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合集7篇)

时间:2023-08-30 16:26:44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要点;管理研究

1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特征

1.1建设规模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而且投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1.2花费时间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花费时间比较长,其中单线也需要四年左右才能完工。

1.3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比较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1.4信息量非常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会有很大的工作量。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轨道交通电气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配备比较多类型的基础设施,其中电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气系统施工中,主要包括电气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需要对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进行优化,更好的缩短工期,从而更好的提升电气系统施工安全性。

2.2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其中城给排水系统对市轨道交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需要把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和市政排水系进行协调化,所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建设要求会比较高。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中,一般有污水排水系统和废水排水系统,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需要对两者进行区别对待,从而更好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给排水功能。

2.3轨道交通通风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做好轨道交通通风系统施工。在风机的安装上,需要安装消声器和电动执行机中的活塞,特别是在隧道中空调需要安装新风机和排风机。另外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要充分保障隧道里交通安全,需要在城市轨道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轨道交通设计上,需要减少线路建设。二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上,需要保证轨道横向稳定。三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上,为了更好的控制轮轨之间的力度,需要在轨道的板底设置一些弹性层。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管理措施

3.1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中,需要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建立各种任务的部门。在施工中,需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工。另外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社会公共工程,所以在城市轨道建设中,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然后制定相关策略,从而更好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施工。

3.2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设备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由于需要进行深度作业,所以对于机械设备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需要选择专业素质比较强的工作人员,从而更好的对先进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从而更好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质量。

3.3施工要进行绿色施工

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周边环境制定有效的施工路线。另外在施工中,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中,需要对合理处理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施工。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要点;管理措施

1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由于其建设规模较大,所涉及的专业、技术等相关要求也较高,施工环境复杂,因而对于质量的控制难度也较大。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历史较短,相关的建设经验仍然有所欠缺,因此需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并落实管理工作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概述

2.1轨道交通结构型式与构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常由车站、区间和停车场等组成。车站是列车在线路上的停车点,其作用是供乘客集散、候车、换车及上、下车;区间是连接车站与车站、车站与停车场间的通道;停车场是车辆停放、列检的场所,同时可作为运营控制办公场地。列车轨道结构型式,与普通铁道类似,通常包括三种,即钢轮钢轨式、橡胶轮胎式和磁悬浮非接触式,当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钢轮钢轨式轨道结构,该轨道结构部件包括钢轨、轨枕、道床、连接部分(扣件)、道岔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建设过程中,轨道所采用的轨枕型式很多,当前常用的轨枕材料有木材、钢材和混凝土;轨道的道床则主要包括有碴、无碴两种型式,其中的无碴道床则包括长轨枕式整体道床、短轨枕式整体道床和现浇承轨台式整体道床。

2.2轨道交通施工的特点

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庞大,其施工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实施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政府、施工、设计、监理、运营单位之间能够互相合作来完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需针对各个施工环节采取详细的施工措施,尤其针对关键性施工项目与技术要点,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不可忽略任何施工细节。在轨道交通的施工过程中,因为轨道交通本身承力较大,且位于地下,因此轨道交通地基建设通常较深,在进行挖掘时容易遭遇一些岩石层等情况,因此要设计多种施工技术的备选方案,减小这些不定因素对建筑费用和工期的影响。

3轨道交通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明挖法施工技术要点

该施工技术是我国轨道交通施工中,出现较早的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适用于一些建筑高度较低,且密集程度不大的情况。明挖施工过程中需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必要的基坑围护结构,开挖采取直接从地表直接向下形式,边开挖变架设内支撑支护坑壁;基底验收封底后再自下而上,逐层浇筑墙板。明挖法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施工技术而言,具有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效率高,对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但对周边施工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建筑物密集、交通流量大地段存在基坑开挖风险高、影响交通等影响。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该技术的运用受到很大开发,从而衍生出半铺盖施工、全盖挖施工等多种方式,其应用使得复杂的轨道交通建设施工方法更灵活多变。

3.2暗挖法相关技术要点

浅埋暗挖的施工理念源起了“新奥法”等隧道施工工法,因掘进方式不同,可分为众多的具体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正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等。“新奥法”是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支护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承受的是形变应力。因此,要求初期支护有一定柔度,以利用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作用于浅埋隧道上的地层压力是覆盖层的全部或部分土柱重,其地层压力和支护刚柔度关系不大,从减少地表沉陷的城市要求角度出发,还要求初期支护有一定刚度。设计时并投有充分考虑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这是浅埋暗挖法与“新奥法”主要区别。浅埋暗挖法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辅之以其他配套技术,比如地层加固、降水等。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锚喷作为初期支护手段,遵循“新奥法”大部分原理。按照“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进行施工。浅埋暗挖法对地表产生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地表的建筑和环境,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这种技术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

3.3盾构法技术要点

盾构法施工隧道具有施工安全、效率较高,在质量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在实际施工如图2所示。盾构法首先要求线位上应当允许建造用于盾构进出洞和出碴进料的工作井;其次隧道要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宜不小于一倍洞径,否则上覆土应采取抗浮措施;再者隧道范围地质条件应相对均匀,线路尽量避开孤石、软硬不一地段;同时洞与洞及洞与其它建(构)筑物之间应满足相关要求,否则应做加固处理;盾构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把握隧道轴线的误差,管片的制作和安装应在误差范围;管片壁后注浆也是重中之重,针对土壤脱离盾构的现象,需要进行及时测量与核算,注浆的配比需要满足承载需要,以实现对这些区域的有效修整。盾构法的技术优势在于不会对城市地面建筑、施工周边环境等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也不会产生噪音,尤其适用于地层较深的地段。另外,这种施工的精度较高,尤其是管片和机械制造,误差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但盾构需要协同特定的机械设施一起工作,有些需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制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问题要重视,需要全面了解施工环境,尤其是土层的分布、深度、含税等参数,结合不同情况,进行挖掘推力以及速度的设定,并采取相应注浆加固措施。另外,应特别重视对控制盾构机掘进姿态控制,根据监测反馈数据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充分发挥千斤顶的作用,特别是做好上坡、下坡和转弯地段的掌控工作。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在对城市轨道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工程的供电、通信、空调通风、给排水、消防以及监控等技术要点,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工作的方式,保证生产活动中的全方位、全过程安全性,从施工技术等层面,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轨道交通的施工效率。

4.1电气系统施工管理

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电气系统施工的管理,应当突出安全和经济目标,针对电气系统施工整个过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重点针对低压动力配电、电气、通信、照明等重点环节,通过加强检查与监督,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电气系统的施工和应用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控制电气系统的施工成本,从而达到对电气系统施工的良好约束与规范。

4.2给排水系统施工管理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给排水系统一般较为复杂,车站及地下区间隧道采用生产、生活与消火栓相互独立的给水系统;地下区间隧道设消火栓系统。因此,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施工中,必须强化规范意识与安全意识,如果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将很容易出现系统的错乱与管道混接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必须能够努力做好细节上的管理,才能够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过程,采取全面的管控措施,从而为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4.3通风系统施工管理

轨道交通通风系统控制必须能实现中央控制、车站控制、就地控制3级控制。应特别重视车站公共区通风机排烟控制,车站公共区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热季采用空调,其余季节通风换气。一般在站厅层两端设空调机房,内设组合式空调机组(带粗效过滤、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回/排风,排烟风机和空调新风机。原则上站厅独立设置专用排烟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由回排风机兼用(排热风机辅助排烟)。车站气流组织采用站厅、站台公共区上部均匀送风,站台集中回风的形式。区间隧道通风系统通常采用活塞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地下车站原则上两端上、下行线各设一座活塞/机械通风井,即车站两端上、下行线的活塞风口分别位于线路中心线正上方或侧面。

4.4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机械

由于轨道交通的施工作业深度较大,因此对于期间需要使用的吊机械、运输机械等,均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要求施工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实现轨道交通整体施工的机械化,使用机械操作取代人力,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提高施工精度,从而确保施工质量。依据轨道交通地基填料性质上的差异,从而选择最为适合的压实机器,在使用黏土进行轨道交通填筑施工时,需要注意合理选择压实作用力和压实时间,让工人能够对压实机械的使用足够熟悉,从而达到满意的压实效果。

4.5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从事轨道交通的施工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在积极加强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安全技术的管理,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消除,采取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各种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从而避免轨道交通项目施工中的人员伤亡。对于轨道交通项目必需用到的临时结构需要严格的进行检查才能使用。

5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以及运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需要,城市交通轨道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需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加强施工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积累,认真完成每一道施工工序,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廖秋林,武福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4(6):45~46.

[2]马红江.城市轨道开挖施工作业方法及优缺点分析[J].城市建筑,2016(9):57~58.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3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分析

城市化的发展,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城市化的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发展的相关事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是贯穿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发展等环节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相关内容,重视其发展的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相关内容,以便可以对如何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常常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促进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性的进一步提高。

1 关于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内容的相关分析

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理论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工作的总称。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是轨道交通安全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技术。安全工程的发展具体包括轨道交通的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以及后续服务的阶段。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经过这些合理的设计工序,并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防范的指导下,才能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可以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本身最大的作用。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内容主要是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理念,在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中,综合所有的因素进行分析,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设计失误因素引起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设计方案中,有必要针对火灾、撞击、电击、踩踏、建筑物塌陷以及其他的自然灾害等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做一份相对精确的预测方案,同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措施,以避免在发生相关的安全事故时,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事故引发的问题。将轨道交通工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2 关于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相关分析

2.1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原则

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的问题,这也是近年来轨道交通工程频繁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原则,以期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利用相关的技术施工方案中所强调的重点问题,逐一进行可靠性的分析。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设计若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就会导致项目前期决策失误,将直接影响轨道交通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减少。另外,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后期出现的结构开裂、工程构件坍塌、工程周边环境沉陷等安全事故发生给人们以及社会造成重大伤害。其在正常的使用与运营中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使用系统的安全性能,有效的避免因乘客的使用,造成使用系统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给乘客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并且,需要有效的防止使用系统对运用工作人员以及维修、养护人员的造成的伤害与危险。同时,注意防止必要的基础运营设施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运营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在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以及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相对成熟、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的轨道交通车辆以及运营设备。对于乘客可能使用或者操作的相关设备,必须设置在相对合理的位置,在设置相关使用设备时,应为特殊群体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确保乘客的错误操作,不会造成系统的使用性能出现严重问题。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在轨道交通工程的线路、隧道、车站站台、出入口等乘客密集的地方,合理的设置保障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运营的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等安全标志语,为乘客营造一种防范的安全氛围,引导乘客安全乘车、正确使用相关的操作设备,避免出现失误操作的情况。另外,对于轨道交通工程中易于起火的部位,必须设置禁止的安全提示区,加强维护的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的进行灭火,相关人员还需要做好一定的疏散措施准备。

实例分析:2005年,《北京地铁建设工程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开始实施后,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在2008年9月正式签发,在各线开始试运行。在2009年11月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相关理论,对轨道运行的监测预警、巡视预警、综合预警开展深入的研究,对潜在的事故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将其作为完善轨道交通工程发展体系的补充资料,在轨道的组织机构、运行平台、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为实现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2 轨道交通工程防火设计

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施工过程中,防火的设计往往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部分。轨道交通工程运营中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失去控制的大面积燃烧,就是轨道交通工程的火灾。在轨道交通工程运营中,引起火灾的存在火源主要是指电气火灾、电线绝缘老化、电气设备设计缺陷、设备过负荷运行造成电线短路、乘客随意留下的烟头、火机引燃可燃物等原因引起火灾。为了有效的避免轨道交通工程发生火灾,在轨道交通工程投入使用之前,相关的设计单位应做好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工作。对于轨道交通工程发生火灾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想与估计,制定相对详尽的应急预案机制,以便在轨道交通工程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与消除,尽最大的努力将轨道交通工程发生火灾对乘客以及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更加关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的相关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水平,以及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有效需求合理的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在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性的施工技术方案,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合理的安排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期限。在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时,综合考虑影响安全设计技术的客观因素,尽最大的努力排除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会对安全施工技术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确保轨道交通工程中不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促进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等相关工作朝着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全胜.唐桢敏.城市公交平衡流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综述[J].系统工程学报,2003(10).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部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部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6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现状;问题;人才培养模式

1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现状

1.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35个城市开通了185条线路总运营里程已达5761.4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大中城市,从运营线网规模看:国内共有17个城市的线网规模达到100公里或以上,其中2018年上海784.6公里、北京713公里、广州463.9公里位列前三,均超过400公里;此外,南京、武汉、成都、重庆4市运营线路长度均超过300公里;深圳、天津2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超200公里;大连、青岛、苏州、郑州、沈阳、西安、长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超100公里[1]。

1.2城轨交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大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运营人数需求在50~70人之间,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占人数比例在17%~26%之间。若按在我国“十三五”时期,新建的3000公里来计算,就需要新增至少15万城轨专业员工。可见城轨交通的人才需求缺口之大,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1.3轨道交通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质量高当前城轨交通人才市场来看:一是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施工、设计、运营方面经验人才稀缺;二是院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数量少、质量低[2]。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工程建设人才、管理研发人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应用与维护人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理、设计、检测、养护等工作的学生。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进行填充,这样的定向培养方式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调查和研究显示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问题。

2.1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而且实践性比较强,这就形成了在这方面达到硬实力的人才缺乏。教师需要首先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地铁、高铁等)的设计、勘测、施工、养护等,需要较高实操能力,教师必须全面精通才可以。然而,由于本专业设计的知识面广泛,较高实践性和技术要求。该领域有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并不多,能去高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就更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实践性不强,导致人才匮乏。

2.2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做笔记,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效率不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进行部分应用于教学,并不能实现完全的多媒体教学。随着一些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教育界,教学显得比较被动,实行起来较晚。年长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应,年轻教师数量不多,导致教学方式陈旧。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需要以其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为标准,并且将其分为为职业素养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三方面。其中职业素养课为高职各专业的公共课,职业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为专业课。许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并不明确。需结合当下城轨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关键技术相结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导向授课。

2.4实践环节薄弱

作为工程类专业,其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涵盖传统工程实训中的力学、材料、测量等,还需要建设自身的城轨实训室。轨道实训室造价昂贵,且只能进行轨道方向的实训,而对于目前城轨行业热门技术盾构、明挖等工艺,很难通过在校实训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3.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求符合本专业培养需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不应少于学生应修总学分的三分之一[3]。按企业需求而设置,随企业变化而调整。充分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加强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人员保障[4]。此外,还应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健全监督及评价机制。科学的方法制定城轨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人员需求。

3.2政府为城轨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人才培养的困境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规划好统一的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及法律制度保障。为了促进城轨人才培养目标,政府要为其提供法律性、监督性和技术性等制度保障[5]。在法律性制度中,要明确和规范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及违约将承担怎样的后果;在监督性制度中,要进行全面、科学和系统的设计,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在技术性制度中,要及时出台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给工程建设和院校提供参考标准,制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等措施,使高职校企合作更加规范、操作性更强。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校的专业特色。与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高度融合,以施工员、工程质检员、试验检测员、养护施工员等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岗位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0.5+0.5”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半年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在企业实习,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第7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防水措施;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防水的主要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防水与地面建筑防水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期和运营期内围岩应力、变形都处于不断调整中,由于地层围岩的不均匀性,导致围岩应力、变形沿隧道纵向和环向的分布不均匀。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通常建于地下水位以下,结构被有压地下水所包围,防水材料稍有破损就可能导致渗漏,在水压力作用下渗漏量和渗漏范围有加大趋势。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挖、支护面不规则,导致防水层敷设面凹凸不平,这要求防水材料必须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以适应不规则结构面。

4、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在围岩的作用下,也处于不断变形中,防水层必须具有适应其变形的能力。因此,地下结构防水较地面建筑防水更复杂,可控制性更差,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施工。

根据国内外在土层中修建轨道交通的经验,地下车站应优先采用常规的明挖法施工;当不答应长期占用既有道路施工时,可采用盖挖顺筑法、盖挖逆筑法;仅当不具备明挖条件或当车站埋置过深,采用明挖法施工很不经济时,方可考虑采用暗挖法施工。此外,对于枢纽车站或具有综合功能要求的车站,一般也不宜采用暗挖法施工。

二、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的内容

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所选用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其他防水层选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防水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三、地下工程的防水技术原则

各种地下工程对防水技术标准都作出了规范要求,在对应的技术规范都制定了严格规定,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则对地下工程的防水原则提出了“防、排、截、堵相结合”。此外,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修订版也明确提出了“刚柔结合”技术原则。而根据材料角度考虑防水工程需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则将城市公路隧道的防水等级定为二级,一般公路隧道的防水等级定为三级。铁路、城市地铁以及公路等不同的隧道工程,在遵循总的防水治理原则基础上,还要依照功能和行业的具体特点,制定对应的防水要求和防水等级。

总的来说,地下工程的防水技术原则具体如下:

(1)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要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的要求。

(2)地下工程防水有全封闭型和排水型。总原则是:以防为主,多道设防、防排结合、刚柔结合、选材恰当、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综合整治。

(3)当采用钢筋混凝土作围护结构时,应强调结构自防水,并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按具体情况定。

(4)对结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要采取加强措施。

(5)防水材料和措施的选用,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耐酸碱特性,

四、做好轨道交通工程的防水工作是施工的关键环节

1、采用跳仓法施工减少结构应力裂纹。基于结构的工程量大,防水等级高,且根据砼的收缩值拟将原施工设计图划分的A、B、C三个区域细分为:A-1、A-2、B-1、B-2、B-3、C-1、C-2、C-3、C-4、C-5十个浇注面,每个浇注面顺车站方向划分。每段纵向浇注长度控制在20m以内,浇注顺序采用跳仓法,浇注的间隔时间为5~7天。中板、顶板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分区整体型,内衬墙浇注区域划分与板一致。每次浇注砼量为300m3左右。

2、防水混凝土自身性能的选择与确定。为了控制砼的贯通裂缝(迎水面裂缝不得大于0.2mm,背水面裂缝不得大于0.3mm),在施工中采用干缩值较小,水化热较低的普硅水泥,强度等级为42.5,其用量为320kg/m3,水灰比为0.45,砼配合比为1:2.59:3.06:0.33。为加强砼的和易性减少砼的水化热和干缩值,C30砼采用外加剂、掺合料技术。

3、外防水层施工和顶板防水。外防水层主要采用≥300g/m2无纺布与EVA板和PVC防水板与无纺布作为防水层,垫层采用Cl5混凝土。铺设面平整、洁净、无浮浆、无凸角和及起砂现象,必要时可用砂浆找平。防水层材料、施工环境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并经设计人员认可,报送监理工程师、监理总部审批。无纺布与EVA板均按设计要求的幅宽在加工厂进行加工,运至现场人工进行铺设。防水层搭接宽度、搭接工艺均按厂家或设计要求执行。防水层铺设后及时施作钢筋混凝土,确保防水效果。当顶板混凝土养护完成并清洁砼表面浮浆及垃圾后,可进行非焦油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然后敷设防水保护层。

4、施工缝防水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或弯矩最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若利用企口式构造工艺,可在混凝土接缝处环向或纵向留设V形槽口,使砼槽形相接,其槽口需平直,光滑,在本工程中拟在底板与顶板处留设双企口构造槽口。施工缝采用钢板腻子止水板时,其材质性能规格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纹和气泡,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搭接必须平整,粘接牢固,钢板腻子止水板埋人为浇和后浇砼内各为1/2板宽,安装时要保证止水板平直。

5、变形缝的施工处理。变形缝是由于结构不同刚度、不均匀受力及考虑到砼结构胀缩而设置的允许受形的结构缝隙,它是防水处理、也是结构外防水中的关键环节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变形缝断面中部埋设Ω型中置式橡胶止水带,接头采用热熔法对接。止水带采用铁丝将止水带拉展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利用挡头板的支持作用浆止水带定位,固定在结构断面设计位置上,并确保止水带中间变形孔与变形缝重合,为避免止水带在混凝土灌注时跑位,应加强对挡头板支撑系统,并具有一定的刚度。

结语:在轨道工程诸如地铁车站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较差,施工顺序的影响,使防水效果难以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与施工必须有机地结合。同时在施工中应根据所使用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结合结构的受力状态、技术要求、施工季节的温度变化及施工客观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其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的关键。因此,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其展开相应的防水处理时,应对施工所在地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同时也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整治过程中要遵循“堵防结合、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小华.苏州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设计[J].中国建筑防水,2011,18:31-35.

[2] 刘洪利,史于琳.谈如何做地下防水施工[J].民营科技,2010(2).