和滥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将素质教育视为兴趣特长教育。许多学校将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上。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本身无疑是重要的。在某种特殊意义上,发展兴趣和特长甚至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但发展兴趣与特长毕竟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即使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终究非素质教育的根本。从本质上说,素质不仅仅是指特长,更重要的是指内在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点也不在于发展兴趣特长,而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其二将素质教育视为开设和增加选修课。无论大、中、小学,一提到素质教育,就联系到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重视课程的广泛性、选择性是必要的,甚至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但素质教育所要强调的是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而非课程学习。如果对选修课不能正确理解和实践的话,它往往会变成妨碍学生发展的因素,而成为下一次“减负”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