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生德育活动(合集7篇)

时间:2023-09-03 14:47:59
中学生德育活动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教育活动 渗透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1身教重于言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教师要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2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3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笔者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一直以来教过他的教师没一个是称赞他的,甚至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批评,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来教师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错都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开始接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个月的转化教育,他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4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教师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5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活动 中职生 德育教育 积极作用

通过与负责招生就业老师的讨论,现在企业招聘员工不仅看中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德育也很重要,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操行分极重视。中国集装箱集团人事经理在招聘员工时说:“技能差点我们企业可以培养,但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差我们就不能接受了。”由此可见,技术固然重要,但德育差会影响就业乃至一生。德育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实施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其中学校体育活动渗透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效果,学生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用多种感官直接体验接受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1.学校体育的定义、组成要素

1.1学校体育的定义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

1.2学校体育的组成要素

学校体育由五个主要部分或要素构成:(1)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2)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以及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4)早操和课间操;(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

2.学校体育活动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1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中职生多是在家长溺爱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更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体育活动中,每位参与活动的队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责。例如:径赛中的接力比赛,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一段距离;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他的责任就是把一传垫给他的球组织起来给攻手进攻;足球比赛场上的后卫,其基本责任就是防守,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帮助全队进攻。在体育活动中只有每个队员都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有可能赢取比赛的胜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亲身感受责任的实际含义和重要性,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会得到增强。

2.2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感

体育活动中,各项运动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参与者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活动和进行比赛,有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处罚或者惩罚。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和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参与者有时因动作失控会伤及对手或同伴,这就需要双方相互宽容、理解和尊重。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宽容别人、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2.3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的团体项目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作用。团体项目比赛胜利的取得,除场上个人的完美发挥外,最重要的是依靠整个集体相互协作和整个团队的合作。在集体项目中,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或位置,但要与队友团结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如足球和篮球比赛中的接应、协防、补防等,既要尽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彼此合作。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中职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

2.4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现在企业来学校招聘,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由于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所有事情都由家长包办,碰到问题由家长出面解决,直接造成学生怕苦、怕累,碰到困难退缩,动手能力差,使得学生的个人品质成了面试的短板。研究调查表明:体育活动对渗透和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起着非常有效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自身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个人之间、集体之间无论是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比赛,还是非直接接触的对抗比赛,都在技术、战术、思想、体力、意志、毅力和作风等方面发生着激烈的较量,这对参与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体育活动是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的对抗,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参与者得到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比赛的成败。如果以失败而结束,则能培养学生认识现实、正视现实,重新建立自信心的能力。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懂得人是在不断体验失败、战胜自我中成长的,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顺境或逆境,都要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体育竞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磨炼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是整个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挖掘体育活动中德育的渗透和积极教育作用,循序渐进地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不仅喜爱体育活动,更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树立拼搏决心和信心,勇往直前;体验胜利和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立足生活本身,使德育置于整个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之中;尊重学生的生命感受,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认同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德育似春雨润物般渗入学生的体肤,进入学生的心间,内化为他们的生命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2]赵凌云.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2).

[3]韩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4).

[4]陈梅.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祖国:教育版,2014,3.

[5]葛晓春.论职高体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1).

[6]韩忠炜.体育――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优质平台[J].网友世界,2013(20).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3篇

1.学校体育的定义、组成要素

1.1学校体育的定义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

1.2学校体育的组成要素

学校体育由五个主要部分或要素构成:(1)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2)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以及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4)早操和课间操;(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

2.学校体育活动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1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中职生多是在家长溺爱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更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体育活动中,每位参与活动的队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责。例如:径赛中的接力比赛,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一段距离;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他的责任就是把一传垫给他的球组织起来给攻手进攻;足球比赛场上的后卫,其基本责任就是防守,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帮助全队进攻。在体育活动中只有每个队员都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有可能赢取比赛的胜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亲身感受责任的实际含义和重要性,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会得到增强。

2.2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感

体育活动中,各项运动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参与者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活动和进行比赛,有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处罚或者惩罚。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和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参与者有时因动作失控会伤及对手或同伴,这就需要双方相互宽容、理解和尊重。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宽容别人、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2.3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的团体项目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作用。团体项目比赛胜利的取得,除场上个人的完美发挥外,最重要的是依靠整个集体相互协作和整个团队的合作。在集体项目中,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或位置,但要与队友团结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如足球和篮球比赛中的接应、协防、补防等,既要尽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彼此合作。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中职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

2.4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4篇

【关键词】德育活动 实效性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5-0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开展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多方面能力,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但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但到了中学,“问题”学生仍然不少。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但作为教育部门的学校,更需要反思:学校所做的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说,每所学校都开展了很多的德育活动,但很多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学生一时的情绪激动,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实效性不强。例如:某校进行为灾区捐款活动,学校发出倡议后班级进行了落实,学生把零花钱交给了老师,活动任务就完成了。很多类似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这样草率的结束了,其效果可想而知。

要使德育活动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效果,就要抓住教育机会,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的教育功能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案例】

在2012年11月份,我校的一名女生代某突然被查出心脏内有一根钢针,急需做手术。但该生家境贫穷,父母早年离异,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代某住院期间,父亲出海打鱼,遭遇风浪,离开人世。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我校积极行动,印发了宣传材料,由学生会主席在升旗仪式上做了捐款的宣传动员。捐款活动首先在教师中进行,随后各班进行,同学们积极捐款,有的同学捐了200元,并要求不公布姓名。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对捐款的数额进行了公布,并对同学们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表扬。

随后学校领导把捐款送到学生的舅舅手里,学生舅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你们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好的学生,孩子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上学,是孩子的荣幸,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返校后学校领导及时把学生舅舅的话进行了转达,并对同学们的行为再次做了肯定。在手术做完后的恢复期间,由学生会组织了给代某同学写祝福语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积极参与,把最真挚的祝福写在纸上,并画上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还有的亲自动手制作了手工作品粘在纸上,装订成册送给代某。与此同时,我校又利用升旗仪式,把代某同学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给同学们做了介绍,如:不计较吃穿,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成绩不断进步,获得一等奖学金等,掀起了向代某学习的热潮。随后,学校要求各班级召开《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引导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去关爱他人。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反思与总结,同学们有感而发,所写反思深刻感人,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震动,心灵得到了洗礼。

这是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虽然事件的起因很普通,但是学校抓住了教育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结合这一案例谈谈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做法:

一、树立德育活动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使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因此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不仅仅在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的“身教”越具体完善,学生效仿的可能性越大,其教育成效就越显著,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威信,发挥教师在育人上的表率作用。学生干部以及部分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也很重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案例中就充分运用了榜样的作用:一是教师,教师的捐款行为给学生起了带头作用;二是学生干部和部分优秀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三是代某自身在校的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些榜样,为其他同学的表现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可以对照榜样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二、确立德育活动的主体

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是教育人、塑造人,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必能大大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话让学生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最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德育活动能否达到最大的教育功能,学生参与人数的多少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旁观者,这样的活动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在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活动几乎人人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三、注重德育活动的实践

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经常进行环保教育,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经常教育学生要互相关爱,却经常有打架现象发生……这说明,德育活动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没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因此,在德育活动中要减少或避免组织者的空洞的宣传吆喝,组织者喊破嗓子,作为学生只能感受一时,因为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就不能体会到活动的意义,感受不到对自己的影响,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克服德育活动脱离实际的现象,就要抓住学生身边有利的教育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行”的实践中来,在“行”中体验感受。

道德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只唱高调和掀高潮,只表态和做承诺,而是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案例中的做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捐款,动手写下祝福,向代某同学学习,寻找好人好事等,这都是“行”的过程。在“行”中,体验助人的快乐,享受助人所带来的幸福;在“行”中,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在“行”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四、延伸德育活动的内容

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一个整体性工作,因此,要认真组织筹划,使活动内容不断延伸,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现在很多的德育活动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样就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在案例中,活动内容如下:①做好宣传,调动积极性;②积极捐款;③公布数额,进行表扬;④反馈被捐助人的信息;⑤写祝福语;⑥宣传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她学习;⑦召开主题班会,寻找好人好事;⑧个人反思总结。

在这一活动中,捐款只是活动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对捐款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不断强化,并围绕生病的同学的康复延伸了活动内容。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了“关爱”和“感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剖析,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这样完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活动进展的持续关注与参与,使活动持续发生作用,让学生持续受到教育,从而避免了虎头蛇尾,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

五、升华德育活动的思想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5篇

关键词:活动 德育 绽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08-01

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新理念之一,它的提出源于活动教育思想。活动德育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孕育道德,同时又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活动德育主要分为常规活动、主题活动、创新活动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功能,对学生灵性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 坚持常规活动――塑造灵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德育,它对生命的润泽、心灵的熏陶并非立竿见影或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点滴积淀、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因此,德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我们将一些基本性的德育活动常年如一日地开展,从而打造出常规性德育特色活动。比如升旗活动就是常规性特色活动之一,我们学校升旗活动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已经把升旗活动视为一门德育校本课程去对待。当升旗成为课程,它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相应的就要有新的要求和标准,与课程有关的计划、目标、内容、时间、方法、评价等要素都要在活动中得以体现。正是对升旗活动的高层定位和高度认识,才推动了这项活动别具一格的特色发展。每个星期一的早晨,600多名师生肃立在升旗台前,凝望着精神抖擞的仪仗队员护卫着国旗正步上前,聆听着庄严的国歌,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时候,“爱国”这个词已经不需要说出来了,就在这一次次的升旗经历中,学生对于“爱国”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和具体的理解。在这里,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高品位的升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生的灵性也得以塑造与定型。

2 创设主题活动――激发灵性

学生是最具天赋的一个群体,他们具有深厚的潜能尚待挖掘,内心潜藏的灵性尚需激发。为此,我校创设了感恩教育这一主题活动,既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又切中当下儿童的思想现实,凸显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为使此项活动能够卓有成效,我们围绕“怀感恩的心,做有道德的人”的理念,深入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分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五个系列,简称“五感”教育。在感恩父母活动中,有的学生为父母梳梳^、捶捶背,有的学生和爸爸妈妈同做饭;在感恩自然中以“我为学校栽棵树,种支花”活动,为校园增添无数新景

色……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景点之一的“二十四孝贤”文化墙,组织学生讲古代“二十四孝贤”的故事,讲“我身边的孝德故事”, 更邀请家长来校,共同举行“感恩伴我行”主题活动,通过说、颂、唱、表等环节,深深触动他们的感恩之心,激发他们潜藏已久的灵性,起到了良好的德育作用。其实,“感恩”就如同一颗种子,当它植入学生心灵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感恩的眼睛发现美好,用感恩的心情体验生活,用感恩的行动回报一切。感恩的灵性在学生的一次次主题活动中生根发芽,不断成长,最终在校园内外绽放开来。

3 开辟创新活动――升华灵性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创新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创新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的价值观、目标体系、方法策略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学生,不论其群体共性还是独立个性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因此,德育工作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我们主要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颇具代表性的德育创新活动就是:举行的德育创新大赛。开展这项活动的主旨就是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例如,在创新活动的起始阶段,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份“德育创新大赛”创意纸,让他们拥有一个自由创意的空间,肆意挥洒他们的新感受、新疑问、新见解、新方法。结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限创意令人震惊。例如,有的同学提倡开展“爱心银行”的德育活动,每个同学设计制作一个爱心存折,把爱心行为像存钱一样存入自己的爱心存折中,每个月评选一次班级“十大爱心储户”……一个个独特的创意,闪烁着学生个性的色彩和智慧的灵光,他们思考着、行动着、创造着同时也收获着。由过去的被动、激发变为主动、自觉,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的灵性得到彻底的升华,这也是我们活动德育的根本目的。

总之,学生是最具灵性的,但并未定型,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达到育人的效果。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 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6).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6篇

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两部委联合在学校里开展的第一个运动项目,它不仅是校园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我国足球运动复兴的重要使命。足球进校园后,不仅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特色更加突出,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和谐,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而且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面貌、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不是为了踢足球而踢足球,除了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生足球活动中急迫突出德育,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随着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落实,也带来了学生运动安全的担忧。现代化的塑胶草坪场地对学生的运动安全保障终究是有限的,小学生足球活动中训练中教练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足球运动的危险性,除了正确认识场地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德育,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地伤害对方和被对方伤害。

1.技术训练中的合作和纪律的德育

足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的代表,它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训练的要求和运动器材的摆放运用,都要严格遵守要求、严明纪律。跑动线路传接配合一定要充分合作、谦让爱护,避免混了,造成冲撞伤害。

2.运动竞赛中的竞赛精神和遵守规则的德育

比赛中,由于足球运动身体对抗激烈,常有学生在比赛中摔倒的情况,此时有学生上前拉他一把,教练应该及时给学生表扬,这样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具有巨大的作用。足球比赛中,身体接触频繁,常有由于动作过大,而造成的相互摩擦和争吵,此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指出要害,并给学生适当批评教育。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对待,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典型事例对其进行德育。

二、小学生足球活动中的德育功能要素突出足球运动的德育特点

小学生足球运动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知识的载体中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足球的特点,如:足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精神,并通过比赛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增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德育的渗透在足球训练中,并不需要占太多的时间,几分钟、几句话,日积月累定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可以有效地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2.促进心理健康,强化心理承受能力

足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比赛中,面对对手的紧逼,在观众关注的目光下,参赛者内心自然会有些紧张,有时同伴的叫喊会让队员更加慌乱,平时在训练中能很好完成的技术在比赛中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出现失误。平时教练在训练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一些科学的心理训练,或在比赛中同伴之间互相鼓励加油,能够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完善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生德育活动第7篇

关键词:足球教学;德育;团队意识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开展校园足球,计划3年将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数量增加到2万所。

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两部委联合在学校里开展的第一个运动项目,它不仅是校园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我国足球运动复兴的重要使命。足球进校园后,不仅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特色更加突出,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和谐,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而且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面貌、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不是为了踢足球而踢足球,除了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生足球活动中急迫突出德育,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随着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落实,也带来了学生运动安全的担忧。现代化的塑胶草坪场地对学生的运动安全保障终究是有限的,小学生足球活动中训练中教练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足球运动的危险性,除了正确认识场地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德育,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地伤害对方和被对方伤害。

1.技术训练中的合作和纪律的德育

足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的代表,它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训练的要求和运动器材的摆放运用,都要严格遵守要求、严明纪律。跑动线路传接配合一定要充分合作、谦让爱护,避免混了,造成冲撞伤害。

2.运动竞赛中的竞赛精神和遵守规则的德育

比赛中,由于足球运动身体对抗激烈,常有学生在比赛中摔倒的情况,此时有学生上前拉他一把,教练应该及时给学生表扬,这样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具有巨大的作用。足球比赛中,身体接触频繁,常有由于动作过大,而造成的相互摩擦和争吵,此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指出要害,并给学生适当批评教育。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对待,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典型事例对其进行德育。

二、小学生足球活动中的德育功能要素突出足球运动的德育特点

小学生足球运动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知识的载体中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足球的特点,如:足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精神,并通过比赛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增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德育的渗透在足球训练中,并不需要占太多的时间,几分钟、几句话,日积月累定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可以有效地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2.促进心理健康,强化心理承受能力

足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比赛中,面对对手的紧逼,在观众关注的目光下,参赛者内心自然会有些紧张,有时同伴的叫喊会让队员更加慌乱,平时在训练中能很好完成的技术在比赛中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出现失误。平时教练在训练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一些科学的心理训练,或在比赛中同伴之间互相鼓励加油,能够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完善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足球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体育教师自身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切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而且是别的因素(如教学条件等)无法取代的。教师自身的思想品质,本身就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工作、社会的态度,个人的理想、信仰、追求等,总是要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从而影响全体学生。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更重要的是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总之,在小学生足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除运用上述的各种途径外,还有其他途径。随着教学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足球教学中德育功能将进一步体现,渗透功能和途径将越来越丰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学习,又应努力创新,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方.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