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合集7篇)

时间:2023-09-03 14:47:42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1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信息时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为现代社会发展创造了更高的效率。为合理规划和建设金融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笔者对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调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险机构更好的借鉴。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1.管理信息系统向大后援应用阶段发展,总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强

本次调研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5年10月19日开业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都邦保险公司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上已经建设覆盖全公司的综合管理系统,并强化总部各部门之间、关联分公司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做,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实现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从总部、各分公司、各部门、每个员工的局部单独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机构集成应用的阶段发展,总部对下属分公司的实时管控能力、业务协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如都邦保险公司在全国拥有分公司32家,分支机构多达400余家,服务网点500余家,其分支机构基本全部实现了OA办公系统、核心业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SAP系统及网上培训系统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各分支机构的运营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及培训管理等流程,强化了保费收入、业务费用、考核管理和培训等关键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应用保险信息化系统,为做强、做大保险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现阶段,都邦保险公司立足于保险行业,在保险业务的各环节大力推广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统一的业务系统标准和业务运营标准,不断的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推动保险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网络信息化已成为众多现代化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保险在中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1979年4月,国务院同意恢复保险业务。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承诺。2004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已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对现代销售模式变革创新的促进。太平洋集团公司董事长说:“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构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新的商业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为核心。没有这个特点,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时代特征的。缺乏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不要说发展,生存都会有问题。”

在调研期间,都邦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人才和信息网络的优势,深入开展了网上在线销售、网上支付、第三方销售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但都邦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同业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阳光等保险公司已实现了网络销售的多种功能,而且平安保险公司已在2011年实现了10亿元保费收入的佳绩。网上产品销售,既降低了运营成本、规范了业务流程,又规避了暗箱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公司的品牌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平安保险公司将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在一起,使保险产品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需求,使保险市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都邦保险积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网站、知识管理等,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施信息分级共享到下属机构,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险采用统一对外门户平台,建立了40余个信息门户,上网信息几十万个文档,全公司员工通过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了对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都邦公司在面对新的市场要求时,必须要增强创新意识,不受过去的模式和经验所限,要敢于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用新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视新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努力提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水平,把信息技术作为创新的重要引擎,优化客户界面,降低经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5.信息化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发展并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做必要的准备

首先,都邦保险公司积极建立总部的信息网络平台,以总部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全国32家分支机构安全高速的专用OA办公管理系统,有效支持了日常运营、财务管理、办公等各项保险业务管理的应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总部的信息数据中心,将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环节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基础数据存储零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再次,各类系统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创造了条件。最后,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管理,强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并自2005年以来,都邦公司每年都会召开专门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对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做重要的部署,根据战略规划,明确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都邦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迫切需要,这种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数注重管理的企业中,新的应用需求增长速度要比数据处理部门所能提供的服务快得多,同样都邦保险也存在此类的问题,都邦保险2005年10月成立,三年间的时间已从最初的6家分公司,发展到全国32家分公司,速度发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不能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的瓶颈,如系统人才匮乏、系统改造周期长、服务商质量评估及信息更新时效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及业务发展。

2.投入成本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和资金支撑,而在实际的公司运营过程中,百万千万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统建设立竿见影。但是如果项目投入没有能够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和效率提升,那么企业决策者无疑将背负巨大的压力,导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险行业的特殊性,盈利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长期的,也是相当巨大的。

3.总部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各分支机构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设全局性的重任,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保险企业内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都邦保险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也会去全国部分院校进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证整体信息技术团队的饱和性。但是要针对公司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证是很困难的。

同时,在保险企业之中,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异,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立足于保险行业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计划

在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计划,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仔细研究“战术”,把工作做到实处,也要考虑长期发展,认真思考“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各机构、各部门、各项目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没有互通,没有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防止软硬件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要把有限的人财物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集成意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可靠、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高效的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加大对各层级员工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训,从繁琐的办公方式解脱出来,同时要增进大家对新型技术的敏感度。为此,各级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另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专业人才加入企业信息化团队,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骨干力量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化建设就能够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网络服务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规范系统管理,保证运营网络良好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会有信息安全隐患和威胁的一面。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软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击都是我们日常所要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系统数据的绝对安全,使网络系统的功能在工作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加强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不断强化员工规范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四、报告综述

保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保险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投资大,有一定风险和投资期长等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系统建设。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2篇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信息时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为现代社会发展创造了更高的效率。对于现代化金融保险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快全面创新,促进金融保险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为合理规划和建设金融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对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调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险机构更好的借鉴。报告从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1.管理信息系统向大后援应用阶段发展,总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强。

本次调研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5年10月19日开业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都邦保险公司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上已经建设覆盖全公司的综合管理系统,并强化总部各部门之间、关联分公司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做,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实现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从总部、各分公司、各部门、每个员工的局部单独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机构集成应用的阶段发展,总部对下属分公司的实时管控能力、业务协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如都邦保险公司在全国拥有分公司32家,分支机构多达400余家,服务网点500余家,其分支机构基本全部实现了OA办公系统、核心业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SAP系统及网上培训系统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各分支机构的运营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及培训管理等流程,强化了保费收入、业务费用、考核管理和培训等关键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应用保险信息化系统,为做强、做大保险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现阶段,都邦保险公司立足于保险行业,在保险业务的各环节大力推广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统一的业务系统标准和业务运营标准,不断的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推动保险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网络信息化已成为众多现代化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保险在中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1979年4月,国务院同意恢复保险业务。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承诺。2004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已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对现代销售模式变革创新的促进。太平洋集团公司董事长说: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构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新的商业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为核心。没有这个特点,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时代特征的。缺乏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不要说发展,生存都会有问题。

    在调研期间,都邦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人才和信息网络的优势,深入开展了网上在线销售、网上支付、第三方销售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但都邦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同业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阳光等保险公司已实现了网络销售的多种功能,而且平安保险公司已在2011年实现了10亿元保费收入的佳绩。网上产品销售,既降低了运营成本、规范了业务流程,又规避了暗箱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公司的品牌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平安保险公司将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在一起,使保险产品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需求,使保险市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都邦保险积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网站、知识管理等,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施信息分级共享到下属机构,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险采用统一对外门户平台,建立了40余个信息门户,上网信息几十万个文档,全公司员工通过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了对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都邦公司在面对新的市场要求时,必须要增强创新意识,不受过去的模式和经验所限,要敢于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用新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视新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努力提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水平,把信息技术作为创新的重要引擎,优化客户界面,降低经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5.信息化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发展并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做必要的准备

首先,都邦保险公司积极建立总部的信息网络平台,以总部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全国32家分支机构安全高速的专用OA办公管理系统,有效支持了日常运营、财务管理、办公等各项保险业务管理的应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总部的信息数据中心,将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环节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基础数据存储零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再次,各类系统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创造了条件。最后,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管理,强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并自2005年以来,都邦公司每年都会召开专门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对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做重要的部署,根据战略规划,明确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都邦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迫切需要,这种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数注重管理的企业中,新的应用需求增长速度要比数据处理部门所能提供的服务快得多,同样都邦保险也存在此类的问题,都邦保险2005年10月成立,三年间的时间已从最初的6家分公司,发展到全国32家分公司,

速度发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不能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的瓶颈,如系统人才匮乏、系统改造周期长、服务商质量评估及信息更新时效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及业务发展。

2.投入成本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和资金支撑,而在实际的公司运营过程中,百万千万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统建设立竿见影。但是如果项目投入没有能够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和效率提升,那么企业决策者无疑将背负巨大的压力,导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险行业的特殊性,盈利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长期的,也是相当巨大的;

    3. 总部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各分支机构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设全局性的重任,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保险企业内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都邦保险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也会去全国部分院校进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证整体信息技术团队的饱和性。但是要针对公司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证是很困难的。

同时,在保险企业之中,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异,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立足于保险行业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计划。

在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计划,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仔细研究“战术”,把工作做到实处,也要考虑长期发展,认真思考“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各机构、各部门、各项目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没有互通,没有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防止软硬件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要把有限的人财物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集成意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可靠、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高效的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加大对各层级员工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训,从繁琐的办公方式解脱出来,同时要增进大家对新型技术的敏感度。为此,各级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专业人才加入企业信息化团队,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骨干力量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化建设就能够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网络服务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规范系统管理,保证运营网络良好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会有信息安全隐患和威胁的一面。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软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击都是我们日常所要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系统数据的绝对安全,使网络系统的功能在工作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加强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不断强化员工规范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四、报告综述

  保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保险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投资大,有一定风险和投资期长等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系统建设。

计算机网络是为了在企业高速运行而搭建的电子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同企业一起成长,同时也只有把它与公司各项实际运营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积极创新,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司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调研分析

一、前言

本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与调查讨论的基本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的特点及有待解决的地方,再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专员、专家以及客户的实践问卷调查、走访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因此,本研究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其他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信息化建设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营公司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效益、以及经营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角色,因此各公司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不断挖掘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保险业之所以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即是因为保险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保险营销人员从事室外工作较多,范围较大,流动性也较大,无法实时更新掌握保险信息;其次,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客户不能了解公司以及客户信息无法录入等问题出现;再有,保险费率的计算比较复杂,客户登陆官网后无法进行相应的计算,这样造成网上保险的销售额几乎为零;最后,由于每一个保险销售人员需要记住自己保户的大量信息,难免时间长了会有疏忽,而业务信息系统又支持不足,这样由于客户跟进服务不及时导致了大量老顾客的流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同时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

第三,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对外商机。第四,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进行自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国际接轨,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立的局面,也可以摆脱单一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实现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最终建设保险业信息化的有机整体。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第二,提供改善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对策;第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第四,保险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充分结合。

衡量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测度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保险公司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应用的程度;第二,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和普及率不同的是,覆盖率强调信息技术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第三,即是网络化程度,主要是保险公司中PC使用数量中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总量的百分比;第四,集成化程度,信息集成包括新老客户的信息统一与控制;第五,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

本章节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走访等一系列信息分析与管理方式对我国的保险公司中的一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得来的数据使用软件等方式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以及基础理论得出结论。

本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来了解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从而发现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种疑难杂症的方式和方法。

图2-1 保险公司信息化不足之处

图2-2 对保险公司信息化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

图2-3 了解保险信息的主要手段

图2-4 购买保险途径的选择

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因而对于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找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当务之急。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一定要建立高效率、现代化的信息化体系,对于公司特别是保险集团公司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种种问题和失误,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得出以上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专家访谈的意见,归纳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业内专业人士指出,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们在非常困难时期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也由于我们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数据集合、信息集合的严重滞后,这不仅限制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是我们难以及时处理可能遇到的风险。

第二,原有业务系统更换难度大。当下,虽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一些大公司在研发新一代的核心业务系统,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更换难度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新系统性能不稳定,系统功能不规范,系统功能不适应,系统对接不规范;新老系统切换存在脱节;二是涉及范围较广,不单纯是技术层面,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个别公司仍然使用老系统,无法与总公司系统进行对接,数据存放在本地,容易出现违规问题;三是人员的更换整合;四是业务流程的整合;五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三, 缺乏挖掘数据中隐藏知识的手段。由于缺乏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缺乏挖掘数据中隐藏知识的手段,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数据资产闲置,再加上业务流程不规范,信息标准体系不同意,导致信息系统割裂、数据资源难以利用,这不仅制约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第四,缺乏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通过合理的业务流程管理,中国人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应用与管理决策,不仅能够提升保险整体运能,还有利于降低风险。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深入的阶段,信息化正在努力全面覆盖,但是仍然缺乏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导致应用仍然不深入,对管理战略决策的支持还十分薄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缺乏较为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大部分只是形式,信息化参与公司战略和决策制定的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将信息化深入管理决策已经十分迫切。

第五,未及时采取营销和调整策略。客户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中心目标,因此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实现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转变。需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能够深层次的挖掘既有信息资源,从客户行为、客户忠诚度等方面准确、完整的分析客户,从我们上面调查的研究可以发现,根据年龄的变化,即将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也即将成为消费的主力,而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因此能够及时的采取营销和调整战略,才能够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针对以上的调研原因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和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人才和技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公司决策层重视不够导致的。而人才资源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能够走出个性化、特色化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同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2015年的38妇女节,太平洋保险已经联合京东开始对产品进行保驾护航,即是通过多种信息化建设渠道加大保险业务的业务量。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仅通过自己的官网也通过其他渠道加大业务量。

第二, 推动信息化自身的多层次技术应用。要推动信息化的多层次技术应用,首先应该加强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IT服务商与保险信息化进程的配合,提高IT服务商对保险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理解能力、对政策环境的把握能力。我国银行行业对IT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视,相对应IT技术也比较关注银行行业,而对于保险行业的关注度远远低于银行和证券,而保险业企业自身的IT技术比较薄弱,因此就要推动信息化的多层次技术应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网络保险、数据集中与整合、CRM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这些都为IT商提供巨大的服务商机。网上支付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来说仍然是新生事物,这不仅由于大家的接受能力比较慢,也是媒体的宣传不到位,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因此保险电子商务要借鉴其他电子商务的做法,使得信息化建设多样化,寻求公众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点。

第三,集成数据优化关键客户的管理工作。信息集成管理,就是指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的信息数据统一起来,实现集中管理、存储、分析和,从而提高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经营等方面的效率和安全。当下时代金融业的信息大集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

第四,加强信息化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随着保险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寿保险应该逐渐将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我国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借鉴国外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化咨询、信息化整体规划、信息化战略决策,同时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作为保险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部门中国保监会也将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提高到战略层面,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与交流,保监会也加强对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这对于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通过多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多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可以通过德尔菲或者其他调研方式获得结果,不断提高理论指导信息化实践的能力,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应用,以客户的需求为价值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信息化支撑并服务于客户的能力和水平。信息化不能单纯的定位于成本中心,而是应以客户为中心,成为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创造中心。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调研分析

一、前言

本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与调查讨论的基本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的特点及有待解决的地方,再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专员、专家以及客户的实践问卷调查、走访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因此,本研究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其他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信息化建设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营公司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效益、以及经营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角色,因此各公司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不断挖掘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保险业之所以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即是因为保险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保险营销人员从事室外工作较多,范围较大,流动性也较大,无法实时更新掌握保险信息;其次,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客户不能了解公司以及客户信息无法录入等问题出现;再有,保险费率的计算比较复杂,客户登陆官网后无法进行相应的计算,这样造成网上保险的销售额几乎为零;最后,由于每一个保险销售人员需要记住自己保户的大量信息,难免时间长了会有疏忽,而业务信息系统又支持不足,这样由于客户跟进服务不及时导致了大量老顾客的流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同时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

第三,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对外商机。第四,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进行自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国际接轨,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立的局面,也可以摆脱单一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实现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最终建设保险业信息化的有机整体。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第二,提供改善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对策;第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第四,保险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充分结合。

衡量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测度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保险公司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应用的程度;第二,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和普及率不同的是,覆盖率强调信息技术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第三,即是网络化程度,主要是保险公司中PC使用数量中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总量的百分比;第四,集成化程度,信息集成包括新老客户的信息统一与控制;第五,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

本章节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走访等一系列信息分析与管理方式对我国的保险公司中的一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得来的数据使用软件等方式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以及基础理论得出结论。

本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来了解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从而发现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种疑难杂症的方式和方法。

调研对象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客户、专家、随机抽样人群、本人的亲戚朋友以及保险行业专业人士,调研时间2014年9月――2015年3月。

在调查的准备阶段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最后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施,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得到结果分别如下图2-1、图2-2、图2-3、图2-4所示:

图2-1 保险公司信息化不足之处

图2-2 对保险公司信息化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

图2-3 了解保险信息的主要手段

图2-4 购买保险途径的选择

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因而对于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找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当务之急。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一定要建立高效率、现代化的信息化体系,对于公司特别是保险集团公司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种种问题和失误,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得出以上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专家访谈的意见,归纳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业内专业人士指出,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们在非常困难时期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也由于我们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数据集合、信息集合的严重滞后,这不仅限制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是我们难以及时处理可能遇到的风险。

第二,原有业务系统更换难度大。当下,虽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一些大公司在研发新一代的核心业务系统,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更换难度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新系统性能不稳定,系统功能不规范,系统功能不适应,系统对接不规范;新老系统切换存在脱节;二是涉及范围较广,不单纯是技术层面,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个别公司仍然使用老系统,无法与总公司系统进行对接,数据存放在本地,容易出现违规问题;三是人员的更换整合;四是业务流程的整合;五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三, 缺乏挖掘数据中隐藏知识的手段。由于缺乏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缺乏挖掘数据中隐藏知识的手段,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数据资产闲置,再加上业务流程不规范,信息标准体系不同意,导致信息系统割裂、数据资源难以利用,这不仅制约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第四,缺乏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通过合理的业务流程管理,中国人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应用与管理决策,不仅能够提升保险整体运能,还有利于降低风险。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深入的阶段,信息化正在努力全面覆盖,但是仍然缺乏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导致应用仍然不深入,对管理战略决策的支持还十分薄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缺乏较为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大部分只是形式,信息化参与公司战略和决策制定的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将信息化深入管理决策已经十分迫切。

第五,未及时采取营销和调整策略。客户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中心目标,因此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实现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转变。需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能够深层次的挖掘既有信息资源,从客户行为、客户忠诚度等方面准确、完整的分析客户,从我们上面调查的研究可以发现,根据年龄的变化,即将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也即将成为消费的主力,而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因此能够及时的采取营销和调整战略,才能够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针对以上的调研原因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和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人才和技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公司决策层重视不够导致的。而人才资源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能够走出个性化、特色化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同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2015年的38妇女节,太平洋保险已经联合京东开始对产品进行保驾护航,即是通过多种信息化建设渠道加大保险业务的业务量。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仅通过自己的官网也通过其他渠道加大业务量。

第二, 推动信息化自身的多层次技术应用。要推动信息化的多层次技术应用,首先应该加强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IT服务商与保险信息化进程的配合,提高IT服务商对保险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理解能力、对政策环境的把握能力。我国银行行业对IT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视,相对应IT技术也比较关注银行行业,而对于保险行业的关注度远远低于银行和证券,而保险业企业自身的IT技术比较薄弱,因此就要推动信息化的多层次技术应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网络保险、数据集中与整合、CRM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这些都为IT商提供巨大的服务商机。网上支付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来说仍然是新生事物,这不仅由于大家的接受能力比较慢,也是媒体的宣传不到位,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因此保险电子商务要借鉴其他电子商务的做法,使得信息化建设多样化,寻求公众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点。

第三,集成数据优化关键客户的管理工作。信息集成管理,就是指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的信息数据统一起来,实现集中管理、存储、分析和,从而提高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经营等方面的效率和安全。当下时代金融业的信息大集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

第四,加强信息化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随着保险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寿保险应该逐渐将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我国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借鉴国外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化咨询、信息化整体规划、信息化战略决策,同时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作为保险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部门中国保监会也将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提高到战略层面,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与交流,保监会也加强对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这对于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通过多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多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可以通过德尔菲或者其他调研方式获得结果,不断提高理论指导信息化实践的能力,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应用,以客户的需求为价值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信息化支撑并服务于客户的能力和水平。信息化不能单纯的定位于成本中心,而是应以客户为中心,成为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创造中心。

五、结语

本研究尽可能从本人所知角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然而能力有限,对于更加深入专业的研究可能会涉猎较少,研究的人员不足,方法也没有很全面,因而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并不至善至美,希望能在日后的研究和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论,精确调研和研究结果。

注:该项目研究成果由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YJSCX2014-122HLJU

参考文献:

[1]刘平.保险学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薛伟贤.入世后中国保险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9.9.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5篇

2.选准目标,确定纳入考察范围的软件公司。各软件公司从成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有技术优势和市场评价。在调研之前,应多方面了解国内比较知名的档案软件服务商的情况,包括其产品类型、技术特点、资质奖励等级、规模大小、用户评价等。纳入考察视野的软件公司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良莠不齐,浪费人力物力;过少则可选范围窄,也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3.选择典型,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选择典型,一方面是要选择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比较好的建设单位,另一方面是要选择技术、经验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要把这两种典型性结合起来考虑。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比较成功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调研的过程也是考察各软件公司实力的过程。负责项目实施的软件公司每完成一个成功的项目,自身的技术、经验、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检验、积累和提升。选择与这样成功案例多、项目实施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而稳定的软件公司合作无疑更具有保障性。

4.选择同类,最大限度地发挥同类优势。选择同类,就是选择行业性质、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种类、信息化实施内容相近的建设单位进行调研。上述情况类似,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就必定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调研中了解到的信息对我们来说也就更熟悉、更具体、更有价值,很多做法实践起来也就更具有可操作性,有些甚至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有同行业项目实施经验的软件公司对于我们来说也更具有考察价值。

5.认真对待,对要交流的问题做充分准备。调研工作对于深化我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逐步明确自身档案信息化思路以及选择合作的软件公司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认真对待,不能走过场。在调研之前,档案部门、信息部门甚至有关业务部门应多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对自身的档案管理现状和未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要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应认真准备调研提纲,详细列出要了解和交流的重点问题。问题应尽量全面,业务和技术并重。要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

6.把握全局,提问时不纠结于细节。在调研过程中,除去情况介绍、系统演示,现场答疑解惑的时间其实很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提问时应从全局考虑,不能单单以某个业务部门为主;各业务部门在提问时也应抓住重点,不能纠缠于细节。总之,提问要尽量全面,重点问题必须问到,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留在技术交流阶段再做深入探讨。不能因为问题单一浪费了珍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不能因为琐碎问题浪费了交流双方宝贵的时间。

7.广泛收集信息,争取获得成型的经验材料。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实际也是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被调研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等有珍贵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被调研单位乐于提供,我们后续的实施工作就有了捷径可走。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6篇

关键词:用户体验;控件;界面样式;国网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92-04

在当今商业社会时代,用户体验已成为一个产品或服务品质的标志。苹果凭借“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重塑了众多行业,谷歌秉承“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的理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使得用户体验设计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国家电网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在此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优化、简化系统功能,提升易用性,给基层员工减负,并将用户体验的好坏作为下一步提升服务和产品的重要考量指标,将“你用电,我用心”这一理念体现在国家电网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

国家电网信息系统业务覆盖面广、复杂程度高、内容形式繁杂多样。在传统桌面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重点多放在功能的实现和多功能集成上,而鲜少考虑用户体验设计,由于不同成员单位分别设计,各级业务部门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建设各自的桌面端信息系统,集团整体管控力度不够,导致现有的桌面端信息系统众多,设计繁杂,交互逻辑不统一等问题。目前,国内大型传统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处于发展阶段,已经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以信息表达为主,而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尚未成熟。国家电网大家族中的桌面端信息系统,如何既可以紧跟体验设计趋势,又具有国家电网公司家族特色,成为了当下重要的问题。因此,一套基于国网信息系统特点的,紧跟体验设计趋势的设计方案是必行之势。

设计方案通过调研分析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系统,在有序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设计,完善界面元素和提升用户体验四个方面,全面构建一套界面设计体系,促进界面整体设计感的提升。

1 用户体验设计

1.1 用户体验设计过程

通过分析国网公司现有的桌面端信息系统情况,以及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用户体验设计过程选取了《交互设计精髓3》一书中的目标导向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方法结合自身设计需求进行了精化细化。

目标导向的设计方法综合了以下这些方面的技术:人种学研究、利益相关者访谈,市场调研、详细用户模型、基于场景的设计,以及一组基本的交互设计原则和模式。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得到既满足用户的需要和目标,同时又能满足业务和技术需求的解决方案。此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即研究、建模、定义需求、定义框架、细化、以及支持。

本次设计产品的过程分为五大部分:研究、建模、定义需求、定义框架、细化。从调研使用国网公司桌面端信息系统的用户及应用领域出发,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进行分类,挖掘并梳理业务需求,将需求进行整理和结构化分类,最后基于不同的行为进行界面设计以实现基于控件的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界面方案的设计。

1.2 调研

调研分为两个阶段:预调研和用户调研。

1.2.1 预调研

预调研(Pilot Testing)是在正式研究之前做的初步实验,预调研的目的是用于发现线索,为正式的实验研究提供方向和引导,从而访谈提纲可以根据预调研发现的线索来拟定。预调研的范围抽样选取了国家电网公司13个业务中心的覆盖核心业务的39个桌面端信息系统,并对其使用的业务部门,系统类型及用户数量进行了统计。

从预调研的数据统计分析,桌面端信息系统中用户使用数量上100万的有4个系统,分别为某信息化管理系统、某网站网页版(对外)、某招聘平台和某学习平台,为接下来的调研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用户调研重点。

1.2.2用户调研

根据上一轮的预调研,制定了针对性的调研方案,依据上一阶段的预调研,用户调研的提纲包括系统的使用目的、使用过程、使用感受、预期目标等内容。此阶段的用户调研需要从用户那里收集数据,记录他们使用系统过程中用户体验的各种现象和感受,并了解他们的使用目标和预期目标,进而进行整理、去重、筛选重新分析用户口中的实际体验,以挖掘出他们真实需求和影响桌面端信息系统建设的用户体验因素。

用户调研抽取了预调研的39个桌面端信息系统中的31个典型系统,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以系统为单位,基于不同的使用角色进行了87名用户的用户调研。

1.3 建模

通过用户调研及深入分析,我们研究出基本所有的桌面端信息系统业务都是由特定形式的数据录入、展示、维护这三种基础场景进行包含业务逻辑的适当组合而完成。

数据录入场景以表单为典型代表,需要用户输入数据,数据是从使用用户进入系统;数据展示场景以表格、列表、网格等格式显示,往往伴随查询,数据是由系统展示给用户;数据维护场景是例如用户对数据的增删改等,用是户对系统原有数据进行修改。

1.4 定义需求

基于基础场景,再针对具体的业务类型,继续归纳出知识库、考试、任务派发、打分评比四个典型业务场景。

四种典型业务场景的高频用户角色包含三类,分别为普通用户、专责和领导。

三类用户的需求出于不同的目的,各不相同,普通用户希望自己需要的信息清楚明白的展示,并且系统易学易用,简单上手;专责希望操作简便,不易出错,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希望关注重点突出,数据分析一目了然。

1.5定义框架

基于调研的分析,梳理出信息系统桌面端的高频控件;基于高复用性页面,梳理出页面模式;基于业务类型及角色,组合出页面;基于整体系统功能,定义业务场景。

此设计结构经初步统计,可以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桌面端信息系统的70%以上的页面设计需求。

1.6细化

通过上述定义的设计结构,我们的设计重点为控件样式和最佳实践模式。

模式设计可以清晰的阐述不同的用户需求下的页面语意,统一的控件样式设计可以使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视觉风格采用了符合当前互联网产品的扁平化设计风格,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特色,选取国网绿作为颜色风格。

2 界面设计

2.1控件设计

首先,从39个预调研的桌面端信息系统中,截图6131张。

接着,将截图进行切分,碎片化处理。

最后,再对碎片进行去重处理,整理高频碎片。梳理出基础控件16个,控件49类。

下表以基础输入文本框控件为例,分别给出基于不同输入情境的分析。

下图以基础输入文本框控件为例,分别给出基于不同交互模式下的控件样式设计。

此设计方案,按照上述两个维度的考量,将所有梳理出的控件进行样式设计,在本文中不一一赘述。

2.2模式设计

从调研分析出的模式出发,将三类用户角色的业务流程梳理清晰,对所有典型页面进行设计,举例为最高频界面模式――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模式采用三分页框架结构,通过搜索,查询数据,并展示给用户的搜索控件与表格控件的组合模式,将数据信息展现给用户。

3 案例应用与分析

随着互联网企业用户体验设计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基于用户的设计成为发展趋势。目前此套基于控件的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界面设计已经被大型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典型的代表项目包括国网信通集团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商务招投标平台,国家电力需求侧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系统等。实践证明,此套桌面端信息系统设计方案有效缩减了的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成本和设计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宣传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品牌形象。

4 结语

本文基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桌面端界面设计方案的应用,阐述了当下用户体验设计趋势,结合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的整体设计流程,梳理出高频控件和设计模式,设计具有一致性风格的整体页面样式及交互样式。该界面设计方案的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统一设计风格、降低系统成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桌面端界面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用户体验管控机构的设计要求,旨在建设以用户体验设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体系,促进了从着重传统业务设计到现代体验驱动设计的有效便捷对接。下一步工作为将此设计方案的控件及设计模式植入开发平台,基于用户操作采集实现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辅助决策,并结合工作台设计通过图表统计和有效提示,提升桌面端信息系统业务和流程的用户体验优化,实现用户体验设计和传统桌面端信息系统的完美融合。

参 考 文 献:

[1] Alan Cooper,Robert Reimann,David Cronin.About Face3: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4.

[2] Elizabeth Goodman,Mike Kuniavsky,Andrea Moed.Observing the User Experience[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

[3] 赵婉茹.基于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5.

[4] 江蕊.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

[5] 吴江,黄晟青,蔡骏.互联网购物网站用户体验设计研究[J]. PACKAGING ENGINEERING Vol. 33 No.8 2012-04.

[6] 杜海.SNSW站的用户体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3.

[7] 王凤霞, 张超.上海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研究[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No.1,Mar 2004.

[8] 赵婧婧.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手机应用设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第7篇

1.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硬件系统体系。

1.1统一的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实现集团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物质基础。集团管理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应该采用B/S网络化结构,即集团总部设置统一的财务数据服务器,各分子公司通过网络平台远程进行账务核算管理的体系。

1.2安全保证体系。集团信息技术平台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对保障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处理内容安全的所有要素构成体系的总称,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和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既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安全机制的构建、信息安全机构设置。

1.3统一的支撑软件系统。支撑软件主要包括财务操作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计算机语言、中间件、其他工具软件等。支撑软件系统是集团应用系统管理和运行的基础。不同的支撑软件的功能和安全性能是不同的。支撑软件系统的安全影响应用系统和系统业务内容的安全。

1.4柔性化平台。柔性化平台是指集团信息技术平台构建、运作、维护、监管的机制。

2.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

2.1统一的组织机构体系。根据集团公司股权结构及合并级次,确定集团财务信息化组织机构,对各级分子公司财务系统进行分类编码,确定账务汇总合并的程度,并确定其所使用的集团行业科目模板。

2.2统一的集团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框架体系。根据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集团公司内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会计科目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及业务处理的规范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同时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及不同行业核算要求的集团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便于集团公司信息汇总合并的口径一致。对不同行业合并类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进行统一分别定义,使标准统一编码的科目体系涵盖集团公司所有行业,通过关联方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并通过不同行业需要的核算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利用会计科目与核算项目的组合管理,在简化财务信息对外报送的流程的同时加强公司特定行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二、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部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设有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等7个行业性机构,组建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部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中建材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多个检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和多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承担并参与完成多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部级在研课题,累计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和发明,并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百项行业优秀工程设计、总包、咨询和工程管理奖项及多项优秀科技成果。从2002年起,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50强,跻身美国《ENR》杂志所评全球顶级工程设计咨询公司200强。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大力实施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了由传统事业单位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浮法玻璃技术向新型玻璃技术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科研设计模式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变。企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行业涉及:建筑材料行业、轻纺(日用硅酸盐)、建筑工程、新能源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专项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工程监理、装备制造、矿产开发、技术研发等多个不同行业。

2.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由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各子公司财务信息化程度不一,因此建设实施集团财务信息化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的变革:基础设施硬件系统及信息化软件的更新升级、行业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的构建、财务信息化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制定、财务信息化核算基础数据及核算方式的改革调整、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汇总下的合并账务体系的建立。

2.1基础设施硬件系统及信息化软件的更新升级。通过信息化硬件、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建立B/S网络化信息系统,对集团国内外各分(子)公司财务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数据集中管控和数据共享,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在此基础上,集团财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各分(子)公司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合同资料、销售和收款情况、固定资产、供应链系统等全部的经济信息,实现对各地分支机构集中远程账务核算、实时账务处理、资金集中调配,信息化各级管理人员可利用终端查询财务数据,有效地节约了财务人员信息沟通的时间,降低了财务费用。

2.2集团多行业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的构建。根据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集团内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对会计科目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及业务处理的规范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建立起一套适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的标准会计科目框架体系。在新的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集团各分(子)公司财务基础数据进行重新改革调整,建立一套完善的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统一的账务处理规范流程,根据规范要求,对各地分(子)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经过大量培训,严格规范各公司财务管理,集团内部公司之间采用统一的科目体系和编码原则,提供财务、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信息,统一报表格式,为成功实现集团合并账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汇总下的合并账务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